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只看过《登堂入室》(2012)、《花容月貌》(2013)、《弗兰茨》(2016)、《时光驻留》(2005),这是看的第五部欧容的电影。
和前几部观影经验不太类似,《新女友》一开头就给我一种非常强烈的拉斯·冯·提尔《忧郁症》的感受(《忧郁症》就没能看完…)以至于差点劝退,但越看到后面,渐渐越能够理解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和导演的思想,所以草草记录一下。
首先,萝拉的逝世于克莱尔意味着什么?
或者说,萝拉于克莱尔意味着什么?
如果将其看作是同性之爱,那么萝拉的逝世于克莱尔而言首先意味着挚爱的消失。
因而她不可控制地任由大卫穿上萝拉的衣服,以另一个女性身份与她“交往”,这也解释了为何两人在床上情迷意乱之时,大卫突兀的阳具使得克莱尔惊慌逃窜——因为她以为正在和自己发生亲密关系的是女人/萝拉。
如果从少时女友的身份看待萝拉, 那么萝拉的离开便成为克莱尔“芭比王国”裂缝的开始。
在这里,我将克莱尔视为“未长大之少女”,因为先前萝拉的存在,因而还能够一直延续着她“芭比王国”的梦想,但当萝拉逝世后,城堡里只剩下了克莱尔一人,她无法忍受,于是为自己找到了“新女友”——维吉妮雅/女装的大卫,来填补萝拉曾经提供给克莱尔的那些女友陪伴/童年情谊。
从一组对照动作来看。
电影开头,欧容便用了一组“无缝”跨越时空的镜头展现萝拉与克莱尔从幼时到青年,互相梳头,互推秋千的美好场景,而同样的动作,出现在了后面克莱尔与维吉妮雅/大卫之间。
克莱尔与维吉妮雅的第一次外出地点,是商场——非常典型且具有女性化,同时,当两人回到那个象征“芭比王国”的幼时老家,克莱尔因一时没认出换上男装的大卫而失手摔碎盘子——这里,让克莱尔惊慌失措的不仅仅是家里有一个“陌生人”,更是因为家里有一个“男人”,而“男人”正是在克莱尔所幻想的纯女性“芭比王国”中最不可见、也最不该见到的人——因为他们,将“女孩”变成“女人”,而克莱尔则希望永远是少女。
第三个角度,如果将萝拉看作是另一半的克莱尔,整个解释或会走向一种精神分析的维度,但这里无意提及弗洛伊德,也无意提及拉康,从一种最表象的话语来理解,即克莱尔本人的双重性。
实际上,影片中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性,不必谈拥有“维吉妮雅/大卫”双重身份的大卫,即使那看似最正义、无辜、清白的吉尔,也拥有双重性——当他开车路过街边,看着浓妆艳抹的性服务者时,透露出另一面未曾展现过的“邪恶”欲望。
与他人的接触会激发出双重性/另一面的自我。
克莱尔的双重性便表现在一面是传统社会所规训、期盼的正常女性,另一面是潜藏的女同性恋身份。
萝拉的存在便是对其潜藏身份/另一半自我的证明与提醒,当萝拉消失,另一半的自我便无人寄托,也无人知晓,更无人可诉。
因而当大卫以女人/萝拉形象再次出现,于克莱尔而言,便是另一半的自我再次降临,因为“维吉妮雅”的出现,克莱尔再度变得完整。
但影片中同样暗示了,另一半的自我并不为这个社会所容纳。
如吉尔在对街边女性产生欲望后,超我对本我的立刻规训一样,如在克莱尔与大卫站在一起前,大卫从未穿着女装走出过家门(萝拉虽然离开,但萝拉的家成为了大卫的“芭比王国”),克莱尔对萝拉/维吉妮雅/大卫的欲望,同样无法言说。
当她为了萝拉痛苦不堪时,她的丈夫吉尔跟她说:“你要忘记萝拉,那是大卫的事。
”在这里,父权制度走向前景,“萝拉是大卫的事”无疑是在重复一道申令:女性是男性的附属。
从以上三层萝拉于克莱尔的意义入手,再看电影便会发现,实际上这正是一部讲述“未成长少女”如何在旧时“芭比城堡”坍塌后,重新找回完整自我,并重建母系社会的故事,这个过程中,她的同伴是一位性倒错男性。
如果说波伏娃的《第二性》向我们揭示了所谓“女性”身份是后天建构的,那么影片最后那个非常激进,甚至可以说“科幻”的镜头,便将导演欧容的立场表露无遗:两个母亲和一个女孩在布满阳光的草坪小路间走向远方。
这个镜头所传递出的生育闭环内,没有任何男性的位置,女性通过自我受精完成了生命/种族的延续。
克莱尔是同性恋这一点没错。
她其实一直喜欢着劳拉,从她睡在劳拉床上那晚做的梦开始,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从前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喜欢女性,是压根儿没有往那方面想过,直到劳拉去世,戴维女装出现在她面前。
