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第三颗星

Third Star,巴拉方德湾,三等星

主演:休·博纳维尔,汤姆·伯克,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约翰·约瑟夫·菲尔德,Adam Robertson,Eros Vlahos,鲁珀特·弗雷泽,尼娅·罗伯茨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第三颗星》剧照

第三颗星 剧照 NO.1第三颗星 剧照 NO.2第三颗星 剧照 NO.3第三颗星 剧照 NO.4第三颗星 剧照 NO.5第三颗星 剧照 NO.6第三颗星 剧照 NO.13第三颗星 剧照 NO.14第三颗星 剧照 NO.15第三颗星 剧照 NO.16第三颗星 剧照 NO.17第三颗星 剧照 NO.18第三颗星 剧照 NO.19第三颗星 剧照 NO.20

《第三颗星》剧情介绍

第三颗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近三十的詹姆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饰)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在巨大的打击之下,他开始思考起了生命的意义。在他的回忆里,位于威尔士西部的巴拉方德湾是一个充满了回忆的地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决定故地重游,重温美好的过往。 就这样,詹姆斯和三个好友踏上了前往巴拉方德湾的旅程,他们分别是迈尔斯(JJ·菲尔德 JJ Feild 饰),戴维(汤姆·伯克 Tom Burke 饰)和比尔(Adam Robertson 饰)。作为詹姆斯的好友,迈尔斯一行人有义务陪伴詹姆斯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然而,这趟略带伤感的旅程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一路上,麻烦接踵而至,四人之间的友情不断的遭受着考验,但他们都明白,人生就如同一场旅行,只要不断向前,就总有达到目的地的那一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清明上河图雷霆沙赞!众神之怒魔法雪花森林奇缘总统的女儿德州电锯杀人狂喂!蜻蜓第二季阿娘使道传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温布尔登考古奇兵:翡翠石碑的诅咒无双谱了不起的D小姐雪光之灾海边的曼彻斯特霹雳娇娃婚礼昂首阔步第二季食人狂魔兔女狼之窃爱迷情柳如是李天腾与赵小宝3判我有罪起源号茶色生香内线前传姨妈希尔达蝴蝶效应魔兽九州天空城之时光回转

《第三颗星》长篇影评

 1 ) 把你灵魂的温度留给我——Jim&Milo

Miles说:“我喜欢你谈话的方式,巧妙地把话题转到你要死了的这个问题上来,我都快忘了。

”然后James被逗得很开心地看着他笑,眼神温柔。

四个人都是彼此的挚友,但是,尽管尴尬而敏感,亲疏总是存在的。

相比赤诚的、拥有纯真天性的Bill和全心全意付出的、希望自己被他人需要的Davy,Miles毫无疑问是从灵魂上最接近Jim的那个人。

两个人有同样的理想,像M的父亲那样成为一个作家,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能解释和说明一个人的爱好、品味、三观等等的最简单直接的东西,所以我说,这两个人,是彼此的soulmate。

自己的soulmate唯一还想要做的,就是踏上前往Barafundle Bay的旅程,因为他快要死了,所以你还能有什么办法,当然是请假陪他。

于是四个人,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最后的,充斥着嬉笑怒骂、爱与责怪、思考与尊重、凝重与释怀的旅行。

看得出来,Miles对这件事情比较抗拒,Jim在影片开始的旁白中介绍到M时曾说过,他不想来。

他的父亲,那个他和Jim一同渴望成为的人,在他们16岁时死于癌症,如今同样的事情即将发生在他的一个挚友身上,在他们仅29岁的年华,人一辈子只有一个父亲,但又能有几个挚友呢?

这太残酷了,不该发生。

当然他最后还是出现了,想必他明白,自己的伤痛还能有时间去平复,但是和Jim在一起的时间,有Jim存在的四人世界,即将消失,他必须来。

Miles一路抗拒着。

他极力在逃避这次旅程的原因,不敢想,不去思考。

他总在玩笑,对三个伙伴各种嬉笑嘲讽;他也想把这趟旅行用来释放自己的苦闷,因为他和Jim已婚的姐姐秘密地相爱,他还发现他一直渴望成为的作家并不适合自己;他帮忙推车、背物,但是很少照顾Jim的起居,他不想把他当病人,因为他太害怕这个现实了,如果他不需要扶他、背他、喂他吃药,那么仿佛一切都还有转寰的余地,他还是健康的……是的,我不知道导演原意如何,但在我眼里,Miles一直在努力地保持一种姿态,他要轻松,要游乐,但惟独不要思考和接受。

可是你以为James这趟旅行的目的是单纯的吗?

