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越墨迹,一天一共更新两集,看到王珞丹戏份除了调情没别的高能剧情,直接快进,半个多小时两集居然看完了,服了,非得拖拖踏踏的,水了吧唧的这么俗套才行吗???
不注水会死吗?
强行加的感情戏有人爱看吗???
开始几集都舍不得快进,后边一集得快进20分钟哈哈哈哈哈,再水点直接弃剧了,以为是全程高能的军旅爽剧,现在真的一言难尽,应该到不了38就弃剧了,更新完再开二倍速➕快进着看
一部粗制滥造,从编剧、演员到特效、拍摄都停留在反智层面的烂片。
专业性上,对武器装备的想象化,还不如找个军事论坛的网友专业;从艺术层面上,这玩意自娱自乐都觉得乐不起来,放在当今世界军事影视视野中,也就比印度战争片严肃一点,娱乐性还比不上。
所以,有再深厚浓重的情怀,表达的方式就是拿这么一坨烂翔来献礼吗?
编导演人员们你们到底是赞礼还是搞笑?
本来对新时代军旅剧已经绝望,前几天听我妈说这剧好看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下,结果上来就差点没把我气厥过去。
开场余兆年看见敌机上的导弹,但战友没看清他立马一脸傲慢来个“真是笨死了!
”,我都惊呆了,这话离谱到我都怀疑是自己听错了倒回去重看了一遍。。
然后彻底无语。。。
非开玩笑的场合对自己的同志说这话在现在都很离谱吧,何况这背景还是1965年,如此精英主义的队伍想必内部毫无凝聚力呢(围笑。
jpg)然后引诱敌机打自己人的时候他念叨:“来吧小子!
”,志在必得到暗含 “终于来了个能打的让我秀”的快感。
这是在我国的领空保家卫国,不是出国秀肌肉,更不是玩游戏打boss,这样的心态合理吗?
幽默的是如果把这些台词全换成英文,再从美军嘴里说出来,立马就毫无违和感了。
喷队友“stupid”属于传统艺能; 作战的时候来句 “come on,dud!
” 装逼效果拉满 , 一切都是如此合理,如此丝滑 所以这剧其实拍的很好,很好的美式样板戏。。。
第一千次感叹,这影视业真是烂完了,我甚至感觉这些玩意拍主旋律的时候还不一定是故意使坏,一个二个大半辈子都在套模板,就靠套模板混成了大导大师,不套模板就不会拍戏了,怪只怪我们的队伍和模版适配度太低
军旅剧,特别是空军的故事是我的最爱!
海天雄鹰燃起我的观剧热情,在尝到空军划破天空遥式飞行的刺激后更学到航空舰载机一系列知识,收获颇丰。
地面挂绳索试验,空中找航母,逃逸复飞,航母着舰,等等。
但还是忍不住用遥控器快进。
让我诟病的有几点:第一,煽情。
拿第一试飞员个人和家庭反复渲染苦情,打破主线剧情节奏。
儿子脑瘫,父亲瘫痪,本人基因继承,也会瘫痪。
好好一个英雄,非要加点瑕疵,给人添堵。
三个主角竞争第一试飞员,如火如荼,并非争技术第一,而是谁先牺牲。
第二,角色主次不分。
戏份最多的是侯勇,除了他本人,加上他的家庭戏,妥妥第一男主角。
可在演员表上,朱亚文排第一。
第三,剧情交代欠佳。
他们三人,秦大地,谢振宇,余涛,就没说清楚谁飞行技术最好?
三个人,各种不服,谁当第一,争来争去。
部队是纪律严格的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一锤定音的事,非要罗哩罗嗦耽误剧情。
地面试验时,起飞手语一直用站立,凌凯问过,外军起飞手语为何是下蹲?
上了航母甲板后,突然改成蹲式,好像并没有交代为什么要下蹲?
第四,爱情成鸡肋。
好像不添加点男女之情,军旅剧就会缺点什么。
军人之恋套上美女爱英雄模式要谨慎,不小心就是鸡肋。
要不就拍出那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要死要活的极致情景感动观众。
军人意味着战争,打仗血肉横飞,没那么浪漫。
第五,讨厌的表演模式。
难道演军人一定是脾气爆的吗?
