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许久,常常想念妈妈做的手工蒸饺的味道。
馅料的上品最好是驴肉,剁得细细碎碎,再辅以碎洋葱,少许油盐调味,无需其他便足够香浓了。
面皮自然是烫面为佳,小麦粉用热水和面,揉搓妥当,再醒上半小时。
待面皮松软适度,香气渐起,就可以擀面皮包饺子了。
小时候,最喜欢和爸爸一起比赛看谁饺子皮的褶捏得多捏得漂亮。
还喜欢抢着帮妈妈把一个个浑圆的饺子摆在大蒸屉里。
大火滚开热水后,只要蒸上8分钟,便都熟了。
掀开盖子,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常常等不及变凉就捡起一个扔进嘴里,弹性十足的面皮混合汁水香浓的肉馅在嘴里爆炸开来,真真是人间美味。
可是,这样的味道,在现下的城市里却再难觅到。
不用再费力和面擀皮,市场里便有机器压制的饺子皮,又圆又大,却少了手工的弹性与香气。
超市里各式各样的速冻水饺在叫卖着手工制作,吃进嘴里却只有寡淡的速食之味。
就算那些街巷里打着手工招牌的饺子馆,虽然确是手工包制,可馅料却偷工减料,添加了各类提鲜的调味品,吃在嘴里便少了用心烹调的真实之味。
这只是冰山一角。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机器速食迅速占领了人们的餐桌。
超市里有各种半加工食品,只要微波炉转一下,就解决了一餐。
我们怀念儿时的味道,却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新的速食之味,开始遗忘食物本初的滋味。
每每这样的时候,便觉得有《料理仙姬》中一升庵这样的餐馆存在,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古香古色的建筑,和式风情的庭院风景,像是遗世孤立的桃花源一般存在于城市一隅。
老板娘半田仙穿着典雅的和服,即便喜欢喝得酩酊大醉,个性又有点迷糊,但对料理却怀有无比的深情。
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人们依旧坚持古法手工食物,每道菜式都凝聚了料理人的心思。
他们会用一整天等鱼干浸泡出高汤,再花五个小时用高汤细细熬煮白萝卜;他们会一粒粒挑选黄豆,只为做出味道醇厚而地道的味噌;还有用稻草作燃料在灶头上煮出来的米饭、砂锅煮制酱汁浓醇的鸡素烧……这家百年老店,没有花俏的表演,手作的食物都朴实无华,却蕴含了食物最本真的滋味,以及对待客人的十二万分的心意。
除了料理,《料理仙姬》还呈现了许多传统手作工艺:坚持用石磨磨豆的手作豆腐店,老式米铺,手工造房的老匠人……一种快节奏里的慢生活,像现代中的古典,喧嚣之外的宁静,唱吟着旧光景的迷人之处。
但剧集并非只简单呈现这些传统事物的美好,更多的是在表达,时代潮流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剧集开篇便是传统与现代的料理对决。
一边是但求快速便捷的方便料理,超快手厨师樱井,依靠微波炉等现代工具,仅仅六分钟便做出了两道美味。
而在樱井风风火火的展现自己节约分秒的理念时,另一边的半田仙却在慢条斯理的切葱丝。
菜刀的声音渐渐盖过全场的喧哗,一种优雅的慢在这个简单的动作里蔓延。
在她专注的神情里,我们都感受到一种沉浸的快乐。
这种快乐与是否能用更短的时间做出一顿饭无关,就像那位评委说的:“我可以等,我不在乎用不用微波炉,我在乎的是做菜给我的那个人,心里是否装着要吃这个菜的人。
”最终,传统小胜一筹。
但怀揣这种古典心意懂得欣赏传统的人,却在速食时代的洪流中,越来越少。
不管愿与不愿,在工业化的推动下,现实中这些“一升庵”们却都在在避无可避的走向消失。
第九话里,工艺复杂的“本枯节”曾经是美食家的珍宝,却逐渐被更加便捷的“荒节”所取代。
面对不可逆转的潮流,老手艺人却只是无可奈何。
也许最后,“本枯节”的味道便就此消失了。
就像老式的布店、米铺,最终成了只存在于城市仿古街道里的一种标本。
在剧集最后,一升庵终于遇到了危机。
大地产商要购买这块土地改建其他。
半田仙试图用食物里蕴含的心意改变这一决定。
她邀请地产商和他的儿子前来一升庵用餐。
白萝卜、炸猪排,鸡素烧、山药饭……一道道带来许多感动的食物端到了他们面前。
中年有为的地产商在这些质朴美味的食物中尝到了感动,可他年幼的儿子却做出了整部剧里最触目惊心的举动:从书包里拿出一瓶番茄酱,挤在每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上,只因为觉得那些菜没什么味道。
那或许是对食物最粗暴的亵渎。
可所有人又都知道,这举动并不是他不懂得珍惜美味。
只是作为快捷时代长大的孩子,在快餐、番茄酱、蛋黄酱……这些机械而浓郁的味道调教下,味蕾已经遗忘了食物天然的味道。
那个孩子,甚至从来不知道萝卜的味道是怎样的。
这比食物之上粗暴的番茄酱更让人心痛。
半田仙对孩子说: “这个世界除了番茄酱,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味道。
”“没关系,别的味道不知道也罢。
”“还是要知道的啊。
”“为什么?
