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同志亦凡人”(美版),我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我的三观又被刷新了!
对于一个习惯接受不同事物的新时代女性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一直被fuck洗脑的过程中,还坚持看下去,这让我的人生又添了一笔“辉煌”。
不得不说这部美剧中我最喜欢也最欣赏的是Brian,他真实直白,无所畏惧,最主要的特点是没心没肺,所以他成了所有人眼里的混蛋,但偶尔流露出的温情却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活着的人。
看完这部剧,感觉Brian好像从另外一个时空里穿越过来,曾真正存在过我的世界里一样,成了我的信仰。
Brian做事从来都是我行我素,从不在乎身边人的看法和感受,他不介意别人对他的失望,也不care朋友对他的期待。
他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全世界都反对他,他也可以坦然的站在所有人面前说:”I’m gay,Fuck You!”同性恋的身份对他来说,就像是用手机发短信一样正常。
他从来没有以此为耻,也不像一些激进分子一样以此为傲。
只有底气不足的人才总喜欢通过虚张声势来掩盖自己不被认同的“缺陷”。
他不渴望别人喜欢他,他也不担心别人讨厌他,在他的生活里好像全世界都与他无关。
他让我想起了一个人——Peter Pan,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
他任性大胆,敢作敢当,甚至有些“反社会”,他拒绝已经长大的孩子,拒绝所有他不喜欢的东西,像极了Brian的恣意妄为以及对那些小心翼翼生活在世间庸人的嘲讽和不屑。
当我发现本剧Brian的原型来源于Peter Pan,是在Brian和Lindsay道别时,Lindsay对Brian说“bye ,Pan”.Peter Pan经常记不住别人的名字,或者说是他根本不在乎。
正如Brian多次询问Justin的名字一样,遗忘是表达不屑一顾最好的方法。
只爱自己的人永远对自己带给别人的伤害无动于衷,也无法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这是Brian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
他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所以才会对Justin的多次示爱视而不见,也多次对朋友的热情相邀犀利拒绝,同样他也完全不屑和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他的人争论,他喜欢做爱带来的快感,他就随时随地和不同的人做爱,no apologize,no regrets.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我就喜欢,你看不上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简直吊炸天!
有时候厌恶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定代表对方有多差劲,可能是你永远不敢像他一样活着!
一旦我成不了你,我就诋毁你,这和“仇富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嫌。
正如Ted这个永远枯燥无味,每天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永远自卑却不忘时不时地站在制高点上批判一下Brian的人,人生最大的愿望竟然是能成为Brian,哪怕只是体验一次也好。
他戴上Brian的手链,在Brian的房间,模仿Brian的动作,像Brian一样做爱,可一切都不对劲,因为他不是Brian,东施效颦的结局永远都是适得其反,superhero也只有一个。
故事的结局让我感到窒息,我拼命呼吸还是感觉很难受,仿佛被别人一把推进真空里,很久没有缓过来。
Justin和Brian最后的告别比分手还让人心疼,这就是“相爱却不能相守”最真实的写照吧。
我努力去理解Justin和Brian最后的对话Justin:I’ll be back,and you come there,we can see each other all the time. Brian:You don’t have that,neither do I.Whether we see each other next weekend or next month,never again.Doesn’t matter,it’s only time.多少人和我一样,惋惜这段看似无疾而终的爱情,我想他们的理解应该也和我开始理解的一样吧———理智的Brian告诉Justin“无论他们是下周再见,下月再见还是永远不见,都没有关系 ,这只是时间问题。
”看似好像是洒脱的分手宣言,字面理解的意思也确实如此,不过我们真的了解他们的爱情吗?
我试着换了一种思路去解读他们的分离——对于他们的爱情来说,何时相见,甚至见与不见都只不过是短短一生的时间,而他们的爱情远比这分分秒秒的时间来得长久。
正如“no strings”歌词里唱的那样“让那些无助的人们靠誓言过活吧,我们不随波逐流!
”Brian是漫画中的superhero,也是生活中的superhero,他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仰,甚至掌控这自己的爱情。
如果上帝降临人间,我更愿意相信他是Brian Kinney的样子!
后记:很多人无法释怀brain和Justin分开的结局,但分开并不代表结束。
我截取了对QAF编剧的采访,安慰一下你们脆弱的心灵。
Credits: BRI-TIN.COMMade by: RachaelWritten by: RachaelThanks to: Dan and RonEdited by: MarcyRachael: Personally, I think the way it ended was the only way it could have for Brian and Justin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reflecting Brian's interpretation of how relationships didn't have to be 'hetero' to be real. But on the whole, most of the people I speak to hate that Brian and Justin aren't together at the end. Some people are incredibly angry over it, which I suppose goes to show how passionately they feel about the characters.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is, and can you explain why you chose to have them part at the end?Rachael: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这样的结局对于当时的B和J的境况来说很合情合理,同时也切合了B的性格--他们相爱的方式不要去仿效异性恋。
可但是,大多数人都说很讨厌B和J没在一起的这个结局。
甚至有些人很气愤,但这也恰恰反映了大家对剧中人物的挚爱。
你们对此有什么要说的么,还有为什么你们选择两个人分开作为结局呢?