因为戴维本身是男性,所以她喜欢上了戴维的女装,也能意识到这份喜欢。
她们亲吻拥抱,爱抚对方,直到最后一刻,她摸到戴维的生殖器,惊醒戴维生理上仍是个男人,才惊慌退场。
而戴维,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同,是个生理性别为男的les。
克莱尔惊慌离去留下的那句“因为你是男人。
”给他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他流着泪慢慢把自己缩起来的场景太让人心疼。
两人是相爱的,但戴维的生理性别横亘在两人面前,克莱尔跨不过去,戴维也是。
直到戴维昏迷在病床上久久不醒来,克莱尔像是下定了决心,给戴维换上女装,呼唤他醒来。
她给戴维刮胡子,贴假胸,穿内裤,镜头从腿部慢慢拉近,在戴维被换上的女士内裤前停留几秒。
戴维被唤醒,两人拥抱。
这里其实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和解,两人和戴维生理性别的和解,更多的也是克莱尔对戴维生理性别的和解,她亲手卸下戴维的病号服,露出他原本的面目,不恐惧不慌张,又亲手将他打扮成维吉尼亚。
镜头一转来到七年后,两人手牵着手出现,一同等待女儿放学,而这时,戴维已经很自如地以女装示人,克莱尔也怀着身孕。
这里克莱尔肚子里的孩子我暂时理解为是她和戴维的孩子,两人已走到一起,但这一点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只是根据剧情可能的发展,暂做此理解。
Romain Duris的女装扮相惟妙惟肖,拿捏到位的表演堪称一绝,这些对于一部讲述易装癖心路历程的电影来说相当重要。
这类题材最容易沦为疯狂闹剧而丧失现实意义。
导演Ozon不偏不倚的处理手法令这个奇情故事焕发出温馨感人的光芒。
同时也是一部标准的性别研究电影,除了易装癖的男主角,女主角压抑的同性恋意识觉醒也表现得相当出色。
结尾三人同行的画面简直催人泪下。
看完电影,印象最深的竟然是克莱儿在厨房拒绝了继续和Virginie往来,两个人各自回归从前的生活后,电影对克莱儿日常生活的刻画。
她和老公吃早餐,她一个人在超市买东西,她坐在办公桌前工作。
简单的几个镜头把克莱儿的落寞展示到淋漓尽致,她的眼神充满了无助和期待,令人心疼。
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背后是内心的撕裂和波涛汹涌。
生活还是从前的生活,可是她再也不是从前的克莱儿,她回不去了。
当她真切地触摸过爱的模样,她再也没办法假装一切如旧;当她真正品尝了幸福的滋味,她再也没办法忍受当下的匮乏;当她体会过自由,牢笼般的日常让她枯萎。
我知道,克莱儿在酝酿,她不会善罢甘休,道德伦理已经说服不了她。
每个人都被社会打扮成它所要的那样,可是在西装或裙子下面,你藏着无数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直到某一天打被触及,你发现你再也不是从前的你。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油然而生了一种身在法国的幸福感:我没有生活在文化沙漠。
这部电影的精巧,是剧情的一波三折而不落俗套,是每一个镜头的设计,是每一个演员精确的眼神,举手投足的到位,但这一切的基础是导演对于人类微妙情感的准确把握。
就像一件没有瑕疵的珠宝,让人爱不释手,看了又看。
和上一周出来的Woody Allen的《魔力月光》这么放在一起,《魔力月光》就显得单薄而仓促了不少。
Ozon惯用的风格就是在柔软Cashmere的环境下,注入微辣的元素。
各种看起来善良风俗所不可接受的,都变得自然而有人情味儿。
开头两个女孩的桥段,让我一度以为是白娘子和小青的法国版。
然而人类情感永远没有那么多cliches。
Claire对Laura是嫉妒是爱是占有,Claire对David是对Laura爱的延伸,是对女性的渴望,还是被无可抗拒的眼神和欲望所勾引。
每个人对自己欲望小小的抗争和压抑,以及压抑之后的弹跳。
不是法国人trop compliqués,只是他们善于体会其中的complexité.我有时候挺讨厌法国人,他们的细腻和微妙,让你觉得生活很累。
有时候又不得不惊叹这种个性带来的奇迹和美妙。
对于需要生活不是一蔬一饭的人,对于追求平静生活中英雄梦想的人来说,如果你的触点和味蕊多一点,你的理解多一些,爱情啊生活啊自然就不一样了。
看到戴维第一次女装的时候,我就在喊这是劳伦斯,这是劳伦斯,这是劳伦斯!
