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致光之君

光る君へ,致光源氏

主演:吉高由里子,柄本佑,岸谷五朗,国仲凉子,高杉真宙,段田安则,三石琴乃,井浦新,玉置玲央,吉田羊,板谷由夏,初夏,中山裕介,高畑充希,本乡奏多,见上爱,三浦翔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4

《致光之君》剧照

致光之君 剧照 NO.1致光之君 剧照 NO.2致光之君 剧照 NO.3致光之君 剧照 NO.4致光之君 剧照 NO.5致光之君 剧照 NO.6致光之君 剧照 NO.13致光之君 剧照 NO.14致光之君 剧照 NO.15致光之君 剧照 NO.16致光之君 剧照 NO.17致光之君 剧照 NO.18致光之君 剧照 NO.19致光之君 剧照 NO.20

《致光之君》长篇影评

 1 ) 现在的日本,已是靠自己想开

平安时代的我也就知道几个名字,但这部显然不是正调而是变调,对既有的历史结论进行了一些小的颠覆,让本来就糊涂的我更糊涂。

本来就糊涂的部分:一家子亲兄弟还能斗得你死我活啊Σ(っ °Д °;)っ更糊涂的部分:实资在传统认知里是个不向主角家族恶势力低头的正直之人,但既然大河剧以主角为中心,那就难免对实资进行了一定的矮化、小丑化塑造,男主的心腹塑造成一群跟随他的年轻人,其实历史上他们的心态肯定不年轻。

除去这些,还有一点给我很深的印象:这里面的矛盾都是当事人自己想明白的,哪怕杀母仇人,他最后也是想开“原本在家里就不受欢迎的我去视察瘟疫赢取人心最合适”,死得很体面,女主一家于是放下了这血海深仇。

清少纳言看面相脾气就很大,但也是自己想开了(不然凭一个女诗人的份量无法站到斗,好好抚育定子皇后留下的女儿。

定子的儿子爱上彰子,但他也决定和安排给他的妻子好好过日子(然而最后还是抑郁而终)。

观众已经不想看那些公式般翻过来倒过去的矛盾斗争情节了,而这种靠“自己想开”的做法,恐怕日本如今社会现实也是这样啊

 2 ) 我想看的是成为紫式部,结果不过是权臣光之君

终于能表达出这部剧变扭在何处了,一个女运动员拿到了金牌,本是你人生的最高光时刻,被求婚,铺天盖地对你的评价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你作为运动员的光彩被遮盖。

一个女作家历经坎坷写出了惊动时代的作品,后人决定演绎你的故事,不曾刻画你对世情的感悟,却编造出你与权臣的爱情,你前半生的苦与悲演绎成在他羽翼下的也还行。

这本是属于紫式部的高光,我想看的是成为紫式部,结果不过是权臣光之君。

 3 ) 第一集中的一些文学neta

先随便写写,到时候再查证首先最明显的一定是紫式部读书的故事“舍弟式部丞孩童时习读汉籍,我在侧近旁听。

有时舍弟不能顺利背诵,有时又会忘掉一些内容,而我竟然意外地能够理解,爱好学问的父亲常常感叹:‘可惜啊!

汝生为女子,乃吾之不幸!

’”(《紫式部日记》五十一段)

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化用在剧中也无可厚非。

只是剧中场景与《日记》中的描写差距较大,研习汉文应该发生在更严肃的书斋里才是,而且剧中的弟弟明显没有到开蒙的年纪另外一个很明显的neta是真寻和小麻雀的故事,这是化用了《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初见女主角紫姬的段落“其中有一个女孩,年约十岁光景,白色衬衣上罩着一件棣棠色外衣,正向这边跑来。

这女孩的模样,和以前看到的许多孩子完全不同,非常可爱,设想将来长大起来,定是一个绝色美人。

她的扇形的头发披展在肩上,随着脚步而摆动。

由于哭泣,脸都揉红了。

她走到尼姑面前站定,尼姑抬起头来,问道:“你怎么了?

和孩子们吵架了么?

”两人的面貌略有相似之处。

源氏公子想:“莫非是这尼姑的女儿?

”但见这女孩诉说道:“犬君把小麻雀放走了,我好好地关在熏笼里的。

”说时表示很可惜的样子。

……(中略)尼姑说:“唉!

