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北壁

Nordwand,亡命巅峰(港),残酷冰雪,North Face

主演:本诺·菲尔曼,弗洛里安·卢卡斯,约翰娜·沃卡莱克,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乌尔里希·图库尔,埃尔温·施泰因豪尔,布兰科·萨马罗夫斯基,汉斯彼得·米勒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奥地利,瑞士语言:德语,瑞士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08

《北壁》剧照

北壁 剧照 NO.1北壁 剧照 NO.2北壁 剧照 NO.3北壁 剧照 NO.4北壁 剧照 NO.5北壁 剧照 NO.6北壁 剧照 NO.13北壁 剧照 NO.14北壁 剧照 NO.15北壁 剧照 NO.16北壁 剧照 NO.17北壁 剧照 NO.18北壁 剧照 NO.19北壁 剧照 NO.20

《北壁》剧情介绍

《北壁》长篇影评

 1 ) 现实的残酷。

看的我紧张到不行,又最后热泪盈眶,不得不说这个悲剧是现实,没有美好的最后跟结局,就近在咫尺,却相隔天涯陌路,这个故事悲哀而又真实,两个年轻小伙子,热血莽撞,在雪山里永远失去了,所有冷漠的人眼睁睁的看着四个热血鲜活的生命被雪山吞噬,无动于衷,而新闻记者则希望 看着他们死去可以登上头条,本片前半段,节奏特别的缓慢累赘,后面却很紧张,两种人的心理描述跟对比很强烈,一半是毫无关己,高高挂起的看热闹心态的人,跟真的想去挑战大自然的人鲜明的对比,隐含着深刻令人回味的隐喻,世态炎凉,人生短暂,拼命的人,始终都是受害者。

 2 ) 北壁

1936年纳粹者发起全国青少年挑战阿尔卑斯山背面的活动,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死亡之墙,但还是有2位德国青少年挑战,而最终失败的故事。

人们在雪山中发现了他们的尸体 其中一人手紧握攥着一个小页血书,上书“给我一套装备。

我能爬到中国……”俯视着脚下广袤的非洲平原时,我知道自己注定会爱上登山

 3 ) 看得十分憋屈

整部影片不落俗套,但是让人倍感压抑,因为你永远也猜不到结局。

刚开始以为这两德国青年会登顶成功然后名震柏林,毕竟他俩是主角。

看到因为受伤奥地利人而决定下山时,我知道登顶是不可能了,感觉那俩奥地利货会挂但是我们的德国勇士会历经磨难而下山生还,毕竟失败了挂两个配角凸显悲壮是正常的。

看到雪崩其他3人全挂掉只剩托尼的时候,我知道我又错了,这时我又在想死人也死了,托尼肯定会活着下山与爱人重逢吧。

看到因为绳子差几米,托尼掉在半空中时,我依然相信奇迹会发生,但是TM的这部电影就是这么的写实,托尼死了,我郁闷了。

 4 ) 三个细节

片中三个细节:1.男主每次登顶后都会在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记录心情,可偏偏这次登山前,他把日记本交给了爱人,没有选择携带,似乎在预示着登顶的失败。

永远不要低估“冥冥之中”的力量,长久的习惯 尤其带给你好运的习惯 亦不要随意更改。

2.前期男主和兄弟在途中一直被奥地利组合嘲讽,最后奥地利人落难,反而救了他们,也正因为这次害己的救助,加重了自己的负担。

人与人之间有着奇怪的磁场,开头就不对付的俩人,注定结局也不会好,与之相反,儿时的玩伴,不论隔多少年 重逢时依旧美好。

3.由于之前的过度自信,把一段险路的绳子拆了,导致返回途中无法逾越,被迫改道。

勇气固然重要,但成熟理智一点总没有错,多给自己留条后路,世上哪有那么多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登山者在纳粹的号召下,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选择攀登险峰,渴望成为国家英雄,光辉的国家主义背后永远是卑鄙丑陋,压根没法细看!

