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天下无贼》这一片名,冯小刚为观众上演的是一场现代版的安徒生童话,一趟归途的列车中,围绕傻根不信天下有贼的展开,写实手法所展现的黑色幽默,在喜剧中构思了耐人寻味的纵深,人心善恶间彰显以真挚的情感。
重温了遍,经典还是经典。
天下无贼是“礼运大同”式的理想,而理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当好人不容易,扒三层皮都算少的”是追求理想路上的付出。
“天下无贼”的境界不在傻根的梦里,而在傻根的心中,心中无贼,就是活在天下无贼的世界里。
不过这次看完感觉不一样很多,虽然这个世界单纯善良的人值得同情被照顾,但电影里有句话说得很对,没有人说过天真单纯就不应该受到伤害。
不过,还是希望这个世界上的好人能有好报,同时,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们很多时候只在乎物质,开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就一定需要获得尊重!
这真是个笑话。
在电影的开头,王薄就讽刺了一把站岗的保安。
当然,电影还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
不仅仅只有物质化代表着当今社会人的特点,不知羞耻和冷漠都是。
不管眼前有没有佛抑或是不管心中有没有佛,利益才是第一位,人们互相猜忌,互补理睬,互补帮助,像傻根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他真的是太单纯了,连王丽这个贼都被他所感动。
他是善良的,但是却还不够,因为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善良,还需要一点点戒心。
戒心也许是一样不好的东西,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它。
也许太过现实不好,但是我们身在现实,就不能太理想化,因为我们要好好地活下去。
就像王薄说得那样“生活必须要求他聪明起来。
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
”可是生活这个大骗子总是在欺骗我们,狠狠地欺骗着我们。
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前认为永远不会背叛我们的朋友居然还会背叛,原来朝夕相处的人居然只是为了自己身上的钱。
我们掏心掏肺换来的是什么?
是伤心,震惊和无奈。
最后没办法,只好被迫接受这一事实。
最像那个道上的黎叔都可以被自己的人所欺骗,所背叛。
联系着大家的只有钱。
当傻根晕血的时候,王丽看着躺在床上的傻根说:“我真的不想让他醒过来,希望他继续活在天下无贼的梦里面。
”这个世界,其实任何人都是贼,有偷钱财的,偷人心的,还有偷人的。
但是这个事实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接受。
就像王薄对张涵予讲的那样:“不要告诉傻根,他的身边有那么多的贼。
”我们也许不想面对,但是必须面对。
可是我们有都想变成傻根,就算被人骗了,也要对这个社会抱有满满的希望与信心。
王丽想要摆脱掉过往的生活,所以他不想再干了。
她有了孩子,有一个纯粹干净的生命在她的体内。
她怎么还可以做出一些伤人害他的事情呢?
她和傻根变戏法,告诉他丢失的东西还可以再找回。
其实人性也是这样。
原来的那些失去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回来。
就像最后王薄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个愿望,为了未来,他告诉王丽:“我来,你快走。
”虽然结局都不是我们想看见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这么残忍,这么残酷。
但是至少,他找回了他原来的一些东西,原来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所拥有的一些难能可贵的东西。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的大循环。
那只被王丽扔出去的鸡蛋也许代表着刘若因对于过往生活的再见。
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想过上幸福正常的生活。
但是被生活所迫,他们只能变成就算做一百件好事都没有办法抵掉的身份——贼。
但是因为一个孩子,他们变了。
他们不再是没有身份的混混了,而是一个想要重新开始的正常人,他们不想再让傻根受到伤害,宁愿自己和傻根一样傻,因为就算生活再现实,但是只要拥有一颗知足的心,以及彼此,那么也许就会很幸福吧。
不用再“官逼民反”了。
王薄对王丽说:“别怕,有我在。
”是的,能够互相扶持的只有他们自己了。
他们要为以后的孩子积德,为自己未来能够重新开始生活积德。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们要从西藏出发,那个至纯至净的地域。
也许在那里是真正的天下无贼。
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是一个天下无贼的世界。
没有那么多的猜忌,没有那么多的背叛,没有那么多的防备。
大家开着大门睡觉,开着厨房吃饭,手机电脑随意放在公共场所。
那个是大同社会吗?
