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去讨论他们在45年的婚姻里到底是爱还是背叛。
作为旁观者谁都无法看明白别人的生活,更何况是下一个结论,因为我们对自己也都不那么了解。
人是多面性的,多角色的,尤其当我们步入社会,生活,婚姻,为人父母之后。
杰夫的卡佳是他自留地里那个忘不了的人。
两个对生活有着共同的热情,相似的人生态度的里的一个突然消失了,对于活着的人,不管他愿意与否,生活是一定会继续下去的。
凯特是杰夫失去卡佳后携手共度了45年的妻子,她只是没有参与到他的过去,而他只是不再想和另一个人再做同样的事而已,逐渐随着卡佳的尸体被找到,凯特对神志恍惚的杰夫慢慢发现的一个过程。
杰夫,一个都懒得到镇上走走的人,曾经是登山爱好者,看似对生活麻木迟钝,一切都需要凯特为他操持生活,告诉他什么东西放在哪里,按时要吃药的,其实曾是个热爱自然,能分辨出各种鸟类的人。
对于一个丈夫的前女友只是知道而并不觉得有什么威胁的凯特开始从杰夫的失态中对卡佳产生了了解的欲望,杰夫过去的这段感情便随着深藏在冰山下的卡佳一起被挖出来了。
凯特到杰夫放旧物的阁楼上去翻看到,属于杰夫和卡佳的过去,属于他们两个的回忆,爬山的记录,旅行的记录,夹在本子里的植物花草。
这些事也许,杰夫从来没和她做过,或者她不够了解杰夫的这一面,但是,曾经深情,我们都不会再想和下一位重复一样的事,这些喜好,曾经是和另一个人的经历会被不自觉地由潜意识封存,这不是刻意隐瞒,每个人,爱过的人,都会懂独家记忆这个词的含义。
卡佳的头发是深色的,对,和凯特年轻时候的发色一样。
凯特和杰夫第一次在床上谈心,说到卡佳后,两人的和解,随后重温旧梦一同温存,当凯特要求杰夫睁开眼睛看着她的时候,杰夫拒绝了,凯特再次要求,杰夫睁开眼后,立刻就软了。
夜半醒来,凯特却发现杰夫在阁楼上翻找卡佳的照片。
女人是多么包容又敏感到让男人无法想象的矛盾体啊。
闭着眼的杰夫究竟是不是把她想象成了卡佳。
50年前动乱的柏林墙,美国的猪湾事件,动乱的世界背景下,杰夫说我和卡佳什么都不管,这和我们无关。
这样一场倾城之恋,外面世界纷扰,他们俩有着自己的小世界和富足的心田。
这样特殊的唯一是杰夫一辈子的珍贵记忆,卡佳是他一辈子忘不了的人。
他这样的叙述,凯特的心开始裂开,问出了没有意义的问题,她当时没死,你会和她结婚吗? 这是苍白且毫无意义的一个问题。
一切发生在45周年结婚纪念日的前夕,对凯特似乎成了一种嘲讽,其实一切并没有她想的那么严重。
封存的记忆,年轻的爱人,唤起了杰夫对自己年轻往昔的回忆,冰块里没有改变容貌的卡佳是年轻时候的一个坐标,对比如今步履都有些蹒跚的自己,无限感慨,时光流逝,斯人已去,自己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
回忆袭来,青春不再的时候,那几天恍惚的杰夫是可以被理解的。
生活的常态突然被打破,总是会让人失态的。
然后再次慢慢恢复,步入正轨。
不认为杰夫之后对凯特的照料,早上给她准备好了茶,对她温存,建议两个一起去散步时做作,是虚伪。
他们是两个共同生活了45年的夫妻,怀念卡佳的这段日子里行为异常的杰夫,也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反常,这段时间对妻子感受的忽略而有负罪感,他努力想去修复这一切,这是人回归到理性回去做的事,人性在复杂矛盾挣扎过后,还是会回到理性层面的。
女人始终是感情动物,计较爱的动物。
凯特开始怀疑一切,甚至45年的婚姻。
凯特有一段对杰夫的喊话大意是,家里一直都有她的影子,一切的决定其实都有她的参与,影响着一切的决定。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与之相处的岁月里,我们身上多少都会留下些彼此的印记吧,也许是杰夫不自觉的流露,凯特了解到关于卡佳更多信息后的高度敏感。
45年了,最可怕的婚姻状态不是两人的关系越变越糟,糟到可以有勇气一刀两断重新开始,而是糟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止了,然后一直保持着这个状态继续下去,没糟到可以坦然分开,继续却形同陌路。
人是复杂的,多面的。
杰夫纪念日上的发言时发自肺腑的,怀念了青春,怀念了卡佳,感谢凯特的陪伴是真实的,这不是一场虚伪的表演。
凯特心情复杂,希望相信,带着怀疑,然后自我否定,微笑,僵持,抽动的表情,不必多言。
最后,纪念日上凯特安排的舞曲,烟雾弥漫你的眼睛,是她和杰夫相识定情之曲,再一次响起,烟雾弥漫你的眼 人们曾经问我 怎知我的爱情意真挚 我理直气壮地回答 内心深处的感情是无法否认的 他们说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 恋爱中的人都是盲目的 当你热情澎湃的时候 你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烟雾 我嘲笑他们 想到他们竟怀疑我的爱 真令我发笑 如今我的爱人离我而去 我终于失去了意中人 我饱受了朋友的讥笑 伤心的泪水再也隐藏不住了 我只能强颜欢笑地说 当爱情的火焰熄灭时 烟雾弥漫你的眼舞曲结束,凯特猛地甩开了杰夫的手,歌词终于让她明白,他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他不曾忘记她。
我们都有忘不了的事和忘不了的人。
然而,这都不代表了,我们不会再重新爱了,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和另一个人以一种不同的模式相处,相爱。
我们爱谁,现在最爱的是谁,最难以忘记的人是谁, 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辈子匆匆过去,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当然男主初恋发生的背景十分特殊又是柏林墙又是浪迹天涯又是活力又是怀孕,看到一半我真心以为会揭露出要么男主杀了前女友要么女主实在受不了了给他下了点药让他周六当场死掉顺便给自己一个不在场证明,我脑洞是不是超级合理?
