陈浩南的痴情,专一,在这个年代是如何的难求。
有谁会一生只深爱一个女子?
有谁会在她死后仍念念不忘?
他从不对小结巴说感天动地的情话,也不会说出永不回兑现的誓言,可是却会在她失忆时默默守候在身边,不离不弃;也会在她身陷险境时不顾自身安危,一人身陷险境去搭救。
记得在只手遮天里,陈浩南曾说过,每次我出事都是你陪着我,希望这次也能平安无事。
只可惜,上帝总不会让一切尽随人愿,难道这是陈浩南坐稳扛把子的代价?
只怕太惨重了些。
在那之后,他再也不会去全心全意的爱人。
那些与她一起度过的温馨还在脑海里不停闪烁。
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再给他那种感觉。
当三年后端木若愚再次出现,我的心也一起激动,仿佛以为他能代替小结巴,抚慰陈浩南三年寂寞的心。
可是三年后的端木若愚不是小结巴,所以也无法帮陈浩南圆未圆的和你一起走到最后的爱情梦。
在我看来,这个女子的出现仿佛只为残酷的告知一个残酷的事实:小结巴已死,也不可能再回来。
最后我想,我之所以被陈浩南的故事如此感动,只因为它美的不现实。
任何人都知道,当世是不会发生这样的爱情故事。
所以,陈浩南在我的心里,成了一个完美的恋人,满足年少无知的我对另一半的所有渴望。
却又是一个永不回出现在现实中的人
第六部《胜者为王》我已经没有力气把它仔细看完了。
锐气已失。
已入中年的陈浩南和山鸡,不再像是颠覆者,而更像是守护者。
何润东饰演的雷家少爷,成了《古惑仔》系列的最后一位大反派,他所代表的坏人类型,就是那种道貌岸然的阴谋家形象,并无过多惊喜。
《战无不胜》里面呈现的这个江湖,也不再像以往那样让我们向往了,充满着阴谋、背叛、迷茫、悲伤、无力,这不是江湖,这是权力场。
《古惑仔》的最后一部,也和此时香港的大多数电影一样走向了衰落,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能一直强盛地走下去。
剪辑都剪不明白,莫名其妙,婆婆妈妈。
看完真是得去洗眼睛。
magnet:?xt=urn:btih:29d6bea92c9ac6aea308968dfb2370c708a002e7&dn=SNIS-767.1080pmagnet:?xt=urn:btih:3D3952B0BB59DC3593837D426B9FAF93FF41EA38magnet:?xt=urn:btih:29d6bea92c9ac6aea308968dfb2370c708a002e7&dn=SNIS-767.1080pmagnet:?xt=urn:btih:3D3952B0BB59DC3593837D426B9FAF93FF41EA38magnet:?xt=urn:btih:29d6bea92c9ac6aea308968dfb2370c708a002e7&dn=SNIS-767.1080pmagnet:?xt=urn:btih:3D3952B0BB59DC3593837D426B9FAF93FF41EA38magnet:?xt=urn:btih:29d6bea92c9ac6aea308968dfb2370c708a002e7&dn=SNIS-767.1080p
古惑仔上映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
但我也多少听过山鸡,陈浩南,铜锣湾,以及洪兴的传说。
他们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光着膀子,拿着砍刀的混混形象。
终于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把六部古惑仔完整的看完。
同为黑帮片,吴宇森的《英雄本色》里的黑帮像是存在于江湖传说中侠客,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
小马哥戴着墨镜用美钞点烟,穿着风衣拿着冲锋枪大杀四方,在白鸽纷飞的教堂殊死搏斗,像一首浪漫而又悲壮的诗。
杜琪峰《黑社会》里的黑帮则像真实黑社会的写照,充满了勾心斗角,这里的人全都利益至上,崇尚忠义的人在这里没有好下场,只有心狠手辣,杀伐果断的人才能在这里生存,并登上话事人的位置。
而古惑仔中的黑帮像是流传在街头巷尾的民间故事,既真实而又虚幻。
他们好像离我们很近,代客泊车,收保护费,在菜市场,洗浴中心拿着棒球棍钢管闹事打架,出没在霓虹闪烁的夜里。
近的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古惑仔,“掌管一方”。
但又离我们很远,这里的人都善恶分明,靠着够狠,义气,兄弟多就可以行走江湖,与现实生活比起来,这里的人简单而又纯粹。
