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集看到这里很震撼。
“There will be times when the struggle seems impossible. I know this already. Alone, unsure, dwarfed by the scale of the enemy. Remember this. Freedom is a pure idea. It occurs spontaneously and without instruction. Random acts of insurrection are occurring constantly throughout the galaxy. There are whole armies, battalions that have no idea that they've already enlisted in the cause. Remember that the frontier of the Rebellion is everywhere. And even the smallest act of insurrection pushes our lines forward. And then remember this. The Imperial need for control is so desperate because it is so unnatural. Tyranny requires constant effort. It breaks, it leaks. Authority is brittle. Oppression is the mask of fear. And know this, the day will come when all these skirmishes and battles, these moments of defiance will have flooded the banks of the Empire's authority and then there will be one too many. One single thing will break the siege. Remember this. Try.”
在看《安多》之前,已经很久没有品鉴过迪士尼新正史系列的星战宇宙作品了。
上一次看星战的剧集还是高中时搬出来皱着眉头往下追的《欧比旺》。
原本以为一个外传人物的外传篇,格局再大也就那样了,网上吹水至少也该有个度。
结果看完之后我发现不仅我保守了,网上吹这部剧的人也保守了。
《安多》能被称之为星战史上最佳的真人剧集,能超过《曼达洛人》,更能超过《欧比旺》这种乐色,不是没有原因的。
影片采用的多线叙事非常精彩,在开头我需要点名表扬安多从费德里科逃离企业兵追捕和安多被玛尔瓦等人带走逃离军队搜查的一段。
蒙太奇的手法让这两段无比相似的历史在同一个时空重合,压迫感和戏剧性冲突得以达到两倍的效果。
此外,“轴心”的故事线、蒙·莫斯马的故事线、帝国检察官的故事线在剧集时间线的推进当中相互交叠,剧情的发展也极其流畅。
它向我们展示了安多从一个游荡在帝国法律灰色地带的小人物一步一步走向义军阵营的过程。
在影片的刚开头,我很好奇安多性格当中谨慎、警惕,同时唯利是图的那部分特性是怎么容许他后来加入义军同盟的。
但在看下去之后,我才发现这部剧集想要表达的内涵远超我想象。
我们从未在电影当中看到的帝国具体的残暴的一面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小人物和起义人士对于高压统治的反抗也描写得十分清晰。
这仿佛就是把一段革命者反抗统治阶级的真实历史搬到了屏幕上,只不过这段历史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罢了。
卡西安·安多,母星克纳里,在共和国时期被收养并伪造了费斯特星的假身份。
他打过仗、做过生意,在分离势力和帝国的军队都服过役。
故事的开头,试图寻找自己母星失散多年的妹妹而在冲突中误杀了两名企业兵,并以此为起因进行一系列逃亡。
在此期间,贪图权力、一心创造政绩的企业兵基层小领导卡恩、隐于幕后的革命家卢森、银河帝国安全局检察官黛德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与卡西安·安多的人生扯上了关系。
途中,帝国军队对其他行星原住居民的压迫和掠夺给卡西安的团队创造了袭击军械库的动机,帝国岸防士兵的随意抓捕和随意的审判又使他天降牢狱之灾。
