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俞灏明的演技越来越好了,演得超级自然不做作,希望越来越好,越努力越幸运!
21.没想到俞灏明走上了演技派道路,希望他认真研究演技,成为演技大家22.招娣说话好直白啊,好可爱,单纯的小姑娘23.小心美真机灵可爱,长大一定可以帮哥哥撑起这个家24.感觉宣传的不是很到位啊,从室友的朋友那听说的25.最受不了的就是火车站送别的片段,太伤感了26.小心美又聪明又可爱,和吴谨言气质蛮配的27.吴谨言终于在剧中第三集出现了啊!
期待了好久,出厂这个造型特别可爱,就像阿昌说的“马兰头”,一看就是调皮灵动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姑娘。
看到第18集完,剧情仍旧没有任何上升,甚至过多三角恋显得狗血(三角恋在此不列举,看过的都清楚),以及不切实际。
郭家杀人老爸,还想娶人女儿,阿昌老妈还推责杜家,心美是脑残吗?
同在一个弄堂里,这种杀父的仇恨一点没有,这样的两个仇恨家庭现实里能联姻吗?
另外,心美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阿昌就是大人了,那么多年过去,阿昌一直等着心美吗?
而且阿昌是一直单身的,那年代的家人不催婚的吗?
和心生对比都感觉不是一个年代的(心生虽然没结婚,但别人至少有对象)。
整部剧好的方面虽然很多(如邻里关系的演绎,灏明、代旭、以及老演员们的演技都很赞),但是到目前为止盖不住狗血部分。
看到目前为止的感受,可能有些偏颇,之后剧情有深度了或者更狗血了再来加评。
如今不论六间房直播间还是大都市里的CBD甚至县级市的商业街,大眼睛的女生如过江之鲫蔚然成风,先天的后改的都有,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影视圈里大眼睛的演员很多很多,单眼皮小眼睛林忆莲的那种很少。
大眼睛并能成为心灵的窗户的凤毛麟角。
吴谨言是个例外,眼睛大还是心灵的窗户。
在《外滩钟声》里,她的大眼睛让人难忘!
像好莱坞的嘉宝(葛丽泰),费文丽(魂断兰桥),中国三十年代的阮玲玉,王人美以及后来的王晓棠,陶玉玲,祝希娟。
眼睛会说话是演员的基本功也是衡量一个演员演技水平的一个数据云。
吴谨言在第三集才正式亮相,主要的戏剧点还没有转移到她的身上,但她仅有的几场戏已经将观众视线收拢。
在她和闺蜜曼莉被小流氓绑架的一场戏中,小流氓要脱曼莉的衣服,被捆在椅子上的心美(吴谨言)既愤怒又无助的眼神让人心碎。
她的呼喊和眼神让观众看到这个弱小的女孩内心蕴藏的巨大的能量!
她的爆发力是惊人的!
她的哭喊声几乎要撕裂观众的五脏。
那是对闺蜜的真情对暴力的抗争!
送姐姐去东北插队的时候心美还小,再次见到姐姐是在若干年以后,当她和哥哥弟弟来到姐姐插队的村庄,见到姐姐的那个瞬间,从吴谨言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她对姐姐的无穷的思念、压抑火山般情感的眼神、混杂着难以名状的痛苦爱恋心痛,眼泪含在眼眶里,她越是控制,观众越是心酸。
她的眼泪,观众在替她流。
在前面的几集中,心美有很多次是没有台词的,有的时候就是一个镜头。
她的眼神总是那么准确。
那么楚楚动人。
她不是在表演,她是在生活中,她和杜心美这个剧中人物的灵与肉合为一体。
如今这样的新生代演员不多,值得珍惜。
我们将在后面的剧集中会继续看到吴谨言心灵的窗户:她的眼睛。
大,并不重要,深,才好,根本是纯真。
感谢吴谨言让我们看到纯真。
如今纯真正在减少,所以,这双眼睛才如此的珍贵!
我们愿意为心美流泪!
真的越看越不开心,本来看电视应该是高兴的事情吧,但是真的不得不来吐槽一下,垃圾,垃圾!
剧情狗血,真的不喜欢,每个角色都不喜欢,你说你拿个点让看戏的人觉得开心嘛,结果没有一个地方开心的,真的垃圾,老头老太婆些尖酸刻薄,年轻人些傻兮兮的,善良的就是圣母,坏心眼的处处都有,垃圾!