不懂事的孩子!

说这些无聊的话!

我这条性命今天不知道明天,你全不想想,只知道玩麻雀。

玩弄生物是罪过的,我不是常常对你说的么?

”(《源氏物语·若紫》)飞走的小麻雀是女主角和藤原道长相识的契机,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他们命运的隐喻。

不过化用这段也算不上什么,毕竟《若紫》卷是日本国文教科书指定课文,大概所有高中生都学过(而且深恶痛绝)。

而且原文中小麻雀并不是重点,小紫坎坷的身世才是;本剧给小鸟延伸出了自由的隐喻意,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思维方式,也比较老生常谈,我认为不算太巧妙的化用不过我倒想吐槽一下女主角的发型,她是在cos魔法少女小圆吗?

平安时代按理说是不流行双马尾的。

女童只要披散着头发就可以了,比如《源氏物语 千年之恋》中萝莉紫姬的造型

传统的《源氏物语》绘画中的女童也是这个造型,比如右下角玩雪的女童们,都是头发不长披散脑后

(土佐光信《源氏物语·朝颜》江户时代)

(土佐光起《源氏物语·朝颜》江户时代)再吐槽一下女主角口中的“史记馬鹿起源说”。

据编故事天才藤原真寻所说,“馬鹿(バカ)”出自秦二世和赵高的典故“指鹿为马”,是为了讽刺那些轻易上当的笨蛋。

当然明显平安时代是没有“バカ”这个词语的,这个词的起源肯定也不是“指鹿为马”。

我搜索了一下,据说是因为梵语中的“痴”“愚蠢”的读音为moha或者mahallaka,读着读着就变成了バカ(baka)。

但是我对词汇的演变没有研究,如果有更具体的说法,恳请大家指教。

但是为什么要把这个词语强行附会在平安时代以及汉文典故上,女主角乱说了一个段子又能展现她怎样的品质呢?

而且还会误导观众,完全意义不明。

另外就是女主角的父亲藤原为时一直在读的《蒙求》。

《蒙求》是一部专讲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成书于唐代,是现存同类蒙学书籍中最早的一部。

本书收录了唐以前六百多条名人轶事,并将其总结成押韵的四字句,以便儿童记诵(图书简介)。

比如女主给三郎写的“王戎简要”,说的就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

不过我个人觉得,其实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并没有展现出过多对后汉以及魏晋等泛《世说新语》时代的典故,也就是《蒙求》中的典故的了解与兴趣,比起历史典故,她显然更喜欢诗歌一些(这一点在与清少纳言的对比中相当明显,清少纳言是典故大王)。

像她爸爸这样的汉文学家才会在自己写的文章中引用很多王戎谢安一类的相对生僻的典故。

虽然用蒙求也无可厚非,但是这里换成白居易的诗可能更戳心一些。

(《史记》和白诗都是《源氏物语》引用很多的作品)其他暂时没发现。

另外很多历史捏他,比如藤原定子啦,花山天皇啦,我了解不多,就不班门弄斧啦。

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4 ) 爱是一种理想,理想终将幻灭

回忆起整部剧的内容,印象最深的有两幕,一幕在宇治川边,一幕在道长临终前。

宇治剧情是编剧的原创,光之君整体上对紫式部日记做了一些删改,增减改换了一些中后期感情,越往后越淡然,倒是在历史上紫式部已经没有记录的时间点后,编剧又峰回路转重新原创了情感浓度较高的几幕。

我个人觉得宇治河川边就是两人关系的最佳剪影,很纯洁,很美丽,不再亲密但依旧同频地享这份烧成了灰烬而仍有余温的感情与事业,但是唯有在这宇治郊野中可以纯粹地展现,在这朝廷身份弱化、伴侣皆不在身边的某时某刻。

对我个人来说,那几乎就是感情线的终点了。

而道长临终前,真寻陪在他身边讲故事那一段,就好像幻梦一样。

与其说是温柔,不如说幻想到达极点后另类的残忍。

藤原道长,前摄政,天皇外祖,从一位土御门殿的丈夫,连别居妻高松殿源明子都没有资格在他重病的时候前来照顾,但是编剧不惜冒着崩坏伦子人设和当时阶级秩序的风险,安排伦子邀请真寻来陪他走完最后一程,也许只有可怜这对男女主才能解释。

