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真正的能被百分百品味透的好电影还得是国产,没有文化代沟,听得懂每一句话,会去想每一句话的味道而不是把60%的精力放在字幕上。
就像一杯冰滴咖啡,要含在唇齿间好久,慢慢感受口感的变化,没有人告诉你的话,你会喝吗?
大概是这两个月常和咖啡打交道,先熟络那些机器再回头看咖啡文化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而这一部电影,最通俗甚至看似不搭的意象,放在一起如同融合牛奶的咖啡,如此恰好。
嘻哈的校园电影开篇即让人嗅出制作人的时代气息,一直到结尾,笔者对烂俗校园片过敏的心一直很安定——还好,未落俗套。
模糊的校园设定,几个有限的镜头足以勾勒出并非主要背景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是个性,学校里奇奇怪怪的社团,形形色色的怪人,以及男主华丽出场的“四大怪异事件”和指引女主纯爱邂逅的“咖啡笔记”,一整个嘻哈校园风把所有关键人物连结在一起。
奇妙的咖啡店名叫“等一个人咖啡”,听说,这里什么咖啡都能做。
接下来,是否会有黑暗料理的bug出现呢?
酷酷的百合咖啡师一脸面瘫的表情,偶尔扬扬嘴角,脸颊连涡都没有,这样的形象居然一直让笔者觉得她心情不错。
有大师范儿。
咖啡馆是这部影片的主线,很多电影有意无意都会出现咖啡馆的场景,不知不觉,优雅而有格调的咖啡在观影者心中变得比较模式化:这里只适合商务会谈或者男男女女调个情什么的或者渲染太过的唯美…其实,咖啡馆应该有一些富有质感的故事,比如等待。
《等一个人咖啡》恰好凑够了一群有故事的人:上面说到酷酷的百合咖啡师,还有郁郁寡欢的老板娘、每天“约会”不同女孩的天使小哥、穿比基尼踏轮滑遛白菜的男主、路见不平真的会跳出来的活泼女主。
“每一个人都在等一个人,等待一个能看见你与众不同的人”从某个角度说,咖啡馆里的每一个人真的都在等一个人,老板娘在等永远不会回来的爱人,等一杯咖啡;天使小哥在等老板娘露出笑容面对生活。
他们像几米的《恋之风景》,每天都来店里,背坐或对坐,只隔一张桌子却看不到对方。
而女主和男主在等待或者说在寻找真爱,最终发现是彼此。
无论是镜头还是笔调,当一个人的生活细节被近焦关注、反复表现,这些细节就变成代表这个人的独特符号,然后电影也就有了质感。
笔者最喜欢的是电影很用心地表现每一个人物的“前世今生”,男主和前女友下围棋、亲吻的心跳的细节,女主舍友对铁头功的崇拜史,再深入到台湾市井,卖烤香肠的伯伯,还有那对著名的暴哥和金刀娘。
对所有人的刻画都像是在制一副异香、特调一杯咖啡,各有味道。
经典的bug该怎么用?
譬如英雄救美。
老板和老板娘当街小吵,正赶上追捕逃犯,瘦弱的老板就顺势为骄纵的老板娘档下一颗子弹,这是第一段佳话;女主和男主还像朋友那样嘻哈怒骂,被街头小混混围砍,男主牵着白菜施展铁头功,看似无厘头,又被导演悄悄推进这个模式里。
暴哥和金刀娘,最不像黑社会的黑社会。
两人年轻时的电影生涯...动听的方言港台腔?
广东话?
家住北方的笔者听着南方话都是一个样。
方言的处理很好听也很必要。
(就像《色戒》里,麻将桌上的方言)卷舌说成平舌,一句话就说得非常顺滑,连吵架都变得动听起来。
整个故事开始,我带着点鄙视,毕竟台湾片子大多都文艺到脑残,最后真的被故事有点感动到,最重要的不是恋爱怎样,而是我超不能想象,原来,开始的那个美男子竟然,是个幽灵。
好吧,我觉得真够文艺的。
情比金坚啊,这是,我还是觉得女老板的爱情更让我觉得心里舒服,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可是出现那么韩版的情节,车祸,我能翻个白眼吗?
谁在马路对面,过马路不先看看有没有车啊?
