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早就说过,毕赣能否称得上一位优秀的导演,看他的第三部电影。
可惜,自2018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过去已快四年,毕赣的新长片仍然没有着落,只有这则品牌合作短片《破碎太阳之心》莫名问世。
当然,有理由把毕赣第三部长片的搁置归咎于反复的疫情;但也有充分理由推测,难产似乎更加是一种必然。
这也是我们此前做过的预测,多少算是有了印证。
也即,毕赣迟迟拿不出第三部作品,原因在于他向内挖掘的创作方式。
《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是极度私人的主观化创作。
这种创作不需要社会阅历的加持,不必对社会现象做出观察,只需徜徉在文艺的世界,从中汲取灵感,进而转化出自己的东西。
但两部构思精巧、体量巨大的长片无疑耗尽了毕赣的文艺储备,倘若没有额外充沛的摄入,第三部电影注定难以问世。
这也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的问题:相较于观影经验,学生极度缺乏社会经验,更爱拿文艺的滤镜眼观世界,学生作品往往“无病呻吟”也就可以理解了。
影视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影视行业,一旦需要拍摄商业化操作的长片,必然会经历某种阵痛。
这也是缘何不少凭文艺片出道并取得不俗成绩的青年导演,一旦转身拍摄商业电影往往会失败的原因,因为这是两套不同的思维方式。
毕赣是命运之子,但也被这个时代宠坏了。
《路边野餐》一举成名,让毕赣万千宠爱于一身。
这变现导致《地球最后的夜晚》成为了《路边野餐》的升级版,而没有实质创新。
在这个时代,或许真的只有毕赣可以如此任性地进行高强度的自我重复,而不必顾虑票房压力。
但这种任性只能玩一次,而不可能再给两次机会。
资本永远是无情的、逐利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票房失利应该已经提前将毕赣列入了黑名单。
这意味着他的第三部电影必须走出狭小的个人世界,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现实世界,如此才可能引来新机。
而这恰恰是安身于象牙塔的毕赣极度匮乏的东西。
他把自己抛在了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很可能意味着没有电影可拍;进行部分的妥协,必然会为外界压力让渡掉部分的自由意志。
最终争斗的结果如何,只能从他的第三部电影里见出分晓了。
至于《破碎太阳之心》,作为某种间奏和过渡,只显示出毕赣夹身在这两股力量之间做出了极为别扭的协调。
一方面这是一部商业短片,带有强烈的品牌宣传意图;另一方面又是完全任性的毕赣式创作,充斥着导演自我沉溺的呓语。
毕赣既不想放弃自己的创作思路,也不回避商业世界投来的橄榄枝。
结果很明显,短片做作到让人不知所云。
毕赣毕竟不是王家卫,风格没能自成一体,也就不该如此任性。
他还需要从前辈:塔可夫斯基、大卫林奇、王家卫……“偷取”灵感和思路。
不不不,这次毕老师来不及模仿塔可夫斯基,毕竟篇幅太短。
聪明的毕老师在日本的奇幻片里找到了借力的因素。
火烧稻草人和怪诞风,一大团妖异粉色艳丽色调。
有可能模仿的是寺山修司。
其实模仿没有错,但是模仿到只剩下外壳的拼凑,没有完整的意识世界来主导,没有核心思想原动力与核心的人生主题作为探索,会变成山寨汽车。
毕老师很聪明,头脑很好使。
他非常懂得如何在这片土地里脱颖而出——模仿经典时期电影大师,来点地方风情。
可惜这几部作品来看,毕老师并不是艺术家。
他有很好的头脑,一点才华,没有心肠。
