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这部电影讲的是两位老巫婆想要变成王后,坐拥金银珠宝的故事。
一天,国王听见了无比美妙的歌声,便着人去寻找,送了很多金银珠宝给她们,却不知道这歌声是由两位老巫婆发出的,老巫婆知道了之后就想要凭此当王后,可又担心国王发现自己的面容,于是回应国王说可以给他看一个手指,两个老巫婆都想得到国王的喜爱,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手指变得细皮嫩肉,最后有一个终于成功了,国王看到后,越发地想要她们,后来她们就提了个要求,要见可以,但是不许有灯,国王答应了,可第二天发现自己身边的是一个满身皱纹的老太婆,气愤下就命人将之丢下了城堡,后来那位老巫婆遇到了一个人,无意中自己就变得年轻貌美,她很高兴,在这时国王也发现了她,并将她带回去,准备封为王后,结果在举办婚礼的那天她又变回了曾经的模样,被国王丢弃。
所以说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开始谈说议题之前,先讲一点“方法论”:作为师祖级的童话,它是具有很强的神话性的,而神话有三个核心:英雄、冒险与奇迹,核心是冒险。
就英雄来说,它的核心在于一个不断行动的行动者,对现代人容易关心的其它各类“周边问题”根本不予讨论;所以,尽量不要问怎么国王亲自去杀怪兽,怪兽怎么那么笨……不要问为什么野人那么厉害,怎么公主突然就赢在最后了……不要问这些,而落跑的老姑娘不会再回来了,她missing了,国王就只剩下miss了;就奇迹来说,奇迹在神话中是时刻存在着的,而且就在“你我”身边,只是它有三个条件:首先是唤醒现代性用了数百年的启蒙才从心理上驱除掉的“魅”;其次是将对应的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倒转,让森林中的、人迹罕至的荒野里的、遥远的岛屿和大海的深处的——神秘——都重新布满。
顺便一说,对童话来说,森林是必须的;最后,在现代心理学来看叫做“心理不健康”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恰是神话中奇迹发生的必要条件,那个最终请人剥去自己的皮的奶奶,她的声音中充满了这种凄惶;最后,就冒险来说,神话中冒险是一种象征与仪式,它意味着英雄的每个行动都突入了意义的母题,直接与“核心”交往,现代心灵的徒劳感在神话里并不存在。
所以,强暴、受伤、不幸……这些用来将心灵被攥紧的细节,它们并不是同于历史叙事中的邪恶,它们令人印象深刻,让人获得净化……而冒险的最后,是复还,是一切的归位——影片的最后,一切因与魔法有关的不可思议之事都获得了平复。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把所有的故事揉碎,把所有的故事置于一种统一的观察方式下来进行整合:故事起于某个王后(女人)的不快乐,在进行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快乐的女人,比如那位渴望新的经验的公主、比如那位渴望一夜返老还童的奶奶;而这些女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男人——国王们要么去打怪(缘由无所谓,重点在行动),要么养怪,要么猎艳(怪),或者男人们还相互示好,缔结女人无法进入的友谊。
然而这样子的男人,恰恰是被女人接受、热爱、尊敬或者甘愿献身(王后死在儿子手中)的男人;全片唯一的例外男子——他本身就是战斗力爆表的怪(虱子怪),却被“明媒正娶”的小公主给抹脖子干掉了,why?
因他“不文明”。
文明定义了那种叫做“男人”和“女人”的微粒在时间和空间中各自震动的区间,不论结果的好坏臧否,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图景,人类的心灵,放在整个世界面前,是狭促的、有限的,人类愿意在其中生与死,虽然他们也渴望魔法和奇迹的拯救。
曾经的魔法在故事里、传说里,现在的魔法在手机里、实验室里,本质上并无不同。
略有差异的是,故事中的女人们还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构筑起与历史(his-tory)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的“herstory”,但在人类真实文明历程的历史记忆中,很少有她们的影子。
对此,电影似乎解释了女人在历史上的这种失踪:要么,被爱的女人最终把世界还于她爱的男人;要么,被欲求的女人毁于欲望情感自身所意味着的不稳定;最后一种,不被爱的女人通过“杀死”爱她的男人,成为独身的女王,正如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一样, “贞洁女王”是后世对她的纪念还是叹息?
