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是去送死,死得毫无意义;人类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的能源,就因为几个英雄的自杀式举动?
不知道自杀跟获取能量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一定要坐人去获取能源?
导演没有交代清楚,看了一肚子的疑问和雾水。
不过拍摄的黑洞景观极为震撼,所以给三颗星。
还有其他人怎么死的也没有交代清楚,给尸体穿上宇航服再扔进天空显得如此多余而没有必要。
危险时刻每一件宇航服可能都是救命的装备,怎么能说丢就丢?
实在是浪费。
法国电影《太空生活》作品类型:剧情主要演员:Robert Pattinson、Juliette Binoche故事概述:囚犯改造计划之“太空繁殖”上映时间:2019年4月12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获奖、提名一览
这篇影评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进行、结束。
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问题1High life,这个标题怎么解?
high,两层含义。
1,可以理解为“高空”,对应“太空”这个概念2,可以解释成“高潮”,对应“繁殖”这个话题life,同样是两层寓意。
1,生活,象征“囚徒在太空中日常作息”2,生命,即“新生命的诞生、养育、成长”,指代“Monte的女儿”
问题2叙事节奏为何如此缓慢?
1,突出“文艺片”的调调,凭借迷离的画面、多姿的配乐用以填充叙事中的“疏离感”2,迎合“太空”概念,身处浩瀚宇宙中,没有快节奏,只有慢动作3,以“叙事节奏”的缓,反衬“人物情绪”的紧,一张一弛,一松一紧,相得益彰
问题3情欲场面存在的合理性?
1,导演Claire Denis的标志之一。
情色诱惑+情欲张力,缺一不可。
2,人性极致表现,最原始的宣泄,真实、不做作。
3,剧情关键桥段,承上启下,将“繁殖”与“生育“连在了一起,将”开场“与”收尾“捏在了一起。
问题4太空舱的象征意义?
一种特定/极端环境的设定,可以想象成”残酷囚牢“、可以想象成”现实世界“、可以想象成”未来伊甸“,不同观众脑中臆想的论断将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差异几何,内核是一样的,那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人都会显出自己最原始的本性“。
问题5既然探讨生命/繁殖(太空生殖实验),却又为何将正常的男女关系“拒之门外”?
不难发现,故事中与“欲望”有关的场景,都是“独角戏”,没有互动,即使是Monte在半梦半醒之间与Dibs合欢的那段,一样如此。
就在下看来,这个设定实际上是一个暗示,暗示导演的某种“倾向”,说具体些“女权”(至少是女性优先等级高于男性)。
这样看来,剧情中的各类设定,尤其是“繁殖不用依靠一男一女爱爱关系,而是类似“试管婴儿”那种操作”这段,也就不难理解了...
问题6缘何故事的末了,只有父女存活了下来?
女孩的存活不难理解,因为这个“新生命”预示着“希望”、“未来”。
那有人要问,为什么生了女孩?
这个缘由在“问题5”中已经回答了,两字,“女权”。
至于Monte的存活,细细看,一样不难理解。
首先,他是女孩的父亲,于情于理,他活下来,顺理成章。
其次,他在整个故事中/在众多角色里,私欲最少,有种无欲无求的感觉,他得以生存,写明了导演的”企图“(寓意)——最终,人需要回归到小孩子的模样,心灵单纯且无瑕。
答辩结束。
编剧★☆☆☆☆(科幻噱头,讲的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构思可以,就是空了些;立意可以,就是虚了些)导演★★★★☆(再一次在观众面前展现自我,至于观众是否看懂?
是否得到人们认可?
是否收获票房?
