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鬼魅浮生

A Ghost Story,再见魅了缘(港),鬼的故事,死生

主演:卡西·阿弗莱克,鲁妮·玛拉,肯妮莎·汤普森,格罗弗·库尔森,丽兹·弗兰卡,巴洛·雅克布斯,理查德·克劳斯,卡莎,威尔·奥德哈姆,布瑞亚·格兰特,奥古斯丁·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7

《鬼魅浮生》剧照

鬼魅浮生 剧照 NO.1鬼魅浮生 剧照 NO.2鬼魅浮生 剧照 NO.3鬼魅浮生 剧照 NO.4鬼魅浮生 剧照 NO.5鬼魅浮生 剧照 NO.6鬼魅浮生 剧照 NO.13鬼魅浮生 剧照 NO.14鬼魅浮生 剧照 NO.15鬼魅浮生 剧照 NO.16鬼魅浮生 剧照 NO.17鬼魅浮生 剧照 NO.18鬼魅浮生 剧照 NO.19鬼魅浮生 剧照 NO.20

《鬼魅浮生》剧情介绍

鬼魅浮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M(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饰)和C(卡西·阿弗莱克 Casey Affleck 饰)是一对十分恩爱的恋人,在一场车祸中,C不幸死去,将心碎欲绝的M孤零零的留在这个世界之中。然而,C却并没有真正的离开,他依然以灵魂的形式留在他和M一起生活过的那幢房子里,留在M的身边,沉默而又深情的看着他生前的恋人的一举一动。 C的离开让M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她哭泣、抑郁、自闭,仿佛生活在真空里。M决定从房子里搬出去,可是C无法离开,他只能继续的等待着等待着,支持着C的,是M曾经留在墙缝里的一张字条。新的住客来了又走,无限的时间永恒的流逝着,某日,拆迁队将C所在的屋子拆除了,一片废墟之中,C发现,原来被困在无尽的等待中的,并非只有他一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一路有戏黑色灯塔亚特兰大第二季陌上又花开无价之宝橙味爱情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神秘匹兹堡黑鸟黑鸟黑莓星际迷航:皮卡德第二季哈利斯特游艇谋杀案非典型大学男子图鉴翩翩起舞第一季比言语更响战地神探第六季吉米·卡尔:笑点狙击手说谎的山歌夜幕世界头号通缉犯超级女特工鸡皮疙瘩NO.2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纯平,再想想杰茜驾到第一季伊丽莎·施莱辛格:去掉面纱别来敲门十字区的最后国王第二季谁偷了我的粉兔子女巫第一季野良神

《鬼魅浮生》长篇影评

 1 ) 慎点这部年度最装逼的鬼片,看的人都失恋了!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最近影妹的朋友圈被一个长得像无脸男的丧萌鬼刷屏了。

今天就来聊聊这部讲述丧萌鬼的爱情奇幻片——《鬼魅浮生》。

这部鬼片虽然烂番茄指数高达92%,但台词没几句、节奏又缓慢的调调让它注定不是所有人的菜。

别看这个鬼很萌,但电影并不是治愈片,相反很致郁。

看完后就像失恋了一样,如同被全世界抛弃的孤独无助久久萦绕在身边。

能把一部爱情鬼片演成大丧片的也只有卡西·阿弗莱克了。

本着“把丧进行到底”的接片原则,卡西去年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绝望似乎还历历在目,今年又把一个孤魂野鬼的执念孤独演绎地淋漓尽致。

很多人表示让一个奥斯卡影帝演一个不怎么露脸也没什么台词的电影很浪费,不过影妹却觉得这部电影非卡西不可。

全程没一句台词,光是披一个床单走来走去也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情绪,不知道这算不算演技。

跟卡西在片中饰演情侣的是鲁妮·玛拉。

从《龙纹身女孩》的“非主流”黑客,

到《卡罗尔》中被凯特女王撩得晕头转向的“傻白甜”,妹纸的戏路也是宽得可以。

鲁妮·玛拉在本片中的表演很是克(面)制(瘫),一段五分钟的长镜头最是惊艳。

影片的前半部分会让人想到《人鬼情未了》。

C和M是对情侣,亲吻都能亲个几分钟,这狗粮齁甜。

M总觉得房子里有什么人(鬼),想要搬家,但C觉得这个房子里有两人的过去,有自己最爱的钢琴。

在一次车祸中,C死去,独留M承受一切。

变成鬼的C不舍得离M而去,面对打开的光之门(类似孟婆汤),他选择了留在世间。

C看着M沉浸在失去自己的悲伤中,却无法安慰,连伸手触碰都不能。

没有煽情的配乐,没有悲伤的台词,没有声嘶力竭的痛哭。

鲁妮·玛拉在此时奉献了全片最让人难忘的5分钟长镜头——一口一口拼命往嘴里塞派,然后又把派全吐了出来。

就像是拼命想要忘记离开的恋人,却发现与他的一切越发清晰可闻。

我们都以为离开的人是幸福的,留下的人才是痛苦的,因为她要承担失去他的痛苦。

但在片中,成为鬼魂的C带着时间和命运赐予他的孤独无助,为了心中执念甘愿画地为牢,承受时光变迁。

C日复一日陪伴M,看她开始新感情,看她搬家离去。

曾经M说,搬家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

可见C是她的生命不能承受之痛,只有离开与他制造回忆的地方,才可能重新开始。

走之前,M在墙缝中塞了一张纸条,这张纸条成了C的执念。

C跪在地上从墙缝中抠纸条的画面太让人心疼。

就像是想要拼命留住关于她的记忆,却要遭受无情的时间侵蚀。

C见到了一个又一个房子的新租客。

当他看到幸福的一家也会愤怒,因为如果没有死,他也会那样幸福。

时间流逝,房子被拆,高楼大厦建起,C见证着所在之地的繁荣和破败,陪伴他的只有亘古的孤独和一丝不死的执念。

自杀后的C再次轮回,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他看到了房子的原始建造者,看到了另一个轮回中的自己和M,

C甚至看到了下一个轮回里的自己再次因车祸死去,再次变成鬼,同样选择守护回忆并等待爱人。

逃不开的宿命,让人心感苍凉。

等待一个轮回后,C终于看到了M塞在墙缝里的纸条。

那一刻,不知道究竟是释然还是哀莫大于心死,C放下了执念,灰飞烟灭。

有首歌堪称是这部电影的完美注脚:一直在等一个人/ 我哪里也不去/ 住在有你的回忆/ 你是不是那个人片中,白床单鬼遇见了对面的花床单鬼。

两个有执念的鬼有了全片最悲哀的对话:

-我在等一个人-谁?