而监狱中狱警欺骗犯人、永久剥夺他们出狱权利的暴行也让他不得不拿起武器反抗。
在一连串的事件中,原本就对反动政府心怀不满的安多逐渐认清了帝国的原貌,并在一次次愤怒和沉思过后,从中立转移到了坚决抵抗的立场上来。
正如卡西安在阿尔达尼事件中的伙伴内米克所写的《自由宣言》那样:“随机的反抗不停地出现在银河系的每一个角落。
”在此之前,银河帝国和义军同盟的对立只是被描写为简单的善恶二分,而在《安多》当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切实具体的压迫。
每一个高压法律的出台、每一次对人民的残酷镇压,都是促使义军反抗帝国的导火索。
从这方面来看,帝国的灭亡从它存在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不仅存在在政治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更是如此。
卡恩,一个普通企业区警卫兵,从小接受的教育促使他形成了东亚典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工作上过度地积极上进,想要通过往上爬的方式出人头地,同时愚昧地支持现政府的一切决定,拥护既得利益者,由此来换取权利和他所追求的“成功”。
这样的卷王和红砖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几乎每人都认识一两个。
虽然《安多》的题材是科幻,但人物却一点都不科幻。
其他的人也是如此。
此前一直被当成背景板的蒙·莫斯马议员在这部剧中戏份颇多,着重刻画了她游离于上层社会和反抗组织之间处惊不变、从容得体的心态。
敢于突破传统的起义者,家庭环境却充满了封建保守和安于现状。
这种戏剧化的矛盾也足够引人注目。
同时,剧集也通过这一关键人物的戏份引导了其他角色的故事线出场。
各种各样的人物塑造是这部剧成功的最大原因。
每一种立场和思维观念的碰撞似乎可以拼凑出一张完整的意识形态光谱。
这其中有崇尚自由的完全理想主义者内米克,有支持加速主义摧毁“温水煮青蛙”体系的神秘线人卢森,有脚踏实地做实事推动战线变化的普通革命者薇尔,也有出身上流社会却一心想要推翻不平等体制的政治家蒙·莫斯马。
有些人温和,但有些人则不。
无论是在政治方面寻求温和变革的方式,还是“正的发邪”的、为了革命成功而甘愿舍弃良心和“一切”的方式,每一个人都有反抗暴政的独特理由,或许是为了钱,或许是为了信仰,或许是为了更长远的目标,也或许只是为了避风头而寻找一个契机。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填充了义军和帝国之间争斗的内容,也让这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银河系”发生的故事轻而易举地融入现实,变得更加真实,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这种代入感是很多科幻片都难以做到的。
光是演员在这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观里,面对形形色色的环境而又泰然自若的演技就够其他特效片的演员学一辈子了。
在星战宇宙的大框架下,这部剧集没有像它们的同类一样把内核向原力、光剑和绝地武士让渡,反倒是淡化了这些元素,着重把镜头放在“普通人”的身上。
《安多》的世界正是每一个人都生活于此的世界,他们的历史也是我们曾经发生过的历史。
统治,反抗,再统治,再反抗。
对于星战的粉丝而言,老熟人的出场会引人振奋,吸引兴趣。
对于不熟悉星战的观众而言,它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内涵又同样别具吸引力。
可以这么说,在格局方面,《安多》虽然是太空歌剧,虽然是带着奇幻元素的科幻世界观的一部分,但是它的核心理念已经杀穿了整个科幻领域。
某些崇尚“硬科幻”的观众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星战的故事充其量只是家庭伦理和邪不压正的低龄故事。
但在整天叙述繁冗的数学定理和物理公式之前,文艺作品首先要做的是解释“人”的生活,其次才是更多。
这部剧集毫无疑问便体现了这种理念。
科幻对于《安多》来说只是载体,甚至可以弃之不谈。
这并不影响它所表现的进步思想。
在当前一众欧美科幻片和主旋律科幻片中,《安多》的别具一格让它在开头就和其他的片子不在一个档次了。
