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城市24小时

城市24小时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城市24小时》剧照

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城市24小时 剧照 NO.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7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8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9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0

《城市24小时》剧情介绍

城市24小时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于2019年5月20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首季《城市24小时》聚焦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五座城市,以一天24小时为观察轴线,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找寻每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还原被忽略的城市之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马士革时间劫日礼物托赫的舞蹈姥姥的饺子馆错嫁大师呆瓜兄弟无职转生:到了异世界就拿出真本事Part.2歃血急救队第一季为了养老金去异界存八万金连理刺客永不退缩:反抗迎妻接福咖啡因沼泽之地套现2:大赌客外宿的霍莉波塞冬无头骑士异闻录第二季:承轮到你了一勺糖诡影直播间忽然遇见你最亲爱的你冰雪城堡锋利的棍子异教徒之王敢死营小飞侠彼得潘米奇米妮的圣诞星愿

《城市24小时》长篇影评

 1 ) 随便写写

还是比较有趣的一部纪录片。

习惯了深圳生活的人看完这部片子才知道深圳真是无趣极了……😢😢😢一直以来最为我所吹捧的“恰到好处的冷漠感”在和成都对比下不堪一击🤧E01绿皮火车就是最人世间的场所,第一集一开场就被吵闹支配了,已经开始ptsd了!

我也好想住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总感觉内心有所依托,活得更有归属感😢富士康工人那一幕“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但是下班了能在街边吃串能去网吧打游戏还能在回家路上听live我也是很羡慕👊🏻最后那个医院更像是凑数的……E02武汉的过早真的好热闹好羡慕,光谷最开始那段好可爱好幽默!

武汉长江大桥下面的场景和广州沙面好像。

以后我也要去知音号和东湖,还有那个八十年代风舞厅!!!

这集让我感受到了武汉是如何运作的;最后的文案写得好好,武汉真是个奇妙的有江湖气息的城市!

(武汉和郑州都有厂,我也想住大厂家属院呜呜呜呜E04成都有熊猫有茶馆有酒吧有农家乐,闲适又有趣,不过真的好8D我要晕叻!

E05厦门就不看了!

去过两次鼓浪屿了!

 2 ) 看,这就是武汉人!

疫区中心的武汉,到底怎么样了。

可以说是最近每个人,最想知道的真相。

看起来,似乎不容乐观。

从23号封城以来,武汉连续多日一直被大雾笼罩。

城市主干道长江大桥,一天也过不了几辆车。

曾经最热闹的汉街,空无一人。

拍摄封城日记的阿婆主说,“从来没见过这么空的汉街停车场”。

志愿者黄小丫说,“像灾难片”。

但幸运的是,这不是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空城”。

留在城市的900万人,还在尽量的,保持原有的生活节奏。

超市挤满了来买菜屯粮的人。

虽然匆忙,但也不忘挑拣一下。

无人机也捕获到了一些角落里的工作者。

全副武装的外卖小哥,负责清理垃圾的社区工作者;

以及雷神山医院工地上,整理电缆的工人们。

在武汉香港路居住的外国人Ben。

还能在街边,意外邂逅一只流浪小狗。

武汉,似乎只是暂时的安静了。

毕竟,热闹的武汉,才是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城市24小时》武汉篇(2019)

