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恋爱,总没有很多目的。
他给她惊喜,她给他信任,日子也许平淡,但是开心就好。
总有些小插曲,但是其中的心思,互相都明了。
但是她总有一些不能甘于平淡的苦衷,也许她以前一直扛着,苦苦支撑,你知道吗?
也许都没有说。
机会来了,跟着挑战,还有诱惑。
这部戏很明显有着阿蛋的企图在里面,青春是一块方糖,巴塞罗那,breakupclub,都只是考验,和Susie的赌约一般,只要努力过,总会有不可预知的回报。
黄真真出道之后,风格日渐收敛,唯有从那粗略的dv镜头才能找到当年那话儿的感觉,记得她表示过不喜欢和大明星合作拍片(指的是六壮士),也许这就是无奈向商业片妥协的结果,幸好,这里还有郑丹瑞,生活总有苦甜,还是需要有人来提醒下年轻人,他们所拥有的是什么。
电影的结尾,阿花还是回头了,捧着装满他们回忆的摄像机。
说起来阿Joe也算糟糕了。
懒散,不上进,打着零碎的散工,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不干就不干。
问他未来有什么打算,他说有啊。
有什么?
做生意……做什么生意?
便支支吾吾答不上了。
他只想到今年的圣诞要存钱带阿花去东京,可是明年呢?
后年呢?
以后的许多许多年呢?
可是,他爱她。
是那种最简单纯粹的爱。
什么都不重要,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家家酒似的。
她从天水围走到中环。
她以为她已满足。
可是,有才华又有地位的男二号出现了,告诉她if you want, you can。
外面的世界,原来很大。
除了东京,还有巴塞罗那。
换做是你,你走不走?
阿Joe拖着受伤的腿,满身狼狈地出现在机场。
他问,今天的我跟往常有没有什么不同?
他说,今天的我还是跟往常一样,一样那么爱你。
他也跟往常一样,有的全部,只是爱。
年轻的时候,有爱就够了。
两个人傻傻对着也能开心一天。
后来才知道,生活还有许多别的东西,有事业有抱负有虚荣有欲望,有日渐衰老的父母要奉养,有长大叛逆的弟妹要照顾。
曾经所向披靡的爱情显露出了虚弱的疲态。
在登机口的阿花百感交集。
其实无论是哪种选择,她都会留下遗憾。
离开,在陌生的国度风尘仆仆的她会怀念小窝里的安适温馨;回头,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争执中她会后悔曾经放弃的未知精彩。
这是成长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舍弃,然后疼痛。
你会明白你不再能任性地向生活索要两块蛋糕。
很多人诟病这个结局过于矫情,可我反而很喜欢。
在我们身边身上,现实赢了太多次了,这是电影,就让爱情赢一次吧。
是,阿Joe又懒散又迟钝,可是看着他一瘸一拐放声大哭的蠢样子,我却不能不感动。
那是我们年少的时候曾经有过的心情,笨拙并且执拗地爱一个人,却不懂得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我似乎又恍惚地看到那张少年的脸。
他紧紧拽着我的手,绷着表情一言不发。
机场的广播发出最后的登机通知。
我唐突匆忙地甩开他的手。
机舱里,在旁人诧异的眼光中,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时光就这样静静地,流走了。
我是没想到在那些扑朔迷离,一波三折的传闻之后,小房子和薛凯琪居然会二度携手。
许多的网友带着“我就知道”的面具跳出来摆pose:“还敢说不是戏假情真,你们两个@#¥%……”我却已经懒得揣测,当初喜欢《早熟》,除了对一班甘草演员的移情之外,无非是欣赏那一点纯真。
难得尔小宝头发都白了,居然仍有小儿女的一份情怀。
然而纯真又怎比得上爱玩“那话儿”的黄真真给力,尽管和豆子一样纪录片前边开始添上“伪”字,尽管曾经古铜肌肤黑色工字背心的豪放女已经开始穿白衬衫扮知性,但她仍有一丝敏感触觉,知道一段三角恋情,除了你不爱我我还爱你之外,我们还想收到些什么东西。
情节和表演中,很多地方其实带一种肤浅的煽情。
然而不要嘲笑那些说自己在电脑前哭到不能自己的少女。
她们哭的不是阿Joy和阿花,她们哭的是那些自己。
或许是曾经被放弃的自己,或许是正在做最后挣扎的自己,或许是眼睁睁可以望见的不久将来的自己。
阿Joy望着英俊的巴塞隆那将自己最珍爱的宝贝拥入怀中,刹那间天昏地暗。
怎么办?
