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有多少梦,而难得有几次美梦成真。
成龙PK李连杰,这样的卡司对有功夫片情结的影迷而言无疑是最奢侈的梦想。
而今这两位大佬居然真的互殴,就好比看到克鲁伊夫给马拉多纳传球,而且不是在玩《足球经理》。
——《功夫之王》啊,这么嚣张的片名也就双J顶得下来,换了别人会折寿的。
理智一些的影迷当然不会指望李连杰还是那个佛山黄飞鸿、成龙还是那位皇家警察陈家驹,甚至我们都不能指望袁八爷还是那位创意无穷的八爷。
所以纵然打斗场面不爽不尽兴,却也中规中矩,没有低于期望值。
只是看到monkey king耍金箍棒耍到那么有气无力,难免想到当年的黄飞鸿是如何和纳兰元术将两条长棍使成两条龙;看到鲁彦练醉拳练得那么平平无奇,难免想到当年另一个黄飞鸿是如何痛饮一罐酒精后奇招迭出。
——时光不再,时光不再,如果这样的合作出现在十五年前……不提也罢。
总之,打斗只要中规中矩就说得过去了。
至于情节,who cares,我倒希望没有情节,让双J打满90分钟才好。
但这部片囧就囧在:我明明都放弃关注情节了,它的情节却还是时不时跳出来冷我一下。
孙悟空、侠客侠女、白发魔女、白种小子……揣摩导演的意图,大概还不至于不加整理的把这盘大杂烩一锅乱炖了。
但在中国观众看来,却仍然会觉得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这也难怪,外国人学中文尚且洋腔怪调,何况是拍一部中国文化背景的功夫片呢。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神与人之间界限分明,神绝对不会掺杂世俗意味。
而且,神和仙还有区别,凡人通过修道或许可以成仙,但几无通过自身努力成神的先例。
但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烟火气就重了很多,乃至可以和人通婚,搞出许多半神半人的英雄来。
——这种区别从东西方神的寓所就能看出来:宙斯住在奥林匹斯山,山再高也是立在地面上。
而玉皇大帝住的是灵霄宝殿,一座远离地面的空中楼阁。
美国导演民可夫显然对其中区别不甚了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情节:鲁彦年轻时有机会“参加一个考试”,只要合格就能“位列仙班”;战神的宫殿居然建在山上,凡夫俗子骑着马就能杀进去……诸如此类,诸如此类。
让侠客与神仙纠葛不清,在中国人看来很是别扭。
近年来,魔幻片大行其道。
一个不懂得中国文化背景的美国导演,当然顺理成章的按照魔幻片的路数来拍这部《功夫之王》。
如果在看片时不断提醒自己“这是中国版《魔戒》、这是中国版《魔戒》……”,理解起来就会顺畅很多,看玉疆战神(邹兆龙)浓重的眼影妆时也更好接受一些:这是外国魔幻故事里的坏蛋fashion嘛。
至于玉皇大帝,那分明就是黄种甘道夫。
只是,《魔戒》究竟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本片的别扭还不止于此。
李连杰版孙悟空,单是马尾辫造型就已经很雷了,那张坑坑洼洼的老脸费力的挤眉弄眼,委实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顺便无比怀念六小龄童的“正版”美猴王。
杰老板,拜托,换成您还是方世玉那会儿,没准还有点扮伶俐滑稽的资本。
可您两年前就已经是霍元甲了啊!
痴迷功夫片的白种小孩回到古代中国,还一个劲儿向两位师父絮叨:“你会教我如来神掌吗?
会教我无影腿吗?
……我在电影里看过李小龙!
”——默僧和鲁彦显然被冷到了,而我,作为一个观众,也着实被冷到了。
这台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笑点在哪里呢?
这……这不会真的就是个冷笑话吧?