当然不是,除了要在自己离开前最后再看一次最心爱的地方,他还盼着能借自己的死亡,好好敲打一下在他看来过着“声色犬马”生活的朋友们。

他想赠出自己最后的忠告,让他爱的这几个人,在没有他的岁月里,别再重复他们前30年虚度着的光阴。

在星空下,篝火旁,Jim第一次,当着所有人试着将话题扯到有关生死,生活,意义等等这些问题上,于是有了这篇文开头那一幕。

看得出来,Miles根本是不愿意谈这些的,其余两个也不愿意。

善良浪漫又赤诚的Bill在J感慨死亡的时候悄悄掉了泪,Davy则哼哼哈哈,似懂非懂,似答非答。

“你怎么想,Miles?

”他终于还是问了,他渴望听听他的想法,他知道谁最懂他,又是谁的话最能给他启发,想必曾经的岁月就是这样度过的吧,居家好手D准备着下午茶,天性恪纯的B总会愿意说说他奇妙的想法,而J和M在旁听着,会抢话,会嘲讽,会用作家们的智慧和言语互相攻击,然后会相视一笑,默契地将一切了然于心。

M绝对懂他,当他说着什么暗物质、原子之类的毫无美感的比喻,当他说他幻想自己在宇宙苍穹跳踢踏舞并感到开心,M感慨地张了张嘴,可面对他的询问,又固执地说“no idea”。

他当然是有想法的,他想过千次万次了,死亡这件事,父亲的,Jim的,将来自己的,他想必没有一天不在想。

可他怎么能说出口呢,说了,就意味着他要认认真真地开始跟他讨论这件事,讨论他的病,他不久的离去,意味着原来这件事真的会发生,真的要发生了,这太痛苦了,他想要逃避。

Jim很失望,所以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第二天他就批判了Bill的工作与爱情,在一番激烈的言语声讨后反倒因病情发作躺倒在地。

“保姆”Davy连忙迎上去伺候了,但是Miles,以一种极度嫌恶的表情看了他一眼,匆忙起身躲得远远的。

你会想,天啊,这是朋友吗!

这绝对是的,正因为他是你足够在乎足够亲密的人,你习惯了他的完美、康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才会打击得你如此措不及防,只想逃跑。

记得当初看GA,Dr.Burke中枪后,Christina Yang不但无法给他手术,而且连陪在他身边都不愿意。

那是一种深爱中的恐惧,她有多爱他,就有多怕失去他,她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可能到来的死亡,只好逃开。

当恐惧占了上风,爱就会以某种奇怪的方式被表达,爱情友情都一样。

幸运的是,Miles在改变,在接受。

某一天Jim再度挑起了话头,这场谈话变成了四人的相互攻击,Miles的火气几乎无法压制,他不能忍受单纯的一趟出游演变成了沉重的谢幕之旅,是的,到这时他还在试图给这次旅行下个类似“春游”这种的定义,直到Jim忽然坦白看过了他写的书稿。

于是这俩人有了出门来第一次单独的严肃的交谈。

这一段时我没忍住眼泪。

大海,鸟鸣,礁石上的两人坦然相对。

Jim说他嫉妒,差不多这个意思,他有了作品但自己的作家梦还只是个梦;他说他病了,没有时间了,于是他读了那部书稿;他小心翼翼地认错,怕得不到原谅。

而Miles,愤怒着,说Jim的病其实让自己痛不欲生,说他鄙视Jim这种毫无意义的自我反省,最重要的是,他说“we don’t apologize,我们就该这样!

