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雷瞅着无人的戏台落泪那一刻,我心里一惊,他居然不是买笑,他是在爱!
英儿拥抱即将夜奔的林冲那一瞬,我又心里一惊,她居然也在爱!
所以,该片在情感表达上:超越《霸王别姬》,没有“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少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的嘶吼声讨。
只有林冲淡淡说:少东,你有烟吗?
只有少东慢慢说:一个是我的妻子,一个是我的爱人。
一来一往,便是圆满,也就交托了两人的一生一世,够了。
这静水深流的表达,更入人心,久久不去。
蝶衣爱小楼,影片用了好长的铺垫,打小的相依为命,成年后的爱恨纠葛,已是不得不爱。
林冲却只用了一句唱腔,正觉乏味,准备离去的少东暮然回首,便已沉醉。
另一个角度,蝶衣小楼是在同一个世界的彼此牵绊,而少东与林冲,隔着中西方文化熏陶,价值理念,世俗地位,还有安身立命的天地之别。
一个声线就可以冲破所有阻碍,你信吗,我是信的,我不懂尺八,但,第一次听,我便哭了整首《一生一世》。
接着是影片驾驭观众的方式:黄磊的哭,把角色少东的情绪带出来,把我的情绪也带出来,跟着眼泪鼻涕一大把。
所以,这部片子,不是率领观众,来,跟我冲!
而是带领观众,你看,他们就这样爱着呢。
关于叙述节奏:是娓娓道来,它用英儿和少东的信件往来,以及他们各自的念白,把握着张弛有度的分寸,把最重要的角色林冲的心理巧妙的折射出来,无声胜有声,它用隐藏的表达,回避或炽热的眼神,要说又未语的话语,略略透露出浪涛汹涌的情感。
在这一点上,也优于《霸王别姬》,《霸王别姬》里,导演的野心,小楼的霸气,蝶衣的深情,菊仙的命数,袁四爷的拿腔拿调,都在彰显。
就连只露几面的英达,还有吴大维,哪个不是在暴烈的张扬。
《夜奔》很平静,讲情感,如流水,讲战争,无枪声,但,这种留白,恰好是观众能接到,全都懂的点,很是高明。
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但这份含蓄,包藏着天地山河,上演着喷薄情感。
写到最后,已无言,借唱词来收尾吧,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黯,疏林冷落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
没有看到影片的开头,换台的时候一眼扫过,喜欢那沉郁的色彩和刘若英干净的短发。
第二天上网查才知道它的片名叫《夜奔》,也是剧中昆曲的名字。
影片讲了三个人的感情,微妙,秘而不宣。
少东和英儿已经定亲,最后他们也结婚了,但他们都爱着同一个人——林冲;林冲爱着少东,最信任的是英儿,倾其全力去照顾的却是黄少爷。
人的感情也许本来就不是单一的,各种复杂微妙的感觉让它这样不可捉摸,这样无法释怀。
没有对和错,没有应该不应该。
少东喜欢林冲,或许仅仅因为他对声音的敏感和偏好,《林冲夜奔》,那样悲怆激愤,却又柔肠百结。
英儿喜欢林冲,也许一半因为戏,一半因为他茕茕独立的气质。
林冲喜欢少东,固然有着旧时梨园行的“惯性”,更多的是只有少东真正把他当作一个人、一个朋友去对待。
林冲是个孤儿,从小被抛弃,被师傅养大的过程中打骂自然少不了,还有更可恶的“糟蹋”,所以他没有自己,他唱什么就是谁,唱《林冲夜奔》,他就叫林冲。
我不觉得这是一部同志电影,这只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
友情、爱情相互交错,如同两滴墨水滴落宣纸,很快就相互交融了。
三个人的爱让人哀叹。
还就此喜欢上了昆曲。
记得前些年昆曲火的时候听过《牡丹亭》片断,总觉得悲凄有余,过于断肠,牵得一颗心飘向无底的深处再也回不来。
但是《林冲夜奔》让我对昆曲有了新的感觉,明明是一个壮士,激愤铿锵,却又这般柔情激荡、惆怅百结,让人欲罢不能。
因为《夜奔》,也爱上了昆曲。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让我牵挂几天的电影了。
犹如大石,压在心头;又如清泉,淌过心间。
看了《夜奔》,看了超越的爱,看了信任,看了忠贞,看了搞不懂的责任。
也看了奇妙的昆曲,古朴的深宅,喧闹的剧场,宏美的长城。
还看了男女,男男,更看了逃避。
看了这么多,就是一个《夜奔》,就是一个夜。
一个逃离了现实的夜,一段勿忘的真情,一把短笛,一柄玻璃的提琴,一段昆曲,一首巴哈无变奏组曲。
一个刘若英,一个黄磊,一个尹昭德,一个戴立忍。
一次凄美的夜奔。
夜奔的是谁?