其实我觉得前期原创剧情中三郎和真寻的爱情早就成为灰烬了,在他们意识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阶级地位时,在他们各自婚娶时,“我们对彼此毫不忠诚,我们对爱情也不忠诚”,留下的是另一种东西,那也许可以称之为信任和赏识吧。

但是这点残余在他们的人生中的占比其实很小,纵然有道长的赏识作助力,真寻的道路到底还是凭借她自己的才华走出来的,在大多数时间里,道长是重臣,而藤式部则是越前守之女、中宫的女官,他们是被效忠与效忠者、上位者与下位者的关系,相处也都在朝廷众女官和公卿组织成的重重严密秩序下点到即止。

在藤壶的那些时光里,他们之间纵然有信任,也很难说清,究竟是由于个人感情,还是利益的高度交错。

而到真寻不再奉公后,他们二人其实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如果不是伦子邀请,作为作家已经退休的真寻几乎不会有机会再见到藤原道长,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个圈子的人。

这太残酷了,不是伴侣不是家人不再共同是中宫彰子的支持者,血脉所带的阶级天堑一直横亘到死,所有柔和暧昧的戏份都如浮云一般,赤裸裸的阶级差把他们都圈在各自的活动范围之中不得解脱。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编剧才无论如何也要把真寻写回道长身边,在分别那么多年、那么远的距离之后,在他死之前,完成这场梦境。

然而,即使这般夸张感情的持续时间和力量(从少年到老年,从生病到康复到再重病),即使在梦幻之中,道长和真寻的处境也没有丝毫改变,爱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啊。

我相信,道长的结局与《源氏物语》终旨的相契合并非不谋而合,而是编剧的巧妙安排。

光源氏的爱情什么也不是,仅为自怜之镜,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

而在属于真寻的结局里,平安京的一切繁华、动荡都归入身后,这个国家将迎来的,是武士之世。

她少年时代所期待的治世没有在藤原道长手中展开,也无缘再等待下一个摄政,摄关政治盛极而衰,武士们将带来新的秩序。

爱情、理想、青春,都归于一梦,时代洪流如滔滔大河,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5 ) “就是这一刻了”

致光之君作为历史剧的节奏算是很少见的。

真正的权谋主线就是笨拙、寂静,经常失败,偶尔成功,目击很多人的生死,非常枯燥。

但成为legend的那个瞬间主角会感知到自己被摆上了历史的天平,目击命运回身一笑,从前过往全部归零,你就是为了那个刹那而活。

道长从大纳言那里得知自己的孙子即将成为东宫的那个瞬间,柄本佑演出了那个“啊,就是这一刻了”的感觉。

人间五十年,如露亦如电。

 6 ) 无语

吉高由里子,《不知为妙》里和已婚生子的柄本佑不伦。

黑木华,《老师,您能坐在我旁边吗?

》里抓包柄本佑出轨。

泷内公美,《火口的两人》里和柄本佑演亲表兄妹,骨科大do三天三夜。

所以这部大河的画风就是,四个人披着十几层床单为自己一千年后的不伦买单。

非常担心大石静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安藤樱女士表示慰问。

 7 ) 「致光之君」编剧大石静的采访

——紫式部的真名不详,为什么取为“まひろ”呢?

没什么特殊意义。

制作团队一起想了十个左右的名字,我最中意的是“ちふる”,但与剧中角色藤原实资的女儿“千古”同音,这样不太好,于是含泪换了一个。

——您给吉高写了几部剧了,有跟她说过“希望你这么演”之类的话吗?

我不会说这种话的。

电视剧是一个团队作业,我将剧本定稿之后,剩下的事就交给演员、导演和工作人员了。

演员可以和我聊聊角色,但我不会说希望你怎么演这种话。

吉高的独特之处在于“阴”“阳”并存,我觉得和紫式部那种难对付的感觉很契合。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紫式部?