好冷,好冷。
以及,李冰冰的白发魔女造型称得上惊艳。
但在我的印象里,白发魔女的长发从来只用于杀人,而今番李冰冰揪住自己的头发往上爬,倒还真是一种开创性的应用。
那一刻我想到一个老笑话:“我掉进泥坑,后来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拔出来了……”总而言之,对文化背景的无知几乎贯穿于影片的每一个细节。
咱也别挑了,这样挑下去会没完的。
功夫片来自中国,更具体一点说,来自香港。
成龙+李连杰的卡司,大概也只有用于港片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所在。
——哪怕让王晶来导演呢。
在影片的开头,白种小孩从梦中醒来,电视里显然是在播放某中国西游题材的电视剧。
乍看到那个镜头很惊喜,还以为是央视版《西游记》。
可仔细一看里面的孙悟空,却显然不是六小龄童。
这个细节倒颇能折射出全片的尴尬所在。
很明显,《功夫之王》讲述了一个远东版本的《指环王》故事。
孱弱而苍白的主人公起初活在不现实的梦想之中,借以逃避现实。
然而,现实最终却找上门来,把无限凶险和微茫的希望同时带到。
主人公不得不完成一个概率学上成功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的任务,而这件事最荒谬的地方在于---主人公身边的任何一个同道在能力上都让他望尘莫及,但是他们却拒绝担任执行任务的主要负责人,甚至根本没有动过这种念头。
我们可以把这部电影看成是佛多在几年的寂寞生涯之后重返中途,只不过这一次不是为了魔戒,而是为了一根魔棍。
影片的名字是“功夫之王”,也的确展示了不少激烈的格斗,但是本片的背景设置和功夫却没有多少关系。
和传统的香港功夫电影相比,《功夫之王》更像是一部神魔武侠片。
也就是说它更接近于还珠楼主写的那种神魔武侠小说,而不是金庸笔下的经典武侠小说。
故事借用了中国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背景,认为存在一种叫“仙人”的不死之身,这种仙人很接近于神,但是又没有完全摆脱人类的性格,因此更像是奥林匹亚山上的希腊诸神。
仙人的世界在天上,其君主是玉皇大帝(像玉石一样的帝王)。
他的名字代表了中国人的神秘玉石文化,他们认为玉石代表了不朽和美德,因此把仙人世界的君主如此命名。
同样的,他们相信玉石是构成不死之药的重要成分,可以让人获得不死之身。
在这个天上的王国之外,还有一个大地上的世界,类似于人类的现实世界。
仙人的活动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此两个世界并非截然分来,仙人们经常潜伏在人类的世界里,为了某项任务或者仅仅是为了有趣。
人类和仙人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们最强大的武器是功夫,如果功夫达到某种程度,那么就有可能获得不死之药,从而成为仙人。
功夫在狭义的理解中等同于格斗的技巧,但是在影片中功夫变成了一种对自然的感悟,更类似于中国古典哲学家老子所说的“道”。
功夫的习得一方面需要艰苦的肉体锻炼,但是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精神上的领悟。
仙人也会武功---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他们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因为功夫出众而获得不死之药,最终成为仙人。
但是,他们还具备凡人所不具有的一种能力---气功。
气功可以理解为一种元素魔法,在电影中,一位名叫玉疆战神的仙人就多次展示了这种能力。
他可以控制空气、水或者火这些基本自然元素,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控制的方法是借助于一种叫“气”的神秘物质,它勉强能够用“以太”来比拟其物理性状。
无色、透明,在富集状态下可能出现光折射现象。
常人很难用肉眼发现它的存在,事实上,它几乎是浸润了一切自然界的物体,而在某些物质中它的含量可能异乎寻常地高(在金庸的小说中,可能是一条蛇或者一只巨大的青蛙)。
凡人可以直接从中吸取,以快速积累体内的“气”。
故事是典型的中国式故事,其特点是故事里没有一个坏人,而所有的问题仅只是因为仙人的性格缺陷而造成的。
如果看过中国传统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话,对此应该有深刻印象。
一个起先是道士,后来成为入门级僧人的石属性猴子孙悟空,陪伴着凡人师父唐僧去印度学习佛教经典。
他们一路上遭遇了各种妖魔鬼怪的袭击,多次处于生命极度危险的边缘。
但是,当冲突结束之后,往往发现敌对的那一方是某个神仙或者高级菩萨的宠物、仆人甚至是私人物品。
所以,每一段故事往往以发现大家都是自己人而结束。
这种故事的结构,反应了中国人的处世原则---亲疏程度的重要性高于原则和法律。
在《功夫之王》里,这一次冲突是因为孙悟空而起。
这似乎可以追溯到《西游记》的一开始,当时孙悟空扰乱了玉皇大帝的蟠桃宴,偷吃了不死之药。
而在电影里,玉皇大帝变成了一个宽容和昏聩的老人。
他完全赦免了孙悟空的罪行,就像布什总统一样报以一通白痴般的傻笑。
而他手下的将军玉疆战神却对此深表不满,认为孙悟空轻浮的行为损害了玉皇大帝的尊严。
当玉皇大帝进行500年一期的闭关修行时,玉疆战神对孙悟空提出了挑战。
在战斗中,他以欺骗的手段让孙悟空失去了一根具有魔力的棍子---如意金箍棒。
有不少学者认为,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可长可短,可粗可细,是中国男性性力崇拜的一种比喻,金箍棒就是男性生殖器官。
因此在这里,失去了如意金箍棒也就等于失去了男性气概,会让人变得虚弱。
在孙悟空身上发生了类似的现象,当他失去他的棍子之后,玉疆战神使用了类似冰封术和石化术那样的气功,把他变成一尊无生命的雕像。
唯一的解救之道是找到一位凡人中的“天行者”,他能找到如意金箍棒,并用它把孙悟空从雕像中解放出来。
