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样的演员阵容,再加上英皇电影出品,导演如果加上个杜琪峰就完美了,但刘浩良导演依然把这部片完成得不错,这样复杂的人设,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依然能处理得行云流水,再加上上诙谐幽默的港式对白,的确为香港电影又添上一部经典之作。
题外话是这里面的台词是有黄子华度过的,难怪滴对白梗鬼囵贱啦[阴险][阴险]
(由于这篇影评会交给我们学院的院刊,写的没有以前那样槽点颜文字满天飞,如有过于严肃或是如同小学生或水军感觉,希望各位见谅,写的话都是肺腑之言。
电影瑕疵其实蛮多的,打五星有时候真的只是因为对胃口,还有内心深处涌上的一点王八之气。。。
) “要是我当初xxx就好了。
”每一周,这样的话我都会听好多遍,在许多人的眼中,若是当初稍微多使一点劲,现在可能已经是清华北大保送生了,若是当初没有作死,自己的朋友也不会愤而离去,若是当初吃完鸡蛋之后记得漱口,也许女神就不会在那次对话以后对自己“另眼相看”……太多的悔,太多的酸,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胆子却越来越小,并美其名曰:我们是成熟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九七之后的香港电影业,曾经以癫狂肆意而著名的香港电影,在回归后由于各种原因陷入了长期的迷失,虽有老杜徐克许鞍华以及偶尔冒出的《无间道》这样的遮羞布,更多的导演从北上之后就彻底迷失了自己,曾经拍得出怒火街头的导演也可以拍出四大名捕这样让人想砸电脑的大作了,审查制度等等是许多人的理由,而这部小众却坚持港味的《冲锋车》,站出来的时间却刚刚好。
其实,由于宣传和受众群的关系,这片在我们这里的知名度相当有限,在我告知前,身边朋友无人知道此片的存在;电影的拍片也是少的可怜,一度以为我会包场;说来惭愧的是,我注意到这片的原因是因为发明“洗护合一新专辑”的那个男人,然后才看到阵容和预告片是多么对我的胃口……综上所述,其实我一开始也觉得也许这片就是悄无声息就下的那种一日游电影吧。
没想到,这个多线叙事的故事居然充满了惊喜。
多线叙事其实并不一定都是所谓的“高智商电影”其实电影内容并没有非常复杂,古巨基在结尾用一句话便概括完毕了:一队装作警察的劫匪,碰到另外一队装作警察的劫匪,然后装作警察的劫匪看不下去另一帮装作警察的劫匪的行为,就和警察一起把装作警察的劫匪给解决了,简而言之六个字:装警察也撞桥。
然而俗话说得好,有的时候故事好不好听取决于讲故事的人---没有一个好剧本,一个噱头完美的电影也可以被拍成一锅浆糊(比如《惊天魔道团》),而多线叙事更是考验编导功力的试金石,线索清晰逻辑清楚爆点适时,可以参考《两杆大烟枪》和《疯狂的石头》,反之如果遗漏以上任何一点,像《人间小团圆》一样语焉不详还算是轻的,变成《气喘吁吁》也不是没有可能。
思路的清晰是本片成功的一大要素,前半段人物出场和计划铺垫玩的是风格,不论是人物杀马特的造型、频频出口的各种意有所指的金句(诸如翻车的古巨基那句“世界原来可以换个角度看”以及古巨基和吴镇宇同为36933号这样的比观众快一步的冷笑话)还是时不时杜琪峰电影上身的风骚走位都是如今流水线化甚至媚俗化的院线里很难看到的亮点,当然为了接地气,字幕和现场分析的神探夏洛克化也能让路人侧目。
电影的转折从吴镇宇一帮人救出被绑架的冰淇淋开始便专心的开始为故事服务,基本不冷场的把吴镇宇一方的视角、老被挂电话的反派的视角、纠结是否应该像超人一样内裤外穿(并没有)的古巨基视角以及被救的冰淇淋姑娘等视角来完成后半段的各种冲突,虽有部分地方过于煽情和俗套的问题,却仍然兢兢业业地让观众紧张与大笑,而非用网络段子或明星卖肉来骗取观众的注意,而各种看似不经意埋下的伏笔也都在最后得到解决(诸如古巨基偷车与潜逃的黑心经理的联系等)。
说完了电影,说说这个故事的内核,其实我们从小看香港电影,从来都是倾心于其粗糙却鲜明的价值观不管你是什么,穿什么,都要好好做自己。
即使是满嘴火车炮关键就腿软,吴镇宇也说服古巨基去救自己兄弟;即使是落魄到让女儿为自己找工作,任达华也不曾抛弃其善良而讲义气的本性;平日里玩世不恭还龟毛,天天被女人甩的谭耀文,在朋友救下自己后义不容辞地支持吴镇宇的决定;而总是没有注意的老好人郑浩南则在救了冰淇淋女孩后不忘初心,为救下兄弟立下大功;当然还有在追求个人价值中迷失的古巨基,在帮助了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和吴镇宇等损友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自己不穿警服也可以是英雄。