也不是,是一个傻根嘴里面的那个美好的世界。
傻根是对的,但又是错的。
他告诉我们,连狼都不会伤害他,人怎么会呢?
对啊,人怎么会呢?
我们都应该反思。
金刚降魔杵,降伏恶魔,消除业障。
但,佛修来世,苦今生。
今生种种,皆是前世因果,哪能轻易化解。
你是贼,做一万件好事也是贼。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但得早登极乐。
善恶强调人性,但不关心身体。
好人,那就是极乐世界的事。
不让人知道生活的真相,就是欺骗,欺骗,就是大恶。
是贼!
生活的真相永远是,众生皆苦,天下无贼。
今生大恶,来世还能做个好人吗?
某天很无聊,在网易云上刷着歌单,突然滑到一首歌,极其耳熟的旋律,然后刘若英特有的有些沙哑的嗓音响起,我静静的听完了整首歌。
时隔多年,我再一次想起了这部电影,当再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想起的是西藏路上的漫漫黄沙,站的风中有些憔悴的刘若英,风吹着她脸庞零碎的发丝,脸上有阳光投影,很美很美。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很小,好像念小学,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傻根很傻,刘德华演的贼很坏很坏,黎叔说的话好像听起来很有道理,以及剥生鸡蛋的时候超级酷,范伟演的打劫犯很智障...直到看到最后的最后,刘若英挺着个大肚子,一直吃,吃着吃着就哭了,我是看着看着就哭了,当时年纪小,不知道为什么要哭,可能只是觉得很难受,后来慢慢长大了,突然才发现,能哭着吃东西的人是有多悲伤...
昨天又看一遍,不觉得傻根那么傻了,觉得他只是很单纯,对这个世界都很单纯。
黎叔说的依旧是那么的真理,或许贼也没那么坏,也许善恶终有报吧。
突然想起傻根说,每年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回家了,陪我的只有狼,我不相信狼都不会伤害我,人会伤害我。
又想起华仔说我只是头饿极的狼。
莫名伤感。
影片的最后,张涵予饰演的警察找到了刘若英,刘若英说,有什么事我吃完了再说。
为什么要吃完了再说?
因为她肚子里有了宝宝,有了她要一直等的那个人的孩子,孩子得好好的。
即使再难受也要吃东西,即使等的那个人已经不再了,也要把孩子养大。
记得网易云里有一个评论“哭着吃过饭的人是有勇气走下去的人”
那天的云是否都已料到所以脚步才轻巧以免打扰到我们的时光因为注定那么少风吹着白云飘你到哪里去了想你的时候喔抬头微笑知道不知道 分享刘若英的单曲《知道不知道 (电影《天下无贼》片尾曲)》:http://music.163.com/song/254190/?userid=342340043(来自@网易云音乐)
王薄(刘德华 饰)和王丽(刘若英 饰)本是一对最佳贼拍档,但因怀了王薄的孩子,王丽决定收手赎罪,两人产生分歧。
在火车站遇到刚刚从城市里挣了一笔钱准备回老家用它盖房子娶媳妇的农村娃子傻根(王宝强 饰)后,王丽被他的单纯打动,决定暗中保护不使他的辛苦钱失窃,王薄却寻思找合适机会下手,但 最终因为“夫妻情深”归入了王丽的阵营。
不料傻根的钱早被以黎叔(葛优 饰)为头目的另一著名扒窃团伙盯上,于是一系列围绕傻根书包里的钞票、在王薄、王丽和黎叔团伙之间展开的强强斗争上演。
这是一个乌托邦的天下,傻根和天下无贼的梦幻也许是冯导的精神寄托。
影片从天堂般的西藏开始,从混沌初开的纯净启程,在一段回乡的旅途中,在一列奔驰的火车上,开始一段童话的演绎。
刘德华与刘若英扮演了一对“贼夫贼妇”——王薄与王丽,由于王丽的怀孕让她有了母性的回归,特别是得到了民工傻根的一次帮助后,更让她坚定了改邪归正的决心并付诸行动,义无反顾的开始保护傻根和傻根携带的巨款返乡。
傻根是一个孤儿,一直与来自河北农村的一支建筑队伍在西藏修庙,一晃就满21岁了,攥了6万元存款,打算回到家乡娶妻生子。
但由于几乎生活在真空里,使他认为人性本善,天下无贼,他说“人咋会比狼还坏呢?
