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的导演说,片子的初衷是想展现香港黑帮的生活,所以不是一部警匪片,之所以安排卧底是为了审查的需要,毕竟一部颠倒是非黑白的片子是不可以能公映的。
所以最后出来有点杂七杂八,不过了解了这一点再去看,就比较容易抓住主线了。
曾志伟就不用说了,为了坏人们付出一切的好人,公认的败笔是感情,怎么会想来配郭羡妮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对于最后安排她是卧底真的要替导演惋惜,不得已而为之的。
吴镇宇我一开始以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演得还不错,特别是吃饭讲挖肠子那一段还有叫人那段。
但是后来知道他是卧底以后,反倒觉得表演有些过火。
张智霖真是帅的让人恨,其实原来没怎么看过港片所以不好比较,只是觉得这个可恶的角色下场一定是自作自受。
陈小春自然不用说,很好演,他的脸谱化角色是我一直讨厌的类型,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看到他。
最恶心的是秦海璐,就算要搞与内地合作需要内地出一个女演员也用不着找个最丑的吧,漂亮的人做作起来有情可原,可是她……
《卧虎》上映于2006年,是由王晶监制,王光利、麦子善执导,吴镇宇、曾志伟、苗侨伟、郭羡妮、张智霖、余文乐、陈小春、秦海璐、聂远等主演的动作电影。
该片讲述了三哥苗侨伟饰演的警署督察韦定邦,作为警方打击黑帮势力的“卧虎”行动的总指挥,与以黎继祥/鸡精(曾志伟饰)、游志标/新界飞(陈小春饰)、华超(吴镇宇饰)、钟孝礼/Tommy仔(张智霖饰)等为“话事人”的黑帮犯罪集团展开斗争的故事。
通过警方与黑帮的较量,以及帮派社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展现了利益追逐过程中人性的复杂和现实。
三哥苗侨伟饰演的督查韦定邦是整个行动的总指挥,他沉稳内敛、专注敬业,是全片的正面核心人物。
但影片并没有脸谱化这一角色,韦sir并非十全十美的人设,他也会在对手的威胁下屈服,短暂的违背原则,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他有做卧底时为了躲避追捕开枪导致警察身亡的经历,这是他没有向警方坦白的秘密,也是卧底经历让他背负的原罪。
他作为警察卧底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受害者,最终选择坦白,承受了本不属于他的惩罚。
三哥复出后在电影中扮演的警察,总带着些许无奈,比如《卧虎》,比如《扫毒2》。
虽然都是正义力量的代表,虽然都是好警察,但职务的无力感总会充斥在角色的行为中,有些是法律空隙中的无奈,有些则是职业生涯中躲不掉的宿命。
这些矛盾避免了警察角色的脸谱化,让人们感知到警察也有普通人的血肉和感情,加上三哥精湛而内敛的表演,为影片增加了现实主义的厚度。
《卧虎》拥有演技派云集的强大阵容,三哥饰演的韦定邦无论从角色设定,到表演风格,相比于几个帮派“话事人”略显张扬的表演都更加内敛低调。
但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苗侨伟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诠释角色,更加从容淡定、与众不同。
这也是我欣赏这个角色的地方。
影片以点到为止的方式触发人们在法律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对于法律、制度和人性的思考。
出题人抛出命题,其实并未期待答题者给出正确答案,或者,此类问题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
这又是一个关于卧底的故事,想来这个卧底一定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职业或身分,真的!
要不然怎么有这么多关于卧底的电影、电视或者小说,甚至现在我都有点神经了,只要一看警匪片,就不由自主地去猜哪个是警方卧底,哪一个又是黑帮卧底,即使是故事中根本没有卧底这回事。
这部影片的确是关于卧底的,而且我也一直在猜哪一个才是警方的卧底,不过我已经不记得自己猜对没猜对了!