-我不记得了当盛满回忆的住所被碾成废墟,花床单鬼说:我觉得他不会回来了。

执念散去,她亦散去。

《鬼魅浮生》的节奏很慢,镜头多是远景,配乐和台词都很少,情感都很克制。

不论是车祸还是生离死别的痛苦,都没有煽情的表达。

电影的叙事者像是时间,以上帝的视角,带着残酷的恶意看着微茫世间的悲欢离合。

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个加长版MV,注水成长片显得无聊透顶。

但也有很多人感受到电影浓得散不开的情绪,感受到C作为鬼的孤独,感受到爱面对时间变迁也只能沦为变得抽象的执念。

执念由爱而来,但穿越时间后,模糊具体对象的执念还算是爱吗?

沧海桑田过后,C或许和花床单鬼一样,忘了自己在等谁,忘了那个人的模样,忘了两人共同的过往,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守护和等待。

这种执念超越孤独无助的时间,即便不再是爱本身,也绝对是爱的证明。

 2 ) 时间地狱

“〇点的鬼,走路非常小心,它害怕摔跟头,变成了人。

” ——顾城《鬼进城》诗人顾城通过讲述鬼厌恶人,以批判人性之劣根的角度写下了这段文字;而大卫·洛维则以《鬼魅浮生》带领观众的意识进入鬼魂的时间国度,去到过去和未来之后,再渴望重新返回到此刻这个世界。

很容易地,《鬼魅浮生》让人联想到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泰伦斯·马力克。

漫长而唯美的长镜头让人轻易沉浸到阴郁又迟缓的情绪之中,却并不带来丝毫的间离感。

在长达六分钟的固定镜头里,鲁妮·玛拉在绝望中泣涕,吃掉一个又一个派。

这让我想起在日剧《四重奏》中“只有会边哭边吃饭的人才能活下去”。

回望盒子上的纸条,“谢谢那天你给的派。

”心里不禁倏地寒栗,当然,同时伴随着影片中生死相隔的痛苦。

逝者已然缺席,在某一刻化为盖着白罩布的鬼魂;而生者还将开启下一段未知旅程,带着这份缺席不断前行。

或许生者会迎着悲痛走向新的开始,或许也会曾经沧海难为水般等待自我的凋零。

而鬼魂终究无法摆脱生命中的记忆容器,这是时间里的地狱,在无尽中等待到来的只有幻灭。

时间尺度跨越千年,一切爱、痛苦、勇气、回忆,都指向了幻灭。

而这种幻灭也是无尽的,唯有在记忆消亡的那一刻得到与生命的和解,鬼魂才能够获得救赎,终结其宿命。

就像源源不断的奔腾水流,在起始的地方才能产生终结。

在无数次的时空循环里,诞生着一种循环。

鬼魂在时空中凝视过千年前与千年后,来到此刻,再见到生者与这一刻的自己。

这一次鬼魂赋予这一时刻新的意义,于是一切将改变,这引导出命运的另一形态。

只有这样,鬼魂才甘愿于对过往释怀,选择离开、消失。

如此,鬼魂便超越了时间,也跨越了无尽。

人们赞美生命,同时也赞美无尽。

但无尽真的是一种浪漫吗?

还是仅仅是从人的本性散发出的执念而已?

我不得而知。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愿离开的理由,每个人都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

 3 ) “幽怨”历史观和历史幽灵的消解

“幽怨”历史观和历史幽灵的消解我不觉得电影《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 2017)是部有关鬼的恐怖片,也不觉得它是部“人鬼情未了”的爱情片,甚至我也看不出片中有多少奇幻色彩,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部政治寓言片来看,虽有网友已介绍本片只是导演自身经历的一次升华(注),但我仍相信导演是借一个床单鬼的经历在讲述某种的历史观,以及这种历史如何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

“幽怨历史观”是我用于解读本片发明的一个词汇,所以在此不妨先解释一下它的意涵。

C和M是对恋人,影片曾多次穿插他们的对话。

在影片快结束时,M问C为什么喜欢这个房子而不想离开,C说:“因为历史啊!

我们之间的点滴历史”,虽然M立马回应了一句:“也没多少历史”,但有着这种历史观的C因车祸而化作幽灵后,再回到他们曾生活的空间,显然是充满着怨恨的。

这就是我为何发明“幽怨历史观”这个词的缘由。

那么,这个幽灵鬼有什么好怨恨的呢,它的幽怨历史观有什么特点 ,对来房子里生活的人产生什么影响,最后它又是如何消解的呢?

我们不妨作如下解读。

首先,这个鬼对它曾经的恋人应当没什么怨恨的。

它生前一心扑在音乐的创作上,家里诸事不问,连搬运重物甚至钢琴这些事都由女方来完成,它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那么,它幽怨什么,我们不妨看看幽怨历史观表现出了什么特点。

影片大约用一半的篇幅来展现它“看着”(或者说“守着”)曾经的恋人,经历着巨大的折磨和痛苦而无动于衷。

在此,我们不要为这个鬼开脱,从它后面能摔盘子砸碗看,它对自己恋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但它仅在恋人为自救而与他人交往时发泄了一通愤怒,却全然不顾及这个本来就打算立马离开的恋人为了某种留恋,在这个房子里至少又坚守了一年(窗外四季的变化便是明证)。

由此我们可看出,有着这个历史观的鬼,它对人性中的折磨和痛苦,对人类的苦难缺乏基本的怜悯和同情。

或许,这就能解释为何导演要在本片中如此偏颇地布局谋篇了。

其次,这个鬼的幽怨可能来自这种历史观的保守和不宽容。

恋人离开后,它独守它的幽怨王国。

这时来了一个外来户,一位单身母亲带着两个孩子。

虽然语言有异,但他们已入乡随俗了。

不知道这位母亲说了什么,触犯了这个鬼内心隐秘的痛处,从而使它大打出手。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这个外来户到底因为什么而在它的幽怨王国中获得了如此待遇,但从这个鬼的坚守,以及它生前留恋乡村、拒绝大都市的性格特征看,它应当是个极度保守且讨厌不遵从传统的家伙,所以,它对外来户应当一开始就表现出不欢迎的,或鄙视,或表现出某种优越感。

保守的性格、文化的差异是可能导致它不宽容的主要动因。

第三,比较麻烦的是,它拥有这种历史观,却并不表现出历史的虚无,它相信生活的价值。

所以,当那群在它王国内开着疯狂Party的人,当着它的面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人生无价值论时,它立马就火了。

一番兴风作浪、大打出手甚至残酷清洗便是不言而明的事了。

显然,对于这个鬼来说,它生前曾努力过,有过作品,它当然希望它能继续影响世人,但对于电影的言外之意,这种“历史观”非常迷恋它所创造的文化,努力推广之,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守护。

第四,在经历一番折腾之后,它所守护的幽怨王国一片狼藉,外力也欲毁之而后快,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片新世界。

它当然很疑惑,为何它的王国一败涂地,即使在废墟之上,它仍不死心,它努力在寻找答案。

它徘徊在高楼大厦之间,找不到任何“幽怨”的记忆,当然也找不出它的历史观能适用的空间。

这里的世界从不执拗于过往,从来就没那么关注传统和历史,所以,这里黑人也会成为领袖;历史的发展在这里似乎没那么多逻辑和规律,历史在这里真的有点虚无。

即便它努力回到从前,想看看新世界赖以为基的历史,那也是崇尚开拓进取,追求自由的时空,即便开拓者为此付出过死的代价,那里仍然留有真正值得回首的记忆——那些基于人性而隐藏起来的回忆——构成我们最真实的历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概知道这个奇怪的“幽怨历史观”是个什么“鬼”了?