这就是生活呀,这就是男人呀,as if 他完全沉浸在过去不再在乎眼前的一切,我以为他一味地要缅怀却没想到一周不到也好了。
结尾处女主的眼泪细腻动人真实到了极点,恐怕是在感怀how come 45年共同生活,仍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好像他的一部分从来没有回来过从来没有忘记过,但对男主来说,打个响指又重新开始了一刚。
会想看这部电影其实是因为女主,看过她在Broadchurch第二季的表演,相当惊艳。
发现男女主分别拿了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后就决定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故事其实很简单。
从丈夫收到前女友遗体在瑞士冰川被发现的来信,到45周年纪念宴会,不过短短六天。
然而两人的生活在这六天里被彻底颠覆,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
有意思的是这六天的天气变化,完全是女主内心世界的反映:除了第一天艳阳高照之外,后面不是狂风暴雨就是阴云密布。
她瞬间惊悉,他爱的从来就不是自己。
意识到这点后,所有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忽然都有了别的解释:他的烟味代表了她的香水味,他读或未读的书,他旅行过的地方,他不再使用的相机,都是因为她。
当她看到前女友的照片时,她一定是意识到她们相似的不仅仅是发色。
那两张抚着肚子微笑的幻灯片,也许甚至解释了为什么他们没有子女……两个老戏骨演得特别赞,也把男人和女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巧妙地表现出来。
她那边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他这边还是懵懵懂懂,甚至仍然在床上喋喋不休地述说关于另一个女人的事。
星期六,丈夫忽然像变了一个人。
早起,修厕所,送到床边的热茶,完全不是之前对周年宴会安排不闻不问的样子,甚至如同好友猜测的那样在演讲后热泪盈眶。
但是她已经不在乎了。
电影在宴会后的第一支舞后戛然而止,但她用最后的动作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绝对没完。
看完之后马上重看了一遍,解决了第一遍时候的许多疑惑,同时也给总评加了将近两分。
总评:8.7片子的节奏抓得极好,一步步地将矛盾升级。
周一:妻子选表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却没人接,回家后被丈夫用谎言搪塞。
(你还真以为他手上的伤是修Ballcock搞的?
我看是上阁楼的时候不小心弄的吧)周二:故事在妻子愤怒的”Show me the bloody picture!“中达到高潮。
一个人刚和你做完爱,回头就去找他旧爱的照片聊以自慰,爱情中最大的悲伤莫过于此。
我们从夫妻看别人孩子照片的事情还能了解到,妻子对他们无子嗣的事情是很介怀的,而丈夫并不在意。
周三:丈夫对妻子说:要是当年旧爱没死,我肯定就和她结婚了。
”我看到这真想扇这丈夫一巴掌,这情商是接近负数了吧?
你以为自己坦白很光荣、being honest is good。
难道就不知道这话能对伴侣造成多大的伤害。
同时我们还能从他坚定的语气中读出一丝自豪,这更是让人不能忍受。
妻子听他的故事听到这,终于明白:”原来我就是你完美生活愿景的一个替代品“周四:妻子揭开了阁楼的秘密,知道了丈夫为什么不要孩子,为什么夫妻之间没留下什么照片。
深夜妻子在阁楼下忍住了不去揭开丈夫秘密,不去捅破那张纸。
颇有那种同床异梦夫妇间对对方出轨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的感觉。
周五:妻子对丈夫摊牌,这个情商为负的男人才明白自己前几天的行为对妻子和这段婚姻有了多大的伤害。
妻子的实话很扎人,与此相比丈夫用以回应的谎言是那么的无力。
周六:丈夫试图用行为弥补自己的过错(like all the cheaters would do),妻子从仓库里拿出了尘封已久的琴谱准备弹首欢快的小调。
观众隐约有影片基调转暖的预感。
但弹着弹着,妻子发现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丈夫今晨的讨好并没有让她释怀(要能这么简单就释怀那就真见鬼了),于是收起了琴谱,奏了一首悲伤的曲子。
周日:此刻我们已经完全对妻子的心境感同身受。
party上的一切都像顺水推舟,不管是看到朋友搜集的照片,还是听到丈夫那蹩脚的speech,妻子早已made up her mind。
丈夫那虚伪的作派根本无法使她感动,只能增加厌恶。
舞池里那首歌更是用"true love"、"without my love"这些词对妻子给出了致命一击。
虽然导演说这是个开放式结局,他们可能还会在一起。
也可能无法在一起。
但是观众看完之后,会有人觉得夫妻的感情还能维系下去?