皆与其无关)演员★★★★★(Juliette Binoche的肉体与演技、Mia Goth的肉体、Robert Pattinson的木讷,演员尽心尽力尽责)剧情★☆☆☆☆(松散、漫长,宛如一首催眠曲...)视效★★★★★(色调赞,朦胧美,肉色阑珊、欲火喷张)音效★★★★★(曲调悠扬,声声入耳)推荐度★★★★☆(文艺片,懂得进)
克莱尔·德尼的新作《太空生活》终于出了资源了,这部影片期待了一年之久。
克莱尔·德尼应该算是当今影坛最重要的女导演之一了,之前她排名最高的作品应该是《军中禁恋》和《35杯朗姆酒》。
在她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很独特的对人性的观察,而这种人性的观察往往都发现于细微的眼神和动作之中。
在《军中禁恋》中,她以偷窥来展现一种隐隐萌生的爱慕与迷恋。
当军官的眼神不自觉的瞄向海滩上洗澡的男主,这种细微的情绪铺陈也就为后来心理的变态埋下了伏笔。
这种细腻的铺陈就是克莱尔·德尼电影中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即使是拍摄类型片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她最为细腻的一面,静静地去讲述复杂生活中的复杂而又难解的情感。
新作《太空生活》本来是去年戛纳主竞赛单元锁定的作品,戛纳艺术总监福茂大人心心念这部影片很久。
结果因为后期特效没做完,没赶上戛纳开幕,不得已就去了圣塞主竞赛,最后在圣塞拿了评审团特别奖。
其实让克莱尔·德尼这个级别的导演和一群后起之秀比赛本身就很不公平了,就像去年戈达尔《影像之书》入围戛纳主竞赛一样,这个奖已经算是可以的了。
(毕竟克莱尔·德尼作品是可以进戛纳的)回到《太空生活》这部电影,来看他的整体设定,就是一个科学概念。
在这个科学概念之下,其实还是德尼一贯以来观察的人性的欲望和生活的本质问题。
整个剧本讲述的故事脑洞还比较大。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科研组织从死囚中挑选出了一群人将他们送上太空,送到了黑洞附近。
由一名医生每天监测他们的数据,并定时取男性的精液让女性怀孕,以尝试在太空中孕育出下一代。
男主就是其中之一,每天这些人生活在飞船上。
医生在取走精液之后,会定时让他们服用药物来增加雄性激素的分泌。
服用荷尔蒙却又无处发泄的男孩们只能压抑自己的性欲,终于有一天发生了强奸事件。
强奸事件之后,医生偷偷取了男主的精液植入到女孩体内。
于是人类在太空中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压抑依然在太空舱里传递着。
终于有一天,有人把剪刀怼向了医生。
影片的设定处处都是漏洞,如果以理性的硬科幻来衡量,这都不合格。
但是,德尼显然不想拍硬科幻,所以根本没管这些科学原理。
科幻片外衣下,这就是彻头彻尾的一部“作者电影”。
影片的原名叫做《High Life》,我觉得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生活在高处,因为所谓的太空生活和黑洞不过是德尼用以观察人类情绪而营造的隔绝空间,而影片也说的非常明白,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验。
密闭空间相当于一个显微镜,而加入的人工干预服用性激素就是一场实验的催化剂,当催化剂的作用放到显微镜下面的时候,人的情绪里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会显得更加狂躁起来。
飞船的外型整个被设计成一个盒子,这个密闭的盒子设计其实是不多见的,不像是一般印象里的飞船外形。
德尼之所以这样设计,用意就像是实验室里圈养小白鼠的笼子,其实就是把监狱放在了太空中。
女性在片中代表的是母体,相当于一个培养皿,而男性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供体。
但德尼显然并没有把女性角色当做是一个培养皿来对待,男性角色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供体,而赋予了情感的压抑和冲击力。
这让电影整体气质上区别于其他相同设定的影片。
