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片发现了老美和老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际交往方面,她们真的有丰富的肢体动作,肢体语言,不太要求过分端庄的仪态(即使是选美小姐),更多要求展示原生态的美好,自如的语言和身姿,这一点作为亚洲女性感到很羡慕,我们的规矩太多了,太压抑了。
如果我像女主或者剧中任何一个选美姑娘这么上街跟人聊天,要被怀疑脑干有毛病了?!
哈哈哈左摇右晃的很可爱不是吗,就像意大利人离不开的手部动作。
我的灵魂不像老中,也许为人已经耳濡目染了,所以向往美国那种人际交往轻压力或者低成本。
另外,作为不够女性刻板印象的我,我简直是女主现实版除了没有那么邋遢,她遇到的“用工作压抑情感需求”我也有过,不过是用学习拒绝了本该有的社交,再次重申我的观点,我国无论男女异性社交成本都太高了,比如相亲。
很羡慕老美酒吧里随便喝一杯聊聊天看看节目的轻松。
我们似乎连咖啡吧和茶馆都成了快节奏的拥簇。
很累,不是吗?
女主一开始跟选美女孩划清界限,认为她们只有美貌没有大脑,后来随着和姑娘们的相处发现美貌与智慧并不冲突,事实上现实中也是如此,我曾经喜欢跟男生打架,踢足球一把好手,玩游戏带飞别人,喜欢机车枪支弹药,喜欢一切加快肾上腺素的运动,激烈的竞争,但这不妨碍我依旧追逐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大学去到女生多的地方,发现挺快乐的且没心没肺,女孩们聒噪一点点,但是非常美丽和善良,真的是令人moving
2000年的老片子了,那时候的桑德拉布洛克还没有皱纹,本来就扁平的胸部也没有那么下垂,当时她的定位还是个傻大姐,没有向演技派靠拢。
看着十足的邻家派头,可爱又可亲。
昨天偶然心血来潮,想重温一下这部老电影,惊讶的发现桥段居然还都记得,我都是记了些什么怪东西啊。。。
2000年,我还是个不到10岁的小屁孩,那可真是个小屁孩,可是那个年纪的我就知道守在电视机旁,看电影频道的相关资讯,以前的CCTV还是很开放的,只要有个稍微大投资的美国电影上档就会有新闻播预告片,在新闻节目里放预告片,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不可思议。
还有湖北电视台每周日放的联想赞助的一个电影节目,以前联想还是个不太大的企业,标志也还是那个方框里的不知道什么东西,那个节目每周都会报道北美的票房排行,还会像第十放映室一样在10分钟内“播完”一部电影,我现在都还记得那个节目放的杰克吉伦希尔演的泡泡男孩。
之后那个节目没有了,又开始看CCTV8的世界影视博览,同样是周日,同样是两个小时。
那两个小时真的是我每个星期的期盼,难怪现在我会被人称作是电影狂人,原来那么久的以前我就是个影迷了。
顺带牺牲了无数的脑内硬盘去把那些电影记下来。
感觉回忆的闸门一打开就关不上了,回到电影,本来一直觉得这部电影够新奇,邋遢女变淑女参加选美,在12年前可真是个先河。
桑德拉布洛克虽然不算是大美女,打扮打扮还是很漂亮的。
看着她在片子里一步一步的改变,感觉好像也会为她高兴,终于有人发掘出了她的美,终于有人开始喜欢上她。
还有迈克尔凯恩这个可爱的老戏骨,回忆起来即使是12年前的桥段也会傻笑出来,时间在变,有些感觉却总是一样。
12年了,电影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样子了,那时的我还能自豪的说哈利波特的特效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电脑做的,如今变形金刚,铁甲钢拳的某些镜头连我都分不出是真是假。
然而以前的经典那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不光是中国人变得浮躁,整个世界也是如此。
电影的投资越来越大,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却寥寥无几,12年,好远又好近,远是因为我已经从一个小废柴长成了一个大废柴,而近,是因为这样一部电影,居然没有给人任何过时的感觉,即使只是个无脑轻喜剧,也比现在的很多“喜剧”要好。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邋遢的、不修边幅的女生,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都是男人,而由于工作,不得不参加选美大赛。
