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男孩》,看名字绝对猜不到的是要讲个戒毒故事。
看豆瓣短评很多人觉得这个电影空洞、琐碎、混乱,靠配乐勉强煽情。
我却觉得真实。
成长在父母离异家庭的漂亮男孩开始drug之旅,前因后果都不用讲,开头就是父亲失望的脸,很真实。
然后反反复复的戒毒复吸戒毒复吸,重蹈覆辙又重蹈覆辙。
中间各种插叙倒叙童年记忆碎片也很真实,除了电影里的父子之情,人的记忆真是有碎片组成的。
看你在副驾驶上唱歌、去海边冲浪、夜晚安抚你的脸、送你去母亲那里时说我爱你,这就是电影里父亲的记忆碎片。
最后父亲委婉的放弃也很真实。
这世上没有无底线的爱,对人失望到了极致,放弃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
可能很多人看到最后就当成一个戒毒教育长片来对待了,我却有新的角度和感受。
那就是来来回回的重蹈覆辙般的痛苦。
电影里的无力感快要使人窒息。
没有多少人有drug的体验,看起来好像是个很遥远的故事,但我却觉得真实得要死,每个人都有情绪跌落到谷底的时候,甚至还没有drug人类都能把自己的情绪搞到崩溃。
电影里没讲Nic为何开始吸毒,我搞不懂为什么这时候有观众强烈要求导演必须交代一个少年痛苦的原由,痛苦哪需要一一解释原由。
痛苦没有责任告诉所有人来龙去脉,它只要静静地待在那里就能毁灭一切美好的东西。
一切无意义,一切都说得通。
喜欢喝酒的人一定能理解addict。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知道这样做不对甚至知道这样思考也不对,但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对。
只觉得痛苦又无能为力。
无法被理解也不会被原谅。
但没想到的是,全片中最令我惊艳的一段台词不是任何一个有名字的角色说的。
而是一个戒毒交流会上的黑人女性。
她说:“我失去了弗朗西斯。
周日她死于吸毒过量。
我想我正处于哀悼中,但我…我意识到一些其他的事情。
实际上我这些年一直处在悲痛中,因为即使她还活着的时候,她也如同行尸走肉。
当你哀悼生者的时候,生活会很艰难。
”当你哀悼生者的时候,生活会很艰难。
爱填不满心中黑洞,回忆无法悼念生者之痛,只能把车停在路边哭泣。
说我软弱也可以,只要我是个漂亮男孩。
伴随着影片最后八分钟的落幕和音乐,我很想表达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首先,当我看到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我就已经很怀疑豆瓣上的这个评分,看到后来我越来越不服气这个评分,我去IMDb上去搜了评分——7.3,要知道甜茶同样出演的《call me》在IMDb上也只有7.9的评分。
因此,豆瓣上一些大V顶着流量的旗号,影响着一大批观影者的评判,当然不少时候我也是我刚刚说的那样,是一个被影响者。
电影的摄影构图绝对是精心的,我截了几张我很喜欢的图片。
摄影一直保持着高水准的构图,有黄金分割,有中轴对称,整个画面一直都保持着很舒服的状态。
配乐是丰满的,虽然有几个片段显得故意了一点,honestly,但整部电影的配乐是让我融入情绪的重要配件。
重金属摇滚和亲和钢琴,还有促进情绪的配乐,都很能借助音乐表达情绪。
再说剪辑手法,个人而言我很受用时空交叠的描述方式,因为当这样的手法是文字写在书上的时候,是会引起无尽的想象的。
当然有一两个地方,这种剪辑用过了,造成了理解上的些些偏差。
很多童年片段的重演,是导演对人生前后的差别表达,也是剧情的一部分。
文学与艺术方面,诗歌的介入,摇滚乐的介入,小团体忏悔式的自述的介入,无不都在掀起一些列的情绪波澜,电影的价值是在无形中被赋予的。
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剧本太弱,甚至有说它是一部「禁毒宣传片」。
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不去真的用情感带入,应该会很难理解情节上的反复重复;而且一再突出的「禁毒宣传」让他们情感上很难平静得去融入电影里。
剧本不弱,情感线更不弱!
