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洋洋洒洒的评论,从人物的情感动机,性与爱,阶级与思想等等层面去分析,不过一想这是娄烨的电影,想想他的受众,也很正常,为了文艺嚼劲脑汁的去赞美,不过我作为一个理科医来看,心直口快花,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也没有那么多好分析的,这就是一个极度崇洋媚外的女性瘾者罢了(((PS先声明,我并不觉得与外国人交往就是崇洋媚外,尊重各种异国恋情,但是影片中花的慕洋情结已经快溢出屏幕了,以至于让人反感了 马修就是个强奸犯加卑劣的人根本没得洗))与其说文艺片,不如说是一部对于大部分类似女性的纪录片哈哈哈?
首先,开头就很狗血。
花被一个法国男人抛弃后半身不遂,在工地被民工马修砸伤,于是马修爱上了这个其貌不扬年纪不轻的中国女子,他们敞亮地干了一炮。
有一段非常逗比,女主持着低马尾还要露出一些头发的洗剪吹造型,还有即使在中国都非常乡村的穿着。
这种形象还要和法国男人们去夜店high,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哪里来的进夜店的勇气。
导演安排这个相遇故事发展剧情我不反对,可是不免会使中国女性滋生幻想,以为只要在Paris,艳遇是分分钟的事儿。
醒醒吧,巴黎就是一个狗尿遍地的大农村。
他们相爱了,更加无厘头的剧情就开始了。
所谓剧情,这部电影根本不具备什么剧情,演员的职业素养也很让人捉急。
我怀疑是剧组随便在街上拉了几个法国人来拍摄的,一切都很莫名其妙。
比如马修和花的朋友因为语言沟通问题吵架,比如马修的朋友强奸了花,比如马修还有一个black ex。
除了做爱,我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难道爱情就只是做爱?
看到有些人说这部电影是解放了女性的性自由意识。
我呵呵。
真正的欧美爱情片,做爱只是情侣之间感情的流露和表达,没有人会当作多么重要的事儿。
而《花》,似乎两个人除了做爱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
而且每次都是那么一个场景,马修压在花身上,这种无聊的重复没有任何意义。
我不反对性自由,只要没有结婚,没有背叛。
但这种片子是在把性当作一个玩笑,一个肤浅的噱头。
本质上和那些所谓的“微电影”没有区别。
我希望这类电影滚出中国。
请拍爱情片,或者三级片,如果含性又有深层思考更佳。
但不要用这种不伦不类的东西来玷污电影。
花,看完了。
当初找这片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在找别的片时随手一找就找到了。
手持摄影,但不算晃,画面的美感真是给足了。
我不太知道为什么大家喜欢管娄烨叫娄公子,不过这个称呼还挺适合他的。
但这个手持会经常虚焦。
摘录一下以前写的——“张颂文一直是个好演员,但这就是一个好演员不演主旋律,不演爆款,就被大众认为“被埋没”的年代,从没有被埋没,只是你们没看见,张颂文给娄烨当多少次演员了你们看过吗?
知道吗?
不知道。
你们压根连娄烨是谁也不知道。
那就别说什么“被埋没”了,你连沙滩都没见过谈什么埋没?
”这个中字翻译和他们说的话不是完全对上的,意思差不多,但说法直接了很多,也比较不口语,就像是把心声表达出来一样。
这个说唱感觉有点耳熟,北京味太重了,以为是龙胆紫,搜了下才发现是阴三儿。
移动的空镜头很多,而且都是在表现主角心理。
直接的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讽刺不是特别狠,但侧面的还是有一定程度的。
夏宫看完我是有些失望的,兰心大剧院看完我是有些迷惑的,但这部看完觉得有点被惊喜到。
对性爱戏一丝一毫的共振都没有,完全没有性感的味道,对比拉斯冯女性瘾者上里性爱戏的张力差太多了,女主也不漂亮,但是,但是!
