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说由作品,引申出的很多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和八虎不一样,我从小学画画,也有一个温柔的像奶奶一样的启蒙老师,从小很浮躁的我,只要画画就能一坐坐很久。
但是直到初中为止,都属于兴趣类的,对应试的美术根本连门都没有摸到。
初中临时准备考央美附中,去到了北京的画室,匆匆忙忙几个月的练习,结果当然是落榜。
于是我高中开始准备考央美,并且心高气傲的非央美不上。
国内的画室感觉和日本的私塾还是挺不一样的,国内大都是直接放弃文化课一年直接封闭集训,日本这边还得兼顾文化课,很难说哪边更累。
在画室里,每天从早上7点起床一直画到晚上十一二点,满脸铅笔灰直接躺下就睡,那种竞争感,复读生带来的压迫力,真的让人窒息。
每次评画,看到自己的画和别人的摆在一起真的害羞的想逃,但是也有一股想画的更好的倔,不得不说,那段时期应该是我最充实的日子了,脑子里只有怎么画的更好,不再思考任何事的纯粹的日子。
我也在画室结识了人生中最知心的朋友们。
应届生的我,无论怎么拼命,最终也只是拿到了大圈的合格证,也就算是个鼓励奖,那个暑假,在朋友们都准备迎接大学生活相约旅游聚会的时候,我跟父母商量再试一次,于是背上行李一个人回到了北京,从头来过。
和日本的浪人一样,中国的复读生身上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家庭,经济,岁数,有的原地踏步,有可能浪费一年,我的朋友里有复读七八年以上最后放弃的,有拿了其他八大美院不服气想上央美最后反而不如前一年只能走联考的。
真的非常残酷,但是我知道的,是那些半路出家,只是为了混个学校上,不热爱艺术的艺术生,大家都死的很难看。
我或许运气好,在复读那年放榜的时候,我也像八虎一样反复确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身边也有一个进画室第一个认识,结果和我同年考入,并且拿下状元的天才,但是更多的是那些付出了无数泪水汗水,最终还是与梦想无缘的热爱艺术的人。
我现在任然会怀疑自己真的比他们更努力更优秀吗。
后话,就像大叶老师说的,考上的喜悦真的一瞬就过去了,只有奋斗的日子一直给我输送着反复爬起来的能量。
在画室看了《蜂蜜与四叶草》和《写写画画》。
鬼使神差的在毕业之后来了日本,在与艺大与武藏野无缘之后来了多摩,动画中许多场景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我也一直庆幸自己的人生中同样有过一段蓝色时期。
多摩美梳着辫子的怪人确实不少
动漫里表现出了很多能让我感同身受的无奈,选择艺考的人很多,努力的人很多,看到樱庭同学已经考了三年都落榜,最后无奈被生活打败,打算去书店打工,还有鲇川的生活经历,本身是男扮女装的双性恋,但因此常在公布自己的性别后遭到拒绝,留下许多情伤,家人也不认同他的举止。
唯有小时候教他日本画的奶奶支持他的一切,为了不辜负唯一肯定自己的奶奶,所以逼迫自己继续走日本画科,最后陷入自暴自弃。
初试时直接在画布上画个大大的“×”,表示弃权,之后还去当了陪酒女,虽然主角得知此事后打过电话慰问,但是因为主角跟本不了解鲇川的遭遇,和快要复试了,让鲇川更是觉得没人能救自己,虽然之后和主角在复试前的谈心略有释怀。
如果换做是我,我不一定能做到像主角一样,大晚上陪鲇川去离家最远的海边谈心,这就像动漫里全体点评环节一样,借着观察其他人,可以更清楚的看见自己在做什么,让我感到非常内疚和惭愧。
可能很多人说这部动漫对艺考生来说非常感同身受,但我不搞艺术,而且因为刚出社会,自己能力也平平无奇。
让我非常感同身受,有很多事情力不从心、有很多事情难以出口、有很多事情只能将就,就像ed唱的一样happy ending并不是一切在这个庸碌之人被抛弃的世界就此沉沦闭上双目 沉默不语 视若无睹 故作超脱 一成不变 便自暴自弃即便如此 仍梦想着明天只是一个被世俗侵染的复制品
八虎是一个高二优等生,本来打算考取正常大学,但一次偶然在美术室被森丸前辈的画作深深吸引,决定转而考美术生,但因为家庭条件只上得起公立大学,这就只剩下录取难度最大的东京艺术大学,于是在高中最后的两年时间里,八虎用尽心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整体故事是传统的热血向动画,在美术课和补习班的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棋魂里,进藤光考取院生的桥段,同样是各式各样考生,有天才,有世家,还有连续多年考不上的复读生,只是单男主的剧情,比起进藤光&塔矢亮明确的对手双男主,还是少了很多冲突点,起初我以为会把八虎VS世介田,打造成亚城木梦叶VS新妻英二的对决,传统科班出身的勤奋者VS不拘一格的世外天才,结果希望落了空。