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医生看起来是一个造物主的形象,她用性激素来控制着整个飞船上的全局,并不断地尝试制造出生命。
这种看似是上帝一样的位置让她在飞船上的地位看起来神圣不可侵犯。
但德尼显然不需要这种如同圣母一样的角色,所以她把神一样至高无上的角色拉下了神坛,成为了一个女性欲望的载体。
古希腊神话中男性的神一般都被赋予极强的征服性和花心的特征,比如宙斯曾经化作巨鹰与凡人亚历克斯的皇后生下了青年珀尔修斯,而珀尔修斯带领凡人完成崛起的使命,则更像是一种对父权对神权的反抗在其中。
而这种反抗转换到当下,主体已经完全不同,神权从虚幻的神身上已经悄悄地转换成了科学的力量。
《大都会》中曾经对科技改变的世界形态进行过探讨,被强行划分成两个阶层的世界和庞大社会运转机器象征科技对人的控制,科学就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上帝。
而反抗者的反抗,则带有一丝的向上帝挑战的意味。
以此来看《太空生活》中将剪刀怼向医生的一幕,则更像是一种被控制的向施压者的反抗,只是由于施压者是女性,而减弱了父权反抗的色彩,但其本质上依旧是人在对抗神权。
医生本身作为一个造物主的形象,自身就带有欲望。
她不断地勾引其他的男性成员,甚至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男主也没有逃过她的勾引。
这样其实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的欲望色彩,所以除了神的人设之外,医生的角色更多承担一种女性欲望的发掘。
她时不时的将长发松开,站在风扇前吹干头发的,正是她女性欲望的释放。
而这种释放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男性接收到了她释放出的荷尔蒙性讯号,悄悄地远观并将手伸到裤子里上下其手。
这种偷窥的视角和行为,与《军中禁恋》中军官又热又燥的环境下偷窥男性学员的性感肉体,其原因也是一脉相承。
而更相似的是两部电影中的环境,一个是军营,一个是太空,共同点是隔绝外界的设定。
所以你可以看作是德尼在《军中禁恋》之后,对人的欲望的一次更为大胆的探讨。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孩子的父亲,是贯穿整部影片中的核心人物。
德尼用这个角色所要探讨的更多的是亲情与家庭的连接。
性别的翻转削弱了男主的角色的父权色彩,而更多的传递出一种感性的亲情价值。
这种设定随着医生的自杀,而变得更为明显。
你观察飞船上每一个人的人设,有怀孕之后绝望的母亲,有受不了性压抑而实施强奸的年轻男性,还有掌控一切的造物主,综合分析下来,你会发现船上唯一一个想要保护所有人不受伤害的人就是男主。
这无疑印证了一点,就是德尼给男主的一个父亲的人设。
显然,在德尼的心中,父亲的角色相当重要。
在电影的后面,已经成为父亲的男主在发现另一艘船上的狗被施加了相同的东西,而让飞船整个变成人间炼狱的时候,本能的去阻止女儿去看到这些。
这无疑是男主在成为父亲之后,一种出于本能的对家庭和女儿的保护。
这种如山如树一样的人设,正是德尼脑海中父亲的伟大形象。
克莱尔反转了希腊神话中男女性别之后,去除了男性身上代表父权的一面之后,发现了父女之间的生物连接所体现的人的本能,并放进最细微的情绪表现里。
你似乎是难以察觉,但仔细去观察,却发现正是如此。
而以克莱尔的眼光去看其他动物的世界的色彩,则将人性与动物性作出了明显的区分。
在寥寥几笔带过的动物飞船上,我们可以看到是狼藉一片的。
而人类这边却出现了一个代表人性的守护者来保护飞船,这就从根本上将人性与动物性区分了开来。
这种设定看起来对动物有些不公平,但是其实人身上的动物性也在克莱尔的镜头里被放大开来,这就一定程度上也抹平了动物和人的界限。
这样看来,男主的形象反而成了一个如神一样的独立存在,这无疑就是亲情至高无上的理论。
任何人,一旦有了亲情的连接都将会变成一棵神一样的大树,起码在自己的孩子看来,父亲必须是一棵树,这是人的本能。
《太空生活》是一个完全抽离的故事,但是最后却落脚在人的生物本能上,我个人认为,这是克莱尔·德尼的惊艳之笔。
科幻迷不一定喜欢,但是却有足够空间去引人思考,这也是德尼电影的一贯特征。