Dan: The controversy of the Brian/Justin story in the last episode has always puzzled us. Of course Brian and Justin will see each other again. New York is a brief commuter flight, less than 90 minutes, from Pittsburgh. Some fans seem to focus on that and not what their story is really about. Brian and Justin do not need to say vows to each other to cement their relationship. They're beyond rings (even though Brian sentimentally keeps them), ceremonies and receptions. Just like in their "Covenant" scene, when they declared their own guidelines for living with each other, they know that their relationship transcends rules that others may need. It was, in fact, based on a lyric by Richard Rogers from the title song of his last great musical NO STRINGS: "Let the little folks, who need the help, depend upon vows and such. We are much too tall." Justin going off to New York was a declaration of freedom and a final restatement of Brian's philosophy, that sacrificing who you are for the sake of another or demanding that they sacrifice who they are for you, is not love. Dan:对于最后一集B和J的结局而引发的争议让我很费解。
毫无疑问B和J会再见彼此的,从纽约到匹斯伯格只有短短90分钟的路程。
一些fans好像对这一点耿耿于怀,而忽略了这个故事的内在。
B和J并不需要用誓言来巩固他们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婚戒(虽然B惆怅的还留着戒指)、婚礼和仪式。
就像他们定”约定“那场戏一样(三点之前回家那),他们即使要同居也会按照自己的“规矩”来,他们的爱情是不会象异性情侣那样受繁冗的条条框框来约束。
其实这个灵感还是来源于Richard Rogers的那首“no Strings”的歌词,歌词是“让那些无助的人们靠誓言来过活吧,我们不随波逐流。
”J前往New York 正是他们不用爱牵绊彼此的最好证明,同时也再次切合了B的人生观,为了他改变自己,或为了自己让他改变,这都不是爱情。
Rachael: “It's only time,” Brian tells Justin, at the end of the show. It's become such an iconic phrase to the fans, but what does it mean to you, and what did you intend for it to mean from Brian to Justin? Rachael:在最后一集,B告诉J,“只是时间问题!
”这句话在fans中都成了一句标志性词语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而这句话对于B和J又是什么意思呢?
Dan: Regarding Brian's "Its only time" speech: Brian didn't mean that he and Justin would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 He was merely implying that even if they DIDN'T see each other again they would still know that they were bonded forever. That's what their story was always about. An unlikely romance, an unconventional romance, but a great romance that would embrace them for a lifetime. Dan:至于B的“只是时间问题”的言论,B并不是说他和J不会再见面了,他只是想表达即使他们真的再也不见面了,他们仍然知道他们的心会永远在一起。
这也正是这个剧集的主题,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一个不合常规的爱情,但是却是一个让他们一生都不能释怀的爱情。
Ron: The idea for the speech came from a Shakespeare sonnet we all read in high school --#116. "Love's not Time's fool"...."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Ron:其实这句话的灵感是来自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我们在高中都学过的,“时间愚弄不了爱情,爱情不会因为那渺小的小时和星期而改变,爱情是即使你到了灭亡的边缘也不会离你而去的。
”请相信爱情是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送给所有人同志亦凡人
巴比伦爆炸的那集,我躺在田田家的床上,真心实意哭得很痛。
在这起严肃的社会性新闻中,已经可以预见这帮queer的夜夜笙歌、声色犬马告一段落,同志们被命运大手推着,即将或主动或被动地迈入下一章人生。
所有的角色,虽然大体都喜欢,但几乎都有过不喜欢的时刻,譬如迈克“总扑闪着大眼睛装无辜”;贾斯汀起初对母亲态度恶劣,执拗地不愿完成学业;泰德长时间沉沦于毒切断了自己的社交圈子;琳赛在茉儿怀孕期间出轨一个披着艺术外衣的油腻老色批;黛比的喋喋不休和对家人强烈的控制欲;本在坚持收养亨特一事上显得太过圣母;布雷克将昏厥的泰德丢在地板上······但布莱恩,我好像从来没有讨厌过他。
从来没有在哪个时刻怨恨他、不爱他。
只有最后一季,他在得知琳赛茉儿要带孩子搬走时,以孩子父亲的身份反对显得很自私,但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态度。
我爱布莱恩不是因为他的男主角身份,事实上塑造一个让人五季都爱的“渣男”形象确有难度,我爱他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极度坦诚。
他说:“我是同性恋,是基佬,是queer,如果谁想对此给予同情或冒犯,我说,评判你自己吧!
这是我的地盘,这是真实的我!
”你会看到,在整整五季里,或许在他的整整一生,他都在践行自己的真理。
人有大大小小的课题和主业,有的人生下来是为了赚钱,有的人是为了爱情,有的人是为了音乐,大多数人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就这么过着。
他生下来就是为了搞基。
他在舞池暗室寻欢作乐是为了搞基,他注重仪表容貌名牌是为了美美搞基,他对事业一丝不苟,很多时候也是在其中倾注了个人理念——几乎所有给甲方的广告都离不开男人的肉体、荷尔蒙、sex、真实的生活。
换言之,他把事业做大做强是为了更好地搞基。
当你是一个强大的基佬,自然就能让讨厌你的人在你面前不得不闭嘴。
他就像一个凡尔赛男主,一个杰克苏男主,无时无刻不在装逼、深入虎穴又化险为夷,无论如何不像是同志里的“凡人”,主流人群里的凡人也远算不上。
这当然是编剧对他的偏爱,但也和他对自己极其坦诚、极其苛刻不无关系。
譬如,他不对任何伴侣忠诚的同时也不需要任何人对他忠诚;他认为夫夫美满婚姻的彼岸就是“同志式离婚”,因此绝不踏入婚姻的河流;他自知道德底线低也绝不像虚伪小人自我标榜君子,虽然其实很多时候他都在大行君子之道;他无需别人的认同赞美,所以私下为朋友和gay圈出资出力,事了拂衣去;他更不需要同情,因此得了癌症独自做手术也像去海滨旅游一般轻松。
总的来说,他是哪种人呢?
