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5分,少数的给人感觉真实的写实剧,之所以写实,便是刻画出了人物的复杂度,随着境遇的不同,人是在不断的变啊,但唯一不变的其实是人的信念,这种信念的产生是种玄学,或许是出身,或许是理想,或许是性格,或许是经历,亦或许是对世界的客观理解。
比如刘方子的信念就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睡了兄弟的老婆却又要兄弟原谅他,为了这个不惜最后去杀日本人,为的不就是福海一句原谅吗?
这种人其实是很多的,市面上多的是,比如很多见义忘利的小人却去大搞慈善,在外乱搞女人回到家却对妻子孩子关心备至,内心充满着男盗女娼却时常礼义廉耻挂在嘴边。
比如福海,一辈子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那就是做个好人,同样的底层的学徒出身,福海坚持的不容易啊,不为穷苦或者富有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面临诱惑或者困苦始终如一,这种信念才是让刘方子把福海的一句原谅看的那么的重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一些人物的刻画就不那么典型了,最典型的其实就是刘方子和福海,但世人都会说刘方子好,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有什么好的?
一个惯于表演甚至最后把自己的骗了的伪君子有什么好的?
坏的彻底却惯会欺骗众人的小人比纯粹的坏人坏一万倍,尤其最后刺杀日本人不知道又骗了多少傻傻的观众,最后连福海都被骗了。
真正值得赞扬的就是福海,其实做个好人才是最难的,要克服金钱和女人的诱惑,要克服仇恨和原谅背叛,但凡没有坚定的信念谁都得崩塌,现实中,刘方子太多了,而福海太少了,那是因为克服人性太难,也正是因为福海的这个特质,才会吸引瑞子,只有格格这种见过大钱大场面的才知道福海有多么的可贵。
但现实中,有几个格格,又有几个福海呢?
格格死后,世间再也无人能理解福海了。
虽说这个故事有着时代的印记,看的让人心酸,让人流泪!
主人公就这么挺着,熬着过完了一生。
里面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别的咱什么都不会,就会挺着熬着!
都是老戏骨,特别喜欢何冰真是演啥像啥,加上本身就是北京人,那句哥哥哎,听着特别有韵味!
按道理讲瑞子应该比大妹小,让凤姐演瑞子,刘孜演大妹,年龄上差别太大。
但是邓婕确实适合瑞子的角色,唯一的遗憾就是年龄大点,刚开始瑞子年轻的时候面相有点显老!
越来越感受到有些作家为什么会很伟大,文字是那么奇妙的东西。
读老舍你会感受到浓浓的老北京,读贾平凹你会闻到强烈的黄土味!
最后不得不谈一下老舍痛苦的人生哲学,这个故事我实在是不想加以评说,普通人生逢乱世的无可奈何。
无论老舍对于男主人公所谓老实正直的做人方式做何评价,我只想说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都是正直诚实善良甚至是有点软弱窝囊!
再次感受到老舍在走向湖中央了结自己时的那份绝望!
大笑背后藏血泪,大喜之后是大悲。
都且熬着吧!
张国立老师很好的诠释了福海这个老实人的形象,福海一辈子笃信自己的老实人信条,相信善恶有报,奉行自我的正义丝毫不懂得退步,福海够真诚,够倔强,但也够怯懦,当了一辈子的好人,同时他还想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好人,一辈子没做过几次坏事,但在做坏事的时候总是想做个好人,这种纠结的性格塑造了这个丰满的人物。
刘方子就像是福海的另一面,他是个小人,毫不纠结,自私自利,对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在乎,要的就是富贵高升。
福海和刘方子,一个像殉道者,从不为己,专门为人,另一个就像是吸血鬼,对于送上来的美餐从不客气,来者不拒。
两个相反性格的人,一个圆滑世故,对于各种情况处理的游刃有余,一个木讷纠结,遇事丝毫不知道变通,相信着自我的真理,刘方子代表了那些勇于冒进的小部分冒险者,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福海这样的老实人。
有人说福海是百无一用的老好人,但殊不知福海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来没选错过,这样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有。
我想很多朋友都很明白,在利益相关的问题面前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利益,而不会选择大义,这一点来讲福海这样的人物也并非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正如刘关张三结义,刘备论带兵打仗,上阵杀敌肯定不如关、张,但是为什么刘备是大哥?
