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父子情深深打动了我,尤其是老人最后张开双臂做出拥抱的姿势,更是让人泪奔。
通过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让我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无论离家多远,我相信,漂泊在外的人们,不管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新家,那种与生俱来的归属感还是在家里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孩子和父母的隔阂也都很容易就消除,因为无论是哪一方,都是深爱着对方的。
虽然有别人在,还是不能克制的泪流满面。
平常的情节,即使加上特殊的背景也并非多么出奇,但这些情感,最平实的才最能打动人。
悔恨往往在不能弥补的时候咬噬人的内心。
家庭是我们最后的驻地。
喜欢这样热闹的家庭氛围,哪怕是争吵,也是那么欢乐。
太多时候,无从表达。
看电影看故事,也都满怀着自己的小情绪小感情。
既然说不出来,何妨就借着电影,痛快地落一次泪。
十分感人的诉说亲情的土耳其电影,导演很擅长通过配乐展现人物情感的张力。
电影有很多催泪的点。
而我是从老爸爸张开双臂那时开始飙泪。
电影带给我的思考是,所谓父子一场,其实就是无论经历过多少争吵甚至生死离别,多年以后你依然是我的父亲,我依然是你的儿子。
这部电影是非常独特的。
土耳其电影平时我接触的比较少,几乎就是没有。
所以一开始看有点不习惯,但正所谓人类感情是互通的,我相信,只要是真挚的感情,不管是什么文化什么语言,我都会被深深的打动。
就如同这部电影,虽然我不懂影片的语言,但是我从演员们略显夸张的演技中也可以解读出影片想要表达的感情和理念。
这部影片最吸引我的就是配乐了。
我现在一边听着配乐一边在写感想。
在看影片的时候,就感到影片的配乐非常具有异域风格,一听就很抓耳。
再者,和影片的剧情配合的也是天衣无缝。
有些时候我觉得演员的表演有点过头,我正有点跳戏,但是我只要一听配乐,我就马上被吸引回来,跟着电影的思路看下去了。
其中大量的弦乐和一种特殊的,我猜是班卓琴,的乐器,勾勒出一种特殊的浓浓的哀伤和深情。
导演巧妙的使用配乐让影片更出色,更感染人。
最后我想来说下本片的主题,父爱。
相比较于母爱,父爱更为收敛。
父亲似乎都不怎么善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所以这就导致了父爱更容易被误解。
我想,这是因为父亲是一家之主,要变得更为强硬,不可在人前特别是家人前显示出懦弱的一面。
所以父爱不可能做到像母爱那般温柔似水,细致入微。
父爱需要一种更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而正是这点使得父爱变得更为伟大,更为感人。
影片很好的挖掘和诠释了父爱的这一特点,从Sadik离家时候父亲不加阻挠的霸气到Sadik去世后父亲歇斯底里的喊叫和悔恨,都揭示了父爱的这些特点。
Sadik的父亲是强硬的自负的,不被家人所理解的,甚至可以说是孤独的。
但是,所有人都不可否认他爱自己的儿子,只不过是用他自己的方式罢了。
父亲在sadik回去后一系列的转变也可以初步看出父亲内心被压抑多年的情感,而在sadik去世后这种情感终于爆发了。
我想,Sadik虽然没有办法再多父亲沟通,得到父亲的理解,但是,他在生时终于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终于也是理解了父爱。
而可怜的小Deniz也会坚强的走下去,因为他虽没有父母的爱,但是他有整个家庭的支持,有那么个强硬的爷爷支持他理解他。
在一年四分之三的尾声,看到了全年最喜欢的电影。
东西方之间的土耳其乡村家族,有着东方式的家庭关系,和西方式大声说爱的热情。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一个威严的沉默的祖父,一个开朗的博爱的祖母,一个蠢萌的永远爱你的兄弟,一个毒舌的可爱的姨妈…家人,朋友,乡亲,恋人。
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我就要想起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前言所说,我们知道这或许有所理想,但希望这世界应当如此才好。
儿子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儿子想要记住的模样。
跟父亲的关系一直处于变化和调换之中:开始几年他是绝对权威且居高临下,两个人之间只有君与臣一般的交流;高中前后那段自我封闭的日子没有和父亲的主动谈话,形式逆转成渴望又担忧着和我说话却大多得不到回应的,是他;再后来直到现在,他已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坚持着支撑整个家庭的那份责任,只是经常会不知所措但又保持着那份威严地问我,又跑去哪里了,一个人太危险了,快回家。