看动画细节,第一集开始的作画就相当贫穷,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缩短剧集时长,很多故事都显得支离破碎。
前两集几乎没有说明,到第三集突然说龙二是女装大佬,真的很莫名其妙,我还倒回去看了好几遍。
八虎和损友们逛美院毕业展,上一幕还喝咖啡喝到吐,下一个画面就已经在世田介逛展了,损友们就这么丢了。
八虎考学压力巨大,龙二约他去森丸前辈考上的大学参观学习,刚下电车龙二又莫名其妙说不去了在车站等他。
龙二最终弃考的原因也说的很不透彻,就丢一句自己其实不喜欢日本画结束了,那这么多年的努力到底是为什么。
桑名画画一直是补习班的天花板,明明一直画的最好,那么努力的结果就是一个无缘由的落榜,哪怕补充一点作画的失误,或者评委老师的点评都会把人物角色丰满许多吧。
剧情支离破碎,感情线也是支离破碎。
八虎的名字明显和龙二遥相呼应,本以为是共同奋斗后走到一起的剧情,结果第三集忽然说龙二是女装大佬,女装就女装吧,BL向也没问题,演到最后都互相脱光了自画裸体还要交换欣赏了,这都不在一起,光画擦边图却又不聊一点感情,憋着一股气不放出来真的难受。
最初八虎因为被森丸前辈的画吸引,才进入美术部,毕业时八虎递小信封又被起哄,多少有一点小暧昧的感觉,结果后续几次描写两人在各种场景错过,还是不了了之,感情线铺垫了半天又轻飘飘的落下,就像挠痒痒挠不到痒点。
而且,考学、画画这些元素,不可避免的让人联想到爆漫王对比,补习班里各色同学的设定又与棋魂院生篇有几分相似,相比之下剧情就显得太单薄了,也许原著不错吧,但加上动画版破碎的剧情,没法及格。
WhenYouLeftMe音乐:Stories-WhenYouLeftMe美术生们的考试压力与对人生未来的憧憬有细腻的刻画,普通考生们通往人生的道路永远不止一条。
艺术没有标准答案,追逐着一个虚无的概念,所谓的美,没有界限。
人生的选择在普通家庭中,试错成本极高,基本全靠自身努力,加上日本国内制造业外移,起海绵作用的基石没有了,造成了大量青年人没有工作,或从事的工作岗位是临时工性质的,他们被迫承受,在没有业余时间的生活与工作中,他们的欲望被压缩,直至坍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低欲望社会的形成也是多种原因的叠加效果,而资本堆砌的结构,必然会导致大多数人不幸福。
文娱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掏出手机就能看漫画,现在我们盯着手机看的时间越来越长,盯着屏幕看的时间越来越长,盯着纸制书阅读仿佛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这也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娱乐消遣项目,可我们依然不快乐,也永远不会快乐。
以艺考为题材的青春励志番。
动画党,但看得出来原作漫画的剧情是真的强,就算动画制作十分拉垮,也依旧使人看了印象深刻。
纯动画党也猜得到,这就是所谓的惨遭动画化。
对青春时期的梦想的刻画又励志又足够写实,经历过青春迷茫时期的人看了想必都会有共鸣,学过画画的恐怕就更有共鸣了。
唉,要是能有《古见同学》那样的制作,有一半就够了,绝对能好看许多。
男主角八虎乍一看不是个标准的美术生。
本来是个成绩好的小混混(既和朋友鬼混又回家偷偷学习),社交和学习姑且都在用心维持,看上去生龙活虎,但并不打心底里觉得生活有意思。
因为美术课用心画出的一幅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认真地喜欢上了绘画,想走美术的路。
“绘画是另一种语言。
”“通过画画,我第一次有真正在交流的感觉。
”“画画让我发现了许多之前没注意过的事。
” 说是新世界的大门确实毫不为过。
又因为家庭条件普通,上不了学费太贵的私立艺术大学,已经高二的他就只能用最后一、二年的时间竞争唯一的公立美术大学东京艺大。
虽然这和许多从小就开始学美术的美术生不同,但我相信高中甚至高中以后才找到自己梦想的人并不少,而这种人设可以很好的讲述追求梦想时的挣扎与迷茫。
男主自己就纠结过不少次自己起步太晚,比不上从小开始学的人。
除了实力的问题,也正因为起步晚,学画画考艺大,对他而言不是一条理所当然的路,更会被“把画画当兴趣就行不一定要考艺大”这种问题所困。
