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上海往事

上海往事,她从海上来,The Legend of Elleen Chang

主演:刘若英,赵文瑄,寇振海,严晓频,茹萍,王琳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上海往事》剧照

《上海往事》剧情介绍

上海往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以文坛传奇人物张爱玲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张爱玲从14岁一直到74岁的人生经历。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从张爱玲到美国的婚后生活说起。一天,张爱玲(刘若英 饰)收到国内寄来的一个箱子,里面是母亲的遗物,她睹物思人,记忆的闸门像泄洪般被撞开,随着她的回忆,观众将被带入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张爱玲的一生不动声色地缓缓向大众掀开:她如何在一个沉腐败落的家庭成长,而至老死他乡。她生于上海,上海的富丽文明孕育了她;她求学香港,香港的殖民文化点拔了她;她轰动台湾,台湾的文化菁英,莘莘学子拥抱了她;她隐逝美国,客死异乡,尘归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所以,她从海上来,来说她自己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孤独的美食家2024除夕特别篇最后生还者第二季假面骑士1号小镇车神之五菱漂移我要和你在一起猫和老鼠之巨人大冒险巧克力与香子兰OVA小猫之日的约定光影吸血鬼之爱邪恶力量第四季听海哭的声音现代误译乔治亚法则又见六月夫妻丛林大战竖笛与双肩背包第三季海军罪案调查处:洛杉矶第三季好命先生外星居民第三季1941年夏天走进黑暗第二季新白蛇传之龙吉公主真爱基因爱你的基蒂第一季沐羽录一路春风犬夜叉:穿越时空的思念交叉点冰海战记第二季月野艺能事务所第二季

《上海往事》长篇影评

 1 ) 女人应该天真一点

念大一的时候才看过爱玲的书,当初可能也是跟风才看的。

或者,只是在图书馆里看到她漂亮的新书,忍不住就拿来了。

有才情,又不难看的女人,毕竟不多。

她是上海女人,矫情的上海女人。

而我也是造作的人。

我泛泛地看她的书,只记住了些话。

反倒是她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更得我心。

没法子,电影更直观些,又有那些美丽的面孔撑场面。

可惜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都温柔了些。

我是最喜欢爱玲作品中的诡异。

看这部剧,是断断续续的。

本来,一个人的一生,就是难熬的。

在看的过程中,我一直盼着胡兰成早些出场。

因为出场后,爱玲才会“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我想,如果我是男人,可能我不会爱张这个人。

我想,如果我是女人,可能真会忍不住爱胡这个人。

所以。

张爱玲就成了胡的俘虏。

她那样的女人,在那样的家庭成长。

应该是最恨朝三暮四的男人。

可偏偏遇上多情种子。

劫数就是劫数。

生命的终点都是一样的。

我很佩服张那种“再喜欢也可以不要。

要就一定要。

”的狠劲。

我这种普通女子是没这种决绝的。

她拥有了千疮百孔的感情,死后满是回忆。

女人就是爱情动物。

不疯魔,不成活。

 2 ) 她从海上来

据说这部剧并没有上映,但是奇怪的是我确实是在电视上看的,忘了是在哪个地方电视台。

小地方的电视台总是非常神奇,在《甄嬛传》在卫视首播之前我就已经在某个地方电视台看过了,当时看到卫视首播的宣传感到十分诧异。

但是这部电视剧却是不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只适合一个人慢慢欣赏。

曾经感到不解,为什么《上海往事》又叫《她从海上来》,而不是《她从上海来》?

 3 ) 张爱玲与赵文瑄

窗外阴雨绵绵,躲在寝室看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十几年前的老片了,陈冲并没有印象中那样王娇蕊,也没有我期望见到的鲜辣绿缎子礼服配桃红衬裙,白玫瑰孟烟鹂是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艳星叶玉卿,难得伊低眉颔首的演绎半点风情全无的良家妇女,却让人觉得她本该如此,和谐的到错。

