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一如既往的延续了韩国电影悲情线路。
关注点放在了核电站上,类似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印发和污染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比于人员伤亡,韩国影片喜欢把注意力放在小人物家庭身上,本片也不例外的把政府狠狠的骂了一顿,而把怜悯给予了受害者。
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你要等到我能离开你之后不会不能活下去后再死去”。
片子内容和节奏都很流畅,只是夸张了抗辐射能力。
很多人以为这片子黑政府,殊不想什么人会拖延、阻挠,可不就是那些蛀虫与硕鼠!
在福岛事故之后,大陆也从来没有过反思,建议五毛们去查查大陆有多少核电站,东部除大人物住所所在河北范围内其余地区全有,说到底大人物只关心自己别死。
以大陆的人口密度,发生事故后几无可能开展有效疏散、隔离。
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乱,核电站这种张着嘴等着吃人的东西,要来何用?
是根据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改编的。
说来也奇怪,政治经济上极为仇恨日本的韩国人,翻拍起日本电影来倒是不留余力,当然,翻拍之后,加入对政府的无情嘲讽也是“政治正确”的一部分。
只不过,对于大多数韩粉来说,电影演员年青漂亮,就能让他们以为这是韩国原创了。
电影这段提到因为没有处理废核燃料的设施而把大量乏燃料棒储存在燃料厂房,其实国内情况也与这类似,所以核循环项目的尽快上马是很有必要的感觉有必要科普的就这么多,电影很好的反映了核电业里常说的一句话:一切事故都是人因事故。
登场人物众多,展现角度复杂,能在短短两小时内把框架巨大的核灾难片理清楚、讲明白,导演(兼编剧)基本功可以。
遗憾的是,除了乏味的批判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余韵了,本质上没有触动人的地方,没有打败同年上映的《釜山行》简直是情理之中。
根据namuwiki的说法,本片150亿韩元的韩影大投资,没有过损益点,差100万人次左右,男女主的方言也被部分评论家诟病。
金南佶穿运动服本色出演邋里邋遢的普通人,以小人物的牺牲画上句号,结尾与亲人告别的戏最好;演母亲那位很好,愚且真;金明民也是,有奇妙的魅力。
整体上所有演员都好但是不亮眼,比起人,导演更关注的是大框架(这一点上他做得很对)。
以奖项来说,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演员演技不仅跟本人的水准有关,也跟剧本情节、人物设定关系很大,不然怎么有“抬轿”的说法。
本片在奖项上几乎颗粒无收,想来也很好理解,现实向的灾难片就不是用来抬人的。
这几天连续看了《隧道》《海云台》《潘多拉》,但要属最震撼的,还得是《潘多拉》。
看过很多网友对《潘多拉》的看法与角度,都很有见解,但在本篇文章我想提及一个可能没有被提及的角度——“在舍生赴死前,人到底是恐惧还是无畏?
” 相信在我们传统的动画,电视剧,电影内容当中,在我们漫长的成长路线当中,伴随着我们的始终是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怀揣着赴死的决心,必胜的信念,坚定的眼神,勇敢的心灵......可能是去炸敌人的碉堡,可能是去炸敌人的坦克,也有可能是去刺杀敌军首领。
但是这一切好像总有一种......太过随意,太过轻松,太过简单。
一个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的有如此的坚定吗?
当然,我们当然承认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会有一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之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生死于脑后。
但是,历史,英雄事迹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个个最平凡的躯体所造就的。
是人,总归就会有恐惧,有担忧,他们有自己妻子孩子要去牵挂,有自己的父母要去赡养,甚至自己去充当“敢死队”也是犹豫犹豫再犹豫才决定下来的。
《潘多拉》在最后,男主人公哭着对家人说:为什么我得这么死去呢?
我不想就这么死去。
我真的,我真的非常害怕......我好害怕。
对啊,当他一个人看着自己的队友一个个离去,只能对着头盔自说自话,看不到,听不到自己地母亲,妻子,家人的面庞与声音,面对着犹如人间地狱般的房间,即将到来地“坍塌”“辐射”“冷却水”......他怎么会如此坚定地去赴死啊,他怎么会无所牵挂啊,他怎么会......不害怕啊?