那人就在眼前,他靓仔过自己,有钱有名过自己,他可以用7国语言对她说情话,你呢?
你所能做到的最大牺牲,不过是当掉自己最心爱的PSP去堆砌一场遥不可及的旅行。
还要走过去吗?
这种时候,有多少人还有勇气去和那个庞大的竞争对手站在同一个天枰上竞争。
阿Joy悲愤的挥拳,慌不择路的倒在自己打碎的玻璃渣中,而毫发无伤的对手只是怜悯地望着自己,一边听你丧气的骂脏话,一边大方地为你叫救护车。
整部片子我最难过的地方不是阿花出轨的那一刻,也不是阿花离开的那一刻,而是在医院的病床上,阿Joy脆弱无力的问她:“究竟我做错了什么?
”“……”“那究竟他又做对了些什么?
”阿花除了不停说“对唔住”,什么都回答不了。
你要她怎么告诉你,我同我们初识得时候已经大不一样,我对你的不满由曾经微不足道的沙粒如今聚成了一座摇摇欲坠的砂塔,我们曾经的爱情在那塔的最顶端已经被举得很高很高,那个巴塞隆那,他不过是路过的一阵狂风,就算没有,也阻止不了我们最后的坍塌。
你又要她怎么告诉你,她原来一直在等的其实是这样一个男人,当他站在她的面前时,她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她不是背负着全家负担的乖女,她不是在老板面前大气都不敢出的小职员,她不是一个常常需要用母性来解释爱情的女朋友,她无需再照顾任何人,她可以抽着烟,望着那双眼睛大笑着相信:If you want,you can!
如果另一双手可以给你一个更好更适合你的世界,你还会不会留恋那些温存的从前。
阿Joy曾经画过的那些画,说过的那些誓言,扮过的那些笑脸与鬼脸,做过的那些无数傻事蠢事,最终只能拼凑出一个叫做“不舍”的筹码。
我不知道究竟是那个神秘的“Break Up Club”,还是这个唯一的筹码叫阿花一次次的回到阿Joy身边。
我却知道这远不是那个团圆的结局。
影片最后只留了一个悬念,却没有给出任何预言或诺言。
若这份“不舍”用尽呢?
往后如果再遇到威尼斯,维也纳,你还有多少挽留能换她片刻回头?
“其實我不喜歡《分手說愛你》的結局。
真正值得妳愛的人,應該會讓妳的世界無限延伸,而不是越縮越小。
cam裏面那些很甜蜜的片段是真的,但難道你可以一輩子和他在床上跳繩么?
如果他真的愛妳,他會為妳上進的。
空口說白話,沒有將來的愛很蒼白。
”---catbabe我都甘话咯。
翘首已久,等待阿fi同房祖名6年后的再次合作,全新实验性的拍摄手法与视角,还原一段俗世中极有普遍性的爱情。
没有想象中的温馨和感人,没有其他爱情小品的romantic,甚至觉得似系为香烟卖广告的【志明与春娇】都比它精彩耐看。
如果唔系为佐fifi,见到房祖名果副darling on嘅样我一早想息机训觉。
究竟系期望太高然后觉得失望,定系令人失望嘅,其实系“爱情”本身的乏味而无关电影?