寒假的时候看多兰的双面劳伦斯,让我很震惊,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男人这么疯狂迷恋女装。
高跟鞋,长筒袜,修身连衣裙,口红,睫毛膏。
那一刻,属于女人私享的东西闪闪发光,那些物件具有无穷的魅力,比酒精还让男人意乱情迷。
后来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劳伦斯,有很多戴维,很多像劳伦斯老婆和克莱尔一样的男人女人。
他们疯狂,正视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真正的自己。
似乎世界只是属于正常的那男女女,这些正常人制定规则,限制其他人的生活。
男人只能穿裤子,女人不要剪圆寸,孩子不能谈恋爱。
每次看到那些不同的人被这个正常的世界挤得喘不过气,我就想告诉他们,给我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你,不要怕这个世界回报给你什么眼光,做一个劳伦斯。
当然,我也一直在感叹做女人真的很幸福。
永远有那些美丽的物件陪伴的女人,真的很幸福。
一杯有毒的酒,一场黑夜里的雨,一双白天就消失的高跟鞋,都是女人的。
OST:http://www.xiami.com/album/1415001864很喜欢片头交代故事背景那种手法,伴随着音乐几个镜头切过,两个女孩间的深刻感情还有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就这么交代清楚了,正戏就上来了。
我算是被剧透了后才来看的,想着要大开眼界一下的,前几个月参加过一个沙龙,主持人就是一个transgender,现在好想联系她,问问她有没有什么想法。
整部电影的光线都好柔美,真的发现法国电影好喜欢从一个迷茫困惑的少女的角度来看问题,来讲诉故事,刺猬的优雅,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这部也是。
Anaïs Demoustier 长得好甜美,眼睛很有灵气,那种对新鲜事物总抱有热情的表现好迷人。
在见证David的真实一面后,她的主动帮对方挑衣服,听对方讲诉童年的故事,逛街,让对方鼓起勇气调整嗓音应对如何做一个女人,这都是闺蜜的温暖。
觉得外国社会的容忍度真的好高,你多different都可以,不要影响别人就OK,太羡慕了。
电影里面没有一个唱白脸的角色,主角内心的挣扎也不是特别激烈到要撕破伤口那种逼着观众不得不看。
我尤其喜欢Claire的老公吉尔,虽然他在这里的作用似乎只是来平衡一下荷尔蒙顺便陪观众一起经历这些故事的。
关于那个孩子到底是谁的,我还是觉得是原配的诶,只不过最后还是选择和Virginia生活了。
因为前面说了他们会要孩子,所以...Laura说女孩是花生的,男孩是椰菜花生的,戴维是菜花生的。
可是没有关系啊,大家都有追求美好人生的权利啊。
法国人思想前卫,真的前卫!
是时候摆上法国的国家格言:liberté,equalité,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
这三个词诠释得太到位了。
回到电影,有两个问题值得琢磨,第一,戴维是男儿身,但却向往成为女人,并爱上克莱尔,她这种爱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呢?
结尾也颇令人寻味,两个好朋友手牵手接前闺蜜(前妻)的孩子放学,那么和克莱尔的丈夫离开她了吗?
很有可能不哦,西方已刮起open marriage(开放式婚姻)的浪潮,现在甚至有人公然挑战爱情的专一性排他性,你瞧我们三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其乐融融。
有段时间我看电影代入感很强,觉得电影里面的角色就是我自己,或者在某个情景下的自己或将来的自己。
这是因为刚脱离未成年,走向成年,迫不及待想要拥抱世界。
那样的状态下,我看场电影常常精疲力竭,或者过分激动。
而看这部电影时,我感觉自己完全剥离在外了,虽然我也有个从小玩到大的闺蜜,我也想像过我们会参加对方的婚礼,当对方孩子的干妈,但电影是电影,离我生活未免还是太远。
但不代表没有思考和无法接受。
我支持电影的“去标签”态度,不仅仅是在爱情上,任何事物任何人,都不需要标签来定义。
我渴望生活在一个世界,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每个人每朵花都可以自由生长。
什么疯子傻子异装癖同性恋,都不存在。
不一定要谁理解谁,但谁与谁一定互相包容。
哈我是在谈一个乌托邦了。
电影的情节处理得很干净,完完全全在讲情爱,没有过多的主题扰乱,算是比较纯粹又启迪人思考的好电影。
2016.06.20本来想说,怎么总觉得看过些法国电影,都这么“三观不正”呢,然后才发现,哦,又是欧容的啊。
看的第一部应该是他的《登堂入室》,层层递进,一切能登堂入室的,当他们从想象中进入现实里,是惊喜还是不安?
