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上各位对“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的推崇,我也深有同感,但两片还应是分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寻宝片,“印”强调冒险,本片侧重智力解迷,各有千秋罢了2、试问又有哪一部电影经得起各位这样对细节掰烂了、揉碎了的分析方式的推敲?
这是一部娱乐片,娱乐因素充足,情节流畅,节奏紧张,足矣!
如果任何细节都存在所谓的合情合理,那还叫电影吗?
我从没觉得影片有任何明显的逻辑漏洞与情节拼凑。
寻宝过程中,编导们亦早早布好奇局,细节处处别巨匠心,既时刻牵着观众的鼻子走,又从历史知识里搞出各种妙趣线索,夺人眼球。
遥控直升飞机能去勘探法国自由女神像上字迹,就连白金汉宫和美国白宫的两个坚毅书桌,都成了破解密码的关键。
还有中间那段在英国的追车,镜头剪得干净利索,三辆汽车街头横冲直撞,你追我赶,速度感极强,瞧得出大制作气势。
此刻,凯奇又暗生妙招,一边闯红灯躲避追兵,一边又叫助手盗劫警察摄像图片,保留自己车上的资料,险中求胜,居然还稍带点幽默,确实该赞叹美国编剧们天马行空。
《国家宝藏1》过去在国内就看过,当时的感觉就是,美国的历史好可怜啊,就是独立战争那一点点的历史,真是亏得编剧捏造出这些故事出来。
这次又看《国家宝藏1》,正是因为假期要去参加美东数日游,纽约、费城、波士顿、华盛顿,正好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那么几处地方,可以把这部片子当成导游片来看。
影片中,故事首先发生在北极圈附近,主人公在那里找烟斗,自然是与美国历史无关的。
待到主人公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偷独立宣言的时候,就可以认为导游片开始了。
国会图书馆,是美国中小学参观的必然场所,可惜各种旅游团都是不带去的,就连我过去有两次机会独自逛华盛顿,也没有去过。
所以此景点只好略过了。
影片中接下来,主人公读到了独立宣言背面的隐形文字,需要借助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公开信来解开文字密码。
公开信的展览地是费城的富兰克林的纪念馆,可惜又是一个各种旅行团不去的地方,只好再次略过。
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宣言在诞生前,富兰克林曾经在报纸上发表系列文章和信件,与他人一起讨论未来美国的政治架构,所以他的这些信件,被历史学家认为是美国建国精神的重要历史文件。
富兰克林比起华盛顿来,还算是思想家的人物了,所以在美钞上地位也高一些,是100元美元的固定头像,所以百元美钞也被称为Big Ben。
影片中再接下来,主人公跑到了费城的独立宫的屋顶上,从一块砖头里面取到了可以看独立宣言隐形图象的眼镜。
这个景点我们终于去了!
不过可惜的是,正在装修!
别说上到屋顶上面了,就是进入房屋都很难。
而且定时的室内讲解需要1-2个小时,导游可不会等待那么长的时间。
中国旅行团的特色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哪里会给你一些深度游的时间呢?
虽然时间短暂,观察能力较强的我,还是有些收获的。
首先,片中的主人公撬砖头的情节,肯定是不可能的。
独立宫也就是个三四层的小楼,楼前还有一大片草地,别说房顶站着人了,就是站只鸟,下面的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其次,独立宫后面有一个小型的州立公园,其实也就是一个街区的小公园,里面又一个水池喷泉,还有纪念独立战争的长明之火(类似的我在悉尼也看到过),算是别有洞天,推荐有兴趣的朋友走两步前往。
有意思的是,独立宫后面的一幢大楼,也是石头建筑,大概七八层楼高吧,楼底的铭文竟然介绍说,这里曾经是麻州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监狱。
嘿嘿,寻求独立的纪念堂,与象征着国家机器的监狱,就这样和平共处。
影片中再再接下来,主人公又跑到纽约去跳海了。
跳海的地点是无畏号航空母舰,这可是任何美东旅游团都会去的景点。
我们终于又去了,并且好消息是航母没在装修!
