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介后的剧情崩坏严重。
背景设定很惊艳,一场消灭平行世界来减少宇宙总质量的残酷竞技,以及社会各阶层对出现的高等科技的反应和利用,再由不成熟青少年做救世主的视角补充故事细节,非常好的设定,然后就变成小蝌蚪找妈妈和寻找黑社会身世了……政府重返亚太安全架构的愿望呢?
除了驾驶员根本没人担心失败了地球就会消失的事实吧?
甚至短时间内就破解更高文明的科技,编辑未免太过放大人类的能力了吧?
为了圆上剧情,从拥有一个完善的游戏规则堕落成激怒NPC来任性修改命运,人物片面化,故事越讲越小,无用情节过多,强行煽情,以孝美和爱子的故事最为可惜,好像漫画里这两个姑娘的故事更加深刻。
比较失望
十五个性格各异的少年,被命运残酷地选中参加这个游戏,为了拯救这个世界和自己所珍惜的东西,相继地死去。
扭曲,欲望,仇恨,自负;勇气,希望,友谊,责任,有为了自己的欲望,感受高高在上,忽视生命的感觉的人,也有为了守护弟弟妹妹而牺牲的人,人性的善与恶表现的十分明显,这是一部值得去思考的作品。
当我们被选中时,会是怎么样的呢?
那把椅子代表的,是自己的责任,使命,抑或是其他的东西。
话说在前面,任何“你看不惯动画版都是因为你不了解原作”之类的话我是不接受的,决定动画版品质的唯一因素就是动画版的品质。
那么,首先说音画表现。
这部作品的神奇画风可谓是名声在外,2007年作出这样的画,除了没有诚意我想不出别的形容词。
人长得龊就算了,还全员面瘫。
人脸几乎无时无刻不崩,以至于一个人物要出场好几次才能让人对其长相有一定的概念。
场景和战斗动作重复利用率过高,大场景画面中机体与背景的比例忽大忽小,看完24集我都没能大体弄清楚那机体的尺寸(嘛……其实某主角倒是交代过目测高度)。
战斗画面精彩程度顶多也就跟小学生打架相当。
音乐方面:OP和ED倒是不失水准,黑无可黑。
OP虽因其著名的空耳歌词而被过度捧高,不过这不是动画的错。
但某些时候的BGM实在是渣得令人发指,尤其战斗BGM,配上机体内腔那充满着敷衍了事意味的一片屎黄色,听起来让人有堵了马桶,久冲无果一般的不痛快感。
音画表现决定了这部动画猎奇向的基调,然而这部动画最奇葩之处却不在于音画。
在这部作品中的主角们,往往能在上演煽情戏之后毫无愧疚的上演大屠杀,换脸迅速而决绝,觉悟之高让人汗颜。
孩子们在面对朋友的死去、被毁市区中成千上万无辜人的死去、自己刚找到的亲娘的死去时都可以表现得麻木不仁,唯独在面对与这些相比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时会激情万丈。
整部作品大多数时候洋溢着一种令人作呕的冷酷无情。
人物的成长与升华相当突兀,该交代的经常忽略不谈,无意义的细节倒是不少。
故事框架和世界设定本来大概是挺有趣的,可是由于缺乏可信的细节,加上到了中后期还在添加设定以及一些不了了之的线索,最终就显得不那么有趣了。
撇开音画表现不说,这部作品根本上的失败在于人物刻画手法上的稚嫩、人的成长与感情变化的不可信,导致故事展开的不自然。
透过动画,能很清晰的看到躲在荧幕后面那个没有多少才能,却有十足恶趣味的原作者。
《地球防卫少年》是2007年的动画,听到这个名字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的是一群热血小屁孩在青春洋溢地驾驶巨大的萝卜抵御地外侵略者保卫地球的故事,其实这部动画的名字是“ぼくらの...”,不得不说这是为数不多的好动画之一,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与震撼,没有唯美的人设,威武的萝卜设定,也没有满腔热血喊招式的画面,但世界观非常广泛,涉及人性,人生,政府,财团,黑道,其卖点不在于SF设定,内容非常真实,面对死亡和选择,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剧情非常黑暗,充斥了恐惧与失望。
以下含剧透,设定就是在地球上选出十五个少男少女参加这个游戏,驾驶巨大机器人与敌人进行战斗,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游戏,自从第一个驾驶员不明死去后才渐渐知道驾驶这个机器人的代价就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一旦参加契约则无法退出,输掉的话整个地球消失,面对的只有两种结果。