那车是要开的多高速,能眨眼的功夫,刚好把人撞死?
看来,那司机肯定是故意的。
=。
=
本来想在豆瓣看看影评结果满眼看到的都是对“台独”的口诛笔伐。
我是真的没想明白一个爱情故事怎么就和“台独”扯上了。
我们大陆的“爱国者”们是智商已经沦落到连爱情与政治都傻傻分不清楚了,还是受迫害幻想症已经到了晚期脑细胞被感染。
平时在网上看任何的信息就包括体育 游戏 音乐 购物等等完全和“民族大义”不相干的事,但是都会看见不知道是懵懵懂懂的愤青还是 拿钱起哄的5毛 亦或脑满肠肥的专家在那里肆无忌惮 无中生有的抒发爱国情怀。
这感觉就像去上公厕,一打开门看见坑里有一坨颜色金黄 气味刺鼻的屎。
情不自禁的就很想把那坨屎和拉屎的人一起冲进下水道。
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爱国者”们很遗憾的告诉你们想靠在豆瓣里打打嘴炮就把台湾收复了那是不可能的。
你们还是买张票去台湾拉横幅喊口号吧。
柴智屏、九把刀炮制的粉丝电影《等一个人咖啡》,于10月17号在内地悄悄地上映了。
宣传规模不大,也不敢太大。
档期选择得不很理想,但也不敢再拖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获成功后,柴、九二人见利逐利,打算榨尽这个类型和自己品牌的经济价值,一口气拍了两个姊妹篇,合称九把刀的“爱情三部曲”。
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我的情敌是超人》,已因柯震东吸毒案搞得上映无期,眼看这第二部《等一个人咖啡》似乎是能在大陆捞上点钱,不料柴智屏涉案被限制出境,九把刀政治立场饱受争议。
这不,就在电影公映的当日,《环球时报》挂出了邱毅的讨九檄文《九把刀新作在大陆火将是耻辱》,各影评网站里此片也被狂刷低分。
柯震东、柴智屏、九把刀三人的问题分别是“毒”、“赌”、“独”。
撇开这些不谈,只谈这部电影,这电影也是有够“毒”、“赌”、“独”的。
毒《等一个人咖啡》在台湾卖得不错,据说票房有2.6亿新台币。
但是,卖得好就是好电影么?
《等一个人咖啡》是很有些毒性的,在审美上它趋向三俗。
首先是庸俗。
九把刀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作品是没营养的。
过去大陆的知识分子曾嘲笑汪国真、周国平,觉得他们浅薄。
现在呢,看看现在流行的都是些什么作家,顿时感觉80年代的读者真是逼格顶天。
台湾曾流行过柏杨、李敖,流行过三毛、琼瑶,那时候大陆的老学者们都看不上这些“俗”人,到现在台湾“文豪”成了九把刀,不知当年的老先生们泉下作何想。
《等一个人咖啡》里的爱情,就和日本少女漫画、港台言情小说、网络自曝帖及陆琪的心灵春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甚至比《暮光之城》、《饥饿游戏》之流还低一些。
不过它倒是具有一些经验真实性,说明创作者是谈过恋爱的,这点比同天上映的崔健的《蓝色骨头》强。
什么巧遇、冤家、挡子弹、出车祸、等一个人……全是三流韩剧的桥段,虽然拼得倒是还算精巧,但再精致,也和片首那条马大便一样,不会变成人大便。
其次是低俗。
《那些年》里面已经有一些完全没必要存在的低俗元素,但是网络作家么,天性就是要哗众取宠,要他不低俗就和要我不吐槽一样困难。
《那些年》里的撸管、颜射在大陆上映时倒是被剪掉了,《等一个人》里的“奶头有毒”、“还魂叫鸡”等却都保留了下来。
留不留,无伤大雅,因为它本就没有什么大雅小雅。
肌肉少男穿比基尼泳装,帅T咖啡师在饮品里加蟑螂……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像中二生想像出来的“妙”梗,辍学后的韩寒都不会这么写的。
最后就是媚俗。
拍这么俗,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因为钱。
的确他也靠这些赚到了钱。
柴智屏敢投这么多集“小时代”,可见她在艺术水准上是无下限的。
《等一个人咖啡》杂七杂八掺入一大堆包括鬼在内的鬼东西,不是因为它们应该出现,只是因为这些玩意儿有人喜欢看。
那些客串露脸的新人老人,那些网络搞笑短片似的“有才”的包袱,全是为了哄观众开心才被硬塞进来的,就好象过去为了哄军阀开心而让关公战秦琼一样。
赌北上的台湾电影人逐渐学会如何应对大陆的审查制度,也学会了投机。
虽然与他们的香港同行比起来,台湾人迟了点,但在巨额利润的诱惑面前,大家来赌这一把,博这一次,拼的主要是脑子,而不是先来后到。
《等一个人咖啡》最震撼我的地方,是它,作为一部鬼片,居然通过了大陆的审查。
之前文隽的《京城81号》装神弄鬼一整,到最后揭开谜底是并没有鬼,女主角吃了迷幻药。
《等一个人咖啡》把迷幻药喂给观众,小清新、重口味了半天,到最后揭开谜底,竟然是“人鬼情未了”……有鬼怎么行呢?