一位身在波士顿的美国男孩在无意中成为了天行者,成龙、李连杰、刘亦菲三人扮演了一群护送魔棍前往雕像所在地骑士的角色。
成和李都是凡人中的功夫大师,在艰难的路途中,他们试图教会天行者一些必要的功夫。
训练过程异常枯燥、艰难和残忍,类似于关塔纳摩监狱中的虐囚事件。
天行者虽然是一名未成年人,但是他遭受了掌摑、拳击、棍打和各种静力学体罚,其中包括用一根棍子除草,甚至是长时间保持半蹲的状态。
幸运的是,在这一段悲惨的时光中,刘亦菲扮演的“金燕子”是他最大的安慰。
在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少男少女之间的暧昧情感,但是他们始终处于高度的性压抑状态之下,全片没有拥抱和接吻的镜头。
经过了这些残酷的虐待和性压抑,天行者终于掌握了一些功夫,并且最终把棍子送还给了孙悟空。
影片中把大量时间让给了成龙和李连杰,让他们展示格斗的精彩。
武术指导袁和平为他们设计了许多新的武打动作,但是没有超越任何一部他过去担任指导的影片。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成龙和李连杰都已经上了年岁,他们的动作现在越来越慢。
所以,袁和平在动作设计时没有办法再次体现成龙在《醉拳》中的那种力量感,和李连杰在《黄飞鸿》里的那种飘逸。
为了掩盖这一点,袁和平让两位武打天王穿着很大很厚的衣服,试图表现出功夫中的“劲”,而不是干脆利索的对攻动作。
严格地说,这种武术动作设计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是舞蹈,而非武术。
袁和平大量的精力被用于处理小细节,如两人抢夺棍子一类的小动作。
而电影本身也把大量时间和金钱化在特技效果的制作上,以至于背景中的景色甚至比故事本身精彩得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处理上完全脱离了过去武林与朝廷的对立关系,而是直接抹去了人间的王朝和帝王,使之成为仙人和凡人之间的对抗。
而仙人的皇帝是个好人,他的将军也是一个好心办了坏事的好人。
没有一个坏人的设置,让人对故事本身觉得索然无味。
同时,脱离了传统武侠的逻辑和行为方式,使得这部片子更像是一部神话,和功夫的关系并不大。
本片的纪念意义可能远大于观赏意义,因为成龙和李连杰很可能即将退休。
这是他们在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合作,远非完美,聊胜于无。
刚看了功夫之王,有点向中国功夫和香港功夫电影致敬的意思,武打动作看着还是很熟悉的,也很过瘾,但情节。。。
看到最后杰森一棒打碎孙悟空的石像的时候,猛然觉悟,这不就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吗!
伟人就是伟人。。。。
有几个搞笑的地方,默僧被醉仙质疑是玉疆战神派来的杀手,哥们打破沉默,大叫,你NENG CUO LE !
玉帝和王母起身走人时,摆成十字架的姿势,就差躲子弹了。。。
虽然是骇客帝国的武指,也不能这样啊。。。。
玉带和王母去闭关修炼,飘进了一个门,五百年后出来摆平了一切,跟杰森指着门说,从这你能回家,我恍然。。。
原来这门是去美国波士顿的,哥们五百年去读了个MBA回来。。。
ps:李冰冰的冷美人装扮很成功啊,惊艳。。。
就是死的冤了点。。。
ps2:开始的广告真滴很长。。。
大赚一笔啊。。。
《功夫之王》(The Forbidden Kingdom):三脚小猫何以称大王 (文/火神纪) 山里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成龙与李连杰的双J顶峰对决所留下的空白;成了一山不容二虎而致两败俱伤后,渔翁得利的苍白传说。
——火神纪。
题记。
我不知道,欧美的影迷会是如何看待此片;作为亚洲观众又兼港片粉丝并兼动作片狂热者,成龙与李连杰的双J对决已经足以让人热血沸腾狂躁非常了。
我讨厌“但是”。
但是这个所谓的“但是”似乎非说不可。
以成龙和李连杰同为嫁衣,迈克尔·安格拉诺(Michael Angarano)这个黄毛小子依旧是个扶不上墙的刘阿斗——要功夫没功夫,要长相没长相,论身材更是连谱也靠不到边。
从这一点来看,这部电影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让成龙与李连杰一路保驾护航,让李冰冰和邹兆龙死于非命,让刘亦菲芳心暗许——这样的一个角色的成分放在中国两岸三地甚至是整个亚洲,几乎是每个男人都梦寐以求的。
然而,这发生在美国的好莱坞;也许,在好莱坞也如同纯种犬的市场一样讲究血统。
钱这东东的魔力实在是不可小觎。
从这样的一个演员阵容,加上袁和平的动作指导压阵,这部电影所要花费的片酬绝对属大片行列。
如此这般又这般如此,这部以大陆和香港演员为主创团队的商业电影更像是好莱坞商业运作里盛行的大美主义在亚洲电影市场上的强力延伸。
看这部可称滑稽的商业大片,让我多少有种像是被小美鬼子们拿着美金往脸上砸的大不爽的感觉。
香港电影的功夫世界里,成龙与李连杰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师级人物了。
让他们随便哪个人称王估计都不会引来半点非议。
而内地影视圈里,刘亦菲和李冰冰也可称为当红花旦。
加上袁八爷的武指,这样的强大阵容居然只是为了给一个黄毛小子作陪衬;实在有点怒煞华人。
所有的港片迷也许都曾想像过成龙与李连杰的顶峰对决将是如何华美的影像,至少也得弄个华山论剑的大师级决斗吧;只是,也许没有人能想像得到最终居然会是现在的这个模样。
居然为了争一个黄毛小徒而争风吃醋奋力拼战。
当然,不管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期待那场对决,也不管我们如何去抵制这样的一部电影——杵在我们眼前的,依旧是这一部以CGI特效堆积起来的,并且以差强人意的剧情堆砌起来的弱智商业大片。
成龙与李连杰的对打也许是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