父子之间的感情线,从童年讲述起,一路贯穿成长。
非要在这样的电影里讲述一个动人的感情故事吗?
非要像寻亲那样悲鸣吗?
父亲的信任变化与情感变化,是写实的;继母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说起情感,难道,桌子上那封写给「漂亮男孩」的信,所要传递的,不够吗?
冲浪的回忆对比,不够吗?
写作在整部电影里出现的意义,与充满黑暗色彩的日记本,不够吗?
不能够揭露内心吗?
说到写作,我很明白,一个擅长或忠于写作的人,是能够从写作中找到解脱的。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总是在强调Nic需要写作,写作是一个人得到解脱,最廉价也最昂贵的方式,昂贵在很多人不愿意借助文字表达内心。
我喜欢这部电影!
我觉得这个评分大家给的太低了!
我大胆猜测大家评分只有三星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不爱这个题材,觉得毒品电影就应该拍成《湄公河行动》???
真的觉得Nic活得很累很累,对每一个人都小心翼翼,尽力去扮演好儿子,好哥哥的形象。
付出很多,渴望的很少,但是永远不会被满足。
他真的什么都没做错,却还要不停不停的道歉。
从小一直在一个撕裂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奔波于适应、讨好两个家庭,满足爸爸和妈妈的诉求。
在应该被呵护,被给予爱的年纪一直在给予、乞求。
如果爱是有定量的话,我觉得Nic在童年时就已经被耗尽了。
在爸爸家,看着Jasper和Daisy模范式的幸福成长环境,对比自己以前经历过的种种,怎么可能会不去对比,不嫉妒,不难过?
爸爸从他身上吸取教育孩子的教训去呵护他别的只和Nic有一半血缘关系的孩子,这种时候Nic除了是小白鼠还能是啥?
如果Nic看到Jasper和Daisy 犯了和他小时相似的错误,在他得到的是怒吼或者不理解,而他们得到的是更温和更理智的教导方式,他得多难过?
在妈妈那边400多天没复发,在爸爸家才几天就复发,谁看不出来是有多压抑?
回来要扮演好哥哥,陪着Jasper和Daisy;自己房间被当成杂物间(这真的是最明显的在爸爸家他已经被边缘化的表现了)也只能默默忍受。
他没有自己的家,他只有爸爸家和妈妈家,永远是客人。
父母的错误,Nic却要用自己一辈子去偿还,还要被误解,孤立。
他爸爸为了他现在的家庭放弃他,甚至连让他那晚先回家,再谈下一步都不愿意的时候真的让人觉得无语。
他要追求,保护他的新生活,那Nic呢?