就是为了拿下客户不惜出卖肉体也不会有心理负担,但察觉到客户有妻儿,拍拍屁股转身就走了。
就是这种人。
对只涉及到自身的言行,他可以全然接受好坏褒贬;涉及到他人,他其实有一套底线。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并没有那么坦诚。
如果对自己真的如此坦诚,至少早就应该承认对贾斯汀的爱意,告诉朋友自己的疾病,说出助力gay圈的一次次光荣事迹,坦然接受爱情的失意、垂然的老去、众人的赞美。
但我们极度自恋的布莱恩,就像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殿下一样骄傲。
当上帝将他幻化成人形送给匹兹堡的同志时,他自认非凡卓越,不为任何人低下高贵的头颅。
我很认可布莱恩和贾斯汀最后分离的结局,因为它符合两个人的个性。
布莱恩求婚,本就显得与他的行事之风大相径庭,与其说他是想牢牢抓住真爱,倒不如说是在巴比伦爆炸后、迈克结婚收养孩子后、琳赛茉儿要搬去加拿大后,我们35岁的落寞“巴比伦国王”某一刻似乎以为自己应当也可以滑进平稳的轨道。
但事实并非如此,外界的影响虽然大,但布莱恩的精神内核已经根深蒂固,我不相信看到几个gay生活的温情面貌就可以很快改变他的生活方式,那对他无异于是温水煮青蛙,至少现在时机未到。
国王总是孤独的,何况贾斯汀有雄心壮志。
国王或许离不开匹兹堡,但年轻人还想去征服纽约。
要布莱恩扼杀另一半的梦想,和扼杀自己的身份一样,他自己都不能原谅。
布莱恩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极度坦诚,对别人的生活毫不干涉。
虽然巴比伦轰然倒塌,国王孤独坐在废墟中。
但在小迈与他的起舞时,五光十色的灯光似乎又打在他身上,他是否会老是否不再漂亮不再炙手可热,这并不那么重要,他会依然骄傲,因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宫殿。
我个人和Justin的恋爱观完全一致,可以说,在心理层面,看剧的全过程,我是和Justin一起成长变化的,所以全五季我完全能理解Justin的各种行为。
当然除了第四季打击异性恋的部分,如果这条线在Justin刚受伤那会我还能接受,但是都第四季了,Justin已经不是曾经的小屁孩了,突然来一下子“青春期”,如果我是Brian真的就崩溃了,三年白培养了。
其实第一季第一集刚开始,我就感到非常浓重的“宿命感”,走出雾气的Justin和世界中心的Brian第一眼相遇,比起“命中注定”,我更喜欢形容成“孽缘”的开始。
尤其是第一次上床,Brian说,“我要让你一辈子记住这种感觉,以后每次你和别人做爱都会想到我。
”我要把这种感觉刻在你的骨头里,我要你一辈子带着关于我的记忆。
这句很无意识的话,却预示了两个人必定要相互撕裂却纠缠一生。
很凑巧,《无耻之徒》和《同志亦凡人》我前后脚看完。
看完《同志亦凡人》以后,我琢磨Justin五季变化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无耻之徒》里的Ian Gallagher和Justin非常相似。
无耻之徒(美版) 第十季 (2019)9.42019 / 美国 / 剧情 喜剧 / 伊恩·B·麦克唐纳 约翰·威尔斯 / 威廉·H·梅西 卡梅隆·莫纳汉排除Ian生病的原因,Ian在和Mickey分手以后和Mandy说,“我很想念Mickey,但是我更享受现在的生活。
”Ian很明显还爱Mickey,但是他更想要一种更稳定、温暖、安心,不是先打架再做爱的恋爱关系。
虽然Mickey对Ian爱得深沉,不过Mickey的性格和背景,注定无法给Ian他想要的生活。
Justin和Brian的症结也是如此。
Mickey和Brian对于Ian和Justin都是一种难以戒掉的毒药。
不论是观念激烈碰撞,依然甘愿接受,等待五年只为一句“我爱你”的Justin;还是已经得到平静的生活,因为一句“想我了么?