对此,美术老师的回答是,“这是大人的想法。
不努力的孩子,都是没有热爱之事的孩子。
努力做热爱之事的人,是无敌的。
把人生最大的砝码堵在喜欢的事情上,是很正常的。
” 唉,这我只能说共勉吧。
而男主确实也把“努力做热爱之事的人是无敌的”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不能说他完全没有天赋,不然不可能作为应届生,顺利地考上艺大,可他的努力也确实有目共睹,不会让人觉得主角光环太过强烈。
像是,别人觉得多到做不完的作业,他还主动要求加量;睡眠不足,寻麻疹,眼睛疲劳等等身体不适一个不少;作画时,没有太过抒情地搞艺术天降灵感,反而感觉理性思考构图的情况更多,甚至有种考试要求独创艺术思维就得特意把我的思维变独创些艺术些的感觉……这点也很写实,考试嘛,不寒颤。
除了男主,把其他配角的人设放在一起,则更成了一个美术生群像了。
例如,家里人都是艺大生,还都是首席级别的,自己虽然画得也很好,却得背负和家人比较的压力;初学者就画得超好,看补习班不爽就回家自学且顺利考上,老天爷赏饭吃的天赋型选手,不过老天爷不会赏两碗饭,所以除了美术无路可走,某种意义上比古见同学还不会说话;光是看别人的画就能很开心的研究型乐子人;因为家人压力,方向选了日本画,但自己更想当服装设计,还外加自我认同问题的双性恋女装大佬;只想画自己想画的主题,所以只敢申能自选题的学校的天使学姐;边打工变艺考,考了五年都没考上最终放弃艺大的人间真实。
因为男主的重要性与戏份都是绝对的第一,当然不能把本片称作群像剧,可这些配角也无疑拼出了一幅美术生的众生百态。
艺考阶段对男主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天赋型选手与女装大佬。
对天赋型选手,男主表示又爱又恨,又酸又被才能与我行我素的气质所折服,确实是一种用嫉妒无法完全概括的感情。
女装大佬那边的事则比较复杂与严肃,甚至和美术没啥关系,主要在于身份认同与家人的不理解。
当然,对于男主而言,则是几天后的考试与好友的心理状态的两难抉择。
其实我觉得女装大佬心态崩了这个支线放到整个故事中比较突兀,不过“溺水vs在岸上抛救生衣”的比喻挺有趣的。
还有画自己的裸体也为最后的考试做了铺垫,“观察自己的身体才发现人类的裸体竟如此丑陋,穿衣服是因为人类想掩饰真实的自己”,虽然我是穿衣服是为了保暖派,但这种思想似乎挺艺术的(话说回来,画面上的男主这八块腹肌,感觉没有天天去健身房练不出来这种身材,说这话没有说服力)。
以及,对女装大佬的角色刻画我也很喜欢。
虽然是伪娘,却没有特意迎合刻板印象,看得出来他有无法用伪娘概括的自己的性格,有认真地为身份认同而纠结,甚至都不是完全的同性恋有喜欢过女生,是个很成功的女装大佬角色。
他和男主的关系也很有意思,明明女装大佬这个设定会让人很想刷男上加男,甚至还是在同一个房子里画自己裸画的关系(当然中间有隔屏风),可他们两个看上去真的像友情,就是那种“我就算想磕cp那也是我自己的事,原作很明显是友谊”的感觉。
有个能谈自己少数性取向的直男朋友,那也是段令人羡慕的友谊了。
对了,又来到了调侃b站环节。
听说这部又是b站花钱买了版权,但完结了还没播。
也不知道是因为金发妹其实是金发男,还是因为最后两集考试题是裸体模特。
我也知道花钱买了这种积极向上励志番,结果因为不明原因没有播不是b站的错,可其他靶子不适合被打,就只能来日常调侃b站了。
微笑就好,盗版万岁。
不过,如果能播,我倒挺想看看某些关键集数删了几分钟。
唉,连龙女仆最后一集的双婚纱都删得一点不剩了……
# 前言自己选择了工程师,选择了科技作为自己的职业,从小到大以来都是一点点去选择了理工这条路子(从文理分科到学校专业选择,再到毕业职业选择)。
所以在自己生命中,科技另一面的艺术其实一直涉及不多,外加中国应试教育下,初高中基本上艺术课(美术、音乐、舞蹈)都是首先被占用的,甚至优先级还没体育课高。
现在要说后悔吧,我回想了一下其实也算不上,自己挺喜欢现在选的这条路的,毕竟是普通人在这个版本最佳的答案,自己也感兴趣,但是也还是想体会一下自己没有选择或者接触的另一条路是怎样的风景 大学时候就开始尝试过跳舞(街舞)和摄影,毕业后只有跳舞坚持了下来,毕业三年后又开拓了音乐大坑,开始上贝斯课。
其实越长大越发现,艺术于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以前觉得掌握一门科学技术,有一技之长混口饭吃,能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活下来就不错了,无所谓艺术不艺术,艺术都是那些富人们吃饱撑的。