第一遍看的时候对妻子的执念还有些不解,以及为什么她不能原谅。
现在明白了妻子的感受,丈夫最后两天的讨好对她来说就像pity sex一样,根本不珍贵。
更严重的是,这使妻子对前面几十年丈夫的感情都产生了怀疑,“他之前对我的好是不是也是装出来的?
”这是信仰的动摇,岂是几句甜言蜜语就能说服的?
更何况丈夫还是个liar.PS.为什么纪念日晚宴上只能让男方做演讲?
英国这男女不平等有点严重啊。
男人是这样的,不知道是天真还是太傻。
你问什么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眼神诚恳,滔滔不绝。
他从不考虑你能不能接受,只是巴拉巴拉,像诉说别人的故事一样和你分享着自己和别的女人的故事。
女人是这样的,不知道是太傻还是天真。
明知道自己消化不了,还要装作是一个好听众。
刨根问底,一探究竟。
最终看着照片上怀了孕的女人彻底傻了眼。
影片的冷色调从头至尾让人联想着长眠于冰川之下的卡蒂亚。
这女人从没露过脸,仅凭一个名字就搅扰着杰夫日日思绪不宁。
正是因为她死了,才永远地活在了凯特和杰夫的生活里,凯特连个愤怒的理由攻击的目标都没有。
结尾看似是个Happy Ending,男人放下往事,回归家庭,纪念日party如期举行。
但是我们都知道凯特内心的os:WTF,我在这儿干什么呢!
看看这老头儿,衰老肥胖,还爱着另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和他还有孩子,我和他都没有孩子!
他还给她拍了那么多照片,我和他的照片都是朋友捐的!
WTF,我特么在这儿干嘛呢!
就像杰夫说的,未来的日子你还要陪着我,很久很久。
但只有凯特自己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来消化前女友的阴影。
所以在一段婚姻里,要不就让男人放弃这该死的诚实,要不就让女人放弃害死猫的好奇,要不就让前女友别死了。
爱情究竟是什么?
爱一个人,真的可以不在乎他的过去吗?
爱一个人,真的可以无私到不求回报吗?
抱歉,不可能,抱歉,我也很自私,我也希望人爱。
看完第一遍电影的我,内心很沉重,虽然错过很多细节,很想二刷,我却没有勇气二刷,可能本身我自己是占有欲极强的人,对于这种类型片子我总是又爱又恨…比如《偷心》《蓝色情人节》《我的最爱》…看着电影里面的男女分分合合,好像我也经历了一切似得…留下可能只有后怕…看评论很多人说老奶奶矫情的时候,我真的想一巴掌打到你脸上。
我只想问,你最爱的人把你当做另外一个人的替身,并且他做出的所有的决定都是由于另外的人,你做何感想?
当看到老爷爷给奶奶准备项链的时候,我以为可以重归于好,往事云淡风轻。
但是结尾的歌,奶奶的表情…对,我错了,错的很离谱,有些伤害,并不会这么消退的…给一个巴掌,并不是给一颗糖就能代替的…其实,也不能说老爷爷完全不爱奶奶,他知道她的喜好,知道她的需求,可是呢…在奶奶看到他前女友的幻灯片,并且质问是,否前女友影响着现在的决定,爷爷答案却是矢口否认…但实际的行为却背道相驰,一切的一切,对奶奶的关心和爱,显得多么道貌岸然,投其所好…别和我说,都45年风风雨雨过去了,有啥好计较的,别和我说有个死掉的前女友,有啥好在意…不在乎的是过去,但你却把过去代入了现在,并且告诉我毫无关系,否认存在…可能爱情里有个“骗”字,骗的过去,大家开心,可惜总有人骗不过去…“几年前的幻想 几年后的原谅为一张脸去养一身伤别讲想念我 我会受不了这样”突然想放一句我林的歌词在这边……
作者 | 保罗·达拉斯 Paul Dallas翻译 | Stevie(武汉)校对 | 徐佳含(巴黎)编辑 | 央(台北)采访原文:http://www.filmcomment.com/blog/interview-andrew-haigh-45-years/
安德鲁·海格 (Andrew Haigh)每段感情,都是两人相约相信的一段故事。
在安德鲁·海格(Andrew Haigh)继《周末时光》(Weekend)后的又一力作——《45周年》(45 Years)里,我们看到了这种故事有多么脆弱。
汤姆·康特奈(Tom Courtenay)和夏洛特·兰普林(Charlotte Rampling)在片中饰演杰夫和凯特,一对相伴了大半生的夫妇。
他们在一座英国地方小镇里颐养天年,凯特作为当地曾经的一名小学教师,与杰夫有着一段幸福但无子的婚姻。
他们之间最严重的“不忠”行为,也莫过于杰夫时不时溜到后院里偷偷抽根烟,虽然他的心脏做过手术。
这场手术还让他们在五年前推迟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电影的开头,凯特正忙于筹备他们的45周年纪念日派对,邀请了他们所有的朋友。
一天早上,杰夫收到了一封信。
60年代初,杰夫的前女友卡雅在与他的一次登山事故中失踪,现在人们在瑞士的冰川里发现了卡雅保存完好的尸体。
这个不寻常的发现让杰夫的内心有些躁动。
正当杰夫与他的过去纠缠不清时,导演海格将视角转到了凯特身上。
她发现这件事出人意料地令她难以忘怀。
聪明自知如她,自然知道嫉妒丈夫久逝的前任情人十分荒谬,但她就是嫉妒。
在《45周年》里,安德鲁·海格用心讲述了一个关于自我身份动摇的故事,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情感上的共鸣打动了所有观众。
起初,凯特因为卡雅对丈夫的可见影响感到紧张——杰夫变得喜怒无常且沉默寡言。
但接着,她感受到了一种更强大、更混乱的焦虑。
她发现自己不仅在质疑自己婚姻的真实性,她自我形象的根基也开始随之动摇。
她究竟是谁?