那个床单鬼其实就是“历史幽灵”的幻象,它带着“幽怨”神游八方,其实正是一场自我消解的行程;虽说是在找寻自我的价值,但它不能不沮丧归来。

既然结果已无价值,那就再看看过程吧!

它鬼心不死,虽然留给它的记忆已不多,但它仍然能想起和它一起创造“历史”的恋人,和她隐藏在门缝里的“记忆”。

它知道这应当是它“历史”最好的见证。

它终于拿出了那张纸条,那封闭的幽怨王国之门也随即开启。

当它展开那张纸条,一切便烟消云散了。

无论那纸条上写了什么,那绝对不是他们共同历史的证明,因为从他写的歌曲中,找不到“共同”的见证,或许可以找到自私的见证,所以,听完歌曲的她只能默默离开。

幽怨历史观的价值在于这种历史幻象:它曾经使追随者云集,只不过当这种幻象破灭之时,也就是这种历史的幽灵消散之日。

它无法让追随者回来,也无法让共同历史的见证人留下,它彻底地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真是令人悲伤的结局!

(文/石板栽花 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p.s. 感谢 RioLiv & Ash十架 @ 微博 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4 ) 「啊,这是你们埋藏了的宝贝吗,那心灵中的光辉?」

我们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如果我们死后尚有感觉,将怎样感受这个世界?

《鬼魅浮生》(英文名A Ghost Story),片名听上去像灵异恐怖片,试图回答的却是这样伤感而满富哲思的问题。

它的剧情,简单到没办法剧透——男主人公C,因车祸意外身亡,死后,他的鬼魂披着白床单,回来探访他的女友M和他的故居。

这是一部地道的文艺电影。

导演大卫·洛维似乎什么都没有做,而只是,虚构出一对鬼魂的眼睛,让它去观察、经历我们这个世界。

这双眼睛看到,一位朋友给M留下字条,要她节哀顺便。

看到,M因C之死陷于哀恸,暴食、呕吐——这顿饭M吃了五分钟,鬼魂就静静地看了她五分钟。

还看到,M独身后的日常生活:洗澡、睡觉、观雨、更换床单。

一次,M带了一位男人回家,C的鬼魂向她传递不满的信号,让一些书飞出了书架。

再接着是,M给东西打包,从这座房子里搬走,走前,她在墙缝中藏了一张字条。

一个新家庭搬进这里:一个女人,和她的两个孩子,C的鬼魂砸桌摔碗,将这个家庭吓走。

不久后,又有新住户搬进来,在这里举办party。

一位喋喋不休的男人,在party上大谈生命暂存、万物必逝。

再然后,旧宅屋被拆除。

C的鬼魂想起来M藏的字条,正打算看,房屋坍塌了。

城市化推进到这块世外桃源,新的办公大楼平地而起。

C的鬼魂爬上楼顶,望着都市的楼群和灯光,放下留恋,从楼上跳了下去。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C一个鬼魂。

与C的故居相邻的另一所房子中,也有一个鬼魂。

他透过窗户与C的鬼魂打着无声的招呼,说他在等一个人。

「等谁?

」C问。

那个鬼魂说他忘了。

两所房子被拆除后,那个鬼魂说了句「我觉得他们不会回来了」,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C和M搬进这座位于乡间的房子之前,也早就有鬼魂在此处逗留。

当这里还是一片旷野,这个鬼魂曾目睹一个家庭赶着篷车来到这里。

他们生火做饭,然后,为弓箭所杀,直至化为一堆白骨。

C和M的一举一动,这个「年长」的鬼魂无不看在眼里。

M搬走后,他看了M藏在墙缝里的字条,突然便消失,留下坍缩成一堆的床单。

一般的灵异片,鬼魂不可见,人们为这些不可见的力量所惊吓。

这部电影恰恰反其道而行,从鬼魂的视角展开讲述。

因而,我们会将同情投射在鬼魂的身上。

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尘世的留恋;感受到他们对于「鸠占鹊巢」的愤怒;感受到他们彻骨的孤独,因而,两个鬼魂间的无声对话,竟会令我们产生一种奇妙的慰藉感。

最重要的,则是他们对于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无奈。

就这点来讲,片名「浮生」两字,用得非常恰当。

这两个字,典源自《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指我们生于世间就像在水面上漂浮。

电影的出发点在死,落脚点则在生。

片头有一条引语,取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鬼屋》(A Haunted House):「无论你何时醒来,都有一扇门轻轻关上。

」显而易见的是,《鬼魅浮生》的整体创意,正是从《鬼屋》那里照搬过来的,或者说,伍尔夫启发了大卫·洛维。

在伍尔夫那篇不足1500字的小说中,一对作了古的夫妇,回到他们的旧屋,寻找他们藏在这里的宝物。

小说末尾,活着的人问这对夫妇,「啊,这是你们埋藏了的宝贝吗,那心灵中的光辉?

」那所谓的宝物,不是别的,是他们活着时候的欢愉。

C的鬼魂迟迟放不下的,也是这曾经的欢愉——死后,生前的一切都成为欢愉。

影片的形式颇富个性,设身处地地去贴近一个鬼魂可能的感觉。

徐缓的动作,静滞的镜头,安静的声响,躁悸的音乐,都令我们始终犹同置身于一场漫无止境的葬礼。

实际上,无论鬼魂的感觉是什么,我们都不可能正确地模拟出它。

因为,我们谁也没有作为鬼魂的经验。

我们不可能知道,死者对生者的感觉是什么。

创作者能做的,只是用某种感觉去代替这种感觉。

奇怪的是,这个作为替代物的感觉,正好又来自于一个与鬼魂之眼相反的视角。

它就像,如上所说,一个活着的人去参加一个逝者的葬礼。

或者,如同现在的你去拜访儿时的旧屋,找寻和追念消逝了的往事。

那是一种尚存(却必逝)的事物对已逝事物的同情和哀悼。

像《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片尾的孙悟空看墙头的爱情,看芸芸众生、蝇营狗苟;也像《末代皇帝》里,共和国时期的溥仪,到故宫里参观。

他们是活着的人,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他们也都是鬼魂。

孙悟空是美猴王的鬼魂,而溥仪,则是那湮灭王朝的幽灵。

他们用幽灵之眼看世界,因而,从庸常乏味中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事物。

《鬼魅浮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上面两部杰作一样,那就是——即便我们还没有死,我们仍可以为自己创造出一双鬼魂和幽灵之眼。