说到武汉,一定少不了一个字,难。

吃早饭,叫“过早点”;有个特色出行方式,叫“过江”。

方方面面,都有点“关关难过关关过”的意思。

很多人知道,武汉特产热干面,大街小巷都有。

但很多人不知道,凌晨五点开始,上万个早点摊,就得开始备货。

几乎每三个武汉人,就有一个人吃热干面过早。

开面店的李思偲,一早上就能卖出几百碗。

光是重复着“多少辣”、“加香菜不”几个简短问题。

就能把一天的话说完。

其中还有个要紧问题,“要不要汤”。

(避免因为时间长了面条变干)买面过早的武汉人,时间紧,排队长。

讲究得不多,“有味”就行。

吃热干面的姿势,也不得已变多了。

搬个小凳蹲着吃,站着吃,走着吃,边过马路边吃。

还有边拌面边走路的技能。

丢掉面碗,到了八点,就要正式开始一天繁忙的生活。

路上,也有点难。

武汉被江划成了三部分,隔得有多远呢。

有个不新鲜的段子可以说明——“你在武昌,我在汉口,那我两就是异地恋。

”热门线路,有两条。

一条,是连通武昌与汉口的轮渡。

轮渡上,有过江运货的搬运工人,骑着电车的外卖小哥,戴着遮阳伞的游客。

还有一条,是终点站到“光谷广场”的地铁二号线。

这里,几乎全天24小时,都是高峰。

车上的人,只有「人很多」和「人更多」的区别。

热闹的光谷,也理所当然的,聚集了全城最难的一群人。

创业者说,像他这样创业失败的,每天有一百多人。

连街边卖小吃的小贩,都被逼着有了危机意识。

开口就分析起p2p和应用程序的前景怎样。

人很多的光谷,注定,只容得下有限的一小部分人发光。

丁义彪,光谷周边120万大学生曾经的一员。

在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武汉,即将进行他第96次创业演讲。

说是创业者,但并不风光。

街边无人地方找到一面玻璃墙。

就匆忙开始了演讲预演。

正式演讲前,还搞错了演讲对象。

演讲不算成功。

还是资本大厦前面,他避开了楼梯。

选择了草垛前面比较少人聚集的地方。

吃起了配色寡淡的盒饭。

但最让人头疼的是。

在光谷,想进来的人,进不了;想出去的人,也被困住了。

有全市最全的九种交通方式。

偏偏,找不到一条能快速回家的捷径。

换句话说,就算是开私家车的有钱人,也不一定能左右光谷的速度。

而真正能左右城市速度的武汉人。

没钱没势也没名气,叫修桥工。

负责对象挺庞大,整个长江大桥;但他们的存在感,少得几乎没人看见。

在最短时间内排除铁路故障。

再用最快时间,接受付出被遗忘的事实。

挺难的,但他们自己,有点小得意。

修桥工之一的陈卿明就自称,“养桥世家”。

对于武汉人,许多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

叫“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脾气冲,不好惹,是包括《城市24小时》导演张旭在内的很多人。