凡是大力倡导的 避而远之,不提倡也不禁止倒不妨试一试。

 5 ) 不仅是极限运动片,而是探讨人性和信仰

这不仅仅是一部极限运动纪录片,而是反映了社会现状:上层为了信仰和一个好的故事丧失人性,消费他人的生命,而底层人民被迫为了荣耀丧失生命。

登山前两人和记者吃饭的时候,主编的敬酒词是为了荣耀,以及面对挑战的自豪;敬酒之后又迫不及待要求两人多讲一点登山的事,因为那是故事的饲料,说完又流畅地接了一句:饲料是给畜生吃的;又在两人还未登山成功之前,提前庆祝,吃上了山峰形状的蛋糕;而在知道他们要撤退的时候,主编丧失了兴趣,又在得知或许他们会困死在冰雪暴的时候,告知新故事依然具有新闻价值了。

女主为了跨越阶级,从底层向上爬,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但还保留着那点人和人最基本的情感和人性,在影片中是一个迷茫矛盾的角色。

比如知道登山有很大风险之后还是继续告知这是自己跨越阶级的机会,希望他们为了自己答应登山;但在登山前祝酒时给出真诚的祝福:平安归来!

在一个好故事和个体生命面前,选择违背主编意愿多次尝试营救登山者。

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需要牺牲人和人最淳朴的基本关系,牺牲生命。

 6 ) 不会煽情如德国人,也能拍出如此悲壮的故事

德国人镜头写实,干脆,没有太多的面部特写和细节刻画。

岩钉无法承受三人重量,一刀砍绳子连句永别了朋友也没有,对于一个在拍部美食片纪录片都要煽情的国度长大的小孩,这样的利落有点看懵了。

然后就是讽刺。

登山队员们露宿山脚吃着简单的麦片粥准备着第二天攀登,达官贵人们杯觥交错爬梯着憧憬胜利。

大佬的trophy wife最搞笑,一天到晚穿着裘皮带着礼帽说:啊,我好激动。

登山队在山腰上冻了一晚,下面贵人们继续爬梯庆祝。

trophy wife切山型蛋糕,还不忘要蛋糕上一个模型攀登小人,泥马,这是吃果果的吃人不吐骨头啊!

最后登山队遇险折返,贵人们看不到登顶了就作鸟兽散,管他们是死是活。

是部不太一样的户外片,剧情没那么单调,人性、政治历史背景、友情、爱情,一大堆很忙很热闹。

细节决定成败,死活全在两个根绳子上。

 7 ) 真实救援比电影更悲壮。。

阿尔卑斯山著名的艾格峰北壁登山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攀登。

当时的真实照片,年轻的Toni Kurz僵硬的身体无助地悬挂在离救援队伍几米高的空中,喊出人生最后一句:“我不行了~”,随后死去。

电影和真实故事还是有所差距,真实的救援比电影中更要复杂,悲壮。

Toni Kurz 在眼睁睁看着2名同伴坠落,上面的同伴生死不明,救援因天黑天气恶劣被迫撤离后,独自在暴风雪中被悬挂在北壁整整一夜。

第二天居然奇迹般的醒来过来,但是一只胳膊已经冻僵,无法活动。

救援队在下方无法够到他,只好喊话,让他想办法凑绳子放下来再带绳子上去。

他被迫割断下方的绳索,再努力爬上十几米高,到达生死不明的同伴处,再割断他们之间的绳子,再拆开绳子,分成小股,连接起来才能达到足够的长度。

而当他爬到同伴处时候,发现同伴早已因绳索勒紧窒息而死了。

就是这样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Toni花了整整5个小时,用仅剩下的一只手完成了。

当救援接到垂下来的绳索,接上粗绳索的时候,才发现携带绳索长度不够,只好又接了一根。

绳索接好后,再让Toni拉上去栓好,再自己慢慢爬下来。

这几乎又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Toni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滑落到离救援队伍头顶只有几米的高度,在这里,他遇到了两根绳子的绳结,绳结却无法通过他的下降器。

他绝望地努力挣扎了几分钟后,喊出人生最后一句话,彻底放弃了。

 8 ) 每一具尸体都是一级台阶

看完电影,又再看了一遍ueli两小时四十七分拿下艾格北壁的视频,泪水便止不住了。

现今,我们制作出更先进的冰镐、冰爪、安全带和背包,我们发明了动力绳和静力绳,上升器、保护器、机械塞和坚不可摧的大力马扁带,我们穿着精良的登山靴,保护性更好却更加轻便舒适的冲锋衣裤,戴着防水保暖的手套和只有几百克却能抵挡致命落石的头盔,我们利用羽绒甚至高性能的人造棉保暖,一块几千块的登山表就能测出气压的异常变化,提醒一场可能的暴风雪的来临,更别说瑞士人提供的精确到小时的山区天气预报了......此外,我们的登山技术,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即便是最普通的登山爱好者也可以运用最先进的保护方法......这一切都提高了登山者的生存几率,甚至让登山成为一项可以“享受”的运动:许多都市白领,平时埋在电脑和酒杯前,假期就去攀登一座温和的雪山,然后拍照留念,分享到朋友圈,记录在自己功名簿上。