赵文瑄实在好,那张英俊端然的脸孔。

落落儒雅的风致,难得几个女人不着迷。

却不该拿他来演佟振保——一个自私胆怯,充满了控制欲的男人。

振保可恨,却因为赵文瑄让人恨不起来。

他最终为娇蕊留下的泪水,是那样清澈哀伤,而不像原著里,偏于嫉妒与不甘。

赵文瑄将这一角色演绎为由于命运的无奈而错失真爱,是不准确的。

如果还有重来的机会,振保还是会从王娇蕊身边逃开。

这本是一场追逐的游戏,振保以为她与谁都可以,不想娇蕊当了真,要寻一个结果,反而闹得不能收场。

这样一部电影,我在看不懂的年纪便懵懂的看了,以至于在很多年里,我都对佟振保抱有一个比较正面的印象,哪怕看了原著以后,只感叹振保原来没有那样潇洒倜傥,原是赵文瑄的缘故。

此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翻出张小说改编的电影,却发现已经系数看过。

再去翻赵主演的,基本也都入过眼了。

诧异赵文瑄的作品竟然这样少,却这样有分量。

这个机械系出身,当了八年空少,说流利英语,祖籍山东莱阳的优雅男人,于演艺怎么看也只是淡淡。

儿时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宋家皇朝》,少年时惊为天人的《雷雨》,《大明宫词》,成年后更耐咀嚼的《喜宴》,《饮食男女》。

对这个男人的喜爱,由表及里,兴致盎然。

记得《宋家皇朝》里,看到他扮演的落拓的孙中山,还嗤笑,这位国父怎么这样软弱无能,全不是金戈铁马霸主一方的样。

后来晓得了更细微的历史,在总统府瞻仰了孙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那分明的轮廓,柔和的目光,分明是赵文瑄没错。

他演的人物,能从细部着手,体察入微,只是无论演什么,似乎还是很难脱壳与自身。

翻来找去,竟然找到他跟刘若英出演的一部《她从海上来》,是张爱玲的传记,这就不得不看了。

首先不说别的,编剧和导演下了苦工,所有的演员一出来,总要惊呼一声“真像”!

全部是《对照记》里熟悉的面孔,譬如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对照记》里只得儿时照片,但那演员一出现,却让人很难想象那孩子成人后会不是这个样子。

最绝的是他们竟然让演员翻拍了《对照记》里的几乎所有照片,无论服饰布景,神态举止,相似度达到95%以上。

我就知道,这世上还是很有一些人魔障一般爱着张爱玲的,奉其一举一动为天皇圣谕,梵谷清音。

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几乎都有出处,主要来自于胡兰成写张爱玲的那篇《民国女子》,和后人集结的《张爱玲传》和张自己的作品,譬如说其中有一个张爱玲打蚊子的情节,咕哝了一句“住的这么高还有蚊子”,我记得,这来自她的《公寓生活记趣》。

有时候演员一张嘴我都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因为那些字字句句,都实在太过熟悉了。

刘若英入了戏,很像张爱玲,大才大慧的女子,古怪而有些神经质,但是在爱情里,笑容依旧甜蜜。

无奈他们居然找了赵文瑄去演胡兰成,我便知道我又必然会对胡兰成改观。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想,赵文瑄究竟适合演张爱玲笔下的哪个人物?

也许是范柳原吧,但他又太像好人了,便宜了范柳原。

也许是沈世钧?

不,他又太聪明,太潇洒,沈世钧只合黎明这种呆呆傻傻的来演。

确实没有,张笔下心灵与肉欲都残破不全的男人不适合赵文瑄,他倜傥的太健康,风流的很向上,性感的近乎温和。

他只能是赵文瑄。

连胡兰成这种薄情小人都被他演的多情且贤良,我真是没什么话说了。

不过也由于他的出演,我才对胡兰成发生兴趣。

以前,他的《今生今世》《山河岁月》我是碰也不要碰的。

说他汉奸也好通敌也罢,我原是不在乎的。

文人最可怜,总是给搅在时局漩涡里随波逐流,事实上有几个能捉笔代刀手刃敌忾,只是政见不一至多是出名心切,又何必把高帽子扣的那样严重。

但我实在无法忍受他二三其德,滥情不专,寡廉鲜耻。

1944年初,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上海相识,同年春夏相恋,8月结婚,9月他离开上海赴武汉创办日伪报纸《大楚报》,其时战时激烈,时有轰炸,他给爱玲的信里写道:“想到(倾城之恋)这是你第一出剧目公演,我却不能陪你一起观赏,心里既痒且恨。

旁人看到我爱玲的好了么?

