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曾经一直想寻找一种主义,然后踏实放心地按照它来生活,后来发现现实的复杂性根本不允许,于是就心甘情愿地堕入虚无里去了。
如今呢,我想重新出发,去面对难解的一切。
生活于我如谜一样美。
面对选择,我愿意尊重任何一种。
抑或选择跟从所爱的人,有恩于自己的人,放弃一己之私。
因为我们短暂的一生,能够真正拥有的只有他们。
我们知道无法无视他人,单单为自己而活。
与他人的连结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深刻。
但若是,为了原则,为了理想,为了信仰,放弃一切旁的也在所不惜,那更是需要勇气,更令人钦佩。
也许恩人、爱人,会受伤,会不解,但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够达成谅解,能够获得最完满的幸福。
虽然,想实现这一点太难。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作假自欺,不可以放弃内心的执念,不可以被外界的风雨颠沛屈服,不可以忘记自己所见所信,哪怕至亲至爱的人也来反驳怀疑。
只有一代又一代人,风雨兼程地奔着它而去,历史才会在我们踏过的路途之上,滚滚地前进下去。
我们也就不白作了那尘埃。
不可不做梦。
--2017.01.07最近在读福柯,对于先前的观感产生了巨大的颠覆。
但是每一种观点都是重要的,所以仍保留上文,做以下补充说明。
原以为剧中讲述可以归结为生活的复杂性,伦理道德和追求自由解放之间的巨大冲突。
由于我们对善良的敏感,感同身受地认同主人公不去破坏恩情和手足之情,对于爱情遥遥相望正如对解放的未来遥遥相望。
求而不得,其苦其恨,可想而知。
然而福柯给予了我们重要的提醒:一切并不复杂,甚至简单到透明——伦理道德这些所谓真理都是社会历史的建构,都是权力的作弄。
尤其是剧中典型的父权制家庭中,丈夫对妻子的权力,兄长对弟弟的权力,金主大太太对被收买的三房姨太太的权力,都是整个权力系统最小的毛细组织。
当我们谈论反封建的宏大叙事时,最容易忽略,最难以抵抗的其实是这些封建家庭的细节,隐藏在亲情和恩情之下的支配和控制。
悲剧——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更大程度上是由被权力支配者的怯懦不清醒所酿成的,服从的一方比控制的一方更有力地巩固了权力的存在。
也许福柯连“梦”的合理性都否定了吧,总之真正的自由对现世难得很。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扭曲悖谬的时代里。
一方面是人文理性的深厚积淀以及后现代性的巨大批判反思,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无比盲目恶性竞争的世俗生活方式。
我们坐拥前人的思想遗产,却比任何时候都远离自由。
我们崇拜的,也是我们厌弃的。
图景这般明了,我们却这般无所作为。
这样的电视剧的开头,让我想给它写个故事......风筝母亲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离开我了,她在离开时对我说:放飞风筝,倘若风筝飞了,幸福就会来了。
一命有玄机。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是一条很长很长的弄子,我看到的是在尽头那若隐若现的光。
两边高高的石墙似乎延伸到了云天,江南的雨季让青苔疯狂地滋生在如此冰冷的石墙上。
那样的冰冷似我的心。
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风筝是什么。
直到那天母亲用她最后的气力把风筝交给我时。
我知道风筝是什么,那像是一只白色的青鸟,没有美丽花纹。
但是依稀可见的是母亲在上面留下的泪痕。
我想在那潮湿的弄子里放飞我的风筝。
我一边跑,一边哭。
那样的哭泣声,在封闭的弄子里久久不愿意散去。
可是风筝依旧无法飞起。
最后,它挣扎了几下掉在潮湿的地上,两边是母亲曾用她温暖的手抚摩过的墙壁,而现在它冰冷的令我害怕,风筝磕磕碰碰无法飞起,我的心也随之震动。
二与他的邂逅。
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我收起那长长的线,蜷缩在墙角时,听到了陌生却令我的心跳不止的声音,那是什么碾过石阶。
声音突然戛然而止,接下来是脚步声。
稳重而清晰。
我看到了一双黑皮鞋,发光的皮面上沾了雾气,大褂的边沿整齐。
当我抬起头挂起泪珠儿的双眼看着他时,看到是他清澈的双目,眉羽之间透出的是一种夺定。
灰色的大褂遮不住他的英气。
他有亲切的笑容和宽大的手。
他的手上拿着我的风筝。
他似乎是从那个若隐若现的光芒走出来的,他是谁,他是来救我的吗?