我们总是哀叹现实残酷做人不易,并为此疏远身边人并美其名曰走向成熟,殊不知我们在一日复一日的算计和害怕中失去了太多,正如标题那句“落下了什么,只有落下了才知道“一样,生活充满了太多的可能性,正如我曾经由于作文导致中考失意,却在那里遇见了最真心对待自己的许多朋友一样,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取决于自己愿意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龟苓膏没有龟,奶茶没有奶,坏人不坏”,不急于在生活中为一切贴上标签,不放弃初心,美好也许并不遥远。
本片值得解读的东西其实并不止与此,不知是否是巧合,本片主要人物的名字:杜、东、徐、发、宝可对应香港同类型各个大佬的名字:杜琪峰、林岭东、徐克、周润发、郑宝瑞,(导演之前在微博上已更正:宝指的是小宝尔冬升)也算是给影迷朋友的一个小彩蛋,做为一个久泡在香港电影中的影迷,在澳门风云这样左右为难而港味不在的院线片越来越多的时候,看到一部迎难而上、诚意十足并且惊喜不断的电影,还是非常感动的,祝福香港电影早日找回曾经的辉煌。
最后,古巨基什么时候可以出月半小夜曲完整版啊??
吴镇宇,任达华,郑浩南,谭耀文。
反类型犯罪喜剧。
古惑仔老了,几个主演都是当年型男。
岁月不饶人,曾经叱诧风云的黑社会老大们,现在庸庸碌碌,想最后再做一票大的,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好人。
影片结构和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警察与小偷》有异曲同工之处。
看着《一个字头的诞生》里的吴镇宇,《枪火》里的任达华,《黑社会》里的郑浩南,《野兽刑警》里的谭耀文他们逐渐老去,本片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对于港片全盛时期的缅怀和伤感。
7分。
情怀加1分。
一部令人惊喜的反类型片。
刑满出狱的卢西发自信满满,一心想重拾老路做笔大单,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今非昔比,“没人用现金,满街都是闭路电视,屎都没得吃(此处笑尿)”,时代变了,这不仅是黑帮的窘境,也是香港曾经辉煌一时的警匪类型片的窘境,惊喜的是刘浩良不仅自打耳光更用一种相当讨巧的手法另辟蹊径,在主题上比较到位地吃准了人心本善盗亦有道的精髓。
故事情节方面,冲锋车聪明地避开了现实的窘境以避免与现实的脱节:犯罪手段是看上去“蠢到爆”的劫运尸车,犯罪现场是服务区外的郊外,犯罪人物是两拨看上去都“蠢到爆”还点儿背的劫匪,犯罪时间是月黑风高的夜晚,没有装备精良的皇家警察飞虎队PTU,只有一个丢了警帽,不被重用,一心想做回警察而迷惘的大巴卧底。
在这样一种充满黑色幽默的背景下,各个人物各段情节围绕主题巧妙的交织,杂而不乱又惊喜连连。
节奏的把握上流畅轻快不显拖沓,几个小支线情节服务主线表现到位,开头结尾呼应的也很不错,是香港警匪片这几年难得的佳作了。
缺点是戏剧化说教味稍重了点。
一些场景细节特效个人并不是很感冒。
围绕蝗虫,保龄球,冲锋车的脉络线索,A(阿发)不再是39633的罪犯,而做回那个真正牛的没话说(two thumbs up)的发哥,B不仅兑现了对兄弟的承诺还找回了对女儿缺失的父爱,C不再是贪财贪色不重情义的花美男,D从雪糕女孩手中接过眼镜重新看清了自己的路,迷茫的徐安良找回了警帽却放弃了做39633的警员,因为他真正意识到“抓贼不是靠衣服,穿什么不重要”“英雄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是三百六十度的”。
正如一辆普通的载客小巴,当主角们开着它去伸张正义时,它便不再是反面的犯罪工具,而是一辆如假包换的冲锋车,其实人们听惯了只要一心向善穿什么在哪里都无所谓的普世社会价值观的说教,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个龟苓膏没有龟,奶茶没有奶,坏人不坏的奇怪世界,天使与魔鬼只在一念之间,这样的结局才显得真实又美好。
PS: 几处个人非常喜欢的小细节1.开始阿宝对阿发劫尸的计划充满不屑,“听上去可行,可是为什么隐隐约约觉得蠢到爆”,而当阿发要开冲锋车去阻止罪犯时,阿宝却觉得“听上去真的蠢到爆,不知道为什么,隐隐约约觉得很有型”。
2.阿发:我不知道这件事做的对不对,但我觉得至少不会太错。
3.坏蛋女友被发现:两个蠢货,打报警电话还用钱么(此处再次笑尿)。
另外阿宝阿发扮警察运尸车时吃咖喱角的桥段实在戏谑幽默的不行(无耻地笑尿+1)。
呢啲先係充满港味,地道香港出品嘅纯正港产片!