也许这种既真实而又虚幻的感觉最令人着迷,吸引着那个时候的年轻人。
电影中的古惑仔打斗时摄像机的晃动让人感觉到一种混乱与嘈杂的感觉,增强了代入感。
《胜者为王》里山鸡和表哥在夜总会遭遇袭击的镜头很有意思,声色犬马的晃动镜头里图穷匕见,出刀瞬间的画面像极了漫画。
莫名感觉山鸡和《黑社会》里的飞机很像,讲义气,够狠,一根筋。
但飞机却只能在街头狼狈的躲避追杀,而山鸡却成为了台湾与日本黑帮的掌控者,也许这就是《古惑仔》的迷人之处吧。
按照现在的观念,郑伊健的角色就是个渣男,戏份就是看到了像和自己以前爱的长相的女人就紧追不舍,而对现女友面无表情甚至不想吵闹,这种感觉我懂,舒淇说和浩南在一起的三年也比不上看到端木一分钟,郑伊健这集脸上没有快乐没有笑容。
好理解。
喜欢郑伊健而喜欢上长发的男人,包括之后喜欢的球星都一样。
注定了我一辈子的风格与爱好。
20年过去了再留这集里面郑伊健的长发会被归为另类,但我依然想尝试,再不留就没机会了。
郑伊健的气质和面容太出色了。
这是最后的古惑仔,也是最喜欢看的一集,不舒服的我今天重温一下,第三遍。
感觉又不同。
这集郑伊健话不多,全程一身黑色衣服,考完试我也该多买几件深色系了。
他望着她的眼神,让人心碎。
爱情岁月这首歌虽然不红,放在陈浩南追着端木走的时候,是那么让人心碎,让人触动,让人不免悲伤。
把台湾政党轮替当成时代背景,除了大陆人和台湾人打架的桥段让人咀嚼,还用何润东就任三联帮老大kuso阿扁就职典礼,京片子台普日语闽南语当然还有粤语一片尽有。
太好玩了。
所以这么说下来,广义上的卡司除了千叶真一、金士杰、陈松勇、屈中恒(客串堂主司机)等之外,还应该包括王金平、陈水扁、吕秀莲、李登辉……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是正传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
牵涉到香港、台湾、日本三地的黑帮使其场面更为宏大,而讲台湾阿扁上台及黑帮、政治合作等内容也有点耐人寻味(第2集也涉及到台湾的政治和黑帮关系了,但没这集占的篇幅多)。
尽管还是有很多逻辑上的简单和不合理(特别是把日本也牵涉进来以后),但对已经授受了古惑仔的人来说,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古惑仔这个系列,零散看过,更是听过,心里早已经有了一种对老港片的敬畏之心。
而提到老港片,《古惑仔》系列毫无疑问是一串闪亮的星。
在这几天系统看了遍这六部正片,缘起在几天前流传在微博的一个视频,陈小春跟老婆应采儿在演唱会上甜蜜秀恩爱,视频里陈小春在唱《相依为命》时,几位古惑仔兄弟在旁边伴唱,本来这歌已经很好听,再加上友情的帮衬,立刻激起我的好奇心,哦原来是古惑仔的演唱会,哦对了曾经有个系列电影,似乎看过,也记得一些情节但更多的就不知道了,好吧,赶上这个机缘,不如完整看一遍《古惑仔》。
初中的时候,政治老师还年轻,比现在的我还要年轻几岁,她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古惑仔电影海报,上面浩南哥、山鸡、大天二、包皮几个人裸着上身,下身着牛仔裤,手里提着砍刀,真是威风。
那时办公室里的这张海报很吸引我,每次进去总要看几眼的,那应该是我对这系列电影的第一印象。
推算了一下,古惑仔第一部上映的时候,我才三年级,那个年纪、那个条件,是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这部电影的,而到了最经典的几部,时间来到97、98,处于小升初的年龄,依然小屁孩一个,没那么多荷尔蒙,就算看了估计也没什么感觉。
直到今天,再看古惑仔,时机都成熟了,可激荡的荷尔蒙也没多少了,只剩下一点对老港片的敬意和对逝去日子的缅怀,看看时间,最后的一部,也是15年前了。
我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古惑仔对两岸三地华人青少年的影响,义气、热血、冲动、帮派、兄弟、女人、激战,这些最对青春胃口的元素一次端上来,谁能招架得住,再大几岁的,可以借着电影体会一下阴谋、复仇、背叛、得失、进退、以及身不由己,十足男人戏,确实好看。
黎姿、李嘉欣、舒淇、莫文蔚、邱淑贞的王牌阵容,也看出这部男人戏的巨大感召力,汇集了那个年代最强玉女阵容,跟后来的星女郎、谋女郎比起来,也是不输分毫的。
我也是从第一部《人在江湖》的开头才知道,原来这个系列是改编自漫画,从初出茅庐到步步为营直到站上黑道塔尖,用血与刀画出黑道生态。