这部戏,只喜欢吴谨言一个,个性,演技,服装,其它的真的没眼看,这部剧最大的问题不在演员,不在演技,剧本就是个垃圾,垃圾!
冗长的电视剧向来没耐心细看,没想到这部剧第一集就抓人眼球。
开头的一幕,蹒跚的老人站在钟楼上若有所思,看得出是这个老人的一个回忆录。
紧接着,画面一转,背景音乐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一群红卫兵围追一个女孩,故事由一把大提琴开始。
批斗会上,戴高帽、挂牌以前听老一辈讲过,这里看到了真实的画面。
以阿盛为首的那群红卫兵,充分彰显了什么叫“披着正义外衣的流氓”,正当女孩被他们欺凌的时候,男主适时登场上演“英雄救美”,俗套却不庸俗,有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整个前10集,故事发展紧凑、流畅,我一口气没快进给看完了。
如果说整部剧我的评分是8.5,那么前10集可以有9.2了,后面一些拖沓的剧情拉低了整体分值。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良心剧,朴实无华,以小见大,很多细节非常用心,很有年代感,看完仿佛跟随父母辈一起走过了那些岁月。
也许很多人喜欢看成功人士、大人物的奋斗史,热血沸腾、能量爆棚。
但我更偏爱这类小人物的故事,生活中,多数人毕竟只是不起眼的芸芸众生,平凡的岁月,平凡的人生。
这部剧角色众多,却几乎没有重复的,每个角色代表着一类人物。
有坚守“铁饭碗”的保守人,有改革开放下不甘平庸爱折腾的下海先驱。
有贪慕虚荣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也有一步一个脚印靠双手逐渐走向成功的。
有经历分分合合依然坚守的爱情,也有迫于现实压力最终天各一方的.......亲情、友情、爱情、邻里情,情情动人。
美中不足的是,爱情戏偏多,尤其是十集后,各种三角恋狗血恋似乎有点陷入“偶像剧”的泥沼了。
好在剧情能够收放自如,没有一味在爱情戏上“折腾”,心根下海,心美的奋斗,曼莉的虚荣,甚至霸道总裁般的白先生也让人眼前一亮......个人不太喜欢看心美、阿昌、白先生的三角恋,典型的偶像剧情节。
也不喜欢看后期心生和招娣两人的“作天作地”(不是说不该有,而是放得太多了,可以简化)。
那个年代,爱情真的那么重要吗?
阿昌最后年级也不小了吧,还有家族的恩怨,为了个心美一直不娶大概只是偶像剧里的情节罢了。
招娣因为俞佩佩吃醋很正常也能理解,但俞佩佩走了之后为了所谓的“爱情”作天作地的闹离婚,真心看不下去。
据我的认识水平,那个年代多数人都是凑合着过日子,每天柴米油盐的,只要对方不做出格的事,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要“爱情”?
或者,是上海经济比较发达,与众不同吧。
角色设置上,很接地气,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物,也没有十恶不赦的人物(即使最坏的阿盛也不是那种毫无理由的冷血无情)。
总体上,配角的戏份都很出彩,反倒是男一号杜心生显得有点黯淡无光。
老好人的人设,其实我个人很喜欢(总好过自私无情),但放到电视剧里确实平淡。
简单点评下剧中印象深刻的几个角色。
杜心生:人设其实没问题,好大哥,好舅舅,家里的主心骨,正直、善良、有情有义。
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以至于佩佩愿意为了放弃大提琴与他私奔的时候,他也不得不选择安安,选择家人。
事业上,他是典型的保守主义者,死守铁饭碗,一度不赞同心根的下海,“稳定”不仅仅是他对工作的目标,也是他对生活的目标。
在这一点上,其实也注定他与佩佩走不到一起。
即使走到一起,也很可能是一对“怨偶”。
感情上,他让我想起了何书桓。
在那个年代,他给不了招娣想要的爱情,其实我是理解的。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他对招娣确实很过分。
不管怎么说,他和招娣结婚了,起码的尊重应该给予。
招娣为了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把安安视如己出,孝顺婆婆,爱护弟弟妹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是,他似乎觉得招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就拿让出房子这件事来说,其实我是很敬佩心生的善良宽厚的,但这件事上对招娣确实不公平。
他可以好好跟招娣商量,说好话,用其他方式讨好,争取招娣的理解,而不是自作主张完全把招娣当空气。
心生是个好大哥,好儿子,好同事,好哥们,但不是个好丈夫。