她到底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他们感情中这段看似微不足道的波折,象征着凯特原本平静的生活开始出现裂痕。
凯特在家中的阁楼上发现了杰夫隐藏的过去,让她在自我怀疑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把70多岁老年人的情感经历和《周末时光》里年轻人的感情看得同等重要。
如果说《周末时光》讲的是一段短暂的激情能够在你20多岁时改变你的人生轨迹,那么《45周年》讲的则是永恒不变的爱情在任何年龄都只是幻觉。
海格的这部电影采用35mm胶片拍摄,充满了两人精辟的对话,无疑是一部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的作品。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两位主演都贡献了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出色的表演之一。
尤其是夏洛特·兰普林,她精确地表现出了凯特身上既成熟世故又脆弱不堪的特质,令人惊叹。
《45周年》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举行了北美首映后,《电影评论》(Film Comment)杂志在费尔蒙特皇家约克酒店采访了这位42岁的英国导演。
见到海格时他还在倒时差,但他依旧情绪高涨。
《45周年》是根据英国作家大卫·康斯坦丁(David Constantine)今年出版的一篇短篇小说改编的。
你能谈一谈拍摄这部电影的起因和改编它的整个过程么?
拍完《周末时光》不久之后,我发现了大卫·康斯坦丁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就包括《在异乡》(In Another Country),也就是《45周年》的真正核心。
这个故事很短,大概只有15页左右,但它真的让我有所触动。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关于封藏的过去和突然结束的可能性的比喻,我发现这很吸引人。
一方面,整个故事的前提——在冰川中发现了卡雅的尸体,看起来荒谬且不合逻辑。
但同时,它又十分令人信服,这种怪诞反而很真实。
我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改变了一些细节。
在原来的故事里,杰夫和凯特都要更老,有接近90岁。
故事原本设定在90年代,意味着他们的过去要回溯到二战期间。
在电影里,我将他们变得年轻了一些,大概70岁左右,这使他们的过去调整到了60年代,所以整个电影的时代背景就有了改变。
故事的时间范围也有所不同,作者大卫将故事在几周内展开,电影则是在一周内,而且将每一天用字幕标注出来。
我还加入了书中没有的纪念日派对的元素。
但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大卫是从杰夫的视角写的这个故事,而我改成了凯特的视角。
我厌倦了看那种从男性视角出发的故事,不管世俗看法如何,我都认为女性肯定也会经历情感和自我价值危机!
女主夏洛特·兰普林与安德鲁•海格一起阅读脚本夏洛特·兰普林凭借她的表演在柏林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女演员的殊荣。
她能够十分凝炼地表达出内心中的各种情感,这是我们近年来第一次看到她出演如此多面的角色。
她在《忧郁症》(Melancholia)和《战争时期的生活》(Life During Wartime)中饰演的那些小角色都非常出色,但我认为她主要是因为冰冷的气质而被观众熟识。
如果你回头去看《沙之下》(Under the Sand),你会发现她能做的远远超过那些小角色。
在《45周年》中,我想看到她表演的细微之处。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它讲述了关于你的伴侣,什么是你应该知道的,什么是你不该知道的;它讲述了两个人变得亲密,然后又被他推开的过程。
而夏洛特可以将这些全部都表达在她的脸上。
她非常懂得既要向你传达一些信息,又要将一些东西隐藏起来。
我还特别喜欢把她这种偶像级的人物丢到一个英国小镇的想法,她每天还必须要进城购物呢!
我们看到杰夫试图与他的过去达成和解,但就像你说的那样,这部电影的确成为了关于凯特内心危机的故事。
凯特感觉卡雅尸体的发现对她造成了威胁;但同时,她也意识到这种感觉是有问题的。
我的意思是,杰夫又没出轨,这是50年前的陈年往事。
所以是其他什么在困扰凯特。
某种程度上,这就像个鬼故事。
凯特知道这不是真实的,但她依旧能感觉到鬼魂的存在,并且深深地影响着她。
杰夫经历了一场自我认知危机并解决了它;凯特观察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并有了自己的危机,但在影片的末尾她没能解决它。
这远远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围。
卡雅就像一条裂缝,成为了所有这些问题显现出来的开端。
我的人生是什么?
我都做过什么事?
我能在我的一生中做更多事么?
当他们一起躺在床上时,凯特问杰夫,如果卡雅没有去世,你会娶她么?
她想知道如果卡雅真的没死,她的人生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她不会生活在她现在生活的地方,她不会做她现在所做的事,她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我真的认为杰夫和凯特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但想到你的人生可以轻易地与现在完全不同,这种想法非常可怕。
《周末时光》的故事发生在两天内,《45周年》的故事则发生在一周时间内。
每部电影都明显地安排了一个时间期限:爱人的离去,或在这部电影中,庆祝派对的临近。
你能谈一谈时间这个话题么?