”然后他们平静下来,可能的失败,来自于父亲的压力,唯一一个和自己那样相似的人得了绝症,这三句话Miles都各只说了一半就被Jim以“I know”堵了回去,再然后他们笑了,没有任何芥蒂,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彼此。

而在另一边,Bill和Davy,这两个相对单纯的人开始了嬉闹,为方才的争吵互相安慰。

这一刻,我真的好爱他们。

又一次大的争吵后,Miles终于坦承了他本不愿参与旅行的原因,是的,那的确是,Jim的病太让他震惊,他从根本上排斥和抗拒这件事。

很意外的,他为没能一直陪在Jim身边而道歉。

紧接着,他第一次,主动地抱起已经非常虚弱的Jim。

我想,这就是了,话说出口,Miles帮助自己解除了逃避,理顺了自己的心意,最终选择了接受。

Jim和Miles的最后一次单谈,在他们终于到达的Barafundle Bay,他说,“我可以放心了,Milo”,他叫他Milo,这应该是最亲密最自然的状态下才有的情感流露吧。

朋友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更适合逛街,有的更适合玩闹,即使你们是如此的亲密无间,所有人都可以对彼此无话不谈,但是他们/她们中一定有一个是最懂你的,他/她的灵魂,和你的是一样的颜色。

我想J和M,作为四人中彼此的soulmate,却恰恰会因为同样的优秀而有比较,他们一定常常处在无意识的竞争状态,他们懂得彼此,却不一定最亲密。

Jim的病情一直是由Davy照看的,而Miles,在和Bill一起时露出的笑容总是特别纯真。

然而经过这一段旅程,这两个人的感情升华了。

过去种种潜在的,若有若无的计较与芥蒂,随着理解和在乎,随着即将失去的一种感怀,随着B Bay的浪潮声,消失殆尽。

之所以从James的三个朋友中挑出Miles来写,是因为我始终觉得,挚友和soulmate,还真的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候,这二者甚至不可兼得。

我感激,曾经自己拥有过这么一个人,我相信我们拥有相同颜色的灵魂,我们那么轻易地就能读懂彼此,我们不用费力揣测彼此的喜好,因为它们太相同了,我至今愿意陪她去B Bay,去任何一个地方,我希望她安好、幸福。

我很遗憾,也许我们再也做不成挚友,因为她不在我身边了,也许我就是从那时开始才意识到,两个人之间会有那样的牵绊和感念(真的真的无关爱情)。

听起来矫情又可笑,你只当我吗啡喝高了吧。

所以,是巧合或注定,Bill和Davy没能陪伴Jim的死亡。

最后陪在他身边,助他解脱的,只有Miles。

选择这个电影当然是因为BC,但是凭着对英国电影的热爱,兜兜转转,早晚有一天会轮到它。

其实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在最后,陪你去一趟Barafundle Bay,没有血缘,无关欲望,这就是朋友,不是吗。

那样你的人生,才没有悲剧。

 2 ) 窒息

久不写评,笔锋生疏,望见谅。

================================================最近遭遇或者用更合适的词来说,以旁观者的角度经历了一些事,仿佛一击响钟敲醒了沉闷太久以至于麻木迟钝的我。

朋友说,其实我挺喜欢你继续写点什么。

心里不禁也暗暗赞同,是啊,也该转转脑子提笔写点什么,思维活动不能就这么被永远禁锢在140字的微博时代。

所以,那么就来写写你吧,BC,又或者说是,JAMES。

下笔之前还是思索了挺久该如何起头表达我对你在这部电影中的喜爱之情,许久未果。

也许是太过完满反而找不到适合的词来叙说。

兴许是女性导演处女作的关系,通篇处处呈现出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绚丽夺目的景色之下,开始那稍许温吞悲伤的叙述,可其中也有那么几份浅浅的微笑之处。

偶尔含蓄地小小的留白,又或者突然大胆而直接点破死亡这个过于沉重而宽泛的话题,配上那星星点点深邃的音乐,这一切正如一位豆友所说的那样,在所有的电影类型中,这一类最能代表我的泪点和笑点。

一场以生命终结为首尾的大背景下,你和你的朋友们去你最喜欢的地方渡过最后的日子,我想,这对于一个即将走完人生尽头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死亡很大,人类很小。