或许平凡日子里的所谓爱情本来就是如此无谓,又唔系乱世,点会随便“倾城”。
如果呢个就系爱情卸下浓妆艳抹的真面目,你仲相唔相信,爱情?
not so sure yet.若然你爱我我爱你什么的是这般乏善可陈的肤浅情境,所有暗自文艺沉迷不朽大师作品的人们,在现实面前感到多么无能为力。
但好比,不朽的之所以不朽,大概正因为它有的,是凡尘人间不存在的存在。
例如Titanic中,两人都幸存并共度余生,最终也不过变身一双老眷,又点有果句年年情人节电视重播,都仍叫人热泪盈眶的:Rose,我很感激,真的感激。
老实讲,到最后我都不明戏中Fiona点会中意房祖名饰演嘅Joe。
在香港,呢批后生女都系受“亦舒爱情观”教育长大,在物质的世界,阿花这样一个由一无所有出身低微靠自己不断打拼的上进女子,或许不必锦衣玉食,但无论如何都不是想同只打散工、玩PSP嘅Joe过日子。
两人唔是两个世界,直情系两个星球嘅生物。
彼此价值观和追求的境界大相径庭,若是贪一刻的欢愉,那快乐后的苦痛定必更难痊愈。
有趣的是,身边女仔几乎都持同一种态度:这个故事,拣岩演员,其他包括故事情节结尾,统统错了位置。
最起码,阿花同LIES先系同一国的物种,大家最初可能并没非要逼迫自己达到什么地位目标,但至少至少,不甘于净系“想做生意赚大钱但连自己可以做乜生意都唔知“嘅,无知。
对我黎讲【分手说爱你】,不过系房祖名系【早熟】之后,又一次hurt咗阿fi嘅feeling。
6年过去了,fifi系期间不断成长、完整自己,而过去果个白痴,如今依然无知。
我唔否认他从头至尾都怀揣一颗真心,但出到社会,背负家庭,唔系讲”心“就足够。
在love complete前,起码你我都要bread饱肚。
还有一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再一次come up to me。
见到那个开口埋口都话自己有几”型“嘅Sunny Deep,不难明白Joe为何终日一事无成。
Sunny呢种低能都可以当偶像黎看待嘅人,你点祈求他有什么大志?
交乜嘢朋友注定你系点样嘅人,我觉得呢句野先至真正不朽。
it's time to think about 今时今日麻木冲动任性散漫的自己,有哪些废人系时候疏离。
我想不会有人去较真Breakupclub是否真的存在只是戏里的哭与笑,甜蜜与辛酸都那么touching从开始煽情的甜蜜到最后女猪脚的出柜我看得揪心无比有人说大家哭的是自己我纠结的是现代人的压力和爱情安全感红豆的影评写到【“如果另一双手可以给你一个更好更适合你的世界,你还会不会留恋那些温存的从前。
”】【阿Joy望着英俊的巴塞隆那将自己最珍爱的宝贝拥入怀中,刹那间天昏地暗。
怎么办?
那人就在眼前,他靓仔过自己,有钱有名过自己,他可以用7国语言对她说情话,你呢?
你所能做到的最大牺牲,不过是当掉自己最心爱的PSP去堆砌一场遥不可及的旅行。
】我想很多人都有感触和共鸣但其实如果爱情永远敌不过强大的现实那么世上是否还存在本就脆弱无比的安全感【这次是浪漫的巴塞罗那,往后如果再遇到威尼斯,维也纳,你还有多少挽留能换她片刻回头?