他是很聪明的电影人,虽然功利,也还是做出了一点点风格。
再说回短片吧,毕老师通篇都是旁白,明明电影就是用画面说故事的,非要通过这些差点意思的旁白。
其实,毕老师的文学造诣并不怎样。
太聪明了就着相了。
也许是地球最后的夜晚让毕老师意识到,还是老路子更好,所以他又回到了原生艺术模仿上。
可怕的是,毕老师其实没有表达的欲望了。
职业身份名利诱惑着他这么做而已。
毕老师其实未必热爱艺术这件事。
因为他越来越不纯粹,他没有在探索潜意识里的东西,说装b点他没有关注宇宙的问题。
就日本奇幻片代表人物而言,比如寺山修司,一辈子都在探索母亲这个形象的化身如何撕裂自己的内心。
此外,塔神也一样,一辈子都在母亲与童年的飘忽不定里挣扎。
但是毕老师没有这些东西。
他更加不是阿巴斯那样的艺术家。
毕老师醉心的是个人小情绪和虚有的才华这件虚名。
毕老师很聪明,他用这些大师的壳拉升原创不足的问题。
片尾那朵小花…真的,毕老师,不是所有人拍的淡淡小花都可以拉升爱这个主题。
阿巴斯很懂爱,懂纯真,所以他伟大之处是价值观,而不是一朵小花而已。
毕老师的确比平庸创作者走出了一小步,却满足于那一小步。
人类之所以需要猫是因为它能把你我独处时容易堕入悲伤的情绪凝固在平静之美中。
1.一只猫的眼睛2.草坪 日 外镜头穿过猫的眼睛,是一片雾蒙蒙的大草地,镜头向前飞驰,模拟猫的眼睛。
镜头前方是稻草人,稻草人孤单单矗立在前方。
地面上有两只被丢弃的黑色的雨鞋。
地面上有帽子,手套,以及被点燃的衣服。
倒影的水中,能看到稻草人。
稻草人被点着,稻草人发出熊熊烈焰。
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古怪的黑猫,他没有朋友,也没有家,更没有想做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稻草人。
稻草人请求黑猫用火焰将它点燃,这样稻草人就能去天空看望它飞翔的朋友了。
黑猫受到了启示,于是他问稻草人,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稻草人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告诉他曾经有三个怪人,拥有过最珍贵的东西。
黑猫穿上了稻草人的衣服,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出片名:破碎太阳之心)3.草坪黑衣人带着帽子,穿着稻草人的衣服,在草地上走路。
镜头向前,来到孤儿院,孤儿院的东西都蒙着塑料纸,能看到前面一个模特也被蒙住。
一面破碎的镜子,镜子里,黑猫走进房间。
镜子被石头杂碎。
破碎的镜子的碎片,能看到黑猫站在窗前,阳光逐渐照在黑衣人身上。
黑衣人也拿着一面镜子,镜子反射阳光,反射到墙壁上,反射到机器人身上。
旁白:黑猫找到了第一个怪人,是孤儿院的机器人。
他能够制造出世界上最珍贵的糖果,是苦丁糖,每隔离开这里的孩子,都会得到一颗苦丁糖。
尝到它甜蜜,酸楚,与苦涩的滋味。
但是机器人没电了。
4.机器人机器人的手被阳光照耀,机器人醒来,走出房间,走过黑猫。
机器人走到沙发前,机器人拉开衣服,露出机器装置。
机器人从独立自主掏出一颗玻璃球机器人:你好,再见。
你好,再见。
5.郊外黑衣人走在小径上,远方是城市的大楼。
黑衣人坐着缆车,缆车拐弯,缆车下坡。
旁白:因为猫天生对甜味不敏感,它只是从苦丁糖中尝到了酸味与苦涩。
于是离开了这里。
6.房间健忘人谭卓吃面条,边吃边说话。
在谭卓的身后,镜子里能看到黑猫把一盏灯升起来。
旁白:黑猫找到了第二个人,是一个健忘的怪人,她每天都会吃一种叫做”常忘面“的食物,这种食物能让她忘记失去爱人的痛苦。
健忘怪人:我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封信。
但是我已经忘记了它的内容,我只记得写信的人是一个火车司机。