我发现导演们特喜欢能吼两嗓子的人演军人,侯勇,李幼斌,黄志忠就是他们的突出代表人物。
本剧侯勇表演过激,大概线下他就是这个样,脾气暴躁,一点小事也惹到他怒目相向,连吃个饭也是那么激烈。
优秀军人,除了彭德怀,陈毅,也有像粟裕,刘伯承这样儒雅的将军。
跟飞机相关的电视剧我真的会包容聊聊这部剧的优点吧,首先演员们都是好演员,特别传神。
我最喜欢王珞丹和朱亚文,这对军旅CP也很配,没有亲密戏,但是眼神足以让屏幕前的我跟着一起激动了,他们俩在爱情初期都选择了事业,最后爱情升华的时候也都是选择了“我愿意等”,这样的爱情太令人动容了。
其次,关于心理学的部分写得很好,尤其是飞行员的心理分析部分、心理咨询的伦理部分都挺专业的,但我没想到部队居然用精神分析hhh。
第三,故事原型本身就足够令人激动和振奋了,这毕竟是关于我国第一艘航母的故事。
第四,女军人的形象不再扁平,尤其是医疗队的夏初和主任,都是注重事业同时有血有肉的大女主。
(看到最后几集恋爱结婚的镜头,我总担心女方会因此放弃军医事业,后来发现她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只是没在舰上)然后再说缺点。
第一是特效问题,还需加强,更真实的特效也会给观众更强的代入感。
第二是叙事问题,这本身是一个好故事,但剧本的叙述有许多啰嗦的地方,电视剧不是小说,许多核心内容的传达不一定是需要通过文字或台词来展示的。
第三就是不明白康延成为什么不跳伞……总之,前几集虽然比较啰嗦,但后面的剧情是越看越激动的,国人共享这份骄傲!
以及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的舰载机女飞行员👩🏻✈️
一个要宣传海空军事的电视剧特效那么差,这怎么看啊。
镜头切的那么乱还那么快是因为特效不行剪辑来凑吗,切来切去都晕了,位置关系都没做好。
有几个镜头跟贴片一样(前几集真的很容易劝退很多人)整体看完,特效加实拍的效果好不少,不得不说还得是实拍来的好看。
后面主要是文戏,特效的硬伤就没那么明显了。
前几集就不该弄那些花里胡哨的。
演员都还不错,人物塑造立体,主要人物背景个性展现的都很全面,有血有肉,尤其喜欢衣首长,稳如泰山啊。
说说不太喜欢的地方,秦大地这个人物中间部分有点矛盾和叛逆,提什么都是坚决反对,最后他又极力推崇。
是想讲述他被新一代飞行员的思想冲击,不再老顽固?
相互感染成长?
他的剧情又是最多的,结果就是反反复复的重复那点东西,尤其是到着舰方案那里,剧情太磨叽。
打一开始就在提这个所谓的鹞式飞行,谜底都放在谜面上了,观众还有耐心看他们来回拉扯吗。
深的问题又不敢讲,这段就只能浮于表面来回重复几个名词,拖节奏。
谢振宇吧确实稍微戏有点过,刺头角色。
不过还能接受,算是剧情常规操作。
然后主要想说说剧情。
剧情上总感觉有点差一口气,前面铺垫后面又没讲出来。
像前面余涛家庭说了那么多后面又没啥了,搞的以为余涛要牺牲了一样。
然后前面梁总藏药就那么一个镜头,一直到最后才再出现他发病,因公殉职的很突然。
梁总整体的剧情太少,最后弄了追悼会首长煽情的大戏,气氛愣拔起来有点突兀。
还有就是战机引导员这部分,前面感觉是要讲挺多的,但是中间又没了,不知道是不是删减了,有些遗憾。
还有就是实验过程只展现第一次尝试,然后就成功了,中间的多次测试部分都没有。
会给普通观众一种轻而易举的错觉,前面渲染的紧张气氛一下就没有了,多加几个镜头展现一下就好了。
最后没想到都到大结局了康延成牺牲了,我是真的没想到啊,这算是剧情杀吗。
一看到怀孕那段剧情我就感觉要坏,没想到前面余涛和吴强的雷没爆,他爆了。
总之剧情有点欲言又止,能展开剧情的地方有很多,好像又不敢讲。
整体算是能及格的剧。
第一部讲述我国航空母舰的电视剧挺不错的,再接再厉。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这样的题材。
本来,我对《海天雄鹰》这部剧的期待值还是蛮高的,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剧有我们两大熟人,谁啊?