时间让我着迷。
我很难说清楚它为什么让我着迷。
它看似永远向前延续伸展,但当然不是这样。
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尤其对我们来说。
事物飞速改变,我们的周围环境和自我身份都十分脆弱且变化无常,它们能迅速分崩离析。
这的确很可怕。
你可能幸福地生活着,然后突然间它就化为泡影。
还有,我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十足重要。
我多么希望人们能在做出选择时就意识到这有多重要,但通常都不会这样。
继《皮特的生活》和《周末时光》后,安德鲁·海格的第三部电影在担任导演之前,你在一些大制作里做了几年的剪辑助理,其中包括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角斗士》(Gladiator)和《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
那这段背景给了你作为导演拍电影怎样的影响?
做剪辑的时候你能学会在90分钟内讲述一个故事的方法。
对于我来说,观察导演选择拍摄什么和电影里最终有些什么格外有趣。
在主流电影里,导演们常常拍摄很多片段,然后在剪辑的过程中找到他们想要的场景。
实际上在我拍《周末时光》之前,我就决定要用另一种方法拍摄。
我想在拍摄时就找到一个场景中重要的部分。
如果我坚信一场戏可以一镜拍完,那我就会这么拍,不会担心镜头的覆盖范围。
2009年我快速地拍完了一部类似伪纪录片的电影《皮特的生活》(Greek Pete)。
基本上,我只是打开摄影机,拍摄两个男人的即兴表演。
很多场景经常都是一镜拍完,我发现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抓住两个人互动的过程。
当你让摄影机一直拍摄时,你能更好地看到两个人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这和根据感情发展来设计并剪辑一场戏完全不同。
相反地,它就这样发生在你面前,这就是我一直试图在电影中重塑的浪漫与感情。
我过去拍短片时,总是专注于怎样指导一个独立的场景。
现在我能站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思考。
在《周末时光》中,有一组15分钟的镜头,这实际上是三个片段,但看起来一气呵成。
两位主演躺在床上聊天,我们分成三个镜头拍摄,从广角拉近到特写。
拍摄时想着每个片段能在这组镜头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让它拍出来就像一个完整的长镜头。
我知道如果我这么拍一个场景,那下个场景我很可能会以相反的方式来拍。
我试图让整部电影感觉像一首音乐。
在《45周年》里,我们没有用配乐来串联起整部电影,所以每场戏选择恰当的视觉角度和镜头调度就格外重要。
剧组于Norfolk Broads拍摄既然在你拍摄时要求很高的目的性和精确性,那么你的剧本在拍摄过程中会有所改动么?
总的来说,我的剧本写完后就不会有很明显的改动。
每个场景都基本不会变化,但拍完后我也许会根据需要在某处插入一个新的场景。
在你向观众展示多少和隐藏多少之间找到平衡点着实是个挑战,这一直是最难的事情。
我经常会写一些场景去交代一些事,当时还觉得很有必要,但之后就会在剪辑的过程中删掉它们。
《周末时光》和《45周年》都在讲述两个人探索亲密关系的本质。
我想你肯定会通过大量的排练来让演员们能够在大屏幕上制造出这种亲密感吧。
我不会进行排练。
我总会在开拍前和演员们见见面,一起谈一谈电影和里面的角色。
我和夏洛特见了三天,又和汤姆见了几天。
我们讨论了我们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以及我们对角色和我们自己生活的感受。
这能让所有人一致同意我们正在做什么。
达成共识后,我们才开始拍摄。
我不用分镜,但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场面调度。
也许我会删掉一些台词,加入一些新的台词,或者改变场面布局。
我喜欢在摄影机开着的状态下解决这些事,因为我不想遗漏掉一些特殊的场景。
在《45周年》的中间部分有一场戏,凯特表示自己很后悔从没和杰夫拍过很多他们自己的照片。
接着,在影片的一个关键点,凯特发现了杰夫和卡雅的一张照片,这完全改变了她对自己过去的看法。
那么,我们为什么又为了谁来记录我们的生活呢?
我们无法逃离我们的过去,我们也无法逃离其他人的过去。
这是我们人性的弱点,想要相信我们和自己的伴侣彼此忠诚。
我们不喜欢承认每个人在这段感情之前都有一段自己的过去。
人们纠结于此,是因为无论你自认为对某个人有多么的真诚,你都会隐藏一些事情。
但也许这也没什么错。
我是那种会拍很多照片的人,我每年还会做影集。
试图客观地看待你自己的生活十分有趣。
我很想了解我的人生都经历过什么,它又会通往何处,这种愿望驱使着我记录自己的生活,因为人们总容易忘记这些事情。
突然间,你会很好奇过去的十年时光都去了哪里。
我曾经把我所有的信件、照片和我收集的东西放在床下的盒子里。
但到了晚上,一想到我的过去正生活在我的床下,我就会很不安。
我曾经想过把这些东西挪到阁楼,但又害怕放到我的头顶上它们会掉下来砸到我身上。
最后,我把它们都放到了一个离我远远的储藏间里!
- FIN -本文首发「深焦」(Deep Focus)公众号,欢迎转发,请勿转载。
「深焦」(Deep Focus)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
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微信号:deep_focus新浪微博:@深焦DeepFocus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45周年》,下面请看前线受过去影响的夫妻们渐行渐远的评价了!