可是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我赶紧站起,从他的手中夺回我的风筝。
正欲离开时,他的话让我停下匆忙离去的脚步来。
他看出了我的不安,温柔的说:“别害怕,风筝不是这样放的。
走吧,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那儿是放风筝的好地方”。
不知道是什么牵引着我,带着满脸的疑惑跟着他到那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前。
当我带着不解看着他那俊秀的脸庞时,他说:这是自行车,你坐在车后座上抓这我的衣襟。
当他牵着我的手时,奇怪的是我没有做任何挣扎而是顺从的接受。
那是温暖而厚实的后背,让我感到久违的塌实。
自从父亲死后,就再也没有依靠过这样温暖的后背了。
三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
那是一片广阔无垠的田野。
他娴熟的将风筝放飞了。
我开心的笑了,很久没这样笑过了。
仿佛逝去的快乐开始一点一点地滋润早已干涸的心田。
感到开心与快乐是从心里传来的,那样的感觉像听妈妈唱歌谣,像盛夏喝着甘甜的井水。
他告诉我怎样放风筝,并讲了许多我未曾听过的故事。
他告诉我有一个叫自由的新世界。
看着他在风中夸夸而谈的样子。
风吹乱了他的发绪,也吹乱此时我的平静的心。
他说了他的理想,他的未来,他的一切。
我害怕他问我这一切。
因为贫困,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背负,就知道放弃。
是他,在一次唤醒了埋藏在心底的梦。
就这样,他的笑声渐渐地感染了我,那是我见过最美丽的笑容。
莫非这是母亲说的幸福吗?
我找到了幸福了吗?
五分离。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风筝突然断了线,我的泪不知道为何流下来。
我惶恐地问他,它去哪里了,我们把它找回来好吗。
他却笑了,他说:傻瓜,它去找它的幸福了。
是幸福吗,是母亲和我说的幸福吗?
我静静的看着他,渴望他把我带走。
他拿起放在胸中的怀表,轻声的说他要走了。
看着他远走的背影我用尽我的气力大声喊到:你能带我走吗?
可是这声音被无情的风声给吞没了,在广袤的大地上这声音变的如此微弱。
我多希望他能回头,我听到的隐约听到风带来了他的声音:“回家吧”!
回家吧,是呀,我也想回家,可是我的家在哪里呀。
母亲离开后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家了。
而现在他也要走了,是把我的幸福一并带走了吗?
快乐都是那么短暂吗?
我还会再见到他吗?
他似乎走的那么匆忙,我不能再跟着他的足迹去寻他了。
至今我依然可以回忆那日的每分每秒的光景,闭着眼睛追溯每一点滴,而别离让我心痛。
天国的阶梯,突然消失在云间,我独自仰望云天,早已经没有风筝的影子,也早已没有他的声音回荡在这空灵的世界。
五别。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在民国初年元月。
在那样动荡的年代,那样平凡的一天里,我的心在似乎不在漂泊了,安静了。
可是那又是为什么,我用手捂住心。
那么的温暖,那么的甜蜜还带着一些刺痛。
温暖,甜蜜是爱吗?
刺痛是因为他的走吗?
