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弗兰西丝·哈

Frances Ha,纽约哈哈哈(台),凡事哈(港),纽约娃哈哈(港),弗兰西丝·夏,弗兰西斯·哈,芭蕾女汉子

主演:格蕾塔·葛韦格,米奇·萨姆纳,迈克尔·埃斯佩尔,亚当·德赖弗,迈克尔·泽根,夏洛特·丹布瓦兹,格蕾丝·古默,贾斯汀·卢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弗兰西丝·哈》剧照

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1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2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3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4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5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6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13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14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15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16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17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18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19弗兰西丝·哈 剧照 NO.20

《弗兰西丝·哈》剧情介绍

弗兰西丝·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索菲(米凯·萨姆纳 Mickey Sumner 饰)是弗朗西斯(格蕾塔·葛韦格 Greta Gerwig 饰)最要好的朋友兼室友,两人整日里出双入对,关系俨然比情侣要亲密的多。然而某日,索菲忽然告诉弗朗西斯,自己要搬到城中和另一个女孩同住。虽然索菲万般保证两人还是朋友,但弗朗西斯的内心依旧十分失落。 无法独自负担房租的弗朗西斯只得另觅住处,索菲的朋友列夫(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 饰)在关键时刻助了弗朗西斯一臂之力,就这样,弗朗西斯开始了和列夫以及列夫的室友本吉(迈克尔·泽根 Michael Zegen 饰)一起的同居生活,并承诺会在圣诞节的舞蹈演出后付齐房租。糟糕的是,没过多久,弗朗西斯便丢掉了工作。一时之间,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进击的巨人总集篇最后的进击黑神驹伞头和他的女人来玩游戏吧OVA穷友记第一季如果我爱你大力士麦当娜一善心光寻梦历险记孤高的手术刀流亡的故城生命接力赛命运之夜无限剑制第二季猫与月亮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剧场第一季我们需要谈谈AI濑户的花嫁仁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泰迪熊2沸腾的群山烛阴古城诱饵对决泡泡剧组花花公子俱乐部刀剑笑新传之宝鉴念念人间玉初来乍到第三季妙探神威杨贵妃秘史

《弗兰西丝·哈》长篇影评

 1 ) Totally relatable but I can't laugh it away

【瞎写】对2010后大城市单身贫困女青年的困境,Frances Ha做了最精准的描摹。

除了和她一样的困境,我和F一样,也有不完美的身材和穿衣品味、尴尬的说话方式、不愿意向实用主义和金钱主义妥协、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我没有她的爱笑、单纯和乐观。

我甚至有点故作深沉、过分忧郁。

她可以甩甩肩膀故作轻松,哈哈笑一声,那我呢?

友情:Frances如此珍视Sophie,不断强调“we are the same person, only with different hair”,以至于扩大社交圈也是通过她,和别人聊天聊的也是她。

是因为在大城市孤身一人,对事业无热情、没有爱情,她只能本能地抓紧唯一她认为和世界的最后一点良性的连结。

即使处处不如她,被说“look older but less mature”,也深信这个朋友就是她的白月光,两人可以永远在一起,做一对不做爱的拉拉。

而友情,对事业有成、拥有爱情的Sophie不是唯一的选择。

F对她来说,不过是需要的时候的一种熟悉感、诗和远方的短暂逃离。

这份关系严重不对等,分岔口迟早回来,无法撤回地到来。

所谓孤独:一时兴起刷信用卡去巴黎过周末,带着目的:我要散心,我要CLASSY一下。

结果还是一个人无聊的不知如何打发时间,在街道上形单影只晃悠,倒还没有在纽约街头奔跑的那种肆意与自由。

睡了两晚,时间可以过得那么慢又那么快。

和世界的联系:父母家人远在家乡,再好的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活(再undatable也会找到男女朋友)默默淡出自己的生活,工作又是毫无斗志,孤身一人的自己只能觉得和世界没有了任何联系。

这个时候我能怎么样呢,只能“哈”一声,笑着活下去?



 2 ) 有点mean的强烈主观的瞎扯

讲生活态度的话痨式电影,仅仅是欣赏对话就生机盎然。

女主角狂奔时配乐是David Bowie 的《Modern Love》,而几年后的美剧《Modern Love》恰好是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了许多生活在纽约的“弗兰西斯”,形成了互文。

老默片式的滑稽浮夸配乐很有喜剧效果。

有人评价女主角“笨拙而真诚”,我相信在她身上可以反射出许多面对生活不知所措的人,但从我个人的生活原则出发,可能觉得她有些“拎不清”,也不太认可她某些无秩序的生活计划以及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为可以被称赞为“松弛感”或者“率真”。

不过,还是想让充满崇拜之情和想要效仿的文章笔者和影迷观众稍微停下来慎重考虑一下,究竟是自己真的在追求完美浪漫体验的爱情和纯粹理想的事业,还是因为没有认清楚爱情中的自我需求,对想要的生活状态缺乏真实可触碰的解读,而把那一团模糊的朦胧美归结为“理想主义”?

