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在月光底下赤身裸体,悲喜交加的看完电影《活在当下》,内心充满了感动。
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美。
女主被病痛折磨的惨白的脸,男主角深邃的蓝眼睛。
男主角把她抱在怀里骑在摩托车上,途径落日,我感动不已,想起了艺之,那些我和他骑车在路上的时光;人生有如此美好的体验,幸福。
朋友、亲人、恋人陪伴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男主角为她洗澡,在夜里抱着她。
说的每一句都是温暖的,我的心也变得柔软。
想起爷爷。
身患绝症的人多么渴望陪伴和爱啊。
跟love crazy的画面感好像 还以为这部也是圣丹斯亲睐的作品 不喜欢这种绝症患者总觉得全世界都欠TA的基调 但是最后Adam去校园开放日回来之后经过冲突才让Tessa看清现实 重树三观 这里的对话 还是让我热泪盈眶- I'm coming back as somebody else. I'll be the wild-haired girl that walks up to you on day one, and ask what you're studying.- And I'll fall in love with you at first sight. Again.
第一次写影评因为我曾经也生过重病,在生死边缘徘徊过,所以看这部电影感慨很深,几乎从片头开始一直哭到片尾,范宁的心境跟我当时几乎完全相同。
看到有一些人批评的言论,我只好笑笑,因为没经历过又不仔细去思考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只会一味看重电影效果。
当时我知道我自己可能会死掉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害怕,惶恐,不安,不知道哪天就这么闭上眼再也醒不过来,情绪多次失控。
我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去做啊,我还那么年轻,所以我也干过很多不想让自己遗憾的傻事。
但是最后还是发现,不管我做过再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是自己一个人经历的,我都不会有多开心,而且想做的事永远都做不完,这只会让我更加惶恐不安。
和自己在乎的人去做一些很平常的事反而会很高兴。
不可能人人都是圣女,当行将就木之时,谁会希望曾经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离开?
而且身体和精神上都在遭受着旁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我死之后爸妈会不会很难过呢?
他们老了谁来照顾?
我还有那么事没有经历过啊,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吃,我还有很多风景没有看,我还没有学会画画,我还没有养过一只猫,我还没有穿上婚纱,我还没有生下自己的小孩子,我不想死。
害怕自己不能再多看他几眼,害怕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美好全都消失掉,害怕自己一个人面对不知道何时突如其来的死亡,害怕自己要去适应没有他的生活。
害怕自己没有存在感。
但是最后还是选择平淡的接受了。
因为再怎么反抗也是无力的,我们不知道哪天就会死去,只要在用力活着的每一天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自己在乎的人在一起这样就够了。
很多体验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也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去经历的每当参加一些活动,主持人让屋子灯光变暗,然后用一种沉重的声音说:假设你只有一年生命,想想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在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的时候,我真的认真的,严肃的思考,斟酌,取舍来的。
后来次数多了,不免闭着眼睛养神的时候心里骂着:你个sb,我要真的还有一年生命我听你在这里说这些?
而之于我来说也有过那么几次恐慌的时刻第一次的时候,当初诊被医生说成严重需要手术的症状时候,那一瞬间就在想:妈的。
老子还没谈个正经恋爱,没滚个床单什么的就让我挂或者什么的忒不地道。
内心不是不惧怕的,而当看着妈妈比我还要紧张手心都开始出汗的时候,也只能安抚妈妈说着没事没事。
后来确诊之后发现无大碍,对于家人是彻底放心,对于我来说总有那么些许的这个那个的阴影。
再后来,也许自己也习惯给自己一些限定,所以对于很多也一个人很坦然的接受。
小时候不珍惜的那些东西,生命慢慢开始叠加给你,于是你越发珍惜那些在你生命中出现的发生的人和事情。
对于需要耗损很多精力时间体力的人和事情也没那么多的不轨念头了。
活在当下我们总在这样说真正做到的有几人?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开心愉悦或者难过现在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只要享受当下你为他着迷的这一瞬间,对于未来对于以后,那么多未知。
活在当下,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爱人负责。
但是去过属于你自己的生活,爱或者不爱,爱谁或者不爱谁。
而虽然不在被一声惊吓,但是每年也总会给自己这些那些的清单。
虽然一年到头总会很多完不成,有一些也许不到最后也永远没有勇气去做,但是当看着那一些些实现的细碎的小事,也总会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就这样很好。
永远记得那些美好的时刻吧,为更多可以记得的,去真真实实的生活去。
去爱去感受,别害怕。
要让每一天都充实起来,拼尽全力做好每一件正在做的事,即使那是让你感觉疲累、困难的事,当一天结束你躺倒在床上时,会对自己说我操这才叫虚脱的感觉才叫爽。
尽力去实现梦想或是想要的东西,有时候不要不舍得或是瞻前顾后,时间终究是向前奔流的,今天迟疑了,明天也许就不会再有了。
活就要活到那个爽的境界才好。
除了titanic,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这个了,没有重大的打斗,没有唯美的古典,几个人简单的对话,不同角色对生命的探索,这部电影都已经很好地诠释了。
死的感觉其实是很奇妙的,重生的感觉也没有很特别,我在临死的时候感受到最多的只有黑暗和空荡,你不想说话,也不想动,就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而当你重新回到了这个世界你也不会怎么开心,因为濒临的那些日子没什么记得的,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当年你充满了对生命的追求、你就会像Tessa一样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就好比是说人生在世要随自己的性格来,人生来自由,活得潇洒。。。。
虽说还是那句话:爱情能拯救一切,但这电影不同,不像以前的电影爱情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它是通过爱情给人力量为线索教会大家人如果在世上就是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回忆,to regard everything you have now as precious.Our life's a series of moments,each one a journey to the end,which are my favorite words she had said,and you may get it after seeing this.Trust me,it's really amazing......