是林冲么?
是,他为了爱而夜奔。
他爱着少东,却无法逃避黄少爷。
夜奔,看上去是因为杀了戏班老板,实际上是一种释放和选择,是一种为了保护所做的决断。
他自身的爱本就是扭曲,被老板糟蹋过,被黄少爷包宠着,却被少东珍惜着,被他和少东的爱幸福着,也艰难着。
他内心忠贞于少东,渴望着得到少东的爱。
他转身而去,他风雪夜奔,他辗转美国,都是怀着一种真爱的坚贞。
直至生活所迫的最后,他才拿出那把玻璃提琴去典当,直至生命最终,他还都珍藏着那把经过爱人之手的提琴。
夜奔的是谁?
是少东么?
是,他为了压力而夜奔。
他游移于对小英的道德责任和对林冲的真性之间,也游移于自我张扬和环境压力之间,更游移于勇气和嫉妒之间。
他因为旋律而爱上昆曲,因为直抵心灵的声音而爱上林冲,这份爱本无从谈起,却凿然明了。
当他甩开林冲的手的那一瞬间,是否回忆起那只手曾经放在胸前,对他说过这里有你?
当他站出来说林冲有自由不去的时候,是否有勇气表明自己的爱呢?
这一切其实都不存在,他只好选择了离开,他无法面对小英,无法面对社会的舆论,更无法面对那个雪夜不辞的林冲,实际上,他无法面对自己在爱和道德之间的感性和理性。
夜奔的是谁?
是小英么?
我想也是吧,虽然她一直宽容着少东,接受着自己的爱人的不爱。
他们在信中说的很清楚,他们不是恋人的感觉,从而有了更深入的交流,更是朋友。
她有着期待,对少东的期待,对婚姻的期待,然而,她更爱的是昆曲,是舞台,是静谧的环境,是优柔的旋律,是夜奔的林冲。
小英到底爱谁,为什么要给林冲少东送的提琴,为什么要去美国找少东?
小英的爱是大爱,是爱关于爱情的情感,是爱那些爱着的人。
少东嫉妒林冲给她的信任,她说她也嫉妒林冲给少东的爱,或者是少东给林冲的。
她如此明了的知晓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却默默的接受着他们对她的信任或是感情,只是在夜奔的一刻,说出了自己的真爱。
看过了夜奔,等待了将近5年的时间,终于看完了。
一种无法说出的心痛,为了所有的角色,甚至包括黄少爷,那个大烟鬼加上同性恋——因为他也是真爱着林冲。
我找到了那首主题曲,萧亚轩的《夜》歌中唱到:没料到爱过了一生不忘后来感叹 交会的夜太匆忙你还欠我一个深深的拥抱解释的眼光--现实,让我们也会有很多次夜奔的冲动,夜奔的到底是谁,可能更是我们内心那个我们不知道的我们!
(几乎无关影评,多半牢骚而已。
)这么久的片子,本来看了也就罢了。
不想矫情什么。
郁闷的是,看完它的当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
一个已经有年头没有做过的梦。
梦里面,我还是当年那个青涩的样子,一样的扭捏掩饰,一样的故作轻松。
我暗自祈祷,能和你更加靠近,却在你微笑着朝我走来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冷漠的扭头走掉。
情深不寿。
我总是这么对自己说。
然后,在多年之后,回忆起空洞的年少时光,我甚至感到庆幸,庆幸一切的美好都止于现实开始之前,我不曾受伤,也不曾感到失望。
我多么庆幸我的故事里不存在“林冲”,这样我们都不用背负太深刻的感情,或者太沉重的悔恨。
有一段时间里,我不太分得清年少时光惯性的延续,究竟是因为你还是仅仅因为我想要改变这样的自己。
当我发现自己很难改变的时候,我开始不断地美化记忆。
于是,一场叶公好龙的无聊闹剧不知不觉中被我脑补成为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文艺小品。
那些自以为深情无两此生不渝的,又有几成已经是自我美化加工的面目全非?