值得点赞啊!
胶爆头嘅吴镇宇先係吴镇宇嘛,佢会抢劫,佢会杀人放火,会踎监,会枪战,但唔应该揸飞机去英国拍拖。
好老实讲,用学院派观点去睇,呢部戏不折不扣应该被列入烂片行列,夸张嘅表演,唔专业嘅后期,粗糙嘅特效,还有充斥住嘅粗口。
但拧转头一睇,呢个唔正係上个世纪港产片大行其道嘅时候佢哋都或多或少有嘅特点么?
係彭浩翔同杜琪峰两位地方派大佬都北上搵钱,佢哋嘅电影中都出现普通话嘅时候,有一个从前专门编烂剧嘅人凭住全粤语嘅班底,拍出一部香港人自己嘅诚意作品,实在令呢个晚上充满惊喜。
电影就係讲一个《那晚半夜,我坐上了旺角开往牛潭尾的红VAN》嘅故事。
连最后生嘅谭耀文都已经45岁嘅中坑抢劫团将一部十六座小巴改成冲锋车,扮差佬抢劫,但呢次唔係讲PTU,亦唔係无间道,而係玩黑色幽默搞笑,所以心照不宣我哋都可以估倒跟住发生乜嘢。
味道就在于呢班已过不惑嘅中年人佢哋都有作为一个小市民嘅羁绊,亲情、爱情、兄弟情,所谓盗亦有道,半世人嘅经历令佢哋都稍微对人情同世界有咗更深嘅领会,唔再係杀人唔眨眼嘅悍匪,亦就因为呢种羁绊令再恶嘅人亦有咗向善嘅心,终于最后假警察做咗一轮真差佬,真正“替天行道”咗一回。
电影最大嘅亮点在于台词够地道,古巨基揸小巴嘅吐槽同爆粗,还有吴镇宇最后要去鸭脷洲将三叔公条龙舟改军舰抢返“我哋个岛”返嚟为国争光嘅彩蛋都劲搞笑,实在佩服香港人嘅思维,所谓烂编剧,怕且係因为佢编出嘅剧冇办法用正确嘅语言去表达啫。
诚意之作,精彩,充满惊喜嘅港产片味道,推荐俾讲粤语嘅小伙伴,唔收藏。
影片开场了还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笔者条件反射的想将影片暂停,抑制不住的产生了一股冲入厨房煮一碗那种只有最简单调味包式泡面吃的冲动。
端着热气腾腾的一大碗泡面,白白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碗里还有鸡蛋和火腿肠,迫不及待的重新回到屏幕前,按下播放键,充满幸福感的就着电影吃着那碗泡面,记忆中这个场景是一生中吃泡面最香的时刻。
这也许就是香港电影的魔力。
80年代,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进入了大陆,到90年代可谓是风靡一时,当时内地开录像厅、租赁录像带想不赚钱都难。
警匪片、枪战片、功夫片、喜剧片,甚至是恐怖片无一不被全家围看、津津乐道,乃至于达到了百看不厌的程度。
许多现今的香港巨星就是在那个时期逐一浮现出来,周润发、成龙、刘德华、周星驰、梁朝伟、郑伊健、陈小春、任达华、吴镇宇等举不胜举。
93年春晚,郭达、蔡明、赵丽蓉的小品《追星族》充分证明了内地观众对香港明星的痴迷热捧程度。
究其原因,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所产生的现象,亦可以说这是一种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
但归根结底,这实际上还是香港电影的魅力所在,它让内地观众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的确,是有一些香港影片拍的粗制滥造,很不成熟,甚至就像快餐一样的速成品。
在笔者的记忆中,这样的影片也是完全得不到内地观众认可的。
就拿那时租录像带来说,一般客人是可以要求老板现场放片的,如果不好看那是一定要调换的,而那些经典的影片被客人租回家后往往也很难逃脱被翻录的命运。
人,有记忆,就一定会有追忆,追忆过去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人或物。