”,思考良久还是想和越狱Mickey去墨西哥的Ian。
对于他们来说,爱的人就是心里关于“疯狂”的引线,就算分离,只要爱人再次出现,引线就会被瞬间点燃,爱与激情就在身体里爆炸,让人无法抵抗。
Mickey&Ian不过Ian和Mickey只是《无耻之徒》的副线之一,论深刻程度肯定不及《同志亦凡人》。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离别前夜,从来只做爱不恋爱的Brian能说出,“无论我们是下周末见面,还是下个月,或是永远不再相见,那都不重要,只是时间而已。
”这种爱让见面都不再重要,你一直在我心里,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
Brian把Justin从17岁懵懂倔强的小屁孩变成天赋异禀最棒的同性恋,当Justin成为自己的时候却是两个人分别的时刻,没有什么能比“放他走”更让人心痛的了。
Ian和Mickey爱情长跑了十年,从毛头小子到独当一面的大人,两个人也是兜兜转转,出柜、生病、夜店讨生活、入狱因为各种事情分分合合,最后终于发现彼此才是自己的归宿。
Jusrin和Brian才五年而已,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离别从来不是终点,而是相遇的起点。
QAF其实很早就知道了,一直在待看名单上,结果差不多要拖了7、8年。
这几天追着看地根本停不下来,熬了几个通宵,追完五季。
这个大结局很显然是虐,心痛的不得了。
但是不得不给编剧拍手叫好,捂着心口痛着叫好。
我们都喜欢圆满大结局,最好是Justin留下,和Brian生活在新婚的大房子里。
Liz和Mel没有离开美国。
在这个queer family里Gus和J.R.健康成长。
小时候我常常嗤之以鼻大团圆,现在我知道那是我少年不知愁。
长大后我明白这种大团圆其实并不是那么唾手可得的,方知它的珍贵。
这世界上的事情,正反两张面孔,无可避免。
整部剧里有两个我很喜欢的剧情冲突线。
一个是Brian的感情观念,一个是queer在十年前美国社会中的反抗歧视。
Brian的感情观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了,爱不是牺牲不是妥协。
不是像大多数异性恋那样,因为责任,因为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在岁月里逐渐蹉跎成围城。
当然Brian最初是不相信爱情的。
我怀疑他是因为讨厌一旦和某一个人相爱了,就会进入一个预先设定的旅程,终点是他蔑视的那种婚姻。
但是这种观念在整个对queer歧视的大环境里,仿佛更加衬托出Brian追求的是一种爱情的纯粹。
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会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或者被背景在战争年代的爱情感动。
因为在那个环境里,面对家庭的反对或者是生命今夕明夕无法预测,双方根本没有机会对未来产生任何遐想与计划。
也不可能把心思放在组建家庭,共携一生上。
即使有这么想,心中多半也是明白希望不大的。
但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没有一方愿意放弃这段感情。
为什么呢?
因为爱情,因为爱情的那种炽烈感染着双方。
那个时刻,是爱情最为纯粹的那一个时刻。
整个对queer歧视的大环境给queer创造的就是这样一种类似的环境,家庭的反对社会的不容纳。
再这样的环境里queer的爱情,较之大部分异性恋,因为艰难似乎更为凸显纯粹。
但是时代并不同了,在QAF的年代里,queer已经可以选择像异性恋一样携手一生了(虽然歧视仍然存在于方方面面)。
Brian总是吐槽那些急着跳进婚姻里的queer。
这也是Brian在最初和Justin在一起后,他所选择的那样。
他爱Justin,但不会为了Justin妥协自我。
并不是说爱情在婚姻生活里就消失了,泯灭了。
而是婚姻是以建立家庭这一社会单元为载体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牺牲掉爱情的一部分。
Liz、Mel、Micky三人撕逼就证明了这点。
但是我们天性里就有一部分是渴望婚姻的。
与相爱的人相守一生,过规律的生活。
我们害怕孤独。
当然Brian最初不需要担心这些。
他有数不尽的美男和夜夜笙歌。
但是癌症还有衰老让他意识到在他的内心脆弱的那个地方也是有,期待一个人与他相伴一生的需求的。
Brain其实很早就和Justin说I love you了。
就在他们第一晚。
你信吗?
我回过头看第一季第二集,Justin和Daphne说昨晚他说我爱你了,就在高潮时。
我一点也不相信Brian会和每个一夜情的人说我爱你。
只能证明他们真的是一件钟情。
他爱Justin的方式就是把他培养成最优秀的queer。
只是Brian很久后才真正反映过来。
Brian最终让Justin离开,他没办法违背自己的爱情观念。
在Brian理解力一旦双方以妥协维持的爱情,那不再是爱情了,那是Straight的婚姻。
而且Justin也是这样想的。
他爱Justin,甚至也可以给Justin他想要的东西。
但顾虑感情而放弃纽约的大好发展的婚姻不再是Brian给Justin的爱了。
对于观众来说怎么看大结局,这其实是个选择。
Brian是我们理想的影子,抛开社会强加在爱情上的责任,追求理想化的纯粹爱情。
但是追求爱情的Brian,因为选择了更深刻更纯粹的爱情,就要牺牲掉内心对陪伴的需求、以及世俗观念里习以为常的那些点滴美好。
也就是我们日常婚姻生活里美好的那一面。
我们每个人当然希望结局是如我第一段所写,因为那样的结局我们很容易说服自己,追求纯粹的爱情和满足内心对世俗平淡爱情的需求二者可以妥协平衡,无需牺牲。
更何况,剧终于此,Brian和Justin的婚后生活我们也看不到,及时他们吵架吵崩我们也不知道。
但我说,我之所以捂着心口痛还要给编剧鼓掌,是因为他知道,无论是queer,还是straight,世界上所有的故事,悲喜交替,永无终点。
在看过了《同志亦凡人》之后,我明显比之前腐了很多——这大概也是非常正常的吧。
第一季的时候,很希望B和M在一起——这似乎与M第一人称的叙述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个人之间越来越不可能。
当时非常不看好小J,总觉得这样一个金发少年,虽然貌美,却过于执着,近乎于偏执。
或言之,他对于B的狂热的爱,我是颇为怀疑的。
事情的发展当然不会尽如己意。
我的确有时候很讨厌B的骄傲和不羁,讨厌B把一切都埋在心底,即便是对于自己最在乎最爱的人也保持沉默,一个人承受所有的一切,包括误解。
而现在这个世界,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去三思,因为误会而破裂甚至反目的感情太多太多。
这多少令人感到遗憾——可是B,这个自大狂,宁愿被自己爱的人误解,也要让对方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自大的B,甚至一直认为,自己认为的正确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确如此。
有朋友如此,是莫大的幸运。
他其实并不需要做那么多,可是他做了,什么也没说。
所以有时候看着他,就觉得心疼。
所以希望他幸福——可是直到第五季结束,也难说他就是得到了幸福。
看到B为了J而作出的改变,一点一点,直至放弃自己之前放荡的生活方式,转而期冀像其他人一样的家庭生活,这种转变,与其说是牺牲,毋宁说是成全。
曾经,他告诉J,建立家庭,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不愿意。
可是,当他发现小J对于他的生活是那么不可或缺之后,他愿意了——于是有了甜蜜的筹备婚礼。
可是为了小J的前途,他再次放弃了和他共建家庭的机会——小J说,他不愿意看到Brian不再是Brian,所以,他宁愿不结婚。
B说,他希望J去追寻一个更为光明远大的前途,而不是在自己的身边,埋没才华。
是小J想要成全B,还是B再次成全了小J?小J希望B依然是那个他第一次见到时的B,衣着光鲜,潇洒不羁,放荡淫乱,众人瞩目……那是小J最初爱上的人,是小J用执着打动的人,是小J想要得到更多但却被拒绝于是离开的人。