因为刘备是三兄弟的核心人物,他是引领着三人发展方向的人物,正如福海的存在让刘方子残存的最后一点良心不至于泯灭,才会有刘方子后面的蜕变。
刘方子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能力的能人,但私德极其败坏。
他利己,贪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福海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原因是即使他把福海老婆拐跑了,福海还是愿意担起大哥的责任救他于水火,从那以后他是对福海彻底服气的。
他所有的目的就是做人上人,但是日本人来了让他的愿望落空,加上福海一家三口的惨死,让他对日治北平彻底绝望:与其苟且偷生的活着,不如做一回英雄。
赵二在很多人看来是普通人的角色,实际上并不普通。
赵二是一个混不吝的痞子形象,从小被欺负惯了,没什么远见和理想,极其贪财好色,为了自己享受不惜当坏人,小人。
但此等人物却对兄弟有股子义薄云天的义气,他是真正把城南三虎当做桃园三结义一般的结拜,即使自己能力很差帮不上忙,但也从未真正想过去加害自己的兄弟。
这一点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一般人就是剧里纯粹的小人,坏人,比如巡长,局长,或者平凡的人,大梁等等,没有具体的姓名,比如大梁看到瑞子和儿媳妇遭难,他想帮忙但是却只能顾自己的小家,这就是面对日本侵略普通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福海、刘方子和赵二三个奇人就是那个时代众生相的缩影,令人回味悠长。
刘方子最大的污点就是拐跑了自己的嫂子,他后来自我陈述,觉得当时他也是头脑一热就被嫂子迷住了。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大妹这样的女人并不适合福海,在旧时代体现的不明显。
但新时代来临之后,刘方子这样脑子灵活有想法,不停变换事业的男人更吸引外向活泼的大妹。
正如现代社会渣男与老实人之争,实际上还是逃不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窠臼。
老舍和本剧的编剧也算是没有让男性读者太过失望,包括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和朱九真的感情,都是再给男性读者一定的希望,与你不是一路人的女人注定是会失去的,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离开这样的女人会是好事情的开端。
看完这部剧,对于好人坏人的界限模糊了,刘方子一辈子没干啥好事,拐跑兄弟媳妇,坑蒙拐骗,为了娶妻,栽赃陷害,屈打成招,活生生把她的未婚夫打的招供了。
可是日本人来了,他是为了保全兄弟们的活路,交代兄弟们好好干活,为了帮兄弟报仇,只身带枪杀死日本人。
这时的他又是正义的,他生在了这个时代,他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采取一些偏门,但是在日本人面前,他还是拎得清的。
主角老实本分,可是又有些老实本分过头了,时代变迁,他也随时代变化,他忘了当初的兄弟结拜,只有赵二还记得当初的誓言。
这是时代的悲哀。
张国立演的福海看着堵心,想起了李雪健版宋江,两位好演员都善于含蓄中见功力。
福海从清末平凡的生活到解放,他要求不高,只想过安稳日子,他娶了大妹,生了儿子,可大妹跑了。
他不想让儿子当巡警,想让儿子上学,儿子因故被退学,他又觉得儿子当巡警蛮不错了。
他的要求一再降低,最后只剩“把孙子全须全尾交给顺子”,最后死在街上,他满意吗?
这么过一生值吗?
日本人刚来时,瑞子跟福海说“你要是跟日本人拼命去,我支持你,这种死法值得。
”,福海为了安稳日子,没敢去。
怂装孙子也是死全家,如果早知结果,福海会怎么选择?