观众的掌声,有几分是为台上的演员,有几分是为我的爱玲的?

……这一向汉阳经历了几次惨烈的空袭,每次随着人流仓皇奔逃,扑倒在地时,也只能呼一声"爱玲"罢了……”这男人真不简单,甜言蜜语从他嘴里说出来,竟是可以如此熨帖窝心,难怪连“临水照花”不食人烟的孤高才女都为之折服。

但是与此同时,他又与当地一名17岁的护士小周相好,转年5月二人结婚。

随后,日本投降,胡兰成如丧家犬般奔逃到温州,又与他避难的斯家小娘范秀美相好并结婚。

小周17岁,张爱玲24岁,而范秀美已经41岁,这位多情才子真可说是油盐不忌,老少通吃。

46年2月,张爱玲赴温州寻夫,胡兰成见了她,只惊不喜。

张爱玲却说:“只因你在这里,温州城也像含着宝珠,放出光来。

”她一心一念只有他,这次来是为了让胡兰成在她和小周之间做出选择,却不想这段故事又添了新人。

胡兰成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

”他还说了一些我听不懂也想不明白的话。

这男人的奇怪之处在于他不避讳,也不愧疚,他只说爱玲不是凡品不应有这般琐事萦怀,他居然不厌其烦的在张爱玲面前描述和夸赞小周与范秀美,陈述自己对他们的迷恋,他只说“爱玲是应该懂得的,爱玲最懂我。

”稍有些血性的女子都免不了大耳刮子贴上去。

张只是保持沉默。

在温州时,常常三个人上街,胡兰成白天陪伴张爱玲,晚上陪范秀美。

当着张的面向范诉说自己身体的不适,还说对范好像就像亲人。

他恨不能,就这么相亲相爱的三个人,啊,不,四个人亲密无间的过下去,爱玲是他的知音,秀美是他的亲人,小周是他梦想。

我真是不明白这个男人是不是小时候脑袋让门挤过!

要不就是有遗传性精神病。

张爱玲不悦,他反而不解,“爱玲不应该生气啊?

爱玲最是脱俗离世的,只有爱玲明白我。

”他就拿住了这一点,迟迟不肯给一个交代。

张爱玲说:“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

”胡兰成答道,世景荒芜,已没有安稳,何况与小周有无再见之日也无可知。

爱玲道:“不!

我相信你有这样的本领。

”她叹了一口气,自伤自怜地说:你到底是不肯。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原谅我如此详尽的引述这些对话,但我只希望列位看官能够明白,这已经是天性亲绝的张爱玲能够做出的对于感情最激烈的反应了。

她离开温州时,肯定已经伤透了心。

她用下半生的时间印证了自己说过的这句话。

这孤绝的女子,摒弃了人世的所有欢乐与温暖,远渡重洋,过拮据懊丧的生活,深居简出洁癖臆想。

这一生唯一的爱恋伤她实在太深。

一年半后,张爱玲写最后一封信给胡兰成:“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

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

彼惟时以小吉故(“小吉”,小劫,劫难之隐语。

),不欲增加你的困难。

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随信还附加了30万元钱,那是爱玲新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稿费。

值得一提的是。

此前,张爱玲一直对胡兰成进行经济援助,哪怕他明知道胡兰成使用这些钱与其他女人在一起。

我不是一个才子派的文人,无法理解他们行为的用意。

当然,用常理来推敲是不适宜的,张爱玲用尽心力去爱固然值得嘉许。

看了胡兰成的文章,他的才华学识也确实当得起张的一片深情。

只是任你才高霸道气冲斗牛,这样一个人恐怕也只能称为斯文败类。

但是赵文瑄依然吧他演好了,那是一个软弱,矛盾,但却十分宽厚可爱的男人。

我端着对胡兰成满满鄙夷的机关枪,却看到赵文瑄这个翩翩绅士微笑走来,一项愤恨无处扫射,真是有些惆怅和枉然。

其实张爱玲的传奇,在她30岁以前就已经写完了,这个早慧而多舛的女子,快速的体验了极端的成就,瑰丽,情爱和伤痛。

最终黯然萎谢。

但是这些她挥笔而就的旧作,却穿越时间让一代又一代人产生共鸣。

这也许不是什么好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荒凉的如同张爱玲的笔端,那些虚伪的情感和光怪陆离的传奇故事,离每个人都越来越近。