在那样的夜晚,我会时常想起他。
可是早已无心爱良夜了。
这样的夜,思念似水滴,没落就干了。
我似一朵寂寞无开主的花,孤独的等待着。
那日的暗香浮动在这样的良夜。
有时候,爱是坚韧的。
可是,有时候它更是一池碧水,一窗月色,一缕幽香,短暂到不能用手指写的完。
原来,爱的错手,只是瞬间。
似断了线的风筝在刹那间消失了。
六爱。
人约黄昏后没有开始何为结束,他蜻蜓点水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然而他却选择这样的突然消失在我的世界里。
他静默的关闭了我通向他世界的门。
在爱中,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是,去寻他时候,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了。
无论你在哪里,待走完沧桑人生,我们会再见。
即使我知道蝴蝶飞不过沧海,可是要知道,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里那么容易就断了。
原来,这一切都将要随风筝而去。
全程心疼秀禾,以及这部我比较喜欢的一点是,对于老爷这个本该是最大反派人物的处理,他的人物和性格非常饱满,你可以完全理解大太太和二太太为什么那么喜欢他,他的思想既开放又保守,为人处世也带着符合身份的风度翩翩,非常真实,这是在其他剧里不常见的,看到后面你会觉得这部剧没有那个人物一定是错的,最大的错误是那个时代,能明显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压抑和恐怖,现在剧的恶人一定是浮于表面的丑恶面孔,主角一定是伟光正,比起现在的流水线生产般的电视剧,以前的老剧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影视作品
十四年前的电视剧,十四年后的我在昨晚刚刚看完。
夜里辗转了半个晚上,在着翻云覆雨的意境里睡去了。
一大早,就找来原声带来听,最后还是决定在这里写下点感想。
如果那天不与耀辉相遇,是不是飞不起来的风筝就会一直被困在这巷子里。
巷子里的风筝是飞不起来的,是没有自由的,只有到了田地里,到了长满芦苇的小河边,在与疾风的搏击中才能升上天空。
秀禾,你娘想告诉你的是——与这个人,离开这个巷子。
你没有,你甘愿为了你的恩人回到了巷子中去,去做那个不会飞上天空的风筝。
还记得那天你喝醉了,与耀辉坐着小船,你幽幽的唱到:一江水耶 流不完 流呀流呀 望不到边 小小船儿 水上飘 小呀小妹妹 坐在船上面歌声悠扬,你笑靥如花。
之后,你们带着花环,走进橘园,趔趔趄趄中,你帮耀辉扶正了一下头顶的花环,互送简单的赞美。
多好的一个梦啊,你说,这是你最快乐的一天。
当时,橘子正红,你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
那天,天欲雨。
你在咖啡厅里说耀辉怯懦,也正是那天,耀辉追出去找你,在细雨中对你说了他爱你。
你们相拥,决定把这一切告诉大家。
只是,时局如此弄人。
你怀了耀辉的孩子,耀辉在痛哭中告诉你,他要走了。
你们最后深深一抱,如此,便只能相望了。
你决定在生完孩子之后就离开容家,离开这个困住你自由的巷子。
只是你没能离开。
不,你离开了,你离开了容家,离开了巷子,离开了耀辉,离开了这个让你痛苦了一辈子的社会,你去了你娘那里,记得问一下你娘,为什么那天偏要让风筝飞起来。
或许,从你和耀辉一起种兰花时,便注定要如这兰花一般,在这个永不停歇的雨中凋零。
2000年的一部剧一直到现在才看全,真是不容易。
那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那种唯美的调调还不错。
头脑中留下的画面大概就是黄磊和周迅头戴明黄色的花环在桔园里游荡以及那只飘在江南阴郁天空的风筝。
假期先来无事,老爸霸占了我的电脑于是只有去看电视,换来换去无意中又瞟到了她。
我总是觉得和一些好的东西相遇是一种缘分,无论是书、电影还是音乐。
看电视剧有个习惯,就是只看我喜欢的戏份,余下的就跳过去。
而我只喜欢有悬念的,还有就是男主和女主暧昧的时候。
看完的时候感觉很复杂,因为她讨论了太多事情。
反封建的就不多说了,历史课本、语文课本已经一谈再谈了。
爱情、人性、男人、女人、命运、抗争、追求、价值...关于爱情和婚姻其实要说也是老调重弹。
其实,古代社会女子也还不错,至少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丈夫有三妻四妾是正常的。
而现在,却要时刻警惕着。
有人说中国在过渡,过渡时期最痛苦,却也是。
西方社会也不错,至少男女是真正的平等,离了婚男女也是一样的。
越长大越觉得累,心累。
看着爸爸妈妈在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发愁,深陷于各种琐事无法脱身,听着周遭各种事情。
越来越觉得维系婚姻真的太难,更别说一份我想要的纯度的爱了...深爱的人总是爱到逃离,那么浅爱的就能够久长吗?