纵观整个电影,也许最幸福的女人就是那个“童贞生子”的少女,她的晚年应该过得不错。
但童贞生子?
圣母玛利亚是个好归宿吗?
咱们不是也有吗——华胥(踏巨人足迹而孕)、安登(感神龙而孕)、附宝(见大电而孕)、庆都(遇赤龙)、握登(遇大虹而孕)、修己(吞明珠而孕)、娥皇(感太白之精)、女枢(感瑶光之星)……刚刚这些名字,我敲了好一阵,因为用拼音输入法,没一个是能直接打出来的,可她们的孩子——伏羲、女娲、神农、皇帝、尧、舜、禹、少昊、颛顼——全部是现成的词条。
愿世界美好?
唯女人不再隐匿。
改编自被格林兄弟盛赞的童话 《五日谈》,五日谈简单说就是一群人在五天内讲了五十个故事,而本片节选改编了三个:皇后,两个老妇人,跳蚤,均来自第一天。
童话,在我们心中都是美好的,比如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故事并不是这样,一对兄弟,一对姐妹,一对夫妻的悲剧,荒诞黑色童话,我想这么说(就不剧透了)。
重口,血腥,压抑,欲望,无时无刻不在颠覆我们的童年,深刻的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从头到尾的我看的都有些压抑。
画面,我想说真的美极了!
每一帧自然风光都可以当桌面。
另外两个画面印象极深,一个是老妇人剥皮之后,一个是斯黛茜马丁披着红发半裸的站在森林里。
真是无法想象为什么五日谈第一版叫做 《最好的故事,小孩子的消遣读物》, WTF. 不错的奇幻电影,有机会看一下。
2017.05.19
小时候一定或多或少的听过美好的童话故事吧?
善良的白雪公主被英俊的白马王子一吻而苏醒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丑小鸭熬过了鸭生的冬天成长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并且母子相认……
白雪公主但是这些故事的真相你有认真思考过吗?
白雪公主的恶毒继母侮辱凌虐前皇后遗女身为父亲的国王能不知道吗?
但是这位统治万民的父亲却未曾发一言,不发言就是默许。
如果“父亲”这个角色能在家庭中承担应有的责任,爱护孩子,白雪不会受到凌虐侮辱甚至毒害。
丑小鸭的故事就更惨了,活生生就是一个“母亲”抛弃身体有不足之症的孩子的故事,而在这个孩子成长为优秀的白天鹅后又巴巴的认亲。
丑小鸭即使这个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并且自己曾经抛弃过他。
真善美的童话故事只存在于孩提时期,长大后只有成人式暗黑童话。
其实温暖柔软的外衣下一直包裹着冰冷尖锐的刺,这刺能让人清醒让人看清现实,只是我们一直未曾深究。
但是这部电影替我们探索——《故事的故事》
引用自豆瓣海报一部意大利电影,改编自17世纪的那不勒斯语童话集《五日谈》。
这部电影由三个单元构成,“女王” “两个老妇人” 和“跳蚤”。
血淋淋的镜头,处处充斥的荒诞,诡异的剧情走向,毫不避讳的向观众展示了什么才叫“暗黑童话”。
而我认为,这部电影更是值得向每一位女性推荐。
从第一个故事单元“女王”讲起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剧中神秘人的一句警示“每一个新的生命都需要一个生命逝去。
”
截图国王为了满足心爱的王后无法怀孕但又渴望怀孕的愿望而亲身冒险斩杀水怪,不幸战死。
王后来到国王的遗体旁却只是冷漠的一扫而过转而拿起国王用生命换来的水怪的心脏立刻回宫。
吃掉了巨大的心脏后,王后随即怀孕并在当晚生下了孩子。
截图一切发生的十分流畅,毫不拖泥带水。
国王的死没有引起任何的轩然大波,彷佛没有任何意义。
荒诞。
之后,王后成为了女王。
一个欢乐的女王,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她对王子的“母爱”是站在王位之上的,孩子对她而言更像是一个个人所属物。
畸形的控制欲,在让她对孩子极端控制的同时又极端依赖。
截图这种“爱”让她失去了自我。
但是“女王”这个形象寓意放在现在来看,却是让人熟悉的。
“你必须要让我开心,事事都听我的话,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女儿)”80%的人都听过这句熟悉的话。
佛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本我中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它一味追求满足。
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它的能量大都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
超我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代表了良心以及自我理想。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女性在有孩子之后,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害怕其脱离自己的控制,从而弱化“自我”,忽略“超我”。
“本我”就像是一匹不受“自我”这个马车夫控制的马,肆意奔腾,偏离“超我”这个目的地。
最后结果会如何呢?