这样的一个冲突会带来极大的喜剧色彩,引起观众的兴趣。
影片开始的时候,男主是只喜欢那种女性化很明显的女孩,而女主则是一个非常男性化的女孩,在男主带着女伴和女主交流的那一个镜头里,可以看出两个女生的对比,同时加深主题。
而女主在男主的小组里发言,帮忙选卧底,都可以看出女主身边尽是清一色的男人,这时候女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男性化的。
当她开始要进入选美时,需要进行非常大的改造,在一个仓库里,一堆的人围着她各种改造,发型师费力的梳着她的头发,这里是很喜剧的,但同时也可以说明女主对自己的外形是非常非常不上心的。
在女主进行了改造完之后,她的同事很惊讶于她的改变,但这时候她只是外表的改变,因为她穿着高跟鞋还总是摔倒,说话依旧是那幅男人的样子。
当后面随着剧情的深入,女主进入了一个非常女性化的环境,她自己开始慢慢有所改变,这个时候,她性格上的优势就显示了出来,应变能力很强,不斤斤计较,所以和其他女孩的相处都非常好,也能够赢得大家的喜欢。
电影的最后可谓是精彩,将主题彻底剖析,女主上台表演的不是唱歌跳舞之类的才艺,而是拉着男主,表演了女子防身术,这样一种非常力量的表演,但赢得了大家的喝彩,这里打破了往日传统的女性柔美优雅的形象,而是将力量和柔美进行了融合。
这里要表现的是,女人也可以将性感和强悍集于一身,这样的女人自信且优雅。
女主最终抓住了坏人,而且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喜欢,还被颁发了一个最佳人气奖。
她站在一群女人的中间,被大家包围,与电影最开始她在工作室被一群男人包围的画面形成了对比。
这部电影的喜剧色彩设置还是很到位,语言和行为上的表现使得女主的形象非常鲜明,还是很值得一看。
看完之后,开始思考,何为美?
电影里女主的表现很让人赞叹,她回答问题的机智幽默,她虽然有些大条但是心底却非常善良,她会照顾喝醉了的朋友,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她最终外表是淑女,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后,她还是她,只是更加迷人,我想,这才是应该赞叹的女性美吧。
《特工佳丽》是一部商业电影佳片,融合了喜剧、犯罪、爱情、娱乐等标签,使其非常有看头。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褪去表面的标签,它内里的表达也十分出色并且珍贵。
下面我先来评一评片子的女主角。
片名《特工佳丽》便很好地形容了女主,她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她是在武力和权威上占优势的FBI特工,一方面她又是个在性别上占弱势的女性(佳丽)。
这种矛盾在一开始并没有显露明晰,因为一开始时她的性别意识甚至还未觉醒,她不好好梳头、拒绝穿比基尼、她鄙夷选美比赛……正如帮助改造她形象的顾问所说——她用讥讽和枪取代了朋友和感情生活。
女主厌恶女性的一面,她认为选美只是为了讨好男人,认为选美违背的男女平权。
但这恰是因为她潜意识里觉得女性在性别上先天不占优势,而且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美丽之处。
影片的戏剧化在于正是她女性的一面使她收获了朋友和感情生活,使她女性意识觉醒、体悟到身为女性的美的,正是选美比赛。
抓住作案的坏人是女主的一大成果,而她得到的最大成果是她找到了她自己,这是她得到的人格完善。
片子的女性主义还展现在许多细节,比如监视着现场的FBI其他成员饶有兴致地看着屏幕里选美小姐们更衣、雪若喝醉后说到自己上学时期被强奸、在决赛时一个选美小姐对着观众大胆表达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者……这种种都在体现影片在呼吁女性主义、呼吁男女平权。
我作为一个女生,也想说一句——“你本就很美丽,也很有力量”。
开头部分fbi选女卧底的时候用了类似ai换装的功能,现在普通民众好像也已经可以实现了(貌似是tb的功能),科技真是在进步啊~然后其实一开始fbi的男人们假借挑选卧底之意肆意评价被换上比基尼的女同事我是皱眉的……真的有点猥琐了,然后他们找不到人了开始给黑人男上司换比基尼()笑喷了啊啊啊啊所以你们只是平等地摸鱼,根本不是在好好工作吧!