从演员的进进出出和一人多用,似乎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系列能绵延那么多部,有多么不容易,背后必定有很多秘辛,不过刘伟强导演够强,总能给你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把电影一次次拉回轨道。
关于兄弟情、儿女情、道义、无奈、得到、失去,相信看过的人都有体会,没必要多说。
倒是神父这个角色设置,我觉得很值得研究。
起初我认为应该是中和一下整个电影的戾气,或者为古惑仔的忠义形象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见证者。
再或者就像《无间道》系列一样,导演总想给人物一个身不由己、救赎之难的宿命感。
不管怎样吧,这样一个角色的设置,让这些古惑仔更像人间的存在,更像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真实的人。
人都有原罪,身不由己又忠义为先的古惑仔,一入江湖便注定要背负更多的罪,人生之况味,都在这了。
关于97香港回归,关于台湾政坛变动、关于两岸关系的演变、关于民间情绪的激荡,在电影中都是重要的背景,甚至是故事发生和发展的幕后之手。
时局的大背景下,各个帮派以及帮派中的人,瞬间就变得更像棋子,关于棋子的宿命感,再次得以深化。
而港澳台日马荷泰七个国家地区的场景布局,在如今看来都是大片手笔,更重要的是,洪兴帮、三联帮、山田组等著名帮派纷纷走上台前,也勾画出一个亚洲黑帮版图,让这几家子发生联系并编出故事,听起来就带劲,怎么联系起来的?
这么一想才发现我大山鸡哥是多么牛逼,洪兴帮浩南哥的好兄弟,山田组驸马,三联帮堂主,这一身头衔怎么有点韦小宝的意思了?
那个陈小春不也是集康熙好兄弟、天地会堂主、神龙教白龙使于一身吗?
有意思。
看着影片糟心的拷贝画质,时代感就刻在那了,那些年错过的大片,如今补起来很容易,可是与当年的时代共振,与当时的人们初看古惑仔时代震撼,是无法体会的了。
不管怎样,好片就是好片,经典不怕褪色,合上这本大书,回来现实吧。
浩南哥、山鸡、包皮、大天二、蕉皮、十三妹、大飞,有缘再会。
《古惑仔》是改编自漫画的一个系列影片,由刘伟强导演执导,从1996到2004年一共拍摄了六部,讲述了浩南,山鸡等人物从小混混成长为帮会大哥的故事,该系列影片继承了传统黑社会电影的血统的同时又开创了新黑社会电影的先河,是刘伟强导演早期的较有影响力的作品。
而其中隐含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恐怕是所有香港人都萦绕在心中的一个疑问,那就是身份认同。
一、香港电影的身份认同是对己还是对他 身份认同的含义,身份认同应该分为“身份”和“认同”两个部分去理解。
“身份”即对“我是谁”“我们是谁”等问题的回答,建构于与他者的交往中,他者作为对立物和参照物被自我所观照,是谈论“我”和“我们” 时的前设。
而“认同”是他者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亦或者是一种态度。
而“身份认同”,我很赞成这种说法,因为香港的特殊的历史背景,这种说法出现在香港乃至于香港电影中,真是太贴切不过了。
但是,香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是在追寻香港人自己对自己的身份肯定,还是在追寻“他者”(包括大陆在内的所有其他的非香港人)对香港人的身份肯定。
香港在作为“世界上最后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历史对香港的印象可想是非同一般的。
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淡化了香港民众的国家意识、模糊了国民身份。
在大陆人看来,香港与西方联系在一起却又有异于西方;在西方看来,香港归属与中国大陆却又有别于大陆。
那既然是这样的话,那香港电影中对身份认同的追问是出于自己的思考还是出于对他人的追问呢?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影片中导演的答案已经给出了,也就是说香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是导演基于自己的思想对于香港人自己的发问。