杜心芳:戏份虽少,却让人印象深刻,私以为颜值是剧中最高的。
护哥疼弟爱妹,作为家里的老二,宁可自己下乡也想让哥哥留下照顾家里。
她和心美的姐妹情,和阿大相濡以沫的爱情,都很感人。
那个年代最美的爱情,我觉得就应该是心芳阿大这样,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惊心动魄,没有爱恨纠葛,没有分分合合,就像阿大心芳这样纯粹、简单,一个鸡腿,一句问候,平凡中见真情。
男人的担当,不在乎多少浪漫,多少承诺,就像阿大这样,愿意陪心芳一起下乡,愿意替心芳顶罪......最后,赞一赞剧组的化妆,心芳下乡前后简直判若两人,黑得太有真实感了,不像有些农村戏,一个个白嫩嫩的。
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住心芳的美貌。
杜心美:这个角色的人设置很好,不像大哥那样老好人(除了对曼莉藏准考证那件事有点过于潇洒),不像心根那样不懂事,也不像心芳那样戏份太少没有发挥空间。
她是个让哥哥放心的妹妹,也是个疼爱弟弟的好姐姐。
她继承了大哥的善良,又有心根身上的那股机灵劲和不安分的心。
但是和心根不同,她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走歪路,让自己的理想在岁月中,在自己的努力中,一点一点地升华。
世上的成功,更多是像心美这样,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毕竟是少数。
相比心美的事业戏和生活戏,心美的感情戏是我不太喜欢看的。
最初不肯放开心扉地爱阿昌我是理解的,现实中的爱情掺杂了太多家庭等因素,心美阿昌的爱情更多的是存在于偶像剧中。
和阿昌相同的是,拿得起却放不下,现实生活中的心美,大多会和白先生共度一生了,最后再次选择阿昌的结局不太喜欢。
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爱情真的显得很单薄,说起来心美和阿昌也没有看出经历过特别的风风雨雨,除了所谓的青梅竹马、 杜心根:这个角色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我个人不喜欢,但他的戏份确实好看,过瘾。
心根代表改革开放浪潮下那些不甘平庸,敢闯敢干的一批人。
不同的是,心根空有满腔抱负,做的事却不怎么着调。
心根这个人物我其实非常讨厌,但是却喜欢看他的戏。
尤其是深圳下海那一段,睡公园,被房东撵,被偷钱,被人歧视,那一幕幕太现实了。
有时候我们总喜欢看那些一夜成功的戏,但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
像心根这种遭遇的人太多了,即使成功,很多人也经历过心根的那些心酸无奈。
有些人放弃了,有些人一直在坚守。
也许某一天发生了奇迹,也许一辈子都只是都市霓虹灯下的一个蝼蚁。
我不评判心根选择的对错,有人喜欢安稳,有人喜欢风险,这都是对的,过好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行了。
心根的结局似乎在海南扎根了,至于他的未来成功抑或失败,就由我们自己想象了。
他选择了一条布满鲜花和荆棘的路,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感情戏上,他对曼莉的喜爱我觉得并不是真爱,那只是年少懵懂以及求而未得的一种欲望。
成熟的他,应该会发现九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人。
郭阿昌:这个角色,怎么说呢,前期魅力指数5星,后期就是个渣男。
阿昌的出场,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比起心生俗套的英雄救美,阿昌的出场,不仅正义感满满,而且颜值担当(个人觉得阿昌的颜值在剧中最高),语言简洁,既霸气又稳重,绅士却不做作。
对母亲、弟弟、朋友、外人都没话说,前期几乎完美。
然而感情戏上,却是十足的渣男。
该狠的时候不狠,不该狠得时候却狠。
不喜欢曼莉就不要给她念想,对曼莉的死缠烂打,没有一个特别明确霸气的态度,总让曼莉觉得有机可乘,该狠的时候不够狠。
然而,当他自认为“睡了”曼莉的时候,却没有一个男人该有的担当。
我认为,“睡了”曼莉娶她,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我认为他是想利用曼莉给自己疗伤,仗着曼莉爱他,通过与他结婚让自己断了对心美的念想。
然而,他根本断不了。
心生好歹是在佩佩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阿昌你既然决定和曼莉结婚就不要老是跑去裁缝铺“关心”心美,她那个时候有难吗?