成龙不拘一格的喜剧风格与李连杰流畅洒逸的严谨风格都能很好在表现出来,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袁八爷的武指功能。
如果仅从成龙、李连杰和袁八爷的组合来看,这部电影也算交足了功课。
但是就这部电影的整体而言,我却始终无法对这部电影满意。
和袁八爷相比,电影的导演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则有点不知所谓了。
或者说,仅仅只是我一个人的观点,以我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它远远称不上是一部好的电影,甚至可以说,这部美产的弱智大片糟蹋了太多太美香港电影的精粹,也糟蹋了太多太多东方武侠神话里的华美元素了。
是因为罗伯同学没有办法理解港片迷对这样一个组合的期待值,或者是因为知道期待值的高涨而不必担忧票房的收入而放手一搏;又或者,仅仅只是因为他的妄自尊大,而让这部电影承载了远远不是它所能承载的重量。
当然,一般来说导演可以把这个责任推给编剧的无能;但是这一次,身兼编剧导演的罗伯同学似乎有点难逃其疚了。
从人物的构建框架来看,这部电影显然非常的凌乱不规则。
既有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孙悟空和玉帝老儿的潘桃会,又扯上了民间传说的八仙,又整点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最后再加点家仇国恨式的燕儿复仇——如此不伦不类之后所整出来的故事——三个能人保护一个无能小儿西去,似乎比《大话西游》还要更加大话了些。
我们所看到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一系列畸形的嫁接。
罗伯同学似乎想把他所看过的中国书都给整进这部电影里去;于是,唐僧被嫁接成迈克尔·安格拉诺(Michael Angarano)所饰演的杰森;唐僧的三个徒弟被嫁接成狮王转世的默僧、有醉仙之称的鲁彦以及身负血海深仇的燕子;而西去一路上的妖怪被嫁接成了天庭反动派巨头天庭督军所派出的天兵天将;妖怪BOSS被嫁换成自梁羽生小说里幻化而来又住进了瑶池圣母的瑶池白发魔女;西去取经被嫁接成了西去归物…… 自取而成送;也许,从大情节的根本上来看,如此的颠覆也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能把《西游记》、民间传说的八仙、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或者人神之战其中的任何一个point发展起来并且拍出风味,也许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而这部电影却繁如夏花般地把所有的这一切都掺和到了一起,罗伯同学似乎想一次性地把他所知道的所有有关东方或者中国的神话、古典小说以及武侠小说都给扯上一通。
然而,作为一个东方文化素养性的观点,这样做的后果绝对如四不像般的尴尬。
莫非,罗伯同学本身想着的是想要拍一部喜剧片;要不然,他想着让人如何去面对被他所恶搞后被彻底糟蹋了的那些有关东方文化的影视元素呢。
电影本身应该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并且严肃而真诚,就算是喜剧片也必须是这样的一种态度去做电影。
于是,在我的电影观里,我没有办法去接受这样的一部电影,没有办法妥协。
也许,在西方世界高唱凯歌的现实世界里,这部电影所代表的是西方视角里另类解读中国古典小说、中国民间传说以及现代武侠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观点;而我的无法认同,是因为我无法以一种如此嬉皮而歌特的方式去接受这样的解读这些我自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不仅意味着一种误解,也意味着一种扭曲——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误解和扭曲不仅不美,并且让人郁闷。
电影开始,在一个迷恋中国功夫的美国少年杰森的淘碟之路上。
之后所发生的那一切把他带进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意外中去,从被迫带路抢劫到中国侠义精神激发起的同情弱者的侠客激情,带着老者霍的嘱托而带着金箍棒逃去,之后堕楼。
是痴人说梦,或者只是昏迷时潜意识里对他刚买的《猛龙过江》和《白发魔女传》的渴望过于强烈,加上之前他所看过的种种香港功夫电影的零碎片段被拼接了起来,又因为金箍棒的刺激——于是,他成了过江的猛龙一下子跑到了古代的中国,遇见了白发魔女以及孙悟空。
多少有点病态偏执的妄想味道。
也许,这多少能给这部电影里那些七零八落的剧情设置找一点托辞以及心理学上的根据。
这仅仅只是一场梦。
谁说,又不是呢。
如果不是梦;那么,三脚洋小猫又何以称大王呢。
梦醒来的时候——好人自当得好报;而恶人也必遭严惩。
大团圆大欢喜结局,正如同一场闹剧后一样俗不可耐地落幕。
而从这样的一个结局里,我们又可以解读到多少中国武侠小说里的通俗结局。
当然。
我知道,这部电影所讲的那个功夫之王其实并不是杰森那个小毛头小子;而是李连杰所饰演的那个美猴王。
只是,这似乎多少有点违背李连杰在《霍元甲》里对武道的精悟。
我所无法认可的,是那个扶不起的洋阿斗在这样的一部电影里充当起这样一个既可有可无又绝对主角的戏份;而我所想不通的是,既可有可无,又何必给安上这样的一个无聊角色呢。
或者,换一个角度看,也许这部电影也并非那么差劲。
唯美的如同山水泼墨的乡材写景也可称为这部电影的亮点——只是,写景的镜头毕竟不多,于是有点不解眼馋。
又或者,作为主角的天行者只是一个贯穿起罗伯同学狂妄假想里的中国古典名著、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以及中国武侠故事的线索。
他并不是功夫之王,那也许也就少了一个三脚洋小猫愣充大王的妄想之嫌。
可是不管怎么说,在于我——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仅仅只是一团热闹,无他。