”“因为那样比较快乐。
”有一种说法:“人会记得十岁以前所品尝过的味道,牢牢记住并且一辈子寻找它。
”可如果从未品尝过手工蒸饺,就会以为速食水饺便是所谓饺子的味道了吧?
一个人如果失却了值得记忆的味道,便像没有过去一样可怕。
在如此多的传统手艺被机械化、简单化之后,如何记得品尝各种自然美味的快乐, 让那些不能物化的真挚可以传承下去,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要去做的。
像一升庵的存在那样,留住一点本真的味道,让味觉的记忆不仅仅是关于番茄酱的。
(已发表,转载请联系)
《花间十六声》的开篇,是这样写的:银烛秋光冷花屏,轻罗小扇捕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再过两代人,要理解这首诗,大概就困难了。
截止到我这一代,在童年时多多少少,还都有夏夜露天乘凉的经验。
但是,进入空调时代之后,特别是,一旦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确立为全社会的标准之后,夏天在室外乘凉、过夜,就会被视为下等人的粗鄙作风,而受到摒弃。
铺一张席子,或者摆一张竹床在露天的庭院里,一家人都是背心短裤之类的随意穿着,散漫地躺在席、床上,摇着扇子,由大人给孩子讲述各种传说和传闻,直到深夜。
难耐的暑热终于有所消退,人们于是酣然一觉到天明。
…………现代生活教我们加班,放弃自娱自乐的时间,教我们生活紧张,身体亚健康。
他们说:不是大鱼吃小鱼,是快的吃慢的。
所以,我们仿佛唯有跑得更快才不至于落后给别人。
是不是太快了呢,带着仓皇拼命的表情,没了时间和另一半交流,没了时间带自己的孩子出去玩。
夏日的夜晚,还记得小时候,即使是坐在屋子里,透窗而来的,风掠过哗哗的树叶,蛐蛐孜孜不倦彻夜地鸣叫。
这样的催眠曲抚去竹席上的炎热,送来淡绿色的梦。
现在,就算闭上眼睛细心聆听,最大的声音莫过于马路上的汽车轰鸣。
越来越多的年轻姑娘不会做饭,也没时间,全家不是下馆子,就是自己做来并不可口的饭菜,所以小孩才会喜欢吃番茄酱的吧。
记得跟人合住的时候,有并不擅长做饭的女生下厨时突然问道:有没有什么酱之类的,炒菜来用。
当时也是受惊了呢,回答“没有”的同时,暗自嘀咕:没酱就不能炒菜么。
想起来张永和说的,旧时的北京,红色的城墙和青色的居民楼,非常和谐。
想起来梁思成在刚建都的时候提议说把北京建成为一个花园城市。
再看现在满目苍夷的北京城,我们究竟留了什么给子子孙孙?
我看着这个拆拆建建,建建拆拆却越来越不像样子的北京城,全都是心疼。
我们还能保护些什么呢?
