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真的是个命名/标题废)整个故事,都是绕着李龙久这个角色…开始与结束。
李龙久在诊断中应该算是「智能不足」,是一种在发展中发生的障碍症,包括智力功能、适应功能都会受限,不过智力发展也有区分严重程度,简单来说,就像剧情所提到「他只有6岁儿童的智商」。
因此,他与女儿相处时,有时像是朋友,有时又像是姐弟,偶尔,才会展现出像是父女的感觉。
不过,智能不足并不代表他没有感觉或是无法生活,他还是能够进行日常生活,还是会有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判断,也因此警察厅长拿女儿威胁他的时候,他因为基于对于女儿的爱,最后认罪了,甚至判刑了。
这真的是剧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幕。
他的爱,他可能很难用口语清楚描述出来,他可能甚至没有搞懂对方威胁他的确切意义,他可能不知道他认罪后,他即将面对的是自己的死亡,但他感受到他女儿会有危险,他决定牺牲自己,让女儿活下去。
父亲对女儿的爱,是无法抵抗、难以描述的。
更甚者,他在走向死亡的那个瞬间,更让人心痛。
他再也看不到她了,他瞬间好像懂了什么,可是生命已迎来终点。
整体而言,剧本写的很好,演员诠释的也很好,转折很棒,笑中带泪,每一个在七号房的片段,都是难以取代的回忆,每个在七号房的角色都很有特色,出狱后变成牧师的黑社会老大、诈骗犯、抢劫的…每一个都感受到七号房的礼物所带来的希望,并为了他出狱而努力,虽然结局不如预期,也不放弃。
气球升上天的瞬间,真的好想让它就这样飘走,可惜现实跟剧情都不会这么脱离现实。
然后,那个小女孩真的太可爱了,真的是每个人心中的礼物。
《七号房的礼物》是一部讲述父爱亲情的故事,由柳承龙饰演的智障人士阴差阳错下进入教导所7号房,这里关押的有黑帮老大、诈骗犯等因各种各样罪名进入教导所的犯人们,而柳承龙的加入却成为一个例外,7号房的犯人们要帮助他将女儿带进外部人禁止的教导所中。
片中一众男演员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但却因可爱女儿葛素媛函的加入而变得父爱满满。
该片被称为韩版《我是山姆》,打造了一个搞笑、温情又催人泪下的故事。
嗯……我真的没打算写一个长长的评论,尤其是像这种本身就存在着很多评论的影片下。
但发现那个短评居然有字数限制,然后写不下了,不爽。
所以即便这样,我还是不准备面面俱到地去写。
整部影片的大头,放在了父女情深上面,通过许多次的见面,令人对此产生了大量的同情。
与此同时,他的一帮舍友、狱警、老师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其中穿插的那次判案,则更是反衬出他的冤屈,令人产生深深的同情。
当然,这都是为最后的爆发做铺垫。
但是,我是一脸平静的看完的,我能够感受到导演为了观众落泪卖了十二分的力,甚至牺牲了剧情的合理性,形成了一种极度的刻意。
但刻意,就是不合理,就可以是我不喜欢的原因。
对于剧情而言,这个案情其实是极为重要的,但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对这个却是惜时如金。
我自然明白,这不是日本的推理剧,这是韩国的催泪剧,所以我也就不去多追究案情本身了,准备轻松地融入剧情感动一把。
但令人呵呵的是,我失败了。
其原因,就是那种强烈的刻意,直接把我推出剧情,极度的不舒服。
首先,主角居然是个弱智,请原谅我对于这类人的无法忍受,这是抛开影片本身我个人的想法,但很不幸的是这个想法被我带到了影片中。
然后,他受到了一帮人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帮助,真是傻人有傻福啊,但这是刻意的,还有令我想不通的是,一开始那个老大是怎么找到艺承的?
连名字都听成了“耶稣”居然能找到?
从“抛足球事件”可以发现,外面是有人与老大联系的,而且狱警似乎也串通其中,所以若是硬要解释的话,是可以通过那个“外面人”来圆上的。
但不觉得很牵强吗?
若是成立的话,这个“外面人”能量是很巨大的,那么我认为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越狱版本,而且为何后面销声匿迹了呢?
尤其是用热气球逃脱过程中,把绳子剪了这稍微一接应,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吧?