二、香港电影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在香港电影中是一个独有的元素,这种元素在香港这片以移民为主的“殖民地”上被无限的放大,在97年大陆要收回香港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移民热。
许多人把这种移民看做香港人对大陆的恐惧,对共产党的恐惧,但仔细想来这显然不是简单的恐惧的问题,这是香港人在逃避自己再次的面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这个问题,由此可见身份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困扰着香港人。
因此在香港电影中有这样的发问和解答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香港电影中的身份认同的问题,在香港的电影有很多都反映了香港的身份认同的取向。
比如影片《表姐你好嘢》中,虽然片中由香港演员扮演的大陆人的普通话说的并不是很好,但却把香港人眼中的大陆人演的淋漓尽致,可是在涉及到身份认同的问题的时候,香港人还是有了一种不变自我的认同,在那场吃早饭的戏中,台湾军官退休的老一辈和去香港办案的大陆警察同时换上制服的时候,梁家辉所扮演的香港警察坐到了中间,当然从某些层面上可以理解为香港不属于台湾也不属于大陆,是一个独立的身份认同。
但是这个场景也许更多的可以解读为,香港的“身份认同”,香港自我认定还是中国的一部分,因为毕竟台湾也是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国嘛,而大陆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这样说不是没有根据的,在片中有一个情节,在老一辈的台湾人跟大陆警察发生争论的时候,一个说台湾人,一个说大陆人的时候,梁家辉所扮演的香港警察插进来一句,大家都是中国人。
这是导演张坚庭对香港人身份认同的一个解答。
这样的身份认同的解答,在刘伟强导演的《古惑仔》系列里面也经常出现。
整个《古惑仔》系列里面,拜关公,舞狮舞龙等等,都是对香港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同,因为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
在《古惑仔3只手遮天》中,由莫文蔚扮演的淑芬出场的那段对白,淑芬用了很流利的英语说话,而由郑伊健和陈小春他们扮演的古惑仔却只会说粤语,淑芬是在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而陈浩南和山鸡他们是香港土生土长的古惑仔,两种语言的不能交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导演的意图,不管香港被英国殖民多久,不管在香港有没有人会说英语,到底为什么说英语,都无法把香港所同化。
同样还是这部影片中,荷兰的场景中,也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讲的,“那时的中国人好团结”,这里没有用“那时的香港人”,这不得不又是一个自我身份的认同的表现。
同样的在《古惑仔5龙争虎斗》中,也有同样的解答。
比如,影片中由李修贤扮演的警察的出现,该片是98拍的,那时的香港已经回归,能够很清晰的发现影片中警察已经不在无能,戏份也相应增加了很多,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则从东星的老大的话中有了一点点影射,“他们同北京的关系搞的很差”,这样一句台词虽然没有直接的涉及到身份认同的问题,但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香港的社会对香港回归大陆还是有比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的。
而整个《古惑仔》系列中,对香港人自我的身份认同的解读,最直接、最强烈的表现应该是在《古惑仔6胜者为王》中,虽然这部影片已经把故事的发生点放在了日本,但其间对香港人甚至对台湾人身份认同的解答却相当的明确和有力。
如:在酒馆那场戏,柯受良扮演的小黑在日本酒馆里喝酒的时候唱起台湾的歌曲,同行的香港古惑仔的大哥们一起唱,引起隔壁桌的北京人的不满,从而发生矛盾,由尹扬明所扮演的韩宾在劝架的时候说了一句,“大家都是中国人”,这样的台词和场景跟《表姐你好嘢》里的那个场景简直是如出一辙,而陈小春扮演的山鸡进来解围的时候,更是对着北京人喊了一句,“好看吗!