虽然偶尔还是会传出山难的消息,但登山已经变得越来越美好,连艾格北壁都已经成为了登山家们的跑道,而珠峰南壁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也会变成一条"高速公路",登顶的难度不会比考取驾照高多少。

不过在1937年,当这四名勇士在艾格脚下扎营时,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的装备在今天早已被当做时尚复古的打扮。

他们对步步逼近的暴风雪一无所知以致看似顺理成章的登顶其实只是无谓的自杀。

为何要攀登?

为何不等到装备技术成熟了再去攀登?

答案很简单,若没有先人垂挂在山崖上的尸体,我们可能永远也见不到现在点点鼠标就能到手的登山装备,永远也无法知道更好的攀登解决方案在哪,永远只能透过望远镜或是修建各种愚蠢的人工装置来感受艾格的美。

对于这种近乎野蛮的血肉攀登者,我一向抱以最高的敬意,不论他们的攀登动机,不论他们中是否有蠢货或是疯子,他们的每一具尸体都是人类通向顶峰的一级台阶。

 9 ) 生活在半空中

一次旅行可能让你活着,一座山峰可能让你死去,一个姑娘可能让你生不如死。

额……还是姑娘能力强。

就这样,生生死死的过一辈子。

不想征服姑娘,只求她爱我。

不想征服山峰,只求她眷顾。

需要征服的,只有自己。

年初的某个时候忽然就想登珠峰了,这种念头如此强烈让自己都觉得吃惊,只是觉得她在召唤我,于是在梦想清单中添加了无氧珠峰登顶。

记得几年前在绒布寺喝了半瓶小二就火速翻山冲向了大本营,然后开始等马车呱嗒呱嗒摩托车突突上来的人。

阴天,连珠峰的脸儿都没看到又火速冲下来,结果搞得高原反应下山一路恍恍惚惚,差点翻车都不知道。

现在想想也许那阵就有了登珠峰的念头,只是想把美好留在真正能接近她的时刻。

我更喜欢原始互助的登山方式,如今的登山托儿所让登山变成炫耀经历的快捷方式。

成堆的氧气罐儿,成群的登山协助,充足的后援补给,成就了王石,王秋阳之类的富翁富婆,也让更多人登上了顶峰,却让更多人迷失了登顶的意义。

上面没有荣耀,没有 赞美,不是尽头,只是你的一个落脚点。

《Nordwand》是部少有的优秀登山片,激情与理智并存。

没有炫耀的特效,没有紧张的情节,一切都如实表现,喜欢影片这样的处理方式。

导演是带着一种平和的态度去拍摄艾格峰,采用了纪录片的一些方式,让美景,暴风雪,雪崩都表现的顺其自然,在自然与人类之间不掺杂情感上的偏颇。

我很厌恶征服山峰这类想法。

一座山峰,是人永远无法征服的。

人们大概总觉得自己很NB的,很多时候误会自己身处食物链顶端或者是个造物主,殊不知那仅仅自然给予的恩赐。

主角们那些简易装备后来成为户外经久耐用的代名词。

petzl的上升器,lowa能穿上几十年的的全皮登山鞋都能在影片中看到。

《Nordwand》并没有深入讨论险境中人性问题,把分歧只是一带而过,很快就达成了下撤的决定,听过了太多同伴恶劣环境中抛弃队友的事,总觉得导演这么处理只是一个理想。

或许这也是罗塞尔设立商业队的初衷,一个接一个的傻逼盲目登顶,总比他们盲目的挂掉要好。

不过却也让另外一群暴发户蠢蠢欲动。

《Nordwand》的情节是设定的很精巧,如果你第一遍看不明白,第二遍就会发现某些情节是遥相呼应。

下撤时的每一个岩钉,每一个技术动作都会在之前的情节中找到对应。

其实这算作一场悲剧么?