但是音乐也好,美术也好,其实只是我在心理先入为主地把它设定的位置太高了,高到了觉着自己碰了花时间在这上面而不是挣钱上都觉得有负罪感。
但是其实普通人也能玩,尤其是我和正在读钢琴专业的表妹多番交流后这个体会更深,觉得艺术的门槛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不过可能到达专业或者能挣钱的地步还是门槛很高的,但是谈到专业级别或者和钱扯上关系哪个职业门槛不高呢。
而且人若没有艺术支持的精神世界,就会日复一日地慢慢成为一台和「油腻的、大腹便便的中年社畜」一样,没有个性、没有自我、甚至连喜好都清楚的劳劳碌碌的机器 蓝色时期现在看完动漫和漫画过了一个月回头思考其实对于自己而言更多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 番剧感悟## 爱上画画阶段 「如果在你眼中是蓝色的,那么苹果和兔子都可以是蓝色的」--森前辈 「毕加索的画,我也能画吧」自己最近尝试从技术到做产品也会有这种体会,以前技术时候看到产品设计的功能,觉得我也能,不就是这里摆个筛选搜索,然后展示个图表,顶多做多个分页。
但是现在真的自己做了以后,产品的功能设计,每一个按钮摆的位置,每个页面的取舍都有讲究的,最后看起俩就像「毕加索的画」表面看起来是很简单,但是简单的背后蕴含了大量的「思考-取舍-调研-学习-参考-尝试」等等,不是随意而为的,所以「我也能画吧」是需要给自己打个问号的 在科学的世界里面牛逼的人的被叫做「Genius」,而在艺术的世界里,牛逼的人被叫做「Talented」,「Talented」的人被人叫有「天赋」的时候其实是不开心的,因为貌似自己所有「努力」都被「天赋」取缔了,说的自己没有努力一样 西方绘画从最开始的写实主义开始,到后面有了摄影以后,艺术家们就开始了印象主义,再后来进一步的抽象主义,一步步脱离了描绘现实,而是去构造艺术家主观认知下的现实,所以现代艺术能称得上是创作的基本都不是以写实为主了 医学、药学、牙医、美术大学学费贵,并不是谁都能负担起,估计金字塔尖的人才能负担得起,而只有少部分普通人能幸运地挤进去,所以我们即便是最后选择非本愿的艺术的路也不用觉得不好,毕竟最后也是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负担得起,看菜下饭、量入为出,青春与梦确实很好,但是你得权衡如果一直重试而去掉的复考的3年、4年青春,是否还值得 才理解为什么艺术生都非常有个性,那是因为艺术创作必须先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坦诚地不顾其他人目光地疯狂热爱,最后创作出来,那么「坦诚地不顾其他人目光地疯狂热爱」「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不就是「个性」么,这时候你才是「真正体验活着的滋味」 ,我们都是被喜欢保护着的呀大师的画作也不一定每个人都看得懂,你还没爱上艺术只是你还没有遇到打动你的,就像八虎还没遇上学姐的油画「天使」 「喜欢的事当作兴趣就好了,我觉得这是大人的想法。
不努力的孩子,都是些没有热爱之事的孩子」--佐伯,所以用自己余生宝贵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热爱的事情吧,做热爱之事情才感觉到自己活着,才感受到心脏砰砰的跳动 「努力做热爱事情的人,是无敌的」--佐伯 美术大学资源:1.同龄人的作品和创作;2.资料和画材;3.自己的作品也有更多机会被人欣赏;4.可以学到更多的技法。
很多人就算考上了大学也不知道大学意味着什么,当时自己也是到了大三才理解大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其实求学的过程,不像购物一样,买了就是你的了,学习不一样,你不花时间精力去啃,买了还不是你的,学校也是一样的,上了这所大学,你不挣扎不折腾不啃,你也不算是上了大学,不是说在大学躺着就能认知升级,大学提供的只是良好的资源和环境,但是良好的资源和环境你不动作没用好,拥有也等于没有 没有学姐油画的「震撼」作为开端(此为初心,最初的感动),没有接下来佐伯老师的引导,八虎是不会坚持这这个地步的,必须有所好奇,紧接着伯乐的引导,新手才能坚持下去并且坚持够久,好奇心没有得到保护可是很易碎的。
其他事物的学习也是这么个道理,回想自己能坚持下去的事情,大多都经历了这个过程,所以感觉坚持不下去了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初心 ## 学校兴趣班阶段 素描才是基础中的基础哇!