弗洛伊德在书中认为“本我”“自我”与“超我”长时间无法平衡会给人创造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
影片中的“女王”因为自己对儿子包含有强烈控制欲的爱而杀死了自己。
生活中的“女王们”则是选择放弃奔向“超我”,磨灭了“自我”。
某一天,会向孩子大喊出那句心灵硫酸:“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你知道吗?
当初就不该生你。
”如果把“爱”里面的那份控制欲抽离,一切都会比较轻松。
没有一个人该是另一个人的“所属物”。
即便是血脉相亲的母子,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意识。
母亲这个角色,是指路者是引导者,但绝不该是病态的掌控者。
如果在成为母亲后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很多麻烦不会产生。
毕竟到最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谁都不例外。
第二个故事单元“两个老妇人”这个故事则是对美貌的思考。
人是习惯怀念的动物。
当皱纹爬满脸颊浑身皮肤松弛的时候,人总是会惯性的怀念那个满脸胶原蛋白皮肤紧致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龄。
尤其是天性爱美的女性。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延缓衰老的到来。
甚至一度无所不用其极的追寻青春永驻。
中国有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欧洲有“吸血女伯爵”用少女的人血沐浴以求青春永驻。
还有故事中的这对姐妹。
姐姐幸运的受到了巫婆的帮助重回少女时期,接着勾引好色的国王成为了王后。
当妹妹询问她是如何重回年轻的时候,她告诉妹妹自己剥了自己浑身的皮。
荒诞的是可怜的妹妹竟然信以为真,高价要求屠夫把自己浑身的皮都剥掉。
截图而姐姐虽然重新回到了少女时期的容颜,但魔法是有时效限制的,当魔法失效的时候,她又变回了苍老的妇人,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就像是一个更加黑暗的重返青春版的灰姑娘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里没有痴心的王子也没有单纯的辛德瑞拉更没有水晶鞋。
在这个医美技术先进,各种可以美容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女性选择延缓衰老是无可厚非,甚至是该受到支持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当身体到了某一个阶段,比起强制的留住时光,不如优雅的老去。
美丽如“永远的公主”奥黛丽.赫本,也同样有美人迟暮的一天。
但是即便是衰老,她依旧是美丽而优雅的做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奥黛丽赫本与其生硬紧绷的反抗,不如放轻松的接受法国有一句谚语:女人即使老去,也不会枯萎。
第三个故事单元“跳蚤”这个单元也是我最欣赏的单元。
结合前面两个故事单元来看,女性总是处于一种不安,被动的环境。
女王因为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的不安而迫切的想要孩子,之后又紧张的时时刻刻控制着孩子。
老妇人因为所有人都在歌颂年轻貌美,而想方设法的想要重回年轻。
归根究底是因为这个世界对女性的逼迫。
不生孩子未来就不可预测,女性被工具化。
不年轻貌美就会被人所唾弃,女性被符号化。
所以,大部分女性是在自己也没有察觉的状态之下就被动的形成深深的观念价值以及被动的安排。
这在第三个故事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谙世事的公主被不负责的国王父亲因为一个荒诞的猜谜而许配给山中野人。
她不堪受辱想要轻生,但却被国王的“面子论”而阻止,并强行下嫁。
在国王的认识里,亲生女儿的幸福没有自己的面子重要。
单纯的公主直到此时终于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无形的禁锢,以及缠绕在自己身上的傀儡线,有了反抗的心思。
所以在后来即便是遭遇了被野人性侵,和仇人一起过着茹毛饮血的苟且生活她依旧没有放弃。
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活下来。
最后甚至捉住时机亲手斩下野人的头颅抛在国王的面前。