瑞子还想过再生一个孩子顺子愿不愿意,结果一切成泡影,为瑞子叹息。
有人说福海向解放军告密赵二,不念当年赵二在宪兵队不抓顺子的事;顺子带兵抓杀赵二,不念三叔从小养育恩情。
告密和抓杀都合理,因为他是汉奸,为虎作伥,福海被日本人杀全家,怎么能不恨汉奸?
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福海,一个刘方子,一个赵二。
刘方子的敢想敢干,为了名利不择手段,恩仇必报,心底残存一丝道义。
赵二的重兄弟情谊,市井油滑气,闷声占便宜,身处绝境的赌徒翻本心理。
福海的窝囊,心中有执念却不知行动,不敢行动,浑浑噩噩终老。
看完这部剧,遇事对比剧中人自省:是否伤害了朋友,得势时是否帮助过朋友,落魄时是否想到过朋友,是否有道德底线,是否犹豫不决,是否不思进取,是否因循守旧,是否目光短浅,是否得势忘形,是否报了恩,是否赎了罪。
每个人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我这一辈子到底活得值不值,是活的平庸,还是活的精彩。
干了那一件值得自己炫耀的事,或者做出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自己功成名就,没有什么遗憾。
在者创业成功成为一个有钱人,享受财富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在者就是一辈子做个做个普通人,过平凡的生活。
电视剧《我这一辈子》里面男主人公,到老也没有想明白,更何况我们这些现实生活中,每天还在为生计忙碌奔波的凡人。
5个历史时期:清末、军阀、日占、民国、新中国1.刘方子十足的坏人形象,杀人放火金腰带的典型,他的存在是用来表现前4个时期的下限。
2.赵二类似于《小丑》的角色,一个底层人极度黑化的过程,最后甚至超越了刘方子。
他的形象是可悲的,所以他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3.福海未必就是一定是正面角色,他虽然老实,但他是前4个时期的俘虏。
老实人要做老实事,要老实活着,可在清末,他没有挣扎,在军阀时期也没有,到了日占时期他的一亩三分地还能保得住吗?
不管他到底窝不窝囊,他确实是抱着幻想的人。
4.吴先生最后的变化,有着深层含义。
开始的他抱有初心,可利益得到的时候他的初心还在吗?
5.有人说“福海不这么做还能怎样?
”他的儿子顺子已经告诉所有人答案了。
亲情、爱情、兄弟情一直贯穿着整个剧情,而在前4个时期中,这些感情描写越是浓重,就越显得无足轻重。
在真正的利益面前,感情像是一个幼稚的孩童。
总结,通俗点来讲:剧里不同人的生活发展,反映出从5种不同社会的本质。
而5种不同的社会又决定着他们的人生发展。
福海通篇的就一个纯粹坏人,可他却自以为是好人。
他看似遵守所谓仁义道德,一口一个本分,损人却不利自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相信了所谓的“道义”。
可是我们读过鲁迅知道,封建道德满纸都是吃人罢了,他只是在跟着封建道德作恶,对自己的所谓苦痛遭遇,没有任何警醒。
最简单的例证就是,赵二被他害的两次。
第一次,因为别人许他官职,就把好兄弟赵二的行踪透露,让人给废了,这是赵二一切悲剧的起源。
赵二由此处处被人针对,抬不起头,最终为了出人头地做了汉奸。
第二次,赵二成了所谓的通缉犯,这个是做汉奸的后果,归根结底是福海一开始干的蠢事,赵二无路可走,找到福海家,福海却反把他出卖,不把他认兄弟,可怜赵二还当他是大哥。
结尾,福海的儿子(做了共军小头头),亲手把小时候疼他的三叔送上了断头台。
请问,赵二做错了什么?
结交了这么一个畜生?
而且最后他福海一家站在所谓大义灭亲的立场上,亲手整死了他。
还有天理嘛?