只是可惜了所有那些被糟蹋的一切——比如《西游记》;比如八仙的传说;比如《白发魔女传》;又比如成龙、李连杰和袁八爷的黄金组合;还比如刘亦菲的影视初吻或者李冰冰白发飞舞的青春。
三脚洋小猫何以称大王。
而真正的功夫之王又将情何以堪。
看这部电影,我多少有点替成龙和李连杰叫屈。
虽说他们每人两个角色,虽说他们在袁八爷的武指下表现出色,虽说这部电影打出了水准;然而,情节构建上的弱智以及人物构建上的混乱依旧让这部电影足以把我彻底地恶心倒。
所谓大片,今年的这部《功夫之王》可算是其中的一部彻底的烧钱闹剧了。
2008-06-22;戊子年戊午五月癸巳十九夜。
PS: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The Forbidden Kingdom、Kings of Kungfu ■译名:功夫之王 ■编导: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 ■武指:袁和平 ■主演:李连杰(Jet Li)、成龙(Jackie Chan)、刘亦菲(Yifei Liu)、李冰冰(Bingbing Li)、迈克尔·安格拉诺(Michael Angarano)、邹兆龙(Collin Chou) ■片长:101分钟 ■类型:奇幻、动作 ■出品国家:中国、美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 ■制作公司:Casey Silver Productions ■发行公司:Blue Sky Media ■首映日期:2008年4月18日(美国) 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852282222648
《功夫之王》:一道东西方文化的乱炖,可惜两位功夫巨星的联手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谁可以拯救世界?
英雄吗?
答案是错误的!
真正拯救世界的人是抱有幻想成为英雄的那些年轻人,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世界才被拯救的!
―――韩兮看片之前就不抱有什么幻想,这完全是经验之谈,当媒体将影片的各种元素以信息透露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大片,而且其故事适合的智商应该属于学龄前的阶段,所以笔者看片的过程也基本上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抛离了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在看片之后返回来细想,此片还是不错的,至少它具有非常的代表性,而且是这几年来一种文化的潮流,至于质量,至于那所谓的颠峰对决的期待反而是求其次了。
有了双J的存在,不卖钱才怪呢,而卖钱的片子就是好片,何况它还有条不紊地炖了一下东西方的文化。
影片的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可以大体上分出几个文化层面的要素来,首先便是少年英雄梦。
无论是东西方,每一个少年在青春期时都会有这种幻想成为英雄的美梦,当然,根据对英雄的理解不同,这种梦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但救世无疑是最了不起的英雄行为,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对世界的盲然,于是试图通过救世的行为来掌握对世界的认知,其二当然就是对自身的肯定,成为英雄无疑会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也就达到了自我立世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少年英雄梦是青春期的一个必然产物,源于少年思维中对知世与立世的渴望,而了解世界与如何立足于世界当然就是少年成长的标志。
此类影片有很多,现在最火的无疑是哈利波特系列,其相通点都是某少年成为英雄,从而完成了自我的成长过程。
针对于本片而言,在大结构上是相当标准的,现实中的杰森懦弱无助,但穿越之后,他成长了起来,完成了自我价值的体显。
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其标准的成长电影,没有丝毫马虎的地方。
于是,下面的问题就是涉及到了故事本身,正如上文所说的,梦的做法是不尽相同的,而对于爱好中国功夫的杰森来说,在梦境中去体验中国文化成为最恰当的,最适宜的方式。
这里面首先要说明一点,那就是使命感。
在许多故事中,使命感是事件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而放在少年成长的过程中,那么这种使命感的完成也就意味着成长的完成,即任务就是成人礼。
其实这种所谓的成人礼是较为西方式的命题,要知道,在西方,许多少年英雄的诞生是缘于血统的关系,即少年本人或半人半神,或父母的渊源,等等,于是,他生下来,无论少年时期多少地无聊或说落泊,但最终上天注定了,他要完成某种使命,我们可以看作这是一种西方式的宿命论,但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宿命论是西方人认知自我的一种意识形态。
而相对于东方来说,宿命这种东西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完成使命,而是与他人之间发生某种关系的情感产物,于是,笔者个人以为,在东方的英雄远比西方的英雄更符合“人”这个名词。
但针对本片而言,所谓的天行者,虽然杰森只是由于爱好而机缘巧合地成为救世之人,但很大程度上,他同样是完成宿命,是使命感式的英雄,这应该归结于西方式的成长理念。
当然,在所有的故事中,一个好汉一定要三人帮的,此片也不例外,于是,默僧,醉仙和金燕子成为好汉的帮手。