真的,影片一结束,我就忘记了。
只记得看完之后,觉得这部影片很平庸,远没有《无间道》的那种张力与刺激。
只在最后,混黑社会的曾志伟带着鲜花去看自己心爱的女人,结果却被自己人杀死在了心爱的人的窗外,看到这一幕时,我感到了一股难言的悲伤,感觉这可能是全剧一个可以让人难忘的场景。
我不太清楚我自己的感觉,不知道导演编剧把那个剧中曾志伟的女友设计成一个警察卧底,接近曾是另有目的,这样的设计好不好,如果只把她设计成一个普通人,与曾志伟的交往也单纯简单,她不知道曾志伟的真实身份,甚至不知道曾志伟已经死了,这样处理会不会好呢?
我犹豫再三,仍没有结论,也许其他人能给我答案。
看过影片后,并没有觉得如何,只是现在要写评论了,将影片的一幕一幕在脑海一遍遍地回忆,才渐渐觉得有些味道了,说实话,这是一部很耐咀嚼回味的影片。
影片奖的是卧底的故事,却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核心的卧底人物出现,如果最后不是吴镇宇饰演的角色出来承认是警方卧底,我几乎很难猜出卧底究竟是谁。
虽然片中似乎没有卧底的正面出现,但又似乎卧底无处不在,卧底对黑帮人物的影响无处不在,就像电影开头说的那样影片中的卧底就像幽灵那样让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让你整日提心吊胆,“弄得他们提都不敢提”,让他们“左手信不过右手”。
影片做到了这一点,片中的卧底果然像幽灵一般,看不见也摸不到,不但让剧中的“黑社会”们看不见摸不着,也让影片的观众“看不见摸不着”,卧底在暗中给黑帮压力,让他们互相猜疑,逐渐分裂,同时也给了观看影片的观众以压力,氛围始终阴郁,至少我在看时,就感到很压抑,这样果然很是特别。
也许这样的影片虽然不像同类型的影片《无间道》那样情感大起大落,高潮迭起,让人看得紧张与兴奋,这部影片多少有些平淡,平淡而压抑,这样做其实很冒险,很难一下子就抓住观众的心,不过回味无穷,从这点上讲它并不比《无间道》逊色。
剧中有几场戏很不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场:在警方的压力下,老爷让几个社团的头目不记名投票,选一个替罪羊,然后拿着选票给秦海璐扮演的自己的填房,一张选票一张选票地分析者是谁写的,写的目的又是什么以及自己要怎么处理。
看似平淡,却精彩纷呈,就这一场戏让在片中露面很少的老爷,形象一下子就立体饱满起来,一个老奸巨滑,老谋深算的黑社会老大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剧中其他人物,曾志伟、吴镇宇、陈小春等几位演员表现得都中规中矩,算得上是各有特色吧!
我认为香港有一批这样比较出色的电影演员,演技出色,观众缘又好,只是现在香港电影还没有走出低谷,这些演员的作为实在有限,但愿今后能够慢慢好起来。
据说影片故事是根据监制王晶无意中听到的一个消息而构思的,如果真是这样,不知那些现实中的卧底们会是什么样子!
导演之一是王光利,他的上一部影片《血战到底》,我看过,感觉实在不好,这部影片感觉进步不少,至少故事我看明白了!
电影。
《卧虎》。
那个晚上,隔着玻璃,自动刀片从腔膛里弹出来,没有刺中鸡精的肉体,却刻到了他的心底。
玻璃厨窗内,一个漂亮的女孩在贴着淡绿的“M”字体图,还是隔着玻璃,她贴,他告诉位置是否端正。
然后相识。
这是鸡精第一次见到Elaine的画面。
他骗她,说自己是杂志社的编辑,在澳州见过一种打结的电线杆。
第二次是一起去买紫色玫瑰,她买让他砍价,价格刚低一点她就马上买了。
他取笑她“天资与年龄不相配”。
像是幸福的约会。
只是后来,她的“鸡蛋论”让他有些暗然。
她说,一篮子好鸡蛋里可能会有坏鸡蛋,但一篮子坏鸡蛋里是不会有好鸡蛋的。
手机短信。
Elaine:起床了吗?
我八点才吃过早餐,现在又觉得肚子饿了,怎么办?