坐在那里谈谈、相相亲,没几个月就结婚的,有多少是幸福的?
很多事真的不敢去想...我常常问自己一些问题,换与不换的问题。
可悲的是,最终的答案唯有亲情是此生不换的。
其实好像也没有很可悲吧...呵呵。
以前总是说人定胜天,而先在却常常想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正如秀禾和耀辉的相遇、车站逃走的失败...突然就想到西方古典的命运悲剧,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抗争的,我们唯有顺从。
或许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我会笑着看我以前写的东西、那时的梦想、理想,而实际上却妥协于一份还好的工作、一个还好的男人、一个还好的家庭...当听到又一首什么老女孩之类的歌的时候禁不住泪流满面。
幸运的话,有着一份世俗的幸福。
不行的话,为了某个理由也就那么凑活着。
我是不是太过悲观了呢?
呵呵。
世俗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对吧?
但,在那以前,我还是要拼搏一段的!
至少不让自己后悔,恩,不后悔。
离题太远,还是说说剧的事吧!
归亚蕾和寇世勋的表演自然是公认的吧!
对黄磊的感觉一直不错,是老师、好老公、人也长得精神,男子气概。
表演真的是没话说,懦弱、愤慨、无奈。
各种情绪都表现的恰到好处。
喜欢周迅大概就是因为这部剧吧!
江南女子的感觉,温柔但不失倔强、敢爱敢恨。
很喜欢秀禾逼着耀辉说出他爱她的那一段,导演和编剧也相当有才啊!
说道导演就有点要批了,有时候有点过啊拍着拍着惊悚的感觉就出来了,而且还喜欢用女鬼一般的声音做背景音乐。
后来的红楼也是这样吧!
琦君的散文感觉不错,恨自己没有生在南方啊什么时候可以去江南走走呢?
挺想的,还有内蒙和西藏。
一、大妈一个悲剧角色。
她教诲新来的三太太说,若想要一个人的爱,要先付出自己的全部。
包括资产、前途……然后你才有可能得到他。
先不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
这确实是大妈的行动准则。
她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容耀华。
年轻时的金钱、青春、爱情。
现在的全部忠心相守。
即使他爱慕秀禾,给秀禾炖了补品,担心下人做不好,嘱付大妈去看着。
大妈也能心甘情愿的去做。
即使容耀华和秀禾“卧后春宵细细长”,明显贪恋着年轻夫人的美色。
大妈也能尽量让自己心理平衡,咽下苦泪。
当你把全部的真心都给一个人,把他看得比自己还高时,就给了他践踏你心的权利。
然后最后大妈守住了她的希望,得到了她想要的。
因为一个人总会老,会丑,会弱,会病,会孤独……总有一天,一切都会离他而去,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身边还有那样一个女人。
无论他怎么样,她都在陪伴他。
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一棵树上吊死的精神吧?
如果你专心对一个人,全心全意对一个人,无论他怎么样,都绝不放手……那么你有可能会得到他。
然而现在的世界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
又有谁会专注的只凝望一个人?