吊灯突然变亮了。
旁白:黑猫将一只眼睛作为玻璃灯,送给了健忘的人。
因为猫的眼睛,可以抚慰人的灵魂。
有人敲门,谭卓去开门,开门之后,豁然开朗。
原来外面是铁轨,谭卓在一辆火车上,音乐突然响起。
旁白:有一个声音将被遗忘的信读了出来。
除了太阳高度,今晚的写作还取决于,天气状况,污染,悬浮颗粒物。
孩子们睡的很好,孩子们还在密度蓝里游玩。
以后我会教他们算数,一朵花加上一朵花,等于一朵喇叭花,一只甲壳虫减去一只甲壳虫,等于一只毛毛虫,我写信的时候,心脏是热的。
和想你的时候一样。
所以,我想人类的爱,肯定保存在太阳的核心之中,用来维持着太阳系。
黑猫觉得信的内容,不是它想要的东西,那只是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话。
7.废墟黑衣人走过一堵废墟墙壁,走进废墟,走离废墟。
8.豪车霓虹闪烁的豪车里,黑猫坐在车上,一处游戏机正在闪烁。
旁白:还冒找到了第三个怪人,是魔鬼,想要从魔鬼手中得到珍贵的东西,就要以自己灵魂的音符来交换,9.剧场第三个怪人从剧场的床上醒来,用魔法穿衣服。
旁白:魔鬼告诉黑猫,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黑色的帽子就会把它的灵魂带走。
黑猫用完所有的音符,却被魔鬼耍了赖皮,只得到一团肮脏丑陋的泥巴。
它很失落,因为今天是一个小女孩的生日,为了不被她认出来,它才装扮成了怪人的样子。
想要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送给她,但是这次,它觉得自己彻底失败了。
第三怪人:这就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一只猫眼睁开小女孩在玩。
黑猫在草地上爬行。
旁白:曾经,小女孩在野外带回了这只小黑猫,他们成为了这世界上最好的朋友,直到有一天,小黑猫把东西放到小女孩的床上, 有受伤的鸟,死去的老鼠,和冰冷的蛇,小女孩被吓到,她觉得这是一只邪恶的猫。
慢慢的也就不再喜欢它了,黑猫感觉到了小女孩对它的厌恶。
最后离开了。
10.城市天桥黑猫站在电梯入口,一个小女孩缓缓上升。
小女孩:请问,是你找我吗?
黑衣人:有一个朋友给你带了礼物,在帽子里。
小女孩打开帽子,看到黑衣人头顶有一颗小花。
黑衣人:你好,再见。
11.野外泥巴路上下过雨,一只黑色的帽子在空气诗意的飘荡着。
今儿朋友圈广告推到面前的。
也不知道为啥推给我。
因为我是贵州人?
还是因为我少年时也养过猫?
还是因为我就是一做广告的?
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吧,大数据对我的这次推送算是成功了。
我很喜欢这条片子,也因此记住了这背后品牌。
推送的效果做到这份儿上,成啦!
……大家伙看这片子的时候别忘了这东西本质上是有商业目的的,不是毕赣自己拍着玩。
要从这商业目的出发,我觉得毕导这Brief真是吃得透透的,我要是甲方,得认真地跟人说声谢谢!
……接下来瞎聊聊我对这条片子的看法,孔见,拙见,不值一笑那种。
毕赣的创作是很丰富的,行家在里面看出很多东西,这个托夫那个司机的,我都不太懂,纯讲我一个普通观众看到的东西。
……故事说起来不复杂,顺着讲就是,从前有个可爱的小女孩收留了一只流浪的小黑猫。
本来他们过着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想着报恩的小黑猫于是给小女孩带回去了一些自己觉得很珍贵的东西。
是啥呢?
就是死耗子、小鸟什么的……而且,还郑重其事地,把这些个东西拖到了小姑娘的床上……这剧情是不是哪里听过来的?
有意思吧!
我们小毕照着这,就整出片子来了。
正常是个小姑娘瞅见这谁不害怕?
没想到原来你是这样的猫?
从猫来看,这尼玛就我猫性本性啊!