他的新生活就是建立在Nic的牺牲上的。
逼Nic接受他的生活,再要求他扮演好儿子,哥哥的角色,根本没有给过他选择的权力。
不可否认,他爸是很爱Nic的,但是是有条件的爱。
为甜茶看的。
电影的配乐实在太减分了,好多配乐非常突兀且不明所以。
导演可能是以记录为主,导致电影传达的含意比较模糊。
甜茶本身的阴郁气质和角色还是十分符合的。
电影里更多的展现的是尼克清醒的时候,而不是吸毒后神魂颠倒的样子,清醒的时候尼克总是自责羞愧的,想戒掉毒瘾,但是太多的自责羞愧让他更想吸毒来解脱,父亲大部分时间对儿子吸毒原因的疑惑不解、迫切希望儿子回归正轨、怀疑儿子复吸,都无形中在加重尼克的羞愧,所以大卫翻看尼克记录吸毒心路历程的日记可能是影片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部分。
尼克在父母家人面前表演完正常、他们期望的一面之后,独处的时候就只剩下更大的空虚需要被毒品填满,也是他不断复吸的原因之一。
但电影和小说一样,最终也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尼克最初沉迷毒品的原因。
电影虽然无意为吸毒者开脱,但也确实想传达出吸毒者的彷徨无奈、内心的孤独无助,吸毒最终成瘾不仅是内心的屈服,更是日渐积累的疾病(基因以及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
电影可能希望戒毒者的家人能够像大卫一样,充分理解吸毒的尼克的痛苦与挣扎,更加理解、更有耐心地引导、帮助、陪伴他们,别对他们失去信心。
真没想到我竟然有写两句的冲动。
NIC的爸爸简直太渣了。
这种渣男体质没有去祸害其他女的,反而用在了自己家人身上,害了所有人,尤其是他儿子。
NIC本来是个完美如瓷器艺术品的儿子。
他爹的渣男体质首先就表现在对他儿子爱若珍宝的时候各种情话绵绵,关于机场告别的“everything”的那一段,我了个去,我听着都酥了,何况啥也不懂的小屁孩,绝对晕头转向记一辈子。
结果转头人家他爹就领着他跟别的女的结婚了。
然后哐哧哐哧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瓷器本来挺正向的,后来再怎么也发现自己不是“everything”了,估计也曾犹豫怀疑过是不是自己的错。
成天这样子一点点的负能量日积月累,没疯就不错了,吸毒还算好的。
剧情简介里面说是一个爸爸帮助自己儿子戒毒的故事。
看着看着发现是一个爸爸怎么害得自己儿子吸毒的故事还差不多。
每次瓷器见着他老爹,一腔孺慕变成自怜自伤又变成自我否定最后自暴自弃,然后就吸/复吸了。
NIC带着女孩逃跑后来女孩被送急诊他无助地打给老爹,眼泪一边啪嗒啪嗒掉,说了一堆please、“i want to go home”,真是令人心碎。
反观他爸直接拒绝了。
看似对儿子严格要求严肃表象下是“i'm done”的那种挫败愤怒和不耐。
他始终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自己最关注的位置上的。
哪怕前妻打来电话软语相劝,说儿子会死掉,他仍然想的是我也好不爽。
所以他拉着现任老婆去参加互助会就不难理解了。
太讽刺了。
看到互助会墙上标语“不是我的错”什么什么那段我感觉挺恶心的。
爹地你真是受了好大的伤。
不是说他老爹不爱孩子。
但“everything”的那种爱不是这种程度而已的。
起码“everything”的那种爱是更加利他、或者说压抑隐忍自己的。
给不了“everything”却空许诺,就会让人受伤。
比如同样受伤的还有他后来组建的新家庭。
他现任老婆Karen(?
)跟继子之间的相处算很不错了,但也受不了自己老公在现家庭和前儿子之间的摇摆不定。
Karen跟NIC一样都希望自己老公/老爹给自己更多。
NIC带着女孩逃跑,Karen竟然开着车去追,追着追着哭了。
她追什么呢?
想找继子说清楚?
她哭什么呢?
委屈吧。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此时镜头一换爸爸跟两个小朋友坐在家门口也是抱头痛哭,两个像天使一样的小朋友一直在说i'm sorry。
感觉这个老爹尤其渣的一点就是所有的根源都是他自己,他却在让所有人对他sorry。
NIC在片子前半截已经说了无数次了,两个小朋友刚刚也说了,现任老婆的委屈大概率也是源于莫名的负罪感。
尤其搞笑的是,儿子丢了,他打电话给前妻,把人家骂得狗血淋头,要求人家给自己道歉。
搞笑吗?
