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豆瓣参加抽奖,中了。
于是有了这次提前观看钱学森的好运。
先谢谢一下那些人。
写在前面的废话以下正文看了太多有关电影表白和求婚的情节。
但是我想说,钱学森里的简单一句:跟我走吧!
是给人震撼的一句。
这句话后面的内涵和承诺,怕是只有当事人自己体会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钱与蒋就是这样的。
钱被捕,探监结束时,钱缓缓转身后的深情回眸,加上一句别有意味的“我爱你”,听来让人动容。
明明有那么多的话语想要彼此倾诉,但形势所迫,只有彼此深埋心底的牵挂。
这样的情节体现了人的温情,没有所谓的“假 大 空”吧。
前半部分的美国片段,大学授课的情节,搞科研的场景,在美国生活的后面,被捕入狱的时刻,归国遭阻挠的种种,家庭宴会的欢乐……太过需要自己细细品味的画面。
坤少的演出让我相信他心中的钱学森就是这样真实地生活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回国后的一切,好像感觉有点喜剧感。
包括张和林的表演,观众都有点笑场白手起家总是让人尊重的。
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己,如果我是钱,能否像他那样为了red China放弃在美国优质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
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面对惨淡现实的时候,应该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
就像影片中,他面对听不懂他讲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失望,不过,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讲一遍。
对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以致走出电影院后,重新面对外面纷杂的世界,看到现代社会上最多的“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梁漱溟语),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同时思考:现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的奉献者?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
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可以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想到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
”如果我们意识到现在还算美好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
纪念首任老院长钱学森老同志诞辰100周年,提前看。
一开始就是浪漫爱情,看着陈坤一身白色西装伫立在灯火阑珊处,张雨绮的目光穿过人群……第一反应是:金燕西!
难道上演的是科学界的燕西?
钱学森在美国的前半段生活:美酒、美食、觥筹交错,聚光灯、闪光灯,万千荣耀于一身呀,豪宅华丽的生活;被诬陷为共产党后,一句“我爱你”让我肉跳,隔着话筒听音乐让我想吐;回国后的航天生涯,旨在叙述钱学森就是天才,他拍拍脑袋比啥都强么?
很难看到他的科研生活,他如何攻关,他如何带领团队突破一个个难题,没有具体事例的支持宏大叙事显得空洞,也显得电影语言的落伍。
也是,这不是纪录片,这是饱含着巨大市场野心的商业大片——需要爱情为噱头,需要特效和大场面完成视觉刺激,需要有眼缘的演员因此张铁林能演毛泽东林永健能演聂荣臻(小品《装修》中饰演“天津大姐”那位,这再次印证钱老的伟大——当毛泽东如梗着脖子的康熙,聂荣臻如一脸坏笑的痞子,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只能归功于钱老了)。
作为航天人,虽然是新航天人,期望着一种熟悉感,希望感受到一种力量,可这部商业大片直接取消了朴实,让我如坐针毡,哭笑不得。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
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凭证,美国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钱学森在1955年带着太太及一对子女,登上回中国的船,远渡重洋,返回祖国。
《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永刚(儿子的名字),我们希望他永远保持刚直不阿的品质,做一个正直的人。
科学领域里有“以为”这样的概念吗?
钱学森断言:未来的飞机能飞到音速的十倍以上。
不管谁拥有了钱学森,都能抵得上五个师。
根据美国《保密法》,凡在美国从事过火箭、核物理研究的外国人,一律禁止离开美国。
从1951年初开始,钱学森被监视居住,每个月需到移民局报到。
1954年,钱学森完成著作《工程控制论》。
监视一个天才总比监视一个笨蛋要好。
来美国之前,我就抱定了信念:学成必归,报效祖国,谁也不能阻挡我!
“回中国你能做什么?
难道要去种苹果吗?
”“如果这是报效祖国的唯一方式,我也愿意去做。
”为什么华盛顿总是犯错误?
因为有太多像你这样的人占据了政府要职。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全家回到祖国。
陈庚:我们到底能不能造出导弹?