何况,我们还都是自己过去的鬼魂。

 5 ) 艺术家就是个怀旧的鬼

今天在Landmark Sunshine看A Ghost Story随后有影片导演David Lowery的Q&A,刚看完正片时感觉一头雾水,随后导演的一些话给了我新的启发。

他大概说到在写剧本的时候他就是把大脑里的构想写成故事,因此整个创作是个很流畅的过程,如果说让自己停下来去刻意制造一个效果那就会让电影显得很“假”,这恰恰和电影中的一段台词想表达的意义吻合:在时间的洪流面前,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是有限、脆弱、渺小的,因此艺术创作就该如同吃饭一样是一个平常的过程,不在于制造“伟大”,而是抓住那一个瞬间。

而艺术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当世界被毁灭,那一段真挚的或是影像、录音、文字等等就能成为人性的一种延续。

这是一部及其私人化的电影,是一个艺术创作者忠于自我的独白。

 6 ) Talk at the party

So, no money, what have you got left? You've got …other people, you got Clara, you've got time. Time's a big one, but you've got about as much as anyone else, give or take. What about God? Maybe you've got god. Do you?What? Have god? Yes.No.Okay. Well, here's how I break it down. A writer writes a novel, a song writer writes a song, a symphonist writes a symphony, which maybe the best example, because all the best ones were written for God. So, tell me what happens if Beethoven's writing his "Ninth Symphony" and suddenly he wakes up one day and realizes that God doesn't exist. So, suddenly all of these notes and chords and harmonies that were intended to, you know, supersede the flesh, you realize, "oh, that's just physics." So Beethoven says, "Shoot, God doesn't exist, so I guess I'm writing this for other people. It's just nuts and bolts now." He doesn't have any children, that I can recall, but if he did...He had a nephew.He had a what?A nephew, he had a nephew.Okay, great, so he writes it for him.Or Immortal Beloved.Yes. Or for whoever that was. But let's leave love out of this, and let's wrap this all up under the blanket of someone thinking, "This is something that they'll remember me for." And they did, and we do. And sure enough, we do what we can to endure. We build out legacy piece by piece, and maybe the whole world will remember you, or a couple of people, but you do what you can to make sure you're still around after you're gone. And so we're still reading this book, we're still singing the song, and kids remember their parents and their grandparents, and everyone's got their family tree, and Beethoven's got his symphony, and we've got it too. And everyone will keep listening to it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But… that's where things start breaking down, because your kids… Do you have kids? Wait, who here has kids? You? Your kids are gonna die, yours too, yours too. Hey, just saying, they're all gonna die, and their kids will die, and so on, and so on. And then there's gonna be one big tectonic shift. Yosemit will blow and the Western plates will shift, and the oceans will rise, the mountains will fall, and 90 percent of humanity will be gone. One fell swoop, this is just science. Whoever's left will go to higher ground and social order will fall away, and we will revert to scavengers and hunters, and gatherers, but maybe there's someone, someone who oneday hums a melody they used to know. (9th sym) And it gives everyone a little bit of hope, mankind's on the verge of being wiped out, but it keeps going a little bit longer because someone hears someone else hum a melody in a cave, and the physics of it in their ear make them feel something other than fear or hunger or hate, and mankind carries on and civilization gets back on track. And now you're thinking you're gonna finish that book, but it won't last. Because by and by, the planet's gonna die. In a few billion years the sun will become a read giant and it'll eventually swallow Earth whole, this is a fact. Now maybe by that point, we'll have set up shop on some completely different planet. Good fot us, Maybe we've figured out a way of carrying with us all these things that matter. They've got a photocopy of the Mona Lisa out there, someone sees it, mixes a little bit of alien dirt with some spit, paints something new, the whole thing keeps going. But even that doesn't matter. Because even if some form of mankind carries some recording of Beethoven's "ninth symphony" all the way into the future, the future's gonna hit a brick wall. The universe will keep expanding, and it'll eventually take all matter with it. Everything you've ever strived for, everything that you and some strang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lanet share with some future stranger on some entirely different planet without even knowing it, everything that ever made you feel big or stand up tall, it'll all go. Every atom in this dimension will be pulled apart by force as simple as… And then all these shreded particles will contract again and the universe is gonna suck itself back into a speck too small for any of us to see. So, you can write a book… but the pages will burn, you can sing a song and pass it down, you can write a play and hope that folks will remember it…keep performing it. You can build your dream house … but ultimately none of that matters any more than digging your fingers into the ground to bury a fence post, or… or fucking. Which I guess is just about the same thing.

 7 ) 吃了5分钟的派 也不给你看我近距离哭的样子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虛穴取繭(ID:cocoonics)

灵为载体 趣味为包装 哲学为内核虽然这部片名为鬼故事(A Ghost Story),《鬼魅浮生》却会让做好被惊吓准备而去的观众失望了。

与同为跳脱“恐怖”类型片限制的《私人采购员》(Personal Shopper)不一样,本片不走奥利维耶·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让人云里雾里的新锐创新路线。

它是一个披着鬼皮的文艺爱情片,混搭无垠星空下一点虚无主义的哲学漫谈,与你探索时间与存在的意义。

至少,在最后一刻,看进去了的人,都会有一点共鸣。

没想到一个披着床单、面无表情的鬼魂,可将孤独演绎得痛彻心扉。

C与M是一对十分恩爱的恋人中。

突然,C在车祸中去世,留下M独自一人在老房子中绝望疗伤。

但C并没真正离去,而是化作鬼魂默默地看着M的生活。

悲痛欲绝的M决定从搬离旧屋。

可是C无法离开,斗转星移,被困在无尽的时间中的他度过了世纪轮回,回到世界混沌的初始原地等待。

从世界的尽头等待至世界的另一个尽头,甚至看着自己再度变成鬼魂。

一直以来支持着C的,是M曾经留在墙缝里的一张字条饰演男主角C的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继《海边的曼切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之后,更向着没有更丧只有最丧的方向出发。

饰演女主M的是大家也不会陌生的《龙纹身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与《卡罗尔》(Carol)的女主角鲁妮·玛拉(Rooney Mara)。

在卡西只露脸10%片长的情况下,两人之间的爱情化学反应仍显深刻动人。

导演大卫·洛奇(David Lowery)与两位主角于《他们不是圣人》(Ain’t Them Bodies Saints)已有合作。

此片在2013年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后颇受好评。

自圣丹斯脱颖而出后,大卫去年执导了迪士尼大片《彼得的龙》(Pete’s Dragon),虽口碑不算出彩,但如法国电影大师克劳德·夏布罗尔(Claude Chabrol)曾说过的那样:“大体上,我们可以说有两类导演:叙述者和诗人”导演便是在这两个身份中自由切换的人。