鸡精:你可能怀孕了,快去找医生吧!
Elaine:坏蛋!
鸡精:我不想再欺骗你,其实我并不是杂志社的编辑,我是真的坏蛋,我是黑社会,我地仍可以做朋友吗?
——这一句却终是没有发出去。
Elaine打电话给鸡精,希望他帮她买一束红玫瑰。
他故意骗她说没有时间,却买来了玫瑰花。
又在第一次见面的玻璃厨窗外,他坐在车上,看着厨窗内的她,给她发短信。
鸡精:你还好吗?
我怕你太想我了。
Elaine:你也这么快就想我了吗?
鸡精:其实我想让你知道,我没去过芬兰,也没见过打结的电灯杆。
Elaine:早就知道了!
你就是不会向我坦白!
鸡精:我最想向你坦白的是,你让我觉得,我在恋爱。
Elaine:也早就知道了!
要是你能马上在我面前出现,或许我会考虑接受。
他抱着着红玫瑰幸福地下车,在玻璃厨窗外给她发最后一个信息:只要你现在默恋三次我爱黎继祥,我就会出现。
她没看到他的出现。
死神在他身后来临,他不想让她看到。
她看到他时,他躺在地上,还有白色衣服上腥红的血。
对不起,我也是卧底,你安息吧。
她说。
墓地。
鸡精。
雨天。
Elaine。
百合花。
照片。
Elaine:你说的那个地方我去了,真的很漂亮。
我相信爱情在他们之间存在过。
那么美。
那么伤。
电影《卧虎》,有两个版本!
我看的粤语版,1小时41分。
国语版1小时25分,两个版本有差别,说几个主要的:1,国语版尤莉(郭羡妮)听到枪声出来,开枪的警察叫她警官,她走到鸡精尸体前,说对不起,我是卧底。
粤语版是鸡精(曾志伟)倒在她店铺对面的街旁,握着手机的手不断颤抖,尤莉发来短信说花我收到了,但最想见到的是你,鸡精眼角流下一滴泪死去。
尤莉等了一会后,熄灯,从店铺出来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消失在街角,与鸡精永远错过了。
粤语版里她只是个普通的姑娘,并不是卧底。
2,国语版刀手(余文乐)被警察开枪打死,粤语版他没死,最后他有一个惆怅孤寂的背影,阴天,在海边。
3,粤语版新界飞(陈小春)帮汤米(张智霖)安排躲起来,警方出手搞了他铺子,波仔被错认为卧底,喂药后丢街上让他撞车,警方派人救下并问料。
国语版没有。
4,国语版最后演华超(吴镇宇)和韦定邦(苗侨伟)当卧底前被警校开除,韦的女友骂他,超妈妈安慰他。
后来韦回来受勋。
粤语版没有。
5,粤语版华超陪老大坐牢并照顾,老大感动,指定他做接班人。
国语版没有。
😘以下评论只针对粤语版。
电影有点跑题,开头说派出一千个卧底,结果没看着卧底的斗智斗勇。
中间黑吃黑,心算心倒有一番精彩!
结尾让吴镇宇成卧底,强行扣题。
如果换个名字和主题,或许会是另一番天地。
华超通篇没发动卧底技能,四眼一来就挂了,两个明晃晃的卧底屁用没有。
但社团却四分五裂,这就是开头韦sir要的结果!
我倒觉得卧虎不是活生生的人,是暗戳戳的人心。
打击社团没靠硬碰硬,而是利用“卧虎之风”借力打力,让其自相残杀。
韦sir第一个就冲汤米下手,目的是要分化社团!
他知道汤米风头正劲,受老爷宠爱,自私霸道狠。
卧底四眼搞了他马仔出事,老爷马上冷落他,对鸡精的燕窝倒是赞不绝口。
果然汤米的私欲狠毒之心当了韦sir的卧底!
鸡精答应帮汤米看场,汤米却认为他要趁机接管做大。
他挑拨新界飞,联手斗鸡精,把社团搅和的鸡飞狗跳!
鸡精和华超要好,汤米给华超儿子下了毒,最终死在华超棒槌下。
谁害死了他?
