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产后调理院

산후조리원,Birthcare Center

主演:严志媛,朴河宣,张慧珍,尹博,郑成日,丁文晟,南润寿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0

《产后调理院》剧照

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2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3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4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5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6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3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4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5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6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7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8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19产后调理院 剧照 NO.20

《产后调理院》长篇影评

 1 ) 大型洗脑片!洗脑中带着点反思!反正就是要求女性回归家庭!!

说实在的这部剧真的只值三颗星。

为什么?

因为洗脑成分太明显了!

从后面几集就可以看出来洗脑洗的很成功,就连我都差一点觉得应该回归家庭,但是这个剧后面又很矛盾,一方面思考独立和自我的问题,一方面大结局的最后还是回归了家庭。

先说下洗脑场面一:首先女主是个女强人,在她的职业背景下,她基本很难回归家庭,我觉得后面的设定真的有毛病,她老公都说了要回归家庭支持她的工作,有什么不可以呢?

男人的工作岁月有多少?

女的有多少?

男人短暂的不工作并不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女性一旦回归家庭再想走到像女主的职场高度基本是很难的。

男性只要工作性质是可以年长也OK,他们可以干到退休再返聘,他们的精力摆在那里。

女性过了50岁后明显精力下降,而且加上更年期,基本也不适合过高强度的工作了。

从职业年龄发展来看,女性明显吃亏,让她老公带娃极度合理,有啥好纠结的?

重点是:母爱???!!

母爱母爱母爱!!!

为什么全剧总在强调这个?

因为为了洗脑!

母就一定会有爱吗?

没有,一定要为孩子牺牲吗?

不见得!

可以说很自私,但是人不都是自私的吗?

在工作和家庭之中,不该是取其轻吗?

能找到保姆带,为什么要强调必须母亲带?

当然,不能否认母亲带或许会好一些,从安全性来说,但是保姆就一定是差的?

不见得。

所以这个问题没什么好纠结的,找到好保姆或者父母愿意带就隔代带娃或者保姆带。

这才是职场女性的标配。

只有做不到!!!

请不起保姆+父母不愿意带,女人和男人再商量谁的工作间断性高就谁带!

比如女的工作停了3年,毫无影响,比如工资再找也就差不多,那么女方就可以辞职带娃,同理,男人也一样。

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谁带娃,不是所谓的母爱!!!

全世界都强调母爱!!!

感情孩子就女人自己雌雄同体生出来的?

男人没贡献力量?

不需要负责的吗?

说什么男人挣钱了,在女人也可以挣钱的时代!

凭什么只给男人挣钱的机会然后说是贡献?

有毛病!!!!

洗脑场面二:母乳喂养的高级光环!!!!!

哎呀喂!

真的一口老血喷一屏幕!!

是!

母乳是还行,奶粉也不差呀!!

说的什么鬼!

最后坚挺小妹也被洗脑成功,不但不婚主义变成已婚一族,坚持奶粉喂养突变母乳风格!!!

无法理解!!!

确实母乳喂养会影响女性生活呀!

母乳作为小零食也挺好呀!

无需纠结是不是主食!

奶粉中也含有孩子所需要的成分呀!

有就母乳,没有就奶粉呀!

有什么好愧疚的!

女人为什么需要愧疚???

孩子生下来本来就是为他自己生下来的,不是为你也不是为世界,是因为他想活着。

至于他能不能活好,主要看他的投胎技术吧!

技不如人就投到这家了,就是没奶了,你怪谁?

重点是无用的攀比真无聊,剧中各种女人为了奶而攀比,我真的醉了!

奶多少完全是身体素质决定的,为啥要去纠结这种东西?

而且女主明明是女强人,后面塑造成了傻白甜,我就真心忍不了了,她那么墙边草怎么成为的领导???

无法理解的问号!

可能导演还是想洗脑,说:你看,女强人怎么了,还是要有母爱呀!!

母爱!!!!

爱!!!

爱!!!

我呸!

你不是你爹的基因哪来的你!

你爹消失了?

挂了吗?

为啥没有父爱,光母爱有个屁用!!!

优点:很谢谢导演拍这类型的片子,因为确实需要诉说女性的片子!

但是我希望下次能够看到男性在婚姻中有用的剧!!

我看到所有的关于婚姻的剧里,男性就是一个世外高人的角色!

说实话!

我觉得女主的老公算不错了,只是这个剧价值观有点歌颂母爱,没有给他更多发挥的余地!

我觉得应该多歌颂父爱!

随便问一个家庭,就会发现,父亲永远是缺失的那一个,我已经记不清我父亲的样子了!

所以,媒体再不歌颂父爱!

我觉得男性脱单的概念绝对降到极致,因为在婚姻中男性没有存在必要,那请问:在非婚生子可以享受同等待遇的前提下,我为啥需要一个碍眼的男性???

媒体需要清醒了!

男性在婚姻的世界里,是必不可少的!

别总歌颂母爱!

母!

不是因为爱而生!!

而是因为她们有子宫!

给一千个女人再来一次的机会,实在话单身是女性最好的状态。

女性长寿的秘诀绝对是:未婚未孕!!!!

恐婚的就别看这个剧了!

看到你会发自内心的渴望自己未婚未孕保平安。

虽然最后和纠结和解了,但是不可否认!

本剧的女性角色,极度的两边草!

毫无主见!

女人也是搞笑,之前因为全职妈妈,在职妈妈吵了一架!

什么类型的妈妈,不都是妈妈,什么是最好的!

又需要由谁来定?

你想怎样就怎样波!

本来就是私生活的事情!

只是我极度厌恶:母爱论!

母亲根本不伟大!

因为她们可以自然的就生下来,可能生下来的那一刻,她并不知道生出来的是啥东西,也谈不上爱!