也正是这个特征,让世界最高电影盛宴——戛纳一次又一次的青睐于她。
本文首发于锐影Vanguard,版权属于锐影
↑《太空生活》(2018)—一部克莱尔-德尼的电影《太空生活》记录了一群死囚被“献身于科学”,进行寻找“替代能源”的荒谬旅行。
是为法国女导演克莱尔-德尼的第16部长片,这部带着导演个人风格的软科幻电影聚焦一群被社会抛弃的“失败者”——他们在茫茫太空中漫无目的地漂浮的”7号飞船“上所作的一切都是出于透明的人性,相比起来派遣他们前往黑洞的政府显得凶险而不负责任。
人们似乎都和自己的过去达成了和解,而飞船上唯一幸存下来的Monte(罗伯特-帕丁森饰)却一直承受着童年记忆的暗涌。
电影最后的镜头,当Monte携他的女儿Willow飞往太空深处的时候他似乎寻找到了意义,他们去往的,也不过是世界尽头而已......第一部分 叙事1、作为科幻片的《太空生活》.科幻是背景,太空是环境。
茫茫太空,没有生命而且充满危险。
政府以死刑为交换,让7号飞船上的囚犯穿越黑洞寻找替代能源。
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被抛弃:地球上的人不会联系他们,他们也不会再回到地球,当地球上的人们都变成骨灰后,他们会依然在太空遨游。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没有意义的世界寻找意义——绝对的孤独,就像美国乡村歌手Johnny Cash的
i.科学家Dibs(朱丽叶·比诺什饰):与囚犯一行人中有一位科学家Dibs,她是一个女巫、怪人。
她冷漠而危险——她用小刀杀死了自己的丈夫,用枕头闷死了她的孩子。
政府给她装上了塑料阴道,一同随飞船旅行。
在飞船上她疯狂致力于用人工授精来制造婴儿:他鼓励男囚犯自慰并将精液精准注射到女人体内,而她自己则是精子萨满,她使用盒子。
她不顾囚犯的生死,最后偷偷取得奉行禁欲生活Monte的精液并用Boyse的子宫繁育出了一个孩子。
终于成功实验的她像是解脱一般—最终这个执念的女人将自己投向了太空。
↑太空中漂浮的Dibs看起来也很孤独ii.狗和Monte的童年
↑Monte小时候为一条小狗砸死了朋友残酷的童年萦绕于心,也Monte埋下了深深的内疚。
电影当中有一个情节,Monte在旅途中发行了一艘与7号飞船设计相似,目的也可能相同的6号飞船,而当Monte发现飞船里面全是奄奄一息的病狗时,他选择放弃一只出生不久的小狗的生命。
当女儿表示这样很残酷时,Monte反问:"你又对残酷了解多少?
"可见Monte心中有着对政府、对体制的质疑。
生命是如此脆弱,孤独的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同伴的身影——那些同样在太空中游荡的尸体。
但他坚持下来了,成为一个勇士—将女儿抚养长大,勇敢面对宇宙的未知。
iii.9人生存游戏。
将9个死囚犯关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克莱尔-徳尼给出的答案残酷而真实。
最初的死亡来自暴力和欲望的介入——来自太空的和人的,原始、生猛有力。
这些力量无需积蓄时刻即能爆发:Ettore、Mink、Nansen死于同伴的暴力;Boyse被分子云碾碎(来自宇宙的最原始暴力);而Elektra和Chandra也死于科学家Dibs的残酷。
最后剩下Monte、Dibs、Tcherny和一个小女孩:Dibs将自己投向太空;Tcherny将自己埋葬土壤。
↑“盒子”——像一個无底洞,是船员们用来泻欲的工具至此,飞船上的只留下一个花园、Monte和她的女儿。
其余全是死物。
影片最后Monte和他的女儿Willow驾驶飞行器驶向宇宙某处,没有希望亦没有绝望。
第二部分 电影作者克莱尔-德尼
NO.5DirectorClaire Denis克莱尔是作为一些知名导演的助理导演而进入人们视线的,这些伟大的导演包括维姆-文德斯、杜尚-马卡维耶夫、吉姆-贾木许,她也曾与塔科夫斯基同事过。
无疑,通过参与那些伟大的电影作品的创作她汲取了大量养分。
《太空生活》的诗意简约的镜头让我想起《柏林苍穹下》中的天使,而故事又带给我杜尚-马卡维耶夫般的疯狂。
科学家Dibs身体上的“创意”有如布努埃尔在《他》中让男主所作的一样,也带来《甜蜜电影》开场那荒诞的处女膜选秀一样的”黑色幽默“。