放眼望去,欧美的好莱坞大片充斥着政治正确、毫无深度内涵的剧情,而近年来某些狂热粉丝追捧的某些科幻片又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独树一帜的宏大叙事旗号歌功颂德、拿来给初中生装深沉。
很少能有片子像《安多》这样深刻而令人窒息,直逼问题的本质来引人深思,而不是让观众不带脑子地图一乐,亦或是像饭圈粉丝一样只顾着魔怔刷屏。
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星战不同与其他科幻,并对此特别喜爱的原因。
因为它看似不真实,实际最真实。
勾心斗角的权利争夺和深不见底的政治体系总能在现实当中找到原型。
帝安局里为了争夺权利和升迁的表象像极了每个学校每个班籍都曾经发生过的情形,而银河帝国上上下下的扯皮懈怠和阳奉阴违就和当今地球上的那些统治体系一样迂腐不堪。
世界观只是给这种“真实”套上的一层外皮而已。
而它所提倡的进步和自由,所追求的目的都是最朴素的“解放”和幸福生活。
在这些东西还没有得到实现之前,刻意为之的黑深残、谜语和无病呻吟反而显得更不符合逻辑。
聊完了内容,聊完了内涵,剩下的就是美术。
这部剧集的镜头语言很有水平,大量精妙的构图方式在看似客观的叙事角度上又给观众提供了可供分析的印象点。
卡恩工作的燃料部门统一色调、一尘不染的格子间,稳重大气的黑白灰配色的科洛桑帝安局布景,整齐划一同时还原度极高的帝国参议院,阿尔达尼低饱和度、充满旷野气息的自然风貌,都是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形象的好推手。
导演还特别喜欢用轴对称的构图方式拍摄静止画面,而且尤其是用在人物的背影设置这样的镜头。
不仅在观感上具有美学意义,而且契合星战世界观宏大庄重的整体风格。
人物的命运和思维都够在镜头的切换和特写之间交待二三,这是非常了不得的。
全片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不同于从头到尾叽叽喳喳没个完的塑料剧集,这种严肃风格的精炼对话给音乐、画面和氛围渲染都提供了足够发挥空间和留白。
也有可能是我个人滤镜的原因,但《安多》的台词剧本设计也的确相当出色。
更何况,在剧集的末尾,我们还有幸看到了许久未见的空战画面。
即使只是改装飞船对线牵引舰和TIE战机的小画面,但也足够精彩了。
这部剧的特效效果极佳,科洛桑的城市景观和阿尔达尼“天眼”的大场面可以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剧组也的确舍得砸钱。
对于其他特效电影而言经费爆炸的震撼场面,在星战当中也不过是像家常便饭一样普通到说拍就拍罢了。
这一点对观众来说真的很有诚意。
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第二季的剧情如何展开。
在卡西安在监狱服役的剧情中,对于其他角色的互动明显变少了。
也许是因为时长限制的因素导致的。
但是这部剧中的人物关系仍然更值得打磨,很多互动剧情都值得深入刻画,否则就白白浪费这么多优秀的人设了。
值得一提的是,彩蛋当中出现的死星镜头。
这对新老观众来说无疑都是个重头戏。
也许安多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自己在服刑期间制作的工业装置,在日后会被用于制造那终结自己生命的“武器”上面。
总体来看,《安多》的成功当之无愧,也希望迪士尼能从中习得经验,真正理解星战迷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星战。
星战摆脱低幼的有一部作品看到第九集,发现这部片子彻底摆脱了星战电影后几部的无聊单一甚至令人费解的宏大叙事,也没有了绝地武士原力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与玄学,他让我们看清了两大集团内部的更多细节。
起义军与帝国的正与邪,善与恶,忠诚与背叛,为信仰而战与为利益而战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了现实历史宏大叙事之下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与命运第十二集看的好感动!
不论是剧情还是场面调度还是服装都好像悲惨世界中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那段。
安多母亲的演讲甚至比那首歌跟激动人心。
期待第二季!