有句话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识到生活的本色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大概我很平庸,我支持有建设性的英雄主义,一味对抗现实并不能发挥出潜能,与生活“在刀尖上戴着镣铐共舞”,抛开对理想的自恋式沉溺,驾驶它但不服从不被吞噬。

就像国标舞步,一方前进时另一方自然后撤,优雅转圈之后,又是另一方主动推进出击。

也许免不了互相踩脚和搞错左右方向。

这样的镜像平衡是很难达到的,也是一种理中客式的理想主义。

但这个与生活三拍子“蹦擦擦 蹦擦擦”的过程本身就是塑造自我的过程。

当人生将尽、回顾此生的时候,可以拍着胸口说自己大部分时间都与生活斗智斗勇 有进有退地跳过了,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是我所认同的人类作为个体的使命和生命的意义。

 3 ) 每个内心是loser的人都会从《Frances Ha》中看到自己。

开头是熟悉的纽约街景,两个27岁的女孩子Frances和Sophie,相亲相爱地生活在布鲁克林的一套合租公寓里。

工作和男朋友都不好不坏,小心翼翼地分担着房租,天气好的时候到户外餐厅吃晚餐,睡觉前躺在一起讨论性生活和理想。

看着看着,发现画风并不这么岁月静好,导演铁了心要用电影还原生活。

两个女孩子搬家,吵架,一个单身一个订婚,西海岸-纽约-巴黎-纽约,Frances在生活里浮浮沉沉,最后和最好的朋友重逢。

所以,这可能并不是一部讲述友情的电影,也不是励志片,它是一部关于Frances一个人的生活的电影,关于一个凡人如何找到自己,如何与生活三局两胜的故事。

我觉得,每个内心是loser的人都会从《Frances Ha》中看到自己。

Frances,用她男闺蜜Benji的话来说,totally undateble(约会无能)。

总之,在她和前男友分手之后,就再也没有date了,连艳遇都没有。

而她最好的朋友Sophie,有一个前途闪闪的男朋友,更富有的父母,收入更稳定的工作和更理智的性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Frances就是个大写的,加粗的,LOSER.她热爱跳舞,但也仅限于当个老师演个演出糊口而已,并无野心成为著名舞蹈家。

在纽约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她并非无家可归身无分文,但为了足够舒适的住处和不至于太糟的生活水平,她每个月都在透支,银行存款摇摇欲坠。

和最好的朋友大吵了一架,结果成为最后一个知道对方要搬去日本的人。

在舞蹈公司的圣诞演出里当替补,最后被临时撤下。

回家过完圣诞节再回纽约,已经付不起房租,只好去关系不怎么样的同事家蹭住。

用新办的信用卡透支机票,去巴黎呆了一个周末,大部分时间在昏睡,没有任何美好的邂逅,唯一指望见面的大学好友迟迟不回电话。

27岁,夏天,回大学宿舍做志愿者换免费的住宿,满场跟着客人转,负责倒酒。

半夜被与未婚夫吵架的闺蜜敲门叫醒,两个人谋划回纽约重新生活,第二天一早又眼睁睁看着闺蜜坐在未婚夫的车里离去。

并不是养不活自己,只是赚钱总赶不上花钱而纽大城市又太贵而已。

并不是被好友背叛,只是那个“去便利店路上看到好笑的事情只会分享给一个人”的对象不再是自己而已。

并不是毫无才华,只是这点儿才华位于人群均值稍微偏上,只够支撑一份正常的工作而已。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但每天醒来都有理由抑郁上一刻钟。

抛开宏大叙事和社会现实,就说说个体,我猜,每个内心自认是loser的人都会从《Frances Ha》中看到自己。

维持一种看起来还不坏的并非loser的生活,好像并不是那么容易。

没错,现在令人焦虑的事情太多了。

生活没什么大挫折,然而每件小事都需要费力维护。

打开朋友圈:A实习得风生水起,B信心满满地准备申请,C专心创业,D的旅行照越来越好看,E看了很多书,F学了法语又学日语,而你独自站在原地,为了希望渺茫的人和事心烦意乱,倘若不逼迫自己承认自己是最停滞、最无所事事、最迷茫的那一个,好像都说不过去。