就最多是一种牵绊,和男性的感觉是一样。

如果女主没有洗脑!

我觉得她应该会安度月子,然后踏踏实实的去上班!

我看完这个电视剧,觉得这种月子中心,真的是差评!!

给产妇太多心里暗示和压力了!

母乳不母乳关你屁事!

你收钱办事就行,就你屁话多!

 2 ) 从精致飒气的常务到只求一口冰美式的产妇,没有一种忍受是该被合理化的

“6月10日11时 男婴出生的那一刻,吴贤珍的人生 结束了。

很少有影视剧去描绘产妇的耻辱感和分娩后的灾难序幕,因为这一直被社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应该忍受的事情,似乎在孩子降临的那一秒后,从前的任性潇洒独立精致全都被摈弃,从此这个母亲就必须“伟大”,这些痛苦就必须“被正常化”,从这一层面看,伟大不正是一种道德绑架吗前两天看到一个热门Weibo,讲的就是产妇在产房内尊严尽失的事情,我光看这些文字就觉得非常窒息,何况真实经历过的人呢?

有一位产妇形容自己在生育时不像是一个人,而是一头在案板上待宰的猪。

七大姑八大姨围观喂奶、男医生看着脱、主治医生带着一群实习医生来内检等等,完全没有隐私,几十年树立的自尊心就因为怀胎十月而被打破吗……

这些细节在第一集也都很无微不至地展现了出来。

当她以为自己能像处理工作一样从容招架时,灌洗、剃毛、内检以及越来越难以忍受的痛苦纷至沓来。

她需要一边感受着从未有过的羞耻感,一边承受着巨大伤痛,一边还要支开爱人。

这些都是很少为人所知的故事,但却是地球上将近一半的人要经历的,想想觉得好荒谬。

就好像如果来月经的是另一个性别的话,那还会存在月经羞耻吗?

“但那时我还不知道,屈辱 还是人类能感受到的非常奢侈的感情。

这里气死了,三个男医生轮番内检,丝毫不考虑产妇的感受,也没征求她的同意,就把她当成案例,这个姿态太高傲了吧…所以说影视行业还是要多拍拍这些人间真实啊,哪怕夸张了也好过闭口不提。

一味的给年轻女性灌输母爱伟大、生孩子是很神圣的观念,却丝毫不提背后的一片狼藉,这也是全社会共同完成的一种欺骗了。

说回情节:当女主在公司晋级为最年轻的常务时,她被查出怀孕了,并且成了妇产科里最高龄的产妇。

“最年轻”、“最高龄”,同样的一个数字,在职场和家庭里却是完全背离的两个概念。

怀孕和升职都是她迫切等待的东西,可她却不想这两件事同时来临,因为任何一件都将占去一大半精力。

当看到女主羊水破了还处乱不惊地和老外交代完签合同的事情然后自己打电话给医院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觉得:真**是个狠人啊!

这心理素质不愧是常务

你俩剧本拿反了吧哈哈哈哈 产妇劝家属冷静可还行但是就凭她这么强的心理素质,也遭受不住之后的分娩疼痛,足以体现痛苦的程度了。

编剧塑造人物还挺高明。

另外,冰美式作为一个重要道具,也对整部剧的喜剧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服化道用心了,年轻女孩和女主都是穿的紫色系,但是一个精致漂亮一个却臃肿疲惫;一个畅快淋漓地喝着冰美式,一个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对比,太扎心了!

包括后面在电梯里的一系列夸张的特写镜头、肢体动作,只为了能喝到一口冰美式,这个手法处理的真喜剧

求求了 让孩子喝一口吧!

这部剧擅长用很多生动有创意的手法来讲述一些深刻的内容,以往的影视剧描写死前弥留之际总是很悲情很催泪的,但这部剧却用了女主和阴间使者一起在空荡荡的夜晚的湖面上划船这一意象来描绘弥留之际。

女主在回顾和倾诉了自己的过往人生后突然醒悟然后把阴间使者推下船奋力游了回去,这在现实中可能就是短暂的几秒钟,很有意思。

月子中心 是一个极度荒诞的小城邦,就像雪国列车一样,在这里,妈妈们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了孩子牺牲最多的妈妈们被歌颂着,而新手妈妈、职场妈妈和无法母乳喂养的妈妈都站在了鄙视链的最底端,不巧的是这一身份我们的女主都占了哈哈哈哈;在这里,妈妈的职业年龄社会地位甚至最基本的名字全都可以忽略不计,她们称彼此为“某某妈妈”,只有母亲这一身份而没有了自我。

还是想说,在任何团体中,当你被要求牺牲、被要求抹去个体性,那你就必须警惕和远离了,因为不管在任何时候,你的“自我”都是最重要的。

在第二集的最后,一个新的妈妈到来,她华丽朋克,和这里朴素的妈妈们格格不入,当她坚持要求全奶粉喂养时,这里的工作人员表示不可思议,告诉她母乳喂养对孩子更好,可是她却说:“那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吗?