二、嫣红又一个悲剧角色。
她的悲剧同样是,她想得到容耀华的爱。
但是她和大妈不同。
她明显还想要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容耀华的钱。
大伟的名言一直是:你不能想要太多。
不要既想要爱,又想要钱。
“你想要一个有爱情的阔佬,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有可能。
不过机会比较少。
最后的结局,她已经拥有大伟的爱,但她还想要找容耀华要回钱。
结果钱要回来了,大伟的爱鸡飞蛋打了。
通俗点说,你不可能所有的便宜都占到。
你总是会失去其中一些东西。
很多时候,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三、秀禾她在某些人眼里看来应该很幸福。
因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女人宠她,男人爱她。
她轻易得到了一些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比如容耀华的心。
问题是秀禾不想要。
那些宠爱都成了她的压力和负担。
她只想简简单单和耀辉生活在一起。
可是这个愿望,那些宠她爱她的人,全部不允许。
他们给她的,是她不希望的生活方式。
他们禁止的,恰恰是她的幸福。
大妈和嫣红是自己选择了容耀华,选择了这种现状。
秀禾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迫的。
所以更加绝望。
四、耀辉一个懦夫。
五、容耀华有人用一生痴心爱他。
有人对他的片刻温柔朝思暮想。
原因非常简单,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真正的男人,会把责任、事业看得比女人重要。
可是这样,反而会吸引女人飞蛾扑火。
因为一个男人更爱现实和物质,忽视爱情,当他有一天陷入情网时,更能满足女人的虚荣心和征服欲。
而象大伟那种表面上的情种,惯于风花雪月,他们的爱就是轻飘飘的。
一定没有容耀华这样的人坠入爱河更令人侧目。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就象一个人常常爱上别人,常常说爱,他所谓的爱就显得不珍贵。
而一个人一生奋斗,将时间精力都放在家族的利益上。
突然开始侠骨柔情,如何让人忽视。
可惜一个貌似强悍的人,往往让非常可笑的理由击倒。
容耀华突然倒下了,老了,不再霸气十足了,原因是不育。
让人慨叹。
他也有软弱和需要怜惜的时候。
只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他也有最脆弱的软肋,和最想呵护的那个人。
可惜往往不被信任。
更得不到最想要的那份温柔。
清朝末年,江南小镇。
大妈(容家大太太)由于不能生育,被年轻的大伯冷落在乡下的桔园。
当大妈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城里同一个交际花嫣红打得火热时,大妈决定为自己的命运作点什么。
于是,秀禾出现了,这个佃农的女儿由于同大妈的青年时代长得出奇地相像被大妈一眼相中。
她决定把秀禾娶进容家,如果秀禾还能为容家生个孩子,那么她将大伯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就再也不是梦想了……堂弟耀辉替代大伯充当了婚礼的新郎!
然而就在掀开盖头的一刹那,耀辉爱上了秀禾。
从此,一切事情都遵循着一条足以令大妈绝望的途径发展着。
最终橘子红了大妈终于觉悟了,她痛下决心帮助秀禾,选择自己追求的幸福,不再为传统礼教做殉道者
前半段剧情还好,除了背景配乐比较阴森,看到后面,突然发现这部剧逻辑有问题,好狗血,好侮辱人的智商,秀禾进城前,嫣红二姨太就怀孕了,再回乡下时秀禾快生了,嫣红还没生。
嫣红你怀的是什么怪胎?
居然一年多没生!
更狗血的是,嫣红肚子显怀,目测都6-7个月了,有了胎动,被老爷赶出去了,秀禾跟耀辉一夜情估计一个月后左右怀孕了,姥爷同大太太秀禾回乡下了。
嫣红杀到乡下,讨要分手费,大着肚子发现,秀禾也大着肚子,请问秀禾你吃膨大剂食物了么?
肚子魔术般的跟嫣红差不多大!
姥爷都能摸到听到胎动了,秀禾怀孕至少也5个月上了吧!
那个嫣红你到底生不生了?
最后嫣红流产没多久,秀禾就难产生下孩子归西了,编剧,导演这是一部伪文艺爱情的神话剧吧!