钱学森:美国人能造出来。
我们中国人不比他们少个脑子,当然也能造出来。
聂荣臻:目前工作上最迫切的是啥子?
钱学森:一,人。
国防航空工业需要大批有专业知识的骨干力量。
二,我需要大一点的地方。
你在为国家铸造一把锋利的宝剑。
这把宝剑在手,国家才会有尊严,人民才会有和平。
老子身上的弹孔比你身上的毛还多!
一、我们没有风洞。
二、没有试车台。
三、连设计最基本的参数都没有。
“仿制”是必须的,少走很多弯路,积蓄一些经验。
单是一个火箭的发动机,就至少需要4500个零件。
仿制导弹需一年,自主研发需四年。
八年之内,两弹结合成功。
1960年9月12日,第一枚东方1号导弹组装完成。
罗友来:我绝对不会去制造这么巨大的毁绝性武器(核弹)。
现在全世界有良心的科学家都在抵制它。
钱学森: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
“手上无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1962年3月21日,自行设计的东方2号发射失败。
一定要把一切错误消灭在地面上,导弹绝不能带着任何疑点上天!
在我们创造奇迹的事业上,虽然没有一大批名牌大学毕业的科学家,但是我们有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国防事业付出终生的理想主义者。
1963年9月,导弹全弹试车台建成。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杜部里奇先生,这就是我种的“苹果”。
您对我的鼓励胜过任何奖项。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全程试验圆满成功。
蒋英(对钱学森):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
我愿意为此做出牺牲。
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
人不但要有科学、技术,还要有文化、艺术、音乐。
钱学森享年98岁。
陈坤演的还行,但似乎还是有点嫩。
更希望是陈道明演。
那一辈人真是爱国有胆量有雄心。
现在社会再浮躁。
如果某人说为了祖国怎么怎么样,不管是说者还是听者都觉得假,不真实。
但在当时,那真是一腔热血道出的是心声。
小时候,非常希望自己能生在一个乱世,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做出点什么。
比如去抗日,比如参加新中国建设。
还记得高中时候在班上做演讲,题目是爱国,说得自己磨拳擦掌恨不能马上跑去把自己献给国家。
如今在三十的年纪踏出校门,我却没有了年轻时候那份纯纯的心。
茫然的踏近社会,做选择的时候,铜臭和私心霸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我一直抱怨大环境不好,其实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自己的信念不够。
为祖国我能做点什么?
如果回国,是不是就一定能为这个国家做出点事情呢?
我总能找到借口,说自己渺小如斯,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是对祖国的贡献了。
钱老回国,其实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妻子的事业。
但正如他妻子蒋英老师说的那样,中国可以没有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钱老。
她给了新中国一个钱老,这就是巨大的贡献。
一个家庭,总要有一方做出点牺牲。
我特别敬佩蒋英老师,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悄悄mark一下,我也要支持zzy,不拖他后腿(如果他在做有益于社会的大事的话)。
这不是影评…… 电影特别适合带孩子一起看,但影片事件线长,涉及的重大事件较多。
鉴于影片时长的限制很多信息都有提及,但一笔带过,或通过暂短镜头或通过简单字幕。
若能通过电影捋一下时间线能拓展很多知识内容,对于了解建国后的国内国际大事件很有帮助。
——传记人物——钱学森:……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电影概述——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拍摄的传记电影,于2012年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钱老年轻时携夫人赴美工作,但一直心系祖国,在新中国建立后仍立志回国投身建设。
恰逢此时美国国内政治极端化对其进行迫害,更加坚定了钱老回国的信念。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国家领导人的安排下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11个美国飞行员将钱老换回。
回国后钱老肩负使命,面对国内百废待兴的不利局面以及中苏关系破裂的国外局势,带领科研工作者在“天灾人祸”(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下完成了祖国赋予的使命,使中国在美苏两大国对峙的国际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时间线梳理——191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最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上世纪30年代留学美国,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火箭研究,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机会参与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1947年,蒋英(张雨绮饰)接受钱学森的求婚,随其赴美。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终身教授;1950年,钱学森因“麦卡锡主义”被迫中止尖端技术研究并被责令出境。