无论怎样,还是跑得慢些吧,散散步随便走走,看看路旁的风光,尝尝传统手艺出来的美食。
活着,还是不要那么拼命了,幸福不是加班换来的,你跑得那么快,都忘了微笑呢。
日剧往往即使故事的逻辑性有些弱,但是通常会因为演员的演技与对细节的刻画而仍然使人觉得精致有趣,至少视觉上非常可口。
《料理仙姬》便是这样一部可口的日剧,当然不能排除片子里对精致食物与优雅可爱的苍井优刻画得细致入微这些因素。
主线在讲述一升庵,一家老字号的日式料理店在速食时代与潮流对抗而生的故事。
比如坚持多年采购同一个产地同一家店铺的原料,坚持用稻草而非柴火或者煤气天然气煮饭,只煮食店里自己耕种蔬菜,只在晚上接待宾客,美丽的老板娘会穿着华丽的和服,笑意盈盈地跪坐在门口迎接客人,切刺身的师傅每一刀的背后都有原则有理性,房间每处布置都有品位有禅意。
一升庵里,效率从来不是首要的,古典情怀多数都守着一个慢字。
于是,他们会花五个小时小火慢炖做一道清汤萝卜,做味增时老板娘会亲自一粒一粒豆子过手地进行挑选,在冷水中不断搓洗。
更是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客人,绝不会把素烧鹅这种需要做菜的人时刻守在旁边的菜品作为店里的招牌。
在开始与微波炉做菜法的PK中,对方迅速地完成之后,老板娘还在缓缓地择菜,切菜,一边烘烤过夜的天妇罗,一边面带微笑对天妇罗讲,要变得好吃哟。
这和后面一系列一升庵对待食材,对待料理的态度相呼应,虽然直呼萝卜先生,黄豆先生,矫情得也是可以,但是不失为一种做菜人最大心意的流露。
这中间,我想是这部剧最核心的表达之一——即使技术进步到可以创造出便捷美味的食物,可是人始终是需要真情实感呼应的动物。
剧中还串联了对老房子和老的木工手艺的传承问题,现代人迷恋新鲜、过于相信媒体的问题,年轻一代没有耐心不守礼仪的问题,现代商业体系中凡事以利益为先的问题。
同时,借着苍井优澄澈的目光中的疑惑,提出了如何究竟该面对这摧枯拉朽的现代潮流对人们从前的生活模式与节奏形成巨大冲击和破坏的难题。
是敞开双手迎接变化,还是在洪流之中坚守?
一升庵的精华借阿仙对待笨拙的新手和老的料理师傅的态度,以及在一升庵面临倒闭时,她的母亲,前任老板娘的安抚缓缓道来,即是坚守,坚守一致,坚守真材实料,坚守原汁原味。
这里的坚守,既是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碰撞之中过去对现在的反抗,又是处于变革之中无所适从的人们回望从前美好时光的怀恋,不变的东西会给人以安全感,而充满人情味道的交流在失去之后才显得异常珍贵。
日本的工匠文化在这里亦是一种直接的写照,尽善尽美,至善至诚。
尽管旧的不一定是好的,但是既有的总是难以割舍的。
人就是这样的动物,对于失去比获得敏感得多。
未来到底是好是坏,因为无法预料而是令人恐惧的漩涡,而过去的平淡与笃定,在动荡之中反而是最安稳和美好的归属。
怀旧是人的本能。
对现代的批判,有直接荷枪实弹的攻击,气急败坏的跳脚,直接指出我们的今天正在变坏,我们的明天可能更糟。
亦有缠绵悱恻的怀恋,记忆过去的美好,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天只能做好一餐饭。
快节奏让人无法坐下来慢慢咀嚼和品味,重口味则败坏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平价、标准化生产则必然使得对待饮食本身的仪式感削弱。
当然,一升庵有一升庵的哲学。