当然是他自己,但又和卧虎行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千人卧底之说”是一块隐形的肉,韦sir用它调动着他们蠢蠢欲动的权欲之心,那才是老虎!
为肉而狂,让人命丧。
鸡精要除掉四眼,面对刀手质问,他说:“你是警察?
也讲证据?
他不死我们都得死,干掉他,让他死!
如果老爷让猴子杀我,猴子会去问我是卧底吗?
不会,因为这是整个社团的事。
”社团出事,老爷不干正事,却要除掉比自己得人心的鸡精,最终社团被瓦解,老爷坐牢。
鸡精和老爷到底是为整个社团还是为自己?
答案不言而喻。
鸡精眼里,四眼不死,他就得死。
老爷眼里,鸡精不死,他就要完。
谁是真卧底不重要,只要虎狼之心唤醒,谁挡了你的路,谁就是卧底,谁就得死!
低段位的汤米因“卧底之说”杀人,中段位的老爷和鸡精却借“卧底之说”除人。
高段位的警方是放“卧底之说”等着黑帮窝里斗。
其实电影有相关铺垫,有很多东西值得琢磨,可惜做的不够精。
如果能侧重于警方抓社团的心理!
以黑帮私心为卧虎,利用“卧底之说”搞事情,挑起他们自相残杀的虎狼之心,步步为营、暗算心斗。
反正也没拍卧底的事,不如改成玩阴的,个人觉得能更有看头。
😘看了其他影评,很多都感慨鸡精的爱情,俺也一样,就不再多叙述。
志伟的演技再次让我赞叹,导演也很会让观众有跌宕感。
刻画鸡精的可爱,对爱情的渴望纯粹,再让暴力打破这一切,被捅n刀。
汤米也一样,喂母亲吃蛋糕,孝顺的一批。
然后用最蛮荒的方法对抗这份美好,在他母亲眼前,一棒一棒把他锤死!
黑帮心有卧虎,也会细嗅蔷薇,鸡精说:“我求你,别在这里。
”汤米说:“别在我妈面前杀我。
” 最后华超被软胁迫继续做卧底,我觉得安排的不错。
警方亦心有卧虎,莫sir(聂远)说:“那你太太和儿子就会被澳洲驱逐出境,我们真的希望你能继续做卧底。
”🤔 私欲之心,世人皆有,卧虎再出,又是一场大戏!
这是一个好故事,与大陆的情况很匹配。
故事很好,制作者的野心也很大,但遗憾的是,虽然导演重视了表现手法,但整体上,无论是对情节叙事性和张力的处理,还是在镜头的表现方式上,都缺乏足够的掌控力,未真正浑然一体。
——人,哪有绝对的好坏。
——大规律下,人为控制得再多,也难有效。
无间道大火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卧底题材的电影是呈井喷似的,有好有坏都不免被说成跟风之作。
卧虎便是其中一部,以警员卧底的悲惨命运为主框架来创作的,其中不少真人真事,为此王晶不仅请了陈盛之剖析黑白两道,还邀请了内地导演力求突破。
整部电影在人物刻画上是非常不错的,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在人性和智斗这两方面把控得很好。
投暗票这段是电影非常精彩的部分,也是黑社会自掘坟墓的一大败笔。
影片中有几处台词颇显黑色幽默,但它毕竟不是喜剧片,无论警还是匪都没有落个好下场。
这应该是创作中的一种极端,其实诸多设定大可不必,比方说苗侨伟的把柄、比方说黄德斌的谈判。
过多人物塑造丰满的代价是牺牲剧情的时长,导致剧中前中期矛盾冲突不够强烈,不过这更加突出了张智霖的作用。
顺便提一句,要看粤语未删减版。
香港回归之后,文明法治之下的黑社会更加猖獗,为了抑制和打击这种黑文化,警方决定派出一千名卧底渗透其中,由卧底经验丰富的苗侨伟全权指挥。
两年后,当卧底逐渐融入黑社会后,苗侨伟将第一个目标投向了仁义社。
仁义社话事人叫老爷,帮忙打理事务的是秦海璐,手下有曾志伟负责赌球、吴镇宇负责高利贷、陈小春负责招兵买马、那威负责法务、张智霖负责毒品和洗黑钱。
卧底洪天明因设计阿全身份败露,刀手余文乐遂将他解决抢走了电话,这成为了警匪对决的导火线,为了不让更多的卧底牺牲,警方必须加快收网速度。
仁义社先后被分化,张智霖拽上陈小春在背后捅曾志伟刀子,为了不被各个击破,曾志伟动用了苗侨伟的把柄想讲条件。
在警方的步步紧逼之下,人心不齐势必会崩盘,而老爷这一手看似高妙实际昏庸的操作,正中苗侨伟下怀。
结尾给吴镇宇安排了个反转,但聂远代表警方的威胁更体现出了卧底的不幸,他们是为了光明而走向黑暗的人,却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卧虎》:其实不过是病猫 (文:火神纪) 什么是死。