有观众说公主黑化了。
我不这么认为。
当你身处黑暗不断被其所侵蚀,没有人可以帮你的时候,唯有奋起反抗让自己成为光源才能自救。
我一直认为,女性自身所拥有的能量是巨大的。
她们总能更快速的适应变化,用更敏锐的视角剖析事情,能够及时做出调整伺机而动。
所有的女性不该在她们的所有行为前都被无形的加一个“被”字。
公主没有被世界压垮,而是选择撑起世界。
所以最后她成为了女王。
成为了黑暗中的光。
当她们崛起。
">#当她们崛起。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冬暮影记』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看完真的挺心累的片子本身很长很长,用缓慢的节奏,诡异的背景音乐将三个黑童话缓缓道来。
片子有三处让我震撼,一处是皇后面不改色地吃着血淋淋的心脏时,一处是返老还童的多拉睡在红色毯子上时,一处就是上图,我最喜欢的图.。
皇后非常非常想要孩子,想要到极其宠爱她的国王为之付出了生命也无动于衷。
其实我不是很能理解这种非常想要孩子的狂热情绪。
如果你连你的丈夫都不爱,那么为什么会想要一个孩子?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跟很多不同的男人上床,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每当有男人想跟她结婚时她都会把他赶走,然后致力于生出下一个孩子。
男人对她的作用不过是一颗精子。
她生养了十几个孩子,并且活得生气勃勃。
有一天,她最大的女儿告诉她,她怀孕了,她呆滞住了,然后,失声痛哭。
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母子之间的舍断离,即使是十几二十岁了,也希望孩子如同巨婴一样待在自己的怀中,病态的母子联系而已。
第二个故事是姐妹之间的舍断离。
有野心的追求财富地位的姐姐和痴傻的只知道依附于姐姐的妹妹。
当姐姐变年轻了,成为王后时,妹妹想到的还是时时刻刻跟随着姐姐。
单纯,令人怜惜,但是也无法同情。
姐姐也并不算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只是妹妹无法理解成人的游戏,于是她剥了自己的皮。
第三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纯真的爱幻想的公主被昏庸的父亲当做一样物品输给了原始的巨人。
公主本想自杀但还是没有勇气。
她被带到山洞中,吃生肉,睡在肮脏的地上,忍受巨人粗鲁的爱抚。
她遇到了一个马戏团,走钢丝的帅气小哥成功把她救了出来,她以为她脱离了苦难,可是巨人追了上来,扼断了所有人的头颅。
公主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巨人愤怒地看着她,却不忍心动她一下。
她走上前,靠着巨人,头深深埋在巨人的怀里。
巨人蹲下,让她爬上他的肩。
她顺从地爬上去,然后一刀割断了巨人的喉咙。
这就是你为我选的丈夫。
我本就是有点女权主义的人,看见这一幕,我心里的确是暗爽的。
我承认这样对其实并没有想伤害公主的巨人不公平。
但是巨人爱她的方式是把她囚禁在山洞,喝雨水吃生肉,他想给她最好的,但他又能给什么?就像很多山中的闭塞原始的村落,他们没有媳妇,他们买媳妇,他们爱媳妇的方式是囚禁她吗?
只要我把我认为好的东西给你,我就可以对你为所欲为了吗?
他们觉得女性生来是为男性存在的,他们觉得女性的作用是生孩子,他们觉得强奸就像路边的公狗遇到了一只美丽的母狗,骑上去不是很正常吗?
这是他们的教育环境决定的,我们的确不能一味怪他们。
但是当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对女性时,难道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地收下,然后安心为他们在闭塞的小村庄里以生孩子为己任吗?
显然不是所以对于评论中心疼巨人,骂公主,希望公主和巨人在一起的人,我只能说,不敢苟同。
有一个女人被拐卖到了深山里,丈夫死守着她,直到她生下来一男一女才稍稍放松看守。
男人出山去卖药材,女人想乘机逃走,她五岁的孩子哭着死死抱着她的腿不让她走。
于是她打断了孩子的小腿骨。
我同情那个孩子,但是我觉得女人没有做错。
这不是什么爱情的结晶,而是耻辱的产物。
我们要做的是避免无辜的女性被拐卖到大山里,而不是指责逃走的女人,并且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由劝女人留下来,忍受这种生活。
看到巨人对公主的体贴,还以为巨人是王子受了妖法变成的。
巨人还是巨人,这个剧情比王子变青蛙,美女与野兽之类的故事好多了!