有人说福海认死理,我看纯粹胡说,他要真是认,他做差老,就已经看了不少事情,真认理的早就辞了不做,要么就是严肃到底。
剧中有一次,福海做了片儿负责人,就开始装清高了,要搞自己那套,结果搞掉了工作,是纯粹的损人不利己,这是又蠢又坏。
反观刘方子真是有血有肉,他一开始信革尼玛命,是被那个吴先生鼓动的,方子一开始就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只是不明就里,以为师傅太苛刻,其实扎纸店的师傅真大好人啊,交给了几兄弟手艺和社会规矩。
方子后来参军明白了世道的一切,逐渐开始钻营,知道了见人说人话的艺术,每次世道变换跌到谷底都能成功的爬起来。
非常励志。
刘方子干过的算得上坏事的就几件,抢了福海的老婆,抢了别人的未婚妻,举报了吴先生。
先说说吴先生,这个人满嘴跑火车,搞革尼玛命,只不过是为着做人上人,最后刮民党得了天下,他摇身一变,做了大官,还不是那样儿,和前朝有区别嘛?
这人最不地道的就是小鬼子打过来了,他一溜烟的就跑了,只顾自己,当初革尼玛命的说辞全没了,纯粹为了自己牺牲别人的小人。
方子整他我看没什么不对的。
反观张勋张大帅打回来的时候,福海执勤的所里,差老们聊天,人人都夸还是大清国好,前清老头热泪盈眶的场面,比起这个,这吴先生是什么东西呢?
刘方子能够绿了别人,用了几样东西,自己的幽默性格,英俊外表,以及权力。
而福海的老婆水性杨花,不跟刘方子了,就跑去找土匪军阀做压寨夫人,这个人和福海迟早分了。
到底是不是福海的错,剧中没有透露,究竟谁勾引的谁,当然一个巴掌确实拍不响,特别是出轨上。
第二个抢女人,也是第一个的悲剧来源,因为福海老婆跑了,刘方子想着找个长的差不多的,赔偿给福海,福海假仁假义不要,最后方子帮福海家报仇的时候,也把人放走了。
赵二才是老百姓,赵二一辈子本来是混过去,该糊弄就糊弄,该逍遥就逍遥,有时候偷鸡摸狗,从没想过那些什么大志愿,大礼仪,他唯一信的是兄弟情,可他失算了,因为和那些宏伟的革尼玛命,大道义,大是大非,一样,兄弟也是靠不住的。
这部剧真好看啊,我觉得张国立兴许是本色出演,把坏人演的淋漓尽致,有福海这样的兄弟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我这一辈子》电影版看完就一个字:苦。
觉得旧社会老百姓太苦了,可得珍惜新社会的好日子。
就像现在的小媳妇们容易被公婆这样训斥:放着好好日子不过你闹什么闹,你就是天大委屈也比旧社会好多了呀,如今这日子就够你感恩戴德的了。
或者年轻人们被长辈这样教导:你们有什么累,有多大压力,现在又不是战争年代,现在日子多好啊!
这片子拍摄于1950年,大概是当时反应旧社会如何黑暗的主旋律影片吧,有忆苦思甜之功效。
这要放给小媳妇小年轻看,应该比说教管用。
据说石挥表演得好,咱是外行就看个热闹。
没看过老舍先生的原著,我想原著应该不止这么些。
近日看了电视剧版,两个字:过瘾!
虽然比原著添加了角色,但我觉得比电影精彩。
里面三个人物三种人生,令人唏嘘。
先说最出彩的角色刘方子。
他最机灵,无论怎么改朝换代,他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也是个人欲望最舒展的一个,做了很多常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得到常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几番起落总成人上人,因此很受观众推崇。
他机灵在哪呢?