”以至于在喧闹的车站大喊:“谁是贼,是贼给我站出来,你看没有人站出来,这里没有贼。
”并因此招来了以黎叔为首的盗窃团伙。
一场贼与贼的较量、警察与小偷的明争暗斗就此开始。
最终,傻根毛发无损(除了一杯血),王薄用生命保护了傻根和他的妻子,偷盗团伙被绳之以法。
坐下来观赏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但只看了一半左右便很不耐烦,换成了刘家昌的《少林三十六房》,又看了一半,便起身去读书了。
这两年来,除了工作关系之外,很少有能让我耐心看完的电影,有时甚至觉得看电影是浪费自己生命的蠢事,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大片。
《天下无贼》和《手机》一样,让我看得非常不舒服。
我想,以后或许可以不再捧冯老师的场了。
冯小刚之前的《大腕》我很喜欢。
第一,我喜欢这种“灾难喜剧”,就是主人公想用一个谎言盖住另一个谎言,用一个错误遮掩另一个错误,结果祸越闯越大,最后无法收拾。
“灾难喜剧”的主人公往往会陷于困境焦头烂额,却能承载作者对人性弱点的辛辣揭露。
而且,“灾难喜剧”要求作者兼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也是对其智商的一大考验。
第二,《大腕》对当代中国社会种种乱象的挖苦讥刺,几乎到了嬉笑怒骂的地步,不管冯小刚动机如何,看起来确实相当过瘾。
最重要的是,冯小刚虽然把葛优扮演的尤优设定为一个心里惦记着公益广告的善良小人物,但毕竟没有露骨地诉诸道德宣讲和劝诫。
而从《手机》开始,冯小刚想做一位牧师的冲动,抑或使命感,似乎越来越按捺不住了。
在《手机》中,冯小刚已经表现出了对过去的“朴素时代”,对尚未沉沦于物质享乐主义的乡村,对仅存纸面意义的传统道德规范的向往,到了《天下无贼》,这种向往更加强烈直接。
为此,他不惜捏造出傻根这样一个如天外来客般纯洁得到了荒唐程度的人物,更将影片的主题定格于劝人向善,宣传起邪不敌正、恶有恶报的大道理。
然而,当冯牧师真的打算化身为痛心疾首,义正辞严的卫道士之时,他的声色举止却怎么看都有点假模假式。
我固不能贸然度彼之腹,指责他的本意就不够真诚或蓄意谋骗,可是,他的论点和立场的确正在自动消解着他的诉求与批判。
冯小刚已经陷入了一个充满内在悖论的漩涡,就像他身处的中国社会一样。
冯小刚对乡村文明的褒扬,绝不仅仅是“礼失求诸野”式的简单认知,在深层之内,我们可以隐约窥见那种类似“高贵者愚蠢、卑贱者聪明”式的反智主义论调。
那个论调的风云际会之时,正逢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过去,我们普遍表面化地把文革理解为一场摧残文化的大灾难,但事实上,在损毁的同时,文革也有它自己的文化建构。
对于陈凯歌、张艺谋为首的第五代,以及和冯小刚、姜文年纪相仿的一代人来说,文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盛行的各种思潮,都深刻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成熟,并潜入他们的无意识当中。
冯小刚、姜文这一拨人没有经历文革前期的红色恐怖岁月,未曾尝过上山下乡的磨难,他们是在特殊背景下成长的“阳光灿烂”的一代。
对于那个时代,他们的回忆有时包含了一种怀念甚至艳羡:那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日子,那是真诚地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青春。
同时,那个时代精神的另一个核心特质是官方大肆宣传的道德理想主义,在青少年所受的有限教育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和当下对比起来,在那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冯小刚一代,很容易感受到道德标准的急剧动荡,社会氛围的骤然混沌。
虽然他们本人也未必愿意恪守过去的道德信条与戒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周围(这种挑剔随着他们步入易于怀旧的中年而与日俱增),所以他们有所不满,进而营造出一个“重返”的幻想。