虽然巨人很可怜,公主很可怜,但最冤枉的戏班子一家好吗当了皇后的老奶奶其实是赚了啊。
用自己七老八十的身体嫖了还算年轻力壮的国王,之后还变年轻当了皇后一段时间。
按照原本的人生轨迹,她是会呆在小房子里了此余生的。
妹妹四处找人剥皮蠢得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屠夫也下得了手!
处女生的孩子和皇后的孩子长得一摸一样,不就说明这孩子和国王没什么关系,甚至和自己也没有关系,是海怪的后代,所以皇后才想除掉这个仆人的孩子吧国王为什么放着骑士不用,自己去杀海怪。
出谋划策的巫师,害死国王皇后,让海怪的孩子登基,如果和海怪有关系的话他简直是宫斗的幕后赢家。
深渊是什么?地球上的深渊,是有高度的。
即便是从窗外被丢出的老太太,也有幸存的可能。
而内心欲望的深渊则是无法测量的。
这个深渊让女人为了孩子而丧失爱情和人伦。
这个深渊吞噬着人的心灵,让人无视现实而编造着一个又一个谎言。
这个深渊让人在绝望中抓住那个看似摇摆的救命稻草,以为自己得救,却不知是迈向更深的绝望的前奏,摇摇晃晃,就像那个看着自己变年轻漂亮的姐姐的妹妹,血淋淋的走在大街上。
有因就有果,因是什么呢?
欲望。
这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这个欲望的界线。
我看到了哥们为爱痴狂的脸。
我想起了自己为了毫无希望的挽回拼命而绝望的投入。
我看着被欲望吞噬的别人和曾经的自己。
看完后不禁警觉起来,每个人的身后,都有着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而每个人都行走在这钢丝上,稍不小心就被这深渊吞噬。
《故事中的故事》中三个故事,无疑我最喜欢的是第三个——养跳蚤的国王和爱幻想的公主。
一个温馨的场景,我们的天真小公主为他的父亲弹奏某种西洋乐器。
可惜他的父亲并不看她,而是注意他身上的跳蚤.....小公主生气了,小公主爱看爱情故事,渴望与一个英勇的王子坠入爱河....这是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情景。
哪个女生不曾是那个可爱的小公主,讨着父母欢心又幻想浪漫爱情呢?
可是怪诞故事,就怪诞在她神奇的父亲,居然将跳蚤做宠物养,家事国事都不及跳蚤重要,死了跳蚤比死了人还伤心!
通过公平的竞猜选出“优异”的驸马,其实说难听点,就是一场考验未来驸马是否有独特的游戏技巧,将公主作为奖品送给他!
能识别跳蚤的皮,是普通的竞猜吗?
是怎样的人才会识别跳蚤皮呢?
一个野人,这是合理的答案!
公主不爱肮脏粗俗的野人,也是人之常情!
国王无法背弃承诺,也是合情合理!
屈服于国王和野人,还是为自己的幸福而抗争?荒诞的竞猜,要你来承担后果,你如何选?
有人评,公主其实就像是被拐卖的妇女,野人犹如她的买主。
是你,你愿意成为那乡村的女人吗?
“也许,野人也没有那么坏,他粗鲁的带走公主,却也主动背她照顾她。
野人原始、狂野、霸道、男子气概!
公主娇小可爱无力反抗!
也许是再版的美女与野兽,也是美美的!
“我有如是想过。
有人评,你的心理选择,带有不同的阶级属性!
我问:难道,平民倾向于接纳,贵族倾向于抗争吗?
是环境教育让我变得更加卑劣、更加耐受、更加怯懦、更加屈从于强权吗?
我不知道。
但是,我们的公主并不,高贵的身份、浪漫的爱情并不会屈从于暴力!
她敢于去做,并不放弃希望,”我想要的生活和爱情不是这样的!
“看着她抗争的历程,我的心也随之波澜起伏,是屈服还是抗争下去?
每个选择的分叉点都是一次煎熬,屈服犹如斯德哥尔摩症,抗争却也看不到曙光!
抗争伴随着牺牲!
一招美人计,看得我惊心动魄,不得不佩服她,坚定的意志+睿智的脑袋!
最终一代英勇的女王!
如果你是女权主义者,这一定是部值得品鉴的故事!