儿子是你弄丢的。
人家他妈看着一年多,成功戒毒485天,一见你就复吸了,老妈还得sorry,找谁说理去。
以及,自己瓷器一样的儿子被祸害成这样,当妈的应该跟偶像剧里面的男二看着女主为男主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一样心痛吧。
她要求前夫配合自己救儿子时候说“我一个人做不到”的那种无助迷茫,真的很让人感动。
所以说,伤害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儿子从他书桌上看到的那些只言片语,可见他内心的彷徨苦痛。
根源就是,这种渣体质男的,不适合结婚生子。
他太高估他自己爱的能量了。
随心所欲地付出爱,以为可以爱到所有人都满意。
但其实他那些花言巧语,那些体贴温存,那些他给出的爱,都如同毒品一样只会让人想要更多。
大夫跟他分析毒品如何作用于人脑的那些话,用来分析他毒品一样的爱如何作用于全家人,何其生动又何其讽刺。
这种渣男,还是更适合做那种“百花丛中过”的祸害,不适合组建家庭。
祸害丛中百花,花们还有法将他翻篇儿继而自愈。
当他的家人,彼此都羁绊着甩脱不掉,太苦了。
最后,看到这个电影是偶然,但决定看下去有一半是冲着“甜茶”来的。
这个小帅哥真是很适合演知识分子的儿子,cmbyn里面那种乖的也好,这部里面这种内心破碎超能作的也罢,都合适。
或许是因为评论中所说的他那种所谓“古典美”。
以及,点主演的名字竟然搜出来他好多部电影。
才发现人家越发红了之后除了谈恋爱拍戏也没耽误,啥啥都赶趟着呢。
真是优秀。
存在的问题很多 碎片化的叙事 凌乱的剪辑故事线 完全没有情感交融的配乐 即便父子的演绎再出色动人 观众的情绪也被局限在了一个不断戒断复吸的循环往复里 除此之外 主角父子 两位母亲 两位小天使配角还是非常优秀的 个人的共情点也就是在Karen最终选择停车那里 那是父母终于意识到亲情已然无用的时刻 因为面对的已经不再是曾经看着他长大的漂亮男孩 只是一个沉溺药物不能自拔的junker最后从甜茶迷妹角度评价 这次甜茶的角色挑战还是相当大的 在平日里的清醒状态 Nick可爱懂事 阳光开朗 爱写诗画画 然后就交到了个不忍直视的女朋友我真是..手动微笑再见了 针管推进皮肤过程里 他眼里属于曾经漂亮男孩的快乐和美好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病态到极致的沉醉而不自知最后一次在厕所隔间里的注射 俯拍视角里的他 清瘦的手臂已经伤痕累累 那时他的身体也已经到了极限 完成注射就好像完成了日常吃饭喝水的任务 他倒下的时候眼里已经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光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 在最后一幕 靠在父亲身边见到了太阳的他 才会那么无助 而又令人心生希望(甜茶真的好美好美啊 其实他一笑我就不是很care他在说什么了 所以说少年啊糟蹋自己的时候好好照照镜子你怎么舍得😭..)
故事本身很平淡,但导演和主创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的,确实是一部劝诫人们远离毒品的宣传片,对吸毒者本身、他们的家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那些因为毒品而失去亲人的人的悲伤刻画得非常好。
这部电影没有想要探索为什么Nic一开始会沉溺于毒品,虽然在刻画从小到大的父子关系的时候多少会让人有些猜想,但电影并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展现,好让观众期待最后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好像有了答案,就可以解决问题,甚至可以避免以后问题再次发生。
但有的时候,生活里很多事情是无法追溯原因的,它就是那么发生了,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道事情发生的那一刻你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但它就是发生了,然后成为一种状态长长久久地纠缠着你,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摆脱它,或者到底是不是可以摆脱它,就像你不知道它怎么来的一样,你也无法解释它的存在,以及——在最好的情况下——它的离开。