对湖北人最普遍的一种印象。

难,是武汉人,或者说现代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事。

但武汉人擅长的,是难里找乐。

一年约一回的跳东湖、冬泳,听着就觉得冷水往骨头里灌。

但武汉人,越冷,越觉得痛快。

生活里的难,不少。

但武汉人永远能在现代社会的间隙里,找到那么一亩三分地。

用来纯粹的沉浸一下个人的精神世界。

方式,也特简单。

江边,年轻人依偎一下,谈情说爱。

老人家呢,也可以广场舞、剃头、弹琴。

还有可能,是一些社交方式上的小改动。

或者,一张5元舞票;或者,一个改良版交谊舞。

“三步踩”,就是武汉“老人们”的自娱方式。

学起来简单,跳起来容易使劲。

“三步踩”老师李承红,赶上过武汉最好的时候。

22岁加入武钢厂,后来遇上下岗潮。

但幸好,因为“三步踩”,和一家舞厅。

得以和同样念旧的工友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从工友,慢慢变成了彼此的舞伴。

时间,也回到了轻松的80年代。

民谣歌手冯瑶,给武汉写过一首《汉阳门花园》。

有句歌词是这么写的——车子多,人也多,满街放的流行歌只有汉阳门的花园还属于我们这些人老武汉人,想念曾经的武汉。

新武汉人,希望尽快在武汉拥有一席之地。

但最后,都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在热闹的夜市里。

宝成路、吉庆街、中山大道......是武汉晚上十点过后,最热闹的地方。

琳琅满目的商品花了年轻人的眼;笛子和二胡,愉悦了老人们的退休时光。

但叫当地人说,最“有点东西”的。

还是雪松路的小龙虾之街。

让应该秉公执法的城管,都陷入了情法两难的窘境。

街边露天的空地,永远比室内桌椅板凳抢手。

红色塑料板凳排开,蒜蓉龙虾端上桌。

以盘子为圆心,画上一个圆。

都是食客们切磋吃虾经验的地方。

武汉人的一天,从一碗匆忙的热干面开始。

结束在夜市老板们收回桌椅,清空街道的时候。

发现了么。

开启了武汉凌晨的,和见证了最晚时刻武汉的。

是同一群人。

算不上伟大,甚至存在感薄弱,不过是街边的一群小贩们。

但,却让1500万的武汉人,能满怀期待的醒来。

等待着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

在武汉,有许许多多尘世的烦恼。

武汉人,在难着苦着的同时。

也懂得抓住一些微小的幸福感。

才让武汉,既没有沉迷于曾经的辉煌。

也没有被快速发展的资本吞没。

变得既坚韧,又温暖。

就像热干面之于武汉人,修桥工之于长江大桥。

看起来,不过是一砖一石的作用。

但汇集起来,却可以扛过许多想不到的难。

不管是穿着职业装的乘务员,还是大街边拿着蒲扇乘凉的大爷。

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武汉。

武汉分集导演纵雨,说起武汉人时说过。

武汉人,有一种藏着的豪杰精神。

嘴上满不在乎,心里揣着江湖愿景,渴望成为豪杰。

就像最近疫情中出现的无数武汉人。

没有什么很大的力量,但都在尽己所能的,帮武汉这座城市。

哪怕是外卖员、车主、餐馆老板。

都能用自己所能,最大可能的,给武汉带来希望。

还有900多万人,选择相信武汉。

留在这里,等它慢慢变好。

封城第五天,武汉迎来了大晴天。

派爷一个武汉朋友说,那天他清理了房间。

给阳台上的黄瓜藤浇了浇水。

把冰箱里剩下的一点芝士,和着火鸡面拌着吃了。

躺在沙发上,难得的晒了一次太阳。

就像最近疯传网络的这张图。

热干面,被隔离了。

但所有人,都难忘它的美味。

就像我们,永远难忘身边一个武汉朋友,火爆但好笑的性格。

难忘武大樱园的春意。

难忘小时候背诵《黄鹤楼》那句“白云千载空悠悠”。

难忘那个约好去户部巷、昙华林打卡逛吃的朋友。

在看武汉封城视频时。

派爷也明显感觉到,难忘武汉温暖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派爷相信,武汉街上的红灯。

过不了多久,就会真正的亮起来。

到时候,就可以大声说。

武汉,其实一直很温暖。

 3 ) 湖南编导联考题!考试院终于爱了我一次。

考试院终于爱了我一次,被摄影考试吓到的我真的超级紧张这次的片子。

刚知道考纪录片我还吓了好大一跳,结果片子看着看着老子就爱了!

解说词好温暖!!!

还有叙述结构,超级完整的喔!

他的主题应该就是想表现在深圳这种冰冷大厦耸立的环境下依然有最柔软的人文精神,好暖心的纪录片,把深深圳的多面性和深圳文化,很好的呈现出来了。

开开心心的出了考场,希望接着加油吧!

