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Le Deuxième Acte,Second Act,敬我们美丽的职业,鬼才智将戏中戏(港),拍三小电影(台)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蕾雅·赛杜,文森特·林顿,路易·加瑞尔,拉斐尔·奎纳德,曼努埃尔·圭洛特,弗朗索瓦丝·加奇奥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4
简介:型男大卫受够了痴女芙伦丝的疯狂纠缠,决定带上哥儿们威利共赴饭局,好把这个烂桃花甩锅给他。没想到,这个看似老套的爱情喜剧很快就画风丕变,在演员凸槌之后,摇身变成不断电的拍戏直播秀。演员们一面斗嘴怒喊不录了不录了,一面还是硬着头皮把戏演下去,直到一名紧张到皮皮挫的临演,把所有人逼往崩溃边缘⋯⋯详细 >
有趣的小片。对AI的戏谑其实挺值得警醒的。Cannes77 - Out of Competition
量产杜皮约,拍一部玩的,拍一部现实的。不是ai拍电影,是用ai拍电影。ai拍不出这么工整的排列组合,而是为了量化收益拍的电影。目的已经在场,正如视点也永远先在,表演之外无他。但那些令人捧腹的真实何在,在争论和荒诞中。
⭐⭐⭐6/10《第二幕》合格节展开幕,但在First略显曲高和寡。杜皮约用元电影的方式预示了一种未来的,铁达尼式的草台班子,不同于其他导演密集对话的尬聊,其用Ai自编自导的荒诞现实,给予那些用Sora画饼的虚拟制作以痛击,同时不忘借技术命题,用“数字化减重““台词自动纠正”扣薪的方式,顺路嘲讽制片厂制度下演员被架空的事实。同时,和《橡皮轮胎杀手》类似,杜皮约这次又把车作为自己的一个意象而存在,但又不像《克里斯汀魅力》中那么依赖。主要由斯蒂芬驱动并展示。斯蒂芬由车打开第二幕的戏剧空间,又在车里两次“结束”自己生命,车作为其对抗虚拟和现实生活的保护壳,也参与了这层模糊暧昧的剧作。值得一提的是,里面对双性恋的注释用了混动新能源车的比喻,也算一大令人忍俊不禁的亮点。
套来套去的,多看两部真就烦了
【电影元中元😂】《第二幕》作为开幕片,确实很合适。沉闷中不时跳出一些欢快,从元电影的概念引申到AI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又是多层的叙事嵌套,呈现出“电影元中元”的状态。前半段大量的长镜头、长对话,有些犯困,但到影片点出片中所拍摄的电影的导演是人工智能时,叙事的层次才接近架构完成,结构在脑海中完整起来,又总是想去AI的威胁。片尾的超长滑轨,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影视民工心中的梦魇,好像也暗示着传统影视的衰败
一方面还是想用元电影的方式去呈现轻松自如的戏谑性故事,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对于AI智能的介入、群众演员的悲惨境遇以及一些所谓的人格反思来跳脱出仅仅只有笑果的单一式内容述说。整部电影在两者间不停挣扎,似乎连珠炮式对话也便是从其中溅出一般,但最终两部分的效果均只达到一半,所有看似饱满的余韵实际上距离完美的迸发还差着结尾漫长的轨道一般看不见尽头的距离。
挺巧妙的,很有趣的构思,关于真实和虚构的反差和界限。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Dupieux的电影就是充满了小聪明,但没有什么大智慧,不难看但是也不耐看。
高概念是用一个电影的体量纯拍第二幕的戏里戏外,剧透是电影里的导演不是真人,有大量电影节特供的笑料和人与人的逢场作戏。由一个胖子完成首尾。整体很娴熟,但很套路。怎么说呢,像萎靡了的后来第三季以后的黑镜
撒鬼东西…
相当无聊的一部杜皮约,如果是要探讨现实与虚构的关系和人工智能对人类创作的影响那表现的简直是隔靴搔痒,如果只是单纯的要玩概念那和之前的脑洞与恶趣味相比简直无趣透顶,唯一有点意思的是最后的超长轨道展现,摄影机全程存在却又从未出场。
还在玩元电影、还在玩戏中戏,又有AI又有调侃,还顺手吹一把pta,和那位昆汀一样爱玩,但一直这么玩下去永远也就是开幕片的定位,在正餐前让大家笑一笑,不过能在戛纳当开胃小菜已经是万人之上
看之前就知道杜皮约是个神经病,看完之后我真的好爱我也是个神经病!走路戏能多分给餐厅戏一些就更好了,因为第一次拍电影所以紧张到一夜没睡点了多少人啊哈哈哈哈。(全片拢共85min最后摄影机轨道还水了几分钟时长…
依旧是昆汀擅长的“小品式”电影风格,场景简单,人物关系也并不复杂,电影的很多内容都是靠演员长镜头行走中密集的台词对白输出,对于习惯了慢节奏电影观众来说,也的确是一大考验。其实在这部看似有些无聊的电影中,揭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AI正在大踏步到来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业是否会被AI所挟持。其实,我们在今日大数据的流量推送中已经看出了些许端倪。当AI深度参与人类的生活,所有的人情世故都附加在数据的基础上,那个时候,人,作为人存在的最后一点乐趣,可能也不再那么好玩了。所以我一直推崇让科技的脚步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再慢一些,让人有着人的尊严与生活。
杜皮约近几年作品有个共性就是高概念的戏谑无法完成对全片的续航,而这种不止一次发生的观感跌落恰恰也大多也都是在每一部片子的“第二幕”,具体到本片,扎实的卡司构成和话赶话的对白衔接可以完成前期对观众注意力的拿捏,但中期与高开低走相伴的就是一种快速涌上的无聊感,关于AI的解构太浅了也太陈旧了,而结尾那一枪又有谁会想不到呢?以及最后漫长又迷茫的滑轨,仿佛印证着法国昆汀也不知道电影该去往何方
有趣的小品,带到的各种议题都做了高效地展示,AI、政治倾向、表演和现实的界限,第二幕不是结束,让电影一直拍下去,好吗?
但凡出了这个小镇你看它还会怎样… 最大的笑点是Netflix出来时首笑🤣
[3-]唯二爆笑的地方:PTA&昆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昆汀杜皮约这个第二幕永远也进行不下去非虚构的部分,真实的部分都在猜疑中消解了电影人失去自信心吗,不得不说这是严峻的趋势,那你索性就不拍了吧,沿着轨道向着未知。
无论是主题还是结构都谈不上新颖,杜飞可以随便拍出一万部这样的电影,如此看来也的确像是给AI输入“模仿杜飞”的指令后会生成产出的那类片子,穷尽了形式和文本迷宫的杜飞,似乎在玩笑之余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某种创作上的危机意识,少见的如此直白的歇斯底里。
笑得想死,但任何笑点又可以翻转一下变成刺破虚构的利器,就像视频里女孩说“你只能假装扮演各种职业”后蕾老师哭笑不得的表情。可能这就是悲哀的地方,我们无法真正成为其他人。但我们仍可享受扮演的乐趣,感受虚构赋予人的情感体验。尽兴就好,一部演员都能演得很开心的电影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