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场
Tatami,进击的柔道家(台),柔道场的风波(港),タタミ(日),Judo
导演: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盖·纳蒂弗
主演:阿里恩·曼迪,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杰米·雷·纽曼,纳丁·马歇尔,李尔·卡茨,阿什·戈尔德,瓦列留·安德留察,迈赫迪·巴杰斯塔尼,埃勒姆·埃尔法尼,西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美国语言:英语,波斯语年份:2023
简介:她们的柔道龙虎榜,是要委曲求全,抑或奋战到底?莱拉生于伊朗,随教练前往格鲁吉亚参加世界柔道锦标赛,一路愈战愈勇。教练竟收到紧急来电,为了避免与以色列选手对垒,当局勒令莱拉诈伤退出,更以其家人安危作威胁。《圣诛》影后莎阿米饰演教练一角,并与《以色列铁娘子:梅尔夫人》导演佳纳提夫破格联手执导,糅合政治惊栗与运动竞技,..详细 >
拍摄的可看度没问题,但太政治了
3.5
任何一项体育竞技染上zz都将成为腐败的产物 能和伊朗做朋友的国家基本上都没啥好东西 其中就有毛子和ccp 果然是一丘之貉
镜头运用的真好啊
“你是个强大的女人!你能把他们全部打趴下!”(看到电话一直响好烦没有关机设置吗??)有发声渠道有官方避难援助已经便利过多少人了
6.7/10
小小的竞技场却反映出政治角力。决定输赢的不是你的努力、专注和能力,决定输赢的是一通电话、一个威胁和强加于个体上的为国家荣誉着想。运动员有时也挺悲惨的,既要克服竞技状态、年龄和伤病,还要考虑外部的影响,还是希望简简单单就好。
带着毫不掩饰的政治意图来拍一部虚伪的电影,那就不应该用电影的标准来评判,一群肮脏的东西
再次感叹伊朗电影素材真多。摄影和视听挺吸引人的一秒就看进去了,但随着柔道回合制发现视听太单一了,每场都没什么变化有点乏了,而且人物设计太扁平了有时候看wja俩人一脸正义都想笑,反高潮时刻还可以。总体值得一看,多拍!
#HKIFF 心理角力与柔道场上的较量并行交织,充满张力。扎拉·阿米尔演的教练尤其具有复杂性,她不像女主那样勇敢直接,而是在犹疑里挣扎,直到觉醒的时刻。
3.5 柔道场内调度和节奏都很好。手臂锁无法一招制胜,自己却被头巾扼喉到几近窒息。
其实我想到了俄罗斯的运动员们
代入地联想其眼下以色列对黎巴嫩加沙平民的无节制滥杀,只能说我看此部电影的时机不对。
好看,但现在只要进影院,就免不了咳嗽,还是得犯贱电脑上看。所以错过一阵,伊朗是完全不能碰以色列队吗?无论什么比赛?榻榻米最后是说巴黎奥运吧,难民奥运队不容易选上的。2016里约第一次组织这个队,当时还去运动学校拜访了两个从刚果金润巴西的,恰好就是柔道运动员,还都入选了。
比柔道竞技比赛更为激烈的对抗,发生在赛场之外。台上的对抗是平等的纯粹的互相尊重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赛场之外伊朗政府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不公正的、手段卑劣的对抗。电影把莱拉两难处境拍得感同身受,莱拉精神上的压力、她的委屈与愤怒通过比赛的动作外现出来。莱拉与她教练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同病相怜、到中间的反目成仇、再到最后的同仇敌忾,随着两人的和解与联合,她们的反抗不光是她们个人层面的对抗,而是升华为千千万万的个体对抗强权政府的精神层面的反抗。
看的过程中不断想起,东大曾经远走他国的那些乒乓球 羽毛球运动员。什么时候,体育运动成绩跟国家没关系了,只代表运动员个体,体育才会回归本质,干净。否则,说点别的吧。
戛纳影后首部导演作品加上亲自上阵,拿下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又一个国际影后,体育加政治题材在伊朗这个背景下还是挺特殊的,几乎全程都在柔道场的黑白镜头运用压抑又克制。“我不会再回到伊朗了,这些年我一直在撒谎,对你对家人对自己”。这部片子很光明正大的谈反伊斯兰压制,也是从女性视角去说觉醒和对峙。立意是加分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伊朗的女演员和导演而言。
运动无国界永远是理想主义的,体育和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似乎也不新鲜,就和艺术一样,所以有意思的居然是伊朗和以色列两位导演的合作。此类故事似乎总是主旨先行,但本片故事,虽然有一定的套路,但讲述得还是很精彩。
女性,政治,梦想 幸好一家人团聚了,不然真的会看崩溃。她和教练互相推搡到用头撞破镜子到最后教练再次入场给她加油她终于摘下了令人窒息的头巾,一气呵成。没有镜头的背后势力让人窒息。剪辑很棒!女主演技也超棒!
#HKIFF#声效拉满。导演影后出身,会更注重表演张力,但忽略了文本深度和人物扁平,几个反派配角工具转型,主角内心os也是通过最后台词的宣泄脱口而出显露直白。映后问导演伊朗和以色列问题,她说是40年政见原因,再查下资料伊朗拒绝运动员和以色列选手对垒接触,是因为不承认它是独立国家。为自由而战的伊朗女性,在榻榻米上跳跃。导演取消航班奔跑空降返场,尊重感恩每次勇敢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