”确实是醍醐灌顶。

海带汤、鱼汤、催乳茶…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好,也必须是为了孩子好,妈妈的感受完全隐形了。

最后来吹一波女主的颜:这神韵这红唇太适合职场了,期待后续能有点职场狠毒花的情节~

 3 ) 做父母 你真的想好了吗

#产后调理院# 1⃣️用一晚上的时间追完了,看第一二集的时候还觉得是轻喜剧,但是越看越觉得好可怕,女主面临的困境很真实,也是全世界女性共同面临的问题吧。

不知道怎么做好一个新手妈妈,不想放弃之前的成就,忍受怀孕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大型人间真实现场2⃣️女主其实还很幸运,有一个成长的地方,有一个能理解痛苦的老公,有靠谱的妈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吧,更多的是一地鸡毛蒜皮3⃣️看完之后感觉很感慨,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但妈妈并不是神。

我从小也觉得神这样,偶尔觉得妈妈不应该在我面前表现得很脆弱,但更多希望她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倾注在我身上。

我其实是个不能承载别人期望的小孩,比起望子成龙,我更希望我妈妈顾好自己的事业,没事和朋友出去聚一聚,过好自己的生活。

4⃣️最后强烈建议所有想结婚生子的女生都去看这部剧,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信心承担好这份责任,能不能牺牲自己的生活养育一个小孩。

反正看完我是怕了(当然我本来就很怕啊)而且我没那个信心找到和男主一样好的老婆呜呜呜,希望十年后的我和现在一样,仍然做个坚定的女权主义战士。

希望我仍然保持这一份热忱,把自己的热情奉献给事业,学习,生活,而不是一地鸡毛蒜皮,婆媳关系和育儿。

希望我永远是快乐小段,永远为自己而活

 4 ) 看完甚至都不想结婚了?

女主是个女强人,刚升职就发现怀孕了,虽然是大龄产妇,可对于孩子是十分的渴望,所以她决定在工作之余把孩子生下来。

女主把一个工作狂的形象完美塑造了出来,丝毫没有一个孕妇的自觉,每天忙于工作,甚至在生产前夕还在机场谈合同,羊水破了还淡定地自己拨救护车。

生完孩子进入产后调养院,故事才真正的开始。

前几集聚焦于“喂奶”这个问题上,女主这个新手妈妈,手忙脚乱准备喂奶,可多次尝试都无果。

同时,女主遇到已经拥有一对双胞胎的老手妈妈,因奉行的人生理念不同,两人的明争暗斗由此拉开。

这部剧每一集都很精彩,用一种荒诞而又夸张十足的表现手法将新手妈妈生育中遇到的尴尬和手忙脚乱展现出来。

 5 ) 请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 女主不完美 世界上没有完美妈妈 你口中的完美妈妈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人生的妈妈

讨论区有的人一直议论女主 说女主长得又不好看还想让亲妈暂缓做胳膊手术先帮自己带孩子为了自己能顺利复职 虽然确实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有点自私但是这就是现实啊现实就是很矛盾啊 女主也没有不心疼妈妈啊 最后也不让妈妈帮自己管小孩了(剧里没找到合适的保姆)她想回去工作的心切啊 为什么要指责她 人都是自私的 她这种想法也能理解啊 这就是现实的矛盾啊…还有人说啥女主啥也不懂还倔强还拽 怎么之前不为了小孩去学一些技能 第一女主工作很忙顾不上 第二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喜欢小孩谢谢 特别是在没有小孩以前 外加女主去了调养院也有在学啊 还有人问女主这么老男主咋看上她的…第一 男主角可能比女主还大 第二 女主长得也不赖学历工作职位能力样样都可请停止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 也没有完美妈妈 有孩子也可以追求事业

 6 ) 大龄职场新手妈妈荡气回肠的生育史诗,生娃前还是应该看看

小冒坚持原创的595篇 不管人生选择是什么,勇敢去面对,承担起自己的选择,就好。

未婚未育的我,意外对这部完全讲述产妇生产到坐月子一条龙的非常细致的剧特别上头——《产后调理院》

敢想敢拍够直接够细节,整个亚洲内容原创领域,韩剧真的厉害。

今年我的十佳剧里,TVN占据大头,质量口碑有目共睹,非常稳定。

2020年我心目中的十佳韩剧已经6部:让娱乐照进现实《产后调理院》,接档《青春记录》的月火剧,目前出了两集。

2020年良心剧盘点:那些我想成为的智慧魅力独立女主(1)阿泽朴宝剑逐梦演艺圈:脚踏实地,守护梦想,就是青春完全是以喜剧的角度,讲述四十不惑的职业女性、高龄产妇等女性的生育以及产后调理院(月子中心)适应过程。

我真的在一片欢乐中,深刻地接收了很多知识,配合弹幕一片“我也是这样”的过来人经验分享,我仿佛上了一堂过分真实生动的生产科普大课堂。

清醒自知且扎心。

01关注社会问题不回避,人文关怀?

恐育?

催生?

女主已经开启了人生赢家模式,顺利晋升最年轻的理事高管,有贴心幸福的帅气老公,完全就是掌控了自己人生的easy开挂模式。

然后,伴随升职加薪的好信息,另一件人生渴望的事也来临了——高龄自然受孕了。

双喜临门,因为她本已经不抱希望的情况下,迎来了孩子这个医学奇迹。

但接踵而来的,就是老生常谈,却始终无解的问题:职场女性,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我记得曾经看过《奇葩说》里一位女性创业高管提到,她去参加论坛峰会,作为唯一的女性受邀嘉宾,她是唯一一个被问到,你要怎么发展事业的同时,顾家?

她当时就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男性企业家,就不需要面对这种发问,甚至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这是问题之一,男女主呈现了非主流的家庭模式,女强男弱,一样和谐。

然后女性生产,尤其是高龄产妇怀孕、生产和产后的各种问题,都已一种幽默又荡气回肠的方式,让大家都觉得习以为常的事,变得更加惊心动魄。

不就是生个孩子嘛?

女性不都经历过,没什么!