2个月 => 素描(7)デッサンdessin法语、水彩(3)、剪贴簿(1)、照片(1/d)、自由发挥作品(1) 八虎学了画画以后才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才发现妈妈有多全身心地为家人着想,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不孝顺。
学画画养成了下意识地「观察入微」下,才发现妈妈的手因为长期热水洗碗长倒刺,因为总是提重物手臂长筋肉了,餐桌上的品相不好的饭菜都是妈妈吃了。
## 预备班阶段 预备班的大叶老师我觉得是八虎艺术路上的第二个良师,上来就一对一谈话,根据考生志向,针对性给出要达到的水平的画作。
大叶算是具体的作画技术提升,而佐伯则是让八虎回归画画本身的乐趣,就像以前学习数学为了考试,但是在现实中使用数学才能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两者相互补充,有了乐趣才能撑过学习路上痛苦的时光 八虎能考上艺大学,除了两个良师,当然不能缺少益友(天才-世田介,奇才-桥田) 「设计画作」「表现手法」,美术馆、画集、美大艺术节中找到自己喜欢的 「画商游戏」带着买画的目的欣赏画作,切身感受体会画,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名画的共同点是「构图」很好 => 1.有大走向(O/X/S/方型) 2.符合主题 3.突出主角 4.不漏角落 「临摹」不等于单纯模仿,带着好奇心临摹的话,能看出很多东西 技术和知识的确是有力的武器,但是如果用错地方,就会让画作变得不明朗。
关键的是「我是怎么想的,我是怎么看的」,武器能在这之上让它更加光彩动人 学姐一直想表达的都是「祈祷」,画画只是其中一种表达途径或者叫手段,无论是「天使」还是「佛像」 ,真正重要的是自己想说的话,就像写作文一样,有了想说的话,才写成了作品,只是途径或者叫手段上,文字变成了画作大受好评的事物都有几种「强项」=>「画具开发」,画画虽然是二次元的,但是其实是三次元 好的作品,无论是彩色还是转换后的黑白色都很漂亮,就好比一段好舞蹈一样没了音乐,光是看动作(控制、力道、延展性、张力、幅度、平衡、连贯性等)也能很好看 对应力 => 任性能力 => 享受能力## 美大考试阶段 「选择的悖论」:选项一多,人就难以选择。
你以为每个人都角度都会不同,画出来的画作因人而异,但是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都出奇地相似「如果你看到有人溺水,你就算带来救生衣,也不会跳进海里」,回想一下,真的好友可能真的要跳进海里,才能感同身受,感受到海里的冰冷和黑暗要去接触下自己反常的一面,不然你的眼界是不会开阔的,而且有时候发现自己优点的恰恰是别人「自画像」,看了无数次自己的裸体,但是自画像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裸体犹如长毛的橡胶一样丑陋一幅画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主题、构图、描绘,细节不够画就不好看以下是漫画25章以后的内容,主要讲上「大学」以后的故事,25章之前的故事和前面动漫差不多,动漫只是删了一些细节和科普,个人觉得没有大碍八虎进入艺术大学以后大一遇到了我们普通大学也会遇到的问题,就是瞬间「失去了目标」,而正式走上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所爱的漫漫长路。
因为之前都在是在准备考试,通过艺术大学考试作为唯一目标,艺术创作上没有其他的太多的选择,所以在选择上反而是轻松了。
但是上了大学以后没有这样一个考试在后面压着,相反怎么做自己的作品是自由的,而且自由时间巨多,所以你就得在世界上无数选择上找出你喜欢的,里面猫屋敷教授说那句很好——「作品就是众多选择后的结果」。
因此八虎整个大一几乎都是迷迷糊糊地度过的,思考求索的时间多过画画的时间,八虎一直被大学第一个作品时候槻木对自己说的那句「这个有画的意义么?