潮流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所以从来听不到它深度的辩护,就像被偏爱的人总是没有动力去创作情话。
毕竟商业化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平权。
守旧的浪漫亦本身是带有昏黄的滤镜,所以更加唯美的。
所以当你回头看那些激进的左派赤裸裸地批判资产阶级的语言时候,不能不承认其中亦是有些合理成分的。
不过或许越是纯粹的东西,就越是虚幻的,等到被拉至极端,则甚至成了魔幻。
当然,任何占上风的存在,为了捍卫本身的优势所在,都是难免会趋于魔幻,任何面临危机的存在,为了活着,也难免趋于魔幻。
科学可以是魔幻,艺术可以是魔幻,古典亦可以是魔幻,当任何的一种单一的、纯粹的、绝对的至高无上占据了内心,人就难免带有一种疯魔。
可有话又说,不疯魔,不成活。
疯魔的状态未必是糟糕的,纯粹有时候是一种稀有的快乐。
如同一心一意实践自己人生使命——守护一升庵的半田仙。
她的人生被责任捆绑,被使命束缚,心中常悬原则的金线,可是谁又赶得上她的快乐。
她的生命有了明确的意义,生活则是充满了实践这种意义的有效劳作。
有了唯一的最高准则,抉择尽管显露最初挣扎,结局却是显然又简洁的。
将固执以一种温婉的形态展现,大概是日本文化非常擅长的技艺。
但从料理本身来讲,妈妈味永远是最完美的。
那建立在长久的习惯,建立在汩汩流淌的母爱之中的饭菜,必然是最能打动舌头,继而打动内心的。
母亲总是尽心竭力希望孩子能吃饱吃好的,那种全心全意的为你好大概是最初的安全感源泉了吧。
有心和无意,人总是能够敏感地察觉出来的,这大概是基于埋藏在人类基因之中对察觉危险极为敏感的本能。
阿仙的料理,如果概括最特别之处,我想,三分在食材,三分在烹饪,三分在外观,剩下的九十一分大概就是在心意了吧。
献给那些老旧的时光。
这是一个机器操纵着速食的年代。
感情淡薄没有自知麻木不仁地快速穿越在都市的轨道上,在一个框架内慢慢变得冷漠直接残酷,风潮跟完再跟只是为了不跟这个世界脱轨,什么时尚潮流每天从视觉听觉轰炸着人们的脑袋,科技日新月异到火星居住似乎也指日可待,年轻就应该追求刺激追求新鲜追求所有另类的味蕾,老旧的传统的过时的理所当然被无情地淘汰。
追随着时代的脚步走了多久,眼看着那些被所谓潮流吞没的过去,依然孜孜不倦地向前着。
为了不被留下来,为了继续向前,为了完成瞻仰这个蓝色星球的美丽梦想。
却在向前的时候忘却了纪念。
忘却了还有谁在古老的夕阳下等待。
于是怀旧也成了潮流,那些披上了历史尘埃的物和事,都变成了这个速食时代的傀儡。
于是这个时代也打起了怀旧的幌子,乐此不疲。
我不知道我竟有这么矫情的感慨。
我以为我只会看着美丽的小优痴呆地傻笑。
要不是这个美丽的优酱,我大概是不会看这类关于美食的故事,天知道这已经是烂掉的题材。
OH,GOD,我只是想追寻这个美丽的笑容。
然而,这是多么感人的事,细小,碎屑,简单,一则则小故事,一个个小人物。
最后带出思考,带出对时代的思考,带出对时代与抛弃的思考。
最后老老板娘说,一升庵不会消失,因为它永远活在大家的心里面,那是一种延续下去的光,那是一种传承下去的精神,那是不会被取代的一簇时光。
忽然想去看看,那些古老的小镇,古老的小店,古老的小玩意儿。
在角落里磨合着时光,在潮流里默默地发光,想看看那些老人温柔的眼神,如此动人,如此美丽,那是时代带不走的故事。
不忘了纪念,不停止向前,固执也好,老旧也罢,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尽管那么难以体会,我们都正在努力了,不是吗?