今年他再度着手制作独立电影,这部仅花费10万美元超低成本拍摄的“鬼片”,出乎意料地既有细腻的质感亦有丰富的内陷,绝对值得花上一个多小时独自默默品尝。

导演访谈中提到,故事来源于他自己与妻子的最近一次搬家前的对话。

大卫与鬼魂那般,莫名地对物理空间有强烈的情感联结,那次对话就发展成了贯穿全片的情侣对话。

对房子的执念与导演本身就希望探讨的哲学问题,用灵魂主题作为载体是最合适不过了。

因其超越时间空间的本质,用以追寻“我是谁”等存在意义类的哲学问题十分恰当。

虽其应归类于“文艺剧情片”,但观众该期待的恐怖与可爱,它都有。

只是顷刻之间,悲伤与苦痛的潮水便将再次没过心头。

导演是个恐怖片爱好者,它给你一丝恐怖电影应有的东西,如新搬进来的一家人所经历的一切,从活人的角度来看,就活脱脱是《招魂2》(Conjuring 2)里的情节。

有趣且创新的是,我们鲜少能够从鬼魂角度去看待这一切。

但趣味过后,情绪再度落入低谷。

鬼魂看着自己发脾气所弄糟的一切,抱歉地看着收拾残局的那家人,再次被孤独感笼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与另一只鬼魂对话的可爱情节。

两只披着床单的鬼通过窗户交流,让人忍俊不禁。

但仅有的对话极速地再度把我们拽入回忆的沼泽:“I am waiting for someone.”(我在等一个人)“Who?”(谁)“I don’t remember”(我不记得了)

透露一点小花边,披着花床单的鬼,实际上是导演自己。

这简直比希区柯克(Hitchcock)在自己电影里的客串还隐蔽。

花5分钟吃派 就不近距离哭给你看片中对白极少,一直为人称道的镜头,莫过于刚收到C死讯的M坐在厨房地板上,一言不发地往嘴里塞巧克力派,边哭边吃,最后冲到厕所里吐的5分钟固定长镜头。

而C的鬼魂就在后方默默地注视着一切,绝望得让人心疼。

中远画幅却将情绪渲染得极其克制。

影片前半段一直以固定长镜头为主,颇有阿彼察邦的味道。

比如互相亲吻的夜晚,那个俯视长镜头实则引起了观者担忧情绪,却又不得不被迫地睁大眼睛去观察演员的每一个动作。

这符合恐怖电影的性质,观众明白,长时间地凝视不切换的镜头里的角色做着细微的动作,让人心生期待又害怕会发生什么,就像《闪灵》(Shining)里面每一个为你施加精神压力的长镜头。

更有趣的是停尸间见证复活的长镜头,镜头躲在两层门后,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像它从头到尾做的那样,这不就是杨德昌的距离感,蔡明亮的镜头长度吗?

家中许多空镜的固定镜头,也的确有一丝导演访谈所提到的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的《不是家庭电影》(No Home Movie)之感。

影片本身还拍摄了大量的鬼魂移动的镜头,但最后还是决定剪掉,处理成每个固定镜头都静止站立的状态。

浩瀚宇宙之中,一隅遗世独立的被时间遗忘的灵。

帧数与时间相对的遥相呼应在鬼魂移动的镜头中,对M和C使用了不同的帧数拍摄。

用24帧每秒的帧率来拍摄M,用33帧每秒的帧率拍摄C,再将它们合在一起。

所以,在同一帧中,两个人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实际上,这个技术上的问题甚至可以理解为对“时间是相对的”的探讨。

所谓时间快慢不过是变化大小的区别,如果发生了变化但没有觉察,我们就不会认为有时间过去了。

对于C的鬼魂来说,时间的指针从其化为灵的那一刻,便再也未曾移动过。

漫漫时间长河中,任M的生活轨迹继续向前流淌,结交新男友,再作出搬离旧屋的决定。

但明明在开头的对话中当C问M,“Why did you leave all those houses?”(为什么你离开那些房子)M的回答是“’Cause I didn’t have a choice”(因为我别无选择)可是,真正无法选择的,是无法从房子中离开的C。

C对世界的执念,都在那张M离开前,塞进墙缝里的纸条之中。

纸条上的内容早已不再重要,宛如两位主角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的名字,名字只是个代号。

而纸条也如开头对话所呈现的那样,对C来说,是“一部分的M”。

虽偶有人提出“纸条完全可以在入住者没注意的时候挖,为何非得停下”的质疑,但这样的声音许是挑刺的做法。

物理上的情感联结使C守护房子,但这座房子的更大的存在意义不外乎是曾在此留下历史的人。

无论是谁再度住进这个房子,这个房子都不应属于他人,他要确保这件事。

因为房子对C来说,仅存于两人之间。

是怎样的人才会在肉体消亡后仍选择停留于世间?

浓烈的执念绑住C的心,未完成之事的遗憾,对心爱之人的偏执。

时间久了,为此而停留的意义甚至超出了初心本身。

就像披着花床单的鬼,那句”我忘了我要等谁”一般,在一片无垠废墟中,意义随之消亡,哀莫大于心死地放弃等待。

生之人尚可撑着时光造的伐逃离过去,而没有脚的魂,光阴无法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他被自己困在原地,只可用孤独与世界抗衡。

虚无主义者的派对 大家都知道,能用镜头而非台词讲故事的电影才算高明。

全片唯一出现大量独白的派对发言,虽有些刻意,但虚无主义的中心思想还是借派对上威尔·奥德哈姆 (Will Oldham,于短片《先锋》(Pioneer)与大卫有过一次合作)之口准确传达给了观众。

无论世界再怎么坍缩成新奇点,无论大爆炸再怎么为世界按下重启键,又有什么终将留下?

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尼采早就告诉我们不朽性不过是假象。

影片一开头就拍摄了无边的星辰,让我不禁想起李银河曾对虚无主义作出的探讨:“人海汹汹,日月匆匆,不知人们都在追求些什么。

”但C却驳回了生存论的虚无主义,为自己的存在赋予意义。

在影片后半部分,对时间的表现节奏骤然加快。

比如小女孩的死,三次正反打,C再抬起头来,肉体就已化为腐朽,但他纹丝不动。

凝视之下,竟然如《恐怖游轮》(Triangle)般绝望地轮回了。

那是否代表,M将永恒地陷入这个循环之中。

毕竟,作为灵魂,也仍旧是宇宙运转中的一颗螺丝,无法抵抗地卷入时空的漩涡,一次又一次地生,一次又一次地死,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循环往复。

欢迎关注公众号 虚穴取茧 以一己之力每日更新用心的原创

更多2017圣丹斯电影节评论 请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8 ) 《鬼魅浮生》:无论你何时醒来,都会有爱你的人为你守候

无论你在何时醒来,总有一扇门轻轻关上。

——《鬼魅浮生》

如果爱人要远行,你只能等她回来,你会等多久?

