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比较贵,以为是好片,躲在男朋友手臂后面等了一个小时。
凶手如果不出现详细的脸会让感觉恐怖一点。
我能想象的,比导演拍的要好。
与《鬼已来电》相比,《来电惊魂》的恐惧完全是人为造成的。
影片讲述女主角在某户人家兼职做保姆,在某晚上总是接到无声电话,而这个无声电话的那一头是一个“杀人魔”,此时这个“杀人狂”已经进入了这间房子,并在暗处监视这女主角。
最后,女主角凭借勇敢与智慧,与坏人进行搏斗,并成功通知到警方将其逮捕。
过程实在是惊险、刺激!
谈谈剧中的别墅吧,这部电影让我打消了在偏远的地方也建一个类似的别墅的愿望。
原来我希望能有一天,在江边建一个别墅,钓钓鱼、读读书。
现在发现我还是适合群居。
最好是打个喷嚏邻居都知道的那种。
至少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就放弃了这样的理想。
本片据说是70年代经典片的翻拍,虽然老套,但毕竟有原作垫底,也不会差到哪去。
树影婆娑,灯火阑珊,不是什么浪漫情节,而是本片的恐怖元素。
再加上静谧中那突然响起的刺耳的电话铃声,以及电话那头沉重的呼吸声。
跟“午夜凶铃”有一个恐怖的贞子的形象不同,看的出来,这是一部想玩心理恐怖的片子。
但本片的高潮部分,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动作片,女主人公耍尽18般武艺跟一个明显是人的物体在搏斗。
最后,凶手竟然是一个陌生人,我本来以为是前面出现过的某人的,这种结局让仅剩的一点悬念也没有了,这也让本片沦为二流。
女主角据说是个童星哦,如今出落的楚楚动人,有着东西方混合的秀美脸庞,有点像FF8的Rinoa。
本片大多数时间是她一个人的戏,小小年纪能通过外在的表演把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带给观众,一颗新星在冉冉升起。
几点琐碎:美国的来电显示好强啊,居然能显示名字,莫非他们的手机是实名制的?
美国手机网络的盲区很多。
买房子千万不要买荒郊野外啊,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有家里千万不要用自动感应灯。
出事的时候,没人会帮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平时好好锻炼,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今日连续看了新旧两个版本的“When a Stranger Calls”,不得不说这两部恐怖片连起来看对我还真是感触颇多,下面就来总结下看看。
这两部电影分别拍摄于1979年和2006年,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不同,但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个案件:作为育儿保姆的女主角,在给别人看孩子的一天夜晚总是不停地收到陌生的来电,而且每次要么没有声音或是只说一两句话就挂断了,接着在这座房子里发生了入室谋杀案件…… 首先说一下旧版。
旧版的故事其实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剧情是这样的:由于曼德拉奇思夫妇夜晚要外出,直到后半夜才能回来,所以他们请作为育儿保姆的女主角吉尔到他们家来看护孩子。
由于两个孩子已经睡着,因此吉尔所需要做的只是一个人待着看书吃东西,并接些电话及留言。
然而,这天夜里吉尔却总是接到陌生的电话,电话里传出陌生的男子声音“Have you checked the children?”,惊恐之下的吉尔报了警,然而警局通过电话公司的监控却回复给了她一个更可怕的消息——这个骚扰者居然就在吉尔所待的房子里…… 当警察赶到现场后,两个孩子都已经惨遭杀害,故事接着进入这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剧情是,当年那起案件的凶手科特被抓后,却被以精神病的名义带到了收容所。
七年过后,科特从收容所里逃跑了,当年负责案件的约翰警长在想方设法追捕这名逃犯…… 尽管约翰是竭尽全力地在追捕,科特最后还是给逃跑了,故事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的剧情是,已经做了妈妈的吉尔有一天在外面突然又接到了那个神秘的来电,她急忙赶回家中,结果让她再次和当年的那个凶手相遇…… 这样看起来,新版的整个剧情实际上就是旧版第一部分剧情的扩充版。