这个人,现在为了自己,虽然依然衣着光鲜风流倜傥却宁愿放弃放荡的生活方式回归正统的家庭生活,虽然依然狂傲沉默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却渐渐愿意对自己说出思念和爱恋——小J不愿意B作出这样的牺牲。
然而问题却在于,B愿意。
因为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B终于发现,J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甚至连放弃自己一直以来所坚信坚守的原则也在所不惜——事实上,J一直都是例外,从他们之间发生了不止一夜情时,就开始了。
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妥协或者牺牲来界定B的行为。
他不是牺牲,是成全,成全J,也成全自己,即便所有的人都认为这非常不Brian,可是这就是Brian,特立独行,不管任何人如何评价。
B一直都是无悔的付出者,只要他爱一个人。
无论这个人是M,抑或是J。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放手——因为他明白,现时的J,最需要的,将来的J,最可倚赖的,是去纽约发展,显露才华,博取前程,而不是你侬我侬。
我知道,B早已回不去了,他已经不是原来的B很久了——荒淫的生活只是另一种掩饰和发泄,他的心早已有所归属。
他想要的是J,只有J。
可他还是选择了放手。
J以为他的放手是成全,可这种放手永远不可能是成全——虽然我知道,即便小J不放手,B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成全J的。
曾经,B就以一种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方式成全过M,而他得到的是M及其他人长时间的误解甚至是憎恨。
我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希望B能够幸福,所以——这样的结局,或许是最好的。
至少,B知道J爱他,一如自己也深刻地爱着J一样。
Brian之我见美版《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是虽然建立在英版的基础之上,但它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翻拍。
83集的长篇巨制、长达五年的时间跨度、对美国社会矛盾的全面揭露、对人性的冷静剖析、对于角色更加细腻真实的刻画,这些使得本剧成为了同性史和影视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可以说,一个现代同性恋者不看此剧,就不会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它塑造了性少数群体的自觉和自尊,揭示了灵与肉的冲突和可能。
QAF是一部富有深度的大作,“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具有无限的解读空间。
笔者水平有限,所以着力就Brain这个角色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Brian Kinney是本剧的灵魂人物,无论观众是否喜欢他,都无法否定他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一方面,他的性爱观集中代表了西方后现代思潮,正如他对Justin所说:I don't believe in love, I believe in fucking. It's honest...it's efficient. You get in and out with a maximum of pleasure and a minimum of bullshit. Love is something that straight people tell themselves they're in, so they can get laid. And they end up hurting each other, because it was all based on lies to begin with. If that is what you want, then go and find yourself a pretty, little girl…and get married. Brian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极其诚实的人,这是他身上最可贵的品质。
如果我们扪心自问,或许几乎每个人都会多少赞同他的性爱观。
这是因为我们内心都有潜在的享乐主义和逃避责任的渴望,而与爱分离的性就是令人向往的赤裸裸的欢愉,爱则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坚守;而且,在现代都市,集体性的社群生活和共同价值不复存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人际关系也趋于临时性和需求导向,你无法要求轻易那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炮友”与“朋友”的分离就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Brain只谈性不谈爱并不是他心里没有爱,相反,恰恰是因为他在乎爱,对爱有深刻的认识,他不想以爱为名伤害别人。
Justin曾经无法理解Brain的性爱观,以至于他离开了Brian选择和Ethan在一起,幻想着百年好合的二人世界,但Ethan出柜的事实彻底打碎了他的幻梦,不得不承认Brain是对的。
他的好友Daphne问他为什么可以原谅Brian而不原谅Ethan,Justin说:I never forgave Brian, I never had to, cause he doesn't promise me anything. 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反省的,我们常常说爱是承诺,但作为现代人,我们究竟是否有能力做出承诺呢?
Brain确实从未承诺什么,但并不意味着他不爱Justin,而是他知道爱有多重,以至于不可以轻易地作出承诺。
一开始Justin要求他不能与同一个人做两次爱,也不能与其接吻,Brain未置一词,但从那以后他确实做到了,从未违背。
反而是后来Justin食言,投入了Ethan的怀抱。
所以Brain并不是一般的花花公子,他在性爱关系上堪称哲人。
他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高处不胜寒,难免不被理解。
由性爱观出发,Brian对于伴侣关系的认识也集中代表了后现代思想。
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白首偕老、忠贞不二是伴侣的最高价值,以至于我们向往婚姻制度来规范和增进爱情。
但现实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走下婚姻神坛的那一刻,而不可避免地走向开放性关系。
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当婚姻褪去神圣的光环,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伴侣关系的重估。
Brian有一句名言:If we're together, it's because we want to be, not because there's locks on our doors. 爱情不再需要戒指来禁锢,不再需要婚姻来束缚,仅仅因为我们想在一起,我们才在一起。
Brain抛弃了一切的虚伪的说教,一切虚弱的伪装,揭示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
许多同性恋者认为婚姻权是他们终极的斗争,以至于当今世界同性婚姻合法化运动方兴未艾,大部分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了同性婚姻。
但问题在于,同性婚姻合法是终点吗?