楚云飞和李云龙,也就是张光北和李幼斌,因为他们两个的存在,让我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但当我追这部剧追了十几集之后,我感觉不太对劲了,暂且不说这部剧的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海天雄鹰不及格。
首先,就是剧情上的问题,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军旅剧需要怎么拍?
这部剧的题材是以舰载机飞行员作为故事原型展开拍摄的,按照我们观众的口味来,只需要老老实实拍军事相关的就行了,但编剧显然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在他们看来,军旅剧需要迎合大众口味,让更多的受众参与进来,于是,剧情就开始剑走偏锋了。
很难想像一部军旅剧老老实实拍军事有多困难,接着编剧往这部剧里面加入了大量的儿女情长,而且为了让剧情受众更广,他们还不甘示弱,在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加入了大量的感情戏,完全忘记这部剧的主题是军旅,把很多传统爱情剧的桥段往一部军旅剧里面搬,结果就是这部剧看似是军旅,本质上的内核依然逃脱不了爱情剧的套路。
可是,如果是单纯增加点爱情戏的戏份,兴许影响也未必有什么,但要命的是这部剧的剧情也俗套化,为了凸显主角天赋异禀,我们会发现,这部剧把剧情里面的主角设计成了那种高人一等的飞行员,而且为了彰显剧情,还搞出来了一步登天去和顶头上司对抗的刺头,为了迎合观众采取各种耍帅和叛逆思维,俗套到了不行的地步。
显然,编剧似乎这些情节都不懂,在他们看来,一部剧需要的是受众,因此,如何尽可能把受众拉高了才是最重要的,可他们往往忽略了军旅题材的重点不在于受众,而在于积累和沉淀,很明显,海天雄鹰这部剧的问题就在于此,过度模仿和照抄国外相关题材的军旅剧,使得军旅剧变成了偶像化,这种迎合流量的套路,显然不太合适。
最关键的是整个制作组还沿用了过往流量套路的玩法,叫做老带新模式,就是用老戏骨叠加青年演员外加流量明星的玩法,可问题是这套玩法要是在其他剧里面兴许能玩的通,甚至可能影响也不会很大,可问题是这部剧是军旅剧,军旅剧的观众可不是那些流量剧的受众,他们更关心一部剧的质量,这也是为什么《士兵突击》过去那么多年,依然是一部经典的原因。
第一次写评论,这部剧很多演员是我喜欢的,也是冲着这个来看的,航母成军真的是一个非常让国人自豪的事情,但剧中“无止境的争谁来飞”这个情况与现实是差距巨大的,这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相悖,偶尔有,但绝无这么夸张,的确,试飞的场景不可能排的那么翔实,不允许,也做不到。
那么最应该表现的应该是军人的一种不怕牺牲,爱党爱国的精神,是试飞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过程,说白了,要拍这种剧,光有剧本和演员是不行的,必须有亲身经历的人去把关,但这很难,考虑到各种原则,需要打磨的过程太繁杂,剧组直接略过了。
结果就是这部剧把争强好胜演绎的过于突出了,然后在争强好胜中强行引入了军魂。
最后说一句,片中的食堂看着吃的挺好的,事实确实是这样,空军和海军一些特殊的单位的确就是这样的,剧中顶多就是摆盘夸张了点。
没有人抛弃剧本,就谈谈男主的演技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他总想笑吗?
感觉不应该笑的场合,总觉得他嘴角上扬,有种憋笑的隐忍,这是怎么回事?
觉得他不如余占鳌那时候的演技好了呢?
有没有同感的?