香港电影就是一种文化产物至今仍被60后、70后,乃至80初的朋友们追忆着,期待着经典的重现,期许着情感的重温。
《冲锋车》是出自香港著名编剧刘浩良之手,故事是新颖的,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情节中的很多“梗”即使90后也会拍手叫绝。
同样也是由他导的,在香港拍摄,影片的主演恰恰是笔者提过的在90年代就已经是巨星的吴镇宇、任达华、古巨基、谭耀文和郑浩南,如今他们仍然活跃在影坛,而且其中的镇宇哥、华哥,基仔更为与日俱红。
影片类型属于黑色幽默警匪题材,这是也香港电影的典型类型。
影片开场发生在大多数此类影片必会出现的看守所中,吴镇宇饰演的发哥坐了16年的牢即将刑满释放,与狱警的对手戏中那记忆中熟悉的神韵加上时下令人忍俊的台词,瞬间引人入戏,观影欲爆满而不自知。
发哥出狱后即刻发飙,计划实施一个他整整想了16年的一个“点子”,那就是集结他的生死兄弟任达华、谭耀文、郑浩南三人,改装冲锋车,扮警察抢劫运尸车…整个影片的拍摄手法、表演风格经典的想吃泡面;桥段的构思、台词的创作新颖的妙不可言。
不得不说,香港电影确实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一个不需要被超越的奇迹。
《冲锋车》,我真是小看这片了,之前以为会很烂。
没想到居然意外的好看,意外的很好笑,让我始料未及!
片中的四位主角的表演充满了诙谐和幽默,他们的精彩演绎为影片增加更多喜剧色彩。
尤其当片中四主角碰上另几个同样的帮伙对打真是太爆笑了,远远的超出了预料和预期,大家快去看吧。
总之,值得一看。
無啦啦睇到,以為係好早年嘎作品,睇返資料先知係15年嘎(>﹏<)!
港式幽默真係正,劇情有d牽強但無損整體風格,4星還ok啊!
政治背景的影射,小強碌齡公主,van仔偽裝變警車,加上幾個影界老司機,如果特效再融入到就唔得頂!
超人無論底褲著出邊定入邊都依然是超人⋯差人同英雄嘎區別係乜?
差人要遵守紀律!
差人係豆份糧,打工仔!
英雄係老細!
做左老細先做英雄!
好似iron man禁!
超人夠係打工仔!
超人條底褲穿出邊嘎⋯^ ^
1、冲锋车的皮,老烟枪的馅看到《冲锋车》这个名字,想必很多朋友都以为又是一个警匪交锋、枪林弹雨、兄弟情义诸如此类的老题材。
此时大家心里都盘算着回家写影评的思路:拍得好,终于可以引用一下《枪火》《暗战》《无间道》这些逼格甚高的电影来彰显一下自己逼格甚高的品位;拍不好,就痛心疾首、悲天悯人地感叹香港电影日薄西山、荣光不再,然后又回忆一下《枪火》《暗战》《无间道》这些逼格甚高的电影来彰显一下自己逼格甚高的品位。
没想到电影却没有讲正儿八经的警察与江湖,反倒在逗逼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在电影院看到一半,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倒是另外一部逼格甚高的《两杆大烟枪》。
四个本领不到家也坏不透的痞子,苦思了一条听来很帅但是想来隐隐约约有点傻的发财大计,然后在实施的时候又意外地遇到了一伙真正穷凶极恶的罪犯,最后在各种巧合的作用下化险为夷……这个剧情介绍套在《两杆大烟枪》身上似乎也蛮适合的,而《冲锋车》的故事也正是像盖.里奇的电影那样,在几条支线慢慢汇合的过程中,因为故事中人物所做的事引起的巧合从而带来蝴蝶效应般的喜剧效果。
说到这,《冲锋车》这部黑色喜剧的插科打诨属性已经非常明确了,如果还偏要拿这部电影和银河映像那些逼格甚高的电影做对比,最后得出香港电影江郎才尽的结论,似乎有点为黑而黑的感觉了吧。
而且你们的杜sir都拍出《单身男女2》这样的片了,还非得要给这部片找银河影子吗?