这种完全错误的认知和偏见,在我看完前两集后,体会更深了,看到肚子都疼。

严志媛饰演的女主生孩子的过程 就像一场毫无修饰的直播,灌肠、剃毛、阵痛、等待无痛的煎熬,生产,产后各种难以启齿的问题,非常冲击,真实地可以戳中每位观众,尤其是经历过的妈妈。

和我小伙伴和我分享的感受真的差不多——完全难以想象的漫长疼痛煎熬,以及完全丧失了羞耻心的自暴自弃随意状态。

有人觉得,看多了这样题材的剧,就是告诫大家不要婚育——不是这么狭隘的。

要知道,敢于拍出这么一部作品的韩国,现在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已经全面步入了生育率低于1的现实,而一直饱受“少子老龄化”问题的日本,都要比韩国好很多。

不是因为知道太多,所以不愿意生育,除了很多客观因素外,心理层面,恰恰是对未知不可估量的恐惧,加大了抗拒心理。

没有人真正告诉过适龄婚育女性,你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处境是什么。

大家就是懵懵懂懂,反正都是早晚要经历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稀里糊涂迎接了生理心理双重煎熬。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难以平复的抑郁,可能不仅仅是激素急速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无知无畏之后的失落,难以接受,以及一丝丝后悔。

因为不知道,没有足够深思熟虑和心理建设,急匆匆上岗,才会毫无准备,心理崩溃。

反过来,知晓这一切后仍然做出这个决定的女性,一定更有底气和能量去应对未知的人母道路。

是的,电视剧在第一集结尾迅速展开了惨烈伟大的生产后续,进入月子中心,故事才刚刚开始。

新手妈妈的道路,对所有女性都一样,各种各样一地鸡毛,不管是女强人还是柔弱的人。

回避问题不是正解,强制更加无理,勇敢直面残酷的真实,互相理解和包容,才能一起想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02幽默打开沉重话题,平凡妈妈荡气回肠的史诗我非常喜欢这部剧的节奏,主次分明。

女主叱咤风云,一路从小白升级打怪,遭遇了太多社畜都懂的痛,职业女性在行业中的上升空间以及话语权,不如男性,这是事实。

每一个女性高管,真的都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才能收获平等的认可。

但这一段就仿佛剪影一般,出现在女主分娩那刻,生死边缘挣扎徘徊中,仿佛离世前的回光返照,回顾了她成为一位妈妈之前,独立的女性身份,尤其是职场成就,做了很好的铺垫。

她很坚强,很聪明,很果敢,所以敢于去承受生产后,来之不易的理事之位很可能会动摇的未知风险。

这部剧只是真实呈现,甚至带着善意,绝对没有妖魔化地劝退,反而会给人很多平和的希望。

比如非常善解人意,呆萌可爱的老公,这一次尹博很有魅力,招人喜欢;同期还有另一部《搜索》,就变身不近人情的队长。

还是挺有业务能力的小哥,希望他能越走越顺。

比如比较正面的环境和导向——要知道,女主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超很多人一大截,可以去月子中心修养,不需要为钱发愁。

即使如此优越的条件之下,依然有很多问题,这就证明了普通女性,普通家庭迎接新生命的难,并不是无病呻吟。

不是有钱就足够,产妇就能迅速恢复,孩子就能自己长大。

比如温和搞笑地展现妈妈中的生态环境和鄙视链——母性的大小居然用母乳喂养的长短多少来衡量。

很可笑,但也很扎心。

明明就是很正常的个体生理差异,却变成了某些妈妈的过错,不努力,愧疚和自责。

没有别人平和伟大,没有别人娴熟淡定,觉得自己孩子生下来不好看,觉得生活轨道的转换有些难以接受,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没有科学依据的“忠告”,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必须得看眼色,甚至有一些后悔这些正常的情绪,不仅没有消解,还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良心谴责。

比如家庭主妇和职场妈妈之间互相的误解和摩擦——对孩子的爱,必须要靠为孩子牺牲多少时间,付出多少代价,舍弃多少自我来证明。

职场妈妈会和男性一样觉得,家庭主妇不就是在家带孩子和玩吗?

而全职妈妈也会觉得职场女性,太过不近人情。

以上全都是真实可见的身边的事,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生活理念,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观念,就是决定了每个人的人生选择的不同。

求同的基础,是允许存异。

所以我真的很喜欢这部剧,她不会灌输必须唯一的套路,才是正确模式。

而是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观念,拆开揉碎混在一个月子中心的小生态里,这里就是大部分的社会主流想法,都浓缩在主要的角色身上。

这些问题,永远不会有满足所有人的万能答案,既然怎么做都会有新的问题,那就选择适合自己的,然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就好了。

韩国的结婚率也很低,很多女性选择单身。

我们国家的很多大城市也是如此。

所以已经暴露问题的日剧,很早就开始关注结婚生育话题,韩剧和国产剧也都逐渐跟上脚步。

然而,很多年前的日剧,也没有强迫社会主流观点施加压力给不婚族,反而用温和的角度去展现他们做出这种不婚决定的观念和环境诱因,平和地理解,接受和引导。

比如《不结婚》《我选择了不结婚》《我无法恋爱的理由》《不能结婚的男人》《最完美的离婚》。

国产一翻拍,作业都抄不对,直接变成《谁说我结不了婚》。

近年来的韩剧,也会从各种角度,让观众接受更多不带预设和偏见的平和观点:《Hi Bye Mama》催人泪下展现了母女和家庭的羁绊;《Oh my baby》展示了孕育一个生命并不是简单的事,有人虽然想要孩子可不愿意将就,只想等到那个人;有人相爱却苦于无法生育分道扬镳;有人则因为孩子的诞生,反而爆发矛盾,离婚收场。

5月追更6部新剧推荐:温暖治愈,戳心现实,职场进阶,唯美搞笑

再想想国产剧,不寒而栗,避重就轻,甚至还故意激发矛盾。

国产剧只要万能的妈妈,优雅年轻的妈妈,伟大的妈妈,没有脆弱的,遇到问题的,生活发生巨变难以过度的普通妈妈。

可是,平凡人的故事才更真情实感,平凡的妈妈就是很伟大,即使她们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可是,谁不会经历第一次为人父母?