嫣红的孩子怀了一年多,好狗血。。。。。
这是一部爱情片吧,剧中人人都发表了对于爱情的见解。
然而夹杂着亲情的爱情却又那样的错综复杂。
对于耀辉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更多的是打着爱情名义的自私自利和为所欲为。
他是任性又固执的,是自私又是无知的。
也许在那个刚刚觉醒的年代,对于新思想有着疯魔一样的追逐。
读了一些解放思想批判旧社会礼制的书,现实生活中若是被旧社会的礼制所束缚,就要使劲全身的气力去对抗,而不管何为伦理道德。
这样的认为自己是新思想的人,不仅有耀辉,也有晚晴。
他们的所作所为便是以新思想的书籍为行为指南,而不顾任何后果,就像是一个遵照教科书行事的书呆子一般,不依据现实情况做选择。
耀辉每一次对大哥的怒吼,每一次的质问,在我看来都是荒唐可笑。
与三嫂偷情后却又信誓旦旦做不到大哥的要求,也是如此的虚伪。
然而他为什么会得到很多人的谅解呢?
那也只是因为他比大哥弱,弱就有理,再加上大哥的强势,所以,他的无耻的行为在大哥强势态度的对比下变得楚楚可怜起来,而且他表现得很真,把内心的一切想法都付出行动,所以他赢得大部分观众的怜悯和支持,而对他违背伦理的行为缺少解读。
耀辉对于亲情,没有隐忍和爱。
他爱他自己更胜过大哥大嫂,他妄为到不顾伦理而追求自己的嫂子而又美其名曰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他不像大哥,至少做事是有原则和底线的,虽然看起来霸道非常。
耀华说得没错,秀禾是结了婚了的,而耀辉还依然觊觎着秀禾,那就是抢。
这里补充一句,那也是无廉耻的。
耀辉在发现自己爱上秀禾的时候,心里是不敢确定的,于是又赶紧想着与娴雅订婚,一边口上还说爱着娴雅。
这种行为百分百渣男是也。
依靠大哥大嫂抚养大,嘴上说着报答,明知道与秀禾的牵扯会伤害到大家,却又总是有意无意去做。
一边又以娴雅为倾吐的对象,却又不去体察娴雅的感情。
这样的耀辉,在整个剧中,就是渣一样的存在。
是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包括耀华和大太太,秀禾和晚晴,耀华娶二太太是为了传宗接代,大太太帮自己的丈夫迎娶三太太也是为了自己的地位,秀禾为了报恩而选择步入荣家大门,在耀华给他机会做选择时依然是为了所谓的报恩又选择正式嫁给耀华。
晚晴为了自己所谓的新思想一泄为快选择抵制大伯批判大妈。
剧中的晚晴对于耀华耀辉和秀禾的感情牵扯的过度干涉就是多管闲事的存在。
在剧中的人物,大部分的价值观都存在缺陷。
看的只是谁的爱更自私更无耻一些罢了。
大太太对于丈夫的爱,不惜以秀禾为牺牲品,就像耀华所说的,不要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的丈夫值得自己毫无保留地去爱就认为别人也是。
然而大太太对丈夫自私的爱建立在旧社会的思想上。
她本身也是个牺牲品,无可厚非。
姥爷呢?
他霸道且大男人主义,然而做事是有底线和原则的。
对于秀禾,他给过她选择的机会,他不勉强她。
但是秀禾做出选择后,他觉得可以勉强她一些了,毕竟耀华是旧社会思想,他勉强她说她爱他,他大男人主义地为她安排一些事。
对二太太,他更多的是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尊重她的。
然而二太太是风花雪月的女子,她的爱是自私又世俗的,必须建立在金钱至上。
她的贪婪与世俗是耀华从内心深处与她产生距离的原因。
在没有知道二太太出轨前,他对她是慷慨的,也是自私的。
秀禾呢,她原以为自己能够为了报答大太太和她一生都站在同一条战斗壕里,然而时间越长,经历越多,眼界开阔之后,最后仅仅也只是以为荣家生个孩子就作为全部的报答了。
与小叔子偷情,并也美其名曰女性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应该不顾伦理道德吗?