而且本片导演对这段剧情作了如下改进:把故事发生的年代从20世纪70年代挪到21世纪初,这个从影片的环境就可以对比出来;给影片加上了片头引子和结尾(片头的一起案件和结尾女主角在病房里),让其能够比较符合旧版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给这个故事所示的案件整合了一些旧版第三部分那个案件的一些要素,并以此让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 旧版的恐怖主要是体现在影片的首尾两起案件上,在这样的安排下使得影片具有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这两个案件的经过其实都不是很复杂,好在这两起案件在影片所占的时间并不长,这样就使得这部分的剧情显得很紧凑,也增强了恐怖感。
但影片的最大缺点却是在影片的中间部分,这部分讲的是密探追捕逃犯的过程,基本上没有任何“恐怖”而言,而且情节拖沓,在影片中是占了很大的篇幅,让人看着很乏味。
应当说这种算不上很复杂的“恐怖”案件,如果做成短片也许会更好,但做成这样的长片就显得不够时间,于是只能在影片的中期拿这种剧情来填充时间。
如果按“虎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来看,本片的“猪肚”部分就显得很无聊,好在有能引人入胜的“虎头”和“豹尾”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样的不足。
本片除了恐怖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但至少作为一部恐怖片算是合格了,不过影片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新版实际上就是把旧版的“虎头”部分也就是开头的那起案件,扩充到了整部影片的长度上,并将其演绎成了另外一种结局,这使得影片就只是在专心讲这么一个案件上。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这个案件的每一处细节都完整讲出来,但问题在于对这么一个并不怎么复杂的案件,花这么大篇幅来讲就显得很拖拉,也降低了影片的恐怖感。
也许是为了填充时间,影片给女主角加入了很多额外的情节,让她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打电话和等待以外还做了许多事情,但这些情节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
最后女主角和凶手搏斗的那段反倒给人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感觉,最后凶手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倒不像是恐怖片的情节了。
这两部电影可以说都是体现了电影出品年代的那个时代特征:旧版的门锁都是那种用铁链拴上来加固的,旧版出现的电话全是那种拨盘式的,而且旧版无论是曼德拉奇思家还是后来吉尔的家都是没有加多少额外防备的;新版不用说了,不但电话都换成了新式的,而且还出现了手机,更不用说新版的曼德拉奇思家基本上实现了全自动控制——只需要动动遥控器就可以操作家里的一切。
从电影反映的时代差距,不得不让人感叹技术的进步。
很多人指责新版电影“不够恐怖”,其实新版的很多问题不过是旧版一些问题的扩大化而已。
从旧版也可以看出因为题材的限制而做出了一些妥协和掩饰,到了新版这里只是这些问题很难再被掩饰了而已。
附:新旧版几起案件的总结 旧版案件一 地点:曼德拉奇思家 遇难者:曼德拉奇思家的两个孩子(被发现惨死在卧室里) 生还者:吉尔(尖叫着从房子里逃出) 科特(凶手) 旧版案件二 地点:吉尔的家 遇难者:吉尔的丈夫(被发现死在衣柜里?) 科特(凶手,被约翰警长当场击毙) 生还者:吉尔(被约翰警长及时救起) 吉尔的两个孩子(平安获救) 新版案件 地点:曼德拉奇思家 遇难者:第凡内(被发现死在浴室门口) 洛莎(被发现死在水里) 生还者:吉尔(被送往医院) 曼德拉奇思家的两个孩子(平安获救) 附注:凶手被成功抓获
比起那种满是折肢挖眼恶心画面的恐怖片,我其实更怕这种步步为营、考验心理承受能力的惊竦片。
我在明处,人在暗处,如影随形,防不胜防,着实能惊出人一身冷汗!