反正,漫不经心或者痛定思痛地反思了一下目前的生活,结果就是每次不顺都足以引起几个夜晚的失眠和自我怀疑。

「绝望」就此产生。

这种「绝望」幼稚难解,又真实得近乎不可分享。

哪怕是如今年轻人中流行的“丧”、“颓废”和“抑郁”,也没人会和你拥有同样的情绪。

从人生存在的维度来说,人生如果有意义而追求不得,比人生没有意义的虚无主义还要痛苦嘛。

你或许并无雄心壮志,但你也希望事业有成,经济稳定,生活舒适。

更进一步,你或许还希望:最好的朋友就和你在同一座城市,每个周末都能见面;有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一点小才华和与之匹配的野心;有个和自己半斤八两的伴侣,性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至于过分空虚。

可是,每个内心自认是loser的人也还会从Frances身上看到另外一个自己。

面对那些看上去即将击垮我们的无望时分,每次也总能比想象中坚韧一点儿。

就像Frances,迷迷糊糊丢掉了剧团的替补位置,好不容易去了趟巴黎却啥也没做,可是,这姑娘怎么就一点儿都不着急呢,怎么就能够那么平心静气呢。

然后,又不出意外地「振作」起来,接替了之前拒绝的办公室文员的工作,编了一台现代舞演出。

转念一想,这好像才是正常的态度嘛,该悲伤时痛痛快快地悲伤,但未必需要把每个问题都用自我怜悯的情绪粉饰一通。

退一万步说,坦然承认自己一事无成,至少比一边拼命否认一边为此焦虑,或者为了获得“成就”而累得半死要好。

生活那么长,总有三局两胜的机会。

27岁才租得起自己的公寓并不算晚,27岁才第一次有正式的编舞作品在剧院里演出,也不算晚。

我们可能并不需要在25岁之前订婚、环游世界、创业成功、成为大V,不是说这些成就不重要,而是这个世界容量有限,只需要那么一小撮这样的人就够了。

剩下的绝大多数,除了要学会平心静气地和那一小撮人共同生活在这世界上,还要学会“凡人必须以凡人的方式找到自己”。

让自己陷入一种世事无望的消极情绪里相当容易,只需要随便想几个名字,要好好生活却困难得多。

早点睡觉,晚上跑个步,不失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情感冲动,把丢在一边的书捡起来看完,任何微小的开始都可能是一场美好的革命。

你说呢

 4 ) 看电影的缘分哈哈哈

看电影需要缘分。

比如说因为喜欢简奥斯汀,所以十三年前看了05版的《傲慢与偏见》。

因为看了《傲慢与偏见》,才对凯拉奈特莉有好感。

而对凯拉有好感,所以她的电影总会看,也因此看了《赎罪》。

看了《赎罪》,因为人设所以非常讨厌小姑娘的角色,进而讨厌小演员西尔莎罗南。

讨厌演员所以自然的避开她的电影,却又偶然看了《布达佩斯大饭店》,完全没有其他角色影子的少女西尔莎又征服了我,进而开始寻找长大的她主演的片子。

凑巧《伯德小姐》上映,还各种提名,把它加进了观影单,找了机会看。

看完后又很失望,虽然还不错很流畅,但是工业化痕迹那么重,自然没有兴趣关注有关这部电影的相关信息。

看完《伯德小姐》没多久,某位很喜欢的影评人的一篇影评让我有兴趣找来《弗兰西斯哈》看,看完很喜欢这个主演&编剧的大姑娘。

查了一下叫格雷塔葛韦格。

蹦出来的信息显示她同时也是《伯德小姐》的导演&编剧。

获得了各种提名。

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事情好像又兜转再了一起。

当然,我硬拗的。

这部《哈哈哈》估计也会成为以后某件事的蛛丝马迹。

看电影的缘分啊,真不知道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样的时间到来。

 5 ) I'm having a Frances Ha moment

一部令人焦虑和忧伤的电影。

看完想说的话越来越多,所以就干脆写成一篇影评吧。

对我来说Frances Ha就像另一个自己,一样的理想主义,一样追求完美的友情和爱情,一样经历了一段亲密关系的结束。

我在另一篇影评里看到了这句"I'm having a Frances Ha moment."我想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

每个人都曾怀有梦想,认为将来的自己会踏上一条康庄大道,可理想和现实往往是冲突的,就像梦想当知名舞蹈演员的Frances一次次被生活击倒。

而Frances和中产阶级精英们的聚会则是一颗理想主义内心与世俗生活的格格不入,试问谁又没有这样一个被认为是“幼稚”“不成熟”的时刻呢?

最令人触动的是Frances和Sophie的友情,她们曾经共在一张床上幻想未来的自己,曾把自己内心最柔弱的地方展现给对方,亲密到"I bought special milk for you.""I know where you hide your pills."可这样亲密的感情却在现实的变化之下一点点走向疏离,即使再相遇也失去了曾经的热情——有些事情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当Frances质问Sophie:“别把我当成那种一起吃早午餐聊天的‘朋友’”时,我感到这是对我在失去一段认为能持续到永远友谊后的绝佳映射。

也许现实生活中soul mate并不存在,对纯粹友情和爱情的追求只会给自己徒增痛苦,可我仍然认同Frances的态度,即使undateable又如何呢?