然而嫌弃不可避免。
猫咪离小姑娘而去。
你觉得好的东西, 别人不觉得好。
你掏出真心,结果被人嫌弃。
这个设定简单又直接,推着剧情就往前走了。
……影片就从猫咪的旅行开始。
这个旅行可以看做是猫咪的救赎之旅——毕竟它把小姑娘吓坏了,它想要做真正能让小姑娘满意的事情,找到真正小姑娘喜欢的东西。
这个旅行,其实更是猫咪的自我价值实现之旅。
这个自我实现,就是片名:破碎太阳之心。
……影片里说了,太阳之心是人类的爱。
猫咪干的事,就是补缀起来了那些破碎的爱。
它接下来干的事,往更直白了干可就是广告公司的活儿了!
我们往下看:……猫咪完成的第一件事:放火烧了稻草人,帮稻草人获得了自由。
猫咪从稻草人这里获得了衣服帽子,注意,在这身行头帮助下,猫咪以人的身份,走进了人的生活。
紧接着,猫咪开沿着稻草人给的线索,开始去找寻一个答案:人类最珍视的东西是什么?
……猫咪完成的第二件事:帮机器人重新获得生命。
机器人的比喻义很强烈了。
有小孩围绕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就有生命,分享自己的糖果(其实就是人生故事),而当无人分享时,他的生命停滞了。
猫咪以一种“打碎”的形式,弄出了动静,也给机器人带来了新的生命。
机器人,则给猫咪糖果,作为答谢。
猫咪尝不出糖果的甜,之觉得苦。
那是当然了,猫怎么能懂人生呢?
……猫咪完成的第三件事:帮女孩找回了往事。
女孩从诗,到食,理解里面的意思了吗?
猫咪做的事,是点亮了她的生活,帮助她正面曾经的情感(门打开了,行进在向前的轨道上)……猫咪做的第四件事:激活了一个贪婪的人。
这货贪得无厌,为了“魔法”失去了幸福。
其实也是真实世界里争名逐利丢失了对生活真实感受的人。
而猫咪用自己“生命的音符”,将这个人唤醒。
……你看猫咪最后的报恩。
它约到小姑娘出来,揭开帽子,脑袋上顶着一朵小草花,小姑娘心无芥蒂地就摘下去了。
你猜那朵花叫什么?
在我看,叫“理解”。
人世间最可珍贵的东西,就是理解。
无论你处于何种情绪中,猫咪总能给您一种“理解”的抚慰。
而这家品牌提供的宠物用品,是因为他们无比地,理解你家的猫咪。
懂了么?
话在说白一点,我们是宠物用品专家!
……拍商业微电影请名导演撑场面的挺多的。
搞得不咋地的也挺多的。
毕赣这个搞得挺好的。
认真去理解甲方的诉求了,创作上兼顾得特别好。
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和毕赣这样的好导演,合作这样的好东西。
一般吧,没啥意思,可能太老了片子,可看可不看吧,没啥太大意思呀,虽然是大导,但是内容不行也没用呀,影片画面感还可以吧,但是也没有什么冲击感,反正总体来说能对付看,没有啥艺术价值。
😃😃😃😃😃😃😃😃😃探索生命的意义,内容框架很大,但是感觉也没写那么细,给人感觉难以理解,精神层面不够,理想话的太严重其实想看几个冷门,有啥好的豆友们可以推荐一下哈
好美!