我总觉得有些山峰会喜欢某些人或者厌恶某些人,那么就留下他们吧。

这部电影包含了很多东西,激情,理智,爱情,高傲,隐忍,牺牲,可似乎都是美好纯洁的愿望。

生死似乎也只是一种游戏罢了。

而希望,却是山下那一盏灯光。

-天边泛白,酒精作用2点钟睡下,5点钟醒来,却清醒的让人沮丧。

回头看看也是醉酒状态下写的这个东西又让我动了删除的念头。

 10 ) 慘不忍睹

1. 印象中的登山运动都是豪華複杂的装备,各种各樣的輔助器材应有尽有,直观印象就是这真是个烧钱的極限运动。

对比之下片中主人公简陋到不行的硬件条件,所以不談歷史背景的話,單对他们的专业精神和热情絕對是肃然起敬!

2. 装备的简陋,逼真到可怕的特效化妝,加上一开始就知道的死亡结局,实在是一次惨不忍睹的观影体验。

尤其是最后走的..第一次看非驚悚片出現扭頭不忍直視:既然在劫难逃,何不给个干脆,何必死前百般折磨他,一次又一次給他希望然後又奪取真叫人揪心3. 一方面覺得对露营想当然的浪漫念想需要重新考虑,一方面也格外想念小朋友时代眼中只看得到新鲜刺激有意思而看不见简陋粗糙条件差的歲月

《北壁》短评

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放在今日来看,别有一番感触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爱情的羁绊使得这次登山悲壮不已,严谨坚毅的男人超有魅力,女人被唤醒的人意识也很动人。不满足观众对奇迹的渴望啊,意志的渺小。哎。

11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推荐

三颗半至少

16分钟前
  • 杰/Eyes
  • 还行

信仰有時候很殘酷,而你不該妄想征服它。

21分钟前
  • Z小問
  • 力荐

人性的北壁

24分钟前
  • Dhyana
  • 较差

批判纳粹作为德国电影必不可少的政治正确削弱了影片原本的重心

28分钟前
  • 斯多亞
  • 还行

他们应该上去的 下来同样太艰巨

30分钟前
  • 忏聒
  • 还行

一个唆使的背景,两个耿直小伙,最终消逝,这个故事有什么值得流传的呢?德国的剧和片,看起来都很累,看剧不是为了更累。不看了,两星记录一下。

34分钟前
  • reeveslxt
  • 较差

表现平平,要是按照原故事(真实故事)拍摄我到给满分

37分钟前
  • Zack
  • 还行

登山真的是极限运动,对体力意志力等方方面面的考验都是顶级,其实生命很宝贵,为啥非要做这么危险的事呢?证明自己一定要靠这种拿生命去冒险的事?看着男主在最后几米远的地方静止真的让人痛心,谈何救援?感觉上并没有人真正在意他们的生命。

42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震撼。

43分钟前
  • Ronan
  • 还行

想说的很多,终究什么都不想说了。

46分钟前
  • BanSon
  • 较差

生存和死亡竟是一线之隔!向追求人类极限的勇士们致敬!

49分钟前
  • 二姑娘嗲娃
  • 推荐

能为我最后的呼唤做些什么吗?不,这里太冷了!

52分钟前
  • 焚心
  • 力荐

叙事上不太能吸引观众,但是当登峰者一个个受伤死去的时候,开始觉得残酷,不提前做功课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然而这恰恰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有时候登山像极了人生,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什么,冰雪、风暴、每一个困难都是在考验毅力和勇气,成功者却是少数中的少数。

54分钟前
  • 执念兔子
  • 还行

结局都知道了,又缺乏戏剧冲突。看看阿尔卑斯的风景吧

55分钟前
  • 民间科学家
  • 还行

生命到底有多重

59分钟前
  • hanstveit
  • 力荐

冰雪、岩石和德意志

1小时前
  • 汉岘居士
  • 力荐

纳粹、人道主义都是背景和陪衬 真正感动人的是伟大的求生意志

1小时前
  • McGregor
  • 推荐

经典的登山片,在2013年最后一晚,由这部寒冷的电影伴我跨年,越看越冷,也是今年的最后一部。百度了下,真实的著名艾格峰救援事件更加悲壮。

1小时前
  • 竹子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