我觉得两个人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或许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现在还是单身,哈哈。

你和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有这样的瞬间。

他们知道你爱着他们,你也知道他们也爱你。

但你们在派对上,都在跟不同的其他人说着话,都在开心地笑着。

这时候你望向屋子的另一边,两个人的目光交汇了……并不是那种占有的意思,也不是那种色眯眯的眼神,只是因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

这很好笑也很伤感,因为生命总会结束,但你眼前的这个神秘世界就在你面前出现着,公开地、毫无征兆地出现了,没有其他人知道。

就像他们说宇宙中还有另一个维度,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感觉不到……这就是我想从关系中得到的。

Modern Love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搬到新公寓后Frances兴奋地在街上奔跑,这一场景就像在寒冷冬天注入的一丝温暖,再shitty的生活也偶会有它的小确幸。

想到Sufjan Stevens在《Should Have Known Better》里的歌词"The past is still the past.Don't back down there is nothing left."最后Frances同现实妥协,接受了舞团办公室的工作和朋友的离去,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这也许是给现实生活中的Frances Ha们一个希望的曙光吧。

 6 ) frances 哈

我今天又去看了一遍《frances ha》,这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电影了。

大体上,frances这位没有故事的老同学算是我的理想型。

她27岁,看上去比赤木还要老,骨架大,爱旋转跳跃闭着眼,极端善于冷场,永远不在状态。

“我只有27岁”她说。

“27岁已经很老了”曾百般暗示要和她在一起的好人王benji如此说。

frances毅然决然甩掉了他的男友,对不起,我看了两遍,还是忘记了她男友叫什么。

因为男友想让frances搬出来和他一起住,而她却选择了和她最好的朋友sophie住在一起。

在sophie面前,frances轻描淡写地说分手的原因是男友做爱素质差。

我想资本主义的女同学都十分善于在这方面找原因。

以至于当sophie甩了frances跟另外一个姑娘合租的时候,frances陷入崩溃。

“sophie和我是一个人,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嘛,啊哈,我开个玩笑。

”她看着窗台的两个位置,还是不太习惯一个人抽烟。

后来傻大姐从布鲁克林搬到了chinatown,她穿着碎花小裙,一百年不换的皮夹克,牛仔裤,converse,背着小包快乐地在街上奔跑,那年,她才27岁,无忧无虑的年纪,也不想着称霸全国,就乐呵乐呵地奔跑。

她非常满足,一边奔跑一边跳舞,背景音乐是《modern love》(如果没记错的话),妈的,看了两次还是觉得这段最屌逼,快乐到我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可后来付不起房租,圣诞节的跑龙套角色被取消,sophie个臭不要脸的还跟她男人一起跑了。

万念俱灰,只好有钱没钱咱回家过年。

她穿着朴素的衣服在家乡的街道上骑着自行车,一脸不知所措。

她整个人泡在浴缸里,而老妈则急着要用洗手间。

那一刻她明白,这家里她也是呆不下去了。

其实我们frances也蛮有理想的,她想做一个知名舞蹈演员,然后和sophie约好了一起去巴黎。

可后来她没成为知名舞蹈演员,sophie又跟男人去了日本,于是她赌气之下就一个人去了巴黎,巴黎街头的那段音乐应该是《every1’s a winner》。

她在没有gainsbourg的巴黎倒时差,水土不服还生了痘痘。

她想约从前的小姐妹喝杯下午茶,结果回到了纽约小姐妹才来个电话留言,又是一样的排列组合,哲学家,画家,一起共进晚餐好不好?

她怒关电话,心中想的一定是,我日,老娘真tm再也不想在文艺圈混了好么。

而我想的是,麻痹,不要签证就飞去大美利坚,你该知足了。

之后,frances为了她说走就走的旅行成功破产。

这也是给各位坚持说走就走的文青们一个提醒,没钱没时间没计划就请别瞎鸡巴装逼好了么?

什么奋不顾身的爱情,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没钱你意淫个鸡巴。

在这之前,frances在一次高端洋气的成人聚会上又闹出笑话。

而醉后的她说出了一段很美丽的话。

她说,她想要拥有这样一种关系——在茫茫人群中为了社交而与别人搭话聊天,但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的另外一个人也同样偷偷投来注视的目光,那是她最亲爱的人,因为足够信任,所以无需多言,你我都在相互注视着对方。

我不太理解闺蜜这种东西的存在,毕竟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简单粗暴,不近人情,虽然广交天下基友,也常跻身男闺蜜的list之中,但女生和女生之间细腻的情感,还是无法感同身受。