娄烨全片营造的氛围堪称绝美。
6分。
昨晚又把《花》看了一遍。
我不是很会大段大段写影评的人,只是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
男主角如路人甲一般出现,如果不是提前看了海报和预告片,完全想不到这个长相平平的男人是男一号。
这让我想到《颐和园》中很多角色在大场景中以路人的身份出现。
这种感觉真实客观。
就像我们生活中,谁也料想不到哪个路人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角色。
男主角Mathieu问花“你是中国人么”,花“嗯”一声。
Mathieu用不标准的中文说“你好”,两个人都笑了。
Mathieu的这个笑容憨厚诚恳,也让花卸下心防。
第二次见面,在花半推半就下,两个人做爱了。
这场做爱很像强暴,可又不能算是强暴,因为虽然开始几乎是Mathieu强迫的,花也是抗拒的。
可是后来花不再反抗,默默接受。
事后Mathieu想走掉,可是他犹豫了,或许因为爱,或许因为仁慈,他留下了,坐到花身边。
花靠在Mathieu肩膀,两个人默默无语。
后来花和Mathieu恋爱了。
风景的镜头还是标准的娄烨式镜头,只是从未有过的晴天,从未有过的明朗。
花带Mathieu和她的几个朋友吃饭,中途起了争执。
花的朋友中的丁看不起Mathieu,用中文说“哪来的傻逼?
”而Mathieu是自卑的脆弱的敏感的,他感受到这堆“文化人”看不起他,摔东西走人。
花质问丁“你怎么可以这样?
”丁说“花,这样的人,你怎么可以和他来真的!
哪来的一傻逼!
你还要不要脸了!!
”花一个巴掌抽过去。
或许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觉得这两个人怎么可以在一起,花怎么可以来真的。
两个人走在一起的画面都极其不协调。
可是花的这一巴掌,捍卫了自己,捍卫了Mathieu,捍卫了两个人的爱情,同时也抽醒了我们:花是爱着Mathieu的。
Mathieu跑掉,花追出去,音乐响起。
此时的情景不禁让人动容。
花追到一个类似工厂的地方,被工作人员拦住要求出示证件。
这时Mathieu第一时间出现在画面为花解围“她有证件”,小小的细节让我相信,Mathieu是在乎花的。
花说“我们太不同了。
”花说“可是我爱你,我该怎么办?
”整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花紧锁的眉头。
看整部电影我们仿佛也深陷这个困扰,花该怎么办,我们也不知道。
回到北京后,花的处境完全不同,熟悉的环境,满意的工作,一切都井井有条,与在法国的生活形成明显的对比。
花答应了在北京的男友的求婚,或许因为感动,或许这样的男人给她安全感归属感,作为一个28岁的女人,要的不就是这些么?
花返回法国,见Mathieu最后一面。
做爱,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Mathieu说“你要结婚了,还来找我,你真是个贱人”镜头移到花的脸,没有表情,微红的眼眶。
花只是在和爱的人做爱。
看过《苏州河》《紫蝴蝶》《颐和园》《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的风格早已熟知。
可是这部《花》依旧让我觉得惊喜!
任洁有郝蕾和谭卓的气质,也有她俩没有的一种独特的气质!
没有郝蕾那么奔放,没有谭卓那么内敛,却有一种独特的美!
《花》不负众望,力荐!
打心里不喜欢这电影。
前半个小时把这种腻味推到了极点,之后一直持续。
完全不能理解那么多的做爱戏是为什么?
女人渴望被强奸?
或者说需要一个陌生男人?
也许可以上升到知识分子的被阉割(大概是这台词)……可我看来有点牵强。
最后对那些“公知”们的采访像是生生的拼上去的,只是为了让电影有一点现实意义。
不确定是否有这种效果……个人对所谓“公知”的印象不好。
没有接触过留学群体,不了解是否在他们中会有共鸣。
可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又是熟悉的中国人,完全怪异的举止行为……让我不能辨认这到底是怎么了。
他们就是这样吗?
环境改变让他们变成这样?
对影片的爱与性持怀疑态度。
女主角的焦虑、彷徨、无助是由什么造成的?
男性?
社会?
环境?
自由表达的权利?
性压抑?
制度?
