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部让我万分迫切的想学日语的日剧,即便他没有貌美肤白气质佳的美人参演,也没有激烈的情节和种种流行卖点…… 好吧,说的再多都是借口,这完全就是为高级吃货奉献的一部日本小店料理圣经,而我不幸,就是一个吃货。
看到第三集,没有深夜食堂那种以食物为引子,穿插各种情感故事卖人眼泪的情节。
可以说,孤独的美食家的主角,是食物,而人类仿佛只是一条与之并行的线索,食物作为一名与男主角平等的女主角登上了屏幕。
然后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以食物和料理作为卖点,而是实实在在的”活色生香”。
在男主人公咬下一口盘子里的食物,那悦耳的清脆或者多汁的声音充盈耳畔的时候。
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不受意志力控制的咽了一口口水。
这是一部不能在半夜看的剧集,但是却因为名字里那孤独两个字总让我半夜想起他。
从料理仙姬到深夜食堂再到铁路便当之旅,最后见到孤独的美食家——这过程就像是一层层揭开包装精美的便当,一层层华丽的织锦和考究的打结方法之后,是一个精致的木质小盒子,最后我们终于看到这诱人的食物。
说白了,拍食物的电影很多,到了孤独的美食家这里,才算是让人在看的角度,真真正正的吃到了嘴里。
好吧,这是一部解馋,也真的馋人的日剧。
真心为吃货们推荐!
据说,日本新深夜剧《孤独的美食家》在网络热播后,很多看过的中国人十分唏嘘:他娘的,这也叫美食家?!
吃饱就满足的猪猡。
几个上了年纪的姆妈老爹,更是连连感慨:日本人生活真不容易,一碗担担面吃的这么起劲。
一时身上的民族自豪感熊熊燃烧,火光冲天。
在群众心目中,能担得起美食家的,至少也要吃过几样普通人没吃过的珍贵食材,赴过几次国宴级别的重要宴席,一顿饭下来买单的钱最好能让一个工薪阶层跳脚,吹胡子瞪眼喊:我做一个月竟然不够人家吃一顿饭!
那才能冠名叫做美食家。
关于中国籍美食家,最初印象来自于陆文夫的《美食家》,描写一位名叫朱自治的苏州老饕。
他形容此人“吃了四十多年饭,从来就不是为填饱肚皮,而是为了吃点味道”。
对一个爱吃又懂吃的人来说,最起码“吃菜要吃心,吃鱼要吃尾,吃蛋不吃黄,吃肉不吃肥”。
因为朱先生吃得这么刁,搞得为他跑腿的高家儿子满腔愤怒,发誓一定要割了这资本主义老尾巴。
而真正的美食家远比小说更上层楼,打开唐鲁孙先生的《中国吃》,夺目而出一道翠盖鱼翅:选用上品小排翅,发好,用鸡汤文火清炖,到了火候,然后用大个紫鲍,真正云腿,连同膛好的油鸡,仅要撂下的鸡皮,用新鲜荷叶一块包起来……打住,到此处耗费的功夫,已非我等凡人能吃得消,更别说里面几道食材只认得字怎么念,从未谋过面,天知道什么价钱才能入手。
可这位东洋美食家吃的是什么?
原来不过是,炒面,猪排饭,关东煮……满大街都有的玩意儿,有一集善解人意的店家问:先生你有什么讨厌吃的吗?