1.战斗,自己死去,地球上其他人活下来。
2.不战斗,全部人死去。
通过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展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几乎没有希望,大家都不想死,也不想为了地球而死,人就是如此脆弱的生物,一旦失去支撑自己生存的动力,则会变得疯狂,变得无所谓,一个一个人的死去,令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发现敌方的机器人和他们一样,拥有思想,从而发现了在平行世界中存在多个宇宙,那个宇宙的地球也有十五个战士,战败一方的宇宙就会消失,为了缓解不断膨胀的空间,所以必须以优胜劣汰的方式让弱者消失,然后胜利的一方得向管理者提供能源。
比起舍弃自己性命去战斗的孩子们,政府更注重的是对该迷之机械人的研究,对那十五个孩子的猜疑与利用,在战斗中也有遇到齐心协力的地球,让他们思考现在的地球真的值得他们去守护吗,回报却是冷漠与不信任,虽然这样的人类不值得他们豁出生命保护,但是他们却有值得保护的人。
推荐有一定精神抗性的人们观看,虽然到处是悲剧和绝望,不过我觉得这其实是暗黑治愈系动画,貌似漫画才是彻底悲剧的存在,动画还没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剧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对于里面的“支配者”交代不清,不过核心内容不在这里,而是人性的黑暗面。
OP非常赞,就是剧情的表现,我们不过是地球无数尘埃之一。
看完后第一个感想就是……不用驾驶那巨大的机器人去战斗……实在太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看类似的便当番,但是不得不承认,到后期我一直在快进,但是快进到有人快要死了,就开始慢慢停下来。
看到有点小惆怅,何况是在寒假刚放不久,家里气温极低,寒假作业还没做完,所以看到作业再看看番,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b站看番就是涨姿势,而且会被洗脑。
先说点题外话,片头曲实在是魔性,阿姨说阿姨说,乍一看还真的以为是阿姨说,结果原来是uninstall,卸载。。
好了回到这部番。
想当初第一次知道这部番,是王小洋还没有成为民谣歌手之前,在《漫友》上连载《将》,现在想起来,其实那部《将》真的是很大程度都借鉴了这部《地球防卫少年》,听说日语翻译过来,标题应该叫做【我们的】,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台湾的翻译吧,就变成了地球防卫少年,因为其打倒一个敌人就要失去一个同伴,因此这部番也叫做地球便当少年(误)。
原本是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年龄设定在初一暑假,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或者不幸的生活,但是作者厉害就厉害在能够把15个鲜明的角色刻画得一字不差,一个个都鲜活且炯炯有神。
很是厉害。
作者利用黑暗的中介,一次次随着战斗推进,才把几大真相揭露出来,首先是Zearth的启动需要的是少年的生命作为动力,一旦启动,就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因而这也是为什么叫做便当少年的原因。
他们被骗签订契约,然后开始战斗,而战斗的目的是打倒和他们平行星球的少年们,打赢了,自己的星球和宇宙得以保存,打输了,自己的星球连同其所带的宇宙一起被毁灭。
这些事情,少年们一开始都不知道,而是在逐渐过渡的过程中才知道的。
如果这种事情不是发生在二次元,而是发生在三次元的话,15个人可以算是都是冤死的。