我没看出为什么。
她选择了不满的生活态度,从根本上不报希望,因为她喜欢扮演一个哀怨的角色。
这没什么不对,可这片子看起来像是一小部分人的矫情。
电影语言上觉得和“春晚”差别不大,延续了一直的风格。
区别于以前稳定机位时的动代表意义。
在设备变化的今天,晃动成为常态的时候,突然的稳定产生了意义。
对跳切的使用并不觉得比新浪潮更先进。
不知道在大银幕上会不会产生另外的效果。
对这部电影挺失望的。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花这个女孩就跟她从头至尾的发型一样,太过漫不经心。
电影里床戏不少,但是拍得一点儿都不美;电影里冲突也很多,但是拍得一点儿都不吸引人。
这不是一句批评,因为他丝毫夸张的表现力反倒让人沉迷。
从头至尾,我的吸引力都在花的头发上。
她甚至在换完衣服之后,头发埋在了T-恤里都不把它拉出来。
这就是她的生活。
随意但丝毫不舒适不潇洒。
她和马修的爱情,我甚至不知道他们之间能不能叫爱情。
我感觉不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爱,连喜欢都不多。
花是个弱点很多的人,马修也是。
两个十分可怜的人也是弱弱相吸才走到了一起。
刚来北京拿那几个星期,每天早上我都会和暂时借住在我与别人合租的房子里的一个男生一起去上班。
我问他:你有没有发现北京的情侣似乎特别多,路上都看不到自己一个人走的人。
他说在这样一个城市,人很容易孤独,很容易就会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我觉得这很可怕。
日子越往后,我越能体会到他所说的那种孤独是什么,但是还好,我并不想要糊弄。
大抵是这样的恐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很多次,所以我也没有强烈想要摆脱这种境况的欲望。
我不知道怎么来总结花,只觉得娄烨把这个人拍得很好,真的很好很好。
那些像她头发一样的漫不经心让人有特别真实的难受
文/迦南Canaan这部拍摄于2009年的电影依然是娄烨在被禁时期拍摄的片子,依靠法国发行商发行、面世。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取的是女主角的名字,《花》;然而在最开始这部片子的名字其实是《Bitch》。
《花》这部电影依然属于娄烨式的情绪电影,有他标志性的手摇镜头、绝望而压抑的性爱、以及浑浑噩噩的主角们、和一个总像郝蕾的女主角。
我们很难评断电影之中的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毕竟电影在展现女主角花的性格方面的确有所缺失。
但娄烨仍是那个最会拿捏女性心理与情绪的中国大陆导演,他依然在大胆的描绘与探讨爱情和性欲、女人与男人。
电影之中,花几乎被所有男人称为bitch。
在法国,她被马修的朋友看作可以随意强奸的对象;在中国,花的老情人私下对新欢说“她是个贱人”。
好像在男人的世界里,花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贱人,是只母狗。
他们这么想或许也有据可依,毕竟花为了一个法国男人抛弃了老情人从北京飞到巴黎;毕竟花和马修会在酒吧、街头肆无忌惮的大声做爱,还让朋友给他们拿包。
花仿佛格外的推崇“性”。
电影开篇,就是花千里迢迢从北京到巴黎找到那个男人要求他再打一次“分手炮”;而电影结尾,花接受了老情人的求婚,结婚之前又跑去找马修,所要的也是再打一次“分手炮”。
花好像是被“性欲”驱使着、操纵着的女人。
其实并不是这样。
在电影之中,马修几乎被符号化成为一个极其“野蛮”的人,他没受过教育,是个蓝领,没钱没教养。
电影之中花领着马修见花的朋友的那场餐馆戏的描写露骨而讽刺。
马修的思想简单而粗暴直接,“送她花,然后像个真正的男人那样和她做爱”而那个中国人却把这句话看做对他的侮辱。
于是马修说出了一句最点题的台词“怎么了?
你是不是性能力有问题?
”是的。
也许在娄烨看来,那些假惺惺的做作的文人知识分子,都是被阉割的男性。
在法国,花与马修疯狂的做爱,花每次都会大声的尖叫,痛苦的却夹带着欢愉声嘶力竭的尖叫。
夸张,却是她从未体验过的快乐。
甚至她与马修的开始,其实也是马修粗暴的强奸了花。
花是享受的。
因为在北京,在她那个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只有平凡的买菜日子和来自五道口的花衣裳。
多么讽刺的对比,不知道娄烨所讽刺的是中国与法国的差别;还是对知识分子的嘲弄;结合到娄烨当时被禁时期的背景,亦或者还有自己的处境在其中呢?