另外,他演技也不稳当了,还不如余涛和他的僚机演技稳当,我感觉。
其他人的话,我不觉得有跳戏的感觉。
仅仅是男主,总让我有种他在憋笑的感觉。
推油门加速是后轮接触甲板后推的。
下降是截获下滑道后保持一个固定的角度,通油门去控制下降率。
是看下降率[笑哭][笑哭][笑哭],不是固定的加速减速,速度高点低点无所谓,反正阻拦索,会把你拉停,重要的是下降率,角度固定,飞快点下降率就低点,飞慢点下降率就高点,没有一定要加速减速的。
从零到一的不容易…
又是刺头兵。
我家客厅最近的背景音
粗制滥造,不忍直视
感觉还不错啊,觉得能有4分,所以打5分往上提提
确实不错
军事题材,拍的接地气有这么难?编剧要深入生活才能出作品,这种为了了唱赞歌,而唱赞歌的电视剧,该醒醒了。别拿爱国绑架观众。
这绝非一部类似任何想象中燃爆的精神爽剧它只是一个关于中国航母舰载部队的大众零基础科普作品光荣在于平淡,伟大在于漫长而那些看似无聊细碎的工作会议与日常生活,可能恰恰于无声处体现着军队建设发展的现代化军事科技、生活水平与人文关怀它只是平铺直叙地具象化体现一个“从零到一”的发展故事虽然已是近现代的时代背景总并非处处比人强吧?冒险、牺牲必要且必然天天挂在嘴边说的那句“总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那些个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有真的活在你们心中吗?要爱具体的人,莫凭想象爱着虚幻的谁谁谁谁才是可爱的人呢?见微知著啊各位~~
朱亚文好像胖了点 但阻挡不了帅气的演技
近几年看过最好的军旅剧。一段中国航母的建造史,技术的壁垒,几代人的夙愿,让中国的领海领空权更有保障,海防空防边境不再没有界碑。非常热血沸腾
不忍心给016和歼15不及格。但是,这部戏除了飞机&航母和老李&楚云飞再相聚,真的文戏一无是处。
怎么说呢。很难评。台词句句喊口号,上价值。通篇大力宣传传统中国人的隐忍,奉献和大局观念。从军嫂的默默承受到勤务保障人员的甘当幕后。剧情老套,人设老套,满片政治思想工作,个别演员。败笔(李云龙和楚云飞的合体,就这么点戏份?)
李幼斌演技真好
特效很差么,我觉得在电视剧的范围里还可以哇,当然不能跟电影的特效比。剧情节奏挺好的,有些地方配音一响蛮燃的,故事也不错。
蹩脚台词,打了100来字删了,不说了,再说一身鸡皮疙瘩了又
辽宁舰舰载机试飞一路攻坚克难的故事,很多优秀的新老演员,仿佛纪录片,顺带涨知识——致敬这些为国家殚精竭虑、永不放弃甚至献出生命的人。美中不足,女兵线整体比较鸡肋:1.前期心理辅导比较抽象,感觉就是为了谈恋爱铺垫(感情脉络发展也没拍清楚);2.王珞丹上舰成为女兵队长之后,表情神态莫名透着“官”味;3.女主当时说想上舰是因为被感动要履行军人使命,结果一谈恋爱就回基地了……
看了一集,特效只值6毛
剧本有亮点 导演一塌糊涂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演员都是好演员,但故事没那么热血,而且应该是涉及到一定的机密,所以有些台词还上了密码,当然这些不影响剧情。最影响剧情走向的是侯勇明明会鹞式飞行,也知道鹞式飞行的优缺点,更知道舰上着陆必须鹞式飞行才能解决,却还是很莫名其妙地拦着所有人不让试验。哪怕他自己偷偷研究攻克也行,毕竟他是最懂的人之一,偏偏却把研究的热心和推动剧情都给了朱亚文和杜淳,就很让人难以接受这个剧情的安排。另外,如果女兵没有啥作用,不用安排戏份,很烦啊。你看看士兵突击有女的吗?影响什么了吗?抱歉啊,无法给高分了。
海洋游牧民族的领地以及浩瀚的宇宙是中国人的未来,近距离的观摩辽宁舰航母和J战斗机非常燃。不过也是不喜欢那么多的感情戏。军嫂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