人始终是自我保护和自我中心的。
错过就是错过。
你有什么资格说你曾经深爱过?
如果换成是我,在庸庸碌碌老的要死不死的时候,对着那样的两块墓碑,我绝不敢厚着脸皮向陌生人介绍说,这里一个是我的妻子,一个是我的爱人。
我做了一个梦。
一个关于你的梦。
我想要告诉你,我迫不及待,我辗转反侧。
你知道么?
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一个转身,是那么的轻飘,如同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在茫茫中略去。
我梦见一袭长衫,在深秋的孤灯下,遗世而独立。
好似格格不入于这个世界,清雅而高尚,又好似遗弃于这个世界,那么的陈旧而古老。
那仿佛就是你于我的印象。
那么的触手可及,那么的遥不可及。
既远且近。
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你知道么?
我做了一个梦。
一个我有过无数次的梦。
我梦见一个下雪的夜晚,暮色沉沉,像是把天偷挖了去,四下里,只剩空旷。
一片苍茫。
那清冷的夜色,曾无数次在我的梦里回荡。
然而我看不见你。
我似乎在找寻,在奔跑,在声嘶力竭,在筋疲力尽。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
我只是停在你曾占据的地方,希冀你会回来。
回来你曾离开的地方,一如往事。
你知道么?
我梦见我叫喊着你的名字。
如同从前。
在那个雪夜,抑或无数的匆匆的夜晚或白天,我默默念着的,或是在心底呼喊着的,或是将忘未忘的,你的名字。
林冲。
林冲。
我告诉过你么?
我喜欢你这一个名字。
仿佛平静焦灼着凶猛,互相纠缠,然后在岁月斑驳里放歌。
放歌,嘹亮而亢奋。
如同晨曦划过黑夜,如同破晓。
她曾问我,第一次看见你,我究竟在想些什么。
我说我在听。
为什么?
明明相距甚远,然而那唱词却能直捣心房。
如同针尖,刺在麦芒的心上。
我听见你于一个彻骨的寒夜,奔逃着,担忧着,我听见你于一个颓败的庙宇,伤心着,遗憾着。
好似懊悔与无奈并重的两难。
望家乡,去路遥。
望家乡,去路遥。
谁人能解你的悲伤?
我知晓你的身世,原是了无牵挂。
来时如此,去时如此。
于是我知道,你是林冲,林冲是你。
你知道么?
我又梦见了你。
我梦见我来探你。
然而我仅仅奔跑在无止境的甬路,身边匆匆的,皆不是你。
我望不到你,我找不到你,这一切,又让我忆起那个如心肠般冰冷的夜晚,那个眼望不到尽头的茫茫旷野,那个寂静无声的车厢,那个从此不再相见的人。
那是你么?
我差点落下泪来。
我想我是如此多愁而敏感。
你知道么?
我又梦见你了。
如同以往,我仍然无法遗忘。
然而我不记得那是多少个春秋,抑或只是数月的光景?
我不记得。
年岁到了,光景到了,我来到我的暮年,而你,却一如往事般年少。
你知道么?
我还是梦见了你。
然而你在我的梦中,总是不甚清晰。
模糊的像是指尖的纹路,勾连在我的心上,彼此的牵连那么松懈,如陌路一般穷途。
然而恰逢一个漫不经心的刃口微微的触碰,便感到锥心的疼。
原是十指连心。
这痛楚,在我的梦中,或是当下,皆是那么的明了,然而我却在听见那一句唱词的时候才幡然醒悟。
望家乡,去路遥。
望家乡,去路遥。
我的哀痛,是因为记起了你么?
还是一如我,如当下的我,知晓我们身处异乡,终难相见?
还是一如我,如当下的我,知晓我的悔痛,是源于我的不堪与懦弱?
你知道么?
我不敢爱你。
我不能爱你。
我没有握住你的手,我没有漂洋过海的勇气。
我没有越过重重阻隔,我只是在我的房间,一遍遍的,想着我所听见的你。
悔不当初。
我该是握住你的手,哪怕仅仅是要告别。
于是,我的后半生,静静剩下遗憾。
我不知道,寒夜里的那一次转身,既是生离,也是死别。
我再没有遇见过你。
我不知道,再一次相见,却是永别。
我只是执着于遥望我的情感,寄情于刹那的恍惚以及彼岸。
我的恍惚,像是退格的帧帧画面,对我的思念与想象不停回望。
而我的彼岸,像是蓦然消失了似的,不经意的被我放在记忆的某一个地方。
然而我记得你。
纵是忘却了故乡,我仍记得你。
因你是我的情感,我一路执着的、遥望的彼岸。
你知道么?