你抱怨着,我的压力,是时间,从前太多而现在太少。

坐上去往目的地小车上,你探出窗外对着朋友的摄像机笑的像一个孩子。

故事就这么平平淡淡地拉开帷幕。

没有韩剧的撕心裂肺,没有日剧的积极励志,更没有美剧的惊心动魄,可却正是这种平凡和真实却实实在在地触动了我。

有那么短短的一幕一直印象深刻。

你坐在朋友们自制的车上戴着小礼帽滑翔在草地上的那一刻,风,笑容,身边朋友不断的欢呼声,纵是不久即要阴阳两隔,我却在一个即将死去人的脸上看到了再鲜活不过跳动的生命。

这也许是这部电影的特色之处,以一个小小的切点切入,点到为止。

在这部以死亡为主题的电影里,它或许更多的从不同细小的角度探讨了其它的东西。

例如生的意义,例如友情,例如适时的放弃。

后来,我终于醒悟有那么一个词可以用来表达我对你的喜爱。

我想是窒息。

仅仅是你用你那低沉好听的声音说我的人生,没有悲剧。

又或许是你看着朋友们精心暗暗准备的烟火时那满足的笑容。

更有可能是你望向独自飞翔的海鸥后沉亡大海的勇气。

这一切就足以让我心动地不由窒息。

最后,还是不得不题外话说说BC精湛灵活的演技和天生所具有的那种纯真感。

若不是夏洛克我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兴许这一辈子也不会知道遥远的英伦岛上有这么一号人物存在。

包括我。

可之后欣赏了他的其它作品,例如此部,又例如倒带人生,霍金等,或许更能感受到他极其善于用一些极其细小的表情和动作来诠释一个角色的性格和经历,外带他那极富魅力的声音随着感情的变化时而低沉时而高昂绝对是添彩加分之举。

也正是这些细碎的小特色不断积累起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而不矫情的人物。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吐槽一句,他确实再适合不过这种跌宕曲折的苦逼角色←为啥我每次都喜欢这种苦逼脸。

 3 ) 所以片名为什么叫第三颗星呢?

好嫩的本尼...前面全程都在贪婪地吸入年轻本尼的美貌,冲淡了一点看文艺片的不耐烦。

这是一场生命告别之旅,原本以为只是陪重病的朋友出来散心结果最后是来陪他自杀,三个朋友都要崩溃了。

可是James被癌症折磨得太痛太苦了,如他自己所言,他不想死,他是那么留恋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人生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野心,却只能被病痛困在小小的轮椅上,靠大量药物维持不知有何意义的生命。

如果死亡能让他解脱,为什么不成全他的尊严呢?

这是一段坎坷的旅程,就像生命本身一样,我们信心满满地出发,以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可意外总是接踵而至,争吵也时有发生,最终能够磕磕绊绊到达终点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

James将自己沉入大海时我几乎不能呼吸,海水灌满鼻腔和肺部的感觉一定不好受,他不害怕吗?

肯定害怕,不然不会恳求好友陪他一起游,可或许这些和病发与失能的痛苦比起来都稍显逊色。

若活着不能自由,至少还有选择死亡的自由,趁他还能思考和决定,烧尽最后一丝力气拥抱生命,像一名勇士那样死于捍卫生命的尊严。

 4 ) 死亡需要仪式感

最近这段时间看的电影已经好久没写影评了,但这部让我不写都感觉可惜。

我从来不写长篇累牍的东西,只写某件事物给我的观感。

我说我从来不惧怕死亡,甚至渴求死亡,因为人世不好玩。

但假如让我刻意去寻求那么一个死亡的途径我又不愿意,癌症是刚刚好的,因为不是你主动选择,而是上帝选择了你。

那么这种死亡我为此又能欣然接受了。

或者年迈时候选择安乐死,因为能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只是:之前选择让死亡来选择我,是因为我对生命依旧有盼头,期待有精彩,而年迈时,已经无望了,所以主动的选择离开这个无趣的世界又是上上策。

但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发现它就是一部无趣的影片,但这就是人生啊。

《第三颗星》日常的对话,男生间的基情,途中的争吵,真相的揭露。

一度将影片推向无趣,甚至快进的边缘。

然后又是一波接一波的高潮:车从坡上下滑,打架后的狂奔,悬崖上的刺激,偶遇奇葩的逗乐,烟花的绚烂,海边的嬉笑打闹,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我也不自觉的扬起了嘴角。

妙就妙在狂欢后突然的寂静,这不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吗?