男主角由于车祸而离世,当他再度起身,已经是一个披着床单的鬼魂,从医院的人流中不染风尘地走过,对面墙上已经为他打开通往天堂的门扉,但他心有执念,放不下独自一人的女友,转身向左走向了尘埃。

他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房间,但现在只剩下女友一个人的无限悲凉,鬼魂在房间里看着女友吃东西,看她睡觉,看她伤心,看她难过,不能触碰,不能安慰,看似无声的沉默,却可以感受到寂静的关怀。

死去的人只有过去,可是活着的人还有未来。

女友要开始新的生活,要离开这个充斥着痛苦的房间,并在离开时留下了一张不明所写的纸条,塞在了门框的缝隙中。

女友走了,鬼魂却永远留在了房间中,它执着地等待着有一天女友还会回来,就像邻居的鬼魂一样。

没有了女友这份寄托,鬼魂便将所有执念放在了那张纸条上,于是它夜以继日地抠刮着门框,想要取出纸条,直到日月变化,房主更替,沧海桑田,却在取出小纸条的那一刻,房屋被轰鸣的挖机铲平,它和邻居的鬼魂孤立在废墟上,面对着对方,邻居说“她应该不会回来了”,随后幻灭如空。

以前说起轮回,只是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可是这个执念的鬼魂,却等待了整个人类的轮回。

房间被拆除后,建起了高楼大厦,璀璨灯火中找不到自己要等的那一盏,鬼魂从楼顶坠落,人类进化到毁灭,曾经的繁华又变作了荒野。

终于在时光荏苒中,那所熟悉的房间又出现在同样的地方。

那个熟悉的面孔和另一个自己也出现在了眼前,上个轮回中的爱情回忆就像电影一般重新上映。

曾经偎依在沙发里喃喃细语,曾经分享过亲自写下的歌曲,曾经为是否搬走而吵过的架,曾经为爱而做出的让步,可是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去,鬼魂执着所在,已经不是那个有着同样面孔的人,而是留在上个轮回中的纸条,因为这才是有着自己爱过的回忆。

所以,当这个自己答应女友搬家时,也许再也等不到那张纸条,鬼魂甚至敲下了钢琴而表达不满。

终于,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鬼魂终于等到了那张再次出现的纸条,这个时候,房间的门适时而开,一场压抑的执念终于有了出口,当它打开纸条那一刻,一个轮回的等待烟消云散,所有曾经存在的历史都了无痕迹。

“我还小的时候我们经常搬家,我会写这样的纸条,然后把它们折得很小,把它们藏到不同的地方,以防哪一天我想回去了,那里总有一部分回忆在等着我。

”“那你回去过吗?

”“没有”“看吧,我就知道。

”“因为我不需要回去”一段感情的结束,一个人生的完结,都是如此,虽然我们很不舍,我们会很怀念,可是我们不会再回去了,那份回忆只有被埋藏起来才是宝藏,非要挖掘出来,就只会消失殆尽。

他们都明白,所以女友再也没有回来过,鬼魂也最终释然而去,无论是人也好,房子也好,承载着我们生活过,爱过的痕迹的,只有回忆,你看墙上晃动如彩虹的光斑,是那么的梦幻而不真实,可它却是那么美丽。

 9 ) 他,在等一部合适的电影

导演大卫·洛维: 很早的时候,在我的头脑中,就住着一个鬼,一个穿着床单的鬼。

我爱这个鬼,这个穿着床单的鬼,以前,我也尝试着去拍关于他的电影,但是都没有成功。

现在看来,他一直在等着我,等着一部合适的电影。

我和妻子的争吵

大卫·洛维 在拍《彼得的龙》期间,我和我妻子从德克萨斯州搬去了洛杉矶,我又去了新西兰,那是《彼得的龙》的拍摄地,拍完后我又返回了洛杉矶。

离开德州对我来说是很心痛的,因为我和我妻子结婚后的第一个家就在那里,我爱那里,所以我和我妻子会在假期的时候回去德州住。

在度假的时候,有一次,我问她:“我们能不能在拍完《彼得的龙》后返回到德州?

”但是她说:“我不想回德州了,我觉得洛杉矶挺好的,洛杉矶是个好地方。

”就是因为这个意见的分歧,我们发生了争吵。

我爱德州,那是我和我妻子曾经一起幸福过的地方,我是属于德州的。

就因为意见的分歧,我们开始了争吵,我们坐在在沙地上,画着直线,线条的长度表示着为了彼此我们还能走多远,我们就这样探讨着我们的未来。

在争吵时,我似乎一度看到了我们两旅程的结束,我常常回想那个时刻,原来一件如此简单的小事就可能让我们的幸福结束,我感到如此的困扰和悲伤。

但幸运的是,我们冷静了下来,并达成了和解。

后来我把我们的这段争论的内容写了下来,并且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

关于这个镜头的剧本内容,我写了差不多有10页的样子。

我还记得那天,卡西和鲁妮在片场要表演这个镜头,而我的妻子也在那里,当卡西·阿弗莱克和鲁妮·玛拉的对话中出现了我们曾经争论的内容时,我看到她翻了翻白眼,哈哈,当然她是不会介意的,她是完全支持我的,她可能在想:“我是非常支持你的!

因为你把我们的关系延伸到了艺术创作中了啊。

”这个镜头的内容也是其他镜头融合在了一起,按照我们的需要,穿插在了不同的地方。

暖心的朋友;还好我没放弃

从左往右依次是,卡西,服装设计师安内尔,制片人托比和詹姆斯,和大卫·洛维 当时我还在洛杉矶为完成《彼得的龙》而努力,我在想在这个暑假,我还能做什么呢,我觉得现在是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下定决定去拍这部电影了。

下定了决心要拍这部电影,我就开始通知我的朋友了,真的,我只叫上了我的朋友,他们都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打电话给他们:“嗨,朋友,你想来和我们一起干这个大事吗?

”“这个夏天,你们愿意花两周的时间待在德州吗?” 我的摄影师安卓(Andrew Droz Palermo),艺术指导杰德(Jade Healy),服装设计师安内尔(Annell Brodeur)等等,他们都来了。

我的团队是很小的,也很团结和紧密。

在前面的一段时间里,我必须花狠多的时间待在洛杉矶完成彼得的龙,在周末的时候,我就飞到德州,我们会一起去找适合拍摄房屋。

我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准备过程,一切就是那样的有组织地走到了一起,但准备过程的缺失的确会造成一些问题。。

我是直到完成《彼得的龙》的两天后,我回到了德州,整个拍摄才完全开始步入了正轨。

在拍摄中期的时候,我差点就放弃了这部电影,因为那时候,在很多次的拍摄中,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方式,但同时我也发现我们的拍摄已经太深入,以至于无法后退。

那个时候,我失去了信心,有时候,我都被自己说服了,我甚至告诉自己:这项工作怎么这么的复杂和困难!