当兵知道烧杀抢掠,做生意知道走政府关系,当公务员知道踩着别人往上爬;善于利用他人人性中的弱点:老实的绑在身边以托付,普通的恩威并施来控制,厉害的溜须拍马求太平,挡道的软硬兼施而灭之,有资源的投其所好深度交易之。
他聪明地洞悉了人性,通透了处世规则,更重要的是他还豁得出去,大多数人就豁不出去。
我想大多数人活到一定年龄,都能知道人性和世界的规则,大多数人没有和刘方子一样去钻营谋福利,可能是尚未通透,可能是长的招人恨嘴也甜不起来,也可能是内心的原则不允许那样做。
尚未通透和想机灵而机灵不起来的人,就特别眼馋刘方子的体面与成功,愿意跟刘方子学,比如赵二。
于是我们见到市面上兴起了各种成功“术”,赵二不仅自己深信这一套,还安利给福海,教福海学会“汤事儿”。
遗憾的是刘方子的信徒们即使明白了刘方子的套路练就了刘方子的嘴皮子把自己打扮得招人待见,也缺乏刘方子的狠劲,说好听点是魄力,说难听点就是狠。
他为什么那么狠?
因为他的信条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是老百姓理解的字面意思,也就是现在市井流传的:“自私的人命更好”。
他自私到什么程度呢?
只顾自己,其他人皆可害。
抢兄弟媳妇,出卖朋友,欺男霸女,贿赂葫芦僧断葫芦案等等。
这哪一件不要了人的命?
谁干得出来,刘方子就能,这让羡慕刘方子眼前富贵的徒众自叹弗如。
其实刘方子的结局就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他有多富贵,他就有多罪过。
他的生命是编剧给的,真要这样做人,早死八百回了。
至于剧中让他始终对福海怀抱歉疚,末了以死赎罪,也是编剧对价值观的理想化回归,不过也说明了刘方子那样的人不到死的那一刻,是很难改变的,毕竟有很多赵二还羡慕着他。
赵二,他的信条是:只要不害着别人,我尽可能为自己谋福利。
害人与不害人,这是赵二和刘方子根本的区别。
本是个无伤大雅的小人物。
孤儿乱世活着不易,小偷小摸情有可原,不会对失主造成大的伤害。
叫去当臭脚巡苦差事也同意,收点外快,不曾加害于人。
跟三姨太偷情只要不东窗事发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没害过朋友,或者害过什么人,就是小人物在乱世的偷生。
刘方子犯下命案,如果将赎命财宝交给赵二,赵二八成会敛财而逃,因为他会觉得刘方子的死是罪有应得,并不是他加害的,只要他自己没有害人,他就可以拿走这钱。
不过事实上聪明的刘方子也没给他这个机会。
为何蝇营狗苟的赵二下场如此悲惨呢?
骨子里的自卑使他无法挺直脊梁,卑微使他痛苦,而卑微也正是他的活路,他不介意做一些下贱的事:本是和福海一起拿刘方子问罪,见刘阔气立马变立场;伺候刘方子以求钱财报答;通过给三姨太当性伴来赚钱;直到最后当汉奸。
他是如何走上汉奸之路的,那可是和全中国人作对啊,按理赵二没这个胆儿。
全拜三姨太的事情所赐,事情败露被人弄残被所有人唾弃无立锥之地,拾荒为生饱尝人情冷暖的他早已站到所有人的对立面。
一个自卑的人,很难给自己尊重,也就很难不去做卑贱的事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赵二来钱的路子都是邪路,所以他是小人。
因为自卑,得了点阳光就想灿烂一下,把自己得瑟没了。
因为路子不正,必遭报应。
小偷小摸不是事,但路子歪了走下去就深了。
所以从细处能看人人品,从幼时要将不端的行为扶正。
要说正直,福海是最正直的人,正得都快活不下去了,尽吃苦受罪了。
老实人什么世道都不受待见,他的正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就是太理想主义,水至清则无鱼,被大道理的枷锁套着,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
如果大家都是君子,你做君子是没有成本的,如果在很多小人的社会里做君子,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福海付不起这些个代价,也要做君子,这是他的可敬之处。
作为朋友,他是猪队友,忠心把事办砸。