↑杜尚-马卡维耶夫,已故南斯拉夫电影大师—克莱尔-德尼曾在他的电影《甜蜜电影》中作副导演克莱尔·丹尼斯通过一系列的作品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风格,对移民、种族、殖民等问题的持续关注,极简主义的省略手法,含蓄间接甚至有些模糊的叙事,对画面感的追求,以及她特有的制造情色诱惑力的方式——不是直白的表现,而是依赖叙述过程中逐渐渗透出的饱满而暧昧的情欲张力。
豆瓣"Claire Denis"词条有人不喜欢《太空生活》中简约的布景和叙事,认为导演在故作玄虚。
但私以为这部影片“难以置信”、“异乎寻常”,是“成功的例子”。
原谅我理解水平欠佳只能用这些泛泛之词来敷衍,同时表达我对它的喜爱。
小宝宝很可爱不用换尿布,也很厉害结局也不知道在干啥,文艺人性,信仰,我以为是个科幻片,结果…………佩服我能看完没睡着!
脑壳大!
冲着男主来的,假期无聊找了个老片子看看,以为是科幻电影,结果,还是去看科幻美剧吧!
为啥还没满140个字,我的天呐!
难得搞个这玩意,啥时候才满啊,救救孩子吧
法国人拍起科幻题材来,果然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往往更注重哲学层面上的思考。
随便举例子比如《第五元素》和《童梦失魂夜》,不仅在视觉风格上与好莱坞科幻片有着较大差别,而且更带有浓烈的作者意识。
克莱尔·德尼这部极具挑衅性的新作出色地涵盖了这几个方面。
尽管她拍摄过的题材比较芜杂,有非洲殖民地也有现代都市情感,甚至有血腥暴力的吸血鬼,然而谁也没料到她竟会挑战女导演甚少涉猎的科幻题材!
这令人喜出望外之余,同样不免让人捏一把汗,女导演成功拍出科幻佳作的案例实在罕见,幸好这部作品给她的忠实影迷一份惊喜的回馈,也证明了法国作者导演依然是当今影坛上最具实验精神,最敢于突破和挑战电影常规类型和探索影像与哲学意义的创作群体,《高潮》、《夜行盛宴》、《童女贞德》等等不一而足。
太空监狱的设定颇有深意,这个禁闭空间成为人性善恶的试验场,同时也是赎罪与重生之地的隐喻。
这群罪犯被流放至外太空去探索宇宙物理定律,用这种为人类造福的方式为他们所犯下的恶行而赎罪。
与此同时,女科学家进行着令人咋舌的太空人类繁殖实验,她禁止男女之间的性接触,采用特殊方式采集精液再输入女性体内完成受孕。
由此,性压抑令无处释放的欲望变成凶猛的野兽,最终引发出一连串的挑衅及暴力伤害的行为(死亡)。
相比之下,实行禁欲的男主角却意外迎来自己的女儿(新生)。
影片第一部分用倒叙的方式描绘女婴与男主角相处的过程,有点像普通的家庭伦理剧情节,这绝对是其他科幻题材里难得一见的情节。
导演透过展示这种类似于日常生活的场景,传达出对人类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另一方面似乎也在探讨新生命的出现有助于消除人性中的恶行。
这一点在第三部分与影片结局里均找到耐人寻味的答案。
泛滥的欲望直接通往死亡,唯有禁欲才有希望迎来重生。
克莱尔·德尼借助这个科幻题材极力刻画人类在极端环境里互相对抗与诱惑的行为,拷问着人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她并没有彻底转向好莱坞的宏观科幻类型片,相反采用极简主义的美术设计和影像风格,避免使用太多特效场景,流露出清醒的作者立场,身体与欲望的描写依然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情节。
聚焦在身体上的镜头,诸如手臂上被划破的伤口、小腹上的疤痕、吹风口前拨弄的长发等等,这些画面不断引发出暧昧的联想,流淌出强烈的欲望气息。
女主角朱丽叶·比诺什在自慰室里的一段段瞠目结舌的描写,情色感与惊悚感如影随形,暗示着纵欲行为必然招致万劫不复的结果。
《暮光之城》罗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近年的电影作品评价甚高,以偶像派演员出道的他在选剧本上一直十分严谨而他也成功在不同领域的作品中展现实力演技,不再侷限于《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中的“王子形象”。
罗伯派汀森的新作《太空生活》在释出预告后引起广大讨论,原因是剧情晦涩、黑暗,虽然不是恐怖片,却无时无刻令人感到焦虑、害怕。
看电影!