何况动画版和漫画版还有不同,漫画版是所有人都死掉了。。。
动画版最后可奈还是活了下来。
战斗的过程一点也算不上酣畅淋漓,也一点都无法让人开心起来,有的人是带着目的战斗的,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战斗,但是最后还是启动了Zearth,唉。。
想想也是略醉。
第一个少年和久隆,一个热爱足球的少年,漫画版里得知自己的父亲当初也是一名厉害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但是父亲长大以后却成就平平,有种泯然众人矣的样子,这让他很懊恼,怀疑了自己的人生和梦想,但是最后抱着成为无名英雄的目的,在不知道操作就会死的情况下,成为第一位战斗后死去的人。
第二,是小高,这是一个自大的少年,他唯一崇拜 的对象是他的父亲,他认为父亲是被命运选定的人,因而他能够在很多事情中取得成功,然而最后他驾驶Zearth的时候,不小心压垮了他的父亲,然后就这样悲剧地和自己的梦想一起死去。
第三,本来是加古,这是一个欺负家人,没什么朋友的人,仰慕本田千鹤,知道自己要死以后,害怕,絕望,甚至想要凌辱千鹤,被千鹤推下楼梯并且用石头砸死,唯一一个没有参加战斗就死去的人。
第四,是本田千鹤,一个可怜的姑娘,自己和姐姐都爱上了同一个变态——她的老师,老师利用她拍摄了录像带并上传到网上售卖,同时自己还在女更衣室安装摄像头,千鹤不幸怀孕,还成为了被他欺骗的对象,在驾驶以后她想先解决老师,但是被姐姐阻挠,最后和腹中的孩子一起死去。
第五,太一,OP里面一直做广播体操的少年,被父亲抛弃,自己一人抚养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在完成弟弟妹妹去游乐园玩的愿望后参加战斗。
第六,半井摩子。
从小因为妈妈是妓女而被欺负,长大后得知妈妈在怀上自己以后就靠着自己的实力独自打拼,因此吸引了很多人,从爱慕妈妈的叔叔们口中得知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且最爱的是自己的女儿。
第七,是门司,一个智商高的小帅哥,和自己的青梅竹马们一同在孤儿院长大,死后将自己的心脏捐献给了少年,成全他的青梅竹马成双成对。
第八,阿野。
是父母领养的女儿,自己的弟弟快要出生之前她被选为下一个上场的人,在死前看到了自己出生的弟弟和爸妈团聚在一块的景象。
第九,切江,妈妈失业后一度沮丧,他也差点放弃战斗,这个小胖子在妈妈重振旗鼓后恢复信心,战斗力非凡,几乎是秒胜对手。。。
第十,爱子。
父亲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力图公布政府不作为的真相面前,被陷害。
然而爱子鼓励了父亲勇于面对真相,在自己喜欢的人——宽志的鼓励之下战胜了对手。
第十一,古茂田,父亲是议员,想要公开Zearth 的真相,但是被财团暗杀,而宇白顺的母亲田中也在这场暗杀中死去。
带着父亲的力量勇于面对,知道父母也解决不了的事情要自己去解决,然后参加了战斗。
第十二,宽志,母亲是研究所的博士,想要研究Zearth的秘密并解救孩子,但是反而力量被利用,得知母亲把秘密泄露给财团害死好友父亲以后,一度想要杀掉母亲,最后还是用Zearth保护了她。
第十三,町洋子。
本来是肥虫这只中介的妹妹,来自另一个地球,一开始没有参加契约,动画版后来为了保护可奈,用枪干掉了自己的哥哥——肥虫,然后加入了契约。。。
喜欢宇白顺。
第十四,宇白顺,最后的少年,动画版中他的妹妹没有死去,自己是田中军尉的亲生儿子,脾气一开始很差,还打了可奈n次,后来逐渐被感化,加入了战斗,用30个小时解决敌人。
漫画版中,他作为最后一个参与战斗的人,灭了整个平行世界地球才得以战斗胜利。
第十五,宇白 可奈。
宇白顺的堂妹,在番中作为他妹妹的存在,拜托了田中帮忙找宇白顺的母亲,没想到她自己就是,性格很好,见证了整场战斗。
而在漫画版中,为了保护哥哥,偷偷签下契约,最后也死去。
最后讲讲肥虫,动画版中被自己忍无可忍的妹妹开枪射死,漫画版中则是在见证15个少年的死亡之后,成为类似可可贝利那样导师的角色,去到另一个星球,去给他们做示范。
做完示范以后可想而知,它也会死去。
但是在战斗前,他高喊一声,上吧,基亚斯(Zearth)!