这不是他的错,是社会的畸形。
在一个诚信度高的社会里,福海是适应得最好的,因为他诚实、善良,尽管他缺乏勇气。
老实人福海并不蠢笨,他处理市民纠纷就很到位,令人信服。
虽然不是讲究契约精神,讲究的是仁义。
有时候硬规则之外还得用人性的方式去处理,这不会不比刘赵二人高明。
刘是害人利己,赵是损人利己,福海是仁者爱人,高下立判。
但福海为什么活得那么不容易,人们越来越不爱当老实人了。
其实虽然福海受了奴役却没获得别人那样的福利,甚至本该得到的都没得到,但他睡得香啊,他得到的亲情,是赵二和刘方子这种人成年成家后所不能拥有的。
只是人们都太在乎钱,重利轻情义才那么鄙视老实人福海,以为他不值当。
在一个人治、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里,只有福海是个人,其他都是鬼。
鬼太多,反而笑话人是老实人。
人在鬼堆里混,当然不容易,人并非学不来鬼的招数,只是人不该学鬼的招数。
但福海已经身在人鬼不分的世界中,独善其身当然好,但那是不可能的,至少你得生存下去,这得跟刘方子学学。
刘方子要是秉持福海的仁爱之心,才能成大器。
福海要是像刘方子洞悉人性,上善若水,但不迂腐,也能成大器。
赵二,要是不人穷志短,能见贤思齐,也不失一条好汉。
唉,一辈子,哪是这么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呢。
个中滋味还得,慢慢嚼。
借赵二一句话:“没什么嚼劲,看着好看”。
2017.7.21
回头一看,以前电视剧还能看。
書永遠比電視劇好看的範例之一。
张国立民国时期代表作.
张国立的巅峰之作, 现在这种接地气的电视剧基本没有了
张国立的小人物剧,非常传神,绝对是京味最足的电视剧之一。而且是老舍的小说改编,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就不用多啰嗦。绝对是不错的电视剧,非常非常值得看看。改编很成功,人物很传神,导演和演员也是超一流,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小人物的辛酸,张国立演的有血有肉。李诚儒很抢戏,还有何冰那声“哥哥哎”。
四星
张国立的这几部都挺不错 主题曲也好听
臭脚巡
无趣,无奈的一生。影版及原著待看。
三个从小一起学裱扎的拜把子兄弟,从晚清到民国,经历政治更迭,乱世谋生;三人相扶相持、相欺相辱、相厌相杀、相互理解懂得又相互瞧不上,相互尊重、相互悲痛,三个臭脚巡生活于乱世中,相互渗透、影响的一生。福海(张国立)好人、老实人、窝囊受气包、道德,却缺乏血性;刘方子(李成儒)精明奸邪、毒辣、勇谋莽汉、回头的草莽英雄;赵二(何冰)市井小民、混不吝、蝇营苟活、汉奸。瑞子(邓婕),破落格格心气儿高、大妹(刘孜)媚、野。
为什么老电视剧看着觉得好,即使漏洞很多。可能人都怀旧吧。福海这辈子可真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甚至有点窝囊。刘方子代表的是聪明人,什么时候都能爬起来,一直在还福海的债,最后死的有点可惜。赵二是没有本事但是挺讲义气的人,最后也是趁着自己也知道不对的机会辉煌了一阵。三个人各有千秋。
一般般,赵二后期转变有点快,刘方子偿还半辈子,福海.....
可以看看,但好像。。。差了点。。。但也挺真诚的,一般张国立的东西都这样,除了那几部微服私访。。。
民国的购买力啊
臭脚巡。臭脚巡。福海大哥救我啊对于老电影的延伸做的很棒
两星给表演,至于剧本可以说原著精髓尽失
当时很喜欢,还特地找来小说看
张国立最好的电视剧!三兄弟最喜欢刘方子,乱世道会汤事儿,虽然也作过恶,但终究为了兄弟和异族拼了一把,也亏欠了兄弟一辈子。其次是福海,人老实,心地完全善良,虽然道德观还是小民思想,但绝对谈不上绝对错误。对赵二则近乎厌恶,一心想着发财起飞,可以出卖兄弟,出卖老婆,出卖国家,四处占便宜,虽然也有点兄弟情深,可想起他的嘴脸我就不乐意了。
想给五星来着,可仔细一看他家的墙都是瓷砖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