George:题材好细节好,导演审美也合口味,唯一就是不太喜欢女主这个角色。
RyanRyqn:毫无新意的家庭婚姻片,没有创意也没才气,不过算个够格的商业片。
果树:导演再一次进化了,电影很有感觉,而且真的有让人不相信所谓的婚姻与终身伴侣的感觉。
赵小毯:过去像鬼魂般闯入生活,原本以为幸福的生活却是由谎言编织而成的,电影细腻的语言与情绪迸发。
盆满钵满赵+:男人和女人都执念于不存在或者已逝去的假设,这份假如也更容易被感情投射。
最后那支舞也太让人难受了。
建议女主去看《欢乐时光》。
莫扎特仑苏:时间流向何处,未来还是过去。
虽然我们被不可抗力的因素推向未知的未来,但随着时间堆砌,回忆却显得愈发珍贵,人们向前走也向后看。
苍山古井空对月:男的忘不了初恋,女的纠结于她不是他的唯一,感觉自己被绿。
跟一个几十年前的已逝之人较劲实在觉得大可不必。
只能肯定导演的镜头语言和兰普林的表演。
心是孤独的猎手:兰普林的眼神掌控了她的丈夫,也掌控了电影的镜头,不再是镜头拍哪里兰普林演哪里,而是兰普林眼神聚焦到哪里,镜头就要给到哪里,压迫性极强,这样的欧洲老妪谁不喜欢呢?
Polaris.J:所以最怕的就是白月光前女友!
在一起之前就要把前女友掰扯明白。
因为以后的女人是你可以控制的,但是前女友是你无法掌控的。
演的非常细腻,不过前面吃饭的时候表演痕迹略重了。
给艾德林的诗:电影充满安静的道德和习惯的外壳,沉闷到逐渐让人失去兴趣去共情或者探究,不过结束于康特奈颅内高潮的自我感动确实感觉十分合适,而兰普林整篇往事流逝崩塌于眸下的演技,大概是令人泪目的Smoke get in your eyes里面唯一能引起人观看兴趣的一缕青烟。
Hethang:一直看到很多的电影中导演试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凸显人物矛盾从而充填内容,殊不知这样自作聪明的设置统统在这部电影前变得一文不值。
安德鲁·海格采用完全不加修饰的绝对生活化描述方式诠释了一对走过半百人生的夫妻在意外中逐渐变得形同陌路的过程,除了传统剧作上的优良之外,对于主人公微小的情绪转变及其对应的细节式行为的拿捏完美无瑕,再加上夏洛特·兰普林那张从头到尾都是戏的脸,似乎我们就在见证一个幻灭般的故事。
四十五年的光阴,原来只需要一封信、两个完全背向而驰的人和六天一百四十四小时的平常日子就可以土崩瓦解。
有的问题似乎永远没有答案,于是他只能流出那鳄鱼的眼泪,于是她瞬间松开那牵在一起的手,因为我们注定隔着千里,我们无法阻挡。
#FIFF16#主竞赛单元第6日场刊将于稍后公布,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今年奥斯卡的热门影片大多都让我感到名过其实,这部男女主角均获最佳提名的电影亦然。
特地查了两位主演的生日信息,水瓶座的夏洛特恰如其分的演绎出哪怕到老都聪慧睿智有精气神的老太太形象,仿若邻家奶奶一般的随和亲切;双鱼座的汤姆康特奈则把伪善恋旧自我欺骗的渣老头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两天看毒sir提到,这部电影不适合热恋的情人观看,因为会让你丧失对婚姻的信念。
通过50年前死去的前女友,一方面证明有些爱情也许真的可以天长地久,带着怀念的一生,谁也无法和死人争宠;另一方面则赤裸揭示出婚姻和爱情终究是两回事,相伴一生并不代表彻底拥有。
可惜片子还是寡淡了些
《45周年》讲的是一个男人扯了45年的谎言在变成完美的前一刻坍塌的故事。
编剧在一周之内摧毁了女主自以为幸福的45年婚姻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雅老去的受人尊重的女人,在回首人生发现处处溃烂的时候的真实反应。
现在让我来回顾一下这位妻子是如何在完美的温床上惊醒的吧。
影片刚开始是他们结婚45周年派对前6天。
开场画面就展示了孤独,与结尾画面遥相呼应。
清晨妻子带狗狗散步回来,顺手取了信件放到桌上,一边喝水一边哼着他们当年结婚时的舞曲:他们问我如何知道我的真爱是真的,哦,我回答当然,这里的东西不能否认。。。
镜头一转,她发现老头子的不对劲,他正浑身发抖的读着一封信。
正是这封信拨开了她自以为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外衣。
她问他怎么了,他说瑞士官方发现了卡佳--他的前女友。
他的前女友在50年前和他登山时跌入雪山的缝隙里去世了。
丈夫口齿不清的问妻子是否记得卡佳,妻子说记得,丈夫说是的是的,我应该说过我爱过卡佳。。
爱这个字眼是很慎重的。