】再多的甜蜜再多的不舍终究敌不过仿佛触手可及的前途所有的承诺所有的山盟海誓都能在现实咄咄逼人嘴脸下瞬间坍塌我宁愿你不回头你既然可以因为一时的不满就轻易出柜你既然选择了那根巴塞罗那救命稻草就早已让残存的所谓爱情在现实面前奄奄一息了你何苦回头 这是怜悯是不舍还是愧疚呢没有人可以确保 自己永远强势又有谁可以自信你可以给对方整个世界但凡愿意同甘共苦一起携手梦想的爱情早已不复存在了吧剩下的只是庞大的现实压力下急功近利的浮躁和不安我宁愿你不回头就让它悲剧收场
“你看我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我想这是最能问倒男生的一句话。
男人永远不知道女人的那些小心思。
稍微拖长的眼线,不同颜色的隐形眼镜,剪短一点点的刘海,换了样式的手指甲……女为悦己者容。
那些女人们想要让你看到又不想太明显的小造作,你们不懂。
男人永远不明白女人想要你成为的样子。
她要的不是你多打几份工就可以,不是你不玩游戏就算长进,不是你终于知道洗完澡要把毛巾挂好。
她想看到的改变,不仅仅是这些表面的敷衍。
人都是有忍耐的极限的,比如走两个小时看不到目的地的路,再浪漫的情怀都变成死心眼和烦躁,没办法再挽着你的手挤出笑容了。
如果看不到更宽广的世界,如果看不到和你的未来。
小儿女的卿卿我我怎么都抵不过冰冷现实。
我宁愿他们最后还是分手。
支撑爱情永远鲜活的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两个人不断的磨合,互相适应,共同成长,在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中最终达到合一的默契。
而片中两人,其实一直都靠着”回忆“、”不舍“在支撑而已。
快乐的片段当然有,快乐的时候觉得甜蜜,大声宣布全世界我就只嫁你。
但是存在的矛盾依然存在,无法互相迁就的部分依然对立,每一次的争吵只是某一方妥协,却从来没有得到解决,每一次哭着分手之后,总是要靠回忆来提醒他们从前的快乐,才能又走回一起。
如果当有一天,快乐的回忆用尽了怎么办。
美好的片段翻来覆去到麻木了怎么办。
男二号说,If you want,you can.那么我要的,是不是只能自己实现。
你不知道,更给不了。
不是你买小笼包给我当夜宵就可以挽回的啊。
或者也只能说,影片想让我们相信爱的力量足够强大。
因为爱你,所以以上矛盾对立都不成立。
因为爱你,你看不懂我你不改变也没关系。
那么好吧,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爱情。
看。
只是因为片名。
因为自己也刚刚走入breakup club。
一个老套的故事,每天都在生活里上演,却让有故事的人感慨万分。
记忆就像video里的片段总是反反复复的在心里播出幼稚的男孩,总是需要伤透一个女人的心才会长大幼稚的女孩,总是要走到绝路才知道回不去了成熟的男人,总是更加attractive一些爱情总是让人拼了老命的长大这样的结果才是最美的大家都因为伤害长大 却只能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有些事情再也回不去分手说爱你只能放在心里分开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否则就会像阿花和joe那样在飞机场哭的痛的无法遏制那种纯纯的爱谁都想去极尽保留和珍惜但是总是在分开之后或者事过境迁后那天 和一个好友说到说 总是喜欢帮男朋友扎辫子 化妆 涂指甲油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时代的烙印无法复制的爱每一句话都那么真实 那么生活“你以后一定要娶我,只许娶我”可是最后他又会娶了谁 她又会嫁了谁我记得我和他也在14楼的楼道口掉眼泪他说我的梦想就是努力娶到你我害羞的笑说我的梦想就是努力嫁给你我们没有走到绝境 不是也分开了吗每一段爱又何尝不是一部电影呢于HALL11月27日
爱情过程中,有甜蜜,有烦恼,有欢笑,有泪水爱情过后,是成全,是淡忘就像那句话说的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
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
换一个人,都不会天色常蓝。
.而这就是爱情这才是爱情
一般来说,我只会去写书评,很少写影评。
个人的意识里,还是觉得文字所能品味的思想较之电影多得多,为电影写影评,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
后来在Youku看完电影,往下拉留言板的时候,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被感动到流泪,一派在抨击其中的人物。
于是改变了想法。
复制粘贴几条评论如下:1. “从不发表影评,看了这部戏,感触很大,讲的就是一个万恶的社会,一个很贱的女人(或者用现实表达合适点),还有一个懦弱的男人,整部戏的故事”,“在怎么失望,至少等到分手之后再跟人家上床,一个贱女人,一个懦弱的男人,整部戏最大的赢家是LIES。。。
”2. “和Joe在一起,花的世界永远是中环但是一定有爱。。
和lies在一起起码有机会见识不同的世界但是不一定有爱。
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有的人需要更大的世界,有的人需要爱。
无论花最后原则什么,这是她的选择。
”3. “实话。。。
这女的很讨厌。。
要是我女朋友这样。。
我就休了她。。。。
还好结局比较完美。。
可是我依旧很讨厌这种搞外遇的女的。。
男的虽然不长进可是他起码努力了。。
他为她改变了很多很多。
大家都懂的改掉习惯是有多么难。。。。
男的已经做到最好。
最努力了”4. “真的 干嘛要去追她啊 要是我 我就重新找一个比她好的 过的比她好 让她到头来后悔吧 不喜欢这个女的 最讨厌有男朋友还搞外遇的女的”5. “十分讨厌啊花这种女人!