黑人上司的反应也好好笑,“嗯……我只是在挑选一个合适的卧底(进入选美大赛)……”“所以你们的结论是我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惜我不适合这个颜色的比基尼。
”啊哈哈哈哈哈喂——还有男主吧,可能是男主比较符合我审美,以及他和女主对练没放水(然后被女主放倒了((,哪怕觉得女主没有“女人味”也不会讥讽她“不是女人”,同事试图用“男性的目光”去凝视女主的时候他挡了上去然后说尊重一下联邦的探员吧,老铁你真是一个正常人……还有哪怕女主为了选美大变身变成世俗意义上的“大美女”,他也没试图聊骚女主啥的,相处基本和以前没变化,一副哥们大家都兄弟的样子……,泳池边当女主的解语花开导女主的心结然后一把把女主拉进浴池了,是一点没留手啊哥们,你这一拽给人掉泳池底了啊啊啊笑,这么能调情的场景变成好兄弟谈心,好,就爱这个🥳👍🏻首先你们是在任务中,其次女主是你的同事,有什么浪漫关系任务结束你们再发展发展。
就好这口高武力好身材解语花,不用你械斗“英雄救美”,摆旁边纯好看,纯好使,指哪打哪,好吧也就是最后解决炸弹危机之后男主一脸脏兮兮地和女主说你回去变成以前那样我们再约会,女主居然被打动了和他接吻……女主穿那么漂亮的礼服卧槽呀,脏兮兮的你不能洗洗么哥们——(哀鸣)
90年代正是美国新女性自我认知爆发成长的年代,电影对女性议题的关心也空前暴涨。
这部影片2000年票房破亿,成为当年票房赢家。
剧本做的相当扎实和优秀。
整个观影过程爆笑不断、又唏嘘不已,最后女主被其他选美女孩们感谢、相拥时,还有点小戳泪点。
是不错地合家欢影片!
再看看眼下的好莱坞类型片,真心是退步了,20年前的商业类型片都比现如今的好太多了!
以下用布莱克-斯奈德剧本节拍表去分析本片剧作的经验,会发现节奏感好的出奇:1 开场画面女主童年,一个书呆子形象,但却好打抱不平;长大后女主终于凭能力跻身男性为主的FBI人物形象塑造:性格不同于其他女孩,遇到不公不会袖手旁观;情绪:轻松;基调:对刻板的女性形象的挑战2 主题呈现女主被派去做卧底,因为好打抱不平的性格,在执行公务时想帮助被“差点噎死”的坏人骗了、想要救他,差点毁了逮捕计划、致使同事枪伤,被同事和上司嫌弃主题:在以男性为主的警局,女性只能作为钓鱼的诱饵而存在,不被重用3 铺垫回家后异常生气,气自己犯了错、差点将同事的性命葬送;第二天一早像接到了“大任务”一样,开着警笛去帮全组人买咖啡——讨好只为了得到机会;但女主在男性俱乐部中自有一套生存法则,这种长期的错位和磨合给人一种更大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预感人物塑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负责和对每个人(哪怕是嫌疑人)都怀以善意的个性——“爱管闲事”带来麻烦,但也让这个人物栩栩如生4 推动/催化剂接到新案子,前一晚行动中表现出色的男警官得到晋升,而“犯错”的女主则被上司罚去做文职工作、不得继续参与新案子作用:再次强化主题=女人被异化,尤其在男权社会中更难出头,即使有过人的头脑和才能5 争执女主千方百计想说服上司和同事、挤进新案子中出力,但没有一个人给她机会6 第二幕衔接点新案件可能与美国小姐的选美大赛有关系,警方需要派遣卧底进入选美大会;HR资料库中唯一能匹配的女性卧底就是女主,但女主极其反对以选美小姐的身份参与作用:强化女主讨厌自己被贴上传统女性的标签,很排斥胸大无脑的女性形象——为最后的人物弧光做铺垫7 B故事(爱情故事)男主约会美女时正好撞见女主,女主与约会对象互相暗中较劲,铺垫了男主一开始轻视女主、最后对女主转变观念、爱上她的爱情线。
8 游戏女主被迫作为选美大赛的女卧底,需要进行形象上的大改造。