以此缅怀15个地球防卫少年。
看完最后的番,觉得死得惨的是少年们,但是更惨的是他们的故事,也许这本来就是一部黑暗系列的番。
但是。。
怎么说呢,还是感慨良多,毕竟他们也曾平凡普通过,只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但是承担“拯救地球”的义务,他们责无旁贷。
也死得略是可惜。
但,这也许就是现实吧。
尚且记得,在2000年之后不久的《科幻世界》正刊及增刊上,总能读到阿来先生写的评论。
那一时期,阿来一直对专业与非专业之别有着深深的怨念——既包括文学领域内,也包括科幻领域内。
一方面,我们的科幻与发达国家的科幻相比太不专业了——这个情况挺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似乎是产生前一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文学界面对科幻也表现得非常不专业,使得我们的科幻发展空间受限。
总而言之,中国科幻似乎只由一群科幻爱好者撑起,缺乏相应的关注,也没能获得自己的话语和理论,发展的道路也就……扯远了扯远了。
总之,在《科幻世界》2000年夏季号增刊上,阿来评论南希·克雷斯的生物题材科幻小说时说,可悲的是,我们中间的部分科幻作者还停留在从一种叫做动漫的东东上获取养分的阶段,比如某某作者的某部作品里有某大段慨叹居然来自《圣斗士星矢》……说来惭愧,读到这某大段慨叹时,我的第一反应竟是——“啊!
《圣斗士星矢》里还有这么漂亮的句子啊……真好真好!
”然后,更惭愧的是,我随即虚伪地意识到我被某某作者之流毒害得思想多么贫乏多么肤浅多么没营养啊……于是开始看阿来的《尘埃落定》,看不明白也看,看完之后又看《穆斯林的葬礼》《长恨歌》《无字》《白鹿原》等等等等,直看到自己进了文科班又进了中文系一路从普通少年进化成文艺青年再就2B……靠,又扯远了。
今天再往回看,对阿来怨念的专业与非专业之别,似乎多了几分体悟。
也是的,三个多月前,“科联奖”科幻征文启动仪式上,某位同为中文系出身现在正专事科幻文学研究的科幻工作者言语间透露的国内科幻文学研究现状,让我对国内的非洲文学研究现状顿时淡定了——说白了就是都没什么人做,即便有人在做,也势力分散、各自为战,连自我言说的言语都接近失语,更谈不上原创理论,而套用理论亦不习惯,又如何能从文学和科普的夹缝中独立出来?