我其实对于生育话题,没有太多发言的立场。

只是我尊重理解每一个勇敢迎接生命的母亲,认可全职妈妈永远不下班的辛劳付出,但也想为坚守在岗位的职场妈妈打气:女性在职场的生存环境,肉眼可见,一直不算好。

我们在职场上的奋斗,想要晋升,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小家庭的未来,我们更是再为我们的后代,为年轻的女孩子们,争取更多生存空间和话语权。

位高言重,真的如此。

我也曾看到利用孕妇身份,坑骗用人单位的自私行为,打了政策擦边球,只会被道德谴责,但也许看到这则新闻的招聘决策者,就会改变对待其他女性应征者的态度。

不要为了一时的一己私利,破坏一个群体的公共利益。

我也曾听到过,同性职场妈妈们,二胎后开玩笑说要加征单身税给未婚的人——提升社会福利鼓励生育没有错,可是为什么要靠转移矛盾来解决问题?

这部剧真的给了我对以上无解问题,尤其是恐惧排斥的心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可能也没我想得那么坏。

不管人生选择是什么,勇敢去面对,承担起自己的选择,就好。

这个主创团队,真的很棒,方方面面没有明显,bug第3集来了一个完全惊世骇俗颠覆的新潮妈妈,不愿意母乳,不在乎各种规则,我行我素,大家会转移矛盾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吗?

说实话,我真的超级期待。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年读11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用爱发电。

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7 ) 本剧人设:老婆比老公大了8岁

本剧人设:老婆比老公大了8岁?

女主角老公34岁是1986年5月5号生人,女主角是42岁坐月子;女主角老公34岁[星卫娱乐台]产后调理院 国语版第11集04:37

女主角老公34岁[星卫娱乐台]产后调理院 国语版第11集04:37 女主角老公34岁[星卫娱乐台]产后调理院 国语版第11集04:37 女主角老公34岁[星卫娱乐台]产后调理院 国语版第11集04:37

 8 ) 产后调理院

说实话,我刚看到就第一集的时候,我觉得真的长的有那么痛苦吗?

但是她讲得却又那么的好笑,让我情不自禁的看下去,然后我看到了下面有评论说,如果真的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花钱买罪受?

住进调理院,直到我越来越看到后面它每一集讲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只有短短八集,但是让我感觉到最深刻的是最后一集的时候与女主在第一集相呼应,她问院长还可以变回来吗?

最后一集院长回复说的是不,分娩以后才是真正的痛苦的开始,但是确实在和孩子一起在慢慢的成长

 9 ) 好妈妈不是完美的妈妈,是和孩子在一起感到幸福的妈妈

终于刷完《产后调理院》了!

8集的长度对我们这种用碎片时间追剧的人真是太友好了。

这部剧真好看,好几个片段让我感动到Gucci,眼泪Dior得Prada Prada。

有时候开着弹幕,看到好多评论都是“生娃劝退”“不婚不育教育片”“日常恐婚恐育”,如果把这部剧仅仅理解为是一部让大家都单身丁克的泡沫喜剧,那就过于狭隘了,要知道,敢拍出这么一部作品的韩国,现在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并步入了生育率低于1的现实,要是这用意那他们这不是自己作死自己么!

国情的不同会让妈妈们的处境略有差异,但人类生理结构的统一性又让每个国家的妈妈在生育哺养上走过的路是那样大同小异。

国产剧类似话题总是逃不过婆婆媳妇的家长里短与狗血出轨,最后强行和解,女主在事业和家庭中兼顾和谐,更多回归家庭,让观众们看了个寂寞。

《产后调理院》把场景搬在月子中心,没有粗暴地劝生催生,没有任何三姑六婆的指指点点,更多是妈妈们之间的火花碰撞,站在妈妈的角度,有时候是爸爸,一同领悟所谓成长。

如果硬杠有一点点婚外小插曲,那就是Happy Man快递小哥的出现了,但他更像是点题工具人,帮渐渐在育儿生活中失去自我的妈妈找回初心。

韩国的快递小哥都这么帅的话那他们的网购量得多高啊大结局女主依然在事业和家庭中找不到平衡点,哪怕下定决心要休一年育儿假,也敌不过胜负欲还是接下了需要出差和加班的工作。

更多时候,这部剧最想告诉广大妈妈,或者说所有女性的是:You are not alone.每个妈妈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哺育,遇到的悲伤与疼痛,是相似的。

生娃之前,对于生孩子的那一刻,很多人以为只是妈妈看到宝宝的喜极而泣。

但剧里告诉大家,没有所谓顺产,每个女人生娃都是九死一生。

女主戏剧性地在鬼门关走了一趟,最后用她超强不服输意志,把地狱使者踹到河里,拼命往回划才迎来了她和宝宝的新生。

对于母乳喂养,生娃之前我想到的画面是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坐着,妈妈的奶扑哧哧往外冒,宝宝喝得咕噜噜。

剧里告诉我们,真没有那么容易。

我也是生完娃才知道,连rt都可以有鄙视链,有些人一含即中,有些人怎么揪宝宝都喝不上(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所以剧里在喂奶的一幕,护士们凝重又严肃地使用了奶瓶转亲喂这一招,差点让我拍坏大腿——我特么就是这样喂过来的啊!