我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又一次的,梦见了你。
我不知道梦是如此神奇的东西,如此的循环往复,只是为了,圆我心事。
如此自私而平常,如此卑微而难忘。
你知道吗?
我想要告诉你,我做了一个梦。
一个关于你的梦。
我是如此迫不及待,如此的情难自禁。
我望见你期许的眼神,望见你将我,缓慢的,轻柔的,置于你心。
如此的永久,如希望,或者未来,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我望见你的长袍,被秋风吹荡着,潇洒而缠绵。
我望见你于苍茫的旷野中,仿佛听见我的呼唤,笃定的转身。
我望见你当时的眼神,我知道,你听见了我。
一如我听见你。
而当我开口,才渐渐发觉,这也不过是一个梦。
一个熟悉的,却又飘渺的梦。
那么虚无,仿佛不曾有过。
于是我依依的醒来。
是那么的不舍而无奈。
我仅仅望见陌生,横亘在我们中间。
仿佛不曾相见,如同不曾相识。
可怎么那么突然地想起一句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于是我沉沉的睡去。
朦胧间,听见你在唤我:少东。
少东。
声声慢,若游丝,栖息于我的耳畔,那么的细碎而轻飘。
幽幽的,如同情思,萦绕在我的心头。
不思量,自难忘。
不思量,自难忘。
不思量,自难忘。
刘:是他,我发誓在这一刻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他就是荣庆班挑梁唱‘夜奔’的武生,那一张安静的脸,那双总是回避开的眼睛,即使见过他的身手,我还是不能相信。
黄: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
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
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黄:我感激我这一生,虽然它是那么遥远而漫长,我始终有你听我说话。
刘:我们的事也只能对彼此说。
黄:所以,你能明白我此刻的孤独,是吗?
黄:这个城市还在,我还在。
有人走过我身边,问我这三块墓碑。
我说,这里埋着一个是我妻子,一个是我爱人,我还是决定把你埋在我们的中间。
——from 夜奔看夜奔是因为那个精灵古怪的女子。
不相识,不聊天,只是一直默默地关注。
关注,豆瓣上我最喜欢的形式,不需要认可,不需要承认,一厢情愿的关注,很简单,很好。
豆瓣上满是这样的奇女子,只是要在一个帖子里相遇,也需要缘分。
喜欢看她的图片,看她的文字,那个坚强又敏感的女子,她说,她泪崩了,所以,我看了。
昆曲,那个婉约柔肠的古老戏曲,不管什么场合听来,都会有那么点暧昧的意味。
我以为,会有那么一个娇柔绝代的男子,唱着华丽多情的词,一个回眸,满是柔情,接着演绎一段波荡曲折的恋曲。
但是,却是一个俊朗的武生,唱的是悲怆的林冲夜奔,爱得是那么辛苦和决绝。
我喜欢那个隐忍的男子,舞台上唱的掷地有声,眼神有力坚定,舞台下貌似懦弱,却有着世人所没有的勇气,勇于恨,勇于爱。
我也爱那个单纯的女子,一个转身,失去了所有的爱,却仍然用一种善良试图成全一段旷世的爱恋。
这样的女子,值得所有人爱。
而那个柔弱的少东,终究是懦弱的,他会一切发生后,依然对英子说我喜欢你,他会逃离一切,带着悔恨,孤独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这样的男人,是懦弱,但是却真实。
看夜奔,会想起霸王别姬。
会想,为什么,戏台上的男子,为什么都生得那么娇媚,又爱得那么坚决。
演尽了人生百态,看惯了人情冷暖,也许他们对于情感有一种更加纯粹的信仰,所以,程蝶衣说,说好是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所以林冲拍着胸口对他说“我这儿,记得你!
”。
这些戏子啊,总是能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情感,而戏外的我们,也就那么轻而易举地就被触动心底的那根心弦。
但只是感动罢了,他们是真虞姬,我们都是假霸王啊!