不仅是在星战世界的构建上,更是与星战文化圈层、现实政治格局完成多维度的桥接。
《安多》或许不是今年最好的作品,但却是当下人们最需要的。
Chapter 1 星战世界构建星战拥有与现实相比拟的错综复杂的派别与势力,但是受限于早期电影工业与后期英雄史观视角,其始终无法摆脱家庭伦理叙事思维的桎梏。
这一次,《安多》将星战还予普通人,对星战框架进行了第一次反叛。
1.1叙事与风格三条线索——主角卡西安·安多从麻木到抗争的底层作战、义军联盟建立的上层谍战、帝国安全局的调查工作。
得益于主创团队Tony Gilroy(谍影重重)和Beau Willimon(纸牌屋)深厚的类型片经验与剧本编写,《安多》融合谍战悬疑、政治惊悚而进一步开拓星战风格疆土,其三条线索清晰紧密交叉推进,在本会落入俗套的地方写下温柔而深刻的一笔,也会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让人惊鸿一瞥。
主创Tony Gilroy与主演Diego Luna1.2特效与布景前传三部曲数字特效堆砌,后传三部曲特效精湛却景致单一,《曼达洛人》《欧比旺》过度依靠Volume导致背景扁平而割裂,星战作为科幻第一IP却总是无法完美呈现同时代最顶级的视觉效果。
《安多》在有限成本下做到了极致。
抛弃Volume而采用大量实拍,无论是阿尔达尼荒野、银河首都科洛桑还是纳金那监狱,都在实景选取上进行贴合文本的视觉设计,或者是纯粹绝美的天文视觉奇观。
帝国安全局借鉴亚美尼亚种族灭绝博物馆
纳金那监狱顶部视觉设计与帝国标志的相似
天眼奇观1.3音乐与文本虽然《安多》没有星战功臣配乐师John Williams护航,但Nicholas Britell依旧做出创新,在每一集开篇贡献出一版变奏的主题曲。
开篇的简单合成乐,随着剧集推进,有更多的管弦乐鼓乐成分加入,曲调逐渐上扬。
管弦乐、鼓乐在文本层面,即是一股股推动卡西安前进的力量。
在最后一集的葬礼上用相同乐器演奏主题曲,不仅回应了不断丰富上扬的片头曲选择,更是让一整季的安多弧光、叛乱星火这两大主线,在剧作和音乐上同时汇聚高潮。
Chapter 2 星战文化重组在本剧播出之前的两部星战剧集《波巴非特之书》与《欧比旺》过于依赖角色情怀,粗制滥造的剧本不断贬损星战IP价值。
而《安多》的主角卡西安·安多,五年前的《侠盗一号》便已呈现其结局。
所以,一个既不是绝地或西斯,也不会使用原力和光剑的义军成员,有什么故事值得用一部剧集讲述?
从剧集呈现来看,卡西安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一种危机-逃亡-新危机的被动模式,鲜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他没有强烈的个人特质,他只是无数遭受帝国压迫的众多麻木人士的一个缩影,直到某一觉醒的时刻最终参与义军革命。
而主创非常巧妙地处理好了这一时期,以安多为视点,深入窥探观察星战宇宙内部的运行结构——帝国不再是被主角宰割的工具填充和笑料摆设,而是拥有分明的官僚等级制度和司法体系;义军不再是完美的革命英雄,而是受困于派别分裂和鱼龙混杂而涣散无力;景茂不再是沙漠荒野,也可以是高楼林立、海边胜地。
星战的魅力在于其可以容纳万物,每个人都值得叙事,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描绘,《安多》对星战文化进行了第二次反叛。
真正的星球大战Chapter 3 重拾现实政治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这些星战设定的历史原型,在不断衍生迭代的全龄文化消费中逐渐失去身影,这也是为何《侠盗一号》结尾当义军惨遭达斯维达屠杀时,观众却在欢呼喝彩。
《安多》最能区别以往所有星战作品的,就是拾起星战设定的历史原型。
只有用极其严肃写实的语调,呈现帝国的铁腕统治以及义军革命的惨烈代价,屏幕前的我们才会重新思考当下的政治派别和格局,与《安多》一起进行第三次反叛。
在此,请让我直接引用剧中的宣言。
Luthen Rael
Karis Nemik
Maarva Carassi Andor
近年来最好的星战,非常有质感的剧集,设计一流,剧情上很有张力,在情感的描写上很有克制,实在没有想到,侠盗系列会有如此牛的剧集,非常的不星战,可以说是现实版的星战,比起前些日子的欧比旺简直是天地之差,非常推荐的星战系列,音乐,画面,服装,道具,节奏实在是对得起观众了,反向对比本土的剧集,差距实在不忍直视,希望系列能继续,值得追到底!