只是我依然相信,人生中会有明朗的爱恨,我们可以投入的去爱,也可以如王娇蕊或张爱玲那般决绝离开。

无论是什么样的坎坷和情爱,都可以背弃一旁不再回头。

这是女人应该有的态度,尽管命运注定茫然。

“自你以后,我才懂得如何去爱……往前走总是好的,除了男人,多少还会碰到一些其他的。

学会了东西总是有用处的。

”张爱玲借娇蕊的嘴,诉说自己的态度。

对于爱情,她从未后悔。

也许有人会认为张爱玲只是上世纪初页伤春悲秋的小资作家,那么请去看看她出国后创作的禁书《赤地之恋》和《秧歌》。

她绝对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成熟。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把她当作一个古怪的小女人,对她的胸怀和才华视而不见。

 4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相信每个喜欢张爱玲的人,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

这是她在读港大时写的《我的天才梦》里的结尾一句。

年少时的一句话,却精准的诠释了她的一生。

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她是否已经料到?

这两天一直在看《她从海上来》这部剧。

刘若英饰演张爱玲。

两个我喜欢的女人。

我没有理由不喜欢这部电视剧。

可以说,电视剧里描写的张爱玲的大部分生活,其实是由她散文中所描写的生活片段一个一个串起来的。

由她文章中的影子,情感,一针一线,织出她生命的这袭袍。

整部剧,对白是淡淡的,音乐是淡淡的,表演是淡淡的。

一切,像是冬日早晨薄薄的雾,淡的,白的,可是,并不空洞,这雾的后面,有远山,有湖泊,有森林。

所有的风姿绰约雄浑壮美都隐约在这雾里,你需要静静地品位细细地观察,一如张爱玲的文字。

李碧华曾说,张爱玲像是一口古井,每个人去淘,都能淘出东西来。

这世间没有她描绘不出的东西,凡是经过她的眼,存于她的心,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她不懂。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是她写给胡兰成的话。

胡兰成又把这个八个字写下来还给了她,说是当不起。

胡兰成说,张爱玲是当空的皓月,不需要星星的追捧,她照着谁就是谁了,而他自己,不过是在月下隅隅独行的人。

可是,张爱玲偏偏就是照到了他,把她一生中最华美的月光给了他。

不想谈论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之间的爱情纠葛。

感情这回事,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别人说的再多,也只是从别人眼睛里去看的。

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 总是有她爱上的理由。

剧中,张爱玲对胡兰成说,“有了你,我就像照着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可那又不是真的自己。

这种心心相印的幸福,不是每个人都能有 的。

”也许,这便是张爱玲倾心爱上胡兰成的理由吧。

像张爱玲这样敏感的女人,她的心,就如同一块水晶,剔透地折射着生活每个角落每一寸光。

她有太多的细小 的心思,而这些心思,也太容易为常人所忽略。

胡兰成则恰好了解她这些细小的心思,欣赏她细小的心思。

她一直在她一个人的世界里孤独的欢悦着,这时候,走来 一个人,懂得她,欣赏她,她有什么理由不爱上他?

他说,他生怕别人不能领略她的好,又生怕,别人领略了却只说一声好。

如同赞美一个美女说,这女人真美,然后,就完了。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珍视与言语。

即使她是张爱玲。

虽然,这段感情,最终成为了她心口上的朱砂痣,成为了床前明月光。

但是,到底,他们曾经深深地相爱。

这是她生命之袍的一片前襟或者一只袖子——虽不完整,但终不可缺。

如果,岁月是一个巨大的T型台,张爱玲便是这T台上的一个奇迹,她织就了生命,华美的袍。

一种别样的风情,一种别样的美丽。

 5 ) 三年五载是一生一世

在酷夏发现这部电视剧,让我苟延残喘宅在家里百无聊赖之际终于有了砍杀时间的利器。

编剧是王惠玲,她将零星散落于张、胡文章中的事迹针脚细密的编织成了流动的影像,细节皆有出处,并非胡诌,可见是做足了功课。

对白细腻,演员表演也算到位,只是由赵文瑄来演胡兰成有美化之嫌。

赵文瑄人既英俊,称得上是美男子,气质又儒雅,简直可以算完美。

他的“胡兰成”,明明始乱终弃,却好像还得着一点理,还带点天真,“我以为我喜欢的,爱玲一定会喜欢”,仿佛天经地义,却让人不怎么讨厌得起来。

看来以貌取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以前看到胡兰成的一张相,已经年近花甲,鸡皮鹤发,我又听了很多评价(不外乎骂他),看了《今生今世》,只觉得这人油嘴滑舌,面目可憎。