就算男的有问题,那为什么就不能先跟男的分手再去考虑下一段爱情呢?
为什么一定要出轨!
很反感这种女人!
看到啊花跟LIES上床的时候就不想看下去了。
由头到尾,LIES根本就没有展开什么厉害的攻势,而啊花就........这种女人,不说了。。。
”6. “男的太傻 女的太贱 小三太骚 你妈啊 那女的就是个扫货 男的对她那么好还他妈的出轨”我个人不太喜欢在写的比较长的文字中用些比较贬损人的字眼,不过看见这些以后,破例发泄一句:一帮子穷屌丝,果然一辈子只能当屌丝,只能辜负好姑娘,只会抓不住好姑娘。
说说人物:Joe我想引起了很多男孩子的共鸣吧,尤其是青春期后,婚姻前,16-27岁这个年龄段。
他们在与伴侣相处的时候,会很温柔体贴的照顾她,偶尔任性地幼稚一下,但是过两天,又会恢复温顺体贴的状态。
他们很单纯,像个小孩子一样,觉得谈恋爱最重要的事情,不过是你情我愿,我对你一心一意,对你温柔照顾,换得你在我身边一生一世,未来的事情,太远了,他们考虑不到,也不会想到去做打算。
阿花是个早熟又独立的女孩,也是个坚强而努力的女孩。
生活的压力让她知道需要自强,知道去承担自己对于家人的责任。
最重要的是,她相信自己的劳动,相信自己辛苦的付出。
在我眼中,她是年轻姑娘中,我最欣赏的类型。
有梦想的姑娘,真的很迷人。
Lies,一个成熟稳重的大叔型人物。
丰富的人生阅历,磨砺出他们身上那种潇洒、干练的处事风格。
时间给他们了睿智的头脑和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尤其是Lies在事业上已经很有建树,这种男人,基本属于钻石王老五级别,能剩到他这般年龄的,多半是因为更年轻的时候,钟情了其他事物。
阿花与Joe,算是一对很普通的20岁左右的年轻情侣。
刚刚走入社会,生活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已经要去面对社会的压力,对此,两人表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阿花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家庭的压力,所以她一直在努力,她去上夜校,去学外语,去不停的试更好的工作,去忍受BOSS的苛刻的同时用心的工作;Joe选择了逃避,混过去一天是一天,所以他不停的换工作,可以在工作到一半的时候,看见女朋友就跑路带她出去玩,可以跟她撒娇让她不要去上夜校和她一起,可以在她接待重要客户的时候不停的不顾一切去捣乱。
如果说的更恶劣一点,正是因为他太闲了,他没有工作,没有觉得需要去奋斗的东西,所以才有了这部片子的引子,他会帮黄真真导演去拍DV。
无忧无虑的谈恋爱是很美好的,可以两个人早上起来就打打闹闹,可以去度蜜月品味浪漫,还可以互相撒撒娇耍耍脾气。
但是,生活是需要钱来支撑的,不是靠恋爱中的小甜蜜与小浪漫,是靠两个人共同奋斗去支撑。
阿花和Joe之间的恋爱虽然很美好,但是他们内心深层是有矛盾的。
阿花有梦想,她渴望通过努力成功,更希望Joe能够理解她的辛苦,可是Joe只想过他那清闲自在的生活。
只是阿花在包容这个矛盾,而Joe根本就不曾察觉。
影片演出到Lies出场时,这个矛盾被激化到最大了。
阿花因为工作的需要抽不开身,但是Joe偏偏这个时候任性的去在工作时打扰她;阿花在陪Lies完成作品时弟弟遇到了麻烦,她想到让Joe去帮她,但是Joe却怄气推脱自己在忙;阿花疲惫地回家以后发现Joe不仅在玩,而且还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她收拾。
这三次激烈的矛盾冲突,基本就可以预示了他们俩会要分开。
假如把这个故事放进生活中,像阿花这种姑娘,会很受欢迎,追求者甚众,为什么会是Lies?