或者生存。
没有人知道,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会在什么时候接纳我,或者放弃我。
我所能看到的明天,是不是最后的这个天明。
所有的黑暗最将靠拢,以及包围。
而我。
只能躺在这黑暗里。
永远暗无天日地安息。
亲爱的。
不要为我哭泣。
——火神纪。
题记。
在开始写这部电影之前,我突然想到了吴镇宇曾经说过的话:我演过烂片,可是我没演过烂角色。
我在想,什么时候我是不是也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写过烂片,可是我没写过烂文章。
其实我挺担忧,这篇文章将成为我的第一篇烂文章。
当我对着一部电影无言语而我却多少还点写点什么的时候,这样的担忧让我很是惶恐。
在看了这部电影而后看了《放逐》,我多少有点庆幸,如果我先是看了《放逐》再来看这部电影的话,我想,我也许连写点什么的念头也没有了。
可是我写影评的习惯把我原有的那种庆幸彻底地打碎了。
我在看完《放逐》之后写《放逐》的影评时我又看了两次《放逐》,而今再来写这部电影我又把这部电影看了一次,此起彼伏。
或者,应该换一种心态。
先忘掉《放逐》,以及杜琪峰,再来写《卧虎》,以及王晶。
王晶怎么了?
在把王晶剔离于电影人的时候,再把王晶定义为生意人的时候,我觉得,王晶并没有可恨之处。
在香港,也许没有人能像王晶一样把电影的运作用得如此淋漓尽致,所以,王晶的电影总会有票房的保障,因为他首先是作为一个生意人,而不是电影人。
而作为生意人,怎么可能花大钱去砸一些自己的梦或者理想,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
作为生意人,首要考虑的是票房,是赚钱,是这部电影能给他带来多少收入,而不是电影艺术本身。
我们还能去苛责他什么呢。
王晶很尽职地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东西,王晶很厚道,在他赚钱的时候还能提供一些娱乐给我们,这就是了。
每每看到有人不停地骂王晶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解地想,为什么要骂他呢。
你们可以喜欢你们喜欢的电影风格,而我在玩转我的电影,我在用我的投资去拍一些能替我赚钱的电影,这有什么错呢。
至于那些所谓的艺术,其实已经过时了,至少对王晶来说已经是如此了。
王晶自有王晶的路子,王晶自有王晶的电影风格,当一个人能把任何一种东西玩得如此得心应手的时候,这样的人终究也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或者是剧集,一个拍地下电影的人,很有风格,很有魅力,可是他说过,其实,我不想拍地下电影,就算那些地下电影能代表我的风格,也是那些地下电影让我得了很多的外国大奖,得了名声,可是,其实我只是想用那些大奖和名声来换取一些投资人以便让我拍一些商业电影,因为只有拍商业电影才能赚钱,而地下电影,不过是通往商业电影的道路罢了。
有点嘲讽,有点戏谑,有点无奈。
也许不能说这是所有的地下电影人的声音,我总还相信,至少总有那么一些人,是真正地喜欢电影,真正地把电影当成是艺术,当成是生命,当成是自己的梦想。
可是我们也无法否定,就算是那些很艺术的看似让我们热泪盈眶的电影,很多时候,的确有这种暗地滋生的念头在里面。
王晶没有错。
作为生意人,首要的条件是赚钱。
不然王晶也许现在还在拍着让我们热泪的电影还要不停地顾及自己的两餐温饱。
王晶也许有错,那就错在他曾经让我们如此挚爱过。
当我们对于他和周星驰合作的那些电影,以及他的赌片和香港奇案系列还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容忍他现在的这些电影如此让我们郁闷呢。
看王晶,然后骂王晶,这似乎成了习惯了。
嗯,可是我无数次说过,因为王晶,我们看电影可以不抱压力,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电影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因此也不会在看完电影之后失望。