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

紫式部幼小丧母,家境贫寒,女孩子自小就明白了“活着就是要被各种不合理所折磨”,但她不仅仅是想成为谁的妻子,而是思考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是个知识水平很高的女性。

所以即便很喜欢道长,道长也多次说“做我的妻子吧”,但是没有接受。

我写到她既不想在正妻和嫡妻旁边做妾,又想留在道长身边,但终归还是没有去。

她的自我意识很强,实在要用一句话形容的话可能就是个难对付的人。

———第一集中母亲去世的场面令人震惊,但那部分并不是史实,您是怎样构思的呢?

确实史料只有年幼丧母的记载。

但我觉得从小失去母亲对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构思时就想着能不能和道长家有所关联,最终安到了粗暴的二哥道兼身上。

这样的话,心上人的哥哥是杀母仇人,有一种悲伤的宿命感。

——本剧并没有设置《源氏物语》的剧中剧。

是的,但紫式部作品中的人生哲学会体现在真寻的台词中。

我现在刚写完第29集的剧本,真寻还没有开始写《源氏物语》。

我们这次要描绘的是创作了流传千年的作品的紫式部,是在怎样的人生中生存下来的呢?

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故事呢?

写完《源氏物语》之后的紫式部何去何从,没有资料可查,无人知晓,我会充分运用想象去刻画。

——有没有熟悉《源氏物语》的人看过之后会觉得这个场景是取自《源氏物语》的地方呢?

会有很多,比如幼年的真寻和三郎第一次相遇的场景,在追逐出笼小鸟的地方相遇,会让人联想到《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和若紫的相遇。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请继续关注。

不过没看过《源氏物语》也没关系,一样能享受其中。

——关于吉高和柄本佑的搭档?

他们俩在「不知为妙」中合作了一次“最终没能结婚的恋人”,那是一部职场剧,但爱情戏份很让人心动,那时起就觉得他们俩作为演员很配,作为粉丝想在大河剧里继续看这对组合。

这部剧中紫式部和藤原道长从互相爱慕,志同道合,到彼此憎恨,又在斗争的过程中互相吸引,我很期待他们的演绎。

https://steranet.jp/articles/-/2641?continueFlag=cf4648c33fc062f63bd3a9d8e224fa2e

 8 ) 西洋乐配乐和剧情的进展出人意料的配合

以及这部剧进展至今,超出了开头狗血的年少情谊的设定,众配角(本剧主角感也不明显)走向的无常也反映了人生和那个时代不由人控制的悲欢离合。

大石静的编排好棒!

柄本佑演出了权臣的城府,又保留了年轻的热枕,在不同人面前的角色不同神色也不同。

吉高不演甜妹,在这里演出了阴郁但是有内心追求的才女样子。

演员也好棒!

目前最喜欢的大河剧。

 9 ) 铁打的道长流水的天皇

又是我喜欢的卡司大集合呀,吉高由里子,吉田羊,柄本佑也很喜欢。

不过羊姐这个年纪演年轻的大小姐入宫做妃子好像不太合适,而且戏份不多,杀青的也比较早。

另外这选角也是笑死我了,《不知也无妨》里吉高由里子和柄本佑有不伦。

《老师,您能坐在我旁边吗?

》里黑木华和柄本佑演夫妻。

《火口的两人》里泷内公美和柄本佑演亲表兄妹,连续几天疯狂做爱。

伦子、明子、真寻早就和道长有一腿啊,真是笑不活我了。

真寻说学问到底有什么意义,论语、荀子、墨子都是做人处世之道,但父亲总是反其道而行,父亲明明最博学,可见人就是有劣根性,学问高不代表品行好啊,而且学问越高的人做起坏事来破坏性越大啊。

安倍晴明一直被当作宫斗的棋子在使用啊,看过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这晴明给人的反差也太大了,实在转换不过来。

不过后面大旱,阴阳寮束手无策,天皇亲自求雨也没用,还是退休的晴明出手才下雨,看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虽然古代近亲结婚也不稀奇,但基本都是同龄人啊,宣孝一把年纪了,不但有正室,还有好几个侧室,怎么有脸让真寻做他妻子的,宣孝和真寻家又是远亲,又和真寻的父亲是好友,真寻可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啊,完全接受不了。