把鬼的名字改成“天使”就行了。
虽然本质上都是人死了以后的幽灵,但换一个称呼就能通过审查了……“天使”……高,实在是高。
又如,杜琪峰、王晶等曾抱怨大陆不让拍黑社会,搞得杜琪峰拍《毒战》、王晶拍《大上海》,委曲求全变了味。
《等一个人咖啡》就聪明多了,黑社会,拍了,行为、行动、行头都和黑社会一样,但是要自己注明:他不是真正的黑社会,这个暴哥,只是黑社会文化的爱好者,是山寨版coser。
和他起冲突的是另一群自以为是黑社会的小混混,大家互相砍人,但是没有人被砍死,所以只是治安冲突而不算黑帮火拼。
如此就可以拍了……还能公映。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出国”旅游。
如果是来大陆“出国”旅游,那就有“台独”嫌疑。
所以干脆去非洲,对两岸三地来说都算“出国”。
这做的和《痞子英雄2》里避开“总统”和“国旗”一样巧妙。
台湾人进入大陆电影市场比香港人晚,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懂得变通的台湾人可能会后来居上哦,毕竟都是讲普通话的嘛,思路更接近。
可惜,就算手里的牌再好,赌运不佳也是无济于事啊。
你看,这不,柯、柴、九相继都出事了,这把骰子没掷好啊。
独平心而论,《等一个人咖啡》没有那么糟,它是我看过的最独特的混搭类型电影,和卢正雨的“嘻哈三部曲”、易小星的“万万没想到”一样“好看”。
就这一部电影里,粗略地遥望一下,至少就有超级英雄片、校园爱情片、美食宣传片、台式黑帮片和鬼片五种类型!
它们居然被创作者用强力胶黏在了一起!
尽就此壮举而言,我向编剧九把刀和导演江金霖表达我个人由衷的敬意。
你们是真的完成了“报告老板”的壮举啊!
作为超级英雄电影,男主角阿拓的人设堪称惊天泣鬼,比他扮演者的名字“布鲁斯”还屌。
造型是身穿比基尼,脚踏直排轮,手中用狗链拴着他的兵器——一棵大白菜,身怀绝世铁头功,有着太阳般的笑颜和超人的正义感。
只看外表的话,基本是《十万个冷笑话》里筋肉哪吒的真人版。
但看人不能只看外表!
他作为一个英雄,当然要有超能力!
他小时候隔壁卖香肠的阿伯死后化作“天使”——记住,是“天使”,不是“鬼”——赋予了他一项超能力,就是如果他遇到自己真心喜欢的女孩,便可以从女孩的头后面拔出一根热腾腾的烤香肠!
这个能力是很强大的,只要他心中有爱,这辈子就饿不死。
不但如此,这个能力还有加强版,就是如果这个女孩也喜欢他,他便能从这个女孩的脑袋后面摸出来一碗刚出锅的加了姜的豆花!