这一份威严里带着的那份年少时读不懂的感情,我已经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理解的了。
电影中的一家三代,老父亲,sadik,deniz.完全没有噱头的剧情和造型,唯一稍稍刺激了一下感官的只有偶尔作为回忆片段闪现的sadik遭受虐待的场景。
deniz出生以母亲的死亡为代价,紧接着就是土耳其的一场军事政变,作为左派记者的年轻父亲sadik遭受了囚禁,虐待,在这个过程中deniz却毫不知情的顺利长大,而且,年幼丧母的他并不缺乏爱。
漫画书和所有那些美好的,只有幸福的孩子才会拥有的童年幻想,都是父亲扛下一切给儿子挣来的。
最终父子二人还是被迫离开了居住的地方回到老家,当年sadik咆哮着毫不犹豫的离开的地方,并且因为决绝的离家,他和老父亲决裂了。
看着sadik回忆当初离开家的那个场景,我设想着自己每次离开时留给父亲的背影,作为孩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抛给父母一个又一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哪怕只是一个背影,一句话,一个厌烦的表情几道皱起的眉头夹出的缝隙。
随后我们走了,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忘记了,大步流星的去追寻那些我们认为对的和值得的东西:信仰,理想,爱情,甚至只是单纯的欲望。
直到很多年后当你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或者也有了一个孩子的时候,你才发现当初那些豪爽地拍着你肩膀声称支持你的人早已在痛苦的坚持中不知去向,而那些阻止你你觉得不理解你的人,仍然守在最初你离开的地方,一直,一直,一直在等着你回去。
因为你就是他们的信仰,理想,爱,和最单纯的欲望。
老父亲并没有坚持那张冷冰冰的脸多久,或者该说是很快的,他就接受了孙子deniz,他没办法不爱这个可爱的孩子。
爷爷教孙子什么是马掌,还做贼一样跑到商店里去给deniz买成捆的漫画书,因此还和店主吵了一架。
(在此顺便插一句,我是多么希望有个傲娇的如此可爱的爷爷...)似乎一切都在朝一个明媚幸福的方向发展,直到sadik和老父亲长谈后倒在地上,刚刚散去的阴霾又迅速聚拢回来,压得人透不过气。
“给他一个房间,爸爸。
给他一个家,让他来去自由....我有太多的事情想要告诉他,你告诉他吧,告诉他...”最终sadik死了,老父亲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全家人面前扯掉衣服哀嚎着:“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站在这里,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张开手臂,如果那个时候我拦住了他,如果我叫他不要走。
十五年前,如果我像这样站在这里,Nuran,如果我拦住Sadik......如果当时我像这样抱住他,如果我把我的儿子拦下来...... 那他就不会离开了!
他就会留下来了!
但愿我那个时候什么也没说......但愿我那个时候闭紧了嘴巴。
是我害死他的啊!
我没拦住他啊!
”我从来无法面对一个苍老的男人的眼泪,因为那里面积压了太多的东西,那是远比女人的眼泪要沉重的多的液体,一滴滴都似乎掷地有声;而我也无法阻止自己当时看到这里的念头,我在想即使老父亲什么都不说只是温情的挽留,毫不怨怒的召唤儿子,作为孩子的,也未必就真的会留下。
没有谁对谁错,没有如果当初。
小deniz又失掉了自己的父亲,他的超人爸爸。
开始的沉默终于在某天爆发了,他想念他的父亲,他最巨大的依靠,有父亲的地方才是他的家。
爷爷带他去了自己的密室,那个不允许任何人接近的地方。
全家都进来了,看到了屋子里被珍藏着的很久以前的家庭电影,里面有年轻美丽的奶奶婶婶,仍然很憨厚可爱的小伯伯,还有sadik,影像里的他笑了于是deniz也笑了。
心墙随之瓦解。
我很庆幸至少在电影里还存在如此和谐没有勾心斗角的家庭。
而在无数个儿子和孙子没有回来的日月里,老父亲又是怎样一个人孤独的坐在放映机前对着镜头中的小儿子一次次的失神到深夜的?
我无法深想。
影片有个美好的结尾,我更愿意猜想这是导演的童年回忆,deniz长大后真的变成了一个导演,他实现了自己所有的童年幻想,他的梦。
而当他如此长大,他的欲望和父亲的欲望,世上最单纯美好的欲望,终于合二为一。
“爸爸,你不知道我回来的原因。
的确,回家不应该有什么原因,只要回来就是了。
可事情不是这样的。
我叫Sadik,哥哥叫Salim。
”“那又怎么了?
我还叫Huseyin呢。
”“你为什么给我们取这两个名字,爸爸?
你从一开始就那么怕我们吗?
你就那么想控制我们的生活方式?