其实,这个片子还是零散,拖沓。
但是,爱的就是大片大片的独白,安静又美丽的文字,还有大提琴低沉的声音,灰蒙蒙的镜头,留着短头的奶茶,骑着自行车,在一条满是梧桐树的呼啸而过,这些细节,零碎,细致,满是文艺腔,倒是具有最大的杀伤力。
看了《夜奔》,哭了。
在香港的时候找来《夜奔》的剧本看,就很喜欢。
很喜欢这种文学气的电影。
耳边还响着黄磊和刘若英对话的声音,他们信中的对话调子都淡淡的,可是却能感觉到一种深深的寂寞和那种回顾往事时“只是当时已枉然”的叹息。
黄磊的念白仍然相当地出色,好喜欢他磁性的声音。
刚开始会同情林冲。
一个孤儿,从小被无良的师父蹂躏压制,在戏台上那个英武的林冲背后是一个眼神总是在躲闪、甚至没有自己名字的孩子。
尹昭德唱戏的身手实在是不敢恭维,纵使我这个戏盲也能看出他的破绽,但是他无辜而深含怨念的眼神演活了这个林冲。
心里会怪少东软弱得不敢面对林冲的爱,怪他甚至没有努力寻找过爱人的下落就逃回了美国,怪他在感情面前甚至没有那个黄子雷来得勇敢和执著。
可是看到他孤独地在美国独行,唯一与世界的联系就是与英儿的通信,吃面的时候听到了唱机里在放“望家乡去路遥”就哭得像个孩子,才发现少东其实更不幸福,因为至少在林冲的世界中,他曾经努力地表达过自己的爱,也曾经努力去追求过,曾经在听到少东消息的时候“在那混浊的眼睛里有了光”,而少东,只有那个做了无数次的梦,梦见飞奔在那个他们两个生离死别的雪夜,梦见飞奔在医院里去见林冲最后一面,梦见自己没有表达的爱,和自己再也回不去的家乡。
三个人都是孤独的。
英儿说,我宁愿你一直给我写信,跟我说你心里的想法,也不想让你做一个伪装着自己的丈夫。
少东的生命中,甚至家乡和父母都是陌生的,他只有林冲和英儿,他们就像是他心灵的家一样,可是在他余下的生命中却没有多少同他们的交集了。
林冲,一直话少得可怜,却那样坚定地指着自己的心口向少东说:我这儿,记着你。
那个可怜的孩子,少东和英儿不多的关怀就换回了他一颗赤诚之心,可是他们还是那样错过了…… 想不清楚他们是怎样相爱的。
但是在片中他们三个相识相熟相知的不长的片段却着实带着一股温暖的气息,和片中其余部分的调子完全形成了对比。
也许就是那种家人般的温暖和亲密让他们之后的余生都无法再忍受寂寞和冰冷,让林冲那样执著地偷渡到美国找少东,让少东余生都在做同一个无法实现的梦,让英儿多年之后得知了林冲的死讯,才终于对少东说:“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其实我一直爱着他。
” 望家乡,去路遥……林冲是个没有家乡没有名字的孤儿,少东是从小就被送离了家乡因而也失去了家乡的漂泊者。
也许流浪者与流浪者的相遇注定会磨擦出刻骨铭心的爱吧,可惜他们还是在对方未知的情况下各自孤独至死。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林冲,或者少东。
我们真的会找到能让灵魂安逸的居处么?
或者甚至,在流浪的途中,我们还有可能走进彼此的生命,互相安慰么,哪怕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很多年以后,才渐渐明白那一个背转身的含义,不是年少轻狂,不是骄傲自负,也不是任意妄为,而是生离是死别...曾经老也看不懂《夜奔》,无法明白明明相爱、朝思暮想的两个人就那么轻易地因为世俗因为罪恶感而产生了那一个背转身,其实并不是。
直到有一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渐渐明白了《夜奔》的寓意。
正是爱得深,爱得切,所以才不轻言爱情、所以才不一时冲动、所以才不花丛中追寻,那所谓的“挚爱”导致的背转身,却依旧那么残酷,因为是生离是死别。
几乎和其他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故事总是发生在一个不经意的下午,懒洋洋的阳光撒在一个懒洋洋的人身上,他微微地笑着还不一定是专门对你的,但是你依旧不可救药地产生好感并陷入温柔陷阱。
令人意外的是,他频频地约你,和你吃饭和你看电影和你长聊和你开些不痛不痒在你看来却是暧昧的玩笑,这样就更加让本是想包裹下自己的你开始胡思乱想开始左顾右盼... 直到有一天,他又约你去玩游乐场,那个飞扬笑声和青春的下午,那个闭着眼看夕阳觉得美得跟你们一样的下午,那个手握着手玩“冲向月球”不知是心动还是害怕而手心出汗的下午,那个他对着你傻笑得一塌糊涂并且灿烂如花的下午... 你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潮澎湃,将他认定为这么多年来你苦苦寻觅、魂牵梦绕的爱人...当你满心欢喜地想给他回应,想要点破些什么,却看到了你和他眼中同时的犹豫,处处陷阱处处豺狼的职场环境,清苦传统孜孜期盼的单亲家庭,不可预知害怕面对的人生与未来...似乎都是那个背转身的锲子,但又好像都不是。