【本文由佳人拾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015年的新片,推荐。
严重剧透,未观影者慎入。
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是对女人的警示。
什么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母题以及她所会犯下的错误,那就是婚姻、子女、虚荣(对青春、美貌、服饰)的追求。
导演用那不勒斯的三个各自独立的童话,所表达的是正是这样一个核心的主题:如何为女人。
而不是其他读者解读出来的各自为政的松散的主题,或奇异、血腥的故事。
三个故事交叠出现,为了方便叙述,我这里写做:第一,第二,第三。
第一个故事:表达女人与儿子(子女)的关系。
没有生育能力的女王,通过巫师的帮助,吃了海怪的心,生下了一个漂亮的男孩。
但是她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她的丈夫。
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悲痛,当她走过失去丈夫的身边时了,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而是直接亲手捧走了血淋淋的海怪的心脏。
要知道这个痴心的丈夫可是孤身一人去刺杀海怪的。
当她吃血淋淋的海怪的心脏时,是那么的心情舒畅。
她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儿子的同时,帮她烹饪的女子也因为闻了的煮心脏时候的气味,而在同一时间诞下一个相同容貌的男孩。
在成长的过程中,王子与地位悬殊的另一个“胞弟”形影不离,但他的母亲却以地位相差悬殊为由,禁止他与朋友的见面,甚至还谋杀他的朋友。
朋友离去后有一天遇难,王子从泉水的干涸和血水涌出,知道了他的情况,就去寻找朋友。
但女王却以为儿子的离家出走。
故事的耐人寻味,就在最后一个情节。
在儿子找到朋友之际,也是一个飞怪出现之际,飞怪要咬住他的朋友。
在最后时刻,王子把自己的身体挡在朋友的前面,飞怪停止了攻击,用清澈的眼神凝视着王子。
王子于是拔出宝剑刺中它,飞怪倒地而死,最后化为女王。
这一刻真是耐人寻味,原来女王为了让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是使自己变为飞怪去咬死朋友。
这是什么意思?
结合巫师的话,才能解读。
这部电影中男巫的话极具哲理,“他们是无法分开的。
”“每一个渴求,每一个行动都对应着另一个,你的强烈的渴求只有相应的猛烈才能满足。
“一个生命的开始必然有另一个生命的结束,世界是平衡的。
”在这个女王身上,明显儿子比丈夫更有意义。
她付出了丈夫换来了儿子。
第一,警示我们夫妻关系远远重要与女人与儿子的关系。
“再贞懿贤淑的女人的一生中有三段移情别恋。
……第三段,就是成熟女性对子女特别是儿子的爱。
”当她把儿子看做她生命的全部,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时,她的人生意义已经发生了偏差。
这时她对儿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伤害,因为最好的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
母亲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抓取一段关系。
因为儿子的朋友约瑟在这里象征的儿子的自我。
所以他和他是无法分离的。
不是基友。
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
如果你捆绑他不让他寻找自我,你最终会失去他。
所以,对儿子的爱一定要完成分离,否则就演变为恋子情结。
第二个故事,表达女人对年轻美貌的执相。
这个国王是一个好色之徒,有一次发现城堡下有一个“少女“的歌声美妙,就送给她首饰,并想去约会她。
但那女子其实是一个老太婆,她还有一个妹妹也是同样是被囚禁的染坊女工。
这个姐姐为了虚荣和情色,竟然把自己的褶皱的皮肉用胶水粘起来,让国王不点蜡烛,从而与他同床。
天亮后国王发现了真相把她扔下了城堡。
她却幸运的没死,遇到一个女巫,用乳汁喂养她,让她变成了皮肤靓丽的天仙美女,在当她在湖边沐浴时,被国王发现,迎娶为皇后。
故事的意味同样在后半部分,皇后的婚礼邀请自己的原来的妹妹,并且告诉了她自己的真实身份。
妹妹产生了羡慕嫉妒,不愿离开城堡,甚至观看他们同房的时刻。
她一直痴痴的说“我要很你在一起。
”是因为她姐妹情深吗?
不是。
因为要变成和姐姐一样年轻。
姐姐只好欺骗她说,自己是剥了皮才成为现在这样的。
于是她信以为真,真的让人剥了自己的皮。
这对姐妹的荒唐行径,其实并不可笑。
生活中女人为了年轻、为了美貌、为了获得荣华的生活而目盲,愚蠢得就像村妇的事情没有吗?