如果奠定了这是部黑色荒诞喜剧电影的基础,那么很多质疑都属于吹毛求疵了。
有人说电影里的贼智商都被狗吃了,但事实上无论是盖.里奇的“大烟枪”或者宁浩的“疯狂”电影里的贼都是痞气十足但是又蠢萌蠢萌的,这种设定才符合喜剧的剧本。
反倒是喜欢在喜剧里诟病盗贼的智商的同学,为何不试试在现实生活里用自己感人的智商去帮那群智商不够的笨贼完成电影里未完的发财大计呢?
对了,有一个梗似乎没什么人说,这里也顺带一提。
电影里蟑螂的意象除了在映射“蝗虫”之外(一开头的蟑螂真的太明显,广电总局居然能让这部片进大陆,也是挺逗逼的),还有一个深意:在尾声,四个主角扔保龄球打贼车的时候,天空飞过四个蟑螂,镜头特意给个特写,也是在向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致敬,因为在香港,这部电影的翻译就是叫做《夠姜四小强》 。
2、警匪片的壳,英雄片的核 影片的一个主题是要探讨英雄与恶人是否有绝对的界限。
这个论题其实逼格甚高,人家好莱坞的诺兰都专门拍了三部蝙蝠侠电影来讨论了。
说起蝙蝠侠,电影里四个主角行动开始前打的气球,不就是蝙蝠侠的标志吗?
这个黄色气球后来飞到天上,然后导演专门给了个黄底蝙蝠侠标志和月亮一起出现在夜空的镜头,明眼人都看出来是在致敬蝙蝠侠系列里警察局探照灯投射到夜空中的蝙蝠侠标志和月亮一起出现的经典镜头。
古巨基和上司谈话时也提到了钢铁侠和超人,邵音音家门外立了三个人偶分别就是超人、蝙蝠侠和钢铁侠,超级英雄的意象频频出现,肯定不是随意为之。
一来现在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题材之一就是超级英雄(当然基本都是MARVEL的,漫威大法好= =),导演也想赶赶时髦提升自己逼格,二来这三个超级英雄的身份都和自己的衣服(或者说制服)息息相关,恰恰暗合了四个半调子的贼穿警察制服打劫这件事。
他们打劫前解救被绑少女,惩罚两个色狼的行为,不正和蝙蝠侠这个地下警察干的事十分像吗?
影片最后的马来西亚典狱官看着一幅画说“天使还是魔鬼,真是分不清楚”,也是暗指吴镇宇这个角色的善恶一念之间,而他的角色名字卢西发不仅仅是想玩“给面子就喊我一声发哥”这个梗。
堕落天使路西法(Lucifer)大名远扬,其傲慢的特性与吴镇宇片中的性格设定完全符合。
此外,还有一个点睛之笔,是古巨基的警察编号和吴镇宇的囚犯编号都是39633,同一个号码,虽然是不同身份,但是最后都做了好人做的事。
其实导演的各种小心思蛮多的,剧本确实有很用心地写过,也无怪诸位大导演都对剧本赞赏有加。
可以看出香港电影人也在老瓶装新酒,只是观众似乎还以为香港电影必须是“砰砰砰轰轰轰”,“大哥你先走”,“对不起我是警察”这些才是好电影。
3、广东话的味,香港地的情 电影进行到五分之一的时候,忍不住查了相关背景资料,看到“剧本完成后交给黄子华打磨”这一句终于明白电影对白的熟悉感从何而来。
黄子华以前的编剧表现,只能打个六七十分,段子精彩但连贯性和节奏实在欠奉,之前两部自导自演电影的效果迥然不同就是最好的论据:《一蚊鸡保镖》碎片化严重,每个小故事单独看很优秀,但串联起来过于生硬;片长仅为33分钟的微电影《旋风腿》却非常出色,节奏高潮拿捏到位,讽刺针针到肉,比《搜素》高了很多个段位。
但黄子华作为片尾的特别鸣谢(剧本打磨与客串)出现,完全可以打出99分,扣掉的1分是因为内地看不到客串戏份。
一开头介绍古巨基人物背景提到“曾经参加代号为‘忘不了’的卧底行动”,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张柏芝当年夺影后的电影《忘不了》,那一届金像奖是黄子华主持,他在开场的栋笃笑演讲(精彩到无与伦比的一段)里调侃《忘不了》:“你见到那个小巴司机(张柏芝)那么惨,你下车都会多给两块给她。
” 电影中还有许多带有明显黄子华哲学烙印的金句: “漏低系漏低左先知漏低噶嘛”(落下的东西要落下之后才会发现落下的嘛)、“英雄和警察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英雄是老板,警察只是打工仔”等等。
粤语区的朋友相信都知道黄子华的栋笃笑。
基本上每次男神开栋笃笑,都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节奏。