其实很简单,Lies和阿花在车里的那次谈话,他也是出生贫寒之人,而且他知道If you want, you can. 两个都是那种追逐梦想的人,产生共鸣,情理之中。
更别说Lies的种种条件都是一个钻石王老五了。
当一个钻石王老五在一个女孩子面前出现,尤其是这个女孩子因为自己的男友的幼稚而身心疲惫的时候,她的出轨如果还不被允许,那么这个社会到底有没有一种东西叫做女权,有没有一个思想叫做自由主义。
大部分屌丝的脑海中,都会把自己得不到,而又选择了条件优于自己的女人归咎于拜金、花心等等。
他们会痛呼女孩的堕落、不忠,却并没有走进内心地理解她们,而又往往会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多么的伟大。
事实上,他们只是处在自己YY的世界中。
所以他们也无法面对自己其实对于好女孩来说毫无竞争力这件事实。
不是她花心,不是她拜金,而是你没那么好,而是你配不上她。
推荐篇简短的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632130/ 比我用更凝练的话,说出了所有的道理
《分手说爱你》其实并不那么好,导演过于希望制造真实感而显得牵强。
看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被强行抽离的感觉。
所以为了表现真实感,故事内容也很简单。
一对普通的小情侣,分分合合。
后来女生因为男生没有上进心,决定离开他。
其实我是真的很不想说她是因为和一个大有所为成功设计师在一起所以离开他。
我始终认为,所谓第三者的出现,一定是双方感情有了间隙,才会有第三者。
joe和阿花之间的故事,是最简单的初恋的故事。
他非常喜欢她,因为第一次恋爱,加上心思单纯,过程简单,所以一切看起来很平常顺利。
但因为是初恋,方式幼稚激烈,单纯完全。
幼稚到明知道走错路也非要固执的不肯问路,单纯到因为被对方叫起床而生气大吼——完全没有担心对方因此离开而强忍着不耐起来。
凡是真正爱过的,而不是匆匆开始或是敷衍了事的感情,总是这样的过程。
看似单薄,却韧性极大,可以容忍对方所有错误,即使分开也觉得一定会回来。
以为天长地久,觉得就是这个人了。
所以joe才在阿花每次闹分手以后重新和好了,依然可以恢复到开开心心。
没有留下裂痕。
他甚至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阿花。
做那么多无聊的事情逗她开心,吃些干醋。
你信不信,joe以后不会再那么喜欢一个人。
可能会学会更多的爱人方式,但是。。
你知道,那种纯度大打折扣。
他以后再爱人,不会拉住对方不放了,不会再生些奇怪的气。
为什么我们总会牢牢记住初恋?
就像小孩子玩一个游戏,仅仅因为自己想要玩于是真正投入。
而慢慢长大以后,会想着为什么去玩,怎么去玩,也可以轻易放弃重新开始新的游戏。
在片子的结尾,阿花去巴塞罗那,joe去机场送她,他大哭起来。
是那种终于明白这次失去,是真正失去的哭泣。
但是男人总要成熟起来的。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一场让人成熟起来的初恋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说好吧,它让人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受伤害。
可是在感情里不再容易受伤害是好事吗?
天涯一个帖子,说说前男友/前女友做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许多人说的内容都很简单,为你系鞋带。
回头冲你笑。
做好吃的便当给你。
摸摸你的脑袋。
后来一个人说:见过千万人,像你的发,像你的眼,却不是你的脸。
对了,这部片的结尾,是喜剧结尾。
有爱的人不会轻易分开。
如果分开,记得的都是笑意,也很好。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3.5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