这就是刻意,为了煽情,剧情只要有个看似光滑的表皮就行。
但抱歉的是我是个敏感的人,这表皮下一根根尖锐的刺,我忽视不了。
有人说,童话故事里,你怎么说巫婆居然可以骑着扫把飞上天,这完全违反了物理常识呢?
我想第一,那是童话,而这部,嗯……标示的是,喜剧?
第二,这里面还是有差别的,童话的世界本身就不同于现实世界,这是一个所架构的世界本身法则的差异,不属于逻辑上的漏洞。
我不想撒谎,所看到的,就是那很卖力的刻意。
电影主要体现了智障父亲愿意为女儿奉献一切的这种精神,表现了父女的亲情,虽然他是智障但是他那对于女儿的这种感情却没有任何障碍,甚至是比一般的父女亲情更甚,是非常伟大的父女情。
剧情的设定是,因为一些意外事故阴错阳差的原因这位智障的父亲被迫背负了莫须有的责任,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最后曲曲折折的反正就是因此被执行枪决。
其实也可以考虑一个另外跟电影无关那个问题——法律并不能保证永远都是公正的。
法律只能说尽量去公证,但是你不能保证法律是百分之百的公正,我们这个社会是允许有的时候法律他不能保证公正的,如同剧中的这个设定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可以上演的。
故事的结局是女儿为死去的父亲平反昭雪了,怀念死去的父亲。
主线还是挺简单的,主要就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些东西,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还有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些真和善,即便是犯人,也会有真善美残存在他们心中,那么这部电影他是有相当好的积极的意义的,所以也是挺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
稍微说一下感觉就是,因为电影在诠释真善美,以至于让人都忘记了剧中的那些人是犯人,感觉他们根本就不是坏人,而只是将人的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了,有种犯人被美化的感觉。
说起来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质量并不算上乘,剧情和设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看的过程中也感觉各种坑,按照我个人的想法,剧中的智障男主角做那么多引人误会的举动,就算是死了也是活该吧,瓜田李下的道理因为是智障所以不懂吧,所以被喊冤入狱也算是空穴来风了。
不过无巧不成书,作者这么编出来一个故事也挺厉害就是了。
如果是喜欢亲情类作品的观众尤其是喜欢亲子类作品的观众还是很值得去看一步的,这部挺温馨的作品。
七号房的礼物走亲情路线的韩国电影一直让国人比较喜欢,包括之前我表扬过的《姐妹》《大叔》等,电影《七号房的礼物》又让我着实感动了一回。
虽然较之前习惯了此种电影的套路,但还是没有例外的看到鼻子发酸。
美国有部基本相似的电影《我是山姆》,故事基本情节大致相同。
都是浓浓的父子、父女情。
但结局确实大相径庭:山姆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存货在这个世界上,而《七号房里的礼物》里的李龙九却只能在是在被告席最终被宣判无罪的一堆骨灰。
也许,这与东西方文化有差异,西方人崇尚人性本善而最终都会让正义者胜利,而东方,尤其是最近的东方社会,愈加的让人感到人性本恶,于是,李龙九就变成了一缕青烟。
画面开始的时候,是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可爱女孩艺胜长大的模样。
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成年人的电影。
但镜头却将我们拉回到了20年前,那个智障的父亲与那个早慧的女儿盯着那个美少女书包的清晨。
一个走出去好远,也会在女儿的1、2、3声之后回头给女儿做鬼脸的智障父亲,一个为了女儿每天吃面包的父亲,一个为了那个书包不惜和警察局长顶撞的父亲。
而这个早慧的女儿,在苦等了父亲一天之后却发现父亲一直没有回来。
于是“希望迟迟不来 ,苦死了等的人“。
当女儿找到父亲后,发现父亲被带上了驶向不知未来的警车。
狱中的故事情节是一个喜剧,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的电影。
监狱里有水冰月,有纵火犯,有黑帮老大,有那个开始与警察局长同样憎恶龙九却良心发现龙九绝对是个好人的科长。
监狱里的生活,于龙九与艺胜来说其实是温暖的家,那是一个那么大的家庭。