花爱着马修,这点毫无疑问。
可她究竟是爱她这个人,还是爱的是自由无拘无束的性呢?
娄烨没有给出答案。
很多人觉得最后花回到北京是一种解脱。
其实回到北京才是花悲剧的开始。
我宁愿她永远留在法国,谈着和马修门不当户不对的恋爱,彼此相互伤害着,被朋友甚至马修称为bitch。
马修不会是花最好的归宿,但起码,她是快乐的。
起码她是自由的。
结尾,花与马修分别,走在街上,嘴里吃着杨梅。
不知道在花的心里,性与爱情的滋味、自由与平凡的味道究竟是酸是甜呢?
一个,我不相信有这么巧的事,这电影的主角叫花,虽然是女的。
再是,搭讪的桥段用的八九不离十了,道具差个相簿还有一首老鼠爱大米。
Love and Bruises这名字我看第一眼就喜欢,中文意思是爱与瘀伤,不知道是怎么翻译成母狗的,婊子就更加不知所云,甚至有点气愤,这是一个误导性的标题,花最简洁也最贴切。
这片子把我猛地抽离了现实,好像一瞬间回到了巴黎,那个混着各色人种的街头,那个肮脏散发臭味的地铁站,很真实的巴黎。
女人到巴黎就会被很多男人睡,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这么说的人该不会是这片子给的灵感吧。
说花是婊子,是说被三个法国男人上过是婊子,还是说对爱的男人说上一次床吧是婊子,还是说和一个法国男人不清不楚是婊子,还是说要结婚了跑回巴黎找他是婊子,都挺滑稽的吧。
爱情里都有很隐秘的部分,而娄烨将这些部分通过性表达出来了。
花与Mathieu的爱情是植根于性的,但不妨碍其成为爱情。
任洁对角色的体会很独特,也很深刻。
花的内心向往自由,选择爱情的自由,即便表面上她迷失了,但她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她知道自己与Mathieu太不一样,她选择离开Mathieu。
她的内心有两种力量在斗争,暴力与温柔,因此与Mathieu在内心上是互补的。
最终无论她作何种选择,她依然是自由的,因为在爱情里,主动权在她手上。
影片很现实,巴黎是浪漫的地方,但浪漫有时是需要代价的。
我看时在想,我们总想着去体验不同的生活,但往往忽略了其中我们要付出的东西会比想象中大不同。
看完这片,我有点庆幸自己没有受到更大的伤害,但我知道,我的内心也住着类似花的一面,她对我说你要去向更大的世界,去体验去爱,即便会有瘀伤。
ps Love and Bruises 2011.11.2在法国上映。
娄烨是国内最会拍女性(或文艺女青年)情绪以及身体质感的导演,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所谓“小资产阶”、“文艺青年”的自恋审美,用形式感迷惑人,而是以女性视角细腻窥探当代中国人混乱中的爱与痛,最近露面的《花》也没让人失望,依然美丽的手持摄影,迷人恍惚的色调。
这部电影可能没有他即将上映的院线片《浮城谜事》能被很多人看到,却将是他作品中难以抹去的重要印记。
文艺贬值的年头,文艺青年已经是一个变味的挖苦人的词汇,文艺女青年因其性别原因承担的冷嘲热讽更甚一筹。
我看到一些文艺女青年,像珍稀动物一样坐在一堆男人中间,烟瘾大,酒量猛,不畏荤段子,甚至在一些时候,还得讲点更出位的段子,来表示自己对性别的无所谓。
仿佛个个都可以修炼成苏珊•桑塔格、汉娜•阿伦特、西蒙•波伏娃这样的女战士。
这是真的吗?
其实,在压抑的人情世相、男权社会下面,敏感的文艺女青年比谁都有所谓。
这些喜欢读书,情绪敏感,品味精致,追求理想主义生活的文艺女青年,需要什么呢?
