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吐槽一下雷点。
这剧粗看还可以,写意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主角刻画的也还不错;但是近看细节忒不讲究,很多配角的造型和演技令人不敢恭维,一些对史实的改编也别扭。
比如陈友谅的大光头(真的不是影射什么吗),徐达成了莽夫,蓝玉的事迹移花接木,又比如一些奇葩台词,什么“大人太浪漫了”、“扬州三年复兴计划"(真的不是又在影射什么吗),古代的帝王将相时不时的蹦出几句现代党政报告的语言,简直穿越。
哭笑不得之余百度一查,编剧朱苏进……新三国的编剧……也就见怪不怪了。
吐槽完毕进入正题。
胡军是个好演员,演得非常有层次,剧中的朱元璋,年轻时候文韬武略,知人善任,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质朴可爱的一面,有时候耍耍驭下的手腕,嘴一撅狡黠一笑,冲淡了帝王权术的寒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基业的建立,百业复兴,可爱的义军首领朱重八渐渐成为了专断多疑的大明天子朱洪武,夫妻,父子,亲戚,朋友,同乡,这些人伦都被君臣二字压过去了。
剧末苍老孤独的朱元璋建起了皇权最稳固的帝国,也失去了最爱的发妻和最倚重的长子,失去了当年白手起家的老战友们。
夫妻的爱情,父子的亲情,朋友乡邻战友的友谊和义气,这些都是人的感情。
富有四海的朱元璋,是一个皇帝,是明帝国的至高独裁者,是一个政治机构,是权力的符号,唯独不是人。
正常人当不了独裁者,独裁者都不是正常人。
百官觳觫,百姓就真的能安居乐业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
和蒙元异族、元末乱世比烂,那是耍流氓。
再说刘伯温,郑晓宁演的刘基,不是民间传说里的神棍刘伯温,而是被理想信念(或者说名垂青史为帝王师的欲望)绑上权力战车的可怜儒家知识分子,他是个智者,并不全知全能的、有缺陷的智者,早早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却又无可奈何,挣扎着想抽身自保,却依然一步一步陷入泥沼。
开头那位意气风发、清高倨傲的高山名士,被朱八八连哄带吓唬折腾了三十多集,虐成了病弱小媳妇,有病不治只求一死。
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也看到所有人的结局。
他看到了朱元璋是可怕的,伴君如伴虎,可是作为一个古人,他也跳不出君臣的圈子。
绝对权力是可怕的,剧里一个个围绕权力营营汲汲的文臣武将不论忠奸贤愚最后都逃不过白刃加颈,不死也得丢掉半条命。
刘基死了,解脱了,儿子没逃过去,那是后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想”藏之名山‘的遗稿,到头来还是要给皇帝的。
电视剧里,编导让刘基临死前想的还是朱元璋、马皇后的知遇之恩,殊为可怜。
古人也就只能这样了,希望后人可以不至于此。
PS:大爱郑晓宁老师,老帅哥,嗓音迷人,自带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气场,穿上士人的袍服,太像想象中的古代高级文官,苏苏苏苏苏。
李善长演的也好棒,老演员演技就是好,长得虽然不是帅爷爷,但让人挪不开眼,演起来非常有层次感。
剧里的李善长,跟刘伯温是一黑一白,一阴一阳,互为对照。
他们明争暗斗了一辈子,谁赢了?
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
通篇看下来,剧中的两对师徒,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杨宪,可以说是两两对照。
权力欲弱的刘伯温,没能全身而退,权力欲强的李善长,逃不过权力反噬。
杨宪,胡惟庸,更是下场极惨。
刻画杨宪,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
历史上的杨宪是有争议的,案子是不是冤案,这是历史学家的事,我只说电视剧里的杨宪,亮相无比主旋律,儒生肩挑重担,胼手砥足,重振扬州(复兴扬州的三年规划超额完成这个设定不能细想,越想越觉得是影射),帮助老师刘伯温对抗胡惟庸射来的明枪暗箭,怎么看都是个正面人物。
但随着剧情一步步推进,他的真面目也显露出来,一个可怕的酷吏,而他被惩治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酷吏,是因为他搞面子工程欺骗皇帝。
他死了,被胡惟庸奉旨处死了,这不叫伏法,叫死于政治问题。
胡惟庸也一样,我们都知道他是奸臣传上的人物,演员长得也着实不像好人,开头貌似忠厚可靠,其实笑里藏刀,处处针对被观众预设为好人的刘伯温,怎么看都是板上钉钉的奸臣。
但电视剧里胡惟庸死得比杨宪像样,倒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佞臣(。。。。
),颇有一点生不得五鼎食死当五鼎烹的劲头。
演员演得其实不错,但长得,一看就是反派好吗……多眼拙才会认为他忠厚……最后胡惟庸也死了,死得很惨,可他这也不叫伏法。
剧里没人是伏法而死,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法。
马皇后演得也非常好。
对剧雪的印象是蔡文姬,好美好端庄。
剧中的马皇后,代表了朱元璋的人性。
马皇后死了,朱元璋身上也就没有什么人类的东西了,只剩下皇帝这个残酷无情的政府职能机构。
可惜,可怜,可叹。
汤和的演员,是小时候看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庞涓,帅大叔上将军哪儿去了,这个胖大叔是谁啊,泪奔。
徐达的人设不吐槽了,这个赳赳武夫是谁啊?