这三个人物的设立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醉仙,这种角色完全来自于民间,影片中提到了所谓的八仙之一,而民间关于八仙的传说是很多的,所以这种民间的仙人也相当具有中国传统,如果再深入的考究,那么所谓的仙颇有些道家的风范,纯中国的一种哲学思维。
于是,醉仙的身世便是秀才不弟而流落风尘,所谓醉里自有乾坤,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
但很可惜,在成龙扮演的这个角色中,游戏的成份显得不够,人物出现时还略有体显,但随着影片的发展,醉仙无疑被杰森的使命感所同化了,他的身份象征也便失去了原人物设定时的目的。
默僧无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泊来品,当然,从西方人的眼光来看,默僧是很东方的,具有佛家的慈悲心肠,且不论受戒前的孙悟空是否有这种认识(因为默僧是猴子的毫毛所化),仅这个东方式的佛家代表而言,没有任何光彩之处,只是与金燕子辩驳了一下怨怨相报何时了的问题,而这个细节对于整个影片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换句话说,默僧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根本就立不起来,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有性情的转变,我们只好当他只是一根毫毛而已!
相反的,金燕子其实是影片中的一个亮点,在她的身上,有着很传统的中国品质,第一便是为父报仇,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其为孝,其次是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一种看法,当琵琶轻抚的时候,女性的温柔自不必说,而更令人感到突出的地方便是金燕子的坚持,坚持,决心,这是中国女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女性在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所以,影片中立场最坚定,绝不会被任何事物所动摇的人物便是金燕子这个角色,只是很可惜,她的戏份在这部以武打为主的影片中少了一些,当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战神与白发魔女的角色设置是很滑稽的,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两个角色是十分含糊,甚至是错位的。
战神的邪恶显然不够档次,而白发魔女的追求在东方人看来也过于小儿科了,所以这两个人物我们只能认为是编导们臆想出来的反面角色,由于没有更深的背景,所以影片将会由于这两个角色的设立而显得过于简单而且草率。
在幻想部分中,故事的结尾很有意思,那就是玉皇大帝的出现,从民间来说,玉皇大帝是道家中的仙人,民间时姓杨,但升为仙人之后则象征着权势。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演义最终都要臣服于权势者,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其目的大多只是为了得到权势的认可,代替权势面前的红人。
所以,玉皇大帝的出现则相当具有中国意味,尤其是中国神话以及民间传奇中的色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片的编导在建构着西方式的成人礼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地运用一些东方元素,以求达到一种合谐。
就本片而言,整个故事是完整的,而且是和协的,但不可否认,在细节的处理上,编导显然处于一种想当然的对东方的理解。
当然,对于一部这样的娱乐影片来说,无伤大雅的!
最后不能不说功夫这个主题,套用网上的一句话,只许咱们祟洋,不许人家媚中吗?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底气,于是,我们知道功夫成为我们向西方展示文化时的一块敲门砖,极具代表性的。
当然,功夫也成为本片中最大的娱乐看点,但说句实在话,成龙与李连杰的对决也算精彩,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恐怕与期望值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里我们权且理解成为本片最大的市场在于欧美!
总之,作为娱乐片,此片是相当成功的,名星的加盟,东西方元素的肤浅结合,还有现在最流行的故事结构,这一切注定了本片的娱乐本质。
但娱乐之后,我们都会有种缺憾的感觉,那就是,这些东西太流行了,流行得几乎已经被人搁置于低智商人才看的影片目录。
所以,笔者可能说此片虽然炖得不乱,色香味俱全,但吃起来恐怕没有给人一种回味的感觉!
其原因估计是照着菜谱来的,如此而已!
韩兮2008-6-3于通州
太白:我们都一把年纪了,现在都是靠着过去的美好回忆来活着 工部:我们该怎么办?
太白:不要忘记呼吸!
工部:今天您虽然失去了四个儿子,却收获了一个女儿。
义父,请受女儿一拜! 太白:你想要什么?
工部:什么也不要,我只想回家!
太白: very well 那太好了 工部:bye 太白:你出去后,随便转几个圈,捡了那个没用的阿斗就回来吧 工部:你释放了我,现在该释放你自己了 太白:大胃国万岁 工部:大鼠国万岁 ...
白发魔女死了吗?
我觉得没有。
显然,白发魔女的头发是可以自由伸缩,且其尾端有类似于大象鼻子般零活的卷曲的功能。
从最后她做斜抛运动飞出山崖,仍然可以准确的卷到成龙的脖子即可看出。
(这里有一点奇怪的是,为什么在卷到成龙脖子以后,白魔不收起自己的头发,像升降机一样拉起来,而是拽着自己的头发往上爬,我觉得,她是在锻炼身体,因为她很从容,从容的原因下文会提到)白发魔女死了吗?