需要你的帮助了吗?
虽说曼莉是个十足的jian人,但是这件事上我理解曼莉。
最可气的是,不想和曼莉结婚了,就罢了,拿出那些钱算什么?
把自己当piao客了,睡了曼莉,然后用钱打发?
曼莉虽然贪慕虚荣,但是把阿昌的钱扔飞这件事做得漂亮!
阿昌放弃对心美的感情,我是理解的,说起来他有那么个妈妈和弟弟也真是可怜。
但是,既然放弃了心美,能不能别老是纠缠她?
总是把自己装成一个圣人,时不时给心美“送温暖”,其实就是个十足的“男小三”。
心美迟迟不结婚,除了放不下对阿昌的感情,阿昌时不时的“送温暖”也是个重要因素。
好不容易心美有了白先生,想公平竞争我没意见,等到别人都拍婚纱照了,送那些东西给心美,能不能不要那么"biao"啊。
观众总说俞佩佩,但我觉得阿昌的所作所为才让人生气。
而且,作为家里的老大,弟弟又那个样子,自己迟迟不婚,是想干什么?
阿昌这个角色应该出现在偶像剧中,而不是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年底戏。
阿昌说的有点多,主要是这个人物前后的感觉差别太大了,由魅力值爆棚碾压众男变得让人生厌。
郭阿盛:全剧最坏的人物了,恶事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我觉得,他也算不上十恶不赦,至少,他明白推杜师傅下去是“错”的。
不管是杜师傅,还是招娣的孩子,他其实都不是存心的。
这个角色,除了“搅屎棍”的作用,更大的意义是反映文革期间那些打着正义旗号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那些红卫兵,是一个历史的缩影。
这个角色戏份少,但却举足轻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唯一让我胆寒的是,他拿着砖头扬言要废了俞佩佩的手,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吓唬她的。
本以为是吓唬吓唬,但当俞佩佩和外婆谈论起心生的事,说到“如果不是心生,我的手指早就被红卫兵砸断了,哪还能弹大提琴?
”相比无心之失推杜师傅害死招娣的孩子,如果他真想砸断佩佩的手,才叫真的恶毒。
俞佩佩:并无过错,但不适合和心生在一起。
多数观众似乎不喜欢这个角色,但我觉得她其实并没做错什么,是个很可怜的人物。
无父无母,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一个“看似”疼爱她的外婆。
文革期间饱受以阿盛为首的红卫兵欺凌,没有人敢接近她,帮助她。
在那个冰冷残酷的年代,只有心生给她温暖。
然而,为了心生的工作,她不得不一度刻意与心生保持距离,也因为家庭问题,让苗招娣有机可乘。
文革结束后,她外婆的那副嘴脸确实惹人厌,但心生的母亲不也嫌弃佩佩吗?
作为佩佩本人,并没有因为自己考上大学,有了优渥的环境而移情别恋。
为了心生,她可以赶走同学,亲自做饭,甚至一度为了心生放弃大提琴。
只能说,她和心生确实不适合在一起,她有她的艺术追求,心生有他的家庭责任,两个人分道扬镳似乎是必然的结局,否则也会是一堆怨偶。
心生结婚后,佩佩确实应该避嫌,她请心生照顾外婆确有不妥之处,但除此之外,她也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吧,何以招来那么多骂声?