不过导游给的时间严重不足,甚至要求我们在看航空母舰的同时把午饭自行解决掉。
航母的内部结构虽然很复杂,但是开放给游客参观的只有机舱层以及露天甲板层,按照行进路线可以走一遍就完了。
主要的印象是,指挥塔里面又窄又低、容易撞头。
当然,那个年代的各国海军也都是比较抠门的,我去过的深圳的明斯克航母、悉尼的二战潜艇里面给人的地方也宽敞不了多少。
传说英国即将修新的核动力潜艇,军官有独立的卫生间,那真是超级豪华的待遇了。
另外,在航母甲板上见到了美国海军航空兵蓝天使Blue Angel表演队的飞机,多少有些亲切啊,要知道蓝天使的老巢就在佛罗里达的Pensacola,我可是亲自去过的呢。
我认真考察了航母的表面甲板,找到了主人公可以跳海的地方,又觉得电影里面有夸张的成分。
主要是不现实,因为这个无畏号航母还是二战期间服役的老航母,表层甲板下面突出的各层甲板都安放了防空火器,不太好跳。
就如同国内的住宅楼,凉台外面都是伸出去的晾衣服架子一样,跳楼的人肯定不会从凉台这里起跳吧。
所以如果主人公真的跳成功了,首先他最好先做平行立定跳远姿势跳出去三五米再说。
影片中再再再接下来,主人公跑到纽约三一教堂去了。
三一教堂,美东旅行团是不会去的,但是由于它紧紧挨着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大铜牛,我们必然是要经过的。
《国家宝藏1》的宝藏,据传就在三一教堂的下面。
嘿嘿,依我看,这也是胡扯。
首先,这个地方出于曼哈顿岛的南端附近,步行2km就下海了,如果宝藏不被纽约地铁影响,估计就是埋在海底下了,如何建造必要的通风井?
其次,纽约破地铁在附近就有四五条线,非常密集,宝藏不被地铁挖到,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影片中,宝藏就在这里找到了,但是影片最后也涉及了一个景点,主人公诱骗坏人去波士顿的独立教堂。
那个教堂的钟楼,传说是李维尔给波士顿河对岸的民兵放信号灯的地方。
这个地方,自然也是旅行团不去的。
旅行团会带你去看哈佛和MIT的,这个营销的思维,就如同带个家长去看看清华北大,就能增加子女考入的可能性那样。
据日本NHK的纪录片,在波士顿的独立教堂应该还是在步行街上,附近能够找到独立战争的英雄李维尔的故居以及雕像。
几年前看的这部电影,记得当时感觉很兴奋,昨天去看了2,没有当年感觉呢么的好,但是,第一部里总存有几个疑惑,总觉得在更久之前,我曾看过一不非常非常雷同甚至是一样的了。
这种感觉是在那几个谜团的镜头--用一副特别的眼镜看一长图,到一个什么塔顶的在特定的阳光角度下解开某个迷,还有穿过广场的那些--都让我不禁怀疑,这部电影是不是10年前就有~~~
我不熟悉美国历史,也不是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不领会装备的神妙,也不认为这会是在现实社会。
火把,火药。。。
像盗墓的。。。
尼古拉斯凯奇演的角色也绝对是个英雄角色。
我老了。。。
倒是挺轻松有趣的,只是可能我心太老了,不过这样的片子,我看了一还会再看二的。。。
只要不无限地出下去。。。
因为自己进了羊圈,待在家也无所事事,于是翻起了老电影来看。
像《达芬奇密码》系列《国家宝藏》系列的解密寻宝片一向是比较下饭的,既有紧张刺激的情节,又有“严密”的解密逻辑,还有老外爱玩的把谜底藏在谜面里的游戏。
顺便还能了解一些或真或假的未知历史。
共济会啊骑士团啊这些都市传说总是很吸引人。
先谈谈《国家宝藏》的观影感受:首先这是一部合格的寻宝电影,该有的因素都有,还有尼古拉斯凯奇的加成,至少这不能算烂片。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讽刺感,而这个讽刺并不是导演对现实的讽刺,而是一个掠夺者站在制高点对被掠夺者的蔑视。
故事中凯奇饰演的男主角盖茨受家族流传的宝藏传说影响,通过由共济会会员留在美国《独立宣言》中的线索,一步一步的发现了骑士团巨大的宝藏。
然而当盖茨点燃了藏宝密室的火槽,火焰逐渐照亮整个密室时,我却看到两个字——掠夺。
藏宝室里有古埃及的法老木乃伊,古希腊雕塑,阿拉伯金器……无数的金银财宝,无数文明留下的遗迹,无数璀璨的人文之光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而每一件宝藏伴随的必定是一段又一段的索取、掠夺、压榨、鲜血。
当然,宝藏是虚构的。
导演确实也给凯奇安排了台词:这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藏,它应该放在各大博物馆。
但是,导演最终没有交待这数不胜数的宝藏最终怎么处理。
但我们可以从结局看出来,盖茨换了一栋历史悠久的大房子、他的小跟班开上了法拉利。
而这些甚至连宝藏的0.5%都不到。
很明显,有人把宝藏变现,并给他们分了一点点肉渣。
至于是谁,这部电影的名字已经告诉了我们:National Treasure。
最开始我还以为是翻译的问题,于是我又去查看了原海报,确确实实用的是:国家,意思就很清楚了。
这是我们国家的宝藏,这是我漂亮国的宝藏,这是我漂亮国开国先祖们千辛万苦掠夺而来的宝藏,这是我们的宝藏!