是的,爱就是苦丁糖的味道、被遗忘的信里的满满情意的语言、猫咪送给小女孩的泥巴里的花、老鼠、鸟、蛇……爱在太阳灼眼的烈焰包裹着的核心里,不容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我们期待的美好未必是眼前暂时看到的那样,黑猫用它的眼睛替我们还原了灰色后面真实的样子,所以人们喜欢养猫,不是嘛1.苦丁糖。
机器人用苦丁糖告诉孤儿院里每个孩子,外面的生活真实的样子就是甜蜜而苦涩。
但机器人没电了,一切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判断与体会。
2.信。
有人因为怕失去爱带来的苦,所以选择忘记,黑猫让谭卓重新看到最初爱的样子,回忆起那封信中满满的爱与浪漫,及曾经的爱人对他们的未来无限的遐想~🌸+🌸=🌺,🐞+🐞=🐛……信,令人不再在遗忘中逃避回忆。
3.泥巴。
有时我们总觉得付出灵魂甚至都得不到想要的回报,用最好的东西只能换到一团臭泥巴,但美好就是那坨丑陋泥巴中慢慢长出花朵——即黑猫送给女孩的礼物,也就是它最美好的东西,比如那朵泥巴中长出的小花,比如那些它叼给小女孩的老鼠、鸟、蛇……然而女孩同样因为没有看到爱的真相,而误认为它是邪恶的黑猫。
————所以,是的,爱就在太阳灼眼的烈焰包裹着的核心里,藏在刺眼的外表下,不容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猫给了他主人珍贵的东西,一条蛇、一只老鼠、一只鸟。
主人不喜欢他。
他于是问稻草人,然后开始寻找。
三个怪人的珍贵的东西,猫无法理解。
就像猫给主人的东西一样。
怪人是猫的镜像,如里面出现的很多镜子所示。
他寻找的路上,只尝到了酸和苦涩,失去了可以抚慰心灵的眼镜(情感)。
最后失去了灵魂的音符,就像失去灵魂和快乐的魔术师一样,他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团土,一团虚无。
但是猫剩下了最后的温度,藏在帽子里。
帽子里的小草是他的心,他的太阳,把心给了她,帽子就随风飘走到没有尽头的路,就像稻草人飘到没有尽头的天空里。
「你好,再见」再一次被狠狠地击中了。
踏上寻找珍贵的东西想送给珍贵的人的旅途,提问爱的感受。
稻草人启发了黑猫,小黑猫寻找着令自己好奇的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期待送给心爱的小女孩。
遇到三个奇怪的人,三次奇怪的经历,大家将对「爱」的理解融入不同的事物中,单纯天真的小黑猫并没有读懂事物背后的意义,失落离开,但却依然执著寻找自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想送给小女孩。
泥土开出的小花,是小黑猫送给作为人类的小女孩最恰当的礼物,也是作为分别最好的礼物。
我充分体会到这份纯粹和美妙的感受,被美感动到会心疼、会流泪的境地。
爱会让人苏醒;会让你既想伸出颤抖的手又想缩回;会让出现心爱之人地方的灯光瞬间被点亮。
爱是什么?
爱是为珍惜之人流的眼泪合集,爱是温暖炽热,爱是太阳之心。
毕赣审美太好了,每一帧都是艺术,非常被打动。
毕赣导演拍摄的这部与pidan合作的品牌短片讲述的是一只黑猫的奇幻旅程,由译名《a short story》就直接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短片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爱的童话故事,以给小女孩准备生日礼物为主线索探讨何为爱,以及如何获得爱。
故事的主题并不是特别清晰,导演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利用科幻的方式去衍生故事的丰富性,让故事层次更多,更不通俗,也更倾向于写意派的电影。
这并不是毕赣导演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电影,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他曾凭借《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并且获得了众多好评。
这部影片也同样具有导演特色,极具电影技术。