这部电影没有想要回答任何问题,也没有想要许诺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导演只想要从各个角度展现问题的迫切性,让大众了解到吸毒成瘾者,除了这样一个标签之外,也是普通人,他们可能只是无力摆脱毒瘾,而不是不想,不是自甘堕落,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家人承受着怎样的痛苦,面临着怎样的抉择,这都是我们避而不谈的事情——他们需要更多帮助。
但与此同时,Nic一再辜负父母的付出不停地复吸也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帮助,但生活终究是自己一个人的战场,没有谁能成为谁的救赎,再多的爱和付出也不行……
电影音乐很棒。
1. Nic情况有所好转以后回家,爸爸在他睡觉的时候唱着Beautiful Boy的摇篮曲。
一开始声音开得小,我还以为那是个无声镜头,直到父亲回忆Nic小时候在机场跟他告别时BGM变大我才听到。
让我很惊喜的细节是歌曲不光是约翰列侬的原唱,还有演员的声音,仿佛那首摇篮曲从Nic小时候唱到了现在。
而我也终于听到了那句早在预料之中的“I love you more than evergthing”。
2. Nic在公路上开车的经典镜头,背景音乐是我称之为公路音乐最佳的Heart of Gold。
3. 如果说前半段的Nic是在混沌中堕落,他在clear一年多之后的复吸就是清醒着堕落。
当他和女生一起堕落着的时候,音乐却是如此浪漫与缓和,仿佛这种沉沦是世上最美的事情。
最后Nic想要结束生命那一段,凄美缓慢的女高同样安详而宁静。
4. Nic和女生开车逃出家,继母流着泪开车跟在后面,像是追赶,却没过多久又停了下来。
但原来她不是在追,而是在驱赶。
之前父亲说要去找儿子的时候,她愤怒地希望丈夫be responsible,当时没看懂,原来她希望丈夫放弃这个可能给自己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的哥哥,而她的驱逐也是想要让Nic远离年幼的孩子。
不得不说挺绝的。
其实感觉整部电影都是那种节奏缓慢而充满回忆的,真好像吸了一大口drug而变得飘飘然。
看其他影评才知道电影参考了父亲和儿子分别写的两本回忆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半段是父亲的视角为主、而后半段是Nic为主。
要不是看到片尾对现实中的主角后来人生的叙述,单是电影结尾给我的感觉没那么充满希望。
因为反反复复多少次,总是以为他彻底clear了、与父亲做了坚定的保证了、被当作戒毒成功的典范了,最后又是新一轮的绝望,好像永无止境,像颗定时炸弹。
但是总归会结束的吧。
“Everything?”“Everything.”I love you more than everything.
好吧,我觉得我一定要写点什么,不然就真的像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老实说如果没有甜茶我肯定不会看这部电影,但是这个电影真的有然后我潸然泪下的地方。
虽然中国吸毒没有美国那么严重,但是关于重组家庭和离异孩子的问题确实有很多共鸣,让我感动的还是爸爸妈妈都没有放弃尼克,即使他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恶性循环。
本来以为我很喜欢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观念,但似乎美国的心理疾病患者比中国多很多。
电影中间尼克学生、孩童时代的穿插,温馨但是又很心酸,甜茶的感情烘托地很到位,每一次哭都是不一样的感情,真的演出了那种孤独无助疯狂的感觉。
对于这种从小就一直存在的感觉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入。
爸爸真的很爱尼克,即使有过退缩。
或许对于每个爱着自己孩子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都是漂亮男孩吧。
上个月原著作者David和Nick父子来我司座谈,趁刚看完电影,来回忆一下内容。
Nick & David Sheffs 父子印象当时看到Nick第一印象就觉得发型和甜茶好像,不知是巧合还是谁抄袭谁。
不过Nick也打趣说甜茶的发型在加州理发店很火,进店理发都说来个Timothee hair,甚至还有Timothee peach(纯洁的我表示根本听不懂)。
Nick本人给我感觉是姿态动作都是美国小伙那种耸肩挠头,说话手舞足蹈,要不是面部略显沧桑,还真让人有种20出头男孩的感觉。
这点甜茶在电影里还真的模仿的惟妙惟肖。
David衣着随意,一头精干的短发,眼神矍铄,直到讲起话来,才让人感觉到他的作家身份。