婚姻合法就一劳永逸了吗?
还是说婚姻本身就是一种虚伪的社会制度呢?
记得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式的电影《迷情站台》,其中一个男人在他与男友的婚宴上竟然在储藏室与陌生的男侍者大肆云雨。
在那里,没有针对同性婚姻的歧视,只有赤裸裸的婚姻的虚伪、人性的虚伪,这一点同性恋与异性恋并无差别。
婚姻究竟是成就了人的自由,还是掩饰了人的虚伪?
这是每一个LGBT人士需要重新审视的。
第三,Brian对于性少数群体的身份认同感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存在主义色彩。
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There are two kinds of straight people in this world: ones hate you in your face and ones hate you behind your back.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存在主义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永远不可能相互理解的一面。
Brian对于性少数群体的界定如此清晰,以至于他宁肯放弃匹兹堡警察局长这个可能为他带来远大前途的客户,甚至不惜倾家荡产、竭尽全力把这位仇视同性恋者的市长候选人拉下马,因为他无法接受警察局长关闭同志酒吧Babylon,这个同性恋者寻找自我的天堂。
这可能有些悲哀,但某种程度上现代人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理解鸿沟,无论这个时代信息多么发达、价值多么多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群体归属,消除偏见本质上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只能理解他所能理解的,这是本能,与心胸和视野无关。
作为性少数群体,我们所能设想最好的待遇不过是直男直女保持沉默、大家相安无事而已,要奢求他们的理解和关照,不过是我们白日做梦。
不仅是性少数群体,所有少数群体都是如此。
剧中女同Melanie是一个犹太人,她的体会就是If you ever forget you’re a Jew, a non-Jew will remind you. 这也启发我们,自己的诉求只能自己表达,自己的权利只能靠自己争取,不能依赖他人的理解和同情,那不可能。
最后,Brian的人格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魅力,我想也只有Gale Harold能够演出这种神采。
清澈而摄人心魄的眼神,时而忧郁时而嘲讽的迷人微笑,Brian的身上散发着优雅而不羁的气息。
朋友们常说他有标志性的三”不”:“No thanks, no regrets, no apologies”。
不表示感谢并不是他不懂得感恩,恰恰相反,但Michael的男友Ben晕倒在讲台上被送往医院、此生未卜的时候,Brain一接到Michael的电话就立刻赶到医院陪他一起度过艰难的日子,因为他记得Justin住院时Michael也陪伴在他的身边,尽管他那时正在参加重要的会议。
不表示愧疚并不表示他不感到愧疚,Justin被恐同者暴打昏迷之后,他很长时间都无法原谅自己没能制止这场暴力、没能保护自己心爱的人,所以他每晚都去医院看望Justin,隔着玻璃远远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痛苦和柔情。
不习惯道歉也并不意味着他毫无歉意,当他在Debbie的弟弟Vic死后伤害了Debbie的感情,或者无数次伤了Michael的心,他总会表示歉意,只不过以他自己的方式。
剧中所有人物当中,Brian看上去最为散漫,但却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尽在掌控,这是因为他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自信和自尊感,后者则部分地来源于他不幸福的童年和对人情世事的洞察。
Ted曾经沉迷于冰毒,Ben曾经类固醇成瘾,但Brian始终是那个最冷静、最有分寸的人,所以不做则已,一做就跻身匹兹堡最成功的企业家行列;不爱则已,爱上的唯一一个人Justin就是一个善良、阳光的sunshine:处事不可谓不高明,眼力不可谓不犀利,心性不可谓不成熟,而同时人格不可谓不卓然独立。
故事的最后,BJ没有结婚,Justin去了纽约打拼事业,有人说这是悲剧,Justin去纽约会认识新的男人,最终会离开Brian;也有人保持乐观,觉得五年的感情和数次变故已经足以使BJ超越空间的局限。
我个人认为,BJ没有结婚是合情合理的,因为Brian始终是后现代主义的标杆,这是Brian之所以为Brian。
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已经交给Michael, Ben这对夫夫和Melanie, Lindsey这对妻妻传承了,如果Brian也像他们一样和Justin步入圣殿,那就不仅仅是落入俗套,更是阉割了本剧的灵魂。
而无论结局怎样,重要的是BJ两人都渐渐成熟,Justin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基佬,而真正是一个独当一面的男人了;Brian也不再是那个性欲至上的club-boy,他学会了怎样去爱,学会了珍惜。
其实很可能海报封面早就有了剧情的结局的含义,只是我们都被爱情—— Brian 和 Justin 的爱情——冲昏了头。
很不肯,不甘心、不愿意去接受它快要结束的事实。
知道它——那份需要时间去学习怎么忘记的 Brian 对 Justin 的爱——在未来的日子里会黯然消失。
现实主义的我会觉得:”与其因为讨厌而分开,倒不如在两人之间存在着爱的时候分开。
“ 浪漫主义的我:”还有什么需要好想的?!
只要一个留下来或者另一个跟着走不就得了吗?