从此陌若路人,礼貌性得点头微笑,礼节性地寒暄说话,难怪有人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的几个境界:从站在他面前他却不知道你爱他,到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敢情那样的一个背转身,却远比五分钟热度就亲吻,十分钟就上床,三十分钟就拍拍屁股各走各的,更让人留恋遗憾和回味;远比有人死心塌地死缠烂打追着你,你却无动于衷波澜不惊,来得更刻骨铭心惊天动地;远比你对镜自赏暗自神伤,想象着那幻想中的人儿轻抚身旁笑而不语,来得更切实际更切梦境...无论如何,你和他都不可能,虽然天天照面,虽然相互都心存旖旎,虽然都曾想你念你千百遍,那一个背转身啊,是生离亦是死别...【来自: www.feizan.com, 飞赞同志互动社区,飞赞作者GemL】
看电影的时候,就像在自己写一篇日记,淡定而从容。
看电影的时候并不是很感动,只是在电影看完后,突然就很想哭。
大口喘息地哭。
我唯一想到的是:爱,是不是真得可以这样久,久到一辈子?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他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 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故事的最后,少东呢喃地对英说起林冲和他们的那个分别的最后一个夜晚。
生离与死别到底哪个更凄惨?
生离是:我们的爱走到了尽头,然后不得不割舍,离开,从此,或许都不会再有任何的焦点。
我还是会想你,只是,会有一点痛。
死别是:我们还爱着对方,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我们还是会一直地爱着对方,只是,会有一点甜。
我们会假想你还在,假想美好故事的继续上演。
那么看来,生离,是最凄惨的。
我们生命里会走过很多的人,他们像荧光,闪过亮光然后消失。
但是,也会有那么的某个人,永久地存在你的心里,回忆是实体的更高形式。
我知道,我的生命里,有一个人,他可以伤害我很多次,但,我会一次又一次地相信,然后重复悲伤,这就是所谓的克星。
不管怎么样他会一直生活在你心里最柔软的位置,你会不许自己来伤害他。
你知道,在他走之后,你遇见的所有人,都只是另一个他的复出。
或是,一些心门外的祈求者。
你知道的,他很重要,哪怕,现在他已经不属于你了。
林冲,在少东的心里就是那样的一个存在。
他可以一周七天重复地大提琴演出,可以很淡然读到英的信。
但就是在与林冲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让少东变得紧张或不是自己。
生命里,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人。
我爱你,会有多久?
那么就一辈子吧。
最近的上海冷得有点儿邪乎,晚上呆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惟一能做的就是躲在被窝里头看片子。
此前,我完全不知道有一部电影叫《夜奔》,会下载只是因为我喜欢的一折昆曲《宝剑记 夜奔》。
“林冲夜奔”大概也算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故事之一,一个关于英雄末路的故事,一个舞台,一个演员,没有布景,所有的剧情都在他的一抬手一动身之间,所以梨园行里头说女怕思凡,男怕夜奔。
这部电影没有太费周折就让我入了戏,最初的期待并不高,我以为我又看到了惯常出现的台湾爱情片,一个三十年代的背景,另外一部人间四月天,岂料就是这么一个不算复杂的故事,竟然被徐立功导演拍出了三分家国离散的苍凉之美。
而我也不得不承认刘若英和黄磊是适合这样的片子的,有时候看着奶茶略带神经质的眼睛,就能很快融入到剧情里了。
一个耄耋老人,走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灯光闪烁的四十二街、第五大道快速在他身后离去,于是我知道我要看得又是一个关于回忆的故事。
一个自幼成长在国外的青年,与速为谋面但常通信的未婚妻,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电影是这样开场的。
他们最后结婚,相伴到死,连墓碑都在一起,电影是这么结尾的。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么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和逃避的故事。