说好的儒将呢?
剧里采用了朱元璋送烧鹅的设定,真真假假就这么一看吧。
我看着这演员就想起耶律洪基,这儿跟萧峰再续前缘了,当年耶律洪基逼得萧峰自尽,如今徐达被朱八八送了烧鹅,真是冥冥之中的轮回(呸)。
想起金庸小说里,也不知是原创还是哪儿找出来的曲词:无官方是一身轻,伴君伴虎自古云。
归家便是三生幸,鸟尽弓藏走狗烹!
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
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大功谁及徐将军?
神机妙算刘伯温,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龙廷,文武功臣命归阴。
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君王下旨拿功臣,剑拥兵围,绳缠索绑,肉颤心惊。
恨不能,得便处投河跳井。
悔不及,起初时诈死埋名。
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最后借用一句评论金瓶梅的话评论这一版《朱元璋》: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希望,也仅仅是希望,这段儿充满了即视感的历史,永远只是历史。
正在看这部电视剧,一晚上刷了6集,好看。
第二集看到郭子兴给朱重八起名叫朱元璋,胡军 演技炸裂,看得我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支持这部剧。
正在看这部电视剧,一晚上刷了6集,好看。
第二集看到郭子兴给朱重八起名叫朱元璋,胡军 演技炸裂,看得我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支持这部剧。
正在看这部电视剧,一晚上刷了6集,好看。
第二集看到郭子兴给朱重八起名叫朱元璋,胡军 演技炸裂,看得我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支持这部剧。
朱元璋电视剧画质粗糙,化妆丑陋,服装道具廉价,可是人物饱满,故事完整,起承转合都设计的很好,很棒的人物传记,意外的好看,尤其是人物刻画,胡军演出了朱元璋的草莽劲,又有帝王的霸气和阴狠,还有很重的猜忌心,有时又像孩子般任性,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但是归根到底是一代帝王。
很不错的历史剧,朱皇帝晚年权谋有点吓人啊,能杀的全杀了,废丞相归六部杀功臣清乱党,果然当权需要狠心啊!
话说朱家人都挺善权谋的,朱棣嘉靖尤是。
朱元璋给朱标做那个荆棘的比喻很生动啊!
太好看了!
也就是因为演员不做作,真实!
编剧写的靠谱,导演也是人才!
才造就这部佳作啊!
朱元璋,汤和!
刘伯温演员都太好了!
真的喜欢!
这剧起码9.5以上!
比大明1566好看太多了!
塑造的朱元璋霸气!
接地气!
阴狠毒辣!
而又心系百姓!
刘伯温慵懒!
一身正气!
无所畏惧!
蓝玉豪气!
是个嗜血疯子!
印象最深就是这三个角色!
虽然是06年拍的,现在看起来仍感觉很新。
看完全剧,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当一个人成为皇帝之后,他就已经不是人了,而是国家机器。
为了国家,必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杀不想杀的人,而这一切完成之后,留给自己的竟然只有孤独。
如此多的处心积虑为了江山基业,所有的刺都被拔掉,不但不能保千秋万世,甚至促进了王朝的灭亡。
个人觉得,拔刺也不能全拔,留几根刺可能会延续得更久点,当然,最终还是逃离不了灭亡的。
看了,又一部历史剧佳作。
有人问我是不是张大导导的,我说不可能,这么厚重的历史剧,只有正统人士才拍的出。
---当然!!!
演员除了胡军和听着耳熟的剧雪外,其它一律不识,但演的一律精细。
我认为胡军演出来朱元璋的土劲、王气。
打天下时的斗志斗勇,坐天下的阴狠,无不让人追着看完。
朱元璋和刘伯温之间拍的我很不解,二人之间仿佛一豪气土匪追一名门才女,欲迎还拒,心里念嘴上骂,如是男女之间,则是有趣的爱情剧了。
编剧的剧情设计上很好,看片就爱看个缘由,因为什么什么,造成朱元璋什么什么,因为朱元璋什么什么,造成大臣什么什么,什么什么自己看去,一脉相承,很合乎情理。
小细节,挑明当时的状况。
值得一看的力作!!!