干的、稀的、荤的、素的都能爱到擒来,这么强的英雄,当然得给他的人生稍添几分遗憾了,这不,虽然他能从女主角头发里抽出香肠,但老也端不出豆花……原来女主角心仪另外一个看似从《小时代》里穿越而来的男生——一个高大美颜版的郭敬明。
这男生看上去是真花心,每天都坐在不同的女孩对面喝咖啡,但这不妨碍我们女主角痴情。
女主角为了接近帅哥,就到这家“等一个人咖啡”咖啡店打工。
一个月后,听闻了老板娘周慧敏的故事:老板娘曾经爱过一个人,这个人像韩剧里一样为她挡过子弹,也像韩剧里一样过马路时被车撞死了……末了,女主角向帅哥告白时,真相大白了,原来帅哥就是这家咖啡店曾经的老板,他死后变作一个“天使”,一直守护在这里,只有女主和男主能看见他。
他托女主为他老婆调一杯传说中的“老板娘特调”咖啡,说完就像韩剧里的天使一样长出翅膀飞走了……女主搞清楚自己的单恋是撞到鬼,这才幡然醒悟,一边哭一边从她头上端下来一碗热气冲天的豆花……我服。
电影还差10分钟结束时,影院扫地的老大爷进来看了一会儿。
虽然他不认识我和另外两个仅有的观众,虽然他没看前面的剧情,也没听过九把刀的名字,但他还是自言自语地说出了自己的观后感:“这拍的啥么!
……个烂怂……”虽然大爷您很愤怒,但我还是不建议您说脏话,毕竟您没买票。
在看《我的少女时代》之前,希希推荐先看下这部,说女主是同一个人。
开头吓坏了,暂停问她:是鬼片吗?
那么可怕。
被告知不是,继续往下看。
哦,原来是搞笑片。
女主和变态学长这红线啊,原来一早就拴在一起了。
女主和变态学长的前女友成为了同事,前女友变成拉拉了,超帅超酷,所以跟变态学长分手了。
然后变态学长开始变态了。
做了很多夸张的事情。
但是人还是很单纯很善良。
too young too simple周慧敏这么没有上进心这咖啡店这么多年居然没倒闭还在经营挺神奇啊!
男主的老板到底是混娱乐圈的还是混组织的啊?
演员还是黑道大哥啊?
这一段真的是太夸张了。
最后,女主暗恋的帅哥居然是鬼!
居然是店主周慧敏的老公!
男主也遇见过鬼,经常给他吃烤肠的老伯。
所以他们俩是天造地设的见鬼夫妇。
其实整部电影都不知所云啊……然后又有一个一个的巧合在里面,然后还有灵异事件陈妍希最后作为彩蛋出现,点了一杯“小龙女”,前女友给上了一盘小笼包……自黑给加点分
据说,《等一个人咖啡》是九把刀这辈子第二好的小说,但改编成现在这副模样,总让人想起一句古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有一条明晰主线,是柯景腾喜欢沈佳宜,掏了心肺。
《等一个人咖啡》也有一个关键事件,那就是调出一杯“不似咖啡”的咖啡,假戏真做。
可惜,在电影行进过程中,电影老跳到不搭嘎的东西上,比如那家海鲜炒面店,比如那些大丈夫的热血打赌。
即便那段故事把台式屎尿屁的趣味发挥到了极致,可惜,它们的显眼反而把咖啡店映衬得缺乏生机,毫无活力。
试看,周慧敏饰演的老板娘完全不在状态,好像幽魂。
阿不思造型虽酷,但角色可有可无,形同鸡肋。
万人迷的泽于,一笑一开口,立马散发着台湾偶像剧的精准神韵。
简言之,这家咖啡店的气场不够,好料不多,导致了放大招反转的时候,整个煽情效果也大打折扣(虽说依然会叫人意外)。
关于咖啡店的台湾电影,《第三十六个故事》已经风靡过一阵。
如今,九把刀卖的似乎只是一个概念了。
由于《杀手欧阳盆栽》和《变身超人》不甚成功,有人也怀疑着九把刀似乎只能卖上九个月,远远够不上九年。
好在,《等一个人咖啡》在台湾票房不错,香港的两千多万也可以交差。
毕竟,这个卡司规模,确实也顶不上《那些年》的三分之一。
人们有直观的对比,面对柯震东和陈妍希,再看看宋芸桦和布鲁斯,我想说,即便后两者不让人讨厌,但也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
江金霖是《那些年》的执行导演,早先有八卦说,台湾评委在讨论《那些年》时,直言九把刀在拍摄现场完全依赖执行导演。
但大家都看署名,他依然还是作为名正言顺的新导演。
不过,反观内地跨界的郭敬明韩寒,实际上,当预算足够强大,导演只需要做选择的活,而不是创造的活。
摄影方案,A或B。
服装方案,C或D。