于是,我想起了大英博物馆的壁画浮雕,我想起了昭陵六骏,我想起了圆明园十二兽首,我想起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然后,一阵恶心油然而生。
呸!
真不要脸!
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还是有点冲着演员去的。
和“达芬奇密码”差不多,大体内容上还是没什么区别的,都是解谜的过程,只不过这系列更加大场面一些,整体色调,还是以暗色和金色为主,既凸显宝藏的神秘,也为了营造一个危险而充满诱惑的氛围,就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爽片,逻辑架构也并不紧密,其实还是想谈谈,第二部的反派:米奇先生。
其实也不是单纯的反派,他是一个想扬名立外,又有点心狠手辣的人,他并不是简单的觊觎财宝,而是带着家族的荣誉感,和盖茨一样,一方找宝藏是为了洗刷祖先被诬陷杀害林肯的罪名,一位则是为了使家族能扬名天下。
最后的生死关头,米奇当置之个人生死于不顾时,最后想的还是家族的利益。
国家宝藏 (2004)7.72004 / 美国 / 动作 悬疑 冒险 / 乔·德特杜巴 / 尼古拉斯·凯奇 黛安·克鲁格
尼古拉斯的表演没问题,故事情节也大致没问题,可是在看片的时候为什么我的心情始终没有大的跌宕、没有意外的惊喜、没有新鲜的感觉呢?
虽然比夺宝奇兵晚了这么多年,但是远远比不上后者的成就。
太过低估观众的智商,只是照着商业片的套路走下来。
其实我是很投入地去看的,可是直到结尾也没有酣畅的感觉,就差了那一口气。
全程无尿点,线索一个接着一个,满足了我对于藏宝图解密影片的想象,大宝藏就应该这样层层揭秘,才好玩。
藏宝线索柳暗花明,特别是最后,当大家都以为宝藏已经被搬走的时候,还有影片最后我一直等着反派伊恩回来,没想到并没有回来。
影片有两个点很喜欢1.主角智商至始至终没有下线,始终在线,没有做特别愚蠢的事情。
2.保护公民个人财产,尊重他们发现国有财产的权利,最后竟然还有钱分,如果放在某国,只能无私的上交国家吧,最多拿个证书。
线索(所罗门宝藏)1.1832年查尔斯卡洛(独立宣言签订者,同济会成员)告诉托马斯盖茨——夏绿蒂,秘密与夏洛蒂同在2.盖茨找到夏洛蒂沉船,在船长死守的小木桶发现了一个海泡石制作的烟斗。
写下的传说污痕现其踪钥匙沉默隐其中55支铁笔麦特列也难损伤线索直指《独立宣言》3.《独立宣言》背后的线索用硫化亚铁墨水书写,用柠檬水和热气显现出来。
线索是奥滕多夫密码。
结合沉默杜古德的书信,发现新的线索。
看见珍藏的过去要适时的追随阴影越过派斯和史托线索直指百元美元,下午2点22分的自由钟,换算成现在是下午3点22分。
4.3点22分自由钟的塔尖指向了某个墙上的砖头。
盖茨发现了富兰克林制作的特殊眼镜。
就在墙这里(Heere)——三一教堂帕金顿巷下面——帕金顿雷恩线索指的是三一教堂安葬的帕金顿雷恩的墓里有通道。
5.全知之眼——宝藏被人搬走了?
6.最后用洛蒂的烟斗打开机关找到了宝藏。
对于国家而言,能够产生凝聚力的是文化、国民精神(or民族精神),而这些才是国家的宝藏。
上帝之眼代表了什么,《独立宣言》的可贵在那里?
不同于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美国国家的凝聚力实际上就藏在这些直白标识性符号的背后。
这部片子很商业,但其实算是美国国内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04年】。
于其他国家而言算是“宣贯教材”吧。
烂
果然这种电影就是需要一个牛逼的搞笑配角
对标丹布朗那种寻宝、伪文化推理、逃跑。人物关系及其松散,还不如丹布朗猜内鬼好玩,主要是他们对文化属性本身并不热情,更多像神秘海域那种赏金猎人,可能这类片子主角nerd一些观感好一点
啧
叫座不叫好
典型大片江南style!我看得晚了XD
非常amazing,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最后一把火点亮宝库的时候惊艳!凯奇演的很好勒~
凯奇~~带我一起去找宝藏吧~!
不要以为不需要推理就有答案的也能叫迷题
哇,地理教育片
流水
2005.3.19 花园影城
商业片
还是长脸凯奇的电影养眼。。。
俗.....
不搭啊。。
我讨厌尼古拉斯凯奇!!
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大众娱乐片~
职专时候的怀念经典啊
一环扣一环,结构老套,故事比较新颖。历史才200年还不够咱一个朝代的国家,愣是能虚构出旷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