她有这样的头发,怎么可能死。
缓冲方案1:用头发卷住山崖侧面突出的岩石。
从她卷成龙脖子的准确度来看,问题不大,但是由于卷住以后会作一个单摆运动撞山,对于优雅的她不太适合。
缓冲方案2:大家注意到她跌落时是什么姿势吗?
是“大”字型,头发散开。
这是什么姿势?
这是跳伞的姿势!
她灵活的头发可以瞬间编织成一张类似于降落伞的网,然后借此滑翔而下。
可以想象,这不是她的第一次飞行。
缓冲方案3:如果她的头发足够强劲,还可以旋转产生下行气流,类似于小叮当的竹蜻蜓。
白发魔女之前show了一下轻功,踩着树枝往前飞,有可能就是利用了头发的旋转。
所以,她很从容。
题外话,成龙的脖子被卷住拉到崖边让我想起魔戒一里面,甘道夫脚脖子被卷拉到深渊里的故事。
当时甘道夫为了赚取经验值,不顾hardcore模式的不可存档,冒险的选择空中连击干掉魔王,终于在落地前赶上转职,并且利用升级补满了生命。
不禁让人扼腕长叹,成龙失去了这么好一个升级的机会,砍多少玉疆武士才比得上一个白发魔女的经验值阿,too young,too naive。
http://zhong335.spaces.live.com/blog/cns!5D783BC86D4E19EB!1196.entry
这电影真的脑洞够大啊!
因为痴迷中国功夫所以穿越来拯救天庭,拯救孙悟空?
操着一口别扭的中文让人出戏!
剧情设置太老套了!
因为孙悟空被战神设计封了,在最后之际将金箍棒送下凡间,必须由特定的人找到金箍棒亲手送回天庭才能解救孙悟空,而这个人竟然是几千年后的美国人????
这是什么缘什么分啊?
当然接下来就是战神知道了这个人的存在一路阻拦一路追杀,当然要遇到了帮助的人。
不然不会功夫的杰森怎么逆袭啊!
这个过程中遇见了鲁颜,金燕子,和默僧!
怎么能放弃这么好的学功夫机会呢两个师傅之间又是矛盾,当然这都是些小插曲,不过这功夫学得也忒快了吧?
曲曲折折终于到了天庭也救了孙悟空,当然任务完成最后就这样回到了现代!
最大看点就是李连杰和成龙的打戏吧,这种真实又有美感的真是难遇了啊,一个痞痞的,一个又是安静的美男子,难得看到的组合!
金燕子的扮相不错,李冰冰演坏人也是好酷啊,不愧为白发魔女!
其实这部片子把背景改改还是挺好的!
李连结和成龙联手,这是多么令功夫片影迷激动和期待的盛事,所以,当得知他们真的要为我们奉献一部影片,而且片子还一点不谦虚的叫《功夫之王》时,我有些期待,也为他们捏把汗,毕竟两人黄金岁月已去。
而当看了本片的剧情梗概,发现导演还是当年以动画闻名的美国导演,就知道本片在国内口碑估计不祥,如此好莱坞的架构恐怕很难让很多对本片有至高期待的观众满意。
或许对于本片,我们起初有了太多过于“严肃”的期待,指望它整出什么中华武学精髓,表现什么“侠之大者”之类的东西。
但是,显然如果李连杰和其他投资人们不愿冒这样的风险,毕竟,中华武学的东东要想在一部电影里说明白,基本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指不定拍不好被骂的天昏地暗,票房又一塌糊涂。
假使撞上鬼了,真的一部电影拍的中国武学精髓尽显,怕结果也是赢了中国,输了世界;赢了口碑,输了票房。
毕竟,你片子拍的再让中国人看了叫好,也不会有太多人走进影院奉献票房,倒是更能照顾街边盗版碟商的生意,另一边可能欧美观众看的一头雾水,普遍意义上看,拍爆米花电影风险更小。
本片拍的很娱乐,你得放下身段,不要摆出这电影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咱中国人要不屑才够酷的劲儿,好不容易,李连杰和成龙终于一部电影里面有机会操练,让我们还是放松心情看他们扯淡。
在我看来,本片还是具备一系列讨巧的娱乐元素,首先,虽然李成二人在世界范围都具备知名度,但是毕竟如果一部电影全中国人热闹,毕竟很难打开全球市场。
所以,导演很明智,故事的缘起于美国,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孩子的成长,这是美国电影最为俗套却长盛不衰的路数,这样一下子就让众多西方观众有了代入感,OK,全球人民共参与,本片已经为促进全球和谐做出了些许贡献。
梦境与魔幻向来是吸引青少年的故事设定,本片比较有趣,以西方魔幻片的风格来讲述中国传说,比如鲁讲述玉疆战神的故事,燕子讲述玉疆喋血村庄的故事,都显的很指环王。
既然是功夫片,本片自然要尽可能塞进功夫片的元素,啥大醉侠、少林、白发魔女,加上西游记都往电影里面塞,导演其实可以考虑模仿《X战警》拍下去,直到把功夫片明星都遍历一遍。
当然,本片的令人眼前一亮的高潮还是在鲁和默僧相遇一幕,我们终于看到了期待依旧的成李对决,导演显然明白观众的最大关注点,所以这里留够了时间让两个中年汉子热热闹闹的打一场。
虽然,套路没有太过新鲜之处,但是,我们总算可以奔走相告,“打起来了,李连杰和成龙打起来了!