娄烨用《夏宫》和《花》两部作品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社会生活相对闭塞的80、90年代,像余虹这样的女孩,刚接受自由思想启蒙,通过解放身体来认识爱情、认识自己,主动选择漂流。
沉浮在感情的漩涡里,几经动荡飘零,余虹还是发现,还是需要一个本分的家庭,让她安静生活,臣服于物质生活。
而她思念的周伟他们出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寻求独立的过程,或者是失望后的逃亡。
在知识女性经济已经可以独立,出国像出省一样简单快捷的时候,像花一样的女青年,没有和现实死磕到底的心,需要已经是自然主义生活,摆脱形而上学装腔作势,对爱情、对生活简单的忠贞,真诚的信守。
花厌倦功利至上的国内生活,几乎看不起身边的中国男人。
在国内痴心等他的男人,单调像块木头,手上戴着俗气的佛珠,在艺术院校当老师,却几乎是生活的奴仆,以稳定工作、稳妥结婚为基础,想留住花儿,甚至不惜痛哭流涕,越是这样越被看轻。
而另一个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出国就是来镀金,自私小气,阴郁沉闷,花和他拼一间屋,必须牺牲身体,他才能心理平衡。
花对国内大牌文艺青年们形而上的生活也不是太感冒,影片插入了花回到北京,为法国媒体采访电影学院崔卫平、张献民、郝建老师这样活跃的知识分子作翻译,也是漠无表情无所关心,还在想着法国男人。
在国内,文艺女青年最高的姿态,可能就是像崔卫平这样的公知,有固定工作,对艺术侃侃而谈,一年出三两本书。
而花听多这样的自由主义言论,是不是早就麻木了,她更看中理想中的简单生活。
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在《夏宫》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酒吧里谈论文艺、民主、自由的崔卫平老师这代人,到今天还在谈论相同的问题,他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在改变他们,还是什么都没改变?
阴森的墙壁仍在,一切顽固如初,只有生活还在继续,花显然不是学术女,和在咖啡馆里夸夸其谈、写作的通常文艺女,她只是一个敏感的需要拥抱的小女人。
让很多中国男人纳闷,也是一直争论的问题是,外国或者外国男人究竟给了文艺女青年什么,让她们毫无顾虑地投奔而去。
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给予了她们作为人和女性的尊重理解,东方式大男子主义减少,性别压抑降低,整个社会是一个更符合自然生活的开明自由的环境,追求文艺也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再被看成怪胎,即使一辈子坚持不婚、同性爱,也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奇异者。
诚然,《花》确实没大幅强调花作为文艺女青年的显著特征,只是在情绪上进行渲染,很多细节需要去联想和补充,但在刘捷同名半自传体小说里,女教师花像所有国产文艺青年一样混乱无定形,困惑于身体和思想对爱情认知的窄巷里,要么俗下来,要么飞起来。
爱是她的全部,爱也不是她全部,她一直没搞明白自己是谁,只是按直觉和情绪生存,不安于现状乃至于伤痕累累。
这种伤是这个时代中国给予文艺青年们的鞭笞,如果不具有一颗敏感的理想主义心,该吃吃,该睡睡,不看书,不写字,成为一个和大多数女性别无二致的人,忘掉文艺,那么有伤也许不会再疼。
而且必须清楚一个事实是,这片土壤不可能诞生西蒙•波伏娃,也不适合张爱玲、朱天文出现,当然你可以说我们有李银河、安妮宝贝、廖一梅、木子美等等,确实她们正是国产文艺女青年的象征,某些地方也许正接近于花。
可以想象,在日本、美国、法国,或者其他一些国家,如果一个女性热爱写作,痴迷于摇滚、电影、音乐这些现代艺术,甚至“以身试法”陶醉于性爱研究,估计没几个人会奇怪,并冠以文艺女青年的有色眼镜进行打量观察,非得把自己逼成一个战士,也不必因为追逐内心感受,而被主流生活尴尬地“抛弃”。