最后。
多么美丽的哦仙桑。
绝对是本季最值得去欣赏的故事。
是的,欣赏,就是捧着茶杯静静地看,午后静谧的时光。
真的比那些DV性障碍朴实美丽多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痛苦,每个时代,同样有每个时代的幸福…80后的我,赶上了改革开放,却再也没有玩儿过父辈小时候曾经玩儿过的游戏,也再没有那清新的空气可以呼吸…散养的鸡成了奢侈品,而普通的食材,无处不有激素的存在…80后的我,还有李雷和韩梅梅的陪伴,还曾经吃到过煤气灶烧出来的米饭,也至少还体会过没有电的夜晚,到阳台看星星的乐趣…那时,还没有现在那么多的灯…90后,00后,看着他们,就知道自己老了…已经不能插入他们的谈话,很多时候,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呆呆的在一边点头…和他们比,自己是落伍了,“老”了…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乐趣吧…也许,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吧…有些东西,是注定会放到博物馆里的古董吧…与时代相比,个人的坚持,往往太过渺小,可以改变一时,可以挽救一方,却无法改变历史车轮的前进…只是,当真正回想起这些只能放在回忆里的人、事、物的时候,只要曾经有过耳闻或是有幸亲身经历过,心中,都会涌起一丝酸楚吧…即便是传承,味道,也会变的吧…很伤感的片尾,却没有一丝眼泪…也罢,也罢…
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变得好像一周那么长我们迫不及待的出生 成长 成熟事物是速食感情也是速食这好像是时代不可避免的产物可是 难道时代是上帝造就的 不是我们人类自己吗记性深刻的是最后一集小亮把一升庵精心准备的料理都撒上番茄酱时的样子一个人没有味觉恐怕就像一个没有记忆的人一样可怕吧片子里常提到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以及“传承”二字真的可以就用“优胜劣汰”四个字简单的把那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东西抹去吗 食物是一剂慰藉的好药我们营造了一个速食时代 却仍常常希望被温柔对待在我们期待一碗亲手熬的粥来安慰的时候恐怕面前只有一碗没开封等待微波加热的速食粥日本人是很懂得输出自己的文化的至少我看到苍井优穿的和服出场时会觉得 和服真好看看到一升庵的外观布局装饰时觉得日本的建筑 很吸引人最重要的是 这部剧让更多人了解到日本料理在批判的同时 呈现的这些流传下来美好的东西 就是最好的传承吧只可惜我们踏着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慢慢变成了没有味觉吃货就像每天没心没肺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第一集1。
酱腌萝卜看到用五个小时煮出来的酱腌萝卜,好希望我也有机会在寒冷的冬日轻轻的咬上一口啊。
喜欢晶莹剔透的萝卜块,浸再琥珀色的高汤中,汤还暖暖的冒着热气的感觉。
2。
厨艺大赛看到仙在比赛中认真地思考、选材,和观众的那句有气质真好。
是啊,有气质真好,女人谁希望自己日益苍老在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谁希望去计较一分一秒煮菜的时间。
喜欢她切葱,烤虾,煮里脊是一丝不苟的专注,就像那位先生说的,这时候,谁还会在乎她是否会用微波炉和电冰箱,能吃到她做的菜,就是一种福分。
第二集1。
洗黄豆小吉和仙吵架后,仙一个人跪在那里用冷水洗黄豆,更加奋力却表情严肃着。
冬天、冷水、单薄的女子,看得人心疼。
2。
只有味噌的味噌汤用大火煮空锅,然后用小锅泻开一块味噌,把葱像削铅笔一样刨如味噌中。
最后把小锅里的味噌倒入加热后的大锅里。
热汤碰到锅壁发出滋滋的声音,仙说那声音是美味的来源。
我想起了自己做饭的时候,热水碰到凉锅壁时也会像片中那样,那一滴滴的水珠大概也是在跳舞吧!
像剧中一升庵这样,用最好的食材、最棒的厨师、最传统的方法做最适合客人当前状态的美食并不能赚很多钱。
相反,在最后,它濒临破产。
有多少人在现实生活中能接受这样的未来?
前一阵看关于乐队的记录片What Drives Us里也看到了类似的案例。
乐队成员们开着van看似自由自在,实际在路上会发生各式各样的事。
如果他们没有像一升庵老板娘爱食物一样热爱音乐,就不会愿意花那么多功夫跑来跑去,却赚不到多少钱。
他们这样的执着真的让我很敬佩和感动。
从小好像就没有仔细想过未来要做什么,梦想换了一个又一个。
书念得是多了一些,学历也似乎高了一些,但三十多个年头还没有完全想清我热爱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是很乖的小孩,也许会去读个博士,也许会考公。
之后我会再结婚生几个孩子、做一份不太累可以兼顾家庭的工作。
但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有了孩子后,经济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留给我思考这个问题答案的时间越来越少。
似乎我想干的都不太赚钱。
如果是这样,我和我爱的人们能承受得住一个不太稳定的未来吗?