关注公众号:laikdy
《太空生活》讲述一群罪犯与政府交换条件,他们可以选择接受死刑,或是加入政府的一项科学计划,航向外太空寻找替代能源将功折罪。
罗伯派汀森饰演的主角 Monte,是这项太空计划的其中一员。
在太空船上生活的日子里,他慢慢发现“寻找替代能源”的计画根本一个谎言!
一群罪犯只不过是被送上太空进行某项“繁殖实验”,而他们的目的地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黑洞,生死难料!
只可惜,Monte 得知真相已为时太晚。
太空船上的医生 Dr. Dibs 就是这项繁殖实验的科学家。
她在未经过 Monte 的同意下取他的精子受孕,Monte 也因此有了一个女儿。
原本感情疏离的父女,在漫长的太空生活中渐渐产生真挚的情感。
但太空船上人心惶惶,这项诡谲的繁殖实验也开始失去控制!
一群被世界抛弃的罪犯,像垃圾一样被丢到外太空,无论如何尖叫求救,都没有人能够拯救他们。
晦暗的生活也逐渐让人疯狂,邪恶的人性,血腥、暴力相继发生,但这项“实验”却一直进行着...罗伯派丁森首部科幻太空片,剧情如此黑暗,却又莫名的吸引人!
究竟主角 Monte 与女儿最后是否存活下来,而每一位罪犯的命运又如何,真的很想赶紧揭开谜底!
西亚李毕福(Shia LaBeouf)的前妻米亚高丝(Mia Goth)也在《太空生活》中饰演一位罪犯,更令人期待了!
不难看,甚至可以说是拍的很美很有气质的一部电影。
我一直很喜欢朱丽叶比诺什,在这部电影里她一如既往地美,也非常突出。
然而就是她那种清澈柔和的气质,缺乏了推动剧情本身所需要的力量,反倒没有同为女主角的红发少女表现出色。
而罗伯特帕丁森…真是一如即往地…萝卜。
早在哈利波特的时代,我就非常不喜欢这个人。
总觉得他死板僵硬,缺乏演技,完全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能火起来。
但是想想火了多年的布拉德皮特我也没有喜欢过,也不认可他的演技,只能说是我太非主流了……总的说来,这是一部没有力道的电影。
女导演希望表现出封闭压抑疏离的空间内,性和繁殖欲望中的人性张力,实际上非常lame,很缺乏说服力。
而放在科幻的背景下去写这个故事,却没有科技本身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更是无法替电影本身添彩。
或许这部电影可以拍的更好,但说实话这种刻意营造的压抑情绪实在太过老套,剧情编排上也没有很好的烘托主题。
或者是我自己太不喜欢罗伯特帕丁森,觉得就他这么根呆萝卜,完全不配和朱丽叶比诺什搭戏,更别提被人强暴了?