佩佩承担着外婆对她的期望,被外婆当成了一件“音乐工具”,有了“事业”,却失了感情,大龄未婚,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孤零零一人,高处不胜寒,其实也很可怜。
苗招娣:这个角色很接地气,又爱又恨。
爱她,因为她确实是个好妻子,好儿媳,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对安安视如己出,非常难得。
有脾气,但本质善良,即使嫉妒佩佩,当佩佩被阿盛骚扰时依然帮她。
虽然心生对她很多地方挺过分的,她即使再生气,依然恪守媳妇的本分,恪守后妈的责任。
恨她,是因为前期的所作所为。
那个时候佩佩和心生是男女朋友的关系,所谓的公平竞争不是见缝插针,没有任何自尊地去倒追心生。
在这一点上,其实招娣和曼莉没有本质区别。
佩佩和心生再不合适,也轮不到招娣跑到佩佩面前去说。
罗曼莉:全剧最让人厌恶的女性角色,角色定位不错。
自私,虚荣,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那个年代不甘平凡命运一心追求富贵的物质女孩。
其实最初觉得这女孩还好,只是不甘平庸罢了,反而觉得很有想法。
而且,和心美的闺蜜情也没有因为阿昌而产生裂痕,被小流氓非礼那场戏,曼莉为了保护心美哭着脱衣服,还是非常感人的。
然而,后期曼莉的人设完全崩塌,又贱又坏,恶心的嘴脸让人作呕,私藏准考证那件事心美居然还能原谅她。
飞出梧桐里的想法很好,但要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不是靠一张脸蛋。
阿昌抛弃曼莉是挺过分,但阿昌如果真和她结婚,离婚也是必然的,这种女人就不是过日子的。
结局处理得很好,让她嫁给糟老头子,得到她想要的富贵,得到她想要的出国..... 小组长:这个角色其实真的不算太坏。
让人生厌是真,但她也只是一个“多败儿”的慈母(阿昌在这个母亲的影响下那么善良也是不容易),刻板了一些,前期即使批斗别人,也不像阿盛那样把人往死里整,何音老师被斗成那样,也没缺胳膊少腿的。
如果说阿盛是真坏,小组长只能说是文革期间被洗脑的一群积极分子,本性不恶。
除此之外,其他各类角色也很有特点,比如老虎灶爷爷、周阿姨、胖姨、曼莉爸爸等人,也很值得八一八,就不细说了。
印象很深的还有周阿姨和白先生最后一场跳舞的戏,很唯美,即使没有相认,周阿姨应该也是幸福的。
有时候,真相被隐瞒一辈子,也是很好的......
在地铁上哭着看完的大结局,猝不及防。
昨晚看事业失败的心根飞奔回来看已经去世的妈妈,说了一句“哥,我没妈了,姐,我没妈了”,真是让躺在被窝里准备睡美容觉的我,猝不及防流泪不止。
这部剧拍的真的过于走心,服化道和每一个演员甚至儿童演员统统演技在线,导演和剪辑更是有艺术水准。
但我实在无法说服身边繁忙而疲惫只想看欢乐都市言情剧的同事们忽然来看一部这么正经拍的电视剧。
anyway,我自己真的是被感动着看完了全部。
而且很满足。
今天在地铁上看完了36集,本以为还可以继续看着心生有自己的孩子,心美从法国回来的洋气样子,蔓莉成为美国女企业家的样子,但被[全剧终]截断了,虽然遗憾也是满足了。
而全剧终三个字出现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些哲理:1。
其实蔓莉和心根是一模一样的人,不屑于用功刻苦循规蹈矩,更不屑于平凡安稳,他们有闯天下的野心和能量源,所以他们注定不会陪伴彼此的失败,而他们这样的人,只能找一个平淡无奇的伴侣,坚贞又省心,体贴和陪伴。
从这点上讲,心根比蔓莉幸运,但蔓莉的一生应该会更加颠簸和酷炫,她会看无数疯狂的风景,也会跌的浑身是伤痕,但越是伤痕,蔓莉越美。
2。
一个有野心的人注定要找一个能守着她给她疗伤和看家护院的人。
心美也有野心,但她的野心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说不定她的野心其实比蔓莉更大更久远,蔓莉妈妈说的对,蔓莉只是梧桐里的弄花不是凤凰,而心美是凤凰。
真正从梧桐里飞出去还会飞回来的凤凰。
但凤凰也需要一个坚定耐磨的港湾,她需要的不是带领和提携,她需要的只是陪伴和了解,所以她和香港巨子白先国不合适,她不能接受去一个豪华鸡窝里屈就,她需要飞向诗和远方,和一个能懂她而且无条件守候的阿昌哥。
那个年代的旅行箱格子纹的好好看呀 曼丽的也特好看3。
最不喜欢的就是拎不清的软弱公主大提琴单眼皮姐姐俞佩佩,其实她把自己活的最没有主心骨,就全凭家人使命塑造成了乐器的一部分。
而这样的她却还总以她的楚楚可怜来绑架着自己心里都清楚不属于同一世界的杜心生。
因为杜心生家里有她没见过的人气儿,但她就算进去了也没办法把这种人情味儿染进自己骨子里。
因为她的骨子里只有冰冷的家族和命运。
挺悲剧的一个姑娘。
同样是出国,还是杜心美凭自己努力,冲自己个人成熟意志喜欢的东西去出国留学来的更开心吧。
而为什么不喜欢她呢,因为她在明知道旧情人已经结婚之后,还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对方帮自己陪外婆,人家凭什么呀,全凭她攥着自己是初恋?