《安多》可以说是拉开了星球大战真人剧集中从未深拓的一个新的维度,那就是离开了三部曲中动辄出现的帝国皇帝、公主、女王、议员、将军、绝地大师们后,以一个更立体的视角,塑造了一个普通人眼中复杂得多的银河系。
以往在影视屏幕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背负着宇宙间原力平衡使命的绝地们为和平而战。
光剑挥舞间邪恶帝国轰然崩塌,但不妨设想一下,把我们自己代入进作品中,有多少人会是绝地呢?
我们大部分人只不过是帝国辖下的无名星区的一个普通人,上班下学,一日三餐,做自己的日常工作,在帝都找份体制内工作还得托关系。
人们对帝国的了解多半只能局限在报纸上报道的类似歼星舰年产量、GDP增长、剿灭了多少绝地/叛匪(义军)、帝国又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这样的新闻。
这种情况下,代表着帝国权威的一个普通的风暴兵、一架TIE战机都是令人生畏、无从抵抗——或从另一角度来说——吸引着热血青年们争相加入的存在。
看了这部剧,你会发现,哪怕是臭名昭著的帝国调查局(ISB)的探员,也不过是在试图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得时刻面临着上司的业绩和考核压力,他们执行的一系列抓捕手段,可能很严酷,但其实是非情绪化,无关道德与私仇的。
而在卡恩这样的普通人眼中,比起救世主的形象,义军分子恐怕更多地会和边远星区流窜的恐怖分子画上等号:他们——比如卡西安在公司领地做的那样——肆意杀人,目无法纪,破坏秩序,阻止他们才是社会正义。
因此,《安多》的教育意义亦体现在它的反极权性质上,通过呈现阿伦特所谓的“平庸之恶”来告诉观众,不仅仅是卡恩和黛德拉这样的帝国官僚,普通人如我们自己,是如何可能会参与邪恶的。
这个角度是非常有意思的。
试想,若银河帝国真如那般 “众所周知”地邪恶,它是怎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崛起,并且得到那么多前共和国公民的认同的?
这让我联想到米尔顿·迈耶在他的专著中提及的二战中的普通德国人,比起松散的议会民主,他们更多地索求秩序,坚信只要勤劳服从,便可获得牛奶面包。
现代社会通过极尽复杂的工业体系将每个人的工作拆散,形成了韦伯所谓的科层制度,淡化以及消解了普通人对行使“邪恶”时可能会面对的道德困境。
甚至在更多时候,因为个体视野的局限,人们根本无从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正像是安多在帝国监狱中制造的零件后来被证明是用于打造死星一号一样。
所以,像是原力闪电,隔空取物这样的对黑暗面力量的极致运用,大概并不是帕尔帕廷真正的魔力。
若非卢卡斯为了满足星战的戏剧性,强使帕尔帕廷竭泽而渔,过度滥权以激民愤,那么此方的银河帝国,大抵也会同田中芳树和阿西莫夫笔下的同名政权一样,绵延百代、万世一系的。
最后提一下监狱部分。
导演实在太善于营造一种绝望到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因此看到在帝国监狱中挣扎的囚犯们,我有一种切身、临场的恐惧,近乎PTSD发作——可能因为我曾亲眼目睹过方舱。
看完《安多》后,我赶紧打开了《陨落的武士团》,抡着光剑,在风暴兵中杀个七进七出来稳定一下情绪。
-What are you, Luther ?-I’m a coward, the man who’s afraid the empire’s power will grow beyond the point where we can do nothing to stop it, I’m the one who says “ we will die with nothing if we don’t put aside our petty differences.
There will be times when the struggle seems impossible.I know this already.Alone,unsure,dwarfed by the scale of the enemy.Remember this.Freedom is a pure idea.It occurs spontaneously and without instruction.Random acts of insurrection are occurring constantly throughout the galaxy.There are whole armies, battalions that have no idea that they've already enlisted in the cause.Remember that the frontier of the Rebellion is everywhere.And even the smallest act of insurrection pushed our lines foward.And then remember this.The Imperial need for control is so desperate because it is so unnatural.Tyranny requires constant effort.It breaks, it leaks.Authority is brttle.Oppression is the mask of fear.Remember that.And know this, the day will come when all these skirmishes and battles, these moments of defiance will have flooded the banks of the Empire's authority,and then there will be one too many.One single thing will break the siege.Remember this.Try.