只要在一起什么都可以啊!" 还剩下那几分钟,仍然处于浪漫思想的我心里渴望结尾会有个老土的转折点,可是,不如我所愿,结局是很现实的。
最后一幕,Brian 闭着眼睛独自在 Babylon 的台上跳舞,才发现这才应该是我们都熟悉的他——冷血、自私、注定孤独。
在那一刻,眼泪不断地飙,是多久没哭过了?
多久没有那样的心痛、纠结了?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 Brian ,都不肯让任何东西改变自己,尤其是爱情。
但随着五年的时间,我相信不单只是 Brian 改变了。
“No apologies, no excuses, no regrets."
Brian去纽约了又怎么样以Justin的艺术天赋肯定后面跟着去了呀 他俩是强强联手 剧里一遍遍地暗示J论魅力就是B二代...但他俩不同在于J的原生家庭没有那么破碎 他从开始就是相信爱情和家庭的 所以他当然不会走B的老路...【我甚至觉得中间J跟着B一起滥交纯属他deal with B的权宜之计...】而且我始终觉得他俩的感情 看起来是J倒追B 但所有拐点都是J在主导...只要他还爱B他俩就能成...担心B变好男人了J就不爱了完全没必要 Lindsay说过 J爱的是B全部 B的好和坏他都爱...J对B的感情从来不是慕强和求而不得啊 他早就知道自己得到B了...最后一季和B分手也是因为觉得B永远不会以他想要的方式去爱他...结局B知道了怎么去爱人 他俩之间除了距离依旧没有矛盾了...五季看下来 相信距离对他俩来说真的啥也不是...有些人觉的Brian有原则不会改变 然而五季以来他也成长了不少 改变了不少...还希望他一尘不变继续浪的太不现实了 他的浪混杂着两个因素:一是他的自由意识 不想被异性恋制定的条条框框束缚;二是他的童年不幸福 让他远离家庭不相信爱情...结合美国的平权运动,和J还有他身边的朋友对他潜移默化地感化。
解决这两个问题是顺理成章的...B怕自己变得平庸,怕自己老去,这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一季开头B的人设确实显得很酷,但他并不快乐啊...为什么总有人希望他永远是这个样子...结局他和M共舞只是首尾呼应,开头也是M引入了其他人物...强行理解成一切照旧的怕不是白看了五季
作为一个五季的连续剧,编剧欠我们一个bg的happy ending…五年发生了太多,是编剧要把Brian一步步写成一个愿意表达自己柔软内心,愿意爱上一个人的人,而且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无可救药地爱上了Justin,爱到愿意为他做任何事,变成任何人,改变任何习惯,爱到在炸弹爆炸后发现Justin是他这辈子都不能失去的人,而Justin也说了,LA不是不可错失的机会,Brian才是。
而你给我在最后一集讲什么不希望对方改变只是因为我太爱你??
it is so!
not !
true!!!
而且就算他们在一起了,Brian也是永远的hot and young,在一起sunshine也可以追求art。
一切都太牵强,一想到他俩分手那么一小段时间或者Justin去好莱坞一段时间Brian就崩溃成那样,你让我怎么接受他们已经确定对方就是自己的一生挚爱然后leaving each other????
编剧can you even believe yourself?????
天知道在这部剧上映20年后我才无可救药地爱上这个剧,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如此上头地追一个剧,喜欢一对cp,几乎可以说是喜欢到废寝忘食,不管最后两集怎么样,我还是会给五星,我会给全季100星。
不敢相信在2000年,在美国同性恋还没合法的时代,就可以拍出这种程度的电视剧,不管是情节的设计(当然不包括让bj分开)还是bgm 拍摄手法 立意 还是演员无可挑剔的绝好的演技 当然还有大量的sex场景 都证明这部剧是伟大的。
对Brian和Justin的结局是多么遗憾,但不妨碍他们成为了我最喜欢的cp之一,还有Brian,太成功的一个角色,谁不想成为Brian?
谁不爱Brian?
永远charming永远no apologize,no regret永远hot and fuck……而且里面大量的fuck word和fuck,各种骂人各种操真的看得人特别爽,等我好好消化一段时间再拿出来重刷这部剧吧……太沉浸于这部剧了,最近真的需要好好缓一缓了,爱queer as folk。
看了两个星期看完啦,每部都是五星,每一部都有好多好多话想说,想记下来。
首先,写写brain吧。
第一季因为Mike还对brain抱有一点点的反感,但是gale实在是太帅了啦,谁能不爱啊!
前三季简直是gale的颜值巅峰!