五郎兄满脸惊愕(大概想不出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好吃),顿一顿说:什么我都吃。
他似乎是专程来给我们展示中年男人最天真的一面,要吃,爱吃,不能不吃,吃在他心目中,比发财美妙,比爱情有滋味。
但又没有吃到发痴的地步,这个人不过是驻足看到栗子大福上市,一定喜滋滋进去买一个,当即堂吃。
他的美食似乎从来不费周折,不像很多国人,迷信淮橘为枳,经常要人用飞机托运一只醉鸡四两生煎半打蛋挞,用吃不到的渴望来发足口水。
又或者一入了美食的门道,每年总要飞两次巴黎吃米其林,去几次东京买食材。
人家在中国超市买了一瓶椰树牌椰汁,照样喝得眉飞色舞。
其实这部《孤独的美食家》,更应该叫做《孤独家的美食》,电视剧每集开头,配音都会兴致高昂说段拗口台词,大意是当你一个人完全沉浸在吃东西时,那一刻的随心所欲便是现代社会最大限度的自由。
五郎的美食家称谓不太符合国人标准,但作为一个孤独家,他绝对是个中好手,一个没结婚的中年男人,出门能够把自己修饰得一丝不苟,从头到脚挑不出一点错,已经是孤独者中的上品,这个人最要命的地方在于,他居然能把一个人吃饭的活动搞得这么栩栩如生。
想起前年在北京,一个人吃饭真是要命的事,只能在711胡乱吃两口。
帝都人的饭局,稍微没格调一点的,组在麻辣香锅,稍微有格调一点的,变成麻辣诱惑。
我从来不记得这两家的饭菜除了辣得吓死人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味道。
但一群北漂的段子足够活色生香,搞得人就算菜再难吃,也要舍生取义。
那是一个没有朋友活不下去的地方,吃得又差,住得又烂。
再没有点知冷暖说笑话的三朋两友相互走动,活得跟吃屎没什么两样。
日本国不同,不同在于,一旦社会发展到了一定境界,人情一般止于一声谢谢,绝不会燃烧到要拉你一块吃饭的境界。
好在美食足够抚慰人心,这美食一没有远在天涯海角,二没有贵到两眼一黑,小巷街尾,俯食皆是。
一餐饭吃到打一个愉快的饱嗝,还得来只饭后烟,那一刻主人公必定快活似神仙。
因为所求极少,他少有不快活的理由。
吃饱是福,吃好则是意外惊喜。
吃一碗番茄意面配汉堡肉,旁边的老先生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营养搭配,这把年纪能按自己的想法,吃好喝好就是最好。
我从来没去过日本,但看过一篇报道,说日本国就是个外星球,虽然上面呆的都是人类,都不怎么有表情,这些人类最快活的事,好像就是跑到一个小吃摊,排队半小时买了一个炸肉饼,之后无比满足的发出一声“噢一西”。
这么看来,一个孤独的人,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就算这个幸福是炸猪排带来的,又怎样?
难道有一个太太的幸福,就能大过这种幸福?
未必可知。
可惜大部分人并不能认同这种观点,如果你30岁未婚,有一天因为要吃一餐大闸蟹喜形于色,大概所有人都会当你神经病,并劝你:少吃点吧,再吃下去,还能跟谁结婚?
就算是出资深美食家的国度,也不允许你跟食物有一辈子的热恋。
那跟变态无疑,于是只好到日剧中,看看这位大叔,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变态与幸福的深渊。
EP01:烤鸡肉串搭青椒+和风干烧饭EP02.煮鱼套餐(鳕鱼)+洋式炖菜+滑菇味增汤+煮羊栖菜+芝麻伴菠菜EP03.无汤担担面+煎饺+拌三丝EP04.静冈关东煮(鸡蛋、萝卜、半平、鱼糕、煎豆腐及牛筋)+工艺茶EP05.亲子(鸡肉鸡蛋)盖饭+炒乌冬+小豆汤EP06.栗子大福+混合套餐(炸猪排&鸡排饭)+蒜香里脊EP07.炸肉饼+心动套餐(那不勒斯意面配汉堡肉)EP08.一人烤肉(牛背肉、横膈膜、牛小肠、卷心菜、成吉思汗烤肉、腌鳕鱼胃和牛胸腺)EP09.小食(章鱼烧、肉卷)+铁板烧(广岛香葱柚子醋味章鱼、蒜烤扇贝和香黄油烤牡蛎)+HIROKI特供杂样煎饼EP10.土豆炖肉+土豆沙拉+炸香肠+姜烧猪里脊煎蛋盖饭EP11.油炸糖心馒头+炖鸡+青花鱼三明治+特辣咖喱饭(彩蛋:五郎再做黑道大哥小龙)EP12.菠萝汁+冲绳天然盐烤黑猪肉+胡萝卜丝炒蛋+塔可饭+排骨荞麦面+BLUE SEAL冰淇淋
终于知道为啥喜欢这个剧了,男主中年大叔,有着和他年龄匹配的竹竿身材和面无表情。