看完六集,可给9+几部大制作前后夹击的情况下,《安多》显得热度不那么高,但它实在是最近最值得看的一部剧。
前六集每三集为一个篇章,第一部分写卡西尔•安多如何从一个混混开始走向亡命生涯;第二部分则是作为一个雇佣兵帮助反抗军从帝国手里偷金条。
以第二部分尤为精彩,短短三集里面刻画出了虽然略显刻板但足够令人信服的人物群像,在我们已经知道主角不会死的情况下仍然会为配角们的命运感到紧张(这也是《欧比旺》硬伤的根源,因为我们早已知道,无论是老王、莱娅还是爵爷,都会在正传中再度出现)。
此外,在谍战片日益走向cheesy的今天(如《王牌特工》),竟然能在星战这个群魔乱舞的大舞台上看到如此严肃的谍战风格的作品,实在是让人惊喜不已。
悬疑氛围营造得相当出色、角色表演也可圈可点,让整个行动扣人心弦。
EP6最后策划者开怀的大笑,相信也一抒了许多观众们的郁结,实在是酣畅淋漓的一笑。
美术方面也相当出色,ep4-5阿尔达尼的苍翠高地,风景美不胜收。
ep6贡献了应该是星战史上最佳的TIE战机出勤镜头。
几名飞行员并没有台词,却在沉默中仅凭画面实实在在地让人感受到了帝国的巨大压迫感。
当然阿尔达尼之眼也足够惊艳
我是从老三部曲和三部前传开始入坑星球大战的,那还是在我初中的时候。
对于星球大战,我的初印象就是丰富的政治隐喻外加西方悲剧里经典的家庭内部纷争题材加适度的幽默(绝大多数是汉索罗给的)。
后面现在出的很多星球大战动画片慢慢就开始变得低龄化,剧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曼达洛人和阿索卡拍的不错,但是曼达洛人第二季第三季后面也开始有点变得典型迪士尼叙事,经典乱射一通酷炫枪械然后节奏飞快。
阿索卡好就好在多条线叙事(三个师徒关系,索隆元帅回归)。
但是看完安多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迪士尼是可以拍出成人星球大战迷心中真正的星战剧的,迪士尼是可以做到很badass的(比如说花木兰反派单于,功夫熊猫1反派大龙)。
迪士尼不是不想做到很badass,是他们以为星球大战的深度粉丝来源都是些六七年级的小孩,看不得残酷又真实的剧情。
拜托,现在看星战的要么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长大一路看到现在的老星战nerd,要么就是十六七岁往上的青年成年人,没有人喜欢看那些低幼的经不起推敲的星战情节,看一通光剑乱舞。
安多一开始就奠定了自己的内核:雨夜,妓院,射杀企业兵,颇有银翼杀手的味道。
安多告诉观众,星球大战不是靠几个原力敏感者之间的恩怨羁绊一路互相打打杀杀光剑舞一通就能产生Revolution的,星球大战的内核是残忍的、黑暗的、妥协的、冷酷的。
星球大战是全银河对于一个肆意镇压百姓的法西斯政府、一个可以因为顶撞帝国士兵就判刑六年的法西斯政府、一个可以把囚犯关到死为他们生产死星材料的暴政的起义,对一个比克斯所说的庞然大物的起义,星球大战的底色是黑色的而不是欢快的。
起义中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牺牲,卢森牺牲了自己的善良和过去,莫斯玛牺牲了自己的女儿,比克斯被音波武器折磨,阿尔达尼一行人除了重要的几个人其他全军覆没,费尔克斯百姓响应号召牺牲了自己....革命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妥协。
令我欢喜的是,安多这部剧对于帝国军的刻画也是更加写实的。
不再是愚蠢的全都是冲锋队:阿尔达尼基地驻防军事普通的帝国陆军,费尔克斯驻防军主要也是穿黑色制服的陆军,海岸世界巡逻势力是岸防兵和K2SO警戒机器人。
只有遇到重要阵地才由冲锋队来警戒,而且这部剧里冲锋队非常地准,符合设定。
帝安局中尉身边也有死亡士兵,可惜没看到太多死亡士兵真正发挥作用的镜头。
延续了侠盗一号的精神内核,星战宇宙的悲惨世界,最后一集就是街垒日啊!ep8结尾同样的星星之火被掐灭,我恨。