完美的度假,刺激的跳伞,琳琅满目的物品,节日的狂欢,遇到爱人时的心动,婚礼的盛大,创业成功后的兴奋,然后呢?

日复一日的平常。

写到这里悲从中来,但能拯救无趣的便是仪式感,生命的开始需要仪式感,过程中需要仪式感,结束时亦需要仪式感。

它告诉我们一切都是那么神圣,你的存在是多么的有意义。

詹姆斯说:我从未如此有力量,现在我想结束它。

他想游到大海中央,不再回来。

他想与大海对抗,感受抗争,对抗巨大,感受勇气。

他想清醒的离开。

最终,他离开了。

 5 ) 一种必然痛苦的具象化

“告诉朋友,到底该怎样去生活。

”这是这部影片表达地最明显的内核,但这恰恰却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无论是他们在路上的旅行多么开心放肆,吉姆活不过三十岁的阴霾始终笼罩整个旅程。

吉姆的痛苦来自病痛,来自好友们空有大好光阴而萎靡摆烂,好友们的痛苦来自自己的生活一团糟糕的同时还要面临好朋友的必然死亡,他们甚至没办法在吉姆面前歇斯底里,因此观众的痛苦来自一路旅程的看似欢乐和最后无声的自我溺亡。

这部影片更值得一看的,其实是镜头语言,满满的痛苦和悲伤。

“朝着第三颗星走。

”“我不想一个人。

”吉姆一步一步走向他计划中的死亡,只是他也害怕,但坚定。

这是他为自己选的结局。

 6 ) 当小清新遇上缺爷

喜欢上BC是件无比幸福洋溢的事情,在他之前没有哪位带来这种感觉。

从来觉得各种侦探离想象甚远的我,一眼就被巴缺夏福拖进坑。

写戏的上乘,戏中人不哭,戏外人哭。

这里是戏里人在笑,戏外人泪崩。

当然,我们明眼可鉴,当然是因为缺爷演技了得。

哦,怎可是了得,简直就是揪心。

一直想以平静的心情看片子,不管是一开头的散,或者是中间刻意制造的桥段,以及意义并非明了的对话和过于突兀的争吵,都被看在眼中,不得不说,习惯找别人剧作的毛病,就很难入戏。

好在视觉中心一直围着缺爷走,别的什么都在脑子里相对弱化了。

BC一个人超越了片子本身的质量。

那些很美的镜头,没了他,就少了美感。

虽然他并非一眼帅,但多看几眼就移不开了,其他几位被比下去的非常彻底。

大概是先入为主地关注他,一举一动都让人彻底投入,也许这会模糊了我们对演技好坏的判断,但是这么关注某一个角色的情感,这么深入地想要体会角色的性情,自从《别让我离开》之后,就没怎么感觉到了。

相比于今天刚补完的《女王》,容我说,老戏骨海伦奶奶虽然凭那个片子拿下最佳女主角,但也会被BC比下去。

希望这不是我被迷恋蒙蔽了双眼……一般来说不太会,也许遇上缺爷就开始例外了。

同类的片子,比如《练习曲》,虽然也很美,但总缺演技。

只余下台湾式的清新,亮亮眼睛却远不能动人。

从片子本身来讲,《练习曲》的剧本其实比本片更扎实,更接地气,剧情更丰富也更具有可读性,但是偶像剧演员终究比不上莎翁剧练出来的大英帝国的男人们。

有这些演员在,英国电影必然不会没落。

有缺爷这样的演员在,小清新也具有了非同寻常的哲意深度,小清新也深入人性了。

不了解一直找缺爷演反角的缘由,虽然他演的确实很好,甚至印象深刻……就像我们看AR演教授,演得那么好,就算他不是最苦逼的混血王子也会倒戈爱死他。

缺爷拿到的正面角色其实挺不错,之前有个报道说他缺乏运气。

摊手,缺乏运气的人能拿到霍金、梵高、james、到夏福再到吉勒姆这样的角色么?