很多人厌恶二太太与大伟媾和怀了孩子后的不知廉耻,却不想秀禾也是如此的。
只是看比谁能够表现出一副诚实面孔来,比谁更道貌岸然,比谁更绿茶婊罢了,当然二太太在这方面只能对秀禾望其项背了。
追求真理,追逐内心的需要,我想这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然而就像权利与义务并存一样,我们对爱的追求,皆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公认的道德与法律之上,否则就是妄为,就是无耻。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若人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内心的需求,那么社会将迎来灾难,乱伦、杀人越货,打劫强奸,都也不过是追求内心的需求,无论是邪恶还是欲望。
生而为人,年龄渐长,都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无可奈何、遗憾。
相见不如怀念,也有另一番凄美。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有一二如意事的惊喜。
人间正道是沧桑,坦然接受后,或许会迎来柳暗花明。
几天前偶尔看到某电视台在播《橘子红了》,就忍不住零零散散花了三天时间,又在网上完整看了一遍。
那时的黄磊还有那样一张清澈稚嫩的脸,周迅还带着一点婴儿肥,生涩与灵性恰如她所扮演秀和。
那一年的我也才上初中,一晃十几年竟然就这样过去了。
看着黄磊闪闪亮着的眸子,我突然懂得了,所谓年轻,原来是一种“当局者迷”的体验,你身在其中的时候永远不会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只有当自己不再年轻时,回忆起来才能真正明白是什么感觉。
不得不说,十几岁时,我从未看懂过这样一部连续剧。
在美好的容颜与甜蜜的话语下,我相信了耀辉和秀禾之间的爱情,不懂大妈的苦与甜,完全不能够欣赏耀华的骄傲与无奈;我甚至听信了婉晴的那些关于青春与自由的言论,以为真实的人生应该如她所说那般,把出离的勇气看得至高无上。
十几年后的自己,重新看待这一切时,竟然收获了那么多不同的体验。
我开始不由自主的喜欢寇世勋所扮演的容耀华,在有他的剧情里我完全无法移开自己的视线,尽管他离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那么遥远,他是那么的老,那么的霸道,固执,自负,当他有重要的生意需要处理时,女人完全不值一提,当他铿锵有力对耀辉灌输那些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时候,我只觉得他可笑,但并不会反感。
因为那些冷冰冰的男权听起来如此偏执,偏执的像个孩子。
女人对待孩子或者孩子气的男人,都是同样的不由自主平生出包容与怜爱吧。
可是当那一日他发觉了自己的不孕,他所有旧有的自负与傲慢也即刻烟消云散,甚至立即变成了内疚与自卑,他开始明白自己错怪了大太太,也耽误了三太太。
虽然他尽能力的想要去弥补,但又不得不顾及封建社会下的家族颜面,与曾经的那个魔咒般的预言。
这一刻他所作的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的善良。
是的,他从来都是一个善良的人,即使是他以往的自负,他所苦意经营的一切,为的都不过是那个时代下最能体现男性价值的东西:家族的财富与荣耀。
而耀辉和秀禾都做了些什么呢?
秀禾无疑是导演和编剧着意塑造的浑身闪光的主要人物,她穿着叶锦添特别制作的奢侈品级别的精致戏服,捻着她的纤纤三寸金莲,在剧中美好的飘来又飘去。
她善良,这样的善良体现在她对于身边所有人的不需回报的爱,她对于耀华和大太太的用生命来报答的感恩之心,更是当她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耀辉的谎言与懦弱时,所表现出的承受与担当的勇气。
秀禾也曾天真的相信,有了决心与自由,她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女人,新时代的新女性,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我已经在城里为你找好了工作”耀辉说。
“去了城里然后呢?
又怎样呢?