就跟有些演员喜欢抢着导戏一样,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所以,即便有人会觉得不好看,《等一个人咖啡》还是“一部电影”。
暴哥等人的段子好笑,老板娘的故事也感人,甚至连周星驰粉丝都会感到欣慰,居然有人直接致敬起他了,从《破坏之王》到《少林足球》。
可是,《等一个人咖啡》依然无法消除那种乱入感,从神似《艋胛》的谈判追杀,到《鸡排英雄》和《总铺师》的夜市小吃,这些戏码不是不好,而是给我一种单调重复感。
或许它们对台湾观众非常灵验,可是,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次次往脑袋上敲转头,一次次从后脑勺掏出香肠。
拍第一块砖,掏第一根肠或许是聪明,但后来的,我觉得一点也不。
对比下《少林足球》,铁头功的出场还有老板等人助兴,比《等一个人咖啡》要好玩太多。
如果从放大招的格调上,《等一个人咖啡》在剧本和结构上,真的不逊色于《心花路放》,可惜,香肠豆花爱心笔令这部电影的气质游离于咖啡馆以外,更像是那些主打本土人文风情的台味电影。
某种程度上,《等一个人咖啡》变成了小清新和台味片的混合物,是优雅和低俗的冲突,涂抹了九把刀的屎尿屁趣味于其中,令人难以入戏——而只能当做一部恶搞喜剧来看。
可是,当恶搞起来,你又发现,这些东西在无厘头电影面前,依然是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连打手枪的威力都不够,毫无震慑力。
毕竟啊,这些一看就不是什么真实故事,谁会当真呢。
【凤凰网 http://ent.ifeng.com/a/20141020/40333960_0.shtml】
1.基本上改得面目全非,基本人设勉强没变,其他的…………最要命的是居然还改成奇幻剧了。
2.周慧敏老师不需要台词,站着就好。
其实主要是她说国语听着太蛋疼。
3.赖雅妍也差不多,适合摆拍。
4.男主的选角很成功。
大概是这个电影除了找来周慧敏外最成功的地方了。
5.女主的选角也很成功,扭头就忘的无存在感型。
6.太迷信道理和条款,就没有爱情。
7.S碰到M,也会有很好的生活,前提是两个人S M 程度相近。
8.除了功夫和那些年,九把刀老师很难再花心思拍电影了。
9.现在听台湾女生的哭腔完全不行,熟悉得不得了。
九把刀是我高中的青春回憶。
高中的時候班上總是九把刀的那幾本書大家傳來傳去,你看完了換我看,有時還要等個好幾天才能等到,上課的時候偷偷在課桌底下看。
那時九把刀蔚為風潮,看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後,人人都喜歡上綁馬尾的女孩。
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們興沖沖地問了我們愛好張愛玲的國文老師,覺得九把刀的小說如何?
國文老師面帶嘲諷的表情,他說:「九把刀寫的不是小說,是故事,是腳本。
」我還記得那時候班上一陣沈默,彷彿大家都被澆了一盆冷水,覺得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蒙上了一層灰。
後來真的開始喜歡上文學,也開始對九把刀不那麼熱衷了,心裡也開始明白那時候國文老師話中的含義。
但是九把刀對於我高中的青春回憶還是占有一席之地。
然後過了幾年,九把刀真的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而他證明了他的確是一個成功的故事寫手,一個賣座電影的導演。
而『等一個人咖啡』正是我那時偏愛的小說之一,還著迷過阿不思一陣子。
看過小說的我已經知道劇情,也知道九把刀的小說裡頭角色一向是平面化的。
但是不得不說我對於電影仍是非常失望。
角色的平面化以及劇情的膚淺,都一再讓我在觀影的時候忍不住按下暫停鍵。
而演員的演技在這劇情之下亦無法發揮到最好,而差勁的演技更無法說服觀眾。
意圖搞笑的場景在我看來都尷尬的要命。
看完了以後只覺得自己不要在毀壞自己的青春回憶比較好,回憶就只能在回憶中最美好。
咖啡?