那争分夺秒地无缝衔接,简直不要太精准。

这对奇奇怪怪的CP很搞笑而每个亲喂完的妈妈,都是这样走路的…

对于产后生活,原以为会是每天对着宝宝看也看不完,笑也笑不够。

后来才知道,刚出生的宝宝很长时间内不会笑不会说话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你只是个喂奶哄睡换尿片的工具人……更多时候,贴身陪伴的只是无尽疼痛与尴尬。

懂的人会懂的这些画面都在提醒正在经历痛苦的妈妈们,你们不是一个人。

就连爸爸们也是。

剧里安排了一位特别有经验的大哥,在这个特殊时期充当男主的金智囊。

他教男主照顾心思敏感的老婆时难免被骂,憋屈的时候,就要去一趟“男人的小树林”感受一下peace&love。

是的,男人们。

哪怕是这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欧巴,或者是奶油帅气的小鲜肉男主,也都逃不过被自己月子里的老婆突然找茬的命运,你们也不alone!

金智囊为什么会送这件衣服作为离别礼物呢,因为它的颜色和月子中心的大门同色系,男人站在那里与大门浑然一体,自然会被焦虑的妈妈忽视,少了很多被找茬的机会。

女主夸说这件衣服很适合他哈哈更多时候,这部剧也在告诉妈妈们:We are together.

剧里说,妈妈群有时候很重要,比老公还重要剧里最后妈妈们出了调理院独自带娃,深夜在群里问:“都还活着吗”,实在太真实了,曾经加的妇幼妈妈群就是这么一个画风。

当了妈妈后,不敢病,不敢伤,完美人设的小爱妈妈,连出去透透气能只能是戴着头盔无聊地遛平衡车。

所以在她偶遇另外两位出来透气的妈妈时,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她们终于一起坐了下来,喝着豆奶谈论着生娃后的诸多由不得自己,那一刻放下她们曾经关于奶量的较劲,关于陪伴孩子时间长短的攀比,庆幸还有彼此才让奶娃的路才不那么孤独。

凡事娃为先,所以女主生完孩子的时候才说了句,属于贤珍的人生,结束了啊。

剧里的泪点,在于倒数第二集,回顾噌噌妈妈一连失败三次的育儿之路。

看到她从备孕,到发现怀孕,到出现数值问题,到最后决定做试管,不知道为何就这样切身体会到,有些人当妈妈,从一开始就已经充满了挫折。

在母婴神器APP里,常常有妈妈们发自己顺利生产的分享帖,这些帖子下面总有人发“接顺利生产宝宝”“接顺利怀孕”“接四维通过”这样的评论,让人感到十分不解,但凡有点常识,都知道这样做十分多余吧。

有一次忍不住点了一个号进去,才发现这个妈妈的主页里,是满满的测卵试纸,是成堆的促排针,还有好几次失败的帖子。

带着愧疚的心情退出,才知道有些人,是那么艰辛才怀孕当上了妈妈,她们步步为营,她们草木皆兵,哪怕只是一点信念上的支撑,她们也在所不惜。

有时候“新人”会用关键词找到旧帖,咨询曾经有同样烦恼的妈妈“你现在怎样了?

成功了吗?

”当看到博主回复“成功了,宝宝x个月了,你也加油,会成功的”这样的回复时,我就觉得这样的APP还是很温暖啊,陌生的人们,隔着冰冷的屏幕,释放着自己所能供给的能量,靠着互相支撑走到成功的终点。

再后来,我也理解这样做法的时刻,是球球要打麻腮风的时候(我真的对这一针很有阴影),我搜了好些打疫苗的帖子,然后在那些打完针无反应的帖子们底下,虔诚又自觉滑稽地点了好几个赞……这首剧的ost太好听了,建议听。

每一次听到这首歌,闭上眼睛都会想象出一幢大厦,镜头自上往下,掠过每一户窗口:20楼的妈妈刚刚把抱睡的宝宝轻轻放下,轻轻盖好被子后,听着宝宝和老公的呼噜声重重叹了一口气——这一夜终于结束了。

17楼的妈妈正抱着哭不停的宝宝来回走来回蹲,明明吃饱了尿不湿也换了,但还是哭,她慌里慌张又强作镇定地哼着各种儿歌——属于她的夜又开始了。

14楼的妈妈独自对着吸奶器泵着奶,老公和宝宝都睡了,害怕吸奶器发出的声响吵醒他们,所以紧紧抱着吸奶器希望能降低一点声响,如果是“哗啦啦”的奶量那还略感安慰,如果是隔了好久才闷闷一声“咚”的,让疲惫的夜晚更加沉重了……10楼的妈妈刚顺产完,撕裂的痛让她只能睡一侧,不敢触碰伤口;胸口还有隐隐的皴裂痛,这痛那痛;8楼剖腹产的妈妈,正在强忍住想打出的喷嚏,随便一声咳嗽都能让她当场去世;5楼的妈妈抱着好不容易睡着的宝宝,无数次落地醒的宝宝,索性坐着睡觉了。

3楼的妈妈抱着哭闹的宝宝,爸爸在旁边把奶瓶塞到嘴里,宝宝瞬间不哭了喝着奶,爸爸妈妈互相靠着,眼皮子都提不起来。

……我的日常,我们的日常,没有一种产后生活是云淡风轻的。

所以喜欢这部剧的原因,是它不会灌输必须唯一的套路,而是将各种各样的真实性、可能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观念,拆开揉碎混在一个月子中心的小生态里。

有人塑造无私全能妈妈的人设,也有人以“自己爽”为标准活着。

关于母乳还是奶粉喂养的争论,关于全职妈妈与职场妈妈的分歧,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永远不会有满足所有人的万能答案。

无论怎样的妈妈,都在最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最优解——在“爱自己”的原则下。

这部剧宽慰着妈妈们:你不必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之前常常有一句话说,没有人生来就是会当爸妈的,现在更加深以为然。

母亲付出极大的代价生出孩子,并在日后投入母爱,这些是人类的本能,却不该成为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绑架。