女人的事业就是她的容貌,如果你这样想,你就把自己看做的男权社会中的工具了。
虚荣和对美貌的无止境的狂热追求,这就是女人的一大心魔。
而人与人之间最可怕的就是比较。
妹妹原本生活在平静中,与原本狂热的想抓住机会的姐姐不同,她还是理智一些的。
但是当她看到了姐姐现在的生活后,她就产生了强烈的痴想。
最后,姐姐的容貌也在女王加冕仪式上失效了,她羞耻的跑了出去。
即使是女巫的魔法也是有有效期的,这告诉我们容貌是有期限的,希望它永恒,这就是一种执念。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婚姻。
迷恋上养虱的国王,有一个长大的公主。
公主春心萌动,想要嫁人。
但是国王并没有想把女儿嫁出去。
有一天,他的巨大的虱子死了,国王才突然想出一个选拔女婿的办法,让人们猜这是什么动物的皮。
但是就是这个害惨了自己的女儿。
因为竟然是一个巨大野人依靠鼻子嗅了出来。
为什么?
因为他茹毛饮血,嗅觉异常灵敏。
国王为何要这样来选拔女婿?
一种可能,国王并不想把女儿嫁出去,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人能答出来的,所以就可以把女儿再次留在身边。
同时他认为,女人的婚姻是靠天意的。
这个问题既然是如此奇特,那么能答出来的人一定是天意。
其实,女儿也有错。
因为她所理解的婚姻,是她找一个理想的丈夫,他勇敢、强壮、英俊。
但是这其实未必是对的。
她确实嫁了一个异常勇敢的野人,而且野人也是至少是喜欢她的吧。
但是这仍然是一桩完全失败的婚姻。
因为,一,符合你内心理想条件的人,也许仍然是极不合适的。
他符合的这些条件并不是理想配偶的本质。
二、只有你自己成为了勇敢的人,你才能真的“找到”这样的理想的人。
因为你的特质已经“吸引”这样的人“汇聚”到你的身边。
这也许也是吸引力法则。
所以当公主经历了如此的痛苦,手刃野人,成长为勇敢的人,让全国人都知道公主的“英勇事迹”时,她的加冕典礼上,才有勇敢而帅气的人来主动献艺,以期博取她的注意。
所以,“小公主”就是这样“炼成”的。
女人,你的名字不是软弱。
婚姻也不是你的事业,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的最大的事业。
对于婚姻,女人要谨记这一点。
正像权力、金钱和性是男人三大人生主题一样。
这三个故事是女人的三个人生主题,也是女人的三个心魔,处理好这三段关系,就是一段成功的人生。
另见空间(含图片):http://user.qzone.qq.com/28837363/2
1.杂技:运动平衡开场,杂技表演激怒了未能生育的王后;其后,变得年轻的老妪姐姐邀请老妪妹妹来参加一场有杂技表演的宴会。
这两次展演的杂耍,是一种运动中求得平衡的方式,并掌握在演员手中。
当被巨人困在岩洞的公主为杂技团的演员所救时,平衡已不仅仅是杂技演员的表演技能,而是一种力量,它将在关键而危险的时刻在绳索上将公主背离岩洞,在平衡间求得生存。
尾声,公主加冕,众人仰望天空观看手握平衡木的杂技演员行走于钢丝之上,平衡的寓意再次上演。
2.生命:身体平衡巫师说,要想求得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个生命死亡才能求得平衡。
于是,水中怪兽与国王的死去迎来了两个少年的生命;类似地,要想使至爱的孩子回家就要牺牲母亲的性命,平衡成为了一种交易,欲有所得就必须付出代价,这是王后与孩子的故事。
吸血的跳蚤与习惯放血的国王之间彼此需要,当国王的跳蚤死去,他不得不让他的医生们用蚂蟥为之放血,以保持体液的平衡及其所带来的身体的舒适,似乎不这样做他就会变得虚弱甚至失掉性命。
年老体衰的老妪姐姐只有在吸入巫婆的乳汁这种液体时,她的身体才会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如此,她的肌肤变得年轻,而生命变得富于活力。
这种关乎身体的体液平衡论,可以追溯到公元四百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与后来继承希波克拉底医学的盖伦,而具有权威的盖伦医学影响了整个欧洲的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期,影片中改编自《五日谈》的三则童话有关身体与生命的讲述也映现了这种平衡理论。
3.王国际会:权力平衡王国们之所以存在,事实上也是一种平衡,当战争不是主题时,国王们就要在彼此的重大仪式上出席,以显示对彼此的认可。
刺杀水中怪兽的国王牺牲了,其他国家的国王与王后就要来到这个国家哀悼,那个花心的国王和带着小公主的国王也来了,随后,得以生育的王后成为女王陛下,从而实现了这个国家内部权力的平衡。
等到小公主长大,又克服困境,让王国的所有人臣服于她的勇敢,她合法合理地获得了王位,当她得到加冕时,其他王国的国王和王后也来到了她的国家,共同见证这个王国的权力移交与再次平衡。
3.5,其实可以再缩短一点,再诡异一点。
2倍速看完,剧情不复杂,但最后通过一个场景硬生生把3个故事连在一起,这一点实在是太牵强了!