在这种境遇下,一群貌似牛逼烘烘却连文学性都辨析不清更不用谈科幻文学性为何物的人议论着大刘的小说文学性不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文系的日子里,曾经注意到日本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辩。
在那样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度里,通俗作品有着自己健康成熟的成长空间与发展渠道。
至于形成自己庞大的共时系统与清晰的历时轨迹,也就同样不足为奇了。
而我在这个末日的年度里和某种终结的情绪下与《地球防卫少年》这部动漫相遇,似乎也是必然了吧。
作为一个不爱看电视又不会死宅的废柴,我对动漫的认识还停留在90年代我上小学时国内播出的外国动画片阶段。
虽然此后我追着《柯南》的漫画与剧场版也有10年,但其实视野越来越窄,或者说从来就没打开过。
《地球防卫少年》是2007年的片子,据我对日本动漫有限的认识判断,孩子操纵大机器人作战的情节似乎并不新鲜,而每个孩子的人生故事也多有套路。
一集集看下来时的一次次感动,恐怕也不是类似于文学作品的叙事作品所需要的终极追求。
但看完之后,竟震撼得难以评说。
而这只是日本动漫谱系乃至通俗叙事作品谱系里的冰山一角——支撑整座冰山的,又该有多少类似乃至超越这部作品的神设定神展开之神作……先说宏观上的设定——英雄救世的套路。
就像普洛普可以把民间故事简化为一个公式一般,整部动漫也可以简化为英雄救世这句话。
这里面包含着如下元素:英雄角色,是一群不该成为却不得不成为英雄的孩子。
开头第一集其实比较沉闷,甚至让我一度怀疑剧情推进有问题——那15个孩子集中出场,不容易认全不说,对他们形成的小集体也难有准确把握。
是因为太普通吧?
在战斗中,每个人的经历被穿起来——大家就是在这样一个有缺憾的世界上当着有缺憾的孩子。
他们若能成就英雄救世的神话,必定有命运的因素在里面。
英雄所具备的非凡能力,是来路不明的巨型机器人。
而神一般的存在使这种能力与另外一个元素——英雄的敌人——紧密结合起来。
也是的,操纵这些战斗的,正是背后的“神”,而赋予英雄以非凡能力的,也是“神”。
战斗成为高级智慧的游戏,战斗的意义于是面临着被消解的险境。
英雄遇险,可以说是剧中最神奇的设定——大机器人只要不损坏弱点(操纵室),每次无论被打成什么样,下次都能全新出现,似乎并无损伤可言。
但大机器人每行动一次,都要消耗一个充当驾驶员的孩子的生命,从无例外。
于是,英雄遇险成为整部动漫最稳固的无悬念重复,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一次战斗,一个孩子,一场胜利,不可能出现其他情况。
但这种重复并不僵硬——能实现这种重复运行的因素,可以说是奇迹了。
遇险的重复次次相似,而实现重复的奇迹却各有各的神奇。
英雄取胜,宇白顺打的最后一战,不是最激烈的,也不是最精彩的,却是最艰难的。
然后,又一次英雄遇险的重复,告终。
或许,真正可以算英雄取胜的,大概是切江两次坐在操纵者的位子上与町洋子拔枪击毙自己的哥哥肥蟲,使得前一种重复错位,才留下宇白可奈作为孩子中唯一的见证者在几年后对矢村大一的弟弟妹妹回忆这段战斗。
再说微观上的情节。
如果说宏观上的设定使作品苍劲有力,那么微观上的情节则保证了作品枝繁叶茂。
15个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足以构成一副浮世绘了。
这15个人的情况有详有略,每一个都能引出一系列故事,但彼此叠加在一起,很让我为叙事素材的使用之奢侈称赞了。
而这部动漫的神展开却不止于此。
政界、国防部门、科学界、商界、媒体等等也纷纷通过孩子们的家庭被引出来。
全景式的枝蔓足够丰富,却未遮住主干,而是成就主干之“大”。
但无数个平行宇宙中的地球与“神”却依旧是暗箱,嘲讽着这偌大的世界也无非是无数尘埃中的一个。
全景式其实最易失之于细节。
架子足够大了,但撑起架子的若是一个个烂尾桥段,也会让人倒胃口。
前面提到过,孩子们实现英雄救世的神话,必然有命运的因素在里面。
能实现英雄战斗与遇险之重复的,是一次次命运的奇迹。
试想,战斗是死,不战斗是大家一起死,这种情况下,每一场战斗都能顺利进行并取胜,该是何等小概率事件。
大多数孩子找到了战斗的支点——家人,朋友,那些自己必须去守护的。
剧情由此得以推进。
然而,似乎也不出意料——加古功害怕死亡,切江找不到这个世界值得守护的地方……加古功最终没坐上操纵者的位子便挂掉了,千鹤带着赎罪的心情顶替他——故事一环扣一环的因果足够漂亮。
而切江的第一个对手自我了结,也许来得太突然,却又有之前切江的绝望做铺垫,竟也情理之中。
这些太小概论的情况,自然可见编造痕迹。
但因果环环相扣到了这一步,或者情绪渲染到了这一步,作为接受者的观众又何尝不希望如此?
