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刚开始时Susan在织一个什么东西,下一集她再次拿出这个织品时,还是最初的样子,长度基本没变。
可见Susan沉迷破案不能自拔,荒废女红很久了。
不过我很喜欢这种执着的性格,本人也是同类。
四人组派最小的Lucy上火车色诱凶手时,Millie拿出了一把枪。
我想起看《9号秘事》时提到契诃夫(或是其他作家?
)说过的:如果你不打算在第五幕开枪,就不要让这把枪出现在第一幕(大意如此)。
后来这把枪果然开火了,并且杀死凶手。
我本以为开枪的会是Susan,或是Lucy,结果是枪的主人Millie,fair enough.Lucy刚出场时在熨衣服,她的丈夫在旁边说风凉话,当时就觉得这不是和谐的夫妻关系。
后来果然家暴。
难得的是在朋友的帮助下,第一时间离开家,后来彻底出走。
这里没有大张旗鼓地喊着女权的口号,而是于无声处细细渗透那种主张。
正能量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
同样还有Millie反击老板的骚扰。
正是平常的你我会做的那样。
四人组第一次看到尸体。
我的反应是赶快拿出手机打911。
说到疑犯已经烧死时,第一反应是DNA对比确认身份。
Lucy精确地回忆报纸内容时,四人用地图及时刻表辛苦地分析路线和可能的交叉点时,都会想到万能的计算机,《犯罪心理》里的Garcia敲几下键盘,所有信息就神奇地出来了。
茱莉的照片对比,与当今的面部识别技术。
虽然感叹时代的进步,但也喜欢这类片子里的那种年代感。
Lucy过目不忘的能力好像Dr Reed。
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个人的推理、记忆、综合分析、直觉等都很重要。
Susan告诉卡文迪什,“地下,空气很不好,谋杀后强奸”,卡文迪什就想到了1944年的建筑坍塌案,一是这件事给人的印象深刻,二是联想。
疑犯栽赃也一样,放一两样个人物品就好了。
如果是现代,栽赃没点儿DNA说不过去。
Susan在医院第一次见疑犯,感觉不对的时候撒了个谎,“我丈夫的车在外面,我们说好十分钟。
”很聪明的一招。
Susan的女儿来找她说睡不着觉,“窗外有怪物在盯着我看”,那一定是疑犯,细思恐极,毛骨悚然。
英剧的演员不如美剧那样漂亮得显眼,但总是有一种独特魅力,正因为长相普通,却反而更象平常的你我。
Lucy长得好像Emma Watson。
结尾时副局长对Susan说,I should have listened.
相较于《犯罪心理》来说,这个电视剧的情节更慢一些,一个案件用了三集,但是,情节并不拖沓,相反,我认为,《布莱切利四人组》让人更加有欲望看下去。
《犯罪心理》一集一个故事,就像一部部压缩版的电影,当案件到了他们手里,他们到犯罪现场转一圈,然后把关键点反馈给万能的电脑黑客,马上就能得到嫌疑人的性格特征、行为模式,看完一集以后就可以关机睡觉。
国产剧《他来了请闭眼》更扯,薄教授足不出户只靠推论就把那个杀害青少年的凶手找了出来。
布莱切利四人组不同,她们的遇到的嫌疑人是个高智商的心理变态,她们一点一点分析案情,通过了解细节不断纠正、推翻她们的推论,无论嫌疑人怎么掩盖罪行,总有蛛丝马迹,套用柯南的一句话:真相只有一个,到最终锁定嫌疑人,中间情节让人纠心、紧张、不安。
而这些,正是吸引人看下去的因素。
作为女人看剧,自然少不了关注她们的发型衣服包包,发型跟现在我们拍的民国时期的差不多,精致难以模仿。
她们的包包不是现在的淘宝暴款么,还有她的服装,有那个年代特有的优雅。
马克吐温的一篇小说里写:人类中出现过的最伟大的军事家上了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对他顶礼致敬。
跟他比起来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啥的也就是个排头兵的水平。
此人在地球上默默无名,一生做鞋匠,一辈子没打过仗。
说起来战争确实可以极大的改变任何人的生活,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灾难,对极少数人而言是一展所长的绝佳机会。
对布莱切利(豆瓣里电视剧的名字打错了,难怪搜不到)四人组的几位主人公而言就是这样。
如果没有战争,她们相夫教子,闲暇时玩玩儿填字游戏也就罢了。
而战争给了她们发现并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自己能干预甚至改变战争的进程,多NB。