尤其是在房间门打开出现铁路,房间变成火车的瞬间,被毕赣式美学和拍摄风格再一次折服。
导演的重点并没有放在故事情节上,因为pidan是一家专注为猫创造产品的品牌。
可以从它的品牌介绍中得知,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需要猫,是因为它能把你我独处时容易堕入悲伤的情绪,凝固在平静之美中。
”这种理念也贯穿到这部短片的始终,所以作为一个品牌短片来讲,故事更加抽象和科幻,讲究电影镜头艺术和品牌理念的展现。
比如开头主观的移动快速镜头将观众置于猫的位置上去观察和了解这个故事,“我”作为黑猫的一段奇幻旅程。
以及火车上的推拉镜头快速将视线从房间切换到轨道上,造成视觉冲击感,同样的感受也能从短片中的画面叠化技巧中得到。
如果单纯作为一部短片来讲,故事的立意加深了理解的难度,但画面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而作为一部品牌短片来说,毕赣导演完全做到了在表达品牌理念的同时,加深了电影艺术的美感,使广告片实现了电影的艺术价值。
通常,我们看到的电影都是小说,小说会给你讲一个故事,起承转合,告诉你一些人和事。
很偶尔的情况下,我们会看到一种像诗的电影。
在这样的电影里,一切都是人类情绪的凝结和浓缩,它就像是一种专门制造出来用以收藏转瞬即逝情绪的魔法容器。
毕赣这部短片《破碎太阳之心》在我看来就是一首诗。
从《路边野餐》到《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毕赣一直在把电影诗化。
诗化的电影几乎是不需要具体情节的,不借用情节来传递情绪,反倒最难。
在这一点上,毕赣已经自成一派,几乎也是中国电影导演里的珍稀动物,应该予以保护。
《破碎太阳之心》延续了毕赣以往的风格。
将故事摊薄,童话化和寓言化:故事以一只黑猫的视角展开,黑猫满足了稻草人燃烧自己去飞翔的心愿,而后受到稻草人的启发,去寻找拥有世界上最珍贵东西的三个怪人。
大量日常又充满着诗意的意象:无家可归的黑猫,稻草人,机器人,破碎的镜子,镶嵌在火车上的房子,魔术师障眼法的舞台,泥土和花朵。
一个诗人的旁白:把人物的心境翻译成诗歌。
这一切组合起来,就是毕赣的形状。
如果用看故事的角度去观影,或许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所以要用去读一首诗歌的心态去看这部短片。
黑猫找到的第一个怪人,是孤儿院里负责给孤儿发苦丁糖的机器人。
孤儿只有离开孤儿院的时候,才能领到苦丁糖,尝到甜蜜和苦涩的滋味。
而机器人也只有在每个孩子离开的时候,才能跟他们每个人说一句话:你好,再见。
相遇和告别同时发生,机器人才是孤儿院里最孤独的那个人,也是一个注定要被遗忘的人。
在表现被遗忘的机器人时,毕赣在影片里用了大量的镜子,尘封的透明塑料纸作为意象,营造出一种鬼气森森的凋敝感,在黑猫用破碎的镜片折射阳光给耗尽电量的机器人充电时,被遗忘了不知道多久的机器人又重新站起来,把黑猫误认为是要离开孤儿院的孤儿,给他发糖,用机械的声音喊出那句久违的“你好再见”。
如果注意听,机器人醒来之后,环噪立刻响起孩子们的吵闹声,而此时孤儿院明明已经肉眼可见的破败。
很明显,这些孩子们嬉闹的声音,来自于机器人最初的记忆之海。
而他手指上的太阳纹身,也代表着他对阳光的渴望,可是给他光的人,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少。
他在短暂醒来之后,又将继续沉睡,被遗忘在时间之谷。
我在这个片段里看到的是每个人从巨大的人间孤儿院里走出去,终于失去庇护,开始独自品尝饱含尘世万千滋味的苦丁糖。
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而黑猫却对甜味不敏感,它只能尝到苦涩和酸楚,似乎映照着许多人漫长而辛苦的一生。
黑猫只能继续上路,乘坐索道从荒野走向城市,此处镜头的设计让人再次想到《地球上最后的夜晚》里那段著名的长镜头,黑猫在前景,背景在变化,给人一种梦境之中的旅途感。
第二个怪人是健忘的女人,每天吃常忘面来抵御失去爱人的痛苦,她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封火车司机写给她的信,但她却记不起信的内容。