既然是夜奔,自然要有林冲,他是一个戏子,没有名字,日日里在别人的故事里头流着自己的眼泪。
他没有表情,以至于在开始的几次出场中,如同跑龙套的路人;可是,他还是轻易地吸引了我的视线,同样是因为这张毫无表情的脸。
他在舞台上的亮相,虽然惊艳却并不让人高兴,他缺乏林冲该有的英气,即便是走投无路面对巨大价值落差时候的林冲,也不该有这样的郁悒和悲愤,也正是这种气质同时吸引了台下懂戏的英儿和不懂戏的少东。
林冲是武生,他不会像蝶衣那样千娇百媚,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没办法让人觉得楚楚可怜。
尤其当他面对师父,面对黄少爷的时候,那种隐忍和顺从,让人觉得他好似没有心。
只有当锣鼓响起,那一句“按龙泉泪洒征袍,恨一身天涯沦落”才让人意识到他是多么想逃离,“那是千军万马化作一滴男儿泪,那是暗夜孤身被弃置在荒野里的悲凉”。
少东的出现是突然的,他不请自来,他粘着他学习昆曲,他拉着他一起喝酒烤鱼。
他自觉连做他朋友的资格都不够,可还是表明了心迹“我这里,记着你”,脸上依然没有表情,可是眼神坚毅无比,言罢潇洒转身,纵身一跃、飘然而去,果然是“风怀恋慕,只凭一言片语,便传倾心之意”,这份执着和洒脱不由得人不击节称赞,或者这才是真正的林冲。
此一刻,无论男女当都为之倾倒。
在那个雪夜,少东拉着林冲开车逃离的时候,我想真正“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的是少东,而不是林冲。
他就那么安静地坐着,不再担心是不是还要赶回去唱夜场,几乎是有些宠溺和纵容着少东的任性。
在车里,他拉起少东手,他向他靠近,缓慢但是坚定,后者只能像个无措的孩子般徒劳缩向角落。
最终,他选择了逃避,少东打开车门的那一刻,也许只是想整理下混乱的思维。
只是一支烟的时间而已,当少东再次回头的时候,能看到只是雪夜里晃动着的车门。
如果没有后来的剧情,如果只到这里,也许它就是一部悲剧收场的爱情片,可是故事还没有完。
既然是夜奔,总要有事由,林冲错手杀了糟蹋师弟的师父,离开前他拿着竹笛找到了英儿,他或许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个可以托付的女人。
英儿把少东赠予的定情物大提琴送给了他。
英儿是一个沉迷于戏曲舞台的女子,她对林冲的爱并不莫名,甚至可以说顺理成章。
只是,她更清楚自己和少东的婚约,那是一段真正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也许最大胆的行为也不过是喝了他喝过的酒瓶而已。
她成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和自己未婚夫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期间的悲凉或许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少东没有勇气去承受这份唾手可得的爱,他逃开了,回到了美国过着独来独往的生活,以近乎麻木的生活来祭奠失去的感情。
可是,当再度来到纽约和他重逢的英儿,看到桌子上的那把水晶玻璃大提琴时,我们才清醒的意识到整出戏只有林冲才是真正的“夜奔”。
他在日占时期靠打短工为生,他奉养曾经霸占他也救过他的黄少爷到终老。
然后,他揣着英儿给的少东在美国的地址,混上了海轮。
他不识字,也不识路,无法想象在那个战乱年代怎样漂流到欧洲又怎样来到纽约,又怎样在移民局的监狱中死去。
可是,上天到底还是让他和他的爱人重逢了,虽然阴阳两隔。
当移民官员把小小的骨灰坛彭的一下砸在柜台上的时候,我的心也被狠狠地砸了一下,少东失魂落魄的在走廊里趔趄地走着,我的脑海里头闪现的是林冲在这个戏里最后一个镜头,穿着蓝色长衫站立的背影。
一转身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少东的下半生是与英儿一起度过,两个人失去了同一个爱人,只有他们彼此才能懂。
“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或是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 多年以后,年迈的少东真正有了乡愁,但教会他“望家乡,去路遥”,的人已不在。
他最后选择将英儿的墓碑放置于他和林冲的坟冢之间——终究是他负了他,即使百年之后他也没脸让自己跟他躺在一起。