」困扰,中间虽然和桑名聊过明白了教授这句话背后含义其实是想让自己去找到自己「真的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否定一直以来积累的绘画功底,但是其实直到大一学期末了才真正理解和释怀。
其实这点我也深有同感,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是面对教授心中也有敬畏的心理,但是教授也是普通人,教授也会有错的片面的时候,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个认识在前面高中以前的教育里面是不存在的,因为K-12教育里面一直教导我们的是老师是绝对的正确 ,是绝对的权威,要绝对的服从。
这点上我就很喜欢欧美的那种「质疑精神」,从小培养孩子对一切都保有质疑精神,包括权威,如果前面10多年八虎都是被质疑精神教育的话,可能他大一就不会那么痛苦迷茫,因为他就能理解教授也是人,自己需要对他人评价辨别着吸收,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全盘接纳,容易伤到自己,也不能全盘否定,逃避拒绝进步大一上学期(1)在3个教授面前做历史作品Presentation(2)自画像:入学考试第一题再次作为题目,意在摆脱应试绘画技巧,不要拘泥形式,打开思路,拓宽表现空间,找到自己作品风格(3)东京风景:除了平面作品,增加了立体作品要求。
现实中的艺术创作不像考试,选择会巨多,艺术家要学会筛选取舍(4)暑假-一个月艺术祭(神轿队-三不猿,短外褂队,开店队):团队协作出一件作品比一个人出一件很难,但是完成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强暑假艺术祭以后的后半段,八虎、世田介还有桥田三人去美术馆看「委拉斯凯兹」,桥田讲解委拉斯凯兹厉害的地方在于「反主流而行」,委拉斯凯兹所处时代流行贵族有钱人的「美化肖像画」,但是委拉斯凯兹却画出了「本来的样子」。
由此知道,如果直接以我们现在视角是看不出这些大师厉害之处的,反而会觉得很落后,要结合大师所处时代才能理解其思想厉害的地方,而理解了厉害的地方后对于艺术创作者的启迪意义在于,可以结合自己所处的现在的时代去完成类似的厉害大一下学期(1)2周壁画实习(2)2周镶嵌实习穿插中间的也有对「天才世田介」在大学里面被猫屋敷教授diss的抑郁阶段描写,本质上天才世田介是一个服务自己不管其他人看不看得懂的创作思路,和猫屋敷教授的创作思路正好相反,猫屋敷教授是服务他人,但是其实猫屋敷教授作为教授里面唯一一个女性一路上也是挺艰难的,还经常被歧视。
在「天才世田介」抑郁时期也有讲述他奇怪性格来源基本都是因为原生家庭,一直都是处于妈妈的喂养下,妈妈不断说他只剩下画画。
直到八虎一句「你画的兔子好像很喜欢你」,「天才世田介」才第一次体会到通过绘画传递给他人的自己感受这种被别人理解的喜悦(3)最终升级作品-自由创作(4)寒假-佐伯绘画教室打工三个月:艺术教育的探讨,教孩子前先教家长,不然老师努力的一点点帮助孩子取得的进步都会被家长无意识举动造成前功尽弃,这段主要是「奇才桥田」和小女孩小枝放弃绘画的冲突,家长的无意识举动可能会深深伤害到孩子的兴趣(桥田和小女孩小枝一起画了一幅画,小女孩兴高采烈拿给来接她的父亲看,父亲听说这是和老师一起画的,就撕开两半,表示要把老师的一半给老师)寒假中,在佐伯绘画教室打工的期间,穿插了一段八虎找桥田给他科普「毕加索」的一段我觉得写的挺好。
毕加索的「立体派」就是从「一看就懂」变成「在头脑中需要重新构成」大二上学期(1)2周500张制图:先画起来边画边想,想好再画根本来不及。
制图达不到作品阶段,但是又比草图完成度高,和写生、速写、素描是有区别的,制品只需要随心而画即可,这一次是考验体能(2)罪恶感主题只更新到50章,待续...# 后记1.[涂鸦日记 かくかくしかじか By 東村 アキコ](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605424/?_dtcc=1) 2.[EP 66 :獻給所有曾熱愛畫畫的人《藍色時期》、《塗鴉日記》 By 尼爾喝牛奶:你的次文化指南](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440108889?i=1000510121373)
复制品的外壳剥落 现在 脉搏开始跳动就像主角开头说的“对我来说提高考试的分数也好,与人圆滑的交际也好,得到的乐趣就和完成定额任务时差不多”,大家都在程式化的生活着,通宵看球,抽烟,说漂亮话,为了迎合他人,在小团体里面报团取暖,就像Replica中唱到的完全腐朽的复制品一幅画惊艳了主角,让他想起了自己喜欢画画,就像少林足球里面“我猪肉佬何尝不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舞蹈家”,目标艺大报培训班,太多人没有这份勇气跳出既定的人生轨迹,自然而然的容易带入到角色去为他摇旗呐喊,能在年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喜好,义无反顾的去追逐梦想,太让人羡慕了“如果你看见的是蓝色,那么不管苹果还是兔子,都可以画成蓝色”,蓝色最能让人联想到的:天空,海洋,都代表着梦想和希望,一幅蓝色的涩谷是梦开始的地方,最后的大海之旅是重生,赤裸自我的裸体画像,脱去一切的伪装,接受真正的自己,“很多人一辈子都脱不下外衣”,包括自己的喜好也可能是自己的伪装,“我相信只有我的喜好会保护我,结果我时常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为了奶奶高兴选择日本画的龙二,明明有一直喜欢的女孩子,却非得为了让人理解去向男生表白(龙二竟然是想成为女性的蕾丝?