就像Debbie说的,你其实很爱Mike,很爱Justin,很爱你的每一个朋友,只是你不愿意说出口。
你总是默默收拾着他们的烂摊子,用最无情恶毒的话语点醒迷茫颓废的朋友,总是假装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却一直暗中挂念帮助着每一个朋友。
brain真的太有魅力了,嘴硬的样子,吃醋的样子,挑衅的样子,我都好喜欢。
我爱brain自由的灵魂。
然后写写Justin,其实我对Justin没有太多的喜爱,更多的是一种佩服。
我最欣赏Justin的是他成熟的灵魂,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敢爱敢恨,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努力去得到,无论是brain还是他的艺术追求。
他能坦然离开也能坦然回来,他永远都自洽自若。
出柜之后因为父亲的反对坚定的离家出走,很爱brain但是也只是用自己的方法让他注意到自己,brain不愿意让他住在家里也不会强求,爱brain所以接受他的处世方式,brain无法为自己改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果断离开去寻找,发现自己仍然爱着brain回来找他,想要稳定的感情但是brain给不了再次果断的离开,第一次被求婚但是很清醒不希望只是他一时刺激的决定而拒绝,第二次被求婚感受到了brain的真诚而答应,关于sacrifice两者达成了共识于是放弃结婚去纽约打拼。
或许这些分分合合变化之中,他会犹豫,看着两个人曾经享受那么多美好的时光的房间,但最终总是会背上包裹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
就算最终结果不入人意,但照现在的话来说,他总是“不失从头再来的勇气”。
爱他的坦然,爱他自由的灵魂。
有关bj,两个拥有自由的灵魂的人,the best partner,是啊,谁能想到这一个小屁孩居然改变了那个fuck过全城的人的大浪子,让那个从没说过love的人说了几遍i love you,让那个坚定认为婚姻是异性恋人的牢笼的人的求了两次婚,让那个曾经连他名字都记不住的人为了他打了自己从小玩到大的最好的朋友,让他向那他最引以为傲的放荡不羁的生活说了拜拜。
那为你收拾出来的柜子,那蹩脚的情话,那个从来不fuck twice的大浪子却和你怎么都不够,那始终遵守你们不亲别人也不见第二次的承诺,那因为你不在而发疯失意但是嘴硬的样子。
brain爱Justin从来不必Justin爱brain少,甚至要更多的多。
Ben和Mike,真的很爱Ben,情绪很稳定的人,特别值得依靠,尤其是跟Mike对比起来。
Mike有时候过激实在有点烦,但是他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的。
而且这一对应该是最后唯一一对完全he的了,好幸福,看到hunter在本子上面这自己是hunter novaty brucker的时候,他在日记本第一页写下Ben和Mike说想我当他们养子的时候,好幸福也好有爱。
Mike,Ben,Debbie都是好善良的人。
Emmit,看到最后觉得他才是最最小天使的人,无论朋友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陪在旁边默默安慰着,他拯救了ted也拯救了drew也帮助了身边每一个朋友。
他永远很自信很开朗,做他的朋友一定很幸福吧!
em最后没有遇到那个人,但我相信平行世界里的em一定会很幸福的!
Teddy,其实到中间有点不想看他的线,总是自卑,自怨自艾,同时又脾气暴躁还有时候不珍惜身边的朋友尤其是em,有时候真的有点恼,但是这样的形象难道不是最真实的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样子吗!
但值得高兴的是,ted最后终于与自己和解了,我们也都要学会和自己和解不是吗?
linz和mel,他们俩闹矛盾争孩子那段,拍的有点多了,我看的都有点烦了,但是他们俩的感情我也蛮羡慕的,他们俩的状态更像是异性恋夫妻,总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的不可开交。
关于这部剧,我认为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对HIV的关注,不要过于害怕,要防护好,就像片头里那样nagetive和positive肩搭着肩;包括引入了一些zz话题,对同性恋的歧视,和为自己权利的争取,其实我还蛮羡慕的,所有人齐心协力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权利奋斗;还有bj这条线所表达关于爱的sacrifice,bj两人都为了彼此做了许多sacrifice,但是最后也是因为互相不为了对方的sacrifice而分开,很值得探讨;另外,最后一整季都在探讨的关于婚姻的问题,是稳定的伴侣还是放荡的生活方式,没有答案,或许随着年龄见长和遇到了真爱,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开头说it is all about sex,结尾也重复了这句。
但是我想说it is also all about love这个结局对我来说已经很美好了,我愿意相信导演说的距离很近,他们还是会相见的。
结尾Mike和brain在破败的Babylon跳舞,镜头转着转着回到了从前的那个繁荣的babylon,但是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
有些会变,而有些是永恒的。
Forever young,Forever beautiful,Forever babylon,Forever Pittburg,and Forever love.
从第三季开始就很扯了
卿与谁归。
后两季是编剧丧心病狂的产物,第三季已经完结,这两季当同人看就好。/Brian&Justin, forever young.
!!!!
切
太长了~~~以至于看到后来喜欢的人物都变得不是呢么可爱了~~
最后两集至今未看。但是是时候结束了。
编剧跑太偏了,感觉人物塑造前后都是脱节的(顺,这一季里,Dab真是让我觉得讨厌
治愈
最终没在一起 QAQ
从第一季算起断断续续五六年才看完,等来一个粗率的结局。话题大于剧情,人物关系也更多是靠外在压力才能维持紧密。
prince和prince的爱情,心痛的结局。BJ站在一起,真的很美好
恶心michael
剧情平淡,没发现有什么好看的
can't pull up any story
bj好不配 迈克太贱了
B说:u r too young to settle down,J说:u r too old to fuck around,王子和王子没有完美的爱情
导演大结局你在干什么???不必要为了摆脱“世俗”而不顾剧情逻辑强行制造一个open ending哈!其实前边已经铺垫过了brian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不足,会逐渐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轨迹,你就非得给观众留一个意难平的结局吗???心碎了真的心碎了,结局我还是自己脑补吧
赛博案底马不停蹄奔向第五季,却发现故事讲到这一季自由大道上的这群queers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走向世俗、归于平淡,就算Brian不愿承认——买下巴比伦、和小鲜肉打一个荒谬的赌,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一切正如剧名—queer as folk. 看到最后也不意外BJ最后没有结婚 love isn't about sacrifice, it's about letting him go. 最后,Jenifer真的是个好妈妈。
J和B倔强的2个人,还是be了,爱的另一面也是成全彼此,坚持自我吧,最喜欢人间清醒艾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