在钱学森决定回国之际,美方又考虑到钱学术方面的重要性阻止其回国,甚至以间谍罪逮捕他,最终宣告无罪后被长期软禁在家;1954年,软禁期间《工程控制论》完成,43岁;1955年,钱学森通过写信与祖国取得联系,国家11名美国战犯飞行员换回了钱学森;1960年11月:第一枚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10月: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钱学森又承担起研制火箭运载原子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任务;1966年10月: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9年10月31日,钱老去世,享年98岁。
——国内外大事件——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过长江1950年10月——1951年6月,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1958年——1960年,“大跃进运动”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之间的专家合同整理于2025年3月4日
太平洋战争 黑暗骑士崛起当然,电影后来重新整理了音乐,和源音乐不一样。。
非常想求一下电影开始那段音乐。。。
和转山片尾一样,都是找不到源的。。。
但是真心好
林永健老师的出场给一直严肃的现场带来了共鸣般的笑声,尽管影片前半部略显跳跃甚至有些乏味,但归国后的部分着实让我眼泪了一把。
向爱国科学家致敬!
信仰,不论在哪个年代,都弥足珍贵!
推荐 ps,从没写过短评,刚发表后不晓得为神马在列表中看不到鸟。。
2013年7月24日写作为一名中国人,难道不需要了解他吗?
钱学森这个名字,估计我们这一代的多数人都是教科书上学来的,必须记住的人名和事迹啊,估计是物理科还是化学科吧,记不清了,既然是义务教育的内容,对我来说,那就是做人的基本常识了。
对于数理化很厉害的男人,我都会从内心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小女孩的时候还幻想过,以后要嫁一个“理科王子”,总之就是我差得一塌糊涂的对于他来说都是迎刃而解的小问题。
电影追溯到到1947年,蒋英接受钱学森的求婚,随其赴美。
钱学森的故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讲起,那个时候,他已经不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了,然而,三十出头的他已经是让美国不敢放、不敢留、不敢杀、不敢惹的一位中国科学家,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成就那就相当不可思议了。
看着陈坤刻意化妆后移的发际线,怪不得有句话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真是不知道钱爷爷那大脑袋里究竟装着多少比导弹原子弹能量还大的物质,太神秘了。
能让美国害怕的历史上能有几个人,这个霸权主义国家害怕一旦让钱学森回国,会让中国强大起来,有能力与之对抗,这种“预见”就是对钱学森最大的肯定,只是他们的手段太卑劣,钱学森的爱国魂就这样随着肉体被软禁了好多年,这跟闭关锁国所带来的时间差是一样损失惨重的,少了这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腾飞起点就迟了许多。
在那个年代,原子弹、氢弹、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越强大,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沦为军事强国的附庸,任人宰割,在漫长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大战中,中国不就是吃了这样的亏吗。
回国后的钱学森,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两位老大如干涸大地迎来润雨般立刻施压,让他务必造出这些骇人的武器来。
要出原子弹后要氢弹,要了氢弹又要人造卫星,中国当时的条件落后美国一百倍,钱学森在美国有别人准备好的一切,但回到了中国全要从头开始,而且物资还严重不足,我感觉,毛和周就像一对公婆要媳妇没米也煮出饭来,我仿佛看到钱学森的发际线一天天后移,可奇迹的是,每隔三年,他就完成一个新任务,看得我快欢呼着站起来唱国歌了。
在这一段影片中,我真的是深刻地感受到艰苦条件下的中国呈现出的团结和奋进,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搞建设,没有什么利益之争,歪门邪道,可如今却令人心灰意冷,想想也是,那个年代,你有心思也没用啊,中国那么穷,你上哪刮油水去,现在不一样,油水自然有人送上门。
哎。
一个去哪、做什么、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来都是秘密的男人,钱学森夫人蒋英做到了伟大男人背后的女人,那种淡淡的却深情的爱意,在静谧的岁月中令人动容。