不过,在非粤语区,可能就没那么多人知道他了。
之所以说这点,无非是想指出,有时候不是电影不好,可能只是文化理解的差距导致观众觉得不好看。
至少就在电影院观察到的观众反应看来,全场观众都能迅速抓到对白里的笑点并且笑得很开心,不存在有人无聊到睡着了的情况。
如果硬要说这个片子烂透或者可以睡一下,平心而论,多半还是因为看的是国语版而且看的人还听不懂粤语的缘故吧。
(粤语脏话在本片中实在太精彩)另外也有人说片子没有香港风味,其实倒觉得这个故事还蛮有香港风味的,起码小巴这种交通工具就是香港特色。
在香港,小巴和巴士(也就是内地的公交车)是不同的交通工具。
小巴一般只有十六座,客坐满才开,再多人就不能上了(也就是人人都有座位);小巴并不像巴士那样每站都停,而是要乘客提前告诉司机在哪个站要下,司机才会在那个站停,有时候某些不是小巴站的地方,司机也会因应乘客的要求酌情停,自由度比较大;小巴司机可以买下自己的车,然后拉多少客就赚多少钱,所以四人组才可以随意改造自己的小巴。
另外,吴镇宇终于不演烂片,嚣张却逗比的角色对他来说实在太简单,一开头的出狱镜头太像TVB三届视帝黎耀祥了;Cutting好靓的任达华居然顶了个佛祖头cosplay吴孟达;谭耀文好久都没拍出彩的电影,这次的发姣角色倒有点《野兽之瞳》的影子;至于郑浩南,造型完全就是复制《我和僵尸有个约会3》里的人王伏羲;虽然古巨基出现在这部片有点奇怪,但神探夏洛克式的推理真是精彩无比,最后骂人那段,更是演得入木三分(因为笔者亲眼看过小巴司机怒骂乘客,当真是和古sir演的一模一样哈哈)。
最后说点题外话,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电影,所以吹了那么久,都是一家之言,不足挂齿。
只是看到很多看完这部电影就痛心疾首港片江河日下的评论,多少有点无奈,其实在众多北望神州的香港电影里面,这部《冲锋车》却更多地保留了香港本土特色。
江河日下、日薄西山是事实,倒是电影本身是否可以说明这个结论呢?
不由得又想起了这么一句话:“人们从思想园地里挖出来的宝贝,都是他们事先埋进去的东西。
”文:yellow zhongruilababy
文/梦见乌鸦这是一部让人惊喜的电影,冲着电影的片名去,原本认为是一出类似《冲锋队怒火街头》的港式警匪动作片或者《PTU》那样的冷峻现实电影,万万没想到,《冲锋车》是一部结构紧凑、极具戏剧张力的黑色幽默电影。
近几年香港电影不多,单纯从娱乐的角度来看,《冲锋车》可以称得上是近几年最具娱乐性且原汁原味的港片。
先来说一下《冲锋车》剧本的奇幻漂流故事,也是道听途说,刘浩良这个剧本完成有一段时间了,最先接触的就是这帮演员,演员看了很喜欢,随即将这个剧本推荐给了杜琪峰,杜大炮非常欣赏《冲锋车》这个调调(具体为什么喜欢,随后再说),好像是在他拍完《夺命金》的时候,但苦于没有档期,随即就将这个本子交给了银河映像旗下的郑保瑞,但后者因为《大闹天宫》也是没有档期,但郑保瑞很想参与这个项目,所以成为这个片子的监制,扶正刘浩良当了导演,剧本经过了黄子华的打磨,比如片中那些逗比的独白都是出自黄子华。
本片也是刘编剧第一部执导的电影,片中一堆台前幕后好友客串,高捷、麦兆辉、庄文强、罗永昌、《一路向西》的胡耀辉等等。
作为新人,在电影正片中还是能看出该片在剪辑方面有些欠火候,后期叙事有些收不住,配乐也有点“饱和”,但电影的基础摆在那里,一个非常精彩的剧本让电影瑕不掩瑜,整体非常具有观赏性。
说来说去,《冲锋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
警匪模式反类型 刘浩良是香港近几年来崛起的新编剧之一,他曾编过一部叫做《飞砂风中转》电影,后者是一部反类型片,而这部《冲锋车》也是一部反类型片。
关于反类型片,在香港尤其是新千年之后有那么几部著名作品,比如《人间喜剧》,《飞砂风中转》算是其一,将古惑仔题材变成了一部调侃喜剧。
还有一部更著名的,林超贤的《江湖告急》,调侃了香港盛行一时的黑帮片,被影迷奉为经典。
《冲锋车》也是反类型,故事是这样的:四个江湖人士,确切的说是四个贼,打算打劫运尸车,后者是一辆用尸体装钱的方式走私的汽车,四个贼用一辆小巴改装成冲锋车,伪装成警察去打劫,没想到在现场碰到另一伙跟他们一样伪装冲锋车的劫匪,随即展开一场火并。