奶茶?
冰淇淋?
牛肉面?
甚至说臭豆腐?
……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只有那个人,才是不能替换的!
我们先来说说女主吧,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无意中捡到一本离奇的书,于是潜意识里幻想出了一个本不该存在的人。
这里在言情里面加入了一点悬疑的成份,有些人就会觉得比较扯,然后弃看甚至差评,就像喝咖啡一样,一个每天喝纯咖啡的客人,你给他加奶加糖,他是不会感激你的。
比如我某天早晨去到一家牛肉面馆,要求来一碗素面,因为价格太低,老板娘的内心是拒绝的(摊手)……所以结果不外乎两种,要么我走要么她留。
好的。
抛开那些狗血的剧情,抛开阿拓、老板娘、阿不思、……等等的那些人,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
从第一次的邂逅,泽于把手伸向思萤的那刻起,她就爱上了他。
而后跟踪他,为了他去咖啡店打工,看他喜欢的电影,下雨天把自己的伞给他,只会偷偷凝望他看到他却说不出话来……到最后终于鼓起勇气的表白。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爱一个人的样子,无论最后只是一场梦也好,因为梦醒了我还记得你。
我觉得这就很好了。
就像我看了一部剧【半妖倾城】,男女主真心相爱,却情路坎坷,在经历无数考验之后,本以为可以在一起,最后男主却失忆了,与女主再次擦肩也形同陌路,让人心中顿感悲凉………相比之下,这里的女主就幸福多了。
其实我们的味蕾在心里,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无论是咖啡、奶茶、牛肉面、还是臭豆腐,都是幸福的味道!
我希望有那样一个人,让咖啡不苦,牛肉面也能吃出法式大餐的味道。
晚上睡不着还是决定来写一下关于《等一个人咖啡》的观后感吧。
作为九把刀的铁粉,对于刀大仅仅是监制电影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期待。
每次跟别人说起九把刀的时候一定要问对方,你是看了《那些年》才知道九把刀吧。
是不是决定他是一个只会写小清新的人。
别人一定会点头,然后我就得赶紧的加一句他还没有红的时候我就开始看的小说,所以他是一个很恶心很黄很烂又很厉害的人。
开始时候出现的居尔一拳“居尔你跟拳王一样高耶。
”这句话情不自禁的就从脑子里冒了出来。
从片头开始的那个马大便,我就看到了九把刀的影子。
每次看完小说后再来看电影,真的是一件很伤的事情。
思萤是高中生,阿不思才不是阿拓的前女友,明明就是一个抢走了阿拓女朋友的拉子,不过选角确实看出了导演的用心良苦,所以帅到男生都会自愧不如的阿不思确实引起了电影院女孩子们一片喝彩。
再说阿拓的那些朋友,小说里还有会特意功能的小孩,铁头这个梗而是真真切切的有一个阿拓认识的铁头功很厉害的人,金刀嫂不是暴哥的老婆,所以还有他老公是一个很厉害的厨师,暴哥是真正的黑社会,才不会拍什么电影。
我很啰嗦的会说出这几个人仅仅是因为被小说里的一句话感动到。
思莹说很羡慕阿拓会认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人,还把他们都给自己认识。
阿拓说因为他们都是很厉害的人啊。
思莹说自己很幸运能成为阿拓的朋友,希望能有一天阿拓能把自己当成很厉害的朋友介绍给别人。
我想,人与人之间最伟大的感情莫过于,让我把你介绍给我最重要的朋友,因为我的生活就是他们。
泽宇学长是有女朋友的,只是常常换,所以我一直觉得在小说里他简直就是唯一不讨我喜欢的存在。
他也根本和老板娘扯不上任何关系。
这也让影片最后他成为天使月老让我很尴尬。
最后的阿拓也是因为要去当兵,思莹骑着阿拓叫她学会的摩托车挨个的去那些朋友那里找阿拓,告诉他,自己很喜欢她。
吐槽完所谓的【根本就是不尊重原著】再来讲讲我从名字就喜欢上的这部电影吧,毕竟电影说好了的是改编,而不是翻译。
等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等一个人。