真正的性别男,爱好女)同样的问题也被抛给主角,“你明明不学美术也可以的”,仅凭着自以为的喜欢,在一次次的挫败感下迷失自己, 自己以为的喜欢是真的喜欢吗?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缺乏自信的,会陷入自我怀疑当中,“试着抛弃失败的概念”,不去考虑所谓的应试,用手段去表达内心,一幅“缘”坚定了信念,画画就是表达内心的艺术“应对能力”,“自作主张的能力”,“享受的能力”其实并不冲突,主角一直以来的迎合他人,努力成为父母和老师口中的好孩子,对朋友察言观色,让他忽略掉了“享受的能力”,就像小恋对他说的“不管是诉苦还是别的什么,我们都喜欢听你说话”,对啊,作为吃喝玩乐的损友,只是单纯的喜欢听你说话,仅此而已,所以画自己喜欢的画就好了“如果你遇到有人溺水,就算你会送上救生衣,也绝不会自己跳进海里”, 朋友,会在困难时伸出援手来帮助你 ,现实当中能有小恋这样懂你的朋友已经很难得了,但是知己,像龙二这样能够袒露内心互相倾诉的知己,要处于同等位置,这样才不会有俯视,“溺水时的痛苦和大海的黑暗,只有同样溺水的人才会明白”,如果你有幸遇到了那个能为你不顾一切的知己,记得珍惜这部动漫里人和人的关系我觉得很舒服,很真实,人活在世上,不就是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吗?
孤独感是很可怕的,主角落泪的场景其实很多,小恋一眼认出了主角的那幅画是涩谷的清晨,八虎直接就哭了,“出生以来头一次,感到自己和别人有了真正的交流”,包括后面那句“不管是诉苦还是别的什么,我们都喜欢听你说话”。
跟小兵长的交流,“你明明不学美术也可以”,主角当时的画并不能被兵长理解和认可,哭了,对应到最后那场考试,走廊上兵长一下就说出了主角想表达的东西,认可了主角的成长,这么久的努力没有白费,主角高兴的又哭了 ,兵长这个人物其实也挺可爱的其他一些角色也很不错,美术课的老师,眯眯眼虽然都是怪物,但是睁开眼睛真的太亲切了,学姐,在意自己姐姐的桑名,双马尾眯眯眼(我怀疑他是gay),当然还有补习班的大叶老师,总觉的大叶这个形象有点似曾相识,想不起来了最后,看这部漫,请千万不要跳ed!
看的过程中一度联想到高中美术联考时期的回忆。
-“并非多么热爱画画 不过是为了能以艺术生的身份降低考上大学的难度。
”很羞耻 但确实是当时的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而周遭的小伙伴们也正是相同的想法使得大家一起参与这场无意义的比赛中来。
乃至于看到八虎因学姐的画作而迷恋上画画时心头一揪 是的 我也见过这样的情形。
-还记得画室改革 为此我们有机会到杭州去参加两三个月的集训体验。
空旷的山头 一座座画室竖立在不同的角落 来自五湖四海的少男少女们 提着颜料盒、画板穿梭于这偌大的空间。
难以忘怀的 那个高高架起的、遮风挡雨的顶棚中央留有一块长方形的镂空天窗。
每每抬头向上望去 蓝天白云宛如画作出现在这取景框中。
-画室也按照排名而有所区分 有同我们一样为了艺术加分而参与的 也有明确目标冲刺美院的。
我们同处于一个空间 却抱怀着不一样的心境。
有划水的 有熬夜通宵在画室争分夺秒的。
每个人的行为驱使着各自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蓝色时期》看似以绘画为重心 但也剖析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历程及透过画画描绘了相同的人生道理。
现在细想来 整个世界都是融会贯通的 做事做人皆如此。
而当时的我却没能看清这一切 混混沌沌度过了本该最热血的青春。
或许有些东西正是如此 有遗憾才更懂得珍惜。
很有感触真的!
说大师有什么厉害的,我也能画成那样。
说大家都是根据它的历史背景,画家,以及网上的评论统一了所有欣赏者的评价标准。
艺考全过程呈现在我眼前,一开始也是高二决定去集训,慢慢发现艺术真好,哪怕我没有主角那么有天赋,也是狠狠努力过了。
经历的一切很有共鸣,看到好看的画很感动,画不出来很急,这个过程也是发现自我,接纳自我的过程。
看画展,临摹写生,模考,打分,背着画板画具提着颜料…都是第一次,新鲜劲过去了发现差距好大,理想我还很遥远,咬牙坚持了几个月时间,把我能做的都做了,上考场那天,跟矢口一样,觉得把我所学都用上了,边画脑子里边闪现老师说过的要点,考完出考场是哼着歌的,一身轻松。
结果不至于太坏,我的经历最宝贵,虽然很痛苦很割裂,还是很感谢27楼奋斗的自己。
矢口很多想法真的是有天赋,有灵性的,学艺术的一般人就羡慕这种
看完了。
因为想说的太多,想抄写的台词也太多,最后反而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非常工整且克制、理性又有同理的作品。
和八虎的个性一样,山口飞翔应该就是八虎本人吧。
感谢他呈现出了自己目之所及纷纭的创作者们的视角。
画画的朋友们之间真是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关系。
我是那么清楚的看见你,却又那么完全触摸不到你。
我和你是那么一样,却又完全不同。
有时候这种赤裸看着别人的感觉,真让人胆寒啊。
我不是艺考生,但是经常在研究生阶段能够体会到大家对于绘画这件事情共通的无奈和折磨。
这部对于众人同理又克制的描写,也让我意识到了身边朋友们一些隐秘又微妙的对于创作和其他创作者的情绪。
画画真的好难啊、每一次地崩溃都只能是隐秘的。
无论是再坚强和无所谓的人,也会在走上画画这条道路时忍不住为自己的无能流泪吧。
不是敏感的人才会选择画画,而是因为画了画,自己平庸的底色、苍白的本质才会无处遁形,如此血淋淋的展现在纸上。
看起来五彩斑斓的画布,但是透着的是每个人的无聊、渺小、怯懦、自卑,和希望。
本来是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又琢磨不住的题材。
每个人的自卑和骄傲都那么难以捉摸,只能通过只言片语体会。
作者依然在这片深不可测里找到了抓手,是了不起的聪明的努力家。
不太理解为什么大家会不推荐,只因为八虎太天才?