女主到后来有点被说服了,认为宝宝前三年的陪伴很重要,想休一年产假陪伴孩子。

即便在见领导前反复给自己打气“一会一定要说”,但还是在领导说要把得来不易的项目转手她人时,不服输的个性让她把“没关系”脱口而出,最终接下了这份要出差和加班的工作。

回到月子中心的她很懊恼,跟曾经和她battle全职or上班,甚至说“出去上班是暴力”的小爱妈妈吐露,“没想到我还是那个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孩子前面的坏妈妈。

但这次小爱妈妈安慰了她。

小爱妈妈在剧里的转变也很有趣,一开始就围着老公与孩子转,努力对外打造着“岁月静好”的人设,因为她习惯性的以“没关系”做出退让,让自己越来越陷入“丧偶式育儿”的沼泽,直到后来Happy Man的出现,告诉她多关注自己内心所想才触动她最心底那根弦,终于卸下面具大大训了老公一顿,这一幕非常爽,还被其他妈妈们偷听到了,于是她们更开心地做朋友了哈哈(这就是原来对方跟我一样惨的效应吧)

够八卦吧哈哈哈!

最后小爱妈妈说了“贤珍”,而不是剧里从头到尾只有的“胶棒妈妈”,鼓励女主做回自己。

你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你要成为怎样的人,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关于全职or上班,过去二十几年我妈都在灌输我“去上班”的思想。

小时候外婆和奶奶无暇顾我,陪伴我的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找来的保姆。

“我那时的工资只有500块,但我花了300块给保姆,即便是这样我也要去上班。

”这是妈妈给我的影响。

所以选择上班的妈妈也无需愧疚,可能这是榜样的机会。

(虽然我现在偶尔也很想在家当咸鱼,但一想到给阿球树立榜样,还是每天哭着出门。

)“妈妈也曾是少女”,这句话过去没有太大体会,但现在想想,我也曾经是瘦瘦的爱美的少女啊,喜欢吃麦当劳喜欢和朋友逛街看电影也喜欢帅哥啊,现在却是能糙就糙,腹直肌分离,肌肤暗淡。

这样想想,我的妈妈也曾是少女啊,年轻爱穿美美的裙子,爱唱歌跳舞,现在也是为了我操劳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如果说妈妈是自私的,那母爱是无私的。

剧里女主想要上班,但是妈妈却生病了,她一边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而焦虑,一边懊恼自己怎么可以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比妈妈的健康还重。

女主妈妈察觉到她的没好气,专门来月子中心看她,还宽慰她。

剧里也没有回避这样的矛盾,因为当你想无所顾虑地做自己,就同样还是有人要牺牲,可能是自己的妈妈,又或者其他人。

调理院的院长在剧里全天候板着脸,有点像现实生活中的长辈,会告诫妈妈们不能做这,应该做那,也有点像社会主流意见者的化身,推崇全母乳亲喂、希望妈妈全职、坐月子要吃一切下奶的食物、没有咖啡、没有酒。

最后一集以小爱妈妈之口说出,她曾也是职场妈妈,却也培养出了优秀的医学生儿子,又一次升华了本剧价值。

如此硬邦邦的人设,在大结局里,在知晓女主仍然决定奔赴职场之后,她在女主出院的时候送了她两罐奶粉(没错是植入),并且说了一句点题鸡汤。

让人又对这冰冷的社会萌发一丝希望,也许,最后的最后,大环境还是会给妈妈们一分理解吧。

全职妈妈永远不下班的辛劳付出确实伟大,但坚守在岗位的职场妈妈却面临着越来越差的生存处境。

就在最近,甚至听到有位女同胞说,生孩子遇上单位调架构的,在民企很可能就是去看大门。

如此无知又低智,难道那些决定不生娃的女人,仅仅是害怕自己被发配去看大门?

职场女性收获的恶意往往来自女性。

我一直尊重选择丁克的女性,但也认为不必为此自我优越感过重。

今时今日能混社会的人,换哪个环境都条好汉。

各自安好吧嘿。

当妈都是这样过来的吧这部片在安慰着广大妈妈们,生育是那么公平的一件事,一如女主那样光鲜的女强人,在新手妈妈的道路上,也都一样一地鸡毛。

要面对身材走样的自己,还要面对无明显变化、事业愈加红火的老公,更加自惭形秽。

生完后有一段时间我也很消沉。

跟宝爸说你是越来越好了,我是越来越糟了。

他宽慰我,我们是一个整体,也是总体向好趋势呀。

想想,如果说我也曾是少女,那他也曾是驰骋球场的无知少男呀哈哈,却常常因为做得不如我的预期而被嫌三嫌四。

有一天夜里起来哄球球,他突然就要去开加湿器。

我压着声音说“你干嘛呀别吵醒她,而且加湿器早就没水了。

”心里还暗自不爽怎么连加湿器没水都不知道,却看到他之后盛了一盆水进来,原来因为天气干燥我刚刚就一直鼻塞不舒服,他知道后想帮我润一润。

那感觉,我突然就像公益广告里小男孩捧着一盆水进来说“妈妈洗脚”后欣慰的妈妈一样,艰难的育儿生活,扶持着扶持着,不就这么过来了嘛。

人家也是第一次当爹当老公,我们还是体谅一下。

生完后,更牵动妈妈心的是宝宝的粑粑人们总说:当妈后你就知道了;都是这么过来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人真正告诉过适龄婚育女性,你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处境是什么。

大家就这样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迎接了生理心理双重煎熬。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难以平复的抑郁,可能不仅仅是激素急速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无知无畏之后的失落,堂皇以及一丝丝后悔。