太空生活,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诗情画意。
真正探寻冒险难题和人性的太空科幻故事都是不讨喜的,它们实在太沉闷。
如果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真的到了让我们可以飞离地球,实现远距离太空探险的时候,人类需要占胜的不是外星人,那些影视作品中描绘的异形或者铁血战士,反而是难以忍受的漫长时间和孤寂。
广袤宇宙中,星星与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以光年为计算单位,这样漫长的旅程所要花费的不是我们所能接受的短暂在途时间,它或许要踏上旅程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
最近的恒星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最近的一颗即使是光,也要走4.22亿光年。
一光年大约是9.46万亿公里,4光年就是37.84万亿公里,现在人类制造的航天器最快的速度是16.7公里每小时,按照第三宇宙速度,一年将飞行5.266亿公里,4光年的距离大约需要7万多年才能到。
而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也不过短短的几千年而已。
如此之久的时光,且不要说无人飞行是否能够达到;有人飞行的话将面临无数的难题,而其中最难以预料的是宇航员由于与地球隔离而产生的心理影响,前路漫长叵测,母星又无法联系,在这样的压力下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心理压力,没人能真正确定!
所以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写道担心人类无法忍受在几艘太空船里的孤独生活,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解体;正因为如此,才要整个地球去旅行!
前面科普这么多背景,目的只有一个,本片《太空生活》就是以此为背景来描述一艘太空船独自踏上探访黑洞旅程的故事。
也正是因为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任务,背负这一使命的人全部都是犯下过罪行的犯人,他们将功折罪,去为人类崇高的事业做出贡献!
这些人在太空航行的生活肯定是不惬意的,日复一日的生活对于他们的生理、心理产生了影响,甚至繁衍也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船上的医生每天都要收集男人们的精子,再与卵子进结合,培养胚胎。
男女两性在狭小密闭的空间内如何相处,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一段旅行要持续多久,也许就是一生。
当最初的新鲜感没了,地球上带来的娱乐腻了,最终留给他们只有最原始的性和暴力。
离开人类社会的飞船上秩序又如何维持呢?
电影的最后,大多数人都死了。
有人因暴力而死,有人自杀,只有一个强壮的男人还有他刚刚出生的女儿。
医生的离开,最唯美!
她似乎在星空里睡着了人没有死完,生活自然就在继续,男人带着他宝贝走在飞向黑洞的路上。
出生在船上的的女儿长大了,初潮落红预示着她已经是美丽的少女。
对于这个姑娘来讲,船上的一切就是她全部的生命认知,她的知识和生命体验来源于她的父亲以及船上的资料。
唯一的父亲又是一个沉默寡言人,从来没有跟她讲过这一艘船的前世今生,甚至连祈祷的时候连可以祷告的神灵都没有!
少女如此美丽,故事越发悲剧!
她没有品尝过美好的生活,误以为人生本就是应该如此!
当父亲发现同样一艘飞船靠近时,幻想着在那艘船可能会有其他的人类,“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女儿天真地说,“我们不需要帮助”!
后来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当黑洞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旅程结束了。
片尾,父亲对女儿说到,“让我们开始吧”!
不过黑洞的背后是什么,留给这两个孤独的人类终究是希望!
未知总代表着希望,可怕是死亡。
这也解开一个困惑:明知是死亡,他们为什么不在飞船里继续生活下去?
而是主动地乘坐飞艇向着未知的黑洞前进。
当女儿在飞艇上目视着从出生到现在生活的飞船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时候,有一种悲伤充满胸臆!
也许对于他们,哪怕是死亡也比孤独更好吧,谁说死亡不是重生呢?
说不定灵魂可以重回地球母星,那时身边响起欢声笑语!