或许,真实不真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愿不愿意相信。
最后,还有一点——整部动漫的主题,生死。
就我们生者而言,我们只是死亡的旁观者。
大灾难造成的死亡,最终只化为数字,不足以构成震撼。
15场战斗,背后是15个地球,其中有14个要废掉;如果每一个地球都有70亿人口,那么就是将近1万亿的死者……或许庞大的数字在这时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接受范围,因而,甚至可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牵动我们的,只是明知死亡在前的那15个活生生的孩子。
于此时,思考便容易出现短路。
也是的,没有不带个人情绪的思考,除非人是机器。
一部作品,能把人引到这条路上,大概,就足够了。
如果我能早几年看动漫,早几年接触这部作品,或者,也就不会在今天的道路上走到黑。
本科做毕业论文时,选了现当代方向,并对通俗与非通俗问题抱有执念。
先是对现当代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辩产生怀疑,觉得勉强可以划分的,其实只是主流和非主流文学——真正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处于弱势,占不了主流。
继而,对被操纵着学术话语乃至政 治 话语的主流文学界所欣喜的神马填补空白,神马开创新领域的作品都怀有怨念,怀疑很多都是在主流文学界之外被玩儿烂的东西。
就像经典文学史里的科幻作品谱系和科幻文学史里的科幻作品谱系,二者之间总有时差,比如科幻文学已经进入到新浪潮时代,而多丽丝·莱辛却放下金色笔记本唱起太空歌剧……这诸般纠结,神神叨叨,嘲笑着我的力所不及,原本的文艺青年跨入2B青年行列。
倒不如在文艺发作期里好好看动漫,当回普通青年。
前8集都可以看看,剧情展开的还不错,如果都是这个水准的话绝对打5星,可惜后面一集不如一集。
世界观、人设、画风都还可以,但故事说的不够好,机甲设计不够好(比高达逊多了),打斗场面不行(真心无力吐槽,甚至不如凹凸曼),年龄定位不明确(“给大人看的小孩剧”???
),不光是结局,后半部分完全在狗尾续貂,我都是看弹幕撑过来的……
这是第10集半井摩子说的话。
以及“没有必要总是中规中矩”。
总体感觉是有点沉闷(毕竟一直在死人),不过剧情还是很精彩,尤其是当我们得知不只是一个地球上的少年们在走这样的命运,不同平行宇宙里面的地球上的人们都在渴望着自己的生存(当然未必),多么的残酷、现实,作者的思想真实很独特。
把不得不战斗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不同地球的优胜劣汰吧。
然后是Zearth Meister放弃的那一场,很是戏剧性,驾驶员不满于我们的地球,认为对方活着比我们活着要更有意义,于是决定放弃,但想不到的是,对方竟然自杀……(比他更绝!
)这部动漫所揭露的社会、政府和国家的黑暗和看钢炼时的感觉一样,给人沉重的感觉,这是除了死人以外又让我们深思的地方,让人不得不对我们的社会产生质疑。
TV还没看完,总之,虽然画风简单了些,人设没有现在流行的那么美型,但作品的丰富性和深度都是很值得一赞的!