要知道他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打动了这么多人,虽然偶尔打打酱油,却无比扎眼。

很开心他没长着一张一眼帅的脸,这屏蔽了多少非理性的崇拜。

当然,夏福那个角色另算,找来了确实很多崇拜,当然是不是非理性的很难说那个纯粹赚足了我们无比的崇拜和腐点,并且成功替换了所有前任夏福的形象。

这是非常难得的……无比难得,绝无仅有的超越。

又说到夏福,不得说,虽说演技好,但缺爷就像为夏福再世生的。

惊人的专业和孩子气的可爱结合,聪明的头脑和不为世俗的眼睛,哈罗公学的出身的他,怎样度过那个严格可怕地时代还保有这无与伦比的天性,这才是最神秘迷人的。

——————————————————————————BC在电视学AR的声音,太可爱也太神似了!

不管怎么说,他的演技挽救了这个会被我们导师直接否决的剧本,他确实应该有更好的舞台了。

 7 ) 告别的旅行

四个大男人的旅行,途中的笑点痛点组成一个告别旅行。

对于James,这是一场最后的旅行,对于生命的告别。

对于剩下的三位,这是一场告别过去、告别好友的旅行。

James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

他患病,但他拥有三个性格迥异,能够陪他到最后,并且尊重他的选择的挚友。

朋友们偷偷准备了烟火,却被在途中一直抱怨行李太多的Davy不小心说漏嘴了。

烟火下他们,像四个孩子,肆意的嬉笑打闹。

简单的人物,打闹嬉笑怒骂的过程,如果不是穿插着James的潮湿抑郁的梦境,我简直就认为这就是四个大男人的欢乐旅行。

然而,现实总是会到来。

缺少了吗啡掩盖的痛楚,如汹涌的海水一样袭来。

那一夜James的痛苦,让我想起了母亲。

癌症患者的痛苦,如同凌迟之刑在亲人心上执行。

这里,还想起了李香山,那个笑着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男人。

在某些时候,选择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还好,James的朋友们给了他选择的权利。

不想讨论生命的意义,就像最后一句“没有悲剧”。

ps.我本尼的眼神令我沉迷[星星眼]被公主抱也那么好看!

 8 ) I want to FEEL fight

“我想要游泳。

就在明天,我要游到海中央,再也不回来。

我知道这很严重,但我希望你们能让我去。

......因为从此以后,日子会越来越难熬。

我现在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它在吞噬我,我会迷失得越来越远,最后会满脑子只有疼痛。

为那活着根本不值得啊。

我的生命从来没有如此鲜活过,而现在,我想结束它。

我想要最终完成一些什么。

我不想听从命运的安排。

如果我游出去,让大海带走我。

这不一样。

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想要保持清醒,直到最后一刻。

我想感受些什么。

哪怕是盐水灌进肺里的痛楚也好。

我想要感受自己的挣扎搏斗。

(I want to FEEL fight.Something ...huge and ...terrifying...and brave.)"

 9 ) 敬一杯,给生命的远行

Third Star 吗啡代酒,祭洒流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被缺缺和英式小清新的画风骗进来,看完就好像在心底钻了孔,有些痛,却再也挥不去那些情愫。

现实又一次击碎了我单薄的预料,本以为会很跳戏的担忧一点也没有发生;本以为自己做足了心理准备,可越到结尾还是难过得一塌糊涂。

不只是那夕阳剪影般的优雅太戳我们浮躁的死穴,也不只是开篇就早已料得的结局太令人心碎。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有些人还没来得及悟懂,旅行就早已结束。

散文式的叙事风格放大了生活的亲切感,冲淡了癌症悲伤的影子,以至于电影前半段松松散散的笑闹,我几乎都忘记了癌症这回事。

然而越是表面的美好,冲撞来的越猝不及防。

James躲在一旁,手指绞着苇草,假装坚强;朋友们陪James看星星,一旁燃着生命之火;Miles活在父亲阴影中的无法解脱;Bill令同伴鄙夷的“凑合”....每个细节将我击倒。

每一次匆匆结束戛然而止的争吵,都仿佛在藏匿着什么没有点明的思考。

最初我觉得,它的主旨也许和《Me Before You》里面男主Will的选择一样,后来又觉不止于此。

单单探讨生死的命题已不再罕见,仅仅对生命意义的拷问也不再新奇。

其实关于癌症伤病的电影很多:《星运里的错》《姐姐的守护者》《滚蛋吧,肿瘤君!