我不想要世俗的成功,名和利都是身外之物。
我想要的是能像这个老板娘或乐手一样一直做自己热爱的事,且这件事可以让我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
希望能尽快找到它。
*这部剧真得好美,也会让人思考:速食主义真的会让认真、真诚做菜的一升庵们消失吗?
就算经营了200多年的店面没法保留,这份至真至诚的精神也许可以通过在这里待过的人们流传下去。
结尾升华得很好。
演员们演技都很不错,颜值很高。
食物看起来也都很好吃,边看剧边学起了做日式高汤和饭团。
认识的一个很有趣的学长C,当时聊到电影,《海街日记》我说我很喜欢日本电影那种慢慢的感觉,他后来就说到《花与爱丽丝》…他说如果有什么喜欢的演员的话,那就是苍井优了。
我当时只是百度了一下她的照片,并没有觉得很惊艳。
(😂后来我也不懂扯到别的什么话题了)后来发现他个人主页的照片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剧照。
之后也不懂什么原因,突然就不再聊天了。
我就开始想了解苍井优,开始想看这部剧。
慢慢的,也发现了阿仙的魅力,发现了苍井优的魅力。
半田仙作为一升庵的老板娘,敢于在速食洪流中追寻料理的意义,用震撼味蕾的料理感动着每一个人。
就像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美食总动员》我们都会遇见那道改变人生的菜。
阿仙真的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作为一个守护者,作为一个传承者。
后来每一集的小故事中,都是她用料理来打动人们,让厨师长原谅小智,让老屋子得到的保护,让一升庵所有人的灵魂都有了归宿。
苍井优的笑容非常治愈, 笑的时候眼睛眯起来低下头的样子真的可以融化冬天。
(她的减肥史真的好励志啊!!!
我要向她学习!!!
)
真的越来越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喜欢他们一尘不染的街道,喜欢他们路边复古的建筑,喜欢校服旁的和服,喜欢总也吃不腻的日本料理。
这部电视剧还让我回味,就是最后那个小男孩把番茄酱浇在了所有料理之上,刹那,只是心寒。
我害怕真的有一天,精心手作的美好无人欣赏,那才是最大的失望吧。
总要在这个时代里坚持一点什么吧,坚持一个自己认为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就足够美好了吧。
OP惊艳,挥舞着大旗的优酱仿佛带着鼓舞人心的光环烧饭的铃木兰兰长得很有特点,眼神也古灵精怪的,看完特意去找了她主演的电影《鬼汤》,看完再说嗯男主直到最后也没有和仙酱发展出男女之情,这不科学不应该是上班时仙酱指挥男主,下班后仙酱变身依人小鸟的定番么power exchange可是COSPLAY和SM最大的乐趣所在啊(喂!
没发展出感情也就罢了,男主想回一升庵居然还被拒绝了,结局语焉不详,但好像一升庵躲过了再开发计划的拆迁?
既然如此男主还有什么理由留在其他店面,难道不觉得很怪异么。。
优酱的生父从未登场,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摩优酱的妈妈并不喜欢他,只是把他当种马了(喂。。
这也太腹黑了吧虽然事先就觉得,如果那个元池的老板能够被美食雷到就改变主意也未免太狗血太不现实,但是那个什么都加番茄酱的熊孩子真的很让人火大。
我是自由主义者,我理解每个人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的道理。
但是对极品料理的缺乏鉴赏力本身就是没有品位和无知的表现,还反过来问仙酱“你是不是尝不出味道”,就好像问达芬奇会不会画画、贝多芬懂不懂音乐一样,简直是对美的亵渎。
发明了山药饭的原厨师长被解雇了为什么不给退职金?
搞得人家无家可归整天在街上流浪,连3000日元的单都要逃。
仙酱还一脸无辜地问有什么她可以做的,先拿钱给人家啊装什么大傻。
还有那个现任厨师长,明明就是事件最大受益者,难道认为给师兄做顿好吃的,这些年的宿怨就能一笑了之了?