冯小刚在《手机》、《天下无贼》中展现的乡村纯朴的生活和伦理景观,无疑就是他的追求所在。
如此在纯洁道德/物欲享受、美好往日/污浊现实之间的拉扯纠葛,(冯小刚的另一位同龄人崔健也曾唱道:“我的理想在那儿,我的身体在这儿。
”)不仅是冯小刚,姜文在十年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已经初露端倪。
那辆影片结尾骤然出现的超长奔驰车与傻子的相遇,是创作者心态的一个深刻隐喻。
然而,冯小刚的这种纯洁梦想,存在两个致命的伤口。
首先,冯小刚的美轮美奂是一厢情愿的虚构,而中国当代乡村广泛的严酷生活现状,农民的复杂境遇,都已被遮蔽或干脆视而不见。
《手机》开篇就用了不少篇幅描写旧日乡村景象,为的是烘托严守一早年心灵的纯粹状态;此后,在他因男女纠葛而苦恼重返乡村时,那里的亲人们保持着依旧的单纯朴实。
但事实上,乡村既不是桃花源,农民也不是圣贤,冯小刚想当然的理想国,如同他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般肤浅虚幻,不经推敲。
非独冯小刚,当前的文艺作品中,类似将乡村和农民推上道德高地的做法已很常见,比如在和冯小刚电影同样担任“贺岁”职能的春节联欢晚会之中上演的小品或歌曲。
这种腔调完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一方面是对承担代价的社会底层提供必要的安抚和麻醉,另一方面则令既得利益阶层在发泄牢骚与掩饰愧疚的双重层面上完成了意淫。
其次,冯小刚的立场相当可疑,无论他怎样迷恋那个道德圣景,终究还是站在象征着富足、强势的成功精英的台阶之上,其本质更接近于电影界中常见的西方评委、观众对乡土中国的想象。
不管严守一被女人利用后如何唉声叹气,也不管王薄如何甘愿为傻根披肝沥胆,当中的优越感和拯救(提升)责任感都显而易见。
这种内在分裂状态并不值得希奇,因为它是当代中国城乡、地域、阶层差距悬殊濒临断裂的缩影。
在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跟着媳妇当保姆》是一个展示当代中国“洋人高于中国城市市民高于中国农民”层级分化的最好例子。
现在,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营造殖民奇观来满足自己的好奇与道德虚荣心,在中国内部,一部分“先行者”也能够照猫画虎般的操练一下了。
《手机》中的温馨洋溢的乡村宴席、《天下无贼》中坚信人皆善类的傻根,都是冯小刚创造的奇观。
对农民的道德美化臆想,和自身的强势地位优越感,这两者构成了深刻的悖论,所以也注定了使冯小刚的影片丧失真诚的力量,其中偶有批评便色厉内茬,讽刺则隔靴搔痒。
那么,冯小刚要宣讲的还剩下什么?
在《天下无贼》开场不久,王薄有一次莫名其妙地发火,对别墅小区的保安怒喝“有钱就一定是好人么”。
这个情节的安排可谓拙劣之极,尽管在电影院内,我们可以想象,它会引来不少观众情绪化的共鸣叫好。
不过,这段戏对于我们更深入地洞彻冯小刚的教谕的本质,倒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在今天的中国,有钱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是一个看似无厘头但意味深长的有趣质问。
身为有钱人之一的冯小刚一定也感到了这个问题的尖锐,他是敏锐的,但对于解释,他选择了最油滑的一种:那就是讨好“主流”大众的道德虚荣心,为他们营建一座“看上去很美”的侠盗乌托邦。
必须指出的是,冯小刚为之折腰服务的“主流”,肯定不是那位被无端责骂的保安。
从《手机》开始,冯小刚的电影明显具有迎合特定观众群体的趋向,具体来说,主要是城市白领或中产阶层。
他们对富裕阶层除了羡慕也有妒意,乐于开些嘲讽挖苦性的玩笑,却不敢真的与之对立;他们对底层物质生活的匮乏则抱有理论上的同情,但善于设想对方在精神生活上的自足,来减轻自己的责任感。
(冯小刚针对的电影观众群体蕴含着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当下中国,谁去看电影?