没什么突出亮点,隐隐嗅到有意识形态渗透的意味。工人阶级领导人民得解放,反帝官封,三座大山似乎也有所指代,起义军游击作战,流血牺牲,所为大义。甚至有点熟悉的革命历史剧的味道,只不过这个是星战版。
远没有吹的那么好,主题是为了引发对帝国的反抗狂潮,可以牺牲一些无辜的人,,,这个时候这么一个路子的片,你品,你细品吧。。。
7分,有几集还有点意思,尤其第十集,非常精彩。但是太可惜了,部分集节奏拖沓,压缩在八到十集应该会更紧凑。
四集,弃
一个在专制高压之下觉醒的故事:不自由毋宁死。
好棒啊,能感受到主创特别用心地在刻画那个世界、那个时代、那些普通人的细节,力求无限接近真实,在前面交代了背景后后面几集越来越紧凑,基本几集讲一个具体任务。人物都刻画得很细腻,动机交代得清楚。印象深刻的有第六集和最后一集的精彩。最爱第十集,不会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越狱了吧,两段演说也都很打动人。还有,天眼很美,机器人、怪物都很可爱。
战斗场面少得可怜,话痨和嘴仗的场面又臭又长,秘密接头中间要打嘴仗、抢基地过程中间要打嘴仗、女议员光鲜奢华同时要打嘴仗、帝国高层永远在开会同时也要打嘴仗。你这不是星球大战,你这是星球口水战!
230304/05/08.(J).迪士尼拖欠男主片酬不发吗?
看是看了 不是我的宇宙
难以置信这个题材会有很多人喜欢。
无脑打一星的到底咋想的
彼时彼地,恰如此时此地。The Imperial need for control is so desperate because it is so unnatural. Tyranny requires constant effort. It breaks, it leaks. Authority is brittle. Oppression is the mask of fear. Remember that. And know this, the day will come when all these skirmishes and battles, these moments of defiance will have flooded the banks of the Empire's authority and then there will be one too many. One single thing will break the siege. Remember this.Try.
一般 没看出有啥出彩的地方
Sophisticated writing。台词太好了。卡西安是那种survivor,从一开始不关心时局,坚韧地生长,打命运发的牌,到成为反抗洪流的一部分。因为没有过分理想化自由,从而把信仰拔到了更高的高度。让我最震撼的是“他们不在乎我们”,一旦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再沉睡了。
讲的是银河帝国的事,映射的却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帝国丧心病狂,渴望控制一切,因为它违背自然规律。暴政需要持续维护,就像堤坝会开裂漏水,权威是脆弱的,压迫的背后是恐惧。】
好多漏洞
有深度,但是拍的有点无趣
one way out,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安多是某一类人,代表了不关心xx的我们。想起了去年的事情,想去了桥和学校,想起了那么多勇敢的人,他们是自由的引子,让星战脱离了乡村家族的故事,有了更好的剧情。想起了很多人以前看到那么多事件那么痛苦,而我很麻木,我是已经习惯了麻木,还是不敢面对?表白托尼·吉尔罗伊编剧,他也是谍影重重系列的主编
“总有一天,这些零星的冲突和战斗,这些反抗将汇成洪流,冲垮帝国的权威,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最后一击就可以推倒高墙” 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