不是吗。
像《放逐》不也一样被骂得狗血淋头,为什么,不过是因为在看之前对其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抛开以往的那些银河映象,抛开以往的杜琪峰,抛开所有让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动和快乐,如果我们能客观地看待《放逐》,其实,《放逐》已经是不错的电影了。
可是王晶不一样,王晶总能带给我们欢笑,不是吗。
就算我在看着别人骂他的时候,我依旧会想起他那胖态可掬的样子,以及他那独特的肥螳螂。
一个人,能在香港电影里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对他更宽容一点呢。
我似乎还不曾骂过王晶。
不管怎么说,他拍的那些电影曾经让我们快乐过,欢笑过。
就算快乐过和欢笑过后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深思。
可是这跟做爱一样,做完爱,我们除了一个疲惫的躯体之外还剩下什么?
什么也没有。
可是我们依旧乐此不疲。
我们能够容忍王墨镜的文艺味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容忍王胖子的商业味道呢。
如果让我选择,很多时候我也许更愿意选择胖子,因为墨镜总是来势凶猛而且让我们更加疲惫不堪,而胖子,至少,他还是比较容易应付的。
说回这部电影吧。
我在想,如果华超真的是卧底的话,很多的剧情似乎是形同虚设的。
当一个卧底已经打入了一个犯罪集团核心并且参与了整个集团最主要的所有犯罪事实的时候,为什么还不把这个犯罪集团连根拔起呢;反而从一个小角色花仔全下手。
电影在最后玩的这把所谓的深沉,也许只是想把这部电影的层次提高到另一个阶段,而其实,不过是把电影本身推向一个可笑的尴尬之地。
十二点钟之后,这里我说了算。
当几个小混混也能对着几个警察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我在想,其实,香港警察的办事能力实在有点偏低。
没什么小混混敢这么嚣张地对警察说话,一切,只是为了煸情。
局长对督察煸情,督察对沙展煸情,沙展对普能小警察煸情。
这样的煸情带着一种疲软充斥着整部电影。
当我想不通为什么不从华超这个超级卧底下手而把仁义社连根拔起却从花仔全下手而打草惊蛇的问题之前,整部电影彻头彻尾的都是在玩深沉,玩噱头以及玩煸情。
当然我不是说这部电影就一无是处了,抛开这些剧情上的硬伤,我们也许更要看的是鸡精以及Elaine。
如果说,华超的卧底身份是这部电影剧情上的硬伤的话,那么,Elaine的卧底身份似乎更像是一种可耻的欺骗。
这部电影里的曾志伟倒是可卷可点,至少他充分地展现了作为一个社团核心就有的沉着冷静,而在爱情方面他也展现出了一种羞涩和挣扎。
如果抛开Elaine的卧底身份,也许,他们的爱情会成为这部电影里一片死寂中唯一的亮点。
可是Elaine最后对着鸡精的尸体说,对不起,我也是卧底让我对这部电影彻底地绝望了。
亲爱的,当我快要死去的时候,我第一次哀求别人,是让我不要死在你面前。
而你却告诉我,我们之间所有的一切其实不过是你一手导演的骗局罢了。
也许只是为了成全鸡精的悲剧英雄的色彩,也许只是为了表现香港警方在安插卧底的时候无孔不入,可是,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或者说,因为Elaine在鸡精身上其实没有办法完成她的卧底职责,因为她没有从他身上获得半点有意义的线索,所以,她的卧底身份显然有些可笑了。
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她会是卧底呢,或者说,警方对这些黑社会集团照顾得如此细致,派一个美女警员去慰藉社团核心人员平淡无味的江湖生涯。
为了无孔不入,或者为了悲情,这个人物的安插看起来太让我寒心了。
而刀手杀死鸡精的时候,旁白是鸡精说服他去杀四眼时的声音,的确,为了社团的利益,一切不可为的事情都成了可为的理由了。