Still can’t feel anything about those homosexual movies. The purity of love is absurd to me if you love the artist just go for it admit your gay and then just tell everyone that you’re gonna be together and the girl is stupid to get stuck in between of two days, but it actually surprising that these kind of movie can be played in that era
嗯,這部也是個杯具,劇情記得不那么清楚了…………
王蕙玲笔下,女性对于男性、家庭、国家而言,常常既是牺牲者,亦是拯救者。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尴尬的烂片了,重新燃起我看好电影的热情,这就是矫情狗血电视剧啊。黄磊和刘若英,俩人旁白念得比演得好。戴立忍脱去沾着秽物的红衣,一头黑亮秀发散落,只有这一幕,有点浪漫迷离的同性气质。黄磊和刘若英,百思不得其解,这俩人到底为啥会是文青代言人,黄磊在此片就已经发胖了,一胖毁所有,一直有股爹味,刘若英的发型直到结尾才看出来造型师上线了,马思纯接班的不是蒋雯丽而是刘若英吧,接班的是青春疼痛文青女,而不是《天下无贼》里那场观者落泪的吃戏。全片无一处不尴尬,林冲这个主演,存在感还不如那把玻璃大提琴。戴立忍披头散发,还挺好看的,林冲和黄磊则压根没有同性恋气质,俩人雪夜车戏给我看得脚趾抓地,心道:千万不要千万不要,好在黄磊逃开了,居然还有种大姑娘被占便宜的感觉,我又心道:那也该是林冲被占便宜吧
三人的融洽是这部电影不被说破的最美好的关系,林冲是悲惨的,唱了无数次的夜奔,而自己终于不得不走在这样一条道上,他在挣脱,却永远没有挣脱的那一天,属于三人的牵绊,长留在活着的人的追忆里,在一封又一封信里面,彼此无尽倾述。
当初还是优酷极其模糊画质里看的。腐人以为万人迷狗血虐受,在点子脑里是高贵的齐人之乐。睿站刷到补补。
可惜林老板在戏中展现出来的魅力不够 让我不时疑惑究竟为何他能让少东、英儿和黄少爷如此倾情
就像是上个世纪以爱至上的世界,放在现在的价值观就会有另外的观看思考角度。不过怎么看,爱是需要给有勇气的人,相互呼应的。如果只是逃避,那少东永远不配得到任何珍贵的东西。即使他活到了最后,也像是第一个死去的灵魂一样,见证者别人敢爱敢恨但是跌宕起伏的一生。
只要给一苗火光,眼前就变成港湾...
听作的台词真是看不下去了,能不能把黄磊的发型及刘若英换了。
深情是首诗 用生用死用离别用团聚来写。不管是男男恋还是男女恋 孽缘还是暗恋 都爱的好深情。林冲的内心好冲突 刘若英角色的也是 黄磊的角色更是旁白做的不错 好纯净的乱世恋曲。
“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或是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很文艺,很美。生活里,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可理解的事情。向东和林冲的那一转身,既是生死,也是离别,一辈子。林冲人生的至高点应该是遇见向东,因为那一刻他浑浊的眼睛里有了关,因为他遇到了爱情,连黄子雷也觉得那一晚他唱的最好。于是,找到他就是林冲奔跑着活下去的最大动力。只是,人生善变,兜兜转转,林冲最后的光景是在监狱,而当向东收到移民局传单时,等来的是一瓶林冲的骨灰,故人不在,阴阳相隔,所以当影片末尾年老的向东去祭祀,他告诉路人:这里一个是我太太,一个是我爱人……也许,足矣。(ps:刘若英演同妻💯,那种隐忍,不甘,痛苦却又放不下的纠结,到位,戴立忍的黄子雷阴阳怪气,他好像一直这样,第四幅画也是这种感觉)
不知道是时代吞没了人还是人吞没了自己。那时候的中国未必不会发生祖与占那样好看的三角恋。
才发现原来是如此久远的片子,是同霸王别姬却又不同的片子,压抑又绝望。他说我没想到,那一个转身,从此便是生离和死别。但我一直责怪他软弱的逃避,从不曾真正回头,直到他在听到那熟悉的唱腔仓皇寻找最终窝在小小的他乡之家痛哭。
“看见那个水晶玻璃的大提琴,已经是1947年的冬天了,距离林冲孤单地死在医院里,整整一年。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地奔跑,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不值得一看
所以,黄老板才是整部剧三观最正的角,不仅做了自己,还收获了尘世的爱情得到了善终。
看了完全就忘记了。。。20220419重新看一遍,完全是部偶像剧,历史背景有和无没什么区别。
大段品相低劣的旁白,情节尴尬的苦情三角恋,文艺腔过火的同志电影。幸好情感上还是非常地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