不能这样吧,一个姑娘家应该有骨气,有成人之美,明知道对方有一个妻子,还要无条件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就有点绿茶了,中间这个男的固然优柔寡断久情不断有点渣男无疑,但这个可以主动断绝的第三人,为什么还要上赶着呢?
“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辩,女人实在无须楚楚可怜”,唱的就是他俩。
4。
看到最后我反而越来越觉得苗招娣够美,她有勇气一头跌进她认准的爱情里,跌进整个复杂、吃苦、充满责任的家里,别忘了刚出镜的工人阶级后代苗招娣同学,正在沉浸的念着普希金的诗向往着纯粹理想的爱情和革命友谊呢。
但她爱[爱情]的同时,也爱了杜心生家的油盐酱醋人间烟火。
第一次进门就非常没心机的擦桌子扫地擦玻璃给婆婆倒水,做后妈也没关系,甚至差一点把自己的胎打了也没关系,甚至杜心生去陪俞佩佩的外婆,遭人挑拨,也只是去俞佩佩面前摆出正室样子要了点工时费,就解气了。
讲真对于一个计较着爱琴两个字的女人来说,她真的隐忍和承担了不少的委屈。
计较着爱情的女人,可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人类了。
但她是真的能牺牲的那一个。
我猜导演应该也喜欢这个长着一张旺夫脸的角色,给苗招娣拍的镜头一个比一个好看,刚进杜家干活的时候,那鲜嫩的配色,就连墙和柜子都映着她粉嘟嘟的可爱。
和杜心生准备离婚的那天,她的紫色直筒微喇裤和缩袖口的浅绿花衬衫,配上温暖橘色的皮包,还有清新的金耳坠儿,每一个镜头都透着好看。
这个包最近时尚博主们都爱背呢
这种直筒喇叭裤以前在veromoda和only买过,前几年还觉得土来着,现在忽然觉得好时髦!
这一身去复古趴多完美
这耳坠都莫名好看 旺夫脸的姑娘真好呀
之前看这表出现在大提琴旁边就觉得很怪,出现在这里终于匹配了,而且好看让我直接想去买同款vintage穿了。
而且被她一带,金镶玉的大戒指都不俗艳了,显得特别温暖特别过日子。
她最后两集感情戏演的太好了,没想到在这节骨眼看哭了。
嗯,就酱,哲理嘛,简单来说就是再心怀天下的人,也得过日子,所以一个家里至少得有一个耐磨稳定喜欢安稳的人来守日子,心根找到了九月,心美找到了阿昌;而最幸福的是家里两个人都热爱平平凡凡人间烟火小小的爱情,那就是开了窍之后的心生找回了耐磨又旺夫的苗招娣;最惨的也是最高发的案例,就是一个有野心有使命的人,并不能顺利找到和ta同样一起飞的伴侣,因为他们只能一起飞一小段,却不能给彼此心贴心的安稳陪伴,那就是可怜又富有的成功人士:白先国同志、俞佩佩同志、画问号的蔓莉同志了。
毕竟看起来如烟花绚烂的成功,需要最沉默和清冷的孤独为伴才对。
啊 ,真的是一部一不小心就走心了的电视剧。
点赞。
24.感觉宣传的不是很到位啊,从室友的朋友那听说的.感觉宣传的不是很到位啊,从室友的朋友那听说的20.俞灏明的演技越来越好了,演得超级自然不做作,希望越来越好,越努力越幸运!
21.没想到俞灏明走上了演技派道路,希望他认真研究演技,成为演技大家22.招娣说话好直白啊,好可爱,单纯的小姑娘23.小心美真机灵可爱,长大一定可以帮哥哥撑起这个家24.感觉宣传的不是很到位啊,从室友的朋友那听说的25.最受不了的就是火车站送别的片段,太伤感了26.小心美又聪明又可爱,和吴谨言气质蛮配的27.吴谨言终于在剧中第三集出现了啊!