在我看来八虎完全是个很努力的普通人,但他足够聪明,足够知道该如何去努力,这不是天份,这是脑子好使哈哈。
非常能够同理他,因为我也是个“靠计谋取胜“的创作者。
推荐大家都去看!
但是艺考生看完了别留心理创伤就行。
原作是有!爱!的!建议列为艺考生圣经好吧(笑)我一直觉得,出现能将“再现”本身作为主题的作品可以算作一个工业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初次接触蓝色时期的时候真的很惊喜,如此多的人物、风格、事件,美妙的取舍,可以看着角色的画作体会到他们的成长是件很奇妙的事!因为他们也是被画出来的不是嘛!动画的处理廉价而老实,emm,但这段时间的陪伴真的非常感谢,我也会越画越好的,我会的。
画画梦想
突然有了画画的梦想,追求画画。改变人生,找到人生目标。画风挺好,那立意也不错,但就不知道能不能逆袭了。
曾经自己经历的一切(笑)。里面的设问其实当年也有想过。到不觉得很梦幻,毕竟这一切和自己亲历的实在太像了hhhhhh
结尾感动到我了,当森学姐看着八虎的画说到很漂亮时候,和故事的最初刚好是一个反向对照。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以美术生为主题的动画作品,第一部截止到八虎考上艺大。这部作品我必须给5星,因为看原著漫画时,我也在备考美院,看到八虎考上之后给了我很大的鼓舞。经过艰苦的努力,如今发榜了,我也考上了美院,再接着看动画版,结尾八虎看到榜单上有自己的喜悦和激动,真是终身难忘,溢于言表。明年就开始我的美院之旅了,也期待这部动画作品的第二部大学创作生活。
2
监督怎么了,这个节奏问题很大吧!!!是十月大失望😢虽然主要是原作的起点太高了😢
我看过原作,动漫制作的实在太拉胯,看到第一集12分钟时已经闷得不行了,作画差劲,动作僵硬,情节不连贯,情节没有自然流露,声优表现不佳。真感觉日本最近几年鲜有口碑好的动漫了,果真业界吃枣药丸
Jesus,难以相信这个制作水平是21年的作品,打三星已经有一颗是漫画原作的加成了,如果仅仅要看剧情的话我为什么不直接看漫画呢?但ep1看完能有兴趣去花钱买漫画的人……真的会有吗🚬
还是看漫画吧(话说动漫男主性格能不要这么千篇一律改改好吗
好普通啊,可是还是被打动了一点。艺考励志片,虽然看了也不励志。
一下就看进去了,动画节奏意想不到地快并且情绪引导性很强,是怎么做到的?这行动力和对艺术敏锐的感知力,让人艳羡不已。
有不现实的成份,但那股对艺术的热忱和透过艺术被他人理解的感动是真诚的,值得四星。//每集都看哭,原作的叙事功力太好了,值得五星(ಥ_ಥ)
睡著三次…能無聊成這樣也是本事 同樣題材看看隔壁藤本樹怎麼下凡的!
心理刻画细腻,里面的绘画感想很值得学习
很动人的一个故事,我非常喜欢,虽然前期所表现出的剧情偏平淡,制作水平相对一般般,偶尔还有些奇怪的BGM,但依然无法掩盖这个故事本身的魅力。很可惜,要是能有更好的制作就好了……
寄!
最棒的是第一集,看TV球赛时的内心自白,几乎直指画外观众;其次是第十集龙二与八虎的通话、海边裸体画。其他情节略有励志套路感。如果把整个故事切成高桥世田介与鲶川龙二视角,一定很有意思。“那么……这份感动究竟属于谁?这是别人努力的成果,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这份感动不属于我。”
制作有点拉跨,架不住原作好。
无聊 无聊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