这完全就是不行的啊。

我在那个时候,已经准备好去失败了。

但是我有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组员,他们鼓励我,我们一起努力,坚持下去,总会找到解决方法的。

绝妙的方式;我们的幸运 因为我们是自筹资金的,所以一方面在使用钱的方面没有大的束缚,有足够的资金让我们使用而不会造成我们的破产,不需要去敲别人的门去要钱,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资金预算都是比较小的,我们得想一些聪明的办法去用好钱。

大家知道我们拍的整部戏都在这个房子,最后这个房子也被拆了,这个是真的拆,并不是什么模型,或者是什么胶合板的墙。

所以如何找房子真是个大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的制片人詹姆斯(James M. Johnston)和托比(Toby Halbrooks)就用了绝妙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他们打电话给了当地的拆迁公司,并且拿到了确定要待拆除的房屋名单,我们就开着车,去看这些待拆除的房子。

如果有房子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就打电话给这个房子的房主,问他们是否愿意让我们使用房屋。

后来我们找了一个看起来完美的房子,正是我们想要的那种房子,这栋房子的主人名叫斯库特。

在我们的艺术设计师杰德的指导下,我们把这栋房子修复好了,设计了厨房,安装了地板,甚至维修了天花板,最后看起来完全像个温暖的家。

然后当我们把它装好了以后,我们又拆毁它,就像电影中那样拆了它。

就像电影中那样拆了它 在这栋房子里拍摄的时候,令我们完全没想到的是,房主斯库特不仅同意把房子交给我们使用,而且在我们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他还帮了我们超大的忙。

他的孙女,那时候正在上高中,在片中成为了鲁妮的替身,而且在片中,她还扮演了其中的一个拓荒者。

斯库特也开着一家空调公司,他给我们安装了一种便携式的设备,能把冷空气送进房子里,使得我们能够在德州的酷暑下保持干爽。

我们是非常欢迎他们来到我们的拍摄大家庭的,他们帮了我们很多。

当然,他们也来到了圣丹斯电影节来参加我们的首映礼,他们同我们一样为这部电影骄傲。

我觉得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完成这部影片。

还有点花絮:1. 本片拍摄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艾尔文市,本片的资金来自导演大卫·洛维执导的上一部影片《彼得的龙》(就是那部美国动画电影)2. 电影从一开拍的时候,就是对公众保密的。

直到电影拍完了,都过了几个月了,导演才宣布“咱们的电影拍完了,电影叫鬼魅浮生。

”3. 2017年1月22号,这部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而早在首映之前,A24电影公司就获得了电影的发行权。

4. 鲁妮·玛拉吃派的镜头只拍了一次就成功了,一次就成功哦!!

还有啊,关于鲁妮吃的这个派,导演大卫·洛维说:“鲁妮吃的那个派啊很好吃,那个派是素食巧克力风味的派哦!

”给大家解释下为啥叫素食巧克力派,一般做巧克力派嘛,都要用到鸡蛋,黄油,牛奶等等和面粉和在一起做小面饼,果酱拿来做馅,然后在巧克力酱那里滚一转,就好了。

所以素食派意思就是不用到鸡蛋或者不用牛奶来和面,或者不用黄油啊等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本文翻译整理于2017年8月12号,后面还有2000多字还未整理有空再整理分享给大家哈。

BYE我完成的其他花絮故事:《三块广告牌》的幕后以及致敬!

你知道科恩嫂的花头巾是在向哪部片子致敬吗?

知道片中的小鹿是谁吗?

你知道弹吉他的伍迪·哈里森吗?

你知道...... 2018,汤姆·哈迪的 《毒液》,很多事情,你有所不知裴淳华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新片:关于《敌对分子》你不知道的事银翼杀手,30年后归来:《银翼杀手2049》杰克·吉伦哈尔新片《坚强》幕后阿汤哥新片《美国制造》电影花絮梦工厂动画《内裤队长》幕后《房间》女主布丽·拉尔森新片《玻璃城堡》电影花絮卡西·阿弗莱克、鲁妮·玛拉的新片《鬼魅浮生》幕后故事,花絮,还有很多,还算可以吧《蜘蛛侠:homecoming》花絮翻译:里面关于霍兰德的很多,有意思的还是关于巴基和美队吧Baby driver (极盗车神)的所有花絮塞隆女王和一美敬业的《极寒之城》《死侍2》花絮:关于预告片和影片制作

 10 ) 这个致郁的鬼怪却是为了治愈

一部好的电影或许不需要用到太多的台词和对白,只用镜头就能讲好故事,而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从中找到理解和共鸣。

《A Ghost Story》,一只鬼的故事,却不只在讲鬼故事,导演先为我们讲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一对爱侣共同居住在一个房子里,女主M因为房子内常有莫名声响而主张搬家,男主C却固执地不肯搬离。

他们曾为此争吵,在C看来,这个房子有他们在一起过的“历史”,一起读过的书,一起听的音乐,一起嬉闹过的沙发,一起弹过的钢琴,所有相爱过的痕迹。

大概爱就是妥协,夜里他们相拥入睡,C一边吻着M一边说,我们可以离开,导演一个长长的俯拍镜头,停留在二人温馨的拥吻之中,不曾想这却是他们最后的温存。

C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导演用侯孝贤式的镜头视角,隔了两扇门的距离,把M放在纵深景深的病床前,看着心爱的丈夫躺在面前,却保持着克制的冷静。

回到家中,她企图通过做家务来转移注意力,可是心如铅般沉重,洗着碗却误把洗碗布丢进了垃圾桶,抱了巧克力派就滑倒在地上一勺接一勺往嘴里塞。

又是一个五分钟的长镜头,导演让我们看着她一口一口把痛苦不加咀嚼地咽进肚子里最后又全都吐了出来,却不让我们看眼泪在她眼眶里打转着满溢出来。

但C静静站在一旁全都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

唯有当她独自躺在两人曾经依偎过的双人床时,轻拍她的肩膀,只是她再也无法感知到,是他在哄她入睡。

原来C变成了一只披着白床单的鬼怪,穿过洒遍阳光的原野,如宿命召唤一般回到了他们的家中,从此画地为牢,成了爱的囚徒。

他看着她伤痛,康复,另结新欢,追忆过去,暖色的回忆与冷色的现实强烈碰撞着,最后离开旧房,并且在粉刷的墙缝中留下了一张字条,而字条代表着她的一部分。

从此字条成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执念。

导演用经典学院式的圆角矩形镜头以及渐晕式的画面边角,透露出多愁善感的复古情怀,框架式的构图把床单鬼牢牢困在内心的执念之中。

影片的前半段,我们见证了时间的放缓,而影片的后半段,我们经历了时间的快进和倒流,而时间与生存恰是导演大卫洛维想与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墙上微妙移动的光斑与头顶变幻莫测的星云暗示着时间的辗转莫测穿梭千年,蒙太奇的巧妙运用加快了时间线,一户又一户的人家住进又搬离房子,高耸的大楼拔地而起,时间是一个闭合环,床单鬼费尽了力气又回到了原地——他和M刚搬进房子的时候。

他再度看见过去的自己目送M离开,这一幕让我想到《少年时代》,女孩和男孩搬离旧房时,一遍遍地和房子中的物件告别,仿佛在告别过去的自己。

就像片头女主M对男主C说,“小时候,家里经常搬来搬去,我会写纸条,把它们叠得非常小,然后藏在各个角落里,如果有一天我想回去的话,那儿会有一部分曾经的我在等着。

”无数个过去的我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一一》中吴念真回到过去经历了一遍初恋,可是他说“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好像没什么必要”。

回头再看片头男主与女主关于搬家的一段对话。

你回去过吗?