那个家庭,有照顾他们的狱友,有他们的善意的本源。
龙九曾经和艺胜说:他们是坏人。
坏人,会慢慢变好,而那个警察局长,可能,也是爱女心切吧。
这个故事里没有对错,只有爱。
都是爱,只不过,有些人,爱错了方式。
有些人,爱到荼蘼。
当龙九送给艺胜那个美少女书包的时候,我就知道,龙九要走了,去一个很远的地方。
最后,当他撕心裂肺的喊着:我错了的时候,我不知道,是这个世界错了,还是他错了。
当我看到画面中那个热气球冉冉升起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他们能飞出去,飞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
其实监狱里的人,不管是管教还是犯人,应该都是希望如此的吧。
不过,我知道,那是一个梦。
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看完想起自己,离家在外,这次回家看到他们斑白了的发鬓,突然感到,父母老了。
父亲,看到我的时候不再是看一个孩子的模样,而是开始跟我一起讨论家中的生活。
母亲,则是多了几分唠叨。
或许,这才是他们的爱吧。
”父母在,不远游“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对自己好点,我做不到陪伴在你们的身边,惟愿你们健康长寿。
也希望各位,多陪陪自己的父母。
七号房有礼物,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们呢?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慕尼黑》,以一起绑架人质事件拉开序幕,那是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巴基斯坦极端恐怖组织“黑色九月”绑架了以色列运动员的事件。
由于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接受,他们杀害了被抓为人质的十一名运动员。
愤怒的以色列立即组成了秘密暗杀队,开始了严密的报复行动。
但是,那些饱含爱国情操的秘密暗杀特工们,越是了解目标人物,却越是对自己的任务以及报仇的正当性感到苦恼,他们陷入了杀人的罪疚感当中。
一位电影评论家写下了下面一段话:“导演在这部电影里,以非凡的手法,表达了一种极大的悲伤,向人们发出了提问,然而他自己对此也没有答案。
”饶恕,才是答案,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了。
——摘自《活泼的生命》2013/4/17 电影里,那位执意要处死李龙九的警察局长在科长去向他求情时,问科长:你有失去过子女吗?
他那是的心痛溢于言表。
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去想他女儿究竟是不是李九龙杀害的,他被一种丧女之痛紧紧的捆绑着。
即便他心里清楚,李九龙不是杀害他女儿的凶手,在这种无法释怀的痛苦里,他心里一定在想,我女儿死的时候就你在场,她是跟你在一起时死的!
如果你没有进到店里来抢我女儿的书包,她就不会带你去买书包,她就不会死!
如果你在路上有照顾好她,她也不会死!
总之,她是跟你在一起时死的,这就不可饶恕!
局长对他的恨,从他给他安的罪名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诱拐、强奸、杀害,我不仅恨你,我还要全世界的人恨你!
可是这样的局长,这一辈子就真的能因为这样赶尽杀绝、不择手段的报复而感到安慰吗?
李九龙在法院认罪时,不停的说,对不起,对不起……科长愤怒的吼道:“一个人都没有对你说对不起,你到底有什么对不起他们的……”即使是那样的因为爱女儿的单纯,因为那样的意外,真的就那么的不值得原谅吗?
十几年后,女儿艺胜在法庭上陈词时说,我原谅,原谅她像天使一样的爸爸。
原谅他的说谎,因为人不是他杀的;原谅他的过早离开,让她的爱只能以怀恋的方式继续下去;原谅他那样的深爱,以至于未经同意,私自用他的性命换她的周全……电影里提到了《悲惨的世界》里的冉•阿让,冉.阿让的偷窃是恶(十诫之八),却是出于救护幼孩的善心;李九龙的一点点过失,亦是发自爱女儿的心,他们是多么的一样。
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一4:8)。
更何况,李九龙的作为还在律法以内啊。
但现实却就像是,那幅艺胜画在监狱墙壁上的彩色漫画,那么美好。
当它在大家的努力下变成现实,在众人的期盼之中飞向蓝天时,却被现实的绳索钳制在了现实的监狱围墙之上。
尽管我们都知道,它不会飞多远,可是当它飞起来时,我们的心不也是和努力阻挠狱警追捕的七号房的其他叔叔一样的紧张吗?