很久之后,sophie又和frances睡在了一张窄窄的单人床上。

sophie说,你知道么,我一直想要和你比赛。

frances笑着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啊。

我想,女生应该会更明白一点。

穷困潦倒的frances在大自然呼吸,被禁止抽烟。

后来她又回到了纽卡,我梦中的城市,啊不是,是纽约。

她决定重新做人,既然做不了舞蹈大明星,她也不再勉强。

她成为了舞团办公室成员,接电话,打交道,带学生练武,我的意思是,练舞。

有一幕非常感人,在空旷无人的舞台上,她的学生们还没来。

于是她脱掉了高跟鞋,光着脚独自在舞台中央上跳起舞来。

这时刻虽短暂,但是她坚持理想的证明,已然极端灿烂。

比起那些认为自己应当放弃理想,面对现实的人来说,她是成功的。

frances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之后,忙着和主管交谈,在茫茫人群中,她突然望向sophie,而彼时sophie也投来目光,她们两个都笑了。

我为frances感到高兴,她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relationship。

而最后的最后,frances终于找到了她理想的房子,有大窗户好阳光,她忙着整理杂物,突然想起要给自己的信箱贴个名字,于是就有了我们这部电影莫名其妙的片名。

《frances ha》。

大团圆的结局让人充满希望。

老姑娘又开始了她崭新的人生,她会继续在闲暇的时间跳舞,继续用微笑来感染每个人,lev会继续换妹子参观房间,benji则继续戴着耳机忍受隔壁lev的大欢愉,sophie和男人应该快结婚了吧,而frances依旧是如此的incasable,我为她祝福,同时也为我的incasable感到同仇敌忾。

但对于未来的爱,还是非常期待。

 7 ) 《弗兰西丝•哈》:笨拙而真诚的活着

“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有这样的瞬间,他们知道你爱他们,你也知道他们爱着你。

你们在一个派对里,在跟不同的人说这话,都在开心的笑着,这时候你望向屋子的另一边,两个人的眼光交汇了,并不是那种占有欲的意思,也不是那种色眯眯的眼神,只是因为那就是你生命中的那个人。

这很好笑也很伤感,因为生命总会结束,但你眼前这个神秘的世界就在你面前出现着,这么多人在场,毫无征兆就出现了,而其他任何人都不了解,就像人们说过的宇宙中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觉察不到。

这就是我想要的二人世界,或者说是生活吧,爱情吧。

”弗兰西丝说完这段,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了,银幕外的我也被感染。

这就那个平日里邋遢,不靠谱,undatable的衰女,刚刚还在辩解她读过很多书,却遭致很多不可思议眼神的毫无书卷气的大龄女子,立马漂亮地扳回了一城。

大大咧咧怎么了,一事无成怎么了,弗兰西丝依然胸怀理想,有着自己独特的坚持方式。

生活本来就不如意,我何苦做无谓的挣扎,朝着理想跌跌撞撞前进,她比任何人的滋润。

弗兰西丝不同于其他女孩子的细腻,完全可以归类为大老粗式的女汉子。

她喝醉了在地铁站小便,房间里的衣服丢得到处都是,睡觉不脱袜子,跟男孩子一个生活节奏。

也许是个性使然,也可能是运气不佳,一心想当舞者的弗兰西丝在纽约这个大都市郁郁不得志。

莫名其妙的跟男友分手了,最好的朋友索菲搬去和别人合租,本来有机会参加圣诞巡演却被公司无限期“放假”,穷到缴不起房租、要靠退税请别人吃饭。

影片没有展现弗兰西丝的失落时刻,但谁都能体会在那种祸不单行的日子里有多难熬。

相反的,影片随着弗兰西丝奔走的画面配以轻快欢乐的音乐,让这部电影甩开了苦情戏这一套路,这点让我耳目一新。

弗兰西丝说的没错,这个世界很好笑也很伤感。

大家看到都是表面的成功与失败,却看不到背后的努力与坚持。

当你都替弗兰西丝不值时,当你也在祈求上天眷顾时,弗兰西丝却无比的踏实,她体现出的粗枝大叶,大智若愚,瞬间就让你打消念头,生活就是生活,还是要坚持下去。

保持运动不让自己变胖,照镜子的习惯,生活艰辛的时候得到一个与舞蹈无关的职位后毅然回绝,弗兰西丝有着自己的追求。

即使谁都觉得她不适合在舞台上,即使梦被击碎了一次又一次,她还是会朝这个目标前进。

影片实质上是一个寻找自我定位的故事,往日的蹉跎也许并不值得后悔,因为那就是一部分的你,就像这部电影用欢乐的配乐欢乐的氛围去描述一个邋遢的loser形象,我却感觉温暖与怀恋。