未来的科技能够达到哪一步,我们都不知道,也许人类真的可以发现“平行宇宙空间”。
在那个空间里获得超过光速无数倍的速度,实现“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1.那几个女人是瘾君子,所以大概生不出孩子。
2.乳汁那块是刚喂完奶。
3.药丸是奖励,拿精液换的,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荷尔蒙仍然自愿吃,反正迷药是靠水。
4.叙事是穿插的甚至倒序的,一个完整的回忆是男主的女性朋友弄死了男主的狗(动机主客观不详,没有直接描写狗死的过程),男主用石头杀了她,后来才成为罪犯。
男主也自称是被狗养大的。
5.铁锹杀死的是飞行员,不是囚犯,下药催眠也是她没睡。
和女囚其实不住一起。
飞行员本来的任务不是自杀吧,他们是去提取黑洞周围的物质才对,是女孩受不了(生孩子的事实)刺激自杀去了。
飞行员不是亚裔用铁锹杀的,应该是自杀女孩自己杀的。
亚裔是看到她自杀了才捡起铁锹去打女医生,认为是她的生殖实验害死的吧。
男主抢过铁锹一下,可能亚裔就算交代了。
影片后期加速灭亡,死人太容易。
6.然后提到黑人,黑人就躺土里死了,算是就剩男主自己了,团灭贼快。
7.导演习惯用女性视角去意淫什么的,所以影片有一些她自己的“特色”手法。
8.最后说时间比例:火车老头说的是我们成骨灰他们还在飞,这个稍微模糊一点,最后男主做报告的时候提了时间,local date是6750天,earth date是76861,人家解说说十倍关系大概准确(这里我认为时间不是线性的1比10,因为他们99%光速进行,靠近黑洞就减速静止了,根据公式,99%光速时间是0.141倍,远达不到十分之一,考虑到还需要减速,10倍以上的差距是导演常识硬伤),其他实在说不通的很多细节,都是影片本身就说不通。
9.黑洞的形态表现和女主被吸进去的过程表现大致准确,艺术没法精确较真。
但是男主进去是个什么状况我就不太理解了。
这片子真是太空题材一大迷幻,科幻题材一大奇观
这周看的罗伯特的第八部电影,从暮光看到这一部罗伯特的演技增加的不是一星半点,可以看出来演完暮光之后他选择出演了很多独立电影慢慢打磨出来的。罗伯特演的性冷淡只会让我更加疯狂,没有什么比性冷淡更能让人产生性冲动的了。
切入的角度有问题,总体上比较闷。作为科幻电影,却没有去展现科技及外太空的壮丽之景,反而想挖掘人的内心,有些本末倒置。
罗帕子带娃 我死了
是谁想出来用推进器提供的加速度当作人造重力这种鬼才想法的?一年后你们就超光速了好吧?
赎罪
太空生殖实验。整部片是怪诞的美丽,soundtrack非常喜欢,近期看过氛围营造最好的电影,通过画面几乎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中温度。幽闭恐怖的空间里有sex, reproduction, isolation, family, violence,人物关系都非常病态,父女相处是唯一温和并让人松口气的部分;去晚了坐最后一排,见证了最大型中途退场:)简介害人不浅,映后竟然没有Q&A??急需一小时份
A-,Black hole=Vagina.
Not your typical space sci-fi. 宇宙飞船实际上只是为了制造出一种极端与世隔绝的环境,再加上慢节奏、极少对白,更加放大了这种环境里病态的孤寂感,于是,最后的父女情便成为了经历全片压抑之后的一线希望。Stuart Staples的配乐极赞。
这小坐台好流弊的样子!!看一半没啥意思。肉身去探索黑洞?配乐,后摇?
气质太像老塔了,果然一看导演简历,参与过老塔《牺牲》的拍摄。这样的电影不是服务于故事,甚至也不是影像,而是服务于理念的。
需要重看
太空伦理片?还是地球上那点破事儿,打包放在太空就合理了?结局没看懂
何以为人。
偏实验性作品,风格有了,完成度一般
一段很没有必要的难受。
说它是情感上让人觉得非常disturbing的一部作品,相信不会有人反对。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幻电影去看,它对太空中scientific的的细节没有太多的纠葛,更多的是以太空和太空舱为大背景展开的关于人与人间各种关系的讨论。是在太空中,但更是在囚笼里。导演的镜头表现太老练了,给予观众求知欲和思索空间的同时,也不断在强化她个人的视角。全片对白不多全是内心戏,但所有演员的演绎都非常出色。
什么鬼
第四个开放结局,Ciao~~比诺什牛啊,俩人全收
什么蛋疼的玩意儿。导演眼珠子憋出血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