三毛有篇文章,里面讲她和一个小孩讲天使的故事。
那篇文章好像还是小学时的课文。
每个小孩都有他的守护天使,养他育他伴他爱他,为他做一切的事情,竭诚奉献自己的一生来守护他,直到他长出翅膀,可以独自飞翔,但孩子们往往要等到自己变成天使,才能发现他们的付出。
这样的爸爸岂不就是人间的天使吗?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这不是一个拼颜值的爱情电影,相反这却是一部让人笑让人哭朴素的亲情电影。
看着电影里那对父女,我眼泪控制不住地流。
为了自己女儿的安全,逼自己承认是个杀人凶手,如果不这样做,自己的女儿会受到伤害。
很为他们的亲情所感动,他们相依为命,走过多少坎坷,即使自己被诬陷,也要还给女儿一份美好。
人的好坏之分不能一槌定音。
在那个有爱的监狱里,有从相互憎恶的人变成好朋友,他们帮助龙九与女儿重逢,这些温暖的场景是一些冷冰冰的人的最好的讽刺。
监狱里的罪犯,在这部电影里变得如此可爱,他们并非嫉恶如仇的坏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善良之人。
龙九的遭遇同时也是社会黑暗面的一个呈现,社会充满艰险,丑恶,弱肉强食的社会不适合没有反抗精神的人去生存。
看着龙九的遭遇,坐在屏幕前的我也只能是哭过之后剩下无奈。
好在电影结尾之处给了些许安慰,艺胜一定会好好生活下去,连同他父亲那一份也会加倍的努力去生活。
1997年,只有6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柳成龙 饰)和可爱的女儿艺胜(葛素媛 饰)相依为命,生活虽然简单清贫,却充满幸福。
某天,执着为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的龙久意外卷入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长的女儿。
龙久懵懂无知,搞不清状况,昏头昏脑就被投入监狱。
在7号牢房中,聚集着走私犯蘇杨浩(吴达洙 饰)、诈骗犯崔春浩(朴元尚 饰)、通奸犯姜万范(金正泰 饰)、恐吓犯老徐(金基灿 饰)和抢劫犯申奉植(郑万植 饰)等五毒俱全的“社会渣滓”。
龙久孩子般纯洁的心渐渐感动了这几个“大坏蛋”,他们甚至不惜冒险将艺胜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不得不吐槽,监狱里的人这么善良?
还认为外面的人都是坏人,进去的都是好人。
虽说如此,还是有点感动到我的,毕竟父爱如山啊。
蒙太奇的拍摄手法还是不错的,没有让剧情拖沓。
国人常常把韩国戏称为”棒子国“,我们常常看不起他们的所有,比如电视剧,矫情做作假;比如组合,娘炮没实力;比如食物,泡菜什么的;比如整容,满大街都是一样的脸;比如男人,世界上生殖器尺寸最短的国度。
就是这些因素组成的棒子国,却又常常能给自诩天朝的我们当头一棒。
你可以说故事是虚构的,你也可以说电影里的总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但是如果说没用的虚假的事物人还要去花人类最宝贵的时间去创造,是不是太奢侈了?
电影就是这样,现实的反映+艺术的加工,会有化学反应。
片子里的主人公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小人物,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名词来给他下个定义,应该是”智障“。
他比常人要笨,比常人反应慢,比常人看起来要不正常,可他身上分明有比常人更多的东西。
对其他人,他有礼貌,随时鞠躬都准备着,还带着微笑;在看到小孩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候立马急救;对相依为命的女儿,全身心地付出,把爱都给她;甚至对刚认识、还打过自己的狱友、监狱科长都能挺身相救。
在这些方面,他比我们做的要好得多,想想我们的人,还记得那18名路人么?
还记得一个名字叫作”小悦悦“么?
自诩正常人的我们,最后连一个我们看不起的所谓的“捡破烂”的老太都不如。
这样子的社会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去怒骂,去轻视其他人?
想起了一则公益广告,是要为“老年痴呆”正名,片中解说词是这样说的:“名字,是人类了解事物的首要途径之一。
”我们习惯性地去用一个大于等于2个字的组合方式去定义一种人,“智障”、“傻子”、“瘸子”、“痴呆”、“基佬”......定义自己和别人对你们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
还是怕别人不知道你极力区分的意图?
如果有一天,你或者你的家人的生命出现一场意外,你也会选择有这些词语来自称或者称呼你最爱的人么?
我们一直都在感叹,现在的女孩儿都被家里的人宠着,养出公主病。
那天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在讨论,我说,”想想也是,如果是自己的女儿,我也想把我的所有都给她。
“父母爱子女,这些都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不只是情歌会让我们容易对号入座。
片子里,父亲为了知道卖“美少女战士”书包的店铺,跟着小女孩儿,最终被诬陷判处死刑,可以说是一个背包引发的血案。
后来,有机会平反的时候,为了女儿的安全,面对来自警察局局长的威胁,他还是选择了说“对不起”。
这样子的爱,你会说真假。
可能真的要做了父母才能明白亲情的伟大,可能真的要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时候才会察觉他们的付出。
女儿为了父亲好好念书,长大成了一名检察官,为父亲平反。
这样子的剧情是不是很熟悉?