这部电影有一个很有趣的关系设置,流水的人物,铁打的索菲。

弗兰西丝说:“我们就是一对拉拉,只是不做爱。

”她们形影不离,同床共枕,的确,有些情感很难用友谊或者爱情来定义,它的存在很奇妙,就像灵魂需要依靠。

弗兰西丝离不开索菲,但是她也放索菲去追求幸福,虽然内心很不舒服索菲与男友的亲密关系,不舒服她跟着男友去了东京,不舒服不跟自己说就订婚了。

但是那人群中的一眼对视,那么释怀那么默契那么畅快,一切都不重要了。

人生知己难寻,庆幸吧,珍惜吧,脆弱的人类。

《弗兰西丝•哈》采用了黑白画面,增加了影片的质感,最近我觉得黑白影像越来越有魅力了,坦白说,如果这部电影如果不采用黑白影像,我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喜欢它了。

所以就不难理解那么多导演喜欢用黑白影像了,像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艺术家》,甚至乔斯•韦登也玩黑白拍了部《无事生非》。

这类黑白影像除却了一切杂色,突出了情绪的表达,兼有怀旧和文艺气息,为影片加分不少,何乐而不为。

不得不说导演鲍姆巴赫也学着了这类法国电影的艺术气息以及地域特色表达,建筑、地铁、音乐,我们尽情感受纽约这座城市,与其他电影里的纽约如此的不同,你甚至分不清影片里的纽约和巴黎了。

同时,导演赋予了这部电影浓浓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电影里十分少见,城市里女性的打拼与情感也区别于其他影片的设置。

总结一下,这也许是今年最容易打动人心的电影了。

如果你也在城市里笨拙而又真诚的活过,这样对理想不计后果的追逐过,这样对朋友不求回报的付出过,这个片子轻易的就能俘获了你。

 8 ) Frances Ha

看电影的时候就有种照镜子的微妙感,非常私密的却快要血流加速青筋暴起的兴奋。

我也是这样子的呀。

隐约到明晰起来的被荧幕和电流打通的这种认知。

和男生单独出去,不是不小心打翻饮料杯,就是不小心步子迈太大踩到对方脚后跟,无论对方沉默或者话唠,自己满腔风暴碎片一样的想法最后都变成要努力合时宜却又穷极无聊的干笑声。

和伙伴小组讨论,在频率幅度到三极管控制阀的名词中始终抓不住插话的缝隙,与之衍生开来的项目课题竞赛的规划中也一直扮演着失声的局外人角色,只有众人忽然想起自己把目光投过来的瞬间,才被迫开口,拙劣地插科打诨类似于哎呀机器人不该也有三条腿嘛这样的荤段子。

被嘲笑欺负或者被迫承受到世界恶意,第一反应永远是保持面目平静装作这样子喔我真的很理解,然后深深呼气吸气交替呼气吸气,缩到自己的最适域里,然后把心底对生活的美好期待解封出来嗅一嗅当做动力,再探头探脑摸索出来重回三次元。

所以也是这样子的弗兰西丝才讨我欢心呀。

是笨手笨脚的被标记为尴尬的存在,是明明很在意还要拿出大大咧咧做派的存在,是内心有庞大交错回路却小心翼翼只对外界伸出一丁点触角的存在,也是我在乎我在乎的努力经营着我不在乎的存在,也是被命运被现实玩笑到几乎心死如山倒也要用尽气力燃烧着爱和梦想的小宇宙的存在。

电影里弗兰西丝脑子一短路人已在巴黎。

有一段背景是笔直入天的松柏和被黑白色调调成灰色的大片草坪,我的大姑娘坐在长椅上给昔年的同学留言,不厌其烦絮絮叨叨企图唤醒他人记忆里的那个自己,手势虚空地来来回回比划着紧张到不能自已。

那一刻我与她互通款曲突然感受到与整个世界泾渭分明的孤立。

不过最后的最后,弗兰西丝还是作出了一点点妥协,开始旁敲侧击地迂回地接近她的梦想,也渐渐学着理解和适应生活的瑕疵,从中剥离出最动心的内核来支撑自己。

嗯,所幸这样的大团圆里初心不改本我依然。

因为啊,纵然我们经受得住更糟糕的,我们也要坚信自己值得更好的。

 9 ) 致居无定所的你

尝试pull myself together的早晨从这部两次错过在现场观看的电影开始!

一次是在Libertango一次是在资料馆。

看完感觉像照镜子一样,全程不由自主或者说恬不知耻地对号入座,心想这就是我呀!