顺便一句,看了“明朝那些事-朱元璋篇”,里面剧情很多在这书里可以印证,不知有抄袭之嫌,还是历史就那样,谁写都一样。
书是好书,剧是好剧!
在看这部剧前半部分时,我只觉得朱元璋情义分明,是个当领导的料子,看到后面大明开国后,渐渐发现后面的事仿佛似曾相识,好像就是几十年以前的事吧,不一样的是朱元璋杀人杀疯了,为了子孙更好的继承大明直接搞大清洗。
而他更仁慈些,希望tz们更好,也揽下思想运动和革命的一切罪名,不要四个伟大,只留一个teacher。
这两年对产学媒的声讨浪潮愈发高涨,人们在呼唤他的归来,其实不必等,我们就是他。
奈何这几年不会再有这般好的历史剧了,《颜真卿》《李清照》都过不了审,反而“迪丽热巴”之流大肆圈钱。
这部剧总体而言还是非常好的,胡军演的朱元璋完美把这个人设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是传记,但是我觉得它更侧重于帝王的心思,像开头就改编得非常好,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变成一代明君,经历多了,为了保子孙安宁,发起“洪武四大案”,胡军的气质真的是强,李云龙的脾气,结局朱元璋命下人叫住太阳别下山,一代明君朱元璋就此去世了,这部剧实打实,不错
最后几集的篇幅有点太赶了,42集刘伯温辞世,43集胡惟庸被处刑,44集皇后归天,45集太子暴毙,李善长、蓝玉倒台,徐达病逝,46集大结局朱皇帝驾崩,明明前面杨宪的篇幅可以稍微缩减一些的。
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剧。
我以前真的低估了胡军老师的演技,从30岁演到71岁的朱元璋,从乞丐和尚到皇帝,完整的传奇一生。
他的刚愎、多疑、自大又勤政、爱民的形象活灵活现,基本是符合我心中朱元璋的形象。
朱皇帝驾崩时候的最后一句:日出紫金,日落栖霞。
配上他静静的靠着躺椅上,背后是渐渐落下的夕阳,只留下一个迟暮老人的剪影,可不就是英雄的落幕,这一幕太好哭了。
再说刘伯温,谦谦君子的儒雅形象也是刻画的入木三分,从青田到京城,从高官宰相到街巷摆摊卖画,从显赫到布衣,从意气风发到含冤而死,不管经历什么始终镇定自若,心中有沟壑,这就是刘伯温的风采。
刘伯温含冤而死,百官只有吕昶和宋濂二人送行,兴许对他而言是解脱了,顺便带着一丝人走茶凉的悲凉,对于旁观者的我而言,那是不甘心呀,他的才华绝不该断送于此。
这是一部以朱元璋为核心的朝堂历史剧,关于皇后的篇幅其实不多,但是马皇后的每一场戏都非常出彩,每当她一出现,我都觉得整个画面都变得柔和了。
剧雪老师的演绎也完美符合我心中的马皇后。
仁德、宽宥、聪慧、贤淑,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
青田山上的日出,五桃一叶,落叶归根,糊了的烧饼。
皇后与伯温呀……如果没有皇后的贤德,刘伯温估计也不会为大明这么鞠躬尽瘁。
剧中李善长、胡惟庸、杨宪、徐达、汤河、蓝玉等人把官场的弯弯道道也摆在了观众的面前。
刚追完剧,太难过了,语无伦次的就说这么多吧,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追的剧。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当一个人手执天子权柄,有了毫无节制的权力,怎么会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呢?
即便有与妻儿兄弟的人伦情谊,但与膨胀的权力心相比,这些脉脉温情就显得微乎其微又不合时宜了。
天子圣聪独断,怎么可能纡尊降贵听糟糠之妻的谏言?
天子帝王心术,怎么容许臣子对他洞若观火?
天子受命于天,怎么会忍受没有兄弟子侄就没有他这个皇帝这种荒谬说法?