他们为什么去看电影?
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中国电影界的“重量级导演”纷纷热衷于“大片”的现象,更令此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
)与艺术家的头衔相比,冯小刚总是更愿意把自己说成把满腔心血献给“人民大众”的“劳动者”,但他的“人民大众”是有鲜明的范围限制的。
我们看到,冯小刚站在这个立场上,披上了布道和听取告解的牧师法衣,苦口婆心地样子很是虔诚。
不过,这件法衣的伪善气息实在太浓,不仅遮盖了他原有的一点娱人本事,还把他的电影变成了一场拙劣的说教。
从故事性的角度,这只是一个成人童话;从厚黑学的角度,这是一出还算精彩的戏。
——题记《天下无贼》的主角自然是我们的刘天王、刘奶茶以及当时刚出道的许木木,但不要忽视了他们的对手也就是黎叔团队,忽视对手往往会铸成大错,整部片子已经教育我们了。
单就故事性而言,浪子回头改邪归正的成人童话尽管比《集结号》稍真实可信一些,但指望一部略带喜剧色彩的电影承担太重的教育意义,恐怕强人所难。
中国人历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人心的,所以黎叔团队的戏要精彩的多,也深刻的多。
自开始,黎叔先放了话,这一趟车不打猎,原因何在?
傻根引起大家的注意是一回事,但不可否认的是黎叔自己说了要锻炼队伍,那么不打猎又从何锻炼呢?
队伍是什么?
有组织有纪律。
队伍要有什么?
大哥。
大哥退位了怎么办?
这才是关键。
黎叔团队里有两个核心人物,黎叔,胖子。
胖子的地位是什么?
老二,最为尴尬的老二。
从台词可以看出,胖子是和黎叔一起度过创业阶段的元老,知道黎叔早年杀人的丑事(这连黎叔的小蜜小叶都不知道),所以从技术和资历上胖子都是黎叔退位后最有可能接掌团队的人选。
即使最后的人选不是胖子,他的态度对于接班人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黎叔真正希望的接班人是自己的小蜜小叶,从而可以垂帘听政。
论资历,小叶和胖子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开始第一幕,小叶就和胖子有一场较量,我们可以视之为新晋成员凭借技术优势对元老成员的一次挑战,结果是元老派的技术依然在新环境中有一定用处,所以这次抢位没有成功,结果是黎叔缓和为上。
在这次冲突之后,黎叔做的第一个举动是拉拢四眼。
从片子里可以看出,四眼是胖子的嫡系,也是胖子寄托希望与小叶争衡的对象。
黎叔通过一块金表和几句好话,以怀柔战术使四眼感觉到老大的温暖,从侧面迂回削减了胖子的势力,平静了派系矛盾。
在后面黎叔也一直通过拉拢四眼来打消胖子的夺位之心,并不断的对四眼强化教育,如“有组织,无纪律”、“叔对你没偏见,你也得理解当大哥的难处”等等。
但是缓和矛盾不等于解决矛盾,只要接班人问题还存在,就必然会继续产生并激化矛盾。
于是,傻根成了矛盾的爆发点。
回到锻炼队伍的问题上来。
既然小叶所欠缺的只是资历,那么怎么样树立小叶的威信就是黎叔煞费苦心所要思考的事情了。
同样,这也是胖子对四眼下一步行动的想法。
但黎叔不急,因为机会很多,而且作为老大,一言九鼎的拍板权还是有的。
而胖子则不同,黎叔既然出现拉拢四眼的倾向,那么胖子希望的落空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胖子一直鼓动四眼,原因即在于此。
黎叔试探傻根,首要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摸底,以免傻根扮猪吃老虎在团队内部斗争的关键时刻造成威胁。
同时,也发现了王薄的价值和胖子的假传圣旨。
争夺老大位置的斗争既然到了这个程度,黎叔自然不能再轻描淡写了,必要时候,就只能痛下杀手。
现在绕远一点,讨论中国的老二模式问题。
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中国式老二有以下几种模式:诸葛亮式,双方关系托付很深,老大基本不管事,老二忠心不篡位,最理想的模式;王熙凤式,老大老二有明显的亲缘继承关系,老二可以随资历增长而在老大退位后成为老大,但在之前老二安心于自己的位置;孙悟空式,老二虽然很强,但因为人际关系问题不得不屈于老大之下,同时老大有绝对的制约老二的能力(紧箍咒);卢俊义式,老二虽然比老大强,老大也无法与老二对抗,但因为老二是空降的,对老大不但构不成威胁,反而成为傀儡。
黎叔对王薄的期望,就是卢俊义式的老二。
试想,在胖子不听话的前提下,除了对组织的清洗,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小叶的顺利接班?