幸运的是,两个人都活到很老很老,有一天,钱学森向蒋英道歉,说她原本应该可以成为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可为了他这个家,她只能默默一生。
她为他讲了一个简短的故事:“丘吉尔的母亲临终前,牧师问他,你这一生是否有什么遗憾。
其母回答,我这一生没有什么遗憾,我为大英帝国生下了丘吉尔。
”而她这一生也没什么遗憾,因为她的丈夫是钱学森。
我还记得2009年钱学森去世前,在电视上看到国家领导人到他的病榻前看望他,那时候的他十分苍老,但是思想、言语却无比清晰,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他已经老了,书上的伟人还与我同世,但可能瞬间就离我们而去。
这部影片拍的很生活化,让钱学森这个名字一下子鲜活起来,不再局限于只是一个书本上所写的“两弹一勋”的光荣人物的代号。
从开篇的场景,钱学森执着的跟蒋英说:“跟我走吧。
”就让我喜欢不已,这样一个优秀的男人执着的爱着这个女人,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为了这个男人放弃了国内的大好前程。
这部影片有很多感动我的地方,他们俩的感情,他们那种蓬勃的爱国情怀,以及那个年代人们所具有的一种特性,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内心里有一种萌动。
原本就觉得陈坤长得帅,但是这部片子之后,陈坤的形象在我心中瞬间又上升了一个级别!
还有张雨绮,一下子也好喜欢了!
作为我国“两弹一勋”的元勋,钱学森必然是伟大的,在那样的一个年代,他能够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一无所有的中国,积极投身国家的建设事业,让中国在国际站稳了脚跟,真是,恩,让我想到鲁迅曾经的一个形容,是一个“大写的人”。
可能有人会说他的归国是因为美国当局的不信任令他失望,他才回到了祖国。
但是,就我看来,美国当局当时所做的一系列只能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是更加坚定了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信念与决心。
我觉得中国的火箭事业能有如此成就,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当年无数钱学森们的中国心,还记得片中钱学森一家归国时,在码头,有一个中国记者采访钱学森,问道:“你是中国的公民,为什么不回台湾而要去大陆?
”对此,钱学森直接采取无视的办法,因为他认为,当一个中国人在与另一个中国人对话,他所应该采用的语言是中文,而不是英语。
这样一个小的片段表达出了他对祖国崇高的敬意。
还有钱学森在东二发射失败后对聂帅说的“在我们创造奇迹的事业上,虽然没有那么一大批名牌大学毕业的科学家,但我们真的有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国防事业付出终身的理想主义者。
” 以及片中另一个片段,在钱学森讲解完后询问时,在座的人说都没有听懂时,镜头回放到了1947的场景,在加州理工大学,钱学森的课堂上,有一个学生不理解他写的公式,钱学森对另一个学生说:“回答他是浪费我的时间。
”然而,在同样的场景中,钱学森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他说的是:“好,来,咱们再讲一次,重新来一次。
”以及后面场景中,他对张工农说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直接来问我。
”在别人表达不懂后,他那错愕的停顿之后挤出的笑容让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作为一个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方面有着如此杰出成就的人,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傲气是多么的正常。
但钱学森在归国后,他的习性在一点点的改变,他将自己的傲气都低到了尘埃里,不再公之于众人,只是一心一意的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着,奉献着自己那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我觉得一个人的信念很重要,就在他在美国漫长的软禁期间,他不甘堕落,开始了对全新科学的研究,竟写出了《工程控制论》这本著作。
以及在他和友来的对话中,有这样几句话“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了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这是对抗侵略的准备”,“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这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以及他坚定不移的信念。
还有片中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那些士兵的身影,那个发射前2小时的场景以及发射成功后的欢呼场景,真是,看得我有种莫名的激动,这么多士兵在这边防恶劣的坏境中,为祖国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么多士兵整齐一致的动作与声音,真的是,很感动,我想这可能就是每个中国人在特定时刻会喷发出来的中国心吧。
记得回国前,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杜布里奇先生问钱学森:“一个杰出的航天学家,回到农耕社会,能做些什么么?
