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层下
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电云之下,雪原七思(港),电子云(台),Under Electric Clouds,Pod elektricheskimi oblakami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语言:俄语年份:2015
简介: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详细 >
想到《苏联鬼魂》、《环形物语》和《西伯利亚混凝土》中的画面,苏式废土、中式梦核、赛博荒原的交互缠绕。一幢建筑物可以是后苏联时代的种种缩影,也可以深深折射出俄罗斯人对战争和未来的焦虑。10年过去了,曾经被计划操控的那一批人,仍旧生活在可预知的经验里。
七个看似断裂的章节贯穿俄罗斯的前世今生,旧国阴影盘旋,个体被包裹在末日荒原的雾中风景中;冷冽画风既具现实主义色彩,亦不乏神启般的超现实因素,浓重云层下拓展丰富的时空;海边场景与列宁雕塑实在太有安哲味道了,美指一流。
在巨大的人造景觀與災難面前,一切符號與解構主義都如「薛定諤之貓」般存在著意義/否定的多重解析,那些溶於迷霧中的角色與對白在每個觀眾心中自有定數,小阿列克謝·日耳曼將政治解讀與分析消融在亦真亦假的現實/虛擬中,令觀眾不時生出欲仙欲死的割裂感。
... ...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15-04-10 【一年后电影院看了,很出乎意料的看进去了。大概你们会说低配塔可夫斯基,但大概因为低配我反而能吃下吧。
7/10,收尾很好,其实是献给当代一部分俄罗斯人的真挚的精神疗愈,可惜前面几个章节的寓言体有时和陈词滥调仅有一线之隔,整体世界观也趋于空洞,并未与角色产生紧密真实的生活闭环
第65届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 美且晦涩 废弃摩天大楼 七段末世寓言
一颗星打给自己跑去陆家嘴坐了两个钟头听了两个钟头的俄语的定力 看完只想说 “什么鬼”&“什么鬼”
电影没看懂!但是色彩!画面!我打120分!
原谅我实在没看进去~
雾霾这么大还有心思装
907|拿叙事来批评这部电影或许不太厚道,正如我们不能因为诗歌的故事性不足而否定它的艺术价值。这部电影的七个章节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俄罗斯的社会图景,解体后的阵痛、欧亚矛盾、国际冲突、个体与国家的关系、理想主义的覆灭伴着无边的绝望扩散开来,但这些矛盾浑浊而模糊,于是投射到个体身上的就只有弥漫在空气中的污浊。“电子云层下”是时代的见证,也是对未来的警示,就像那只双头鹰一样,左右观望的俄罗斯人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多余的人们在越来越猛烈的雪中寻求暂时的欢愉,就像电影里那位在雪中与雕塑共舞的人。
3.5 解体情结
今年电影节科幻单元看的。一部大闷片儿。纯粹的俄国地区现代遗迹观赏之旅(还没有照片里的那种很叼的遗迹)太多隐喻太多书袋,我建议没事不用看了。
是啊 真的好蠢啊 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雕像即使腐朽,仍然是神
诗化逼格电影。
能明白导演想要拍什么,但叙事生涩,台词木讷,演员塑造极度扁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塔可夫斯基。
结束后围住导演提问他说this is a weird movie233333sure it is.
即便是大闷片其实也分不那么闷的,比如修女艾达;而这个真的很闷。闷到开篇结局都挂人也还是闷;赶脚导演就是把自己喜欢的元素全部加到一起借角色之口说出来而已;最后,关注烂尾工程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