 4 ) 无题

我严格意义上不是100%的成都人,我和我父母的籍贯都在川中一个小县城。

在某沿海小城市出生,到了9岁才到的成都,18岁出国。

这部片子里所传达的那种所谓“老成都”的悠然境界,我不置可否。

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我的确是去过的,但那也是出国两年之后再回来想接接地气,体会一下所谓“老成都”生活了。

泡杯三花,可惜的是作为半个成都人,我打不来麻将(四川话,就是不会打的意思)。

再掏一下耳朵,中午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吃10多块一盘的盒饭,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我最初到成都的时候是住在水碾河,那是一个银行的老职工宿舍,五层楼高,不通电梯,住在顶楼虽然夏天很热,但我经常喜欢爬到楼顶去看在猛追湾的电视塔。

下课之后有时能遇到用扁担或是摩托车驮着两个大黑木桶卖凉面豆花(一般这种车子上还放了个喇叭,里面虚幻地播放着摊主的吆喝:“凉面豆花er“)可惜,这种比较接成都地气的市井生活只过了两年。

之后就搬到三环路旁的新房子,周围全是安置房和没有拆迁的城乡结合部。

一种非常粗粝、半原始的状态,仿佛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新陈代谢。

出国之后每年回国一次,感觉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地铁通的线路越来越多,以前自己总是身处在这个环境中浑然不觉。

当作为一个留学生被强制从自己从小长大的环境中抽离出来,每隔一年再放回去一段时间,这种巨大的变化让人的感觉是十分真切的。

快速进行的城镇化,给我带来的冲击,我作为一个所谓的“成都人”每次回国都要借助大众点评或者某某微博、微信公众号才知道哪里好玩了。

每个中国的旅游城市都有一个古镇,上面有卖烤羊肉串、烤鱿鱼的摊子,有所谓的原生手工艺品,实际大多来自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还多半有一个抱着把破吉他卖唱的伪文青,安抚着远道而来集体刻奇的人们。

我不知道,我还是否有资格评价成都了。

 5 ) 《城市24小时》武汉:看了蛮失望

城市24小时,拍武汉拍得很差劲。

开篇谈过早的解说词从公众号里抄的就算了,地标建筑黄鹤楼讲都不讲,武汉大学这么有文化有历史有内涵的武汉名片,也讲得很敷衍,就只把樱花和老斋舍,插在光谷的创业潮里一带而过。

镜头语言也很差劲,就感觉整个武汉很浮躁:堵车堵得毫无特色,不知道为啥要讲;汉口、武昌、汉阳的介绍,没一个区域的人听了能开心;特别是光谷部分,拍出来就是一个大工地,说起来遍地大学生,镜头里全部是毫无特色、毫无生气的人群。

据说故意挑的犄角旮旯拍的,可犄角旮旯也有美啊,并没有拍出来。

精气神的细腻感受,啥也没传达出来。

东湖那么美,本是堪当众湖魁首的存在,只选了风光村,说是堪比意大利海岛彩色渔村……镜头里看过去,觉得心好累。

讲 长江大桥是从养桥工着手的,生编了一个“最短窗口期内动车十分钟后就要经过,大家争分夺秒修轨道”的故事,这叫纪录?

瞎搞。

不过大桥部分的镜头好看,有很多没有见过的角度。

最后采访了冯翔,把他拍得脏兮兮的。

幸亏歌好听,而且他说的话比解说词不知道好多少,那才是对武汉有感情、有认识的说法。

在武汉生活的10多年,能感觉到在它微观的市井生活,和宏观的格局跨度里,都蕴涵着不同的欢喜,可以说是有泼辣不怯场的丰姿,也有切肤又可人的细腻,无法忍受这个所谓的纪录片,让武汉宛如披头散发一般被推到台上。

如果就按冯翔的歌词那么去拍武汉呢?