但小叶既无资历,自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老二辅佐,同时这个老二还无法对小叶构成威胁,除了空降一个,还能有什么办法吗?
王薄是最理想的人选:在黎叔团队中是外人无法构成自己的势力,除了紧跟小叶更没有自保的办法。
所以黎叔多次探望王薄,在隧道一战中更直接出手相助,用意即在于此。
当王薄和黎叔谈妥之后,黎叔立即对四眼这个年轻一代中对小叶威胁最大的人动了手,同时又假作好人的安慰了一下胖子。
这是一石双鸟之策:既警告了胖子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这样显得仁至义尽将来道上不至引起非议),又使四眼真正明白了谁是老大,从而选择跟人。
在后来偷傻根的过程中,四眼已经完全站在了黎叔这一边。
事实上,黎叔的这一策划,并不是不给胖子活路,而是希望可以和胖子和平相处一起退位,最大限度的避免分裂保全组织实力,边缘化胖子但又可以和平演变。
结果胖子狗急跳墙,终于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在组织覆灭后,黎叔已经不能东山再起并且急需跑路,这时六万元的诱惑就显现出来,而且王薄已经失去利用价值,自然“挡我的人都得死”。
2008.7.17
-“他凭什么不设防?
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
凭什么?
是因为他单纯啊?
他傻?
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
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
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
什么叫大恶?
欺骗就是大恶。
”王薄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出这些话的呢。
在他也还是个傻小子的时候,有没有一个人,小心翼翼地保护他那个天下无贼的梦呢。
在一切成为泡影之后,又过了多久,他终于变成如今的样子,自诩是一只过路的鬼,凶狠的狼呢。
“好人不是那么好当的。
扒你三层皮都算轻。
”了无牵挂,才有赌命的筹码。
可现在不行了。
于是他做了选择,要当一次好人。
-王丽遇到傻根时,刚和王薄闹翻,一路上不知想了多少事。
她求神拜佛想重新开始,而傻根就是她的开始。
这个人什么都不懂,无忧无虑,把她当成行走的菩萨,送她降魔杵,真心对她好。
她几乎要相信傻根是世上最后的善了。
像荧荧将灭的火星一样,战战兢兢捧在手心里,生怕下一刻就会熄灭。
所以在逃脱时,她再次看到黎叔手里攥着的包,近乎失控。
怎么就那么难?