不过后面倒发现这两人半斤八两意外的合适,真寻有了夫君也依旧和左大臣偷情还怀上孩子,宣孝即便有了真寻依旧外面拈花惹草找更年轻的女子,也不介意真寻给自己戴绿帽做便宜爹。

全剧看下来最讨厌的就是伊周了,自己一点本事都没有,也毫无胆气,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心胸还特别狭隘,只会背后诅咒道长,甚至派人暗杀,从来不反省自己,反正永远是别人的错,跟个歇斯底里的小仙女一样,最后活活被气死,真是活该啊。

反观他弟弟倒是豁达的多,自己犯的错也不在乎愿意受罚,也不恨别人,那伊周真是怎么看怎么讨厌。

还有寺庙僧人胡作非为威胁左大臣,果然宗教是仅次于政治的第二恶心事物,无怪乎三武一宗要灭佛,可惜没把佛教彻底给灭干净。

话说这道长命也真够硬的,看看其他人一病就马上不行了,道长顶着伊周的诅咒,大病两次,被晴明拿走十年寿命,还活了那么久,好像经历了五朝天皇吧,真是铁打的道长流水的天皇。

果然搞学术和搞政治一定要寿命长,把对手都熬死了就胜利了。

只可惜到最后,道长和真寻都没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好可惜啊。

 10 ) 国宝「紫日記絵巻」とともに王朝文学の最高峰を堪能しよう

国宝(指定名称)紙本著色紫式部日記絵詞残闕 1幅紙本着色 20.9×79.2 鎌倉時代・13世紀 東京国立博物館https://emuseum.nich.go.jp/detail?langId=&content_base_id=100341&content_part_id=001&content_pict_id=002前野学芸員がやさしくアートを解説します丨入門50選_23 | 紫式部日記絵詞l華やかな平安宮中の世界 藤田美術館 https://fujita-museum.or.jp/topics/2021/02/12/1334/紫式部日記絵巻(模本 五島美術館)東京国立博物館 A-8375 大正8年 井芹一二 ColBase 国立博物館所蔵品統合検索システムhttps://colbase.nich.go.jp/collection_items/tnm/A-8375?locale=ja国宝 (指定名称)延喜式(九絛家本) 28巻紙本墨書 平安時代・11世紀 東京国立博物館 B-2370https://emuseum.nich.go.jp/detail?langId=ja&webView=&content_base_id=100162&content_part_id=0&content_pict_id=0【国宝「源氏物語絵巻」とともに王朝文学の最高峰を堪能しよう(出演:角田光代)【ニコニコ美術館@徳川美術館】-哔哩哔哩】 https://b23.tv/ENJkIHn【【千年风雅-装束剧】光源氏加冠·《源氏物语》千年纪念-哔哩哔哩】 https://b23.tv/cLapn2R

《致光之君》短评

完结撒花 又一年要过去了

7分钟前
  • 杜二
  • 还行

一直都很遗憾没有把《源氏物语》完整真人化的剧,都是改编成电影且还在极度压缩的篇幅中再加入作者生平。本剧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编剧在播出前说过不会出现光之君本人,但全篇明面上写的是紫式部和藤原道长的一生,暗地里以不写之写展现了光源氏的故事,如果没读过小说,观剧时会失去一半的乐趣。全剧女性角色形形色色各具魅力,所谓的宫斗和政斗都比较含蓄和风雅,正合书中格调;时不时出现的西洋风或古典或爵士的配乐,营造出一种间离的效果,时刻提醒着观众:这是故事中的故事,一个嵌套着另一个。