这点史蒂夫卡维尔在片中,无论是外表还是感觉,都反差挺大。
David说当时知道Steve在试镜自己的角色时别提有多惊讶了,他们俩第一次坐下来聊的时候,Steve向David保证,自己不会像甜茶那样每天10小时粘着原著真人来模仿。
所以Steve自成一派的表演也是对自己演技自信的一种体现吧。
David Sheff & Nick Sheff父子俩谈观影体验比起对于史蒂夫卡维尔饰演父亲的overwhelming,他们两位对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甜茶并没有表现得多么激动。
后来甜茶开始shadow Nick, 学习他的一举一动,他俩关系就变得很好,有时还一起冲浪。
直到后来看了《Call Me by Your Name》,Nick说他完全被甜茶演技征服了。
David说当时知道Felix要拍后,特意找出了《Broken Circle》来看,惊为天人。
后来他们看到《Beautiful Boy》成片以后,也都很感动。
他们接下来准备去校园里宣传这部电影,目的是让更多毒瘾青年认识到自己并不孤独,完全有希望走出来。
Nick谈戒毒Nick说当时吸毒是因为用毒品来逃避现实,他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没有人能懂自己。
后来他能走出来,也是因为发现自己并不孤单,但是自己也非常幸运,有一个这样支持自己的家庭。
他们身边有很多人就这样没有走出来,而英年早逝。
两位都谈了很多戒毒的心路历程,一度让笔者以为影片会着重描绘Nick如何和毒瘾抗争的,结果发现其实是另一个角度。
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电影。
其实一小时的座谈,聊了很多,但是因为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加上当时没有看过电影和原著,所以比较囫囵吞枣。
这里只写了能回忆出的一些内容,如果有出入,还请担待。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台下还坐了一排主创,其中有制片人Jeremy Kleiner,主持人说最近几年能想到的好片,几乎都有他的参与,估计是皮特的好搭档?
(虽然我并不认识)。
Jeremi坐在台下略显局促,跟我想象中好莱坞大制片张扬跋扈的形象完全不一样,甚至一度还眼泛泪光,估计是作为艺术工作者都情感过于丰富细腻吧。
为什么分这么低。我从头看到尾很感动,没有觉得沉闷或出戏,可能因为我能同时共情父亲和儿子,因为我也有个小男孩。影片缓慢忧伤的配乐很好的烘托出了吸毒者家人哀伤沉痛的心情。很少能在电影里看到把父子感情纽带表现的那么深情。我曾经可爱的漂亮男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看着他渐行渐远我却帮不了他,恨自己的无能无力也恨他的不争气。而Timmy的表演更是精彩。作为一个吸毒者,他没有大嗨大笑也没有大哭大叫,即使他的外形不太贴(吸毒者应该更消瘦更虚弱更神经质),但他细腻深沉的表演让我切身感受到吸毒者那种厌世,孤独,无力,想要挣脱但已太深太难的绝望,恐惧和悲伤。
吸毒是因为被忽视,最后打电话的时候,我想他是真的清醒了。最后一次也是抱着自杀的心态注射毒品,原来只有真的快死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同时出现在身边。
看好累,太平淡了,几次都以为结束了,然而只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继母追车的那段挺戳人的。
故事挺没意思,插叙闪回的手法在技术层面上,让电影起死回生一些,不交代的剧情转折剪辑也很有特点味道,两种手法让电影不那么平庸,可故事终究没有价值,败坏了这些味道。剧情开始还好,随后进行无谓的表面刻画,闪回只是渲染父子关系,情绪饱满的都要溢出来了,父子真的情深,故事却彻底坍塌。整部电影最后只剩下,一个操碎了心的父亲形象,以及一个在戒毒与复吸之间徘徊堕落的模糊的少年身影,能感受到双方的痛苦与无奈,但也仅此而已了。
timmy是漂亮男孩?这个设定我接受。
片如其名,甜茶真的是漂亮男孩啊,而且又是跟成年男性更有化学反应。剧情就太单薄了,插叙看不到层次感,还不如直接拍成禁毒宣传片...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剪辑是磕high了吧搞出来个什么鬼,父亲这个角色全片最出彩。片子还算是温情停在了一个貌似大家都得到救赎的节点,长夜漫漫路迢迢。
我不想放弃你的,是你先放弃你自己的。父亲的演技好到扎心...