孱弱的东方女性花走了一个极端,以为用身体就能留住爱的男人,花儿变成草儿遭到了抛弃,影片开始就呈现这个东方女孩的性格悲剧。
《花》是娄烨表达欲望强烈却被国内被禁声期间,以“局外人”的身份观望中国的一部电影,这种“局外”除了导演在一定程度上被流放,整个片子大部分场景在巴黎完成。
更重要的是,娄烨确实以局外人的视角,旁观了今天部分中国文艺青年的精神面貌,隐约对无能为力的社会生活本身的一些失望,也许也是对一方面文艺领域装腔作势一方面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中国困境的灰心。
《花》又是娄烨的一部关于爱,关于建立在性爱基础上的爱的电影,如同《颐和园》里的独白一样,“什么是道德,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那便是道德,我和他彼此熟悉,我和他彼此身体熟悉,从而对成功怀有勇气”,熟悉的身体和满足的性爱关系往往比爱情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正是如此,花才会说出开场的那段对白,“再跟我做一次吧,哪怕你不爱我了。
”这也是花一次次对马修失望却一次次原谅他并继续那段纠葛关系的原因。
人可以骗得了自己的心,却往往逃不了身体的感受。
表示对文艺片理解力有限。
bitch
毫无意义的过多的性场面、始终游离于电影之外的男主角、犯贱而又自私的女主角,缺乏节制的手持摄影。
"You intellectuals are bitches."法国小哥说,简单粗暴真实可爱。
从好的一面来说, 想表现在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动荡交织的时候一个女人支离破碎感情吗?! 不过感情这些事情不都是自找的吗, 空虚寂寞冷导致的种种情况。返璞归真又用那种镜头, 成功地让我再一次看吐了.
娄烨可以把任何城市都拍成脏乱差又到处都是啪啪啪的样子。老师谈感情就谈感情好吗不要画蛇添足来一笔政治。每一部不论任何主题都来这么老三篇就要成祥林嫂了
宁愿让法国民工搞,也不爱让中国知识分子碰。
2023年第100部电影。一边是条件合适也爱自己但是没有生理上的吸引不爱的,另一边是生理上的原始吸引还有激情但是条件完全不合适的,你选哪个?我哪个都没选,所以到现在还没结婚 2023/12/2大森家
开始是欧美屌丝街头尾行中出内射,亚洲女孩就这么好上么,总之不喜欢这个爱情开始。以为是讲女人内部觉醒后发现女主还是娄烨的一个意识形态符号漂泊无归宿,无关女权和女性觉醒。欧美男的野蛮侵犯和纯洁爱欲是西方民主,胜过中国懦弱男的大和谐思想,还是忘不了强有力又温柔的抽插,结尾吃杨梅酸甜自知
本片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电影类型 二逼狗血找抽片
这部戏的失败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剧本,你的主角要有一定的立场和态度,不能无意识没有point没有plots的就这样迷失。一个劲做爱,你又不是《九歌》好么?!观众只会感到confused.....两颗星给女主角全裸的身材,是我菜。
娄烨的电影就像是一本缺了很多页的小说,刚开头也许就是第五十页、一百页,至于前面写了什么,得猜。另外,有时候中间还多了几页,这是从别的书上撕下来的,至于到底有什么意义,还得猜。
娄大神果然能把全世界所有城市都拍成一个样儿。与前两部相比,这个故事显得简单却更贴近现实,重点是一种两难的状态。唯一的失真点在于女主角言行举止很显然不是在中国长大的。PS:不知剧情如果换成中国男人搞外国女人是否会让“道德帝”们觉得“有尊严”些?
不喜欢这个故事。娄烨电影里的女主角太重要了
2.5
显然比浮城谜事好太多
没有失望,想看的都看到了,场面还不少;也没有惊喜,“男人是公狗”这一主题洪尚秀玩的更好。作为三级片爱好者,给个四星吧,至少作者风格还是在的。PS:看到最后觉得娄公子是借“花”这个角色自我隐喻啊!
爱的最强烈表达就是操 没有更多了
补。我觉得是娄烨愤怒的表达,晃动镜头下的春秋笔法。
娄烨这一部我还挺喜欢的。感情的事情就是这样,说不清的状态。那种非黑即白的判断,也许真的不适用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