8分钟前
  • 梦旅人
  • 推荐

一年过去了

9分钟前
  • 日向夏子
  • 推荐

这个剧看到现在的18集感觉就是无聊加平淡,女主成了工具人,实际上是道长传,而道长就是个平庸的人靠家世和运气升到了高位,完全提不起兴趣再看,弃了

13分钟前
  • Tldx1122
  • 较差

开追之初幻想很多:想借追剧把屡次开卷都不了了之的原著读完,最好还能读掉紫式部、蜻蛉、和泉式部几套日记;藤原道长的摄关政治之前也没什么感性印象,再读史时想有几个画面代入;编剧大石静也令人信赖,她的功名十字路是我最喜欢的战国题材大河剧之一;小吉高出演紫式部感觉也是不坏的选择,还久违的在首话见到了国仲凉子。空山鸟语君的注释助力很大,帮观众读解出许多彩蛋,一窥大石静在传主生平材料极少的情况下,在作品、日记和其他史料上下的苦功。可惜平安时代还是太平了,真寻与道长遗憾之爱的悲情也在宅斗一样的政争中稀释殆尽。主要人物都是在病榻上了结或长或短的一生,眼角的最后一滴泪成为标配镜头。最终话真寻感叹暴风雨要来了,而我在感叹:果然还是暴风雨好看啊,想重温平清盛!至于追剧之初的野望,自然是烟消云散了:今次读至十四帖。

16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小吉高真的是CP百搭子

20分钟前
  • laka
  • 推荐

第一部大河,完整看完。好的剧本,好的演出,好的音乐。在历史的缝隙中抠出了48集的量,既能贴合历史,又有想象空间,真厉害。平安时代的日本很多事是今天的价值观、制度、习俗不能理解的。但审美很在线。

24分钟前
  • junglehaha
  • 力荐

比劳命伤财男版大河...好那么一丢丢?

28分钟前
  • kana
  • 还行

小吉高的可爱劲儿放在古装剧里实在是有些脱节,但大石静老师稳;优秀的言情剧,低质的大河剧

33分钟前
  • お猫さん。
  • 还行

好期待后面!!三郎经历了什么变成了掌权者的?预测他和真寻之间那段感情真的会意难平!莫名会联想起万斋版的阴阳师。

38分钟前
  • MISA
  • 推荐

纯爱大河,又名“藤原道长的一生”,柄本佑演得太好了,虽然片中帅哥挺多,但是最帅的还是道长啊~和吉高的CP感太绝了,两人的对手戏张力拉满。平安时代还挺有意思的,不打打杀杀,天天读书对歌,走婚制的婚姻形式,女性不能参政,但是对男性的政治地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看完准备去读一下《源氏物语》。另外本片配乐太好听了,荡气回肠的片头曲,还有很多大提琴独奏,好喜欢~看之前并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看完还挺喜欢这部剧的,演员整体都还不错。(看的第二部大河剧,第一部是十几年前上野树里的,女性主的大河比较对我口味。)

43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力荐

今年的大河剧,不再是战国武士片,而是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和她的支持者藤原道长的故事。女主角吉高由里子不是大美女,但挺耐看。第三十三集,终于看到真寻开始创作源氏物语。最后吐槽一句女主的琵琶实在不敢恭维😀

48分钟前
  • Toffee
  • 推荐

2024 紫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楼。念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青鸾送碧云句,道霞扃雾锁不堪忧。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 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 也真是幸福的一年。

50分钟前
  • 眷西轩
  • 推荐

b站上看的剪辑。没啥好说的,就一般

51分钟前
  • St.约书亚
  • 还行

整体有点拖沓 并且有些剧情颠覆了历史细节 就只能当成大石静阿姨写的偶像剧来看然后一部大河剧 服装师就不能多备几套服装嘛 你看人家大奥里那些精美的服装 你们是没钱嘛。。怎么办家康终于不是最差的大河剧了

52分钟前
  • NaraShikamaruu
  • 较差

看了b站解说,只想感叹盐野瑛久真是又帅又温柔。

54分钟前
  • lisce
  • 还行

题材本来还挺有兴趣,打开一看,又是吉高由里子那万年不变嘟嘴鼓腮装可爱演技和撒娇式音词,男主丑得难以直视,受不了弃

57分钟前
  • 包包修炼包青天
  • 很差

男主为什么突然莫名其妙的给他爸说要入赘伦子

59分钟前
  • 这个男人叫小美
  • 还行

藤原道长,原来真身竟然是一朵白莲花。紫部式,真身不是女作家而是挂逼王。清少纳言,是藤原定子的脑残粉。和泉式部,是轮流的王室情妇。。全剧,主角们都在忙于商业互吹。

1小时前
  • 福喜女生
  • 还行

因为源氏物语 因为小吉高来瞅一眼大河,很奇怪看了下来。片头曲很好听,配角有一个帅瞎眼😂

1小时前
  • 诺森德的守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