看这部电视剧,又觉得胡兰成本人年轻的时候,不一定仪表非凡,却必定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行止见识也一定是极为舒服妥帖的,是人见人爱型。

若是你我见了他,多半对他心存好感。

你别骂,如果是你我看得出他的面目可憎,张爱玲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她的眼光何等挑剔!

她是你我觉得平常的人她都觉得猥琐荒唐可笑的。

况且他这一路这么多女人,小周尚可以说年轻无知,范秀美难道也眼浅?

更何况见惯世面的佘爱珍。

她们可都是知道胡已有妻室的(包括张爱玲)。

也可以说这男人手段高明。

不过骗人的最高境界是先骗得自己相信。

胡兰成是坚信他对每个女人都是真心的。

你觉得可笑荒唐,却也有几分真实。

不过多情却是无情。

胡兰成形容张爱玲是与世间万物都撇得干干净净的无情的人,像神仙一样的存在,却唯独对他动了凡心。

张爱玲抱定决心做像她母亲姑姑那样精神与物质皆独立的女子,而她又那样聪明,鹤立鸡群。

凡夫俗子庸情俗爱皆不入她法眼。

她得学会忍受寂寞。

不过毕竟她年轻,一时遇上个有能力欣赏她,精神上与她交流的,就深陷迷途了。

初相识,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分手时,张爱玲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突然觉得张爱玲爱胡兰成实在不浅,所以既是不幸也是幸。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必定是极快乐的。

人生无常,欢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沉寂与荒凉才是常态。

张爱玲写《十八春》的时候与写《传奇》的时候笔触已经不同。

先前她是冷眼看世事,自己全然不沾衣,无欢喜亦无悲哀,无同情也并不憎恨,顶多取笑两下。

《十八春》里,她写道,“星期六是最好的,到了星期天,却已经是夕阳无限好了”,“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

可是对于年青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她开始喟叹人生。

我想,她与胡兰成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虽然结局悲凉,快乐却是让她终身难忘的。

毕竟,他曾让她“开出花来”,让她曾经盛放。

电视剧对于时间表现的不够充分,半生的岁月变迁没有怎么体现出来,毕竟电视剧的表现手法有限,无法做到像《甜蜜蜜》那样,所以我也不怎么伤感。

我只是觉得,我们不必替张爱玲跳脚骂胡兰成,因为我们未必了解。

 6 ) 红与白

发现去看时是看的最后两集了,她独自在美国,杂着银丝的短发,灰色的居家服,蹒跚的抱着好几个满满的袋子走进公寓,颤悠悠戴上眼睛,拿起张,笔;说话似乎无力很轻,但是清楚有力,走得慢,动的慢,脸上也是慢悠悠的淡淡的表情,没有再见到笑,在回忆时偶尔的一奴嘴感慨于这样一种“淡”。

以前,看她的小说,是红玫瑰与百玫瑰一起漂浮而动人,读她的散文,淡然而又有趣。

而现在我看到的,是绝对的“淡”了,如其中有人说的“隐士”。

一点知道她的生平,想是十里洋场的灯光闪过后,青春过去后,沉淀了最后,阳光和煦的温暖中,《陋室铭》和妈妈的呼唤中,睡去,红玫瑰白玫瑰一起漂在海中看起来还是很美若看到的不过是剧情,我也相信几分黛玉的出家,也是这样理解刘若英演的好,有神似,几张为人熟知的照片也是很是相似,这样的张爱玲很美丽。