“朋友”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

初次见面时加好友对我来说不算难,但如何后续进行维护一直不得要领,发展成为称得上好朋友的人也越来越少。

曾经在QQ里郑重其事地专门建了个分组,也有过微信置顶的人,现在的我大概勤勉了一些,用打字搜索来找到想联系的朋友。

影片中很多片段对我来说都有既视感,像是和朋友合租在分担房费时三言两语决定分摊比例,从别人口中获得“好朋友”的近况一时哽住,还有厚着脸皮在朋友的地方借住(这个我有发言权hhh)和女主的舞蹈专业相比,我学的似乎也没什么很快变现的前途,福报也只能浅尝辄止。

还好电影的结尾弗兰西斯用自己的创作开始了一段新生活,就像我被真正激活也是做了一段非常对胃口的工作,以至于被拖欠工资至今我都可以忍一手暂不计较——因为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仅仅是触碰到那种感觉,对我来说就像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正如今天早上的这部电影,一个完美的call back。

电影里时不时会用一个新住址作为小标题开始下一段故事,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我也很熟悉,购物软件里的各种地址记录着我一路上大张旗鼓地落荒而逃。

晚餐上聊到工作时弹幕里都是觉得很难受,我想到的则是周五晚脱口秀演员讲的段子:全职脱口秀演员=没工作。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对吧?

回到大学宿舍里同睡一张床的宿醉醒来后苏菲还是和弗兰西斯根本不熟悉的男人结了婚,一段亲密关系的无疾而终只要有一个人就够了。

最后的最后弗兰西斯把写有姓名的纸条折叠,把自己的姓氏只露出两个字母“Ha”,可以理解为向生活的妥协,同时也是她不曾背离的随性态度。

读过的书,跳过的舞,喝过的酒——哦现在我有病不能喝酒,点点滴滴皆成文章。

 10 ) 追夢的抉擇就像馬戲團的空中飛人:也許恐怖,但卻必行

  片子看到中途,認真思索了一個疑惑:為什麼本片是黑白的?

  《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顯而易見的只是將彩色素片輸出成黑白,所以器材絕非因素。

理由之一可能是如同導演所說,本片是致敬伍迪艾倫三十年前的電影《曼哈頓》(Manhattan),該片也是彩色轉黑白的經典範例。

所以是後進的巧思所致嗎?

我想了另一種可能的考量,那就是黑白畫面的單純能比彩片令觀眾聚焦在劇情上。

結果上,《紐約哈哈哈》確實是不大需要出現彩色對比或高解析背景來烘托劇情的情緒起伏。

然而如此手法,算是導演張開手掌導正觀眾注意劇情的某種強硬,強悍也強制的變相購圖嗎?

讓我深思。

  《紐約哈哈哈》的故事主旨極簡單:二十七歲還在追夢,是年輕還是逞強?

當生活的挫折逼近,我們又該如何取捨?

女主角在紐約被舞團踢出去,面臨了該識時務轉跑道,還是持續有一天沒一天的舞女生活的困頓。

導演以細碎卻不零散的諸多生活片段,緩緩道來女主角如何度過人生寒冬,女主角樸實訴說的這一切掙扎,就好像這是發生在導演身上,發生在演員身上,而且也發生在觀眾身上的生活關卡般。

  到最後,追夢的抉擇就像馬戲團的空中飛人:你從一個鞦韆盪到另一個前,必須要放手。

也許恐怖,但卻必行,只是鼓動你鬆手的力量是勇氣可嘉還是無可奈何的差別。

這選擇如此平易親切,自然且不做作。

所以,好看。

p.s.1當女主角無從下決定時時,她找了最好的密友代她抉擇。

這種放開手心,分享自己生命給密友且毫不後悔的「閨密」情誼,哥們兒我實在難以想像阿(eyeroll)!

這果然是多數男性無從踏入的領域了。

2 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談本片:「我認為在紐約市中,像《紐約哈哈哈》片中法蘭絲這樣的女孩其實隨處可見。

這樣看起來古怪或是格格不入個性的女孩在紐約超越了一般人特定的人口......《紐約哈哈哈》透過一種以特異性為出發的劇情,來讓觀眾得以從中發現到一些普遍的東西,這才是《紐約哈哈哈》所期待能帶給大家的。

」3女主角兼編劇群的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戲中多次開玩笑說她的臉蛋超過實際年齡的老成。

劇中的她是二十七歲,現實中的她剛滿三十歲,不彷看一看她的差別,度量一下真假。

4原片名"Frances Ha",後面的字尾ha在片中有神來之筆的呼應。

台灣翻譯成《紐約哈哈哈》,雖然蹦出了個地名有些難解,不過倒是另有旨趣,因為本片著實也是一封導演送給紐約市的情書。

5本片號稱致敬的電影:《曼哈頓》(Manhattan)。

這也是個關於紐約都會的名作,有著我見過最犀利的電影開場白之ㄧ。

有趣的是,本片上映時,此導演伍迪這周也剛好上映了新作《藍色茉莉》(Blue Jasmine)!