说起来女权运动也与此有关,女人们因战争得到了工作训练,并发现自己干的不比男人差,由此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
(阿加莎的两便士系列也有点这个意思,当然两便士是夫妻双双把案破)所以整个剧有带有温和但是鲜明的女权风格就不足为怪了,瞧那些笨蛋警察们被罪犯牵着鼻子走的蠢样儿,还是得靠我们几位女士出马同时-英剧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整个剧情比较扎实,步步为营,经得起推敲。
很多地方也是点到而止,不打鸡血不喊口号。
不至于让男同胞们看了觉得刺眼。
女主角那个对老婆在干啥一头雾水有点抓狂但还是展示了极大的支持与宽容的老公很可爱。
想一想如果是我自己的老公突然这么神神秘秘起来,姐打死也不干非得让他老实交代不可啊。
所以,2边各得1分。
本来嘛,男女之间就应该是携手共进的关系。
每个人干自己所擅长的,不以性别区分才好。
PS:看见几位女生贴了一墙的纸片,顺便赞叹一下计算机的伟大。
What kind of "feminist" drama is this? It really pissed me off. I couldn't bear watching Susan being such a chicken all this time! And Lucy, the beautiful, young genius with the photographic memory, just obeys to her abusive husband?? Every single time, when Suan has the chance to confront those men and kick their asses, including the police officer and the criminal, she gives in, putting on a fake smile, holding back everything she should spit out, and apologizing?! (Her husband is comparatively less condescending, so I give him a pass for now.) In the end, she even gives up her autonomy and lets herself to be manipulated and controlled?!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drama? I only see a show in which women are designed to be extra-ordinary but have no question to be submissive to men! When Sherlock solves a case, he becomes a superstar. When those four women eventually captured the killer without any external support, after even putting their lives in danger, guess what, they got an apology! When everything goes back to normal, the woman detective returns back to her family. What a happy ending it is!
电视剧《布莱切利四人组》观后感,剧透严重。
第一集很好看,但是后面有点开挂了。
原来8.0,现在涨到了8.5,这两年欧美+女性主义题材都容易虚高。
我觉得最多7.5。
亮点:1.女主一开始认为罪犯是按照一个模式的,错误建模,导致笑话,后来发现受害者的行动也是有模式的。
于是发现受害者都坐了火车。
2.发现罪犯手法很熟练,认为不是初次作案,原来相似案件是错审。
3.立意好,四人组为二战立下大功,战后因为性别却回归平庸。
Lucy大胆做诱饵却因为回去太迟回被丈夫痛打,哪怕是Jean,丈夫尊重她,也劝她不要管闲事,多玩玩填字游戏。
还有一位为了查案请假,拒绝老板性骚扰直接被开除了。
4.主角不是万能,也会犯错,一开始也误入了圈套,害了无辜的人。
缺点:从发现伪造配给券开始就很无聊了套路了。
找到了个老官员,一问就问出了凶手。
为什么一下子就推翻了原来的假设,认为不是被乘务员骗下车的,是为了小玩意被骗下车的?为什么四人组会让Jean一个人去做晚上探访医院这么危险的事情?
总共十二个点,那个海螺形的图形怎么画出来的?