 7 ) 看这个觉得好难过呀

她为啥要去美国,她说她没有美国梦,去那个地方做什么,那个年代过去也太孤独了。

看这个觉得好难过呀,她是懂人性的,从小被最亲的人迫害,她受尽人间酸苦 。

她也是坚强的,否则不可能有能力独身去一个陌生的国家一直呆到晚年,心理上就强过好多人。

但即便她清醒的知道人性是什么样的,她还是愿意相信,对别人还是保持着赤诚和善良。

看到她的经历,觉得人还是俗气一点好,太过清醒或许只会让自己很累。

很多人对她评价不够聪明,我觉得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评价一个在封建时期生活的女性。

那个女性生存异常困难的年代,她能做出的选择并不多。

能遇到的男人也都那个样子,没什么更好的选择。

更何况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但还是觉得人俗气一点比较好,至少不会被渣男吃干抹净。

 8 ) 她从海上来 2017.3.31

心血来潮又将电视剧《上海往事》(又名《她从海上来》)翻出来看了。

虽已是十几年前的老剧,但那种贯穿其中的精深细致与余韵悠长,放在今天依旧能令人回味,实在是秒杀现今盛行的各种华丽空洞、苍白幼稚的辣眼IP剧。

《上海往事》讲的是张爱玲生平,由王惠玲任编剧,刘若英、赵文瑄主演,虽在大陆制作,但主创人员主要来自台湾。

看的时候非常容易想起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但二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这部二十几集的剧,从张爱玲的童年一直拍到她最后避居美国老去逝去,中间还时不时穿插着她的一些作品,比如金锁记、花凋、倾城之恋、封锁等。

剧里的场景、对白,甚至包括衣着发型等等,都能看出王惠玲女士在写本子时定是研究考证了各种与张有关的资料文献,是花了许多心力的。

整部剧光影摇曳,平静中涌动着暗流,华丽之外漂浮着清冷与苍凉。

这次再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依旧是她聪敏早熟、被目为神童、少有快乐的童年时期,以及遇到胡兰成与之琴瑟相鸣相恋成婚却又重归幻灭的那几集。

张爱玲生于名门望族,书香鼎盛,但家族处于末世已逐渐衰败。

父亲的传统守旧、暴烈易怒,母亲的新派任性、刚强倔强,注定了这二人之间的争吵与不睦,也给这个家族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沉重与阴霾。

母亲离家后,父亲再娶,少时的张爱玲活在父亲与继母的夹缝之中,与继母的不和使她在家时常觉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她渴望亲近与爱抚,但无从所得,于是渐渐与亲生父母之间也只能是淡淡的、疏离的,处处是尴尬与不自在,对着他们永远像是对着半个陌生人。

童年的种种以及少女时期被打被囚禁的经历,都给她此后的性格际遇埋下了最深的基调。

张爱玲与胡兰成这一段,早已被人千百次提起,近些年因为《小团圆》的出版,有关他们关系的争论更甚。

这部剧拍于2004年,《小团圆》是在2009年出版,所以王惠玲女士写剧本时应该是没有借鉴过后者的,不然整部剧的风格大概会更偏于冷硬。

也许因剧里的胡兰成被塑造的过于脉脉温良,又是长衫磊落、笑容温文和煦的赵文瑄出演,所以即使后期依旧难免薄情与背叛,也并不招人厌。

剧里拍张爱玲第一次拜访胡兰成,二人围着小烤炉煮茶说话烤白果,真有点“绿蚁新醅酒黄泥小火炉”之暖融自在感。

镜头慢慢扫到书房墙上的一幅画(南京山里的秋)时,背景音乐悠缓婉转,张走过去边看边不自觉轻声解道:这就像是鸡初啼的早晨,席子也嫌冷了,人从远道而来的,喘息未定,山色就像是昨夜的梦一样远。

胡立于身后,听至此,眼神里蕴着的震动、欣赏与情意是掩不住的。

这一段初见,在光影、钢琴乐的衬托下,拍得非常细腻、动人。

二人之间的相印缱绻由此始。

只是,这段延续了三两年的胡张恋,于张而言是蔓延至心神筋骨的绝对唯一,于胡却是“渺远浩瀚人世中的花开自美自凋谢”(胡式语言真是有一种诡异的旖旎,却又渗着丝丝寒意),凋谢之后又能很快寻到别枝。