搏杀海兽取其心,妖气胞胎树根泉,巨型蝙蝠慈母颜;乱性国王恋老妇,剥皮行者姐妹情;跳蚤皮囊选女婿,绳索悬崖大逃亡,逐一虐杀马戏团,包办婚姻割头颅……实诚精致天马行空诡异黑色怪诞恐怖,好开心
那虱子太可怕了。。吓到我了。。公主大战巨人,明明巨人是好人的说好可怜。。白血病王与孖生兄弟的分开。。。以及回复青春的老女人
并不感冒所谓哥特式的成人童话,所以起评两星。因为跳蚤故事里公主最终杀死了巨人算是真正的得到自由,而回去让父王退位完成精神弑父才算加分。各种荒诞和隐喻,血腥和暴力,拍得超出我的审美。即便场景不错。还是想,ewwww…
三个奇幻故事浅显交织,兄弟俩的友情,姐妹俩的亲情,公主自主的爱情,各自嵌入其中。本片的故事很吸引人,而且还有颜值。
没有什么感觉,可能不太了解这些童话
7.5/10.1.第一部加洛尼。古典服化,哥特气质的血色暗黑童话,恶趣四溢与魔幻猎奇相衬。故事由三段构成,又被重新插接在松弛中饱和,内容主旨趋向性强但不单一乏味。2.商业元素易被窥见,但整体仍是以民族/地域性为基延伸出的人性多面剖解,艳丽、奇诡、滑稽、悲凄是剃去的皮肉,提取的内脏中翻滚的是裹挟私欲、母性、色念与野蛮的不伦血液。3.河怪心脏,承继子嗣,源自恒久母爱的无限牺牲;女巫哺育,还予芳容,源自年华逝去的可怜可泣;征父竞赛,杀父继位,源自关怀缺失的意识觉醒。4. 那些原始、血腥、荒诞的片段,都如现代社会般可怖可见,并未拘泥于时代泥沼,所呈现的虚荣与野心及女性地位更替,放于当下都同样适从。5.许是顾及原作结构而将段落刻意打散,至终才获汇合,与复杂的表意难得有效统一。
口味太重了 被吓到了
平衡
这就是欧洲中世纪畸形的王室贵族生活?
黑暗童话 很不错 我挺喜欢的
从头到尾都充斥着【莫名其妙】的基调,看完片子还是觉得不明所以。有点闷,但也不算太过无聊。三则寓言故事都是讲得失,女王篇“代价”;两个为追求富贵不惜一切的老妇人的富贵梦最终还是泡影;那堪称“金刚”翻版的跳蚤篇难以言表。最终三组人大团聚,全剧终。我认为主旨“有得必有失,有失未必有得“
又一个视听语言大师,但毕竟姿势比长夜行周边烂远了
哥特童话,彻底玩完
制作精良的爆棚 导演艺术感极佳 但故事缺乏统一性与连贯性
This looks really really creepy.
颇为重口
荒诞到无以复加,无聊到令人作呕
观前也有预想故事应该不会走寻常路,结果内容虽是意料之中的黑色反差,观感却是意料之外的酣畅淋漓。简言之:血色童话,现实寓言;写意内里,写实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