所以编剧给大家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妈妈,为了宝宝选择全职的,带着宝宝还能在期刊发表论文的,为了宝宝放弃到处旅游的,以及,像女主那样坚强聪明,敢于去承受生产后来之不易的职场地位可能会动摇、个人身份发生变化等一系列未知风险的独立女性。

这部剧只是真实呈现,甚至带着善意,绝对没有妖魔化地劝退,反而会给人很多平和的希望。

它疗愈着正在经历育儿艰辛的妈妈们,也鼓励着还在观望的准妈妈们。

不是有句话说,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么。

在我看来,这部剧的意义在于,让知晓这一切生育风险后仍然做出生育决定的女性,更有底气和能量去应对未知的人母道路。

 10 ) 第一集有感

才看了一集就忍不住来评价了,看了挺多韩剧,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

也许是身边的朋友兄弟姐妹都开始有孩子了,而我总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

在这个生育率低下,晚婚晚育,女性追求事业与自由的时代,相信这部片子有各种不同的意义。

有人说,韩剧都是骗人的,但我觉得,好的韩剧,好的剧,浓缩了象征了生活中的、想象中的现象和情感,给吸引来的人以启发和慰藉。

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工作事业,生活,婚姻,生子,这些面向的关系是什么,真应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至少第一集来说,对一些普遍现象而言,足以让人预演/回忆/治愈/反思在孕期和生产过程中自己、丈夫、医院、婆家、娘家的种种。

也可以让为人子女者体会母亲不曾提起过的难关。

也许这部片子可以带动产后护理业、可以带动“科学”生育、甚至可以“改善”/“促进”社会老龄化,但是我觉得更可以让更多人知其所以生育与不生育、给更多人以什么是/为什么要/要不要/怎么要为人父母的觉知。

《产后调理院》短评

生产那天,一边阵痛一边对自己说要做个好妈妈,生完之后我为了我的豪言壮语一度情绪失控,院长你咋不早点和我说。真的我的人生开启了新的模式,奔向幸福的方向。

10分钟前
  • 敏感的小宇宙
  • 力荐

很温情 又是个无坏人的故事

15分钟前
  • 没头脑才高兴
  • 推荐

戏谑的呈现了作为妈妈身份的女性生存 与婚姻相关 与情感相关 也与性别结构相关 当然也有偏见和略带滤镜之处 和《坡道上的家》是两个极致方向 也还不错

19分钟前
  • 娜小眼
  • 还行

用夸张幽默的手法,表达女性产后的心理、身体以及家庭和工作上的一些变化和会遇到鸭梨。

23分钟前
  • katie
  • 推荐

太难看了,坚持看了两集

26分钟前
  • 大老千
  • 很差

第一集细节太真实了,题材五星

30分钟前
  • 三匝
  • 力荐

3.5,“成为妈妈,并不是只有开心,而是经常会觉得伤心、悲惨、痛苦”,“最重要的终究是我,只有我幸福我们孩子才能幸福”,好心疼健旴妈妈

31分钟前
  • 无聊
  • 推荐

选题有意思。做妈妈不容易,无论是为了孩子放弃梦想还是坚持梦想,自己的幸福感很重要。

32分钟前
  • 聿子狸。
  • 推荐

二集弃

37分钟前
  • lld
  • 较差

最大的问题是全剧男性角色都过于美好了……也算引人向善吧,Amen

40分钟前
  • yoyomygirl
  • 力荐

出发点很好,但感觉可以更现实一点,而且女主人设生前生后差别略大…

42分钟前
  • 🟩
  • 还行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职业女性难上加难。女人逃不脱生育,无论适龄产妇,还是高龄产妇。42岁的吴贤真是一名职业女性,还是一名高龄产妇,在提职成为公司常务的同一天,确认成为一名准妈妈。怀孕没有影响她的工作,在生产前的两天还在为了签约争分夺秒。怀孕、生育、育儿是一个女人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原以为只要把孩子生出来,她还会回到从前,哪里知道,小胶棒出生的那一天,是她结束吴贤真的一天。从今以后,她,注定要完成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妈妈,担当起一个女人应该尽的责任。

45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我人都看傻了

49分钟前
  • 赵七
  • 还行

拍得那么好笑,但讲的是残酷真相。

54分钟前
  • 姚瑶
  • 力荐

虎头蛇尾

59分钟前
  • 千机
  • 较差

*生为人母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连喂奶都成了一场比赛*happy man是怪物里面的志勋*尹博的角色很搞笑*女主不是都40+的人了吗,怎么还是个宝宝?E6看到她跟她妈相处的那段,挺反感的*E7噌噌妈说女主的那段,也不是全无道理*这部剧的题材很好,展现了生育中和生育后的状态,挺有教(科)育(普)意义,但女主的人设真的很不讨好,接近半百的人了但似乎还是个巨婴,自私,不成熟,啥都不懂似的(虽然第一次做妈妈,但听到宝宝哭第一时间居然是找别人帮忙,就很奇怪)跟身边的人相比至少她还有健康的宝宝、爱她理解她的老公和支持她的母亲,但确实女主一直都是一种各种不满意的态度,就很烦*E8育儿培训的那段是故意给女主招黑?大可不必这样子呈现*感觉不够深刻,可以拍得更好*「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1小时前
  • 幼稚鬼阿福
  • 还行

养育是没有唯一解的这点阐释得还行,但月子中心这个解吧,真的是很差,正常人进去很容易不正常人出来,还批判不得了?!

1小时前
  • sanyo
  • 还行

女性的生存环境本来就艰难,多爱自己一点没有错。

1小时前
  • 將 離
  • 还行

我们为什么要为孩子奉献所有?什么样才是好母亲是谁定义?

1小时前
  • 周生
  • 较差

虽然…但太夸张了实在是

1小时前
  • Bbbbbbbiscui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