真令人绝望。
这叫什么乌托邦。
这他妈太反乌托邦了。
-你问值么,两人把命搭上。
可能值的吧。
起码两人良心终于脱铐了。
-END
这部电影一直也都在隐忍的突出人性本善的一面。
比如,男女主人公对傻根的保护;比如傻根听说女主角的了绝症,便从自己用来盖房子娶媳妇的钱中拿五千块;比如执法人员在男主角的身体上发现了他未发出的短信,便按了发送,为女主角报了平安,也给了她一份念想……这些,均能体现出人性的善。
在这个唯利是图的时代,傻根的善虽然有些愚,却也展示着人性美的一面,警察虽然是执法人员,但有时一样会法外讲情。
身为贼的男女主人公,本来是应该遭人唾弃的,可当他们在良心发现以后,一样有着让人尊重的善举……这部电影解剖着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真的很发人深思。
男女主角是一對專行偷拐扒騙的鴛鴦大盜,王薄(劉德華)和王麗(劉若英)。
王麗因為懷了王薄的孩子,而想收手過正常人生活。
途中經過正在修建中的廟宇,她動念想要「認認真真的燒一炷香」,因而與自小修廟、連自己究竟幾歲都不太清楚的傻根(王寶強)結緣。
在傻根的故鄉村裡,只要拿石頭片圍著牛糞劃個圈,就沒人去撿;人家看到圈就知道牛糞有主了。
傻根就是在這樣一個「連牛糞都沒人會偷」的觀念裡長大的孩子。
他心眼裡沒有壞人,因為連狼都傷不了他。
在修廟的期間,年年過年都是傻根獨自看守工地,沒人陪說話,只有他自己跟狼群說話。
「我就不信,狼都沒傷害過我,人怎麼會傷我?
人怎麼能比狼還壞啊?
」是以,一心就想著拿六萬塊存款回家鄉蓋房子娶媳婦的傻根,心中無賊,不信有人會覬覦他的六萬塊。
他理直氣壯:「這六萬塊又不是偷的,是我在高原掙了五年掙出來的,光明正大,有誰敢偷?
」在踏上歸鄉的火車前,傻根不信邪的對著人群大叫:「喂,你們誰是賊啊!
是賊的站出來讓老鄉我看看!
」講好聽叫天真,講一般就是好騙。
傻根這一嚷嚷,自然讓所有賊人全都盯上了這肥羊,可又有哪個賊會笨到「站出來給他看」呢?
王麗認為傻根不笨,「他可不是一凡人。
」王麗認定了這個弟弟,「走了這麼遠的路,就唯一遇到傻根這一個人,是對人沒有設防沒有戒心的了。
」為了肚子裡的孩子而想積陰德,加上喜歡傻根的念頭,讓王麗決意一路保護傻根,不給火車上的壞人有機可趁。
原本就反對王麗收手的王薄,卻是好氣又好笑。
「我得給他上一課。
這小子目中無賊,氣死我了。
」這對鴛鴦的想法衝突著。
王麗寧可和王薄一刀兩斷,也不讓王薄動傻根的錢,「你偷了他的錢,就等於殺了他這個人啊!
」王薄斥責她,「恰好相反,我是讓他重獲新生了。
」接下來這段對話是我個人最愛的一段。
王薄認為王麗不希望傻根被傷害的想法太愚蠢:「他憑什麼不設防,他憑什麼不能受到傷害?
憑什麼?
是因為他單純?
他傻啊!
妳為什麼要讓他傻到底?
生活要求他必需要聰明起來。
作為一個人,你不讓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騙。
什麼叫大惡,欺騙就是大惡。
」這就是賊狼王薄想要給菩薩傻根上的一課。
在片中,賊狼不只二王兩人,還有葛優飾演的胡黎一幫人。
故事繞著傻根為中心,朝四個方向展開:想保護傻根的王麗、起先不認同王麗後來終於被降服的王薄、維持法治的警察,以及胡黎帶領的一幫扒手,多方人馬在扒竊技術和心裡糾葛中,持續纏鬥。
我喜歡這片戲裡用的伏筆。
話說回到戲一開頭的寺廟中,鏡頭於傻根單純的表情、劉若英虔誠拜佛,以及劉德華在人群中行雲流水扒竊的動作,三者中切換。
當時王薄就對王麗拜佛一事不以為然:「拜佛還不如拜我,我就是佛。
妳是一母狼,我就是一公狼。
這案是翻不了了,妳要重新做人,下輩子都別想!
」這詞兒後來又說了不只一次。
王薄嘲笑傻根:「你看誰都不像賊,你看誰都像菩薩。
」等到中途下車歇腳時和王麗大吵的那一場中,又是一次重複:「妳真當自己是菩薩啊?
妳是賊!
做一萬件好事也是賊!
這輩子翻不了案,下輩子也別想!