改造过程相当搞笑,但最终的改造成果也是惊人的作用:女主虽然从外表上像美女更靠进了一步,但内里还是那个相信头脑比外貌对女性更重要的认知9 中点/伪高潮通过女主和同事的严密布控和跟踪,最终破获了一开始以为的嫌疑人“公民”,案件看似告一段落,上司下令案件破获,众人撤离;但女主却在和美女选手们的接触中逐渐放下成见、但也意识到坏人另有其人,真正意识到她想要保护她的新朋友们10 坏蛋逼近大会主席和儿子在密谋新的破坏计划11 一无所有警方都撤离了,上司威胁她要么撤离、要么不再是探员——身份的消亡12 灵魂的暗夜连老导师也离她而去,她很担心能否独自应战,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化妆、更分辨不出哪一只是口红,但为了保护其他女孩,她坚持留下来;而女孩们也帮助了她作用:男人都离他而去,她之前看不上的美女们却毫无保留地帮助了她——girls help girls 13 第三幕衔接点男主临撤离前无意间从选美导师处得知大会秘书(也就是坏女人的儿子)是个十足的坏蛋,意识到危险在逼近依旧在选美大会上独自应战的女主,和导师一起返回协助女主。
14 结局男女主协力阻止了装在皇冠上的炸弹伤及选美第一名的计划。
(选美现场的场面调度我认为很烂,暴露了导演对多人物、大场面拍摄失控的缺点,这一幕的剧作节拍并不是很好)15 终场画面众人秘密为女主举办了颁奖会,智慧与美貌协调统一了,女主也真正意识到“世界和平”的口号的真诚意义,人物弧光彻底转变完成,与美女朋友们相拥在一起,台下的男人也为她鼓掌骄傲,认可了她的成绩。
刚才Mike和Mike在讨论最近workplace的健身活动 (wellness issue),Mike fpu说之前有当地员工说想学女子防身术self defense class,我应和了一声说Yes!然后Mike boss就说You should watch Miss Congeniality. 我顺着发音拼写了一下,接着一查,我竟然拼对了!
然后格里戈里说他可以穿redman suit被打,因为大家都很讨厌他,哈哈哈哈。
2000年的《特工佳丽》由好莱坞轻喜剧女王,有点甜有点傻的桑德拉布洛克主演。
讲一个不修边幅,没空恋爱,性格强悍,身手不凡的FBI女特工格雷西,为了阻止选美赛中的恐怖袭击,作为卧底参赛,混在美国全国选送的佳丽中。
本来格雷西这种女强人,对“物化”女性的选美那是一百个不屑,觉得她们都是没大脑的芭比。
片中一群婀娜多姿的佳丽迈着统一的模特步,绷着训练出来的仪态,穿着性感艳丽,每个招手每个微笑都力求标准完美,包括说一大通貌似关心地球和人类,有爱心又得体的致辞,最后都要加一句“愿世界和平!
”影片就是用一个“假小子”被改造成“完美女人”来制造笑料。
最后,格雷西打败了恐怖分子,阻止了爆炸,挽救了全场佳丽和观众。
她也获得一个特别奖,上台领奖时她说了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对自己原先的偏见感到抱歉,还收获了爱情,由衷地感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珍贵云云。
说完了,全部观众还在等她那句结尾,她只好说“愿世界和平!
”全部人满意了。
这个电影一般被解读为,把那种女性主义的,女性自主独立,女性不需要美丽温柔,愿为孤家寡人,也绝不讨好男人的价值取向,给改造成了她们原本鄙夷的那种女人。
但我看这个电影就对那句“愿世界和平!
”特别心领神会。
很多时候,你不想附和一些俗套,不想用那些烂俗的词汇,语句。
但是呢,你会发现人们不答应,而且你不这么做,甚至就不能传达意思,无法满足期待视域。
无可奈何啊。
我应该是在上个世纪1999年开始接触欧美电影,其实比99年更早的时候也接触了国外电影,只是那个时候是学生时代,条件所限,只是在学校统一组织的零星看过一些国外的大片!