这部电影几乎是卡米拉的独角戏,直到影片结束我都没看清那个变态杀手的模样。
导演很会省钱,据我目测,该片最大的投入八成就是那栋豪宅的租金了……
最近爱上了恐怖片。
昨晚全家集体观摩了《来电惊魂》,我中途不专业的睡着了……关于这部电影,我妹妹说得比较中肯:“前戏实在是太长了啊!
”我们所有人都无比羡慕的是片中那套可以遥控壁炉中庭有巨大花园流水并且临着湖的豪宅。
片子都是套路,一点也不吓人。
好莱坞流水线上的平庸之作。
一个青春期的女孩,一个无人的黑夜,一个一个周围人的离奇死亡……一个变态闯入了家中,无所不在。
电影很不专业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个变态热衷于杀青春期女孩。
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变态已经被抓,被关在警车中,警车开走的瞬间,他和女主角久久对视,用无比恐怖的眼光注视着女孩……我在这种穿透力极强的目光中看出了丫的强烈不甘心:俺是第一男猪,为何一直不给俺露脸啊!
丫在最后一个以及唯一一个特写镜头中,以如此强大的怨念注视着镜头……允许偶文艺腔的描述一哈:那承受了如此凝视的摄影机,也应该碎裂了吧……
这片本来要去电影院看的, 但现实中的MM由于发现我对影片中belle MM的兴趣过浓, 导致最后搞来搞去没去看成.等FH的3区二版等到现在没有音信, 只有放弃了捡了JS那里最后一张回来看看.看完过后,回味感觉-- 淡淡的一杯苏打水,难怪电影局的那些老古板也能把这片审核通过, 一改美国青春恐怖片的风格, no sex, no nudity, no strong language, 连暴力镜头都是那么的含蓄, 影片PG-13的分级我看都是太严了. 呵呵.说说电影, 首先便是剧情本身属于很简单的类型, 故事对女主角和serial killer的具体铺垫都不是太多, 故事很快进入的单一的环境和belle 的独角戏中, 制造恐怖及紧张的方面主要来自硕大的房间,不断的异响和窗外的夜黒狂风, 我觉得导演在这些方面的把握还不错, 将观众引入一个很容易产生共鸣的环境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独自在家,空荡荡的大房子, 外面风雨交加, 突然在其他房间传出异响... 影片的前大半部分都还算中规中矩, 另外这张DVD在音效丰富程度上还是8错的, 环绕声道也较为活跃, 为增添恐怖气氛加了不少分. 但是在killer现身过后的高潮部分就显得相当平庸了, 不仅killer本身垃圾的要死--简直完全没有前次作案的风范:-) , 整个追逐过程相当幼稚, 顺带救2个小孩以呼应剧前主角和父亲间的responsible的对话. 最后结束得也是简单令人咤舌. 这样简单到不行的高潮, 直接导致此片整体水平的评价偏低.再说说Camilla mm, 哎....... 几年不见, 人长得挺漂亮的, 算是长对头了, 不少白人mm teenage的时候乖得要命, 稍微大点就越长越丑. 比如那个簸箕.小丝. 不过Camilla 在这片里面的演技实在还是没有太多亮点, 只能算及格, 类比起scream中的Campbell 或者 去年暑假你搞乜鬼中的love hewitt 甚至还稍逊一筹. 看来Camilla mm的演技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总结一下本片, 就是一部父母带孩子都可以看的家庭级恐怖片, 无聊之时看看倒也不至于睡着.oh, btw: 这片就一普通娱乐大众的恐怖片, 根本不存在看懂没懂的问题 , 有朋友说导演要表达什么什么, 这说得太过了, 这种在影片最后加点噱头, 主角产生幻觉,恶梦 , 或者来点小续曲的东东, 这在恐怖片里面简直多如牛毛, 没什么特别的, 不要动辄上升到自己觉得导演想要表达什么什么含意,抒发什么情感, 富含什么哲理..... 不必将一杯苏打水喝了一口, 就说尝到了卡普奇诺的味道.