可是在寻觅美食和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他流露出人性可爱的部分,他会发呆,偷看别人的餐盘,会咽口水,会像大学生一样狼吞虎咽,心里想着“填充,燃烧,填充,燃烧。
”他在等待食物时会脸红羞涩,会欣赏老板娘自顾自预备食物的美丽,他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也不委屈自己。
他看到买菜奶奶们的聚在一起喝咖啡时会内心赞美这种自我享受。
总之,他人到中年,却依然有“看见”,有对生活的感谢和赞美,他自嘲却不愤怒,竹竿一般的他也会偶尔动手是为了抱打不平。
他像我们很多人一样孤独,忙碌中孤独,可是他还有感动和羞涩的能力。
剧中的美食都是家常饭,小小店面,客人们因为常来而熟悉彼此,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在短暂的遇合中有着短暂的温暖,像暗夜的灯光。
这几乎是一个人的戏,没有对手提示表演和台词。
男主表演特别细腻,面部表情细微的变化与剧情高度同步,波涛汹涌的内心都在一颦一笑一份小尴尬中表达出来。
台词都是内心独白,应该是后期配的,却能和当时场景极其吻合不出戏,很不容易。
制作精良,中文字幕组比较搞笑,方言突出,还不是同一个地方,偶尔的流行语暴露字幕组的青葱年龄。
平实第好看,下饭。
孤独的美食家 第二季 (2012)9.22012 / 日本 / 剧情 喜剧 / 溝口憲司 宝来忠昭 / 松重丰 齐藤晓
中国菜当然好吃,但日常的吃在影视中不大有表现。
《满汉全席》和《饮食男女》,描绘的吃都太精致,非常人能为之。
大概久处兰麝之室,不以为我们的家常饭菜有什么特别。
孜孜于拍摄吃的是日本人。
法国菜、意大利菜、红酒,都做过电视剧的题材。
这仍是走炫目高级风。
近两年红的却是一部平民料理剧,《深夜食堂》。
一家深夜12点开的小饭馆儿,为都市夜归人们做各种他们想吃的小菜,多是朴素到近于寒酸的:油煎小香肠、奶油炖菜、茶泡饭之类,配上各自悲欢离合的故事,一口气拍了两季,评价高。
松重丰在《深夜食堂》中是个吃重角色,面冷心热的黑社会老大,最喜欢切成章鱼形的小香肠。
大概因为小小走红,也终于当上了主演。
不过还是深夜12点多的时段播放,不怎么在乎收视率的那种。
这部《孤独的美食家》根据久住昌之的漫画改编。
拍摄简陋,一集才20多分钟,实景,来一两个客串演员,更像是个美食推荐节目。
松重丰饰演的五郎是个“一人公司”老板,在巴黎住过,颇有品味,卖茶杯等餐具。
每集开始,他必提着公文包来到一区,名为“谈生意”,这部分内容大概占两分钟,其余时候都是他在商业街闲逛,看看小商店。
至十分钟后,五郎的肚子突然发出召唤:“饿了!
”于是到处寻小饭馆,这于他是当成头等人生大事来做的。
选定后开始据案大嚼,吃相说真的不很雅观,有点二师兄上身腔调,且不论吃什么,必要配两大碗白饭才尽兴。
风卷残云后,五郎带着吃撑的肚子,施施然远去,响起片尾曲,是轻快的爵士乐,温柔的女声轻唤:“五郎五郎” 每集大体都是这样一个流程,情节淡化到最低程度,只有许多五郎的腹诽与独白,看起来非常轻松。
饮食部分是打了精美的灯光拍摄的,并有说明,不知道深夜看的人是否被诱惑到。
其实都是些极家常的饭菜。
五郎去的都是些不很干净的小馆儿,类似我国饮食店,吃的也无非是盖浇饭、烤串、面条之类,顶奢侈不过烤肉,因为是一个人,没法点菜。
看到这些炒饭、炒面,不知我国导演是否会惊讶——总之至今没见过一位对苍蝇馆子发生兴趣的。
然而看着大叔吃这点寒素的食物,竟非常感动。
不知是他演得好还是真好吃(每家店皆是真实存在的),只见他一口接一口,愈吃愈快,面孔因为热气发出满足的红光,冷峻的眉眼也渐渐开了,吃到最后,索性脱去外套,松了领带,双手叉腰,一副甩膀子上的姿态,让人从心底感受到吃的幸福。
片头有一小段“中心题旨”,大意吃是现代人能平等享受的福利,不为任何其他目的,但求全身心投入这一刻的美味,才是孤高的美食家的趣旨。
从前陆文夫有一篇名作《美食家》,写一个无所追求唯爱吃的苏州人,扑东觅西地寻食,各种讲究,还是文人化的吃,不若五郎是真心拥抱日常味,这才是新时代身边的好吃货。
这是一部我无意中在B站翻到的无人气午夜番,却意外的吸引了我。
很令人意外的,这部日剧基本毫无剧情可言,松重丰大叔饰演的自由职业者(?