可是我想要自己的生活。
”……土耳其语里,sadik意味着忠实,salim则代表平安。
土耳其.《我的父亲我的儿子》——小语种片子真有意思。
开头让我印象深刻,大肚婆临盆的场景原谅我不敢看,每看到孕妇,我都害怕,在人多的地方看到更是避之不及,总被电影里挤压碰撞流血的片段吓成傻逼。
孕妇失血过多而死,生下儿子Deniz和父亲Sadik相依为命,六七年以后父亲带儿子回故乡,那是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姑婆,大伯大伯母和他们的两个孩子。
Sadik告诫儿子说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个人的问题,但这不能否认他们是好的,其实大家都很和谐,只有爷爷跟Sadik有隔阂。
Sadik是理想主义者,违背他父亲要他读农业学的计划做了无政府主义的记者,这是承诺和信仰的冲突,父子关系如冰。
爷爷出奇地喜爱孙儿Deniz,让奶奶和Sadik欣慰。
Sadik处处拒绝儿子的撒娇并让他独自做很多事,在放到他轰然倒地的时候很好理解,像韩国电影《婚纱》的情节,为了让孩子独立,要让他经历过恐惧无助,才能最快独立面对亲人生死离别。
最令我动容的情节是出殡时爷爷突然大哭,大叫大闹,狂扯衣服,足够悲恸几个人都抱不住他,瘫倒地上,反复自责。
姑婆是个高鼻梁深眼睛白皮肤,像北欧人,跟爷爷关系不好,那时候当机立断叫爷爷的大儿子Salim从远处跑来撞倒爷爷,那是个愚憨的反应迟钝的高个子男人,因为姑婆说“你如果不撞,你爸爸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正常了”,Salim撞翻爷爷后也不停下,跑远了,那是个见到弟弟心疼得又哭又笑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哥哥”。
两对父子,爷爷和爸爸,爸爸和儿子。
生活会继续,有人会写新书,可是你买不到,有人会拍新电影,可是你看不到,你想再听一次自己喜欢的歌,却也办不到,要习惯或许也很容易,他慢慢长大,你却不在他身边。
风吹过来,眼泪低垂。
看别人的故事很容易唤起人珍惜的共鸣,却也是最为被忽视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亲情自然干净,让人舒服,Deniz很萌很可爱,几个露面的女性角色很漂亮,值得一看。
2个月以前刷豆瓣的时候,看了本片的推荐。
一看8.9的高分和故事梗概就随手点了一个想看。
身为一个父亲心心念尽早找时间刷完。
2个月后的今天,总算有了时间。
无奈找了很久都没找到高清画质的,在优酷点开了网友上传的版本,粗粝的画质平添了一份古早味的温馨感。
故事叙述平缓朴实,开头妻子难产,暴死街头注定了本片是个温馨的悲剧。
父亲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坐在冰冷的街头太过悲凉,看到这里不禁感慨生活在一个安全富足的国家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一件事情。
作为无政府主义者的父亲在随后的几年被关押拘禁,惨遭折磨,落下了半个肺坏掉的恶疾,成为那个年代的不治之症。
为了孩子,不得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难能可贵的是,除了执拗顽固和难以沟通的父亲外,这是一个充满欢笑无比幸福的小康家庭。
尤其是奶奶和姨奶的斗嘴着实欢乐,其中在葡萄园姨奶因被嘲讽后气不打不出来,摘掉一串葡萄仍在地上愤怒的用脚踩个稀巴烂更是让我笑出了声。
想必在这样的家庭,父亲的成长是充满快乐的吧。
爷爷紧锁的黑暗小屋充满了神秘,穿插着儿子的幻想代入感很强。
作为观众也在想小屋里会放着什么神奇的物件。
等父亲去世,全家窝在一起看回放的时候每个人都开心的哭了。
曾经的父亲也是儿子,在农场里做着鬼脸,开怀大笑,肆意奔跑。
父亲已经走了,给儿子留下了如山的父爱,愿儿子带着父亲的期许,像个男子汉一样自由的长大吧!