后胡兰成逃亡避难于温州乡下,张千里外从上海过来寻他,到了才知胡在周训德之外又有范秀美,于是窄仄潮湿的小巷里,她隐忍着伤痛不甘踩着骄傲最后一次让他做一个选择,因为她受够了不清不楚的“散乱淤塞、昏暗污浊”,只想要一个清刚简洁。

胡却不选,说了一大堆厘清之语,比如“天地之间只能惜忍不能拣选,世间一切最好的东西都不能选择”等等,仍是他那自成一派的胡式逻辑。

虽令人齿冷心寒,但剧里的此处究竟还是加了点保护色的,《小团圆》里的邵之雍(胡的原型)此时可是还能微笑着对九莉(张原型)说出“好的牙齿为什么要拔掉?

要选择就是不好……”。

二人就此诀别,大雨中各自的身影在浩淼的江水相隔中渐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经此,张身心大恸,果真如其所言“自是萎谢了”,《小团圆》里写九莉,从温州回来,其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

喜欢张的人,看到这里无法不心不怨怼胡,毕竟结合张的生平,她的那点好日子确实都是被胡给带走了。

只是后来读到《小团圆》的最后一段时,又有了些与看剧时不同的想法。

书的结尾处描述的是九莉多年后独居在国外时的一个梦境,梦里有小木屋,有青山映着的碧蓝的天,有阳光下满地的树影,有松林中出没的小孩,还有她的之雍。

年老的张爱玲写,“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

读到此处不免唏嘘。

在张生命的最后时期,周围的一切已归于孤寂与虚无,但此时她最想抓住、记录的还是那多年前就已幻灭的爱情留下来的一点影子。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因为有过“金色的永光”,那短暂,亦是永恒。

 9 ) 恍如隔世——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曾经说过:回忆总是令人惆怅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使人感到一切都完了,而过去的烦恼,只会使人再度烦恼。

场景: 电话铃响了, 张爱玲挪步电话前, 拿起电话坐下来“喂” 电话是林式同打来的, 张爱玲已经猜到,因为他总是这时候打电话来 …… 林:明天我要到上海出差,你有什么要我带的吗?

爱玲:上海,恍如隔世……上海 画面慢慢浮现)张爱玲的背影悠闲地穿过上海的街道 恍如隔世 上海——张爱玲的故乡,张爱玲的创作的源泉 张爱玲的名字与上海总存在某些暧昧 的确,上海是张爱玲心目中那一抹最刺眼炫目的颜色,是最热烈,是最温暖和亲近的,甚至超过了爱情,离开上海,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打动她心底的冷漠,这个天才的照相师最擅长拍上海的风情,她的感情全部在这里。

那个“恍如隔世”里,张爱玲的思绪在上海: 因为在上海有胡兰成: “见到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来出花来。

” “你到底是不肯。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 在那个清晨胡兰成最后一次抱她,而她面对无法挽回的事实,惟有泪流满面,在哽咽中却叫得一声“我兰成”!

不是缠绵悱恻,而是清坚决绝。

再那残冬,她与他黯然相别。

张爱玲没有妄言,她一点一点地萎谢了。

因为上海有她熟悉的生活和人: 在她的大量散文里,张爱玲总是以上海“小市民”自许。

她的前半身,除了在天津住过两年,在香港住了三年,一直都在上海。

如同她向她的读者所公开宣称的,即使有些故事的背景是香港,她写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

因为她是为她们写作的。

“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 她认为上海人聪明,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混水摸鱼,但从不过火。

她深爱这个都市的景象和声音,气息和风味…… 上海成就了张爱玲,还是张爱玲成就了上海,已经无从分辨。

但战乱中的“孤岛”必定成就了一段海上传奇。

伴着煊赫而没落的家世,张爱玲在这里度过不幸而昏暗的童年,在这里与胡兰成结下一段孽缘,在这里创造了文坛神话。

数十年过去了,上海繁华依旧,只是张爱玲不在,不免留下一声叹息,再也没有那样与上海气质融为一体的文人了。

 故事开始在上海,“恍如隔世”后,结束在上海……

 10 ) 有点喜欢赵文瑄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有点喜欢赵文瑄,如果,胡兰成是这样的儒雅中年男子,如果,我是情窦初生的黄毛丫头,我会喜欢这样的男人的。