周日。
南京。
橘园宿舍。
有点套路的励志电影。
难以苟同死前就要去偷东西之类,难道没有其他体验新生的方式吗?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另外一个人,Ta放荡不羁,肆无忌惮,渴望无限的爱。
如果一个人学会好好爱自己,其实就不需要太苛求别人的爱,那生命中是不是也少了很多牵绊?
不在意,不奢求,就是淡漠吗?
但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坦荡?
对弟弟一直“你死后…”的问题报以微笑,却对别人所有善意的询问揶揄抵触。
一个性格倔强的人得了不治之症,往往更多的是想不被人区别看待。
被陌生人当做天生弱者对待是一个要强的人最无法接受的。
所以只想上床的渣男并不一定反感,但如果是因为知道病情而变得细声细语一定会转身跑开。
Tessa对一切因病而带来的不同都嗤之以鼻,所以电台直播中她拒绝成为有病的弱者,也拒绝成为抗争的强者,她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女孩。
这个女孩幼稚,将吸毒偷窃当做活过的证据。
这个女孩固执,烧掉自己的过往,毫不留恋,也不让家人留恋。
这个女孩自私,从不顾及别人感受,哪怕是如此爱她的父亲。
有人说这部电影矫情,其实不然,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一个将死的病人,无论是高大上真善美的“我要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益的事情”,还是破罐破摔的“我就看谁都不顺眼,我就要别人跟我一起痛苦”才都是矫情。
而Tessa的时而不羁,时而温柔,才是这个年龄,这个状况的人该有的心理波动。
Tessa对Adam的好感,源于关系里她的主动。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她去他院子里烧东西,第二次是她看见他从车里搬东西主动打招呼,第三次是她去车库找他,他正在修摩托车,第四次她看见他和朋友吃饭,短信给他。
虽然是Adam扶起晕倒的她,带她去森林醒毒,带她去悬崖聊天,他骑摩托载她赶海。
但无一例外的都是Tessa主动找他。
虽然本质上被照顾的还是Tessa,但依然足够满足她不喜欢被别人要求的偏执。
流血的一场戏足够震撼,妈妈的手足无措,Adam的呆若木鸡。
王子冲入屋内不是上演英雄救美的戏码,而是呆呆的站在那里。
而妈妈能做的也只是呼叫救护车,并且无法给医生提供任何信息。
你们也爱她,但爱无法在这个时候提供任何帮助。
你们会希望爸爸在这里,他会知道怎么处理。
而这是用他全部的生活换来的。
这部电影并没有声嘶力竭,却让人感同身受。
不管最后陪着家人吃饭、抱起闺蜜孩子的长发Tessa,是现实中的她,还是飘回的灵魂。
至少我们看到的结局还算美好。
花絮:1.Jeremy Irvine因本片拒绝了扮演《饥饿游戏》主角'Peeta Mellark'的邀约。
试想如果他出演饥饿游戏最起码在身高上和Jennifer Lawrence般配的多。
2.本片根据Jenny Downham小说《Before I Die》改变。
3.Naomi Watts原先被考虑扮演本片中的妈妈,后来Olivia Williams取得了这个角色。
对于妈妈这个角色Naomi Watts还是太漂亮了些。
《活在当下》主要讲泰莎和亚当的故事。
泰莎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与其说最后有一段时间自暴自弃,不如说她想尝试一些疯狂的刺激的东西,让生命不留遗憾。
在完成她愿望清单的过程中,她与邻居亚当相爱。
亚当也一直陪泰莎走到了最后。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平凡的生活,泰莎和亚当的爱不像史戴拉和威尔的那样轰轰烈烈,更多的是一份不离不弃的平平淡淡,日复一日。
让我惊讶的是泰莎能够坦率地说出她死后亚当应该怎样、父亲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弟弟当着姐姐的面直接讨论姐姐死后的灵魂。
我顿悟,人固有一死,坦率才对,要拥有正确的生死观,缄默不是最好的办法。
泰莎问护士自己会怎样一步步走向死亡,我很心疼她的那份理性。
——从现在开始你会不想吃东西,你会很渴,而且可能会发烧,你的睡眠时间会减少,你的体力会渐渐丧失。
——会疼吗?