汉阳门花园: 小时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外地人为了看大桥才来到汉阳门,汉阳门的轮渡可以坐船去汉口…… 现在的民主路每天都人挨人,外地人去了户部巷就来到汉阳门……六渡桥: 铜人像的边下是长堤街,袁公堤里头往日那叫“赛秦淮”,民众乐园正满不唱京汉楚,为了赚点钱一个个的把摊子都摆出来,六渡桥 不见了 ……东湖:那天爹爹背倒我往回走,走过了长天楼,走过了听涛轩,他放倒(放下)我,喘了口气,我正满都记得他唱歌的声音,背坨坨,换酒喝……东北湖、西北湖: 东北湖,西北湖,后来变成了冇得湖,围转修的亲水房,中间是个大水塘……凌波门 :樱园的樱花又开了,东湖南路每天都堵倒,过些时热天就来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往东湖跳……归元:每年初一我们全家要到归元寺里来,一大早晨家家让我们一家都换新鞋。

她说我是观音大士送给她的伢,所以每年都要给大士披红又挂彩。

 6 ) 城市标签

第1集:郑州按语:也许你没有到过这里,但可能明天就会路过。

郑州火车站、二七塔报时、胡辣汤、调车作业、铭功路豫剧小学、城市考古、城中村改造、国棉四厂、四厂烩面、富士康工人的夜生活、郑大一附院第2集:武汉按语:曾经,中国只有两座“大城市”,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汉”。

过早与热干面、轮渡过长江、武汉长江大桥检修、江汉关大楼报时、光谷创业路演、武汉大学樱花与老斋舍、湖北省博物馆、楚天台编钟表演、胡翔民谣、武钢红钢城、前武钢工人的三步踩、夜市与小龙虾第3集:深圳按语:还有比跑得快飞得高更刺激的吗?

有。

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投行晨会与股票交易、三和人才市场的工人招聘与猎头公司、南山科创企业的机器人研发、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与创业孵化、城中村改造、跨境口岸的学童与高铁、小学生共享家长、独自打拼年轻人的简单婚礼、创业者晚上路演、慈善拍卖、午夜的24小时书吧第4集:成都按语: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熊猫基地、坝坝茶、菜市场与农批市场、在家里做一顿回锅肉、宽窄巷子的小吃、农家乐、明月村陶艺人的窑炉烤鸡、天府软件园的游戏开发与测试、排长队吃火锅、九眼桥酒吧、午夜书店第5集:厦门按语:文艺有很多种,有一种叫“很厦门”。

水产品批发市场、鼓浪屿板车工人、厦门港入港引航、八市的海鲜与沙茶面、沙坡尾老街、厦门大学的敲钟人与旅游者、鼓浪屿的婚纱与音乐、鼓浪屿轮渡、曾厝垵的戏曲歌声、嵩屿码头夜间装卸

 7 ) 至少应该打8.5分

这么好的纪录片,不知道为什么给这么少的分数。

每一集都喜欢。

越看越感动。

尤其厦门那一集。

东北口音一出来,马上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了。

有趣的地方也多。

印象最深的是成都软件园那几个直楞楞站着的人,随身携带物品的展示。

最后一个人狡黠地一笑,浑身上下只有一把钥匙(还有个什么忘记了),也马上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了。

但是导演没接着说下去。

还有九十岁的成都老爷爷,他孙子已经是爷爷了,他还在厨房里做回锅肉呢,这也太可爱了吧?

喜欢每一集洋溢出的烟火气。

敬佩编导的才情。

期待能有下一季。

如果没有第二季,打算再看第二遍。

 8 ) 湖南考题

说真的,抽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非常庆幸的,真的是个好片子,不仅不偏,而且拍得很好,真的,考试院爱了我,感谢😘 相对于很多纪录片,这个片子不仅主题明确而且视听语言也很好写,是个非常好发挥的片子,很多的镜头都值得好好写,建议之后好好看看分析分析,拉拉片子。

虽然40分钟对于考生来说会有点偏长,但是自我感觉还可以(因为非常好看),而且该片不是大讲空话,内容上的填充都很棒,从小人物来看大深圳。

附几句里面的话吧,个人是爱了。

1.人们四处选择孤单,人们四处选择狂欢2.深圳没有忘记“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3.当城市陷入黑暗,这盏灯仍为你亮着 希望湖南考生都有个好成绩吧,面试也要加油呀!