我认为我们许多的历史,始终忽略了每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同时每一个真实而又具体的感情随机也被忽略。
我们有选择性的去放大我们希望放大的,所谓的“坚定”“勇敢”,这当然有一部分的合理性。
但是如果我们看不到在这些人所呈现出来的“无畏”“坚定”背后的情感,或许我们会变成一个未加思考便劝人“无畏”的冷血动物。
这些平凡的人当然会害怕,这是人的本性,这不可抹杀。
但是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在历经恐惧之后仍然做出了“逆人性”的选择——这便是闪耀在人性的光辉之处。
我们可以笑着赴死,我们也可以哭着牺牲,无论是哪种姿态,都值得被人民铭记,被历史歌颂。
想以此篇感想,致敬每一个平凡的英雄。
这是一部反核电宣传片:《潘多拉》。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是和平使用核能的有效方式。
然而,任何一样东西都不可能绝对的完好无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对于核电站安全问题的担忧估计是很多人的担忧。
如果没有看过《潘多拉》,我对核电站的了解仅限于日本福岛和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震惊的同时却没有近距离的压迫与恐惧感。
看了这部电影后,缩短了与核能的距离,抛却了旁观者的身份,所以,也立刻对核电站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据了解,全球有超过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部分国家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一半以上,如法国、比利时等。
而世界十大核电站排名中,除了日本的两席,我们的近邻韩国有两个核电站:蔚珍、荣光分别位列第三第四,而韩国是当今出口核能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超过了中国。
这时,才明白了《潘多拉》结尾时银幕上极小的六行字的意思。
潘多拉是古希腊神话诸神送给人类的礼物,而她的盒子是宙斯给她的,这个盒子意味着灾难。
电影中的核电站就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可以给国家带来能源上的便利外,最终带给国民无尽的灾难。
宰赫的父亲和哥哥都在核电站工作,父亲因为事故丧生,哥哥因为救父亲,被父亲二次辐射致死。
宰赫和母亲嫂子侄子生活在一起,因家庭变故和对核电厂的了解,他的愿望是离开小镇去深海捕鱼,却遭到了女友的阻拦。
这也成了宰赫不幸的开始。
运行了40年的反应堆出了问题,本该停工检修两年,却只利用一个月简单查看后仓促使用;原本实战经验丰富的老站长被迫调离,换成只会纸上谈兵的新人;贪图自身利益的核电公司和看似为了国家,却不顾国民人身伤亡的无情总理;新上任被总理言语控制的年轻总统……这个国家从上到下都出了问题,巨大的灾难就这样发生了。
“明明是他们的错,为什么要让我们承担后果!
”疑问由宰赫提出,最终也由宰赫去承担。
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年轻人,为了家人与国家安全,无奈走出来做自杀终极任务。
这个人物没有我们理想中的高大上,他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求平安快乐的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和相爱的人结婚,看着小侄子长大结婚生子。
宰赫答应女友一定活着见她的承诺和核电事故带来的冲击一起震撼着观者的心灵,带给人们无尽的恐惧与深思,个人的私欲膨胀与看似最安全的核能还是最该引起人们重视和警醒的东西吧。
希望世界永远和平,永远没有战争和自毁!
《从本片谈中韩灾难片不同》1.我一般把广义上的灾难片分为3种:天灾的、人祸的、外星人毁灭的,无需解释。
我认为侠义的灾难片特指地球自然灾害类,也就是刚才广义中的天灾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像《中国机长》《紧急迫降》《泰坦尼克号》这种都是普通剧情片,最多算个事故片,影响范围太小,所以不属于灾难片。
2.本片我给3.5分,槽点太明显:首先,在反应堆堆芯熔毁的爆炸中,电站内部生还人员,特别是核电站老站长和后来又进去参与爆破的人,在电影中的那种防护条件下是不可能坚持到那样的,可以参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相关记录,特别是老站长,在电影中一直在极高辐射区并且没有重防护服,早都吐血倒地了,男主姜在赫居然在高暴露、高辐射情况下,讲了那么多话。
废燃料棒水池中的水以那种裂缝大小和渗漏速度也应该坚持不到引爆,而且引爆时候,即使只有男主姜在赫一个人懂爆破和炸药,但是出于慎重也不能只派一个人进去,以防止其中一个人完成任务前牺牲导致爆破任务失败。
其次,消防员尚且坚守岗位,但是军队不听指挥,毫无爱国奉献之军人精神,匪夷所思,不谈韩国军方心理阴影面积和韩国军人形象,如果一个国家军队的纪律性都没有了,那么这个国家应该处于无政府状态了。
第三,男主姜在赫的转变还是不够顺,太突兀,一个看起来混日子的人,发生危险当然要跑路,工作服都脱了,为啥不跑了然后跟着回去抢险?
好不容易跑出来了,为啥回去救人?
自己说他们建核电站时候不听我们反对,凭什么现在要为这个狗屁国家去死,为什么突然要带头捐躯?