——不会,吗啡会让你感受不到任何疼痛。
那会让你做很多美梦。
——你觉得我会害怕吗?
——我觉得你运气好差啊,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会害怕。
但我也相信,你会撑过最后这几天的,你会就此无憾。
——我就烦你说“剩下几天”这种话。
——很快你的意识就会模糊,有时候你连说话都困难,但你会感觉到周围的人,能听见他们说话。
最后,泰莎,你的灵魂就飘走了。
影片改编自杰妮·唐纳姆的小说《我死之前》,我没看过原著,但我肯定这本书不差。
有人正被困于病痛的漩涡,有人正陪伴家人或朋友面对疾病的凶险,也有人恰好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未曾感受侵袭的忧虑甚至折磨。
健康在,就该庆幸。
你只活一次,当爱就去爱。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女孩得了白血病,在朋友的劝说下列了一个遗愿清单似的东西,不过这份东西让她远离之前自己乖乖女的身份,让老爸气得要死。
偷东西、吸毒等等,都是生命中想要尝试的小“事故”,不过一份美好的爱情才是她心中的期望。
可能是因为知道她生病的人总用异样的眼光看她,所以她不希望别人知道她生病了,更不希望爱情是建立在怜悯之上。
知道隔壁来了一个男孩,两人互相一见钟情。
虽然男孩很快知道了她的病,但两个人还是选择了坚持。
这中间的彷徨、犹豫可想而知,尤其是爸爸说的“他那么小,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照顾你”。
有这样一个父亲是幸福的吧,因为家里一个生病的孩子,承担了太多太多,自责一直在心里,还需要小心翼翼。
病情的急转直下带来了电影的高潮,妈妈、爸爸、弟弟,还有她的他,还有唯一的朋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担忧。
最后弟弟在她弥留之际说的话超级让人感动,希望你死后也会在我身边萦绕,我已经不害怕了。
虽然她要死去,可她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爱,虽然她的生命停止了,但生活仍在继续。
我们很多时候会选择把一些事情移后再做,尤其是远大而又有点遥远的梦想,总是觉得生命还很漫长,总有时间让我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爱自己想要爱的人。
可当生命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呢,你会想要做什么?
小清新~人物设定注定是悲剧结局,还好有范宁和艾文~
i like the word "again"
别在死的那一刻 才发现自己没有活过
很一般的爱情片,有人说摄影不错错,其实要和《leap year》比简直弱爆了
da跟kaya是不是一对啊?因为怀了崽吵架 然后那场和解戏da握着kaya的手说我要陪着你生崽 我要做这世上第一个抱着你孩子的人 ←难道不是经典梗吗真的很让人困惑啊……顺便说da妆容精致的 她又不是在医院等死!她还出门呢 得了病就要自暴自弃一脸死人样吗 别说她还没死 就是死人都还得化妆呢呲一一
几个桥段很感人——女儿对父亲说,最后还有你在;女孩抱着男孩说就害怕黑暗,希望有人陪着度过黑暗;父亲靠着女儿嚎哭着喊;最后的几个场景快速地切换等等,在已知死亡日期的期间能不断地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愿望,这才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活在当下
No.24 美国小清新还是不如台湾。倒是范宁,现在的长相真赞啊。
没什么意外和出彩之处。范宁家出妖怪啊……
我是山姆里的fanning 长大了,好漂亮,真的好漂亮,每个一个眼神都让你发自内心的喜欢她,moments,life is a series moments,just let them go
如果是正好在青春期得了癌症,你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坑爹,然后所有无限包容你后,你也快死了,最后你顿悟了. 你从良了. 全片萌点就是他弟弟:"爸爸,姐姐死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去旅行了么?"
01'21'15 翻箱倒櫃 -- 結局
不如改名好想做一次。
1.这不是亲妈吧2.越来越觉得范宁离出柜不远了3,这电影觉得自己讨论的问题很深刻拍出来却肤浅的一塌糊涂4.美国人永远演不出英国味儿啊kaya是摆脱不了问题少女的形象了嘛
男猪脚的个性真是够狗血的...
不出意料,这是一部糟糕的电影,就像达科塔·范宁从始至终的丰腴和美丽妆容一样,化个白血病晚期的妆毁下容会死吗?范宁姑娘以为自己在演校园青春片呢,就别提那几个死前的心愿了,很难让人想明白这个老生常谈主题俗套的片子想表达点什么,及时行乐大爱一场然后死而无憾吗?好在摄影还挺精美。★★
这都啥啊...
故事简单平淡,范宁演技确实不错。整体一般吧。
范宁姑娘的病人圆润了点儿,妆容差劲了点儿。伤感清新质感缺缺,一切都刻意了点儿
情愫产下人生,死亡铸就新生
女主贯穿全篇的黑丝让我受不了,直到死才露出大腿。一个妹子,临死,求一帅哥,编剧就给她了,死得其所,无聊!!!!这么狗血,我都忍到结尾的片子,评分这么高,大家是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