按照以往香港电影的路子,这个故事最终会跟香港很多枪战片那样,或者如杜琪峰的《枪火》、《放逐》那样冷酷的宿命论、或者如《真心英雄》、《一个字体的诞生》那样兄弟情或调侃命运,这是很典型的香港电影的故事。
任达华、吴镇宇、郑浩南等人,这个组合绝对是银河映像的路子,这个故事绝对是宿命论的好雏形,电影按照当年香港电影那么拍,最终也会是《放逐》+《夺命金》的结合体,但《冲锋车》在如今江河日下的港片环境中,也顺应潮流的玩了一回反类型。
四位主角不是惊天大盗,各个都是徒有其表的小毛贼,吴镇宇徒有其表装腔作势、任达华昔日大哥风光黯淡任人宰割,谭耀文假装风流实则连自己女人都搞不定,郑浩南毫无主见胆小怕事。
四个人改装小巴,用几把打BB弹的玩具枪去“打劫”,结果碰上了真正拿AK47的悍匪。
反类型这个梗其实很有寓意,四个毛贼代表了如今苟延残喘的港片,对方四个悍匪代表了昔日火力正猛的香江岁月,这是刘浩良在《飞砂风中转》中用过的模式,岁月冲淡了激情,只剩下一帮乌合之众,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千年后很多导演都玩反类型了。
假戏真做黑色幽默当然电影并不只是单纯的反类型,黑色幽默是该片最大的亮点。
电影采用阴差阳错喜剧电影中常见的桥段设置,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将冒牌货变成了正牌英雄。
在好莱坞电影中,这样的类型很常见,比如尼古拉斯凯奇的《天堂有难》,一帮抢银行的笨贼阴差阳错的成了小镇的大英雄,又如《笨贼妙探》和《警察游戏》,都是讲冒牌警察最后破了大案成了英雄,《冲锋车》也是一样。
在反类型的基础上融入了黑色幽默,获得极佳的戏剧张力和观影效果。
电影一开场,吴镇宇嚣张的走出监狱,仿佛让人看到了他当年《古惑仔》和《旺角揸fit人》里那种飞扬跋扈十恶不赦的坏蛋形象,以高调的开场让观众进入故事,随后故事便以偏离正轨的方向往反类型的基调上行进。
几个人都想干坏事,但每做一件“坏事”最后的结果都成了好事,甚至饰演警察的古巨基在路边顺手牵羊偷了个自行车也帮助警察抓住了通缉犯。
最有意思的是几人装成警察亮相的那一幕,故作姿态下车“巡逻”,腰上别着玩具枪(任达华甚至连枪都没有,只挂了一个杀虫剂)假装警察查车的镜头让人笑掉大牙,这个几个演员,虽然各种角色都演过,但从吴镇宇任达华到郑浩南谭耀文,他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反派,而他们穿上警服还不忘黑帮神态的样子本身就是喜剧,没想到这次“查车”还真的救了一位被绑架的女孩。
古惑仔之路于此改变还记得《冲锋车》首尾出现的蟑螂吗?
结尾蟑螂灾的始作俑者被抓,这些都代表了什么呢?
其实蟑螂就是代表昔日港片中的古惑仔们,就像当年黑帮片中满街砍人枪战的世界。
如今时过境迁,已经不是“蟑螂”横行的天下,不仅如此,电影的黑色幽默玩的很彻底,假戏真做。
电影的故事冲突此起彼伏,并且主要故事是典型的三一律规定剧本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劫车遭遇真悍匪,甚至上错车,兄弟失散,还救了个孩子,故事节奏发展很快,从人心散乱到香港电影中最擅长的兄弟情义刻画,电影在反类型和黑色幽默的基础上,最核心的东西还没丢。
最后几人逐渐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入戏太深,成了真正的“冲锋车”。
古巨基饰演的小警察,别看很多时间在故事主线之外,但他作用在于将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传达给观众,比如那句独白“穿什么样的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做什么样的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正义感”。
结尾公路飙车时,一路冲撞下来,假冲锋车露出了最初的小巴模样,任达华也拿出了生锈多年悍匪标配AK47,迎战敌人。
一帮演惯了坏人的角色,拿着AK47在一辆小巴中,冲着前方的“冲锋车”一通扫射,他们是贼,但此时他们干的却是真正警察的工作,这就是电影的反类型和黑色幽默之处!