如果这也算是恐怖片,那变形金刚也要少儿不宜了.就只会搞噱头,居然还有这么多和我一样的笨蛋被骗到电影院去,早知道就看加菲了,虽然评价不好但好歹还可爱.一幢太豪华太漂亮太先进的别墅,一个太胆小的小保姆,还有一个连杀人动机都没有还爱好吓人的无聊杀手,这样就一个恐怖片了特别想不通的是美国恐怖片那么多,中国为什么偏偏引进这么一个不是一般不好看的片子呢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个片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所以请不要再有人在未理解的情况下说这个片子是烂恐怖片之类的如果你是为了看鬼或者是血腥来看这部电影那我奉劝你还是算了,因为你肯定会失望,而这个片子的让人害怕的地方其实也不在这里. 就剧本来说,此片翻拍自1979年的同名经典所以它的剧情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不过奇怪的是很多人对剧情的理解上提出不同的置疑,这是很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方,看来大家对于HORROR的理解还仅限于或者说习惯于日韩的鬼魅或者是欧美传统的血腥,所以忘记了除了生理恐怖之外,还有更让你HAUNTING的心理恐怖,陌生来电就属于这种,它其实想表达的是那种由未知的危险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所造成的恐怖.首先我先说下那个凶手,看到很多人提问凶手究竟是何许人也,甚至还有人说那个凶手是女主角的父亲,真是啼笑皆非.影片其实一开始就有交代一个凶案,一天晚上房间里的人接到一个电话,但是对方不说话,重复几次后,最后是一声惨叫,之后就是早上警方发现了尸体. 这就是对变态杀手出场的交代,那个警探看完尸体的表情从侧面又交代了罪犯作案的残忍程度.所以说后来出现的凶手就是这个喜欢用电话作案的变态杀人狂. 而且这个变态杀人狂已经犯下了15起的类似案件,最重要的是凶手没有被抓到,这个是最大的前提. 最后的结局个人认为电影的结局比整个电影中间变态杀手吓唬女主角所要表达的东西更为关键.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个结局的,很多人都认为女主角疯了,我觉得是没有,只能算暂时性的精神失常,那个杀手出现在医院只是女主角的臆想. 她醒过来一直叫" HE IS IN THE HOUSE" ,说明这件事情在女主角心里留下抹不去的阴影,同时也点明了主题,犯罪给受害者留下肉体上的伤害是暂时的,但是精神上却是永远的,这个是即使事后那个变态被千刀万剐也无法挽回的,我想本片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JILL在警察说罪犯会被起诉判刑等后说了句,"THAT'S NOT ENOUGH".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也给后来的医院戏作了铺垫. 而且就译名来说,我觉得陌生来电比来电惊魂更加体切,本片的英文名就是WHEN A STRANGER CALLS. 陌生来电传达了本片的主题,因为这电影说的就是陌生人,即你无法预知的威胁所带来的恐惧,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没有时间没有地点,但是他能却无时不刻的盯着你.这个算我对本片主题的总结吧
吓死了。。。
我觉得蛮好看的,全程都很紧张。
漂亮的女人+奢侈的豪宅
结尾没什么意思
做恐怖片毕竟还是东方人的强项阿
剧情一般,氛围很好,至少当初电影院看的时候被吓了= =
傻逼片儿助睡眠
真的是很烂的一部恐怖片。。。在电影院看的 竟然差点睡着了。怎么还能有三颗星。
很好的电影啊!豆瓣的脑残青年肿么了?
4.7
真是考验我心理极限的一部片子 整个宿舍一起连连尖叫……
快进。
肯定是实习生的作品,显得很粗糙。
房子很漂亮,故事比较短,不满的地方是杀手太弱了…
你说这片除了那栋大房子还有什么值得可看的?
小时候记忆不算,大了之后第一次进现代化影院。音效很震撼,但是片子就惨点儿。(万达中央店
╮(╯_╰)╭
无聊
在电影院看的
2008.3.12 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