期待了好久,出厂这个造型特别可爱,就像阿昌说的“马兰头”,一看就是调皮灵动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姑娘。
一天,无意中打开电视就看到了这部剧。
当时我就觉得眼前一亮,被演员们自然、质朴的表演所吸引。
我也不记得当时看的是第几集了,但之后的每一集都没有错过。
这部电视剧横跨两个时代——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时期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时期。
讲述了在这两个时期上海的一个小弄堂——梧桐里的变与不变。
而故事的主角无疑是生活在其中的那群人,因为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最终都要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现出来。
通过梧桐里几家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向我呈现出了那段充满激情同时也充满诱惑的时代。
生活在梧桐里的杜家有4个孩子,大儿子心生、大女儿心芳、二女儿心美和小儿子心根。
4个孩子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追求——心生刚正、固执、死板,追求安稳的生活,有责任感,由于在家里排行老大和父亲过早离世的原因,因此他要为母亲和弟弟妹妹分担更多的事情;心芳单纯善良,追求浪漫美好的爱情(补充一下:由于没有看到电视剧的开头,以及当我开始看没多久心芳就英年早逝了,所以对这个人物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心美有坚定的理想——就是要完成自己和姐姐的心愿,做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师,敢爱敢恨,独立坚强,乐观开朗,重情重义,愿意为了朋友而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的幸福;心根敢闯敢拼,机灵活分,但又有点自以为是,投机取巧,不过跟他的姐姐一样重情重义,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虽然杜家的4个孩子性格各异,人生追求不同,但他们骨子里都有着父母身上的善良、乐观,他们都热爱生活,珍惜彼此,乐观向上,总能看见他们洋溢的笑容……这部剧触发了我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思考。
虽然身处变幻万千、物欲横流的时代,但依然可以追求纯洁的爱情,像苗招娣和郭阿昌那样默默地守护着自己心爱的人可以为她(他)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也可以追求我称之为“罗曼莉式”的爱情——自私、享乐,为了金钱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青春年华,我认为这已经不能算作爱情。
虽然这个时代充满无限的诱惑,充满无穷无尽的财富,但依然可以像心美和心根一样追求真挚的友情,哪怕被朋友坑害,也无怨无悔……最后,我想说,无论风云变幻,时代变迁,家永远都是最温馨的港湾,它都不会改变当初的美好,而且它也是唯一的方向!
它就像一根细细的长线,无论我这个风筝飞得再远,都会牢牢地抓着我,不至于让我迷失了方向!
浏览了一下优酷首页,看到了《外滩钟声》,继《琅琊榜》后,我便没怎么看过国产剧,本打算路过却又本着文好题一半的原则点了进去。
阵容是导演管虎,主演俞灏明,故事是上海弄堂里的人情冷暖,平凡家庭的柴米油盐,顿时便增了不少好感。
于是便连刷了更新的两集,目前四星观望。
第一集总结下来是一把大提琴引发的血案,剧情开头是一群年轻气盛的红卫兵气势汹汹百折不饶的一定要找到女学生隐藏的大提琴,所以追迫,殴打,辱骂女生,男主人公出现英雄救美帮忙隐匿大提琴,双方在巷子两次家里一次共三次交锋未果后,便引发了红卫兵袭击钟楼,杜父惨遭误杀的悲剧,第一集故事节奏有条不紊,把时间,背景,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讲的很清楚,没有多余浪费的镜头,从开头展现的红卫兵的蛮横、知识分子的批斗大会的一种严肃又不那么肃杀的环境里,从小弄堂的街坊邻居的日常有烟火气又有些世俗化的交谈中,导演给我们展现了那个带着沉重阴霾的黑暗岁月里也有微光和温暖的社会视角,一家六口日常晚饭嬉闹怒骂的温馨幸福画面和与当时压抑的政治社会形成巨大反差,也为接下来的危机和转折巨变埋下伏笔,所以第一集的戏剧冲突是十分强的,包括在第一集所简单勾画的各色人物形象,人物背景与时代背景交织,命运的齿轮向前,在第一集中必定有很多为下文埋下的点(突然想追下去了是什么鬼[皱眉])。