小时候,因为爱着张爱玲的缘故,一直很排斥胡兰成,但是大了,看事情的角度渐渐变得多元起来。

现在觉得张之爱胡,不见得是因为被人懂了,所以爱了,而是因为胡是情场高手,而张是情场幼稚园的孩子,被人一花就花进了。

而胡之不爱张,也有张的不近人情,不通世故吧。

张是伴着我青春岁月长大的人,却很奇怪一直没太多关注过她的身世,只是,爱看她的文章。

直至看到此剧,才恍然为何她的文字多是阴暗。

不过,赵文瑄,真实的人,那天看对他的访谈,觉得有点傻有点呆,不是我的style啦。

《上海往事》短评

天意弄人。

6分钟前
  • 妍爱恩
  • 推荐

冲着张爱玲去看。一 奶茶完全不符合张的气质 二 虽可见制作之用心 节奏太慢配音太奇怪

10分钟前
  • 还行

怪蜀黍

14分钟前
  • 梦停
  • 还行

12集与胡相识后,剧情、人物渐渐好看起来

16分钟前
  • Seven
  • 还行

后半段太一般

20分钟前
  • Realko
  • 还行

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诟病。王惠玲的编剧、三宝的作曲、金马影后刘若英的表演,剧情完全还原历史,很多对白都是参照张爱玲的回忆文字写的。只能说觉得不好看的人首先不喜欢文艺片,再者就不了解张爱玲。资深张迷五星力荐 @2011-08-03 08:06:00

24分钟前
  • 老咪
  • 力荐

想象中胡兰成就是这样的!赵文瑄=《今生今世》描述的胡兰成

27分钟前
  • 不文
  • 还行

太完美了吧。编剧太牛逼了,贡献了一份教科书式的传记写法。

31分钟前
  • 尤文威武
  • 力荐

编剧真的厉害;赵文瑄演的胡兰成让人厌恶不起来;只是奶茶太温吞太钝,远没有张爱玲那么伶俐。早些年看了这剧,后来又看《小团圆》,今年复看剧,忘不了伏案写作的张。多年以后异国他乡午夜梦回仍是他,梦见他和他的孩子,白日里想到的也是他的鼻子。张爱玲是真的爱他。如果胡兰成果真如赵文瑄,我觉得也可以理解。

35分钟前
  • 🥐
  • 力荐

孤僻啊冷漠啊,恋爱脑啊!

40分钟前
  • 基本是我
  • 推荐

太过平淡,不好

45分钟前
  • 一粒咖啡豆
  • 较差

记得有人是这么形容的,刘若英是一弯温水,而张爱玲是一枚别针,因为形容得贴切,所以很久之后都记得,就好像这个形容是自己想的。看电视剧,她的散文里的一切又都鲜活起来,很早就说过,相比较小说,更爱她的散文。看了电视剧,我又觉得更爱这个人

48分钟前
  • mermaid
  • 推荐

(Ep01)棄。

51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昨日自你处归来,心头盘唱这八个字。上海的云影天光,世间无限风华,都自你窗外流过。粉白四壁,乃是无一字的藏经阁。十八般武艺,亦不敌你素手纤纤。星沉海底,斜阳古道,临水照花,这些恭维赞美之词出自赵文瑄之口,实在难以不沦陷,温柔儒雅得不像话,他太合适又太不合适。

54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力荐

剧情有些拖沓

58分钟前
  • coco
  • 还行

缓慢的悲伤。

59分钟前
  • 雪球
  • 还行

刘若英大抵演出了张爱玲的冷和傲以及对生活的种种笨拙。台词大多是胡兰成《今生今世》里的句子,胡兰成这个人倒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的。

1小时前
  • 庆和。
  • 推荐

刚刚看了一集,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刘若英弱小身影在林海雪原中行走,配着幽静的音乐,美翻了。

1小时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推荐

看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一点张爱玲的味道都没有,压根演的就不是她,是刘若英吧。就算拍的再好,也没意义。

1小时前
  • 冰茶Astrologer
  • 很差

在《小团圆》出来后再拍是不是会更好?刘若英挺契合想象。赵文瑄有点让我发毛。音乐非常好。

1小时前
  • Q_Q2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