》....但这部电影却是迥异的,它不把道理挑明,却将主旨收起,近乎残忍地把结局撕碎在人们眼前。

四个朋友,一次远行。

四人走,三人归。

“我以吗啡代酒,敬你们一杯。

如果你们恰好记得,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的人生,没有悲剧。

” 不选择“适宜”的时间离开,为什么不是悲剧呢?

James选择的解脱,有人骂他是一种逃避。

而我们谁不是在逃呢?

他反而恰是一种勇敢。

Bill逃避梦想,得过且过地活在自己并不爱着的世界里;Miles逃避痛苦,父亲的阴影使他敏感却不愿表露,他选择送James 最后一程,宁愿缄默,把泪水留在最后;他们一路上总是企图避开James关于死亡的沉重话题....而James无处可逃,他大叫着“我想要更多你们挥霍浪费的流年”,却无力回天。

死亡是他最后的避所,他也在最后明白,再如何逃避和藏匿也是没有用的。

可他已没有时间,于是他告诫朋友们,以死亡的方式。

这也许就是不悲剧的原因吧。

吗啡代酒,吗啡和酒又有何异?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一分子,有时被痛苦卷入大海的波涛,依靠精神的吗啡或烈酒自饮自酌地麻痹着。

快乐的影子是流沙,不忍松开手掌,却终究会从指间漏下。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我们害怕就算到了生活秋千的最高点,也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有时我们怀揣梦想,心中想往着有诱惑之花的乌托邦,旅行是美的,每个人的巴拉方德湾都是寂寞死寂时候的惊鸿一瞥。

恰如四人的远行,拥有着友谊却互相躲避着,假装欣赏那第三颗星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

我们陷在自己编织的罗网里,却抱怨生活只给了我们皇帝的新衣,而没有揭穿谎言的男孩。

那只因我们都在逃离着,没有人愿做那勇敢的男孩。

James是对的,他以选择游向深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逃亡,留下朋友们,早已分清了释然与悲伤。

什么是生命?

看过一路荒凉一路风景,才知道原来带着翅膀的孩子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厚颜无耻的盗贼;奇装异服的怪人不一定愚蠢,也可能是看透人生的智者;陪着身患重病的朋友不一定是拖累,也可能是一种幸运。

当涂眼影的老人日复一日地守在荒凉的渡口,无人问津却还紧握着贪婪与欲望;当坦胸露乳的大叔年复一年地为一个星战模型走遍海滩角落,却最终丢掉那把花了三十年才找来的模型剑;当Miles咬紧牙关成全朋友最后的选择,几乎耗尽了全部的勇敢——这,也许就是生命吧,嬉闹中有时杂揉着说不出的难过。

生命何其短暂,多少友情的背后又白头如新。

我们终究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也永远无法消除人与人间的隔阂与羁绊,即使是挚友。

但我们可以直面一切,不再逃离,直到发现疼痛中的温暖。

因为生命是如此平凡,却又是如此伟大。

这部电影带来的,绝不是无法排遣的忧悒。

尽早放弃你的吗啡吧,趁年华尚在,岁月不老;尽早远行回归吧,带回的不是乌托邦破灭的失望,而是不再逃避的勇气。

我们都不擅长告别,但请别,不辞而别。

 10 ) 星辰大海的最后生命之旅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是个韧劲十足充满个性的演员,往往在传奇人物的剧中发挥他的影响魅力,《霍金传》、《梵高传》、《神探夏洛特》系列、《第三者》、《犬之力》、《队列之末》、《奇异博士》系列… 《第三颗星》是他饰演既平凡又不平凡癌症病人的角色,生命的痛在三位好友陪伴下寻找美好梦想的海湾,最后的旅程充满友情的笑闹与吐露心声,四个友人的经历有回忆和克服眼前的艰难,相处的喜忧也正是写实人生的体验,而最后詹姆斯选择溺水的安乐死感受的那份痛在好朋友之间传递,不忍的楚痛非常感人,打群架的那场戏也相当精彩本色。

沿途风景有星辰遥望、海涛声声、如果不是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一切美丽非凡简直是世外桃源了,不过细想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在大自然中渡过也是一种幸运,更何况还有好友相伴更可以安然告别。

《第三颗星》英伦风格浓厚,角色饰演收放自如,不乏幽默的笑点和沉重的话题,剧情简洁却不简单,人生的路上不幸与幸运看心态转换坦然面对,男人不哭!