你把人家的容身之处夺走了啊!
还有仙酱她妈,也就是上代老板娘,强硬地撤了前任厨师长,前任也真是够仁义,居然都没有想过搞垮一升庵作为报复。
最后收下了辆手推车就再也没有出现了,好吧我也是醉了月薪五万日元?
换算成人民币也就3000多,这点钱即使在中国也不容易活着啊,何况是在房租动辄十万往上的日本?
三个精壮青年挤在一间估计连10平米都不到的陋室,老板娘不想着给员工涨工资,却整天喝大酒,淘古董,200万日元的盆说买就买,明明还欠着银行6000万日元,这样的企业不倒闭还有天理?
时代确实不像从前了,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没有时间和心情花好几个小时做饭。
这完全可以理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社会背景下,追求料理的极致的机会成本令人承受不起。
像寸步不能离的稻草烧饭,或是仙酱的独家火锅,成立的前提都是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不是美食家,谁会愿意为了稻草烧饭与电饭锅煮饭味道的差别而持续地付出?
普通人也就是吃过一次,“原来还有这种东西”的程度,与其天天来吃,有那个钱不如先把房贷还了。
剧中的企业家们都一副反面角色的嘴脸,因为他们太务实,而观众看剧当然是为了(某种程度上)逃避现实,而不是累了一天想轻松一下的时候继续被累人的现实教育。
所以他们不讨喜,欠债6000万还在作死的一升庵则一副“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明明只是想守护大家的笑容”的善人姿态博取同情。
真的有心“传承”,至少先改善那不忍直视的利润,把贷款还上再说吧,连店面都朝不保夕了还在谈理想谈真正的价值,简直就像是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不觉得有些可笑吗。
说了这么多,其实有优酱的微笑就值回票价了,每当看到她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我也难免做傻笑状,怀疑自己中了九阴真经里的移魂大法ww
这丑姑娘后台是有多大
我很喜欢小优,不过她来演阿仙的话~少了点妩媚呀~~~ 不知道有人看过《料理仙姬》这部漫画没?我很喜欢这部漫画~尤其喜欢吃饭的时候看~ 阿仙是一个身材很好,很性感的女性,魅力十足,和服从来都是露着肩膀的~掉眼梢~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副性感表情~还是个眼镜娘~
OP真是赞啊~以后可以试试看做山药饭~
无论做饭,还是吃饭,都是一种享受,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可以了
看了这剧开始喜欢苍井优
日本似乎有着一套自己的表演手法,如何处理各种情绪,一条条再清楚不过,所有演员都服从照搬。看多了就不能避免的感觉所有演员都是一个工厂出来的,哭,笑,惊讶都一样,除了演员自high之外,观众一脸茫然,尴尬无奈。苍井优在戏里有很多的醉酒戏,没有一场让我觉的她真的喝了酒的。弃
一般
蒼井優你雖然長的漂亮也不能整出戲就知道傻笑啊……
苍井优X和服,居然穿出了大和抚子的大气,和藏在稚嫩容貌下一抹媚骨风情。在脑残粉眼里美艳不可方物这种形容词不断弹窗跳出啊!相较之下,男主就是热血漫里跳出来的,有点傻逼,有点不可思议。日剧模式一旦开启,最后一关定是大BOSS,只是这次迎来的却是有着缺憾之美的结局。
优很可爱。很有寓意的片子,还没看完。
要不是57 苍井优 漂亮的和服,我也真看不下去了
おせんさん像智障==
果然我还是爱看跟吃有关的剧啊!!内牛
男主太废了 三集弃
这部电视剧看的我好饿~ 和食做的实在是太好看了
苍井优穿和服真心美
居然做到了真正的无主题无中心!(这点上日漫脚本的电视剧都很弱气 不过优酱真的无死角诶)最好笑的一句台词“ T T 我的行李变成这碗了”
长得像郑丽媛
也只有日本仍然能拍出这么清新自然仙的电视了。
制作很漂亮 但日剧的表演方式实在好闷 除非剧情特别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