一部电影不会代表全部,一部电影也不会拯救苟延残喘的港片,但好电影就是占一个“好”字,也许还有不足之处,但能让观众开心的作品,可以算是一部好片。
刚才看了一下,电影的排片不是很高,最终票房成绩估计悬。
因此,这里不是一味的吹捧也不是生拉硬拽,只是向大家推荐一部好看的香港电影。
以前没看过香港这样的黑色幽默,颇有天下无贼打~打~打~打劫的范儿。完全的内地幽默。
还真是浪费了个好点子。而且导演没有丝毫的视觉判断力与视听叙事语言能力。好多场戏连空间关系都没有交代清楚,配乐更是令人难受。浪费浪费,如果弄得好能到 Breaking Bad 那般还不一定。
补标
好看,剧情和台词都很精巧。一个夜晚各种意外和巧合凑出的喜剧,让我想到了《停车》,我觉得这是一部公路电影。三更半夜冰激凌车接走戴着公主冠冕的小妹妹太浪漫了。内裤没有穿在外面一样是超人,没有穿警服也一样可以伸张正义。
有些老片的味道,风格化,黑色幽默。这个世界怎么了,坏人不坏。
有杜琪峰PTU的感觉,然而还是比杜琪峰差。有老港片“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形,但是太多生硬的鸡汤说教使它散了神。黄金时代过去了的港片,能有这个看,我已经很满足了。
&#34;做贼做到要去抓贼,想想真是蠢到爆,但又隐隐约约觉得很有型。&#34;编导真人才,全程金句不断,黑色幽默掺杂哲学意味,又不刻意制造巧合推动剧情,一切展开水到渠成,很久没在电影院看到这么业良的港产片了。
注定要我赶在下映之前看到最后一个场次……头一回看到这么文艺幽默的警匪片,前段画面精致富于艺术感,个别桥段若能再加真实就好了。穿什么不重要,坏人不坏,做贼也能有情有义。吴妈和谭耀文超级帅炸发型也帅,还有型男姜皓文!邵音音亮了。[4.29看的]
港片已死
优酷删减国语 不是黑色幽默 只是蠢 强行正能量没意思 删了黄子华戏份挺好的 但镜头不错
这电影一看就是银河映像的创作味道。漫画式的手法、多线叙事,很风格化,有些摄影炫技过火,初看略惊喜,只是故事越往后发展,越感觉节奏把控的不足。其实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拍成这样已经具备电影节的气质了,还是值得鼓励的.
漫画式的大贼打劫
可以是个好故事 可惜执行力是屎
这么好的片子评分竟然这么低?!简直是近年看过的最好的香港喜剧啊!!!!够深井冰!!!!!好想跟那个阿sir说,n52的超人没有把内裤穿在外面。。。
刘浩良导演风格鲜明,有几个挺有意思的段落,黑色幽默也很讨好。但编剧刘浩良不行,中后期散掉了节奏也不对了,剧情走向全靠巧合推动太屎了,有地方甚至有无厘头的感觉。另外这国语配音太渣,出戏,而且一票原本应该戏不差的演员,没有一个在状态,根本撑不起来,看的我好绝望。
食屎食舊最臭既。打劫就做單最大既。“走鳩左”(廣電你點做嘢噶!!!)//媽閪笑死&gt;&lt;//胡耀輝都客串啊哈哈哈//感謝子華何解啊?不過唔知點解好開心。//對白太掂。
开头会觉得无趣,毕竟几个老家伙加起来岁数得有200了吧?然而往后却越来越吸引人,从30几十分钟起吧,冲突和悬念顿时紧张了起来,又会发现视角挺新颖,黑色幽默妙趣横生,无形中让人向善。看出来演员都蛮拼的!对了,一定要听粤语原声哦!
老港演员唠叨着老港情怀看着就是舒服
略蛇尾。开头惊喜,反类型、嘲讽,加上独特的解说字幕,相当抓人。可惜自邵音音出场便开始泄气,一路疲软到底。
三星半;隐约陈果红VAN,分明恶搞三地(高捷开场就扬言“香港要完蛋了”),十足复古交战满满良心未泯;蟑螂保龄球布娃娃眼镜,细节到位,小小道具都成蝴蝶效应,剧本非常不错;无论英雄联盟或loser乌众,团队关系架构是关键,四人性格分明才癫得起来;主旨说教啰嗦,为整体黑色幽默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