没有,因为我没有回去的理由。

你们为什么搬家为什么离开那些房子?

因为我别无选择。

因为过去没必要回去也不能够回去,旧的她留在旧房间里,新的她已经出发。

而他却抱着旧的她经历了时过境迁却依然留在原地。

我十分喜欢影片的中文翻译《鬼魅浮生》,“浮生”正道出了虚无派导演大卫洛维的价值观,如老子所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不思虑,不豫谋。

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其神纯粹,其魂不罢。

”导演借派对哲学家的口吻表达了他对时间和存在的看法:我们尽一切所能让我们与世长存,保证自己去世后对周围还会有影响,但是我们都会死去,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甚至整个世界都会消失,一切都会走向灭亡,包括你所奋斗努力争取过的一切,任何让你自鸣得意或高人一等的一切,全都会烟消云散。

是的,不朽不在于别人的记忆中,也不在于我们留下的作品中,而在于每一个正在发生的当下。

唯一能够把握的,不是不可预知的未来也不是永远不复追溯的过去,而是可把握,可触摸的现在。

床单鬼终于抠出了她藏在墙缝里的字条,然而字条的内容是什么也已经不重要了,失去了日复一日的渴盼,要躯壳还有何用?

《鬼魅浮生》短评

执念是多么悲哀的永恒,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理由,忘记了前世今生,却唯独忘不掉执念本身。你以为这份执念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却不知道这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与你一样的孤独灵魂。我来过,我爱过,我在过。

5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一头白床单也能拍出惊艳的鬼片。神游八荒,见证沧海桑田,对他来说魂牵梦萦的却永远是一道墙缝,因为墙缝里有她写给他的字条:真是个情深如海的鬼故事啊!鲁尼·玛拉坐在地上边流泪边吃派吃到吐是我今年看过最美的画面。(配乐值得加一星,好听到爆!)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调度和摄影真不错,对时间和空间的表现有一种奇异的生命力和永恒感。就是节奏有点不必要的慢,完全没有意义的过长镜头有些多,对观众不太友好。理解和喜爱这片更多依靠观众的主观世界,喜欢就是喜欢了,不喜欢是真的进不去。

11分钟前
  • RioLiv
  • 还行

吐槽无力

12分钟前
  • 孟小杰°
  • 很差

卡西这段丧清新的ins strory也太长了,非常佩服这块historic布料。所有的其余部分=中间那场高谈阔论。

16分钟前
  • Yuruky
  • 较差

你TM冲着一群孤儿寡母发脾气你倒是把那个派对上夸夸其谈的傻逼给开瓢了啊。

19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时间的逻辑,生命的线索,宇宙的法则,复杂却也简单,看完了永恒轮回,还是最爱你了。

24分钟前
  • BabyBlue
  • 推荐

忘了是怎么开始 我旁观着人间所有的哀怨情仇,见识过童真、睿智、分外残忍,也见识过血浓于水和缠缠绵绵;我也曾孤独地愤怒过惆怅过,然而看着飞逝过的沧海桑田 我逐渐已经忘记了我在等什么,我甚至忘记了你是谁。我从这个屋子找到了冥冥中注定让我找到它的小纸条 噢 小纸条,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还爱你,原来经过了那么多那么多年,我还爱你。

27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在放映前'Mother'预告片大表姐浮夸演技的衬托下鲁尼玛拉扔家具的背影都是戏,还是觉得一些片段的音乐有点溢出来 / 来自官网的恶意 https://aghost.store/shop/welcome

32分钟前
  • 木上立
  • 推荐

我困在有你的回忆里。

33分钟前
  • 小刀
  • 较差

3.5

36分钟前
  • 曳尾于涂
  • 还行

2.5 终究是单薄

41分钟前
  • LOOK
  • 较差

有好几处特别特别戳我 尤其是poof一下不见的时候 做鬼孤独还是做人孤独啊? 来过一世什么意义也没有 就是存在于自己脑子里的一点念想还支撑着。但整体来说 有的地方有些稚嫩或做作 还有那首歌 呃….. 不带歌词挺带感的 加了歌词一下就失却意境了

45分钟前
  • ≌菩提风花
  • 还行

看睡了

46分钟前
  • 一只熊猫
  • 很差

前半部的节奏控制得太刻意,跟后半部截然成了两部电影,不喜欢。鬼魂作为旁观者所呈现的虚无,无力,被突如其来的控制电灯和摔碗摔盘子桥段破坏得所剩无几。就安静如鸡做一个鬼不好吗,这么大魔力怎么不去改变世界呢,瞎搞。有很多非常迷人的片段,像小调,或者交响乐,但强行合到一起让人感到厌烦。

47分钟前
  • 司令
  • 还行

《鬼》的确讲了一个Ghost story,但是导演却在视角置换中真正进入了其他的鬼故事中无论是否有意却仍没能进入的背面,因而在影片中"恐怖"是缺位的。通过近似固定的机位以及明暗对比还有构图上的隐喻,它从一个俗套故事开挖至一种潜在的虚无与移情,再由此通往哲思——尼采的"永恒回归"

50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太意识流的作品,静静的长镜头缓缓流淌进时间的长河之中,重复的日常琐碎下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中于你不变的日复一日深情的等待,大段大段语言缺失下的深沉、细腻,跳脱于时间断线之外的感动。“我想他们不会再回来了”霎时戳中泪点,是不是每座房子里面,都居住着一个为爱而等待着的亡灵?8.7

54分钟前
  • RiverCheung
  • 力荐

应该名为《鬼比人孤独》或者《鬼再孤独也不找同类》,又或者《披着白床单的孤独鬼》,应该是史上最有逼格、最安静的鬼片之一,把一个MV就能拍完的故事,活生生撑成一个长片,对话很少,还动不动长镜头,剧本应该很好写,主要看演员,看摄影,听音乐,这个鬼的造型其实很搞笑、很调皮,一点也不惊悚。

5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装逼片

60分钟前
  • 波拉客
  • 较差

以为自己心疼玛拉,吃个派看得我泪水一脸,后来才发现至少玛拉还可以搬家可以开始新生活,而鬼魂却只能留在房子里等她回来,世世代代轮回再轮回。还有什么比信念崩塌嗖得一下床单就这么滩在地上来得更让人绝望,那个花床单说我觉得他不会再回来了,泪奔。原来那句我做鬼也要缠着你是句如此温情的话。

1小时前
  • 朵朵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