给我们的感觉有温情,有震撼,有悲伤,有愤怒,更有无奈。
另外,听说世界观的设定与EVA有些雷同,TV的剧情也与漫画有差别,这些现在没时间研究,只能就事论事了。
椅子番(我见过最棒的番)第二张 关怀他人第三张 单恋之悲第四张 渣男之伤(化妆柜椅子)第五张 家族至上(全场最佳)第六张 三角自牲(医院的椅子)第七张 弥留余温第八张 生命传承(抱婴的椅子)第九张 世界对错一共十五张椅子,十五个不同的故事这部作品大概是很厉害的三观不正者所写番名叫地球防卫少年动画后期不佳,前期简直泪飚建议看完整的原创漫画《我们的》讲述的十五个被选召孩子拯救地球全程风格致郁,可谓最黑暗的作品虽然做好了致郁的心理准备,最后还是致郁了虐点胜于未闻花名,黑色恐怖胜于很多恐怖片把美好的东西毫不留情的摧毁在我们面前人性暴露胜于寄生兽,致郁水平高于小圆在拯救世界的时候还有一些软弱的政客维护自身利益恶心的投资者在赚国难财丑陋的记者舆论兴事真正做到关怀的没有几个正常人终于发现了一个冷门的黑暗系番剧细细品读,把他作为我最喜欢的作品
一开始是被“小众黑暗神作”这个title吸引去看的,感觉就是黑暗不够,深度不够,啥都不够。
但是整体是流畅的,只吐槽几个地方。
1.中间几集就是报流水账吧,随便把几个烂俗温情剧套路叠在一起就叫反应真实了吗。
而且为什么一定要插入三角恋阿,普通的友谊怎么了,烂俗和烂俗加起来我差点以为我在看喜剧啊2.千鹤那段看得我全程无语,首先我不理解几位一定要去找加谷的行为,反正一定会传送过来啊,就硬要剧情杀。
b站把第七集删了,恕我根本没发现,你们日本男的真的很爱虐女剧情,能画个一集半。
3.从宽治的热血发言后就开始往热血少年漫转了,嘿黑暗神作去哪里了。
4.我不想看政府有多么黑暗,这点大家都明白,不如多花点时间塑造角色,不然我也不至于一个角色都共情不了。
不愧为地球便当少年
弃 严重中二 所谓的“深刻”听起来更像是中学生的愤世嫉俗 还有就是最烦的突然出现的强制规则设定 镜头风格上更无突出之处 让我想起杀戮都市 一样的装逼感
不怎么样 想到GANTZ EVA
24TV-Series
动画感觉好一般,OP大赞,回头看看漫画吧。
一开始是冲着OP去补番的 很普通的画风和人设 结果。。居然是一边黑一边在治愈的片 果然 珍爱生命远离鬼头莫宏
很大程度上对原作,尤其是结局做了修改,使其不那么黑暗。监督本人曾发表“不喜欢原作”的感言。这作品最失败的就是选了这位监督。本来可以更好的···虽然现在我也一样给了五颗星。再一次推荐原作鬼头莫宏的漫画。
无论哪个都是地球,保护的只是或好或坏的这一个平行世界——有点俗气
别被糊弄了少年们,让别人去牺牲,老鼠们继续苟活?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开什么玩笑!
地球便当少年(其实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反正没看的时候我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作者想得太深了
即是救世主也是毁灭者。人物刻画单薄了点,细节也不佳。不过单论故事是神作级别的。
诸多刻意要素堆积。后面几集的支线故事插入的太怪了还不如一直坚持去社会化描写
动画结尾改的太差了,烂尾降星,画风不吐槽了,不过动画预算实在是太低了,这画面也就只能比的过BECK了吧。看了下漫画结尾,是在让人致郁啊,小圆脸估计也有学这个的感觉。PS,OP神曲不解释→ →
我没有跳过一集片头啊
补标
情节单薄 画风简陋
涉及各种问题,答案却是老生常谈。还是说,人在不仁的天地面前永远得不出另一种答案么。
受不了了,太刻意了,于第八集弃。
开始觉得设定蛮好,可惜后来热情被拖沓的剧情击垮了,只能三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