妻子知道丈夫的前女友叫卡佳,她以为她只是普通的“前女友”而已,所以45年来从来没有把这位去世的前女友当回事,而现在丈夫激动的说他爱过卡佳。
从丈夫的表情看,显然这份爱并不是过去式。
信里提及瑞士的雪山融化了,登山队发现了冰冻在冰层里的卡佳的尸体,他们来信询问男主是否想去看一下。
男主想去,女主反对。
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在“过往的爱”的催化下,他们开始明里暗里的争执。
虽然被丈夫之前的言语惊吓到,但是妻子的涵养让她保持若无其事的继续日常。
晚上睡觉时,丈夫忍不住提起了过去。
他清晰的记得前女友去世前的样子。
妻子克制住自己内心的不适,顺着丈夫的话题询问了一些关于卡佳的话题。
聊天中得知,卡佳头发的颜色跟自己一样是黑色的。
妻子内心开始怀疑。
虽然妻子情绪不佳,但是周年庆的帖子早就下达至亲朋好友了,距离周年庆越来越近,她需要准备的事情越来越多。
为周年庆的事情奔波了一天,回到家发现丈夫窝在沙发里听音乐,是他们结婚时的舞曲,这个曲子让她情绪回升。
她大概是想,无论如何,丈夫应该还是更爱她的吧。
经历了前面的负能量的积累,编剧在此刻抛出了一些正能量的因素来调节下情绪。
但没过多久就又来了负能量的转折。
饭后,丈夫支支吾吾的问妻子,自己有没有跟她提过他是卡佳的丈夫。
妻子震惊的否认了。
她问他什么意思,他说他们当时以已婚夫妇的身份一起旅行,没有真正结婚。
面对过往丈夫很动听的解释说,“也许我没提起过,是因为面对你这样漂亮的女友我根本开不了口。
”但是他却清楚的记得卡佳去世前手指上戴着的木戒指。
睡前丈夫又忍不住聊起前女友。
当丈夫喋喋不休时,画面是妻子表情的特写。
她在纠结,分辨,回想,反思。
丈夫清楚的记得前女友去世的年代,妻子失神的回忆起来那一年她母亲也去世了。
她恍然意识到,他们在同一年失去了所爱的人,她很害怕,这份脆弱是否影响了后来他们的相遇?
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
丈夫之前是登山爱好者,但是现在他连去村子散步都不情愿。
丈夫之前酷爱拍照,有全套的摄影装备,但是他们婚后基本没拍过任何照片。
细思极恐的细节。
晚饭后他们聊天时提起好友家满墙孩子的照片,妻子表示很遗憾,她觉得他们没有兴致拍照大概是因为他们没要孩子。
丈夫抚摸妻子的脸说,我有一张刚认识你时的照片,那时你可真美啊!甜言蜜语总是轻易奏效。
他们一起在结婚舞曲的背景乐中跳了一曲,然后默契的上床做爱。
做爱时丈夫一直闭着眼睛,妻子亲吻他让他睁开眼睛,结果他睁开眼睛就不行了。
当天夜里,妻子被丈夫爬阁楼的声音吵醒。
他连夜上楼去翻前女友的照片。
在妻子追问时,讪讪的说:这只是一张照片。
周年庆倒计时不停歇,虽然他们的婚姻被投放了原子弹,但是在外人看来一切还是完美的。
日子还得继续。
睡前丈夫继续聊着前女友。
妻子明显很反感,但是丈夫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妻子问,如果当时卡佳没死你会娶她吗?
丈夫回避了一会说:会的。
这答案让妻子无法再骗自己。
妻子的世界开始坍塌。
几经犹豫,妻子终于去了阁楼。
发现阁楼里堆满丈夫对前女友的回忆。
他细心收藏了他们相恋时的照片,日记,甚至是干花。
而这些东西都曾以某种形式出现在她的生活里。
妻子看了丈夫收藏的照片,发现了一张卡佳怀孕的照片。
这个发现让妻子无法呼吸。
他们当初决定不要孩子是取决于丈夫的,她一直误以为丈夫不爱孩子。
夜里丈夫等妻子睡着后又去阁楼怀旧,妻子假装睡着。
她在犹豫,这样的婚姻生活她还要不要。
在周年庆的前一天,妻子跟丈夫摊牌。
她明确的说出了她的感受和怀疑。
她告诉他她知道前女友影响了他们婚姻生活的一切:屋子里的香味,外出旅行的地点,收养的狗的类型,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要不要孩子。。。
丈夫呐呐的否认着。
妻子拒绝再被骗。
她说,“我明白了一切,但是你还是得去参加明天的派对。
“他让她觉得他不爱她就算了,但是不能让大家也这样认为。
丈夫说我肯定要去的啊,我必须要去的,我从来没打算不去。
丈夫意识到他可能会失去妻子。
他早就习惯了妻子对自己的爱,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失去。
大概就是这样的有恃无恐,才让他毫无愧疚的与妻子聊前女友的话题吧。
第二天丈夫一反常态的刻意讨好妻子。
很明显他在努力尝试重新开始。
妻子抚摸丈夫送给她的周年礼物,大概也想接受事实,毕竟已经过了45年,还能如何呢?