)在每集二十分时间里,前十分钟完全是莫名其妙的撒鼻息,然后在后十分钟才款款的走进一家基本没有装潢的个体小店开始“治愈”之旅。
正如每集片头语都会讲的那样---“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的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
毫不费神的吃东西这种孤高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高的治愈!
” 这句话对于我这种没有别的爱好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深得我心了。
每每看见松重丰用精湛的演技讲享受美食时的表情百分之一百二的表现出来以及那完全感情投入的内心独白,我都会感受到来自最心底里的共鸣。
---想想从来不嗜好旅游的我在法兰克福翘了一天班跑去慕尼黑和Mr 何一起寻找最正宗的巴伐利亚啤酒肠的时候,想起和苏哥在网吧里被熏了一天然后出来四处钻街进巷觅食的时候,想起和小爱一起在普度进行的美食探索——开车从西拉法叶跑到东拉法耶只为寻一家正宗铁板,求食平成三过而不入。。。
不过说起来,松重丰这样的竹竿忧郁形大叔所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大胃不得不令人惊讶,每集他标准食量乃是一份完整的定食+小店特色菜+甜品还有乌龙茶啤酒云云对于小肠胃的日本人来说,虽然拥有小林之余的怪胎,但是这位大叔的战斗力按照在美国的换算来看,相当于走进Triple X 点一份霸王包套餐外带特色鸡翅以及特色root beer然后优雅的享用完嘛,这就是吃货的享受,所以当我和小爱幸福的填饱肚子相视一笑的时候,那种灵魂上的共鸣根本不会去在乎她为啥那么执着阿哥们的爱恨情仇,不会在乎她对富歇还是塔列朗的奇怪评价,仅仅就是吃并且笑着。。
吃货的旅行,就是这么简单。
冬季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看起来远没有名字那么高深冰冷,反倒是整部剧透着生活的温情和丝丝暖意。
不管是小城市里小酒馆给客人的特别定制还是真实不做作的服务笑脸,大叔偶尔的犯二和经常的犯萌甚至最后一集作者出现的搞笑镜头……之前有说过不理解日本的文化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小温情,从动漫开始,那种微妙的情感体验让人心生温馨之感。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的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
毫不费神的吃东西这种孤高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高的治愈!
",大叔穿了橙色西服的那集里有说,人生总会遇到起落和烦恼,钓鱼都木有天分的人生,但是还有美食的温情让你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到暖意,想想依然觉得美好。
因为每一集的食物都有价格,我就大概换算了一下,不由得惊讶日本物价之贵……(当然大叔也饭量惊人)虽然题目是美食家,但是剧中的食物都不是什么华美盛宴,只是普通店家的寻常食物,但是日式食物的精致还是能从这些寻常菜里面看得出来,食物真的是越精致越诱人。
里面也有西式的意面和中式的担担面以及完全看不出形状的煎饺。
但是日本的餐馆把自己的传统食物和外来食物结合的很好,最起码吃货大叔在吃第一口的时候都会想“唔,好吃”烤肉的嗞啦声,浓汤咕噜咕噜的声音,店家热情的招呼,鲜艳的菜蔬,美味的套餐,怎样都让人禁不住流口水。
个人认为大叔的美人缘还是不错的,经常能遇到可爱的女孩子,但是每次对于大叔来说,爱情什么都是辅料,美食才是主菜……甚至在被美女求婚,心里不知如何回应的时候,还是说去吃饭吧大叔这样怎么嫁得出去嘛。
“和饭店的相遇一生只有一次”,和爱情呢?