 9 ) 编导真题,深圳

其实这部片子感觉真的不咋样,但我真的很想抛掉一切专业的东西,仅仅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观看,其实还是不错的(个人觉得),但我真的要感谢,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终于做了一次人。。。。。。。。。。。。。

再次谢谢您,最后祝各位都有个好成绩。。。。。。。。。。。。。。。。。。。。

,。。。。。。。。。。。。。。。。。。。。。。。

,。

 10 ) 《城市24小时》随手记

1.郑州郑州火车站,中国最忙碌的火车站,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火车经过,可以通往所有省会。

服装物流大省。

铁路搬过来的城市,胡辣汤。

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

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

梨园春,号称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戏曲节目。

八大古都之一。

四厂烩面,童年的回忆。

富士康的普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球最大的医院。

2.武汉曾经中国只有两座“大城市”,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汉”。

这个城市几乎没有人在自己家里做早餐。

“过早”,因为码头兴盛起来的城市,九省通衢。

热干面。

武汉长江大桥,传统轮渡,养桥人。

光谷创业,创投会。

2018年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了120万,超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武汉大学,最美大学。

风光村,全中国位于城市中心的小渔村。

湖北博物馆,曾侯乙编钟,不能国外展出。

武汉东湖,城中湖,是杭州西湖的六倍。

雪松路的小龙虾3.深圳三和人才市场。

每4件国际专利申请中,有4件来自南山。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华强北,一米台面,就可以是一个公司,必须是创业公司。

全世界最多摩天大楼的城市,圈海造地。

深圳没有老龄化的焦虑。

深圳77位入选胡润全球富豪榜,人数仅次于北京,纽约,香港。

深圳最爱读书的城市,人均购买书全国第一。

4.成都大熊猫基地成都私家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

早高峰的时间,至少比全国晚开始15分钟。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一年中阳光灿烂的日子不超过50天,于是,晴天便成了节日,过节要去泡茶馆。

鹤鸣茶馆。

绿茶+茉莉花茶,名曰碧潭飘雪。

成都,看得见的地方写着休闲玩乐;看不见的地方藏着勤劳能干。

成都的回锅肉。

宽窄巷子,锦里。

成都是最盛产农家乐的地方。

天府软件园。

春熙路成都是中国最晚入睡和最常熬夜的榜单冠军。

成都的酒吧数量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成都共有书店3460多家,只排在北京之后。

5.厦门鼓浪屿的生活补给来自600米外的厦门岛,禁止机动车同行,所以200多名板车工人,保障着小岛最基本的生活。

鼓浪屿没有淡水,管道输送的淡水只能满足生活所需,没有洗衣店。

鼓浪屿的人口密度,是厦门市的三倍,岛上一万多常住人口。

游客的鼓浪屿。

跳岛。

中国76个国际机场中,某种意义上中国最繁忙的机场,因为只有一条跑道。

国际港口,引航员。

中国的高级引航员只有不到200人。

80多年前,厦门岛先后出现了9个以序号命名的农贸市场,唯独第八市场存活,最古老新潮文艺的菜市场。

10间店铺就有一家沙茶面,海洋文化的融合。

厦门最不缺少的就是文艺。

沙坡尾,过去的沙坡尾是避风港,如今是文艺的代名词。

我还真见过厦门大学网红导游,老纪。

曾厝垵,传统与潮流你方唱罢我登场。

《城市24小时》短评

碎片。

6分钟前
  • 小鱼游到海里
  • 还行

众口难调

9分钟前
  • Aloha
  • 还行

感觉下来的拍摄质量,郑州 > 厦门 > 深圳 > 武汉 > 成都。郑州富士康园区里面的打工人和厦门鼓浪屿的班车工,以及武汉光谷的创业者记忆深刻。最弱的可能就是成都了吧,感觉只是在这个城市上浮光掠影地挠挠痒痒。即使是再旅游的城市,也应该有她背后生活的那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确实拍得是比较失败的。

13分钟前
  • 虎子
  • 推荐

一个山寨72小时的documentary囧 制作团队看起来像是一群年轻人 拍得不好 但能帮我了解其他城市 还是很不错!