《第三颗星》短评

看之前没看简介 还以为又是二战题材 结果是癌症患者告别世界之旅 电影平淡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刚开始还以为类似于成年版伴我同行…

2分钟前
  • MonicaNoColor
  • 还行

英国四位好友之间的基情故事, 患癌就是会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也会重新发现朋友之间的联系,作为一次生命终结的旅程,在理顺了一切之后,最后的自杀真是如一记重击。

5分钟前
  • 天蓝色的残忍
  • 还行

散散的,重重的故事。终于看完了。

8分钟前
  • sunwenhao90
  • 还行

die with dignity or there's no dignity in death? BC开头的独白声音像极了AR。风行的版本字幕乱七八糟,还不如裸看。

9分钟前
  • Fran
  • 推荐

矫揉造作的小文艺。BC帅(¯﹃¯)

14分钟前
  • 熱牛奶
  • 还行

理解不了

19分钟前
  • 冰激凌
  • 较差

根本是英國人把日本出品的AVG遊戲"narcissu"拍成電影吧。narcissu在2005年發行,第三顆星則是2010年。誰參考誰其實也不好說,我想英國影業要跟日本同人遊戲捨上關係是遠了些。只是narcissu的劇本明顯更勝一籌。論其故事的核心"送死"上,第三顆星浪費太多篇幅在寫五個角色,實際上全片只需要十分鐘。

24分钟前
  • 焚紙樓
  • 较差

有点像成人版的stand by me 和深海长眠,有5星潜质的设定,大赞!可惜实现出来3.5-4星左右,人性格塑造上和整体节奏上跟那两部都有差距,不过也算不错的作品。再看一遍。

26分钟前
  • chrissy
  • 力荐

Not fun of shaking filming. It makes me dizzy. The dialogues are making me sleepy.

30分钟前
  • faraway
  • 较差

景致优美,音乐动人,Benedict Cumberbatch就连病弱的样子也美极了——可惜最近真的没有心情看这种灰色慢热的清新片。

33分钟前
  • 微子
  • 还行

1、帅哥多怪片,爱演些非正常类角色,结果还总那么适合 2、BC这种舞台剧出身的演员,表演扎实细腻,比好莱坞某些清高大于才情的性感男星强太多 3、算不上特别好的文艺电影,就是BC那病怏怏的可怜样儿弄得我母爱泛滥。结尾有压抑到。

35分钟前
  • 有所嘻
  • 还行

全是给缺的 这电影真心看不懂

39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just let me go..其實我不太感冒這種片子,,可惜最後還是沒忍住淚崩了..T___T

43分钟前
  • 阿~阿袁
  • 还行

超级无敌好看,笑中带泪啊!!! 片尾曲起的时候 我都要融化了……

48分钟前
  • 欧古德
  • 力荐

一星加给小清新的画面质量 叙事三颗星 人物刻画勉强两颗半 为了BC把那半颗补全....我也脑残粉了么噢不不要 不沉重地讲述主題: 死亡\人生\友情(爱情亲情也有但不多) 观影感受舒适 英制影片的普遍优点

50分钟前
  • 一瓶子蕨
  • 推荐

最后这自杀式的溺毙令人不解,至少我是永远无法承受好朋友以这种方式死在面前的,一辈子的阴影。唐顿的老爷演了个寻找棕色达斯维德手办的疯子←_←缺爷演不正常人类总是很出彩...

53分钟前
  • AshtrayGem
  • 还行

2012.02.15还是看了,还是落泪了。影片对于气氛的渲染让人深陷其中,缺为什么总出演这类的片子,虐得很。虐到就连吐舌头公主抱或者湿身我都还是被悲伤情绪笼罩着。

54分钟前
  • 乐音Musique
  • 推荐

没有惊心动魄,但每一个人物的表情,每一个镜头都细腻到让你动容。

58分钟前
  • 碟恋花 红颜劫
  • 还行

喜欢这个调调。结尾有点煽情过头了。

1小时前
  • 狐斯塔夫
  • 力荐

我表示真的看不太懂英国小清新。。。

1小时前
  • 挲丌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