好看的悬疑剧——第二季比第一季更精彩推荐:喜欢悬疑类破案剧的朋友这部剧有着浓浓的复古美和精致的腔调,从服装、饰品、家俱、报纸等等细节都很考究。
加上影片的复古风格,很容易代入二战后的氛围。
四人组均在二战时的布莱克利密码破译中心工作过,有着各自的特长。
有的擅长记忆、有的擅长语言、还有的擅长数据模式分析。
战后,她们尘封了对往日荣光的自豪与纪念,融入了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
故事的开始,就是围绕着几期针对女性的凶杀案,四人组中的一人“苏珊”,根据报纸上公开的消息敏感的分析出罪犯的犯罪模式以及警方可能漏掉的一起未发现的凶杀案。
随着调查的深入,她力有不逮,于是联系上了之前在布莱克利同组工作的几位前同事,联合起来追查案件。
这部剧有很多亮点:1、主角们不是全能英雄基本上无论是美剧还是英剧之前的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剧中的关键主角都是全能英雄,不仅能够和警局内部有良好关系,以取得警方的信息和资料;还具有各种先进装备来获得先机,最差最差,也有武器装备来保障安全。
本剧全都没有!
各位主角,有的是需要按时回家照顾家人起居的主妇;甚至被家暴的姑娘;还有一个是在咖啡厅打工的服务员,请假都很困难。
剧情的推进很符合她们各自的身份,情节的推进更多的是靠各种公开的报纸信息和获得的文件资料,以及各种推理和思考。
各种脑力激荡之下,情节紧凑,剧情紧张。
其中她们遇到了各种困难、家庭的不理解、被辞退丢失工作,甚至和罪犯面对面的恐惧。
2、温情与责任破案剧中,侦探们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
总要有动机来说服观众,以福尔摩斯为代表的剧集是以侦探的超能力为先的,福尔摩斯是为了济世救人、匡扶正义么?
——也许,这最多算个捎带手的事儿吧。
福尔摩斯的动力是为了获得智力上的快感以及打破自己的无聊生活。
本剧完全不是,姑娘们在遇到困难、罪犯对家人的威胁、自身的生命危险、无法面对的恐怖场景带来的噩梦,依然前行的动力——是不能让无辜的人继续受到伤害。
她们之前在布莱克利的工作也仅仅是破解密码的文职人员,不具有超能力,武力值近乎为0。
面对罪恶,依然前行的动力,是需要去救人的责任感。
无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这都非常动人。
本剧在情节进展方面层层推进,看起来很过瘾。
考究的细节、浓浓的复古氛围也很舒服。
唯一的不足,是第一季最后的结尾比起前面的层层铺垫,有些突兀。
苏珊这个人的性格第一季里有点极端而阴霾。
第二季相比之下,这两点都有很大的改善。
第二季引入的Alice,性格更阳光,更可信。
第二季的破案环节也更合理。
第二季五星推荐,第一季四星半吧。
第一次去见副处长时还用回形针举例,第二次的时候见副处长和警督的时候除了简单地说自己的结论以外,警督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女主非要说和路线、火车有关系。
而女主完全可以解释清楚一些她们的推理过程,或者干脆带一张地图过来作为讲解。
在女主和警局沟通语焉不详的背景情况下,莫说是当时的警局了,就是现在很多人也不会相信这么一个凭空而来的结论并且通知去抓人。
或许只有福尔摩斯等闻名遐迩之人才有这种魄力,而女主以及她所代表的小组,没有绝对过硬的名声背景,片头破解德军机密的那段也不可能成为公开美名。
所以实在搞不懂,女主一边不好好和警局沟通,一边又抱怨警局不听建议,难道说只能理解为剧情需要?