我极少写长影评,似乎这是第一次在豆瓣写吧电影是从同事那里拷来的,之所以选了这部电影是因为电影的名字《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放在电脑里好久,今天终于决定看,结果让我如此的喜爱它,虽然是2014年刚开始,但我已经将它列入年度三大电影之一,2013年的三部电影分别是:《入殓师》《洛奇》《地心引力》。
整部电影是那样的温润如水,平平淡淡的,却没有任何尿点,人物是那样的纯真,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鲜明有个性,尤其喜欢那个爷爷,与孙子的互动是那样的温馨,倔倔的脾气,在最后一刻才道出了对儿子的爱,并用对孙子的爱来弥补那一份遗憾,其实爷爷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儿子,但是绝强的脾气又不许让大家看出,只能偷偷的跑到小黑屋里去偷偷的看儿子的电影,回忆与儿子相处的时光。
爷爷把珍贵的摄像机送给了孙子,意味着爱的传承。
那一刻,我竟然想到了天堂电影院,心想如果孙子将来成了导演,将这段故事拍成电影,有点俗,不是吗。
真正的结局让我动容。
爷爷对病床上的儿子说:我不太会说话,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的一切。
儿子记忆中的父亲,是儿子愿意记住的父亲。
爷爷和儿子在这一刻和解。
小孙子拿着摄像机拍啊拍,拍到了爸爸,爸爸跟他说:等你长大了,就不需要我了。
知道你有了一个家,我会永远快乐的。
人们总说父爱如山,父爱的爱深沉,但绝不粗糙,只是有时逊于表达。
马上就回家了,好好抱抱爸爸去!
老爸,我爱你!
2014.1.19
我原本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的父亲,十月份我从看守所出来,他去看我。
我们在六里桥见了面,他一头白发,眼睛变得浑浊,那个浑身充满了力量的男人不见了,现在站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老人。
那一刻,我原谅了他。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是一部土耳其电影,我看过超过很多电影,《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是我看到唯一一部土耳其电影。
我对土耳其这个国家一无所知,除了伊斯坦布尔和土耳其浴。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的就是一个男人和过去的自己和解的故事。
那个过去的自己,叫做故乡。
而承载起来那个故乡的人,叫做父亲。
让这个男人和故乡和解的药剂,叫做儿子。
而且,在这个故乡,还有一个淡如翠竹的姑娘。
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这部电影看了一半,让我想起来另外两部美好的电影。
其中一部,是2002年那部叫做伊莎贝拉的《蝴蝶》。
另外一部,是泽维尔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
只是《蝴蝶》诙谐轻松,结局美好圆满。
《只是世界的尽头》凝重了一些,多兰用飞鸟表现了凝重。
多有意思。
就像这部电影,《我的父亲我的儿子》,用拥抱表现了离别。
父亲把所有的过错都揽入怀里,那无法解开的结,漫天的灰尘和阳光之中,解开了,也接受了那个离自己而去的孩子。
就像这份你厌倦了的生活一样,最终,无论怎么样,你都得接受。
有人说这是一部隐喻了政治的电影,在我看来,这只是一部以政治为大背景,讲述生活本质的电影。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生活的本质就是在一起。
大家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所有的生命,都是轮回的,离别之后再重逢。
而重逢,则是下一个离别。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直到那一刻,你接受了所有。
爱是无声的,就像在最后,父亲拿出来珍藏了许久的录像,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
儿子看到父亲,大喊,看,是我爸爸。
录像里面,父亲带着Sadik在葡萄园里玩,还有那头毛驴。
爱不就是在无声无息之中发生的吗?
可是,这个世间有一个定律,就是亲人和亲人不愿意妥协。
无论是追求自由的Sadik,还是追求生活的老父亲,都不愿意对彼此妥协,这才有了世间的恩怨情仇。
其实,父亲是儿子的一个梦,一个英雄梦。
就像小Deniz一直做的那些梦,在梦里,到处都是妖魔鬼怪,可他的父亲一直在保护他。
这种梦是多么的美好,可无论是谁,总会有醒来的那天。
作为父亲的Sadik,也在做梦,梦见的却是在监狱里遭受的一切苦难。
他的这个梦,叫做现实。
儿子都渴望父亲是英雄,可实际上,所有的父亲都是凡人,这就是父子之间矛盾的最根本之处。
所以,父子之间的感情,是最奇妙的,而又最难以和解的。
就像我远离故乡的那么多年,我儿子喜欢坐在老家高高的门槛上等着我回来一样。
我却总也回不来。
老父亲一直爱着儿子,不曾改变,所以爱着孙子。
老父亲的爱很实际,希望Sadik去伊斯坦布尔学农业,最终可以回到老家来继承父业。
可哪个男孩没有梦想呢?