为小时玩伴啊,为了同乡同事啊,为家人能跑得更远啊,这些理由在电影中都太突兀太牵强太刻意了。
3.如果是我来写剧本的话,我会让一开始就是男主姜在赫邋遢懒散不愿上班,然后穿插2个回忆,一个是男主姜在赫和儿时玩伴看着大人们反对核电站而长大,第二个回忆时,成年后,儿时反对核电站的一部分人为了生存而去核电站上班,其中就包括自己的爸爸、哥哥,在核电站出危险后,男主姜在赫第一个逃跑然后带着家人跑,然后插入第3个回忆,就是爸爸和哥哥在之前的一次核电站事故中悲惨死去。
核电站爆炸后,但是在跑路前找不到他儿时的伙伴现在的女友,于是他为了找到爱人,决定让嫂子带侄子妈妈先走,自己去就女友,最后女友得救,但是他自己发现已经严重辐射,可能活不长了,正好电站营救到了关键时刻,向全国征集志愿者,特别是呼吁在核电站工作过的人,承诺国家和政府会照顾志愿者的家人。
于是男主姜在赫报名,以己之命换家人和女友的安全和幸福。
实际上远不止如此,他的行为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甚至说挽救了国家。
在我的版本里,英雄从来不是主动的,他们只是想过自己的生活,他们总是被逼反抗,阴差阳错,却成了别人眼中的英雄。
这才更接近历史和现实的真相。
4.韩国的灾难电影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主角平民化,都是很普通,甚至不被关注的人。
中国的灾难片中人物光环化十分明显,仿佛他们生下来都是英雄命,等待拯救人民于水火。
韩国灾难电影是比较有危机感的,一般紧扣时事,比如本片就是受到2011年3月福岛日本核电站泄漏事件的震撼而拍摄的,同样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核电站数量多又地震多发,所以韩国电影界拍了一部企图引起内部反思的影片,初衷是危机感。
中国的灾难片多半是在历史中找题材,或以古喻今,或重述历史,初衷是主旋律。
由于开放时间等问题,韩国灾难电影发展比中国要早一些,所以发展阶段要更高一些。
已经从最初模仿好莱坞的视觉冲击发展到注重影片内涵,而中国灾难片基本还是停留在视觉冲击为主,剧本薄弱导致内涵较低加上表现手法的单一或者稚嫩,把灾难片拍的更加灾难。
中国需要更多有想象力、有前瞻力的好作品,希望以新冠肺炎COVID-19为契机,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中国灾难片可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希望能诞生几部优秀作品或者1部经典作品。
附:核污染方面,推荐美剧《切尔诺贝利》。
下面是美剧《切尔诺贝利》的影评笔记地址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233269/
整体还行吧,可惜太多漏洞甚至说不合常理的地方 ,看着难受那么大的辐射量厂长竟然能坚持一天,绿巨人吗?
既然用海水能快速降温,政府再傻都那情况了能不用?
逃生通道是老式网游地图是吧只能走固定的道,其他道路,堤坝下面都是图片,只能看是吧总筒一直赖赖唧唧的,后来又像打兴奋剂了,太假最后那个储存废料的漏水,修复措施就是纸杯漏了底下再套个纸杯?
首先这个纸杯不能再加水了吗?
漏就只能堵或者干看着?
其次反正套个杯,方法不是太多了,非要封那个屋子的铁门?
最后也只是铁门焊上,加上斜撑,能挡住辐射?
设计就么有考虑到会漏,铁门做个厚点的?
男主很快弄完炸药,那帮人焊了那么久的铁门,完全可以2人弄炸药,出来后再弄铁门其实我看见不用炸,一边封铁门一边加水就行,不可能没法加冷却水的,水足够多下面的房屋充满水就行了
挺好看的,虽然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所长离核辐射最近,却撑得最久;比如即将爆炸的时候,操控室里的大部分演员,都用力过猛,“演”得痕迹太明显。
但,仍然很好。
首先是把人们想象中的最坏的一面演了出来,这其实很难得。
用画面的形式告诉你如果真的发生灾难,人会怎么样,街道会怎么样,经济会怎么样,国家会怎么样,人性会怎么样。
很直观,很残忍。
其次,很感慨,对每一类穿上制服的英雄的感概。
消防,救援,医生,工程队。
一身衣服就代表着一身责任。
我想到了15年天津港的年轻消防队员们,前赴后继,也是肉身之躯,也是责任。
再次,好在结尾,人性的呼唤。
都是爹生娘养,都是血肉之躯,会有选择,自然也有恐惧。
姜在赫在哭着喊“妈妈我好害怕”的时候,我也哭了,很难不动容。
这才是鲜活的人。
最后,电影呈现了“选择”。
总理不见得就是恶党,只是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他的选择就是牺牲小部分人来保全更多的人。
慈不带兵,不见得总理的选择就全然错误。
但这时人性的考验又在质问,“如果被留下的那个人是我呢?