这又牵强了些吧
看完,发现是2012年的剧,惊呆了。
还以为是这几年的剧集。
一群聪明有胆识、曾有神秘身份的女性,因为强有力的共情能力,为了女性的安危用第六感加寻找规律和模式,找到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
从细节里面看出女性视角的社会:1、家暴男,一个那个聪明、优秀,甚至是在秘密单位工作的女性,依然没有能避免遇见家暴男。
2、战争受过伤的丈夫,一个在战争中受了伤害的丈夫。
这个角色有的时候让我很迷,他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会愿意让女性抛头露面,到她去见局长,但又是一个很想要管住妻子的人,看到妻子出现在车站时候的眼神,然后质疑妻子不着家的时候。
我总感觉他是因为瘸腿了,或多或少少了点安全感和自卑,才没敢特别大男子主义。
然后企图告诉她她是母亲,别冒险。
(我觉得他只是想过普通家庭生活的日子)3、四人组里面单身女生(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女主找她的时候告诉她自己结婚生子了,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了哀伤和失望,其实她对女主是有爱的,或者说是情投意合甚至是崇拜的,毕竟一起破译了那么关键的密码,她单身,对朋友体贴。
其实我更相信她的设定是那个年代的lesbian,最后果断的杀死凶手,在关键时刻就不会掉链子4、女主,一个靠极敏锐第六感生活的女性,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为了家人豁出去?
当然不全是因为家人,我觉得她更多是为了自己,每一个破解对她来说都是兴奋点。
也有号召力。
说她确实厉害,但是不顾家人的安危,抛头露面,那反观现在有一些男性在外面呼风唤雨,对家里不管不问,也说是为了家里好,才不着家的。
这两个观点我都觉得挺蠢的,都是一些第三视角的强盗逻辑很碎片,就没有过多的推理,而是在用这个故事来勾勒了那个年代的聪明高知女性的生活吧。
挺好的
在战时,包括四位女主在内的很多女性,都被动员了起来,被安排在合适的后勤保障工作岗位,为国家效力。
而在战后,人力不再紧缺,许多妇女们重新回归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但我们的四位女主并不是寻常人物,在战时做的也不是普通的工作,而是高级涉密岗位。
因此她们的能力也并不一般,特别是女主Susan,她善于解谜,机智、敏锐,又富有同情心。
所以当她得知,曾经去过的某家店一个的店员女孩意外被杀害身亡之后,就开始关注案情,并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警方所未察觉的突破口,即几起犯罪中共同的犯罪模式。
尽管丈夫觉得,她是安全的,完全没必要操这份闲心。
(可能是说女孩是普通人和她们一家的阶层不同,她是官员太太;或者女孩深夜在外晃荡,而她们一家有资格安全呆在家里?
)但她还是不忍,还是觉得有必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当然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性别的联结。
接下来,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做沉默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介入,用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帮助破案、查找真凶。
战时,她曾在布莱切利小组进行机密的谍报文件分析,那段特殊的经历,也给她带来了最为特殊真挚的女性友情。
她依次拜访了三位好友,活泼大胆的Millie,中年古板的档案管理员Jean,性格温柔、记忆力超群的Lucy。
她们犹豫,但还是加入了这段冒险。
既要详尽调查、严密推理、理智分析、大胆搜寻,又要到时准点回家、不让丈夫起疑,可谓是间谍、侦探、家庭主妇的三重身份于一体的惊险紧张生活了。
高潮在第二集的四人配合行动。
看起来最柔弱的Lucy,勇敢请命,以身作饵,主动扮演猎物,不幸钓错了人,遭遇了性骚扰。
然而最最讽刺的一幕还在后面,她的丈夫看到她的内衣被撕破,察觉到发生了什么,将她打得浑身是伤。
原来所有物被占有的愤怒远超他对她人的同情心,原来对女人造成伤害最深的人来自婚姻。