第二集,在遭受巨大打击后的家庭生活突然变成黑白色,本以为会在较后面揭露的真凶在第二集中段便“伏法”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真相大白的群戏中,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好,在事实真相的打击和自身下意识的反应下,郭母的伤心,害怕,慌张,护犊,直至最后的绝望,阿昌的悲愤,难受,正义和亲情的拉锯,郭的害怕,怯懦,杜的愤怒,杜母的伤心,哀恸,几个人的感情表达的都很到位,是非常具有戏剧张力的表演,说到表演和演员,虽然不说是特别成熟老练自然,但是都是很用心了的,眼睛里有内容,和很多眼神空洞的脑残国产剧比起来已经是很良心了的。
另外实名diss里面的绿茶女生佩佩,我没有说她是女主角,因为不知道后续会怎么样,毕竟国产剧不像韩剧的初恋一定是心头爱朱砂痣明月光那样。
不过如此绿茶,真的上位女主那就太跌三观了[皱眉]。
接下来是上山下乡,想必也会有很多故事,持续观望吧,不过暂时不安利,说不定有玻璃渣,那不就毁了我逢安利必精品的招牌了吗,其实细说那个年代的那些事会有很多可以讲的,在历史洪流的人们总会被刻上历史的印记,个人的命运是和时代命运挂钩的,尤其是在那个社会动荡黑白混乱的时代,公社运动,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到后来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到来,时代的烙印在慢慢消失,伤痛也慢慢抚平,可是那个时代的那些人不应被忘记,忘记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
《外滩钟声》12月10号刚刚开播第一天就有人开始黑吴谨言的演技……可是吴谨言还没出场啊?
这些黑子们是哪只眼睛看到吴谨言的?
难得追一部电视剧,本想看看同好们的评价;没想到豆瓣已经变成了幕后撕逼者角逐的战场。
可笑!
一部电视剧敢于坦然面对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这些影视剧以前不太敢触碰的真实历史,创作者的一番艰辛难道不值得鼓励吗?
至于吴谨言的演技,也没有烂到值得专门拿出来吊打。
那么,是些什么人有这样的闲工夫专门来干这种事情呢?
用配音是败笔,俞灏明这么好的演员,可惜了。
好看啊
你能咋地 喜欢延禧攻略
剧情无聊不吸引人
竟然还没有评分?
央视女一这台词功底,和别人吵架眼睛看鞋底,人品不好,还假唱,还爱登月碰瓷。
佩佩像郑爽,吴谨言演这样的角色挺适合的。剧情似曾相识,猜得到结局
其实这个演员表乍一看没什么流量,但是细细看剧里面都是演技派,收视冲鸭,希望有更多人能一起看这部剧啊
杜心生和苗招娣这两个角色刻画的真好,俞灏明的演技也进步很多!
披着年代剧外衣的偶像剧,偶像剧也起马找个好看点女主吧。如果有演技也行,演的也一般,粉丝却能尬捧
改革开放前后的上海弄堂生活,不同阶级的爱情,看到了久违的宋宁大哥,加上俞灏明,让我回到了当年看同样是说上海的爱在春天。第一次看虎的电视剧,不知道是不是他拍的第一部电视剧,我应该会继续看下去。虎头蛇尾,后面在赶什么,赶成这样。
本来想给四星的 老戏骨们演起上海弄堂生活真的很棒 但是编剧真的有毒 杜家四兄妹没有一个顺当一点的……心美和阿昌这对最后的走向也是莫名其妙……
说佩佩比招娣好看,曼莉是大美女,导演你眼睛是瞎了吗?还有怎么这么多人黑那个叫吴谨言的,那是谁,这剧里就数她还能看了吧
追完了,苗招娣跟我有点像。只是结局不像。真好啊,原来如果he的话,结局是这样的…周姨真漂亮,希望我以后老了也跟她一样漂亮。第一次看俞灏明演戏,很满意,真的很棒。实名diss阿盛
看了第二集直播,老上海的弄堂里家长里短还不错,可以追下。
本来值一星的剧因为某主角而升华成了两星。
本来以为是部好剧,但是中后期人物崩的太厉害。果断弃之。而且演员选角有问题,演技尬。
吴谨言还没出来呢,就来黑演技。也是很搞笑了。这个剧最大的优点是良心地拍了红卫兵抄家,还有知青上山下乡的细节,很是到位了。恭喜吴谨言,原来在延禧之前就有一部代表作了。
整体的故事发展真的是超乎我的想象了。
拍得挺好的。被俞灏明感动到了。演得挺好的。挺适合在家里当背景音,背景剧。忙的时候,就听听声音。闲了坐下来看,也能随时进入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