剪辑的也太烂了。
甜茶确实够漂亮,但是演起吸毒症患者完全没说服力,笑起来一副乖乖仔优质少年的模样,和女生亲热也透着十足的不来电和尴尬。吸毒者疗愈过程整体非常没看点,史蒂夫卡瑞尔的演技把甜茶秒成渣渣。
这电影最后也没给自己留个结论,观众看着更加不明就里觉得毫无意义。如果是放在“无条件支持吸毒者的家人吗最后终于也明白了自己有选择放弃的权利”就还好,最后弯一拐还是回到“我爱你所以我无法放弃你”。这一大家子最让人信服的反而是寥寥几个场景刻画的后妈。再加上大段画外音跳到画面出场之前的糟乱剪辑和突兀滥用的配乐,另外想对导演说:beautiful boy是回忆的beautiful boy不代表你非要找Timothée来演OK?对Timothée本人:drug addict真不是顶个面色苍白的妆容手上画几个洞然后挤两滴眼泪就是动人的,看这戏的面对这些场景除了感叹你柔弱无助的美貌有多少人会把你真正幻想成吸毒患者?
禁毒教育片
《破碎之家》的导演新作延续了破碎家庭的话题,很多配乐的使用很妙但是导致整个剪辑也被配乐牵着鼻子走。Charles Bukowski用得太妙了,一种平凡生活中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明亮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因为它告诉我爱是多层次的 爱是无用的 爱也永远不会是无条件的 爱太会审时度势趋炎附势 爱是清醒世界中最后的绝望//大多数被保护的太好的小孩 都会来指责nic一遍遍让他的父母失望 可他们不知道nic的问题只是太过清醒和敏感 所以他总会看到父亲口口声声everything背后的conditional 所以他总会看到继母客气背后的疏离 nic在一次次飞行中在想什么呢 在被一次次误解又一次次伪装后在想什么呢 在看着成人世界虚伪扮演后又在想什么呢 只有绝望到底才会觉得世界是黑白的吧//我一直不喜欢nic的爸爸 从一开始 每次发生冲突 第一个喊的人一定是他 觉得自己没错的一定是他 用自己的垃圾人生经验盖棺定论的也一定是他 先说爱又先放弃的也一定是他 他大概诠释的就是成年人有多虚伪吧
「The more I use, the more I do things I am ashamed of, and the more I use so I never have to face that.」「Do 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 If you could take all the words in the language, it still wouldn't describe how much I love you. And if you could gather all those words together, it still wouldn't describe what I feel for you. What I feel for you is everything. I love you more than everything.」
看甜茶这么痛苦我也不想活了~一星史蒂夫,一星甜茶,一星给史蒂夫的大木屋,一星给原型。
看甜茶的颜也就够了~但里面还是Steve的父亲演的最好,剧本太一般了,几度想睡觉
直到互助会一场都印象很好,难得看到同类题材将落点反常地放置在“我尽力了,我放弃,我还有自己的生活“,下一场则立马用家庭关系的裹挟取胜了理性的抉择,直接沦为了propaganda. 试想连吸毒都无法为生活开辟新的出路,卷土重来的关爱又能填补多少。
周日AMC早场舔屏。画面啥都还是精美的。。至于没有情节这在看书时候就理解了。于是纯粹戴着观察演员演技的角度来看。。。
被毒品挟持的骚年和挣扎奔忙的父亲,剪辑的时间线很乱,关键是即便乱仿佛对剧情也没有影响,看了好几天才勉强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