尽管,她们遇到各种困难,歹徒的恐吓、警察的不信任,但最终,勇敢、冷静、聪明、大胆的她们,还是凭借努力和尝试、默契和配合、一点运气,成功伸张了正义,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惊叹这居然是12年的剧,但如此富有女性力量,导演还是女导演。
在这部剧里,虽然有女性受害者,但成功塑造了四位各有特色、各有缺点,但都很勇敢机智的女性侦探,我并不会感觉女性就是很无助、很被动、只能等待救赎,而是会被她们身上的能量鼓励到、振奋到,也很喜欢她们互相帮助、互相信赖的友情。
看完最大的感受:1,女性的聪明才智不应该被埋没。
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在历史中都曾忽视、掩埋了太多女人的才华和贡献,然而还是有许多女人突破一切限制,大展拳脚,2,women supporting women,同为女人,本应同呼吸共命运。
有此共识的女人,联合起来,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朋友推荐看了这部多年前的剧集。
刚巧最近看完喜鹊谋杀案,都是偏复古风格的破案剧,我个人觉得还是喜鹊要更胜一筹了。
开头还是比较引人入胜的,身怀绝技的四个优秀女性,在二战中有突出贡献的女性,却在战后过去了平淡甚至庸碌的人生。
她们一边是为了个人的理想,但更多的是为了拯救性命,而担起了这一次连环凶案中的破案职责。
个人觉得比较失望的地方在于巧合的比例太重。
开头的掌握凶犯的target手法,火车交集点的推测等还是非常不错。
可是重要线索,即真正的凶犯是隶属于战时某欺诈部门的这件事,是这些女子侦探翻了翻过往凶案的报纸,发现此人善于伪造食品券和栽赃嫁祸后马上就得出的结论。
至此,找到当年的team lead以及这个头头直接道出了这个人的名字,也就显得易如反掌了。
最后的交手已经不是找到谁是凶手,而是locate凶手了。
可最后的最后反而是凶手出于个人目的反过来locate了女主。
结局也就意料之中了。
比起凶案本身,我倒是更喜欢这四个姑娘的美好友谊和各自的生活本身了。
不错。还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看得好难受。第一次遇到侦探故事绝大多数篇幅是用于跟非恶势力斗争的。相比于侦探主题,它更多的价值在于讨论性别议题。四个人作为女性的四种典型代表,遇到相同或不同的阻力——不论你追求自由还是选择家庭,你要面对的都是不理解、不支持。跟其他等女性侦探相比——刘玉玲演的华生除了有点恋爱迹象外,没有讨论任何性别带来的不同。马普尔小姐经受了大家的质疑,一介女流为什么要掺和这么多。但她本人对侦探权力没有更大的渴望,小说中提到的阻力也不及《四人组》——她更直白更具体更详尽。也因为直白,未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这一股脑的抱怨可能会不太容易被接受。与之相比,推理故事逊色些。整个故事的反转是精彩的。但毕竟留下的篇幅没有多少,女性角色的设定限制她们能进行的推理活动很少,对于推理过程的描述平淡,节奏缓慢。
第三集嚇人 『這不是Nancy麼』
人生找到新寄托了!一点不比那个被吹成神的搞基探案剧差!
南茜看到被自己甩的炮灰男烫了卷后变成了某侦探 自己也烫了卷开始破案。汤姆发现被前任某法医甩了后变身暴力男。「前世与今生」
烧脑三集片,数列白痴表示看得压力很大
套路
(s01e01)棄。
一点都看不下去。悬疑侦探剧还是阿加莎系列最好看
其实四个女人在信息这么少的情况下就这样推理出凶手并手刃之,也有点神剧倾向了,但好在影片对时代感的把握很细腻,对女性社会地位与家庭诉求的刻画,也有棱有角了。
这…收尾也太草率了…好多都没解释清楚,女主发动的行动也好草率。女主和丈夫毫无夫妻感。不过从此剧可见和男性比起来女性真的是有太多优点了
特别好看,有点像看一部短篇小说
说话快不等于脑子快,逻辑跳跃不等于推理能力强,丢几个术语不等于统计家。找错地方找错凶手,害了朋友又差点害死自己,不懂警察为什么说对不起我应该相信你? 故事牵强用女权拉分,可惜对我什么权都没用。不会追第二季。
嘛玩意
剧情实在有点傻 ,女主每步决策都不像是逻辑很好的样子,也不像是受过训练。。。
四个熊大人一台戏
结局太敷衍了
设定好,推理太模糊了
英村人民对于破案剧的热爱真是太狂热了,什么类型角色的都能整出一发。
第二集結局就神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