“这么说起来,突然觉得肚子饿了。
”大叔一这样想,就会出现三个定格的不断拉远的镜头,很呆的样子。
然后接着想:“淡定,不就是肚子饿了么,现在就去找吃的。
”……………………黑道大叔演技还不错,蛮有萌点,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瘦啦。
脸太瘦的大叔吃饭的时候咀嚼肌动起来木有美感啊美食剧还是得找不那么瘦的人来演,感觉才津津有味呐。
片中经常出现一些温情的哲理句,也是大叔自己的一些想法,对老友,对工作,对曾经的恋人,这些句子把人生的完美与缺憾都体现的细致入微,让人心生慨叹又不禁微微一笑。
虽然是夏天看的,但感觉不错,如果冬季看这个,怕自己的馋虫就真心hold不住了,O(∩_∩)O哈!
1. 看美剧或者就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而言,日本料理等于改善伙食的“高大上”类别,一冠以“日料”,平凡的食材身价连反数倍,比如在广州某些并不好吃的回转寿司店,比如说是用骨头汤熬制汤底但其实是拿各种人工调味品挑出来的拉面店;在天河商圈,扎堆的拉面店里,一碗面,女生分量,人均消费至少40元,消费水平堪比港澳台及日本本国。
更不用说一些即点即做的日本“放题”,或是像寿司之神的米其林三星级别的当时一直以为是国人“哈日风”肆虐,以及日本食物的精致,审美愉悦及带来舶来品的风情,后来想想,特别是看了几集此剧,发现,社会性因素可能也是日料风靡全球的一个原因。
2. 香港人特别喜欢日料,“日料是那种你一个人去吃也不会觉得很奇怪的地方。
”细想一下,也是,一般的日料店都是小桌子或是回旋高脚凳吧台,一个人去,隐藏在一堆人中间也不会太突兀,而如果要一个人去正规的餐厅点菜吃中餐,或者跟别人拼台圆桌饮早茶,可能对于一些人而言,已经是一种“生存大挑战”吧。
而HK,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城市和南方等地,都是人口密度高,且单身人士比例越来越高的地区,一个舒服的让单身人士的消费的空间,满足了安全感的需求吧。
3. 电视剧本身也很有意思,首先开篇语让我想到了下厨房那句被人用到泛滥的“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开篇语是这么说的: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毫不费神的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这种行为正是平等的赋予现代人的最高治愈。
”确实耶,现在这个看上去大家都很忙很不开心的社会,“被控制感”远远大于“控制感”,太大的刺激物太多的变数,这些会让人很没有安全感,鸭梨山大。
而食物,是一个有基本经济基础的人都能满足的需求。
这也不难解释为啥女孩子比较喜欢吃零食,或者暴食症的成因。
以前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分析中国法国大陆法体系且国情相似的问题,然后扯到了凡是专制的管理下的国家的人民,话语权丧失没有表达的权利,说话的功能就转去了吃东西的功能上了,因此中法两国都是以美食之国著称。
4.其次是内容上触到了许多人的痛点。
那么高的豆瓣评分。
就是看一个侧脸完全2D不立体的大叔,晃晃悠悠,吐槽话多的女性,见到周围的老爷爷们下棋也去搀和一下,原本信心满满后来才发现小时候跟自己爷爷下棋经常赢可能是爷爷棋艺不好(我倒觉得是爷爷让他),然后不爽饿了溜去吃东西。
经常左顾右盼,观察留意别人在说什么,吃什么,还要满脸严肃的表情,一个八卦的大叔。
吃东西的时候狼吞虎咽,脖子上的青筋暴露,饭后,安逸地吸一口烟作为结束。
这个,可能对比文艺清新的《一人食》,有点像舞台剧的《深夜食堂》,励志鸡血美艳的《料理仙姬》,这个也是漫画改编的大叔系列,更接地气,更真实吧。
更像一般人无聊乏味靠食物作为刺激物作为亮点的人生。
做新媒体的同事建议我们经常上天涯论坛啊,大姨妈app社区论坛看看,或者网易新闻的评论,经常有怨妇怨男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吐槽各种婆媳关系老公出轨工作不顺,似乎都是苦大仇深的模样。
而这些人才是“大众”,你是公知你是文青看不起那些软趴趴的“鸡汤文”“XX美文”这些毒药,你逛豆瓣你逛知乎果壳翻墙去看fb和twitter,youtube.但是那些毒药文章的粉丝量和阅读量是你运营的号的几百倍,几千倍,几万倍。