我们经常能听说身边事,某某某为了长大能给家人治病,选择了学医。
这样的反哺,是真实的体现,有一天,说不定也会发生在你自己身上。
片中除了亲情,还有的就是友情,不打不相识在这部片子里也体现到了,男主去监狱以后就被打了,不过很快大家就对他态度转变了。
从“人渣”到“好人”的转变,男主只用了自己最真实的反应,比如在看到有人面临危险的时候二话不说上前救助。
这样的人是值得大家帮他的,狱友帮他和女儿重逢,甚至帮他“越狱”。
最后一天,男主的背影没有孤单,他的监狱服背后写着很多韩语的“我爱你”是的,“撒浪嘿”,这句话我们都觉得很熟悉了,甚至都觉得恶心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度,却比我们更懂得去表达对亲人、爱人的爱。
中文的“我爱你”很少会出现吧,国人几千年来的不轻易表达爱意,因为性格的内敛作为借口,已经存在了太久。
好在现在的我们在改变,现在经常可以听见年轻夫妇对孩子说这三个字。
真庆幸,我们在进步。
片子里的科长并不是典型的通情达理的大好人,他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对“人渣”不信任,甚至失去理智出手打人,他的力量是微薄的,可他还是有过尝试,他有劝过警察局局长重新审判,却在意料之中的没有成功。
我不知道,局长是真的想不清楚自己女儿的死因还是作为父亲,真的需要一个借口才能缓解丧女之痛。
后面的威胁,看到的是一种权力的完胜,本来已经饱尝失去子女的痛苦,却拿同样的痛苦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样子的压力施加,屈服成为了必然。
我们也常常能在深度新闻上看见一个案例。
然而,司法腐败这样的社会现实,却是我们社会的敏感地带,而我们却经常能在韩国电视剧电影中找到这类题材显示。
想想如果我们拍了这样子的电影,强大的“广电总局”应该会给你禁掉吧。
也许,要把这样的话题搬上银屏,需要我们的下几代才能做到吧。
礼物,一直都有着属于它特殊的意味。
黄色背包,是父亲的承诺;纸箱子,是科长给好人的回报。
就是这样的一部毒药电影,可以算得上是什么都像是假的的韩国人给国人的年度大礼,他们的电视剧常常让我们的小女生哭得梨花带雨,他们的选美小姐长着一样的脸,他们还在跟北韩打冷战。
就是这样一个国度,他们的人民,他们的文艺工作者根本不用跟咱们的第一夫人一样用“时尚感”征服国人,他们选择了东方人独有的细腻,一点一点剥开你的心,让你流下《致青春》都不曾让你流下的泪水。
他们写的故事,让你擦干泪水之后有打电话回家问候的冲动,而不是跟某电影一样,一个人说”致我们不朽的青春“,一个人只想回他一句:”你神经病啊!
“这样子的电影,是棒子国送给我们的礼物,丝毫不避讳,丝毫没有让我们有防备的机会,就这样讽刺着我们那么多破亿的口碑片。
倘若有一天,我们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是不是在提醒我们属于东方大国独有的气质才会真正被找回?
那时候,才是我们送给祖国,送给真正永垂不朽的烈士的一份厚礼。
最后,明天母亲节,别在微博、人人、豆瓣上刷屏,你妈看不见。
打个电话回去,祝最爱的女人节日快乐吧!