99年开始步入社会,电影也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疯狂的迷恋上了电影,有了收入,只要一有空闲就到音像市场购买影碟,当然买的也基本是盗版,那个时候也是音像制品最繁华的时代。
好莱坞影星,99年的时候,接触最多的也是茱莉亚.罗伯茨、梅格.瑞恩、还有这部影片里面的“傻大姐”桑德拉.布洛克,还有很多,一时都沉寂在记忆里了。
当然,这个时期也是这些影星最为辉煌的时刻。
桑德拉,那个时候是我茶余饭后的最为关注的影星之一,她前期的电影风格主要是傻、甜、美,也很符合这个演员的气质,比如这部影片,记得当时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现在重新观影,仍然很耐看,剧情简单,也没有花哨的剧情,就是一部很轻松的喜剧片。
我为这部影片评7.5+,这影片应该没有这么高的评分的,只是,是我最初观影的记忆,最初的也许是最后的,承载了我20年的影迷经历,值得徘徊与沉淀!
老实讲看剧名真的没啥太大的期待,很多时候片花就把整部剧都精华都包括了。
看之前去就想肯定所以有意思的情节都已经在片花里面了。
但是,我错了。
整部电影非常好看又有意思。
有些观众可能觉得情节单调了点,没什么太大的反转。
看电影有时候不就是图个开心吗?
从每天篇篇一律的生活中放松一下。
至少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做到了。
Bullock既是制作人又是女主角,很是惊喜,每位配角也可圈可点。
桑德拉举重若轻的表演风格在这一部就是超一流的发挥,甚至她的表演你会完全忽视掉编剧这个角色。
觉得啤酒披萨怎么那么诱人呢。。
2007.8.12
有点儿难看 但是有基本法 主要桑德拉有点儿撑不动
因为布洛克小姐在地心引力呻吟的太卖力所以找了这部电影来看,不,是因为闲的太无聊所以找了这部电影来看,当年觉得又蠢又好笑的地方还是又蠢又好笑啊
感觉一般,几个老演员很出彩。另外从这里可以看出,星巴克在美国就跟油条豆浆摊一样。
两星半//精准到具有一定女性意识传递的商业片//布洛克好迷人 尤其当她的角色完成巨大的人物弧光之后 难掩感动地说“我真的希望世界和平”的时候 角色和演员的双重魅力加成 确实有些难挡
笑果十足,不过这片子是想讲心灵美更重要吗?突然感觉很像童话……
奇怪的戳中我萌点,当看到选美主席和主持人时,BL瞬间穿越。
和《律政俏佳人》一样,在被普世(男)认为只会存在雌竞的场合中展示出了女性情谊,女生们都好可爱。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sassy的Michael Caine,原来他不在诺兰的电影里的时候这么可爱,反衬出诺兰电影里人物的刻板,这么多电影Michael Caine全是一个模板睿智老人样。男主角还挺hot的,但是Gracie回去“变回自己”之后他肯定就不喜欢了,晦气。现在工作上很难对付的一个人就长反派那个样,感觉我对那个人的刻板印象加深了,不太好。
为了缓解节后返工综合症而看,看完了都不想标……
桑德拉布洛克演技一流,女神和女汉子任意转换。选美真是件很美好的事,我希望…世界和平。
小时候很喜欢,因为选美的裙子好看。这片现在上映有些情节会被喷,比如利用职权买咖啡,以及有时候邋遢到有点没礼貌,有些行为男人都不一定会有,表演有一点点过。从故事上看还是有趣的。女主大改造之后从仓库走出来的一幕印象很深刻。
有的地方还挺好玩的 you think i'm gorgeous,you want to date me,love me and marry me~虽然女主唱得很难听,但挺中毒的,哈哈
桑德拉•布洛克加一星
桑德拉布洛克好漂亮呀~作为商业喜剧绝度是部好电影
完美的chick flick
第一第二部好像都是在CCTV6佳片有約放的時候看的 蠻久前看的了 具體細節記不清了 就記得大概劇情 還有整部片子走的是輕鬆路線
等了一个半小时才开始正片
喜欢桑德拉.布洛克的傻大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