”我想到了2020年初的武汉,想到了今天在徒步回家路上的富士康员工。
谁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引发何种蝴蝶效应。
有一个感悟,要锻炼身体,提高反应速度,培养危机意识。
2020年的武汉,2022年的梨泰院,以及更多不确定的明天,都需要这些求生技能。
“里厄大夫决定撰写这部到此结束的纪事,旨在扼要谈一谈在这场灾难中学到什么,即人身上值得赞美的长处多于可鄙视的弱点。
”——加缪《鼠疫》
我觉得实际评分应该比豆瓣目前的再高一点。
潘多拉这个名字真好听,所有叫这个名字和以它为寓意的事物都特别喜欢,圣洁而又神秘…… 不想说政治问题,也不想说韩国电影多牛逼了,说点小的点吧。
几天前看完的这部电影,现在留在脑海里应该就是给我震撼最大的和印象最深的了,可是也不想写太多影评了,怕写太多再带入看电影时的情绪里。
那个小胖子吉燮是我认为整部影片里最英勇的一个人了,他从头至尾都是一个真正的行动派英雄,总是用他温柔软绵的语气说出那么斩钉截铁的决定,最重要的是,他的每一次决定都没有先去看周围人的态度,不管别人怎么样,他认为对的就要去做,他不会去用道德绑架别人让别人也和他一样,不去批判别人,他只默默去做他认为真理的事,这才是我认为真正善良的人。
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在观影过程中我总是含着泪听他说出他的决定来的。
在赫这个特别接地气的傻小子,他对妍姝更像是哥哥对妹妹的情感,他从最开始对母亲对家里的店对妍姝不太负责到最后为了所有人的生命牺牲自己,既是受了吉燮最初的影响,更是被人类生命如此渺小的震慑。
有句名言说,只有在我们真正害怕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最大的与之抗衡的勇气。
最后在赫对着头盔说的话我依稀记得,我以为他会说很多慷慨激昂的话,可是没有,只有无助、孤独,祝福,恐惧…,太真实所以看得太难过了,尤其他对着妈妈有气无力的说“妈妈,我好害怕啊”的时候,我特别难受。
我真希望那根导火线就此引爆,不想看到他如此孤独。
还记得在赫和妍姝通电的一次,妍姝哭着喊着对再赫说:“你一定要等我不再需要你的时候再离开我”,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颤抖了一下,我好想有个人一直陪伴我……
三星半
8.15晚.男主就能死前直播?!真的是无了个大语
未来能遇到的灾难,应该都是人为造成的,所以忏悔吧,为子孙后代们祷告吧。电影真的够煽情,但值得一看。还以为潘多拉是一只变异的怪兽,原来我想多了。
7.6分!感人的核电站灾难片!黑政府真是黑得毫不含糊,我喜欢!
明明是他们的错,为什么让我们承担后果!
看完《烈火英雄》再来看《潘多拉》就知道为啥喜欢棒子的电影了。我们的灾难片只是为了感动和赞美英雄,而棒子的灾难片直面现实。有些人说棒子喜欢黑黑zf,然而那一次灾难面前zf不都是这么做的?
很好的题材,煽情太过了。
结尾告别直播是灾难片里煽得最狠的一次,眼泪狂飙,唉。就算害怕脆弱委屈也要去,不是为了狗屁的国家而是为了自己爱的人和孩子们,这就是为什么套路也能吸引人看完的原因。
上联: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下联:苦逼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横批:席八
虽然故事很感人,但总感觉电影很一般,好电影不应该只是感人。
韩国的政治电影总如此辛辣🌶
剧本有些粗糙,各种刻意和不严谨,一切都在套路里并且依旧煽情过度,但是看起来也还行。
黑政府就了不起?那套路般的一盆又一盆的狗血怎么消化得了...
剧情一般,但能一定程度还原场景已属不易。
黑,套路。
曾经脑洞过海峡或者三八中的一方发生人为的核电事故,导致区域不可居住,反而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民族融合。
距离福岛那次核事故已经九年了。用人肉去堵裂缝太惨了,有救援/维修机器人就好了…
反正是没有达到我对韩国灾难片的期待吧
全部是套路作祟,没有半点惊喜,太多韩式灾难片固有的模式,煽情过猛,主角全程靠吼,真是烦透了棒子这种扯破嗓子鬼叫的方式,节奏慢拍,结尾拖戏,唯一值得称道的优点就是将核爆炸和泄露的场面调度工作完成的不错,直指政府的内核主题也够直白,用伪命题控诉现实问题够新式,撒狗血的部分均千篇一律
还好对国家机器没有一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