这句话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中心,在我看来,所谓的比基尼,所谓的铁头社都只不过成为了电影充篇幅的怪东西。
爱情也不谈愧疚,我们总是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喜欢的和没来得及去喜欢的,我们满嘴的对不起,都只不过是爱情世界里虚伪的表达。
所以他说,爱情里面没有愧疚,爱情不是契约,没有谁规定谁一定要跟谁在一起。
所以电影里的阿不思变成了T。
让阿拓成为了学校里的一个传说。
最后看过九把刀《月老》这本书的人一定会记得黑人牙膏跟粉红女的故事。
他们都是死后成为了月老的人,而思莹手里最后的那根红线就是月老的作业。
有时候,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被月老暗暗的牵住了一个红线,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早有的安排。
我们看不见,所以我们只能学会等待。
老板娘等一个人的特调,金刀嫂等一个人的道歉,阿不思等一个人的坦然,阿拓等一个人的理所当然,思莹等一个人的豆花香肠。
我们都在等一个人,当我们觉得什么都不可能,什么都是逆我的时候,总会有一根红线,把你拉到你等的那个人身边,永远也不会迟到。
【至于片尾的彩蛋,哈哈哈哈哈哈哈 陈妍希你真的别卖萌,我不是很受得了啊
难看爆了!
2014/8/11 19:40 THE ONE 想說的東西比那些年成熟, 不過還是跳不出台片的框框: 老套的劇情。而且還是永遠要將台味﹑冷笑話﹑校園純愛﹑咖啡廳等等元素加進去, 其實.....這種公式的台片也活了很久了吧? 還不膩嗎?
剧情改编得有点低幼了,好在暴哥家庭电影院那种调调和我想象中的一样。PS:陈妍希真惨呢,【我要点一杯小龙女】【我们只有小笼包了】2333还有久违的马拉桑2333
电影0星,1星给C请我看花掉的60块大洋。烂出超乎我想像力,烂到宇宙无极限。以及妈呀为毛它会是我在豆瓣标记的第800部电影!!(C说已经是魔幻片级别了,哇哈)又及,我身旁带着一只名为youki狗狗的两个弹幕比土豆网还给力,哈哈哈。再及,我容忍了身后接两次电话的女生,我很理解看这种烂片的痛苦
3.5星。好久没看台湾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新纯净呀。没想到结尾是这样的反转,豆花和烤肠的组合让人暖心。男主的长相气质都很治愈。
觉得不是窝这个岁数的人看的电影
感觉还蛮有趣的,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风格
蛤!好白痴了啦!好烂了啦!好想打五星了啦!可是跟原著差太多了啦!刀大你就净胡扯了啦!扣一星了啦!
出乎意料的好看耶!那碗豆花跟腸真的很讚哈哈。很久也沒有在電影院真正的笑果了:)
见到了思莹,阿拓,老板娘,阿不思,暴哥,金刀嫂,泽于,当然啦,还有断水流大师兄~电影虽然修改了原著,但是将剧情更完整的连接到了一起,香肠和豆花简直神来之笔,九把刀的恶趣味也是无处不在,更是将红线的内容也融合进来,真的很棒!最后,骑着长颈鹿的阿拓,我们都很想你。
真的好尬
这真是一部充满彩蛋的彩蛋。开头结尾很好,中间都是什么鬼。
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看九把刀还是很戳点啦!看到结局又哭又笑,这么幼稚要怎么办!
故事还不错,只是有点散,片子里二次元和各种致敬是我喜欢的类型,可惜女主角没什么存在感。。。
有笑有泪 看着蠢实则萌 ps那个演仙道的连个正脸都没拍到的帅哥是who!
鏡頭挺惟美的 合我口味的台灣小清新 就是天使的橋段有點俗 好喜歡男豬腳的笑容~
你哭起来,超帅的!
九把刀脑洞无限大。。。等一个人咖啡,好美的名字,也是个感人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等一个人,那个人,或早或晚都会出现。
九把刀骨子里就藏着个贱货,只是“那些年”披了一件所谓“共鸣电影”的外衣,让所有人被拉到了回忆的误区。这部电影说不准才是真实的他,融合了台湾偶像剧的各种矫情与做作,也集空洞与白痴于大成。
港.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