所以朱元璋恨啊。
他恨马皇后屡屡挑战尊卑界限,更可恨的是,她竟然有着与她地位不相称的智慧,让她有底气来挑战他的权威。
面对第一场恩科后险些酿成的学潮,她举重若轻,将北方士子的汹汹民意化为感戴天恩;在内廷,她润物无声,几十年如一日地厚待军眷稳定军心;对大臣对儿子,她比皇帝更懂他们的心思,更知道如何因势利导,使其宽心。
其实夫妻两人心知肚明,马皇后未必逊于朱皇帝,但朱元璋却说「若她是个男子,能当中书省的丞相」。
他肯定她的才能,却一定要压她一头——她能当丞相,虽为万人之上,却必要居于一人之下,那就是他,朱元璋。
他也恨刘伯温。
皇帝与臣下相处有如猫捉弄老鼠。
如果一只老鼠竟然能判断猫伸爪是要它性命还是虚晃一招,甚至在猫还未伸爪前就料到它要伸爪,那猫的尊严何在?
威慑何来?
朱元璋曾疑心刘伯温也有称帝之心,一次是问他与刘邦可有血缘关系,一次是受胡惟庸提醒担心刘归养后被浙东百姓拥戴。
刘伯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也,朱何必作此疑猜?
盖刘实在太聪明了。
刘的心智照得朱元璋的心思无所遁形,谁也不想一丝不挂地见人,何况皇帝。
进一步的,朱或许会想到,把刘放在皇帝的位子上,以刘的目光韬略,难道不比朱做得更出色?
这种「我会的他都会,我不会的他也会」的差距,对骄傲的朱皇帝来说是不可忍受的,这也是他近乎虐待刘的原因之一。
而在刘伯温身上,我看到了可怜的职场人的缩影。
只不过这个职场只此一家,不能跳槽,只能认命。
老板虽然精明强干,文治武功,却视人命如草芥,触怒即杀,视能臣干吏为工具,用完即弃。
乱世之时,刘还有改换门庭或回乡退隐的机会,盛世初建,他却被削去了所有其他选项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的鞠躬尽瘁,和诸葛武侯的鞠躬尽瘁,哪里是一样的呢?
有点儿戏化了
[8.7]胡军真是把朱元璋给演活了!可惜此剧历史久远,服化道简陋,如果加以润色会更好!
严哥老是谈朱元璋长,朱元璋短,这几天先来学习一下!
胡军的演技真的让人叹为观止。从天龙八部来的,完全没有乔帮主的代入感。另外马皇后真女神。
群戏不错,各个主要角色选角都很到位,飙起戏来很过瘾,但是服化道还有大场面群众演员都不行,毕竟那么早的片子了
哎
这两分全是给胡军的……
明朝历史被清朝系统性抹黑了,尽管如此,朱元璋依然是个残暴的人
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是怎么样一种滋味,朱元璋的臣工怕是得抑郁的不在少数。就是现代化词汇太多了。
看了魔法师的推荐去瞅了瞅,主要演员把这部戏给救了呀
一般般,虽然群星云集,但是制作一般。
演技断层,除了主演,群演水平不行
胡军的表演真是精湛,把一位布衣帝王的憨厚、粗犷、精明、雄猜甚至恐怖,方方面面演绎得淋漓尽致。可惜啊编剧是朱苏进,于是我们就只有半部创业史和半部老刘背锅史可以看了。
从乞丐和尚到吴王皇帝,可谓千古一帝朱元璋。他有一颗想要征服世人的心,可惜刘伯温从未心服,如果朱标早日即位,那刘伯温是不是可以施展平生所学了?朱元璋拥有伟大的才能,识人的双眼,唯一欠缺的便是自我反省,过于自信,还有点自卑。汉武唐宗的罪己诏,非但不会使他们的威名受到影响,反而让他们成为更伟大的君主,这一点上朱元璋不如。刘伯温如张良,然而朱元璋不是刘邦,可叹可惜。
胡军把憨厚和帝王之心演的淋漓尽致,超喜欢马皇后
前面的战争戏一塌糊涂,群众演员忒不敬业了·······里面胡惟庸倒是亮点
太棒了,超好看,演员的演技超好,以前不喜欢看历史剧的,这次看过朱元璋,觉得自己以前太无知了,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点不了解,现在逐渐感兴趣了。朱元璋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皇帝,他的霸气,他的才气,他的恩威并用,让我看到了一个逆境中成长的王者、胜利者是如何造就的。有空还会看一遍
不知道是否是帧数问题,摄像质感颇感日常TV质感。服化道相对于大陆的其他历史正剧确实是廉价感。但演员各个都是情绪充沛,就是强烈的情感张力,胡军的朱元璋真是匪气十足,霸道阴狠。到后面夺权废相党派之争挺精彩的。大众角色脸谱化严重。
看短视频都快看完的电视剧。。。
三星半,贵在够长,故事足够展开,刘伯温和朱元璋演绎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