” 前情是那桌北京人说了“我们才是中国人,你们是台湾人和香港人。
”而山鸡的那句“好看吗”的含义很明显是指的,“这样在日本人眼里好看吗,不丢中国人的脸吗。
”而这样统称“中国人”的地方在影片中已经直接出现了,还是酒馆的这场戏,日本酒馆里的日本人,统称台湾人,香港人,北京人为支那人,这一系列的设置把导演对香港人的“自我身份认同”解答的相当的清楚了,那就是香港人是中国人。
当然,对于身份认同这个问题,香港人的思想和想法肯定都各有所想,但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导演的心声和思想在其间有所传承并被广大影迷接受,从很大程度上也反应了当时社会对于同类问题的看法,从观众的认可度上或多或少的能得到一些答案。
遺憾的是成年之後再看的 一天看完了整個系列 我的童年遺失極樂一角。。
台湾遇到的小结巴对陈浩南也有感情啊
这部用了一种很新的拍摄技巧,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伪纪录片。古惑仔六集反派就只会一个计谋,栽赃嫁祸,破局也是一个套路,抓对方小弟咬大哥,同时警察从天而降。三联帮选帮主,三个候选,少帮主,代帮主忠勇伯,山鸡,少帮主杀忠勇伯嫁祸山鸡,少帮主和政府谈招安,妄图一统黑道,平分天下。山鸡抓少帮主小弟咬少帮主,政府代表也咬少帮主,警察天降正义。
山鸡竟然回到了三联帮,而不是留在屯门当老大。张耀扬换了第三个身份出场当反派……浓厚的台湾背景,李登辉、陈水扁、大陆、日本……
第二部里朱永棠又出现时大家还在认真的表示啧啧啧真像巢皮啊,到这一部大家仿佛从未见过巢皮蕉皮大天二。。。以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颜值低的只能当反派
台湾三联帮内乱,山田组携手洪兴就这样解决了问题。。还有就是里面的几个北京人真他妈的傻。。。
古惑仔系列的终结篇,风云雄霸天下的外传,许多熟悉的面孔剧情上想与湾湾时局挂钩,但终究没驾驭住,弄得不伦不类陈浩南与细细粒的再度重相逢,爱情岁月的BGM舒淇的角色才是真正的惨
当下时节来回看这部带着政治明喻的古惑仔终章还略显唏嘘,只是从日本到台湾,各种元素的混合与离开香港的水土不服很是不伦不类。
时代变了,2000年的古惑仔已经开始跨国际开始玩政治了,再也不是那个打打杀杀抢地盘的年代了……
这年头,政客越来越像黑帮大佬,黑帮大佬越来越像政客。。。
南哥啊~~~
算的上是古惑仔的最后一部正片,港台日三地黑帮大集结,或许是为了纪念这个系列,很多角色借尸还魂。
张耀扬在三部古惑仔里演了三个不一样的人物。每次都屎翘翘。
结尾可是太失败了,古惑仔收官之作,实属败笔
原来神父才是活到最后的狠角色。第6部真特么的混乱啊,张耀扬又出现了,谢天华又出现了,黑帮就黑帮,聊什么政治?脑子瓦特了~老套的剧情,永远有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为了拍而拍,毁系列。希望台湾早日回归。
-为什么拍古惑仔经常性的一个演员,演好几个角色。最主要的他在上一部就死了,这一部又以另外一个身份存在,这样看着真的好跳啊!看着车里的乌鸦和浩南哥好声好气感讲野,真系好唔习惯。-看到黎姿就细细粒,那看到谢天华为什么不想起大天二阿?真搞不懂这些选角为什么会这么重复,香港那时那么多演员,找一个顶一下不难吧。-后面陈浩南追步惊云,两个人从同一个会场出来,怎么开车开着就对撞了呢?我丢,乱来!-看到后面,要不是情怀,真的就追不下去了。
看到阿扁了。问题是没演员了么,真的感觉大家都诈尸了。
「鄭伊健 & 陳小春 &林曉峰 — ♫一起飛♫」「鄭伊健 — ♫愛情歲月♫」
山鸡不是做了屯门的揸fit人咩,怎么又回台湾啦细细粒为什么要结婚啦!!讨厌
这部山鸡为故事主线,就是和之前的剧情不搭戏,好多人物没交代完全不出现了,以及复活换了名字的大飞和杀不死的乌鸦。和当时的政治结合,感觉铺的面太大了以至于没了之前的味道,也不怎么热血了,陈浩南总是看着无力和淡淡的悲伤,山鸡这个发型像是被一根绳子勒的头不圆了,哈哈哈哈哈哈。结尾收的有点潦草,可能是删减的比较多,剧情也不太连贯。对了,还有台词的bug,完全不同的语种,各说各的,但不耽误互相理解,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