其实看到电影的题材我就知道我躲不过了。
柳承龙饰演的是一个有智力残障的单亲父亲,面对人群总显得畏畏缩缩,有时候甚至是要女儿来提醒他做什么。
看起来他倒是更像个孩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爱女儿这件事上不比任何一个父亲差。
明明跟他毫无关系的事件,因为那可笑的动机和让人误解的急救动作,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目击者,因为他连一句清楚的撇清的话都说不出,因为他是个智力残障的人,因为这些狗屎一样的理所当然,他被带进了监狱。
他不知道接下来要面临的是什么,他只会一遍遍叫着女儿的名字,“艺胜啊,艺胜啊”,他的女儿在等他回家。
最后为了女儿,他选择了认罪,可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一旦认了罪,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刑罚,他只知道,不认罪,女儿就要出事。
直到最后那一刻他好像才明白要永远地和女儿分开了,“我错了我错了”,我所有的泪腺被打开,还好是一个人看的,不然我可能会想钻地洞。
柳承龙完全用他的表演征服了我,这样一个智力残障的父亲完全被他演活了。
对这部电影我只有一句话,记得备好纸巾。
漏洞太多怎么补,笑点低俗怎么看。好烦小萝莉阿巴阿巴的叫、果然煽情过头就免疫练就金刚不坏之心了。
真的很难找到这么一个每个细节都不靠谱,每个情节都是满满槽点的剧本。这都能看哭的人对世界的合理性是有多低的要求?
监狱里面的童话般的和谐社会关系,人心善良的程度甚至超越前司80%的同事。严肃讨论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真正应该反思的问题是,用一种“人治”去抵抗另一种“人治”,属于对这个体制有所讨论吗?警察厅长可以因为自己女儿把一个无辜的人判罪,牢狱长就可以因为救他一命而对他大开方便之门,那其实本质不都是在自己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行使自己的特权吗?
韩国版Sam,这类影片小萝莉是关键
和《巨声妈妈》一样,豆瓣评分很高,但是我觉得很烂的片子。
非常讨厌愣子,一颗星还是给小妹妹的
豆瓣这个打分挺让人无语。好在哪里了?明明很严肃、很有批判性,明明很有锐度很有力量感的题材,可以拍成《熔炉》《辩护人》,但是偏偏往死里卖惨煽情,秀兰邓波儿一样可爱懂事的小大人;山瑞、肥猫一样被冤枉的善良的智障爸爸;一干热心仗义又智商报表能力爆棚的屠狗辈狱友;嫉恶如仇,秉持正义,善待父女俩的狱领导;可以让小姑娘自由穿梭,甚至都能容忍你们俩坐热气球越狱的监狱天堂。还有那个一二三做鬼脸的视觉锤,真是烂俗到家。人家《美丽人生》结尾用一回,点到为止,全在酒里。那是经典。你这翻来覆去,特别烦那种从头就哭到尾,没到位硬上去挤的那种,本来好像还有点触动,感觉被导演一再盯着眼睛追问:“感不感动?”“哭没哭?”我大枪顶脑门子上,真不敢动。我都气乐了。所有的所谓感动点,都在方圆1米内,全在尿程里,有毛线的感动?
弱智爸爸入狱理由十分牵强,剧情更牵强,为了让人流泪而拍的片子,可惜我不会买账。
呵呵呵,为了煽情就可以不要逻辑不讲道理了是吧?
再一次被韩国电影击中,在感情处理上韩国电影太厉害,抓住人的泪穴不放,一戳在戳,让你止也止不住的哭!即便有些细节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即便有刻意煽情之嫌,但只要还有感情的人,我相信都会被故事感动到一塌糊涂的。
走心的影片,不能自已的泪目。
有笑点有泪点的犯罪片,多种元素的融合和影片的节奏很好。小姑娘好可爱!
按司法题材电影来看,故事性稍弱,没有令人千回百转的判断,也没有时分成立的诱因;按喜剧电影看,毫无新意,它在一次使用了小萝莉来催泪,韩国电影你随便弄一个萝莉,拉特写哭3分钟试试,观众势必跟着哭的。好在本片奉送大!号!天!使!柳!承!龙!和几位绿叶出众表现。
【7号房的礼物】相较我之前看的几部韩国电影,虽然一脉相承的批判了韩国社会的黑暗,最后的官司也总是好人输。但在这之外又显得感人,浪漫主义的结尾给影片增添了一丝积极和希望。借由一场模拟评审洗刷了父亲的冤屈,旁人眼里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她终于放飞了那个卡在围墙铁丝上的气球,目送自己的过去飞向了深远的天空。
太拖拉了,太煽情了,可是豆瓣er就吃这一套。
好看
把我也抓进去
催泪弹,三星半
小萝莉与呆爸
一壶老酒,但这种酒多半不会失手,同类型《我是山姆》。但是,韩剧催泪过头略显做作,比如结束部分,过了过了。假如这个题材是日本人拍,那相对应该会残酷高级一些。总而言之,韩国片不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