《弗兰西丝·哈》短评

虽然我很讨厌话唠式台词 感觉是画面和本子上的功力不足才会用过多的台词来表达 但不得不说后半段拧巴得实在。。so me。。

5分钟前
  • 兄弟你怎么似了
  • 较差

简短好看的独立小品,复古风融合话痨范,黑白影像看得十分舒服;生命中总有一段类似爱情的友情,总有一人的喜欢胜过另一个人,总有“你好吗?我很好”背后的尴尬慌乱,总有无数个shit的瞬间,哈小姐让每个行色匆匆正奋力打拼的人都会产生代入感;Frances快跑吧!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Sooooo great,很喜欢索菲喝的烂醉躺在Frances的单人床上说的:我会离开帕奇,离开东京,回到纽约。但第二天一切照常。

12分钟前
  • 晒太阳的MO酱
  • 力荐

让人觉得亲切温暖又正能量,外国片子里那些27岁的姑娘们谈起对生活和爱情的向往让人感动,而国产片里大龄女青年还在奢谈梦想和真爱却总是显得幼稚,不知道为什么。索菲和弗兰的关系总让我想起最近看的《金色笔记》

16分钟前
  • Donuts🕳️
  • 力荐

豆瓣女特摄片

21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文艺青年是一种奇怪的物种,她的好很奇妙,她的缺点也显得那么刺眼。但在一个如此现实的时代,她们的缺点反倒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22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B+】没觉得伍迪艾伦倒是偶尔有些特吕弗……挺棒的独立片,不过哪里喜剧了啊真是。俩个女主一个神似凯特温丝莱特一个神似凯特布兰切特……

2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将目标观众定位为小资文艺青年,处处显露着讨巧和轻浮,因此,从所有出场角色的人设到黑白影像都显得虚假做作。几乎每一帧图像导演仿佛都在说看啊我多有品味,而女主就像飞了叶子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咯咯傻笑。而且,无论如何都没有半毛钱像伍迪艾伦的,伍迪艾伦不知道比这个高到哪里去了。

29分钟前
  • Don't Panic!
  • 还行

伯德女士...真滴有点厌倦白女+纽约的搭配了...在村里呆久了的我实在不明白美帝这么大为什么要专盯着一个纽约呢...港台译名是怎么回事?纽约娃哈哈?

30分钟前
  • 较差

坚持不下去

35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很差

弗兰西斯在街头奔跑的配乐,亦是片尾曲,真是及其好听。住处的变迁,不变的是对可能性的不妥协。陌生人宴会上醉酒的一段真情吐露让这个看上去纯真莽撞地姑娘多了一丝怜爱。对白有几处神来之笔。

37分钟前
  • 屿山
  • 还行

- "Older than I am? Older than 27?" - "No.Twenty-seven is old,though." 弗兰,你的真爱应该是本吉啊!★★★☆

39分钟前
  • Hinkly
  • 还行

在纽约,在巴黎,在广州,在任何地方,像Frances Ha这样一个女孩的存在,是有多珍贵。Frances 27岁,很爱跳舞,可是她长得太高大,动作也有点僵硬。但她就是要跳舞,不能亲自表演,就编。她是真正独立的女性。而这城市中,接受现实,放弃梦想好像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少壮不努力,老大会成蓝色茉莉。

43分钟前
  • 时以星
  • 力荐

对青春黑白轻文艺无抵抗力。

47分钟前
  • 臆想症
  • 还行

我完完全全地被打动了,跟着鲍巴赫的镜头和弗兰西斯穿行纽约(加州和巴黎还打了酱油),台词又冷又幽默,几位主角可爱又单纯得迷人。生活的苦都被电影化成了毒舌的自嘲,心底里真正在想的,说破就没有了它的意义。全片都是新浪潮的影子,太喜欢了

5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部智商欠费的电影,无聊之极,不过我跟IFC的片子一向气场不和。假如拍成彩色片,也许感觉会好一些。不是拍个黑白、配点特吕弗音乐就能新浪潮了,重点还是要在人物的精神内涵啊。女主角演得非常做作,是令我感觉不好的主要原因。

55分钟前
  • 沁云
  • 较差

唉 不小心又看了一个文艺片 三星吧 但文艺片粉太高了真的不想再被骗入坑了。能不能悬疑啊惊悚啊剧情啊各种类型里再加一个文艺啊!以后8分以上真得小心着点

60分钟前
  • 淡香味的圆珠笔
  • 较差

看的時候不停在心裡說:it's me。回家打開豆瓣,短評清一色的it‘s me

1小时前
  • 1077 Canton Rd
  • 推荐

文艺怪咖直女版的【周末时光】,看来标准公司对这种题材的片子是真爱,而且HBO最近的几个剧集也是这类都市知性文艺青年的路线。知性生活化的故事,几个巧妙的情节设置让整个故事瞬间变得很巧妙精致,这类片子里的角色往往都是胜在个性的真实。★★★★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年头把电影拍成黑白的不是真牛就是装X,这个导演偏后者。

1小时前
  • spacema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