只是当他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街道上的时候,当他杀了鸡精的时候,为什么他还会拿着手上的刀向持枪的警察扑去,而不是逃走呢。
这样的剧情安排也许又是为了悲情。
当悲情泛滥成了滥情。
我绝望。
彻底绝望。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建立在我对这部电影抱有着希望的情况下。
而王晶最大的魅力就是让我对其电影不抱任何希望。
所以,回过头来说,这部电影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我不会笑得像看《雀圣》时那样的无厘头,至少我还会觉得鸡精这个人物有情有义,也就是了。
王晶的电影有这些已经是意外惊喜了。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所有人都在骂王晶以及骂《卧虎》的时候,能不能有一种声音说,其实,王晶不错,《卧虎》也不错,虽说卧着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病猫。
对了,关于Elaine。
替鸡精说一句:亲爱的,千万不要为我哭泣。
当我只能躺在这黑暗里。
永远暗无天日地安息的时候。
亲爱的,千万不要为我哭泣。
呵呵,既然煸情,为什么不把煸情进行到底呢。
而鸡精既然悲情,就让他彻底地悲情吧。
2006-11-01;丙戌年戊戌月甲午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卧虎》 ■译名:《Ngor fu》 ■导演:王光利/麦子善 ■主演:曾志伟/吴镇宇/陈小春 ■类型:剧情/犯罪 ■片长:102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首映:2006年10月13日/中国
当然,题目只是一个猜想。
当卧底家人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电影明星阵容强大,看到曾志伟,陈小春可以高呼:古惑仔归来了!
影片的主角黑帮,当然自己不那么叫,这个帮派叫社团。
老大一定是个老头了,大佬一定要有点岁数嘛。
曾志伟又一次扮演了领军人物,不过,这次警察与混混的交手,警方动用了不少人力,号称1000个卧底。
这个噱头够大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把这个卖点发扬光大,甚至最后连那个帮派都没有彻底搞毁,还要连累吴镇宇做完5年牢,还要干卧底。
这是为他可悲啊,好好的一个家……影片最后人死的,曾志伟最冤,为他增添了悲剧色彩,临死的时候仍然爱着一个女孩,但是,这个女孩也是卧底。
我想,可能导演想把观众搞疯,让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感觉每个人都是卧底。
他难道是说,其实香港没有黑社会,只是两拨黑白警察?
看完感觉黑社会在这里都挺可爱,尤其是鸡精死的太惨,好人倒是比较sb,最后那个让他继续当卧底的警察真想大嘴巴抽他...结尾太仓促,还以为那老爷有什么本事,就几秒钟就给抓了,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比无间道差远了...
冲着众多卡司,也应该要多打一星。
看到王光利这个名字就有点烦
郭羡妮的身份亮了~
ccav看过两遍~
曾志伟那段太是让人无法接受了!
没新意。没思想。
人人都是卧底,黑社会你去哪儿?!
哪天约个谁谁谁去河边钓鱼
看男人就够了
都没什么印象了……
那啥,两个警察喊郭羡妮师姐那里,我确实震惊了...好狗血...
海报比电影给力
唉,各种无间道
空有演员阵容,毫无剧情结构。而且很不喜欢的就是在犯罪片里加入搞笑成分,剧情平铺直叙,而且略显老套。
烂片一枚。可惜了一大帮好演员。
难看。。。竟然连三哥都那么难看!
补录
曾志伟身来就是老大
没啥大印象
太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