终于到了周年派对。
宾客如云,大家喜气洋洋的恭喜他们的45周年。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
妻子却制止不住的崩溃。
她躲在卫生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出来听丈夫的致辞。
她的挚友曾无意中提及男人都会在这种场合崩溃,因为这会让他们想起当年结婚时的情形。
妻子不相信丈夫会哭,因为当年结婚时丈夫就没有那么激动。
而丈夫致辞结尾说爱你时,居然哭了。
这在宾客眼中实在美好。
而这美好在妻子的心里却是最大的讽刺。
妻子开始质疑这样的完美意义何在。
派对的开场舞选的舞曲是当年他们结婚时的舞曲
歌词此刻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切的暗示:他们问我如何知道我的真爱是真的哦我回答当然这里的东西不能否认他们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爱都是盲目的哦,当你的心着火你必须意识到烟雾弥漫你的眼睛我嘲笑他们我开心地笑了,我认为他们会怀疑我的爱然而今天我的爱飞走了我没有我的爱现在朋友们嘲笑我所以我微笑着说当一个可爱的火焰熄灭烟雾进入你的眼睛!
原来45年前丈夫选这首歌时他就在诉说“我没有了我的爱”,45年后的今天妻子也终于失去了她的爱。
歌词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爱都是盲目的”。
这太悲观。
但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妻子强撑着舞完这一曲,曲终时她迅速抽离的手,表明她终于做出了那个艰难但是正确的决定: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这个电影是很令人幻灭的,但是却不算绝望。
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我看来,妻子是个具备幸福的能力人,她跟谁在一起谁就会幸福,因为她的自律,哪怕她是一个人,她也会过得积极向上的。
即便是艰辛,但是脚踏实地的人总能重建希望。
她是美好的,只是没有遇到对的人。
这么点平淡无奇的破事儿居然能熬一个半小时,并且这种事儿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性,45年的时间什么不能平复、淡出?除非得了偏执心理障碍。
看一半,算了吧,不是我的菜
当尘封的往事突然被唤醒,多年来实际一直存在的隔阂再也无法掩饰,空留心中的只有年华已去的苦涩和刻骨铭心的伤痛。爱的定义,很难清楚。
#SIFF 克制冷静,如同在显微镜下放大来讲一个内心微小的疙瘩如何酝酿成一场毁灭女人对婚姻全部热望的无声风暴。我自己家老一辈就有几乎一模一样的事,可能真的因为太过理解反倒难以被打动吧。兰普林奶奶演技已入化境,歌选得也是非常好。
两个人能在一起生活,并不是因为对方爱过的所有人都不够好啊。为什么那个老太不取消派对陪老头去瑞士认领他早年女友的尸体呢?不能理解。
老头:我爱你,但我也曾爱她,没有人能阻挡我去瑞士,但我会回来。老太:你大概需要一个人待一会儿,但那之后我很愿意听听你们的故事。希望以后我和我的妻子可以这样
自诩深情的男人大多自私
蚊子血和白月光。爱情与陪伴可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需要,不能奢求二者合二为一,只好各自为政。这就是生活,一个普通人的浪漫主义和自私自利。没有完美的平衡,也谈不上欺骗那么严重,人永远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大概是天性。
白头偕老的背后
两倍速+静音状态下看完的,可能看过太多更窒息的电影,情节不太能吸引我。不会再也不相信爱情,因为坏的是人而不是爱情。女主阿姨演技棒,人也特别有气质。
老年《周末时光》+卡佛小说质感。反高潮、生活流,这种私人性强的片,坐在巨幕厅看真的有点尬。风格巅峰,海格型戏剧冲突安排得精彩绝伦,自然、戳心,可惜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精心铺垫的结尾利落,杀人于无形,影帝影后名不虚传。
如果我身处女主的境况简直杀了男主的心都有,婚姻的重要选择都是被欺骗作出的,婚姻可以是你settle for the second best,但是不能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而且45年不早说,还有多少时间给女主修补旧伤开启新人生啊
中产阶级存在主义危机
#SIFF2015 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要假装相爱,假装在生活。
3.5。的確是歐容《沙之下》的廚房水槽版本。這兩位屬於六零年代的icon終於碰頭 ! 點歌時間:蔡琴的《點亮霓虹燈》彷彿在耳邊響起.....【 " 生活像一襲華麗的袍子,爬滿了虱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742935/】
短短90多分钟也就是一部几十页短篇小说的容量,却蕴藏着不可思议的可怕能量,引发的对婚姻乃至整个人生的怀疑和否定令人崩溃,也许太多人就这么凑合成一对过了一辈子,可能也会意识到哪里有什么不对,但少有人有勇气去质疑。
电影不错,讨厌剧情。又想起来之前看到的说法,人类天然的更喜欢年轻人或者小孩子。如果设定为四五十岁会不会更好?脱离了情欲的感情好像也没那么值得嫉妒。四十五年过去了,还能剩下个毛毛?难道四十五年的陪伴无一是处?如果是积怨的爆发(比如孩子),那也太隐晦了一些。20240226
所有我和你相处的时光却比不上夜半你离去怀旧的片刻,所有我和你生活的空间却比不上你阁楼的那片天地。踏入蓝色舞池的人们就像踏入瑞士永久冰冻的山川上,所有带着别人记忆生活的过去被冻的刺骨,你说的“我爱你”都带着她的味道。 兰普林的表演细致动人,舞曲终了,这便是最后的结婚纪念日。
婚姻感情类我可能不太共情…细致但沉闷
他们说看完了就想分手了,我承认前一个小时,是拍摄的手法让我坚持看下来,到后期就是孜孜不倦的困意。原谅我没发静坐看如此简单的一个小时引发的事情。爱就爱,不爱就不爱,别总是说生活给了你无奈,别总怪罪说时间地点都不合适,说白了都是自己懒,都是自己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