这并不是说别人做毒药你也要做,更重要的是,真的要了解这个市场,了解大多数人的需求和想法,而不是自己在角落画圈圈自HIGH个半天,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搁着层厚厚的纱去看市场。
提醒自己。
RING THE BELL.希望能更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的需求,了解这个市场,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
可能归根到底,还是了解人本身。
5. 看起来好好次的样子日料日料快到碗里来感觉不油腻吃不胖耶,摆盘又漂亮,小碟子小碗吃鱼的尖头筷子都好好看有机会一定要去日本
面啦,烤串啦,熬點啦,炸豬排啦,各种小店,各种家庭料理。
看了就好有食欲。
因為都是一個人的关系,对于美食的感受都用独白的方式表達,加上松重豐的低沉嗓音,反而有着更亲身体会的亲切感。
昨晚刚看完第五集,井之头因为生意不顺,去钓鱼这集。
今天自己也是百般不顺,竟然感觉自己的表情也像是井之头一样,无可奈何的叹气,而且是在不熟悉的街头。
在等人的间隙,就开始找附近的可以吃点东西的地方。
成都这几天真是冷的厉害,随便走到哪里都是小风不断,尤其出了二环,更是荒凉。
扫视下来,竟然只有便利店的关东煮可以吃。
办完事,走进便利店,要了三串关东煮,看就是不好吃的那种,在中国,关东煮永远是用面团做出来的高级狗粮,哪有什么牛筋,哪有什么鲣鱼碎,哎,想起前天晚上看井之头吃的关东煮,真是天壤之别。
又在便利店转了几圈,好在有五郎喜欢的椰汁。
买了站在便利店门口踱着步,慢慢吃这些东西,吃完用辣椒精做的关东煮之后,心里一阵阵的伤心。
这种食物哪里治愈的了人,完全就是在欺骗胃和味蕾。
只好抽着烟喝椰汁,好在椰汁总就是这个牌子,无论是五郎也好,我也好,都喜欢。
说起这部剧集,难免谈起孤独。
说起孤独,难免又想起五郎的悔意,那是他一生唯一一次能站在那么近的地方观看明星穿婚纱了吧。
可五郎就是如此的孤独的难以自拔的宁愿在街头踱步也不愿意在家闲坐的前黑社会大哥啊。
如果深夜食堂是在治愈那些边缘人的话,井之头则是自由自在的沉浸在自我的孤独世界里,用食物来安慰自己的家伙。
但就是这样不咸不淡的三言两语,竟然让人空闲时不停回味,竟也想吃些类似的东西,体会下类似的感觉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很喜欢买椰汁来喝,似乎喝下去能感觉到一些不同于以前的东西。
至于是什么呢,还是自己喝的时候好好体会吧。
每天深夜,看着这家伙狼吞虎咽吃着各种看起来超级好吃的料理的心情。。。叫做虐
超级孤独的剧,全部只有心里独白,也不在乎食材是否高级,做法是否独特,就是普通街头小吃,一般的想法也就是好吃而已。松重叔也很少和他人交流。。。。。胜在没有强加什么人生感悟和特殊意义给食物。
受不鸟
花20分钟看一个天然呆大叔吃饭,好幸福的感觉,日本是遍地没事么 ,羡慕嫉妒恨中。。。。。
尽管只看了美食cut还是觉得片中洋溢着中年男人的自我陶醉
很能体会到这种吃到好吃的食物,脸上就会不自觉泛起微笑的感觉~
下饭剧~
吃好吃的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主角太能吃了啊!!深夜美食治愈剧
绝逼的苦瓜脸,有时不由自主觉得好笑诶!哈哈哈
毫无食欲。看大叔吃饭早该想到的。
合二为一...
知音的感觉有没有,吃东西的习惯一模一样有没有。
不好吃!
我能表达我对所有美食类电视剧的矫情和故作优雅的那种难以抑制的厌恶么
很“私” ,很对味。重点其实不是“美食”。明白未尝过这口的人会表示此剧无聊又莫名,曾深谙此中乐趣的人自然不需解释,慢慢欣赏完,心照满足。
大晚上看这个简直是遭罪啊,吃货是抵御不了诱惑的。
心理活动剧。既不介绍美食的做法又不讲故事,简简单单的看大叔各种幸福的吃。
主角在寻找美食和品味美食的旅途上,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让我惊讶的是主角很少有对白,大多是通过画外音,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心感受、侧面展现美食的好滋味。But,不怎么吸引我。
原作者真的很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