在这一段里,光影的变化,和《地球上最后的夜晚》里念诵诗歌就旋转的房子如出一辙:敲门声响起,门打开,原来房子就置身在一辆行驶的火车里,女人就居住在这辆永不停站的记忆列车上。
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再次被诗歌的咒语打破。
这样的处理,依旧是熟悉的毕赣。
黑猫所找到的第三个怪人,是一个学会魔法而失去快乐的魔鬼,最终得到一堆泥土。
到这里,故事开始闭环,旁白开始讲述黑猫自己的故事。
它被一个小女孩在野外捡回家,为了向小女孩表示爱意,它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都放在了小女孩床上:受伤的鸟,死去的老鼠,冰冷的蛇。
小女孩却开始厌恶黑猫,许多时候,人和人之间无法感同身受,你把爱献出来,对方却并不领情,两个人之间的壁垒,最终会使得某一个人心碎。
黑猫感知到这种厌恶,于是开始了流浪。
在经历了稻草人和三个怪人之后,黑猫终于开始明白,这趟旅途的意义。
稻草人教会它奔赴与寻找,机器人教会它失去之后的自处和自洽,健忘的女人教会它记住和遗忘,魔鬼教会它伪装、心碎和希望。
原本漫无目的的它,终于找到了一个目的,它终于有了勇气,再次回去见到了抛弃它的那个小女孩,送给她一枝用魔鬼相送的泥土种出的野花,淡淡地说出那句久违的,你好再见。
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原来这是一个关于孤独,心碎和爱的故事。
诗歌书写的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恒常如新的爱,从不缺席的孤独以及热烈又冰冷的心碎。
我想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十几分钟的短片里,读到属于自己私人的观感吧。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也是毕赣的魅力。
太阳会心碎吗?
当然会。
不然哪来的光呢?
去吧,尘世的人,爱,孤独,心碎和猫,都在等待着我们。
毕赣睡前童话集系列 一幅梦幻剪贴画,巧匠的手、顽童的心音效相当提神 接近葫芦娃音效风格…各种jiujiujiu biubiubiu boomboomboom 李丹枫老师我瑞思拜
中国的一部分导演陷入了一种不装逼不舒服的怪圈里面,自嗨、自刎、至死。
只喜欢少数几个画面。又是模仿电影,所以在鼓励和厌恶之间还是保留了不少好感。“常忘面”那里挺招笑,那些故作文艺的口吻突然被肠旺面梗给破了,他还是掌握不好编织氛围与开玩笑的关系,整体感觉就像是让王家卫来拍贺岁喜剧。两星半
我为什么不去看大师呢?要看你毕赣呢?无感……
如果毕赣还不关心当代,我们为什么还要来看他空洞而没有情绪的镜头复刻,而不是看大师的原作
泯然众人矣,全无触动,只有零散的、合成的模仿遗迹+破碎的、不知究竟的梦呓。
方言遮百丑。
“黑猫觉得那封信不是它想要的,那只是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话。”故事不难理解,腔调也足够别致,但讲真,越来越觉得毕赣更适合短片,他的私人风格确实能做出比较亮眼的科幻,但是很难说当叙事变长了,是否还能吊足观众长久的胃口。
虽然是商业短片不能要求太高,但毕赣确实没拍什么新东西。镜头语言上基本是前两部长片擅长的东西组合了一下,倒放那段还可以,其余无。
梦幻曲一出来就哭了……一朵花+一朵花=喇叭花(命名的放大) 一只甲壳虫-一只甲壳虫=毛毛虫(生命的凝缩)
9/10每一个离开的孩子机器人都会送他一颗心脏,面带微笑的说一句“你好,再见”。一个始终离不开火车的女人,因为只要火车在信也在,信在人就在。一个堕落,邪恶的恶魔,送给它一坨泥土,却蕴蓄出这个世界上我最纯洁的东西“生命”。它是一只被舍弃的猫,它要给她送个生日礼物,这次不是它最爱的老鼠,而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老塔、王家卫、大卫林奇……展销会。
还以为是塔可夫斯基/卡拉克斯/贝拉塔尔的土豪影迷拍的致敬短片
困死了
真不咋地,我觉得作者不懂猫。
早就说毕赣是林奇粉丝
等不及看魏书钧的广告片了。
黑猫第二个遇到的人:常忘面、猫眼灯、铁轨“房车”。
yue
75/100 年度十佳华语短片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