”他给出的答案是:“在我的国家,我可以任何我想做的事,甚至,我可以去种苹果。
”如今,他的苹果树已开花结果。
头发花白的钱学森对蒋英说“如果你不是嫁给我,你会成为我们国家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你有着非凡的天赋,勤奋,有聪明,在你心里,还是会有遗憾吧。
”然而蒋英却做出了这样的答复“丘吉尔的母亲在临终的时候,牧师问她:‘你有什么遗憾的么?
’她说:‘我这一辈都没什么可遗憾的,因为我为大英帝国,生了一个丘吉尔。
’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
我愿意为此,做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
”以及最后影像中,钱学森逝世后,蒋英把脸贴着的时候,,,无不,体现出爱。。。
(嘿嘿 这也是我的思修作业。。。
)
纯个人秀嘛=。=陈坤的扮相真是能屈能伸。。话说张雨绮和刘涛长得还真是像啊。。船上那段简直以为要泰坦尼克了=。=
还不错的主旋律电影~
那船乍一看还以为是泰坦尼克
气质这种东西多神奇~ 无论现代化妆技术多厉害,选的演员多俊美,没气质没底蕴,演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 坤姐还是回去做厂花吧,你那扭捏做作的演法,不适合这么伟大的科学家。。。
不烂。。。也不好
2分钟看完【钱学森】!电影开头的第2~4分钟就讲了故事的全部,平庸到没有丝毫亮点的流水账,全方位的平庸!按理说演员扮演真人传记应该很有可看性,这片子也主打的明星牌,但是厂花的肢体语言和表演离一个科学家简直相距一条长城,更别提糟糕的后期配音了!★★
对不起的电影票~今年在影院看过最流水的电影
提前去了观影会,先赞下陈坤的演技,不要太苛刻了内地年轻男演员能hold住这角色的也难寻。片子整体还不错,军方投资不差钱,就是聂帅和毛爷爷让大家笑场了...
伟人的方言太搞笑,真心觉得陈坤的英语不错
中国就是需要这种精神来支撑!!踏踏实实做事
尼玛这一颗星是给骂给导演看的!虽然故事家喻户晓,你也不能这么玩呀?又不是拍纪录片!陈坤和张雨绮演得很不咋的,歌颂天朝洗脑无逻辑2X剪辑等等这都无所谓;关键张建亚你丫还是不是科班出身的呀?钱学森被移民局拒签这样的“晴天霹雳”居然还用暖色调低角度?你意思钱教授愿意被抓?马屁拍过头了吧?
电影没想象的好,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什么的并没有太多亮点,算得中规中矩。不过还是很感动,有爱国主义的热血沸腾,也有为感情戏的动容。几位领导人的配音都是搞笑的吧…影院各种笑场。坤哥表演得还好,英语也可以。@中街光陆影院 3.3 影院挺垃圾的……
不知道那些打两星三星甚至一星的头脑想的是些什么!虽然我没看过前面那版的,但是这版我想说很好,不是来看明星不是来看破绽不是来看笑点,单单一个钱老一个两弹元勋就值得另人敬仰,看得是那种表达出来的情怀,把真正的儿女情长揉捏到爱国主义情怀里,比起现在的那些电影电视剧好上一百倍
豆瓣观影的时候组织观看的 陈坤演的不错 张铁林版的毛泽东多了几分皇帝气质
人生苦短 只有做出一番事业才没白活
每次看见林永健版的聂荣臻,我就出戏了。。。
单看片子效果,真的还行。细节处理的很好。为陈坤再加一颗星
哎。。。有钱没地方花
时间太短了,太多的东西没有表现出来,特效是个硬伤,钱学森的事迹本可以拍成一部史诗。。本片很明显诚意不够。
陈坤的英语说的还是很地道的,张雨绮的英语就很无语了。。。这部以红色为主题的电影还是很到位的,个人认为陈坤在这部戏的表演比较出色,比以往那些浮夸的少爷角色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