”,他们交手就够了,圆个梦,怀把旧,这足够娱乐了,还是别惦记“侠之大者”之类的期待吧。
片子的英语对白让不少人看着很是不舒服,玉皇大帝都一口洋文,这显的太黑色幽默了。
其实,看过了一水儿中国人喷洋文的《末代皇帝》,看过了一溜儿日本人秀英文的《艺妓回忆录》,我对于这个语言问题还算习惯。
这个你就当新东方早开了几千年吧,当李洋也更早的穿越时空让古代人民也疯狂英语了一把吧,何况本来就是小孩子的魔幻奇遇,还有什么比玉皇大帝、美猴王超一口英语更魔幻的。
我倒觉得片子有些别扭的是英文中又夹杂中文,开始男孩到了古代还遇见一帮标准汉语的村民,转眼间鲁突然冒句英文,此后就大家突然间全变英文高手了,不如干脆就整全英文得了,这样就让我们看一身古装的人士猛喷英文,也是颇为娱乐的事情。
导演毕竟是美国人,所以拍出来的中国神话效果,显的很暗,没有中国人拍的那么山清水秀般的明亮,难道一部《指环王》把美国导演都整的那么阴暗不成,当我看到白发魔女的一帮喽啰冲出时,总感觉像是半兽人要冲锋,也算相当娱乐了。
几位演员表现都算不错,焦点的两位功夫巨星操练这点儿功夫小菜一碟,我感觉成龙倒还更出彩些,毕竟他那插科打诨,吊儿郎当的劲儿很是适合娱乐的节奏。
李连杰在片中常常显的严肃,特别进了好莱坞后,演了很多要扮酷的反派,似乎面部表情已经模式化,当然,本片沙漠撒尿逗鲁那段算是一次自我解构,跟上了娱乐的节拍。
两位女演员,李冰冰的白发魔女更加出彩,惊艳感还是做足了。
刘亦菲的角色还是一副清纯样儿,不过显的有些花瓶,就是往那一站,眼神朦胧,然后抬起稚气的面庞就基本啥事儿不用干了。
当然,还有那美国男孩,演的颇为放松,气质上很有《变形金刚》中拉博夫的气质,很青春,很热情,看履历表上还演过几集《24小时反恐》,不过我现在对此没啥印象了,或许他需要的是保持稳定的进步,然后等着《变形金刚》、《蜘蛛侠》这类大制作砸中他发达起来。
这是一部看后恐怕很难印象深刻的电影,毕竟是一个功夫梦的故事,虽然不是那么圆满,不是那么符合我们的高期待。
但是,还是感谢两位岁数不小的大叔,感谢他们曾经以那么漂亮的功夫电影伴随我们成长,二十多年来他们打的也挺辛苦,就让我们放松的看着两位同行,一起娱乐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dd672ec9a11b8d42e2e21b0.html
中华文化本应该定点推广,现在直接转为批发处理,把神话故事和武侠小说进行大杂烩,一锅乱炖,但一看编导均为外国人便可以理解了,因为这是建立在西方审美世界观上的中国故事,尤其导演罗伯.明可夫作为动画电影大师,拍摄技法和表达方式更是本能地童心泛滥,综上元素,最后的产成品注定是两极分化的评价。
如果执拗于中华传统文化,肯定会为此大动肝火,但如果把它看成真人版的《功夫熊猫》,那自然就乐趣无穷。
作为中国动作电影走向世界的功勋人物,成龙和李连杰都属于殿堂级的存在,两人能在同一部电影里干一架,绝对是有生之年系列,这也拉满了期待值,加上动作场面由八爷掌舵,如此梦幻的顶级阵容也很难再有来者,这也是电影刚上映时大量负评形成的原因,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客观上讲,电影贡献的娱乐元素足够丰富,致敬邵氏武侠的开篇,这也是刘亦菲的金燕子和李冰冰的白发魔女出现的支点,另外,成龙的鲁彦和李连杰的默僧也分别致敬各自的成名作《醉拳》及《少林寺》,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自然是最具世界知名度的中国神话人物,把这些素材都放进一部单元电影里,自然就像米其林三星大厨掌勺中国名菜佛跳墙,别有一番风味。
霍光一出来,幻视乌龙闯情关。本来很有好感的,但短视频卖货打榜梗一出,又尬又low
咱们要么还是架空吧,历史可不兴这么玩的。
茅子俊终于演好片了,可惜每集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