后来的《泳池情杀案》、《八美图》,艺术家总是对女性更有兴趣的,是啊,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海沟。
你能想得到的所有可以形容人的词语都可以在女人身上找到,还记得那本厚厚的书么?
哦,《时光驻留》也是他的,相对比较传统了些吧,虽然因素仍不少,但总归不会让人太奇怪。
长相气质不同寻常的新女友,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长得并不算美丽的女主,平静生活中看不到的画面,若这些在现实中也会有,又有多少人能像看电影一样平静看待呢?
(也许并不平静吧大多人。
)对研究没兴趣,电影也只是凑凑热闹,还是传统的人,能看得下去,也能平静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是不会想参与其中而已。
突然想到正好打开却没看的《花容月貌》,才知道也是他的,不知又是怎样一番风味。
但我喜欢,因为欧容在探索,探索自己的欲望,探索他个人的社会与现实的融合。
同样是同志,多兰和欧容有着很大的区别:多兰偏爱勇敢坚强的人物,他的情感充沛,他渴望勇敢,他的片子就像是不停喷洒的淋浴头;而欧容更畏怯,他害怕被触碰又渴望被触碰,他对性的渴求构成他关于人物的想象,细腻、惊悚、紧张。
以失去的女友为界线,两个女友认识、了解。
2020第50部 评级:C 看了六部欧容了 这是第一回对他的电影产生这么深的排斥 几乎是痛苦的观影体验 有一些剧情转折使人愉悦 这部显然不是 当我看到女主幻想两小哥在浴室搞基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也太那啥了 后面的剧情…还不如看那两小哥搞基呢 女主男主表演都很好 吉尔很帅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来掩盖
有点奇葩 变装癖不是gay 爱上变装癖的却是les
总觉得能找对自己的路,是一件多么艰难又多么骄傲的事情,但往往,还是习惯了先去对照一番。Claire的反应总有种常人的迟滞,以及被带动着觉醒的暗喜。“新女友”这个称谓,窝心得很。David前面的试探、感怀与认可,比中偏后的戏剧性要动人。各种性向流淌,各种欲望跳荡,性感极了,美极了。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空余香。男人都是卷心菜,变成女人是菜花。
太平淡了
8.3/10
像《双面劳伦斯》 但毕竟多兰的野心在那儿 不过多了几重角色关系的悬疑元素还蛮精彩
欧容的讲述已经非常圆熟,欲望张力冲垮性别藩篱的几场戏设计的很漂亮。男性易装为女性,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触碰阉割禁忌,该片把《夏日吊带裙》的情境更往前推了一步,性向被赋予被承认成为了起死回生的关键。结尾的三女性(怀孕的克莱哈)期许着一种“无别”的性别秩序。
男主我理解了,就是男跨女又爱女的女同,可是这女主是咋回事儿啊没弄明白,双性?真爱是闺蜜?把男主当成了闺蜜替身?那根JB有那么吓人吗?那她和男友怎么又可以了?知道是想表达超越性向自由流动,但这个结尾有点随意了,车祸成植物人又复原更是儿戏。前面变装成为新女友的过程还挺好看的。
还不错,挺有新意的
一个人,要毫无顾忌地追随内心很难,但有时候更难的还有发现自己的真正内心。从小到大,我们被这个社会灌输了大多的伦理道德和是非判断,以致于我们不仅难以看清他人的内心,也无法洞悉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是,按照社会给予的角色,按照家人期盼的样子生活。尽管片中新女友只是个替代品,但女主终于像男主一样,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勇敢走向自己希望的人生。
献膝盖!欧容始终致力于各种越界。虽说旧三观在8年前就已被一部相似结构题材的<肥皂>拆毁重组,但看到此片时仍是有新鲜的惊诧和感动。灵魂何具性别?欧容拆去性别性向的藩篱,让一切所谓同性恋异性恋之类的无聊划分和定义都消融崩解在这107分钟里。片末夕阳下的和谐图景,是对酷儿时代的希冀亦是展望。
洪尚秀说过、男人的未来是女人。
不舒服
有新意
欧容客串了个电影院咸猪手男,中间产生的那段奇情最是抓人,最后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这蒙脸沙吓人。。。
观感很不好啊.......一星算了 不将就
还不错,故事比较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