男孩的梦想很大,可结果却很悲伤。
他的梦想带着鲜血死在了草地上,连一个帮忙的人都没有。
等男孩的梦想死了,来到他身边的第一个人,却是一个拿着枪的士兵。
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啊。
男人的梦想最终都会死亡,无人可以拯救。
幸运的是,男孩的梦想给男孩生了一个儿子,男孩成了一个男人。
而长成男人的那一刻,Sadik希望儿子能有一个家。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一个男人怎样才算成熟。
我想了好久,才告诉他答案,当这个男人放弃自己,全身心为了这个家的时候,他就成为男人了。
所以,Sadik才愿意在自己弥留之际,回到那个他永远也不想回去的故乡,只为了给他儿子一个房间,让儿子有一个家,可以来去自由。
结果,他实现了。
这是一部轻松的电影,从头到尾洋溢着土耳其的琵琶,就像缓缓翻开的书本,优雅娴静,带着淡淡的忧伤。
演员们的表演虽然带着痕迹,但这份痕迹挂在每个人身上,反倒不会跳出来,让你觉得就应该是那样。
电影运用了大量的背光,偏光。
在我的记忆里,喜欢使用背光和偏光的,要数陈凯歌和王家卫。
只是陈凯歌在《霸王别姬》里面似乎一下子把光线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到了头了。
王瞎子却每一部都那么惊艳,从《春光乍泄》到《花样年华》,从《重庆森林》到《东邪西毒》,最终在《一代宗师》中成了仙。
虽说用光都是背光和偏光,但本部电影之中,光源多是明亮的自然光,以及高调照明。
所以电影的色调非常的鲜活。
就算不多的夜戏,使用的光也直接明亮,并且加了很多的辅助光。
使得人物的造型很是明亮欢快。
所以,在这样一部本应该悲情色彩浓厚的电影里,明亮的色彩,加上演员略带浮夸的演技,一点儿都不让觉得压抑,反倒像一部轻喜剧。
但最有意思的并不是色彩,而是镜头运用。
导演的镜头使用很是任性,但越是这种任性,反倒让人觉得大巧若拙,显得笨的可爱。
导演所有场景之中,并没有那个场景,把镜头的运用统一了。
而是想在那个地方用,那就来一下子。
最明显的,也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自然就是Sadik倒地的那一幕。
Sadik忽然倒在地上,父亲冲过去抱着他。
就这样,观众眼睁睁看着镜头九十度倒下去,又站起来,然后换了个方向倒下去。
在这一刻,你明白,父子之间所有的结都随着这个转了一百八十度的镜头解开了。
第二个有意思的镜头,是父亲在咖啡馆对家人说了儿子病情之后,他一个人默默的出来坐在咖啡馆的台阶上,镜头拉远,再拉远,再拉远。
那种无奈的悲伤,一下子就溢出镜头之外。
随着镜头的拉远,父亲形象一再的变小,再变小,那种无力感,充斥在你身体的每一刻。
第三个有意思的镜头,在医院里,Salim的妻子扶着Salim去花园走走,导演竟然用了一个仰视镜头。
那个傻大个儿在仰视镜头里很是高大,哭哭啼啼,反倒显得这个傻大个更可爱了。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马上搜了土耳其电影,才发现,土耳其这个国家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电影,也极有意思。
也才知道《山》和《山2》竟然都是土耳其出品的。
禁不住有些惊叹。
这部十四年前的电影放到现在来看,算不得精良,但一定是一部让你会心一笑,又在某一刻潸然泪下的电影。
而且,我相信,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许久,你都会一直记得。
煽情得让我鸡皮疙瘩,演员们很苦逼,剧情也毫无力量。
天,没完没了的煽情,永不停歇的bgm,做作的镜头语言,说感人的是在搞笑呢?
感动。内牛满面。只希望我爱的人永远都在我身边。
亲情片,小家伙很可爱,妈妈红颜薄命。
人生的第一部土耳其片,片子整个很平淡而真实。没有多余的表演痕迹。电影中的音乐很赞,悲怆或伤感的音乐几次出现都让我鼻头有点莫名的酸。父亲张开手那段儿到了高潮,终于掉泪。。想到了很多
被豆瓣忽悠了
看过,亲情
这种歌颂父爱母爱的片子,评分不能信
有这么好么???不过 还是 泪目了
各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其实挺弱的,儿子的回忆线和孙子的想象线好好描述的话能在叙事上做成一部很赞的电影,可惜这两条线后面就没出现了。其实就是音乐切着泪点起…反而没有泪点了…最让我搞不懂的是那个手持180度旋转镜头,到底用意何在啊…
没共鸣加上无比蛋疼的字幕
没明白何以这么高的分。
哎,人老了就是容易流眼泪。这孩子和这一家人挺可爱的。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 每个人有他的脾气
名不副实,7.6分比较接近电影
始终是血浓于水,有家就有温暖。小男孩很可爱,不过最喜欢的角色还是男主的傻大个哥哥。
好。但没有那么好了。
出发点还不错
老头儿父亲节快乐
如果奶奶不这么喜感,我也不会泪成这样。就怪她,还有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