17分钟前
  • 微沸女王
  • 还行

分明是在贬低郑州的。

22分钟前
  • 浮土
  • 很差

地球知识局推荐的纪录片,看了一集,郑州,不想看后面的了,感觉一般。城市,是目前大多数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它的24小时都在经历什么,从凌晨4点的郑州火车站开始,货运编组,二七塔,商代古都,胡辣汤,豫剧,棉纺织基地,全球最大富士康工厂,全亚洲最大医院,一个个零碎关于郑州的前段被刻意拼凑。表现城市不应该只是一些代表性元素简单的堆叠,而这些元素也不并符合24小时这样的定义,没有升华主题的记录,就是视频映像的流水账,一个个元素切换,郑州这座城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和看到纪录片的观众意味着什么,好像完全没有表达,解说也很空洞,没有内涵,不及格。

25分钟前
  • 立冬
  • 较差

“悟空悟空,你愿意拍纪录片吗?” ”不愿意,因为不挣钱”

27分钟前
  • 姗姗白衣示如心
  • 推荐

人间的模样,没那么丑,但也没那么美好,谁都被生活操着走(求个第二季多拍几个城市啊!!!

29分钟前
  • Ayo_whale
  • 力荐

看到了每一个城市的现实与浪漫…郑州火车站终于要交班的站长大姐,武汉每天过早卖几千碗热干面的小伙子,深圳城中村的开了三十年小卖店的大妈,成都大熊猫基地每天和熊猫斗志斗勇的小姑娘,厦门和老伙计们组个电音乐队为游客演奏浪漫歌曲的老爷爷…他们操着当地的口音,虽然只出场几分钟,却代表了那座城市的气质…

34分钟前
  • 7七7
  • 力荐

武汉郑州拍的不错,其他城市,尤其当成都的陶瓷艺术家大变叫花鸡…

35分钟前
  • One day
  • 还行

一盏碧潭飘雪

39分钟前
  • Puff
  • 还行

对城市的热爱好比叶公好龙,求之不得,远观而不可亵玩。中国城市化令人叹为观止,能把历史和现代如此交融,堪称一绝。来美国想象各处都是纽约,来了之后发现确实每个大点的城市都是彼此的复制粘贴,高楼不是银行就是酒店。剩下就田园县城和镇子,岁月静好,闲来勿扰。

40分钟前
  • flypan
  • 力荐

温暖的平常生活喜欢深圳

41分钟前
  • CREATINGO
  • 力荐

下饭。

44分钟前
  • 羊羽
  • 推荐

1.众生相的郑州:郑州火车站,服装批发市场,国棉四厂及烩面,富士康及张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起于码头的武汉,城市大、韵味足、江湖气,杭州太小太妩媚;3.深圳:投行、三和人才市场、南山科创人工智能、华强北与创孵、南头古村、深圳湾口岸、共享家庭;4.成都:熊猫、茶馆、玉林菜市场、宽窄巷子和锦里、农家乐、 天府软件园、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太古里、火锅、九眼桥商业街、酒吧、书店;5.厦门:鼓浪屿(民宿)、厦门岛、港口引航员、农贸市场、沙茶面、沙坡尾、厦门大学、西式音乐、曾厝垵、厦门软件园、厦门港。

48分钟前
  • ZhongSir
  • 还行

郑州:两个小时六把过于真实。

52分钟前
  • 海之言
  • 力荐

看不到创作者的用心程度。

55分钟前
  • MAO崽儿
  • 较差

成都

58分钟前
  • 小幺
  • 还行

深圳有毒

59分钟前
  • Ciao
  • 推荐

这个社会真的需要这种记录24小时 希望来福州吧·

1小时前
  • 只为你而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