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鲼
กระเบนราหู,幻海异色(港),边境幻梦(台),偷换人生,曼塔射线,Manta Ray,Kraben Rahu
导演:普蒂邦·阿朗潘
主演:万洛普·朗卡嘉德,Aphisit Hama,Rasmee Wayrana,Kamjorn Sankwan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法国,中国大陆语言:泰语年份:2018
简介:在泰国沿海村庄,大批罗兴亚难民淹死在海边。一位青年渔夫在丛林中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男子,他将这个陌生人救回家中。被救的男子一言不发,渔夫给他起名叫通猜。两个男人开始一起生活,并慢慢在彼此之间产生了无言的牵系。渔夫用来吸引蝠鲼(又称“魔鬼鱼”)的闪亮宝石,象征着他们的友情。一天晚上,渔夫登上渔船出海打渔,再也没有回..详细 >
森林、衣服、独白,开头和结尾
热带迷幻,前一个小时神作,只是后面不知道该怎么收了。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台词极少用镜头讲故事的电影了。身份置换,也终究无法代替或者成为其中一员。俯下身倾听大地的声音,那些五彩闪耀的宝石即将破茧而出,终投身大海,吸引成群的蝠鲼。
隐喻很多,画面很迷幻。平遥露天剧场好冷,穿着薄羽绒还瑟瑟发抖。另外,周围实在太吵了,后排几个人聊干细胞、牛皮癣聊了半小时,拉家常拉了半小时,剩下的时间边看边讨论剧情,就没停过。可能露天真的不好管?
#HKIFF#sound和cinematic photography很棒
📌:小成本大主题,情绪渲染得确实挺震撼的,细节也做得不错。两个男主角之间确实也有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
如果多点背景了解的话,对电影也会多点熟悉。但前半段太闷了,毕竟本来台词就少,后半段有了冲突后好点,优点在于导演对氛围的营造,但篇幅稍长一点,如果可以删减浓缩的话也许会更好。主题上,应该还是关于身份的迷失与认同。整体来说,还是不喜欢。2.5
@PYIFF 2018 | 为罗兴亚人招魂。片头有行字“For Rohingyas”平遥字幕没翻译出来,所以不少人可能看完稀里糊涂搞不清这部到底在说什么隐喻在隐喻啥。建议看之前了解一下罗兴亚人的历史,然后联系本片:溺毙的难民,在各处受拒绝,无法融入;宗教矛盾,极端分子;历史遗留问题,悲惨的民族史……主题非常沉重。看时联想了《杀戮演绎》和《沉默之像》。另外,本片的影像之美也很值得留意。
虽然很难不想到阿彼察邦,但依然有独特的美丽,声画质感出色,潮湿森林中的闪烁彩灯对我来说是暴击。
雷声大雨点小,摆了这么大谱讲了这么简单个故事。情欲戏不能拍的更大胆一点吗
3.5星,又是豆瓣简介全写错系列……
没看剧情简介没了解故事背景,谜一样的男人迷离的灯光让我一度以为是悬疑片,然后看着看着怎么gay里gay气的??到后面开始有冲突开始慢慢明白其中隐喻才发现有点意思,但太故弄玄虚过于意识流了😓
......难逃前辈影响可以理解,就是选难民议题我都觉得可以理解。问题是:1. 单个的镜头还可以,剪辑不想因循守旧但也是毫无章法的发挥。2. 好像说到底导演对阿彼察邦的理解限于灯管和神秘主义。
离婚小伙救命哑巴男,小伙失踪后哑巴侵占家宅与归来前妻,小伙归来哑巴男愧疚自杀。🐟❤️🩹🪩👩🏽
倒不是说没有情绪吧,而是没有为情绪找到合适的落点,所以感觉做的都还是精致的表面功夫。作为处女作而言也还行,这样的导演还是可以期待的。
视觉叹为观止
在身体上缠五彩小灯泡立马让我想起阿彼察邦那部短片《镜中忧郁》的海报,结果一看豆瓣标的上映时间两部都是2018年9月7号,前者是在多伦多电影节,本片则是在威尼斯。这也太巧了吧,两位泰国导演是商量好的一起玩霓虹灯美学吗?
影像及音樂美極,但可能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片,敘事有很多可以捨棄的地方,喜愛房間的光與森林光波。
作为阿彼察邦的资深迷妹真的忍不了,森林里的彩色光珠、破土而出的矿石实在是太廉价的图像符号了,本是图像化的元素就应该让它行为化,要让美成立呀
东南亚最擅长的隐喻,迷幻,神秘,间离,没台词。挺工整的。
第一次看泰国神秘主义,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