你要把我从这里带走,带到你的女朋友身边?
”秀禾说。
独立,对秀禾而言是一个空洞的字眼,它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仅仅意味着从一个男人身边离开,去奔赴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她懵懂的明白了一半,却没有参透真相。
所以剧情的结尾,秀禾死了,伴随着新生命的诞生,秀禾走了。
这对于秀禾看似是最好的结局,对于编剧与导演看似是最合情理的说法。
死了,一切就得到了升华,女性宽容的慈祥的善良的博爱的光环环绕着这个死去的女人,她就得到了某种神化。
就好像那个被嫌弃的松子,就好像芳汀,我们很难去琢磨作者书写这样的人物时心中包含的感情是否是悲伤,因为那些神化的结局明明又带着那么点歌颂和赞扬。
“很遗憾这女人最后是这样的结局,但这是一个应该被赞扬与歌颂的一生”。
也正是古往今来有这么多的艺术作品冥冥中传递的这样的价值观,那么多的女人唱着悲歌,带着感动了自己的泪水仍然这样活着。
而耀辉呢?
那年轻的外表,纯真的笑容,眼眸中闪着光的叫做青春与爱情的悸动,是这样的诱人,这样的能够迷惑人。
他出身名门,即将继承哥哥的庞大家业;年轻有为,知书达理又不迂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新运动;他颇有文艺气息,会和自己的女朋友通信诉相思,也会为心中另一个喜欢的女孩种下一片又一片的花圃;他是那么的温柔又美好,满足了女人所有关于爱的幻想,当这样的他眼含爱意的看着你,你要如何拒绝?
即便娴雅这样聪慧的女孩,对于明知已不复曾经的耀辉,最终也只能选择了相信与接受。
如果撒旦的苹果能够化成实体,他一定就长成耀辉的模样。
我们迷恋着他的一切以至于看不见他身上那致命的缺陷,他是一个空想家,可恶的空想家,害死人的空想家。
他要启发秀禾的女性精神,却活活把她推进了明知不合适的婚姻;他要带领秀禾追求自由与独立,甚至都接受了秀禾的身体,却在临阵前选择了放弃与遗忘;当他知道秀禾怀了他的骨肉,他冒着大雨不分日夜的奔回家,想要带着秀禾离开,最终却选择了谎言与背叛。
正是他的犹豫不决,他那飘忽不定忽有忽又没有的激情,他许下的那么多美好却没能实现的诺言,最终造成了秀禾的悲剧。
我曾以为这是一部歌颂自由爱情的文艺句,此刻看来,不如说,他所嘲笑的正是所谓爱情。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丰富的感情流动 不管是群像还是两个老师的塑造 假期结束了 戏剧结束了 但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和你的眼睛颜色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好动人的电影啊啊啊啊啊啊,在那样真正亲密的时刻,倒下的酒瓶声其实是心跳声…高潮后又回到寂寞与无趣的日常…但当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可以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尖的缝隙中流走,这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永远属于你。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暧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好细腻的表达,两个短发女人都太有魅力啦,精彩!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故事很短,一个晚上,仅仅只有一个喝醉了的晚上我们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依旧无法跨越。把记忆封存进草莓酒罐中,留住永不褪色的冬天我记得每次旅行的最后几天,想到之后一切的生活都会如此乏味,还有好多好多情感无法理清,只能拼死把所有能够抓住的塞进记忆之中,那我们其实一直都知道,时间会冲淡所有的一切,我们之间没有“不可战胜的夏天”。是想一直看一直看然后直到把剧本的每一个细节理清
草莓酒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喜欢看克制的“爱”,但下次请多一点糖
夏天不要结束让我永远记住你眼睛的颜色。
夏天海边,为你的任性花掉五千放生的生蚝。闯入陌生人的婚礼吃饭跳舞,这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假期结束后你还记得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你会永远记住我吗?闭上眼睛,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挺浪费时间
俩人之间的克制与隐忍真的是太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