」在傻根這方裡,離開高原前,於夜半荒野上,他招來狼群道別:「每年過年村裡人都回去了,只有你們在陪著俺看守工地。
我這次回去就看不見你們了。
」他大叫:「散了吧!
」傻根叫狼散了吧,正呼應先前王薄和王麗說的,妳是母狼,我是公狼。
這會兒就看得出,這群賊狼,是注定要散在傻根的天下無賊的菩薩善念裡了。
在這個角度裡還有一件有趣的小物件,是傻根送給王麗的一條降魔杵項鍊。
「妳有煩惱嗎?
」傻根問她,「聽寺裡的喇嘛說,有煩惱就是心魔在作怪,這降魔杵能戰勝心魔,斷除煩惱,心裡自在。
妳信邪嗎?
」「我信。
」「那就戴上吧」「你有煩惱嗎?
」王麗反問他。
「沒有,我就不信邪。
」沒有煩惱就沒有心魔、沒有心魔就不信邪、不信邪於是無憂身邊有賊。
王薄認定自己是賊、是狼,認定自己和王麗這輩子翻不了案,下輩子都別想重新做人,卻因為王麗被被傻根的降魔杵給降了,自己也被王麗和兩人未來的孩子給降了。
王薄的最後一幕,是一隻沾滿了血的手,從火車頂上悄悄探下,將傻根被竊的背包還給了傻根。
鏡頭最後再帶回到劇情最前面,王麗對天對佛膜拜的一幕,相合的兩手戴著的是紅色的手套。
我看到第三遍,淚才流出。
這片真是很值得嚼味。
我只提到了王薄、王麗和傻根的角度,但是從警察法治的層面,和幫派記綠的層面,都可以看出很多趣味。
尤其是賊人幫派首領胡黎(葛優)的說話,更是句句值得背誦。
http://www.wretch.cc/blog/sunnic&article_id=1768957
小偷太囂張,傻根小同志太傻
觉得太假,故事推动假、刘德华演技假、警察神勇假、范伟搞笑假,刘德华死得假,煽情,糜烂,做作。“从《天下无贼》开始,冯氏导演就江河日下,一村不如一店了”。
1、冯小刚的号召力和故事讲述能力都没得讲,一部商业贺岁片集齐这么多巨星,故事讲得如此完整,已经是大功一件。2、第一次正经看刘若英演戏,没想到她的气质如此出众,演技也非常过硬,完全艳压李冰冰,最后一段吃烤鸭可以放进教科书。3、几个男演员里王宝强和范伟最惊艳,这两个人真的生来就是为了表演。
明明就是主旋律加点小花哨。
看熱鬧看熱鬧
以悲剧收场也算是让观众有所思考吧。金句“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时值今日仍然记忆犹心。再有就是认识了傻根王宝强。
硬盘忘在办公室,导致平安夜只能在线随便找一本片子来消遣,本意是看一本早几年的贺岁片开心一下的,可惜事与愿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黎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片子唯一乐趣就是看葛大爷念念顺口溜,还有范伟的龙套戏。看得出为了上映片子和谐了很多,搞得不伦不类。差评没商量。
冯小刚电影的最爱!刘若英的一嗔一笑都很有味道,刘德华也演出了一个好的贼的矛盾心理。既有紧张刺激的斗智斗勇,也有轻松搞笑的幽默台词,而范伟打劫那一段更是神来之笔~~
每每看电影 有人死去时我就哭 这次也不例外
又看了一遍,有两点让我不舒服,第一,配乐表现出的低沉悲凉让我不舒服,第二,为了让傻根保持无知,刘德华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听起来很反动啊,怎么看起来都有点不成立。
节奏和配乐感觉很好~奶茶超级棒,天王也不差。就是打戏太糊弄了哈哈
火车一波又一波的神偷有点花哨过头了,戏剧效果浓。但就是这也比冯导后20年拍电影的好太多了。
不喜欢,不解释,也是cctv6上看的
最后那一段看的人很难过,所有的主演和客串演技都很棒。
对社会不良的风气的批评只是落在一群小贼身上,而出路则落在怀孕的母性和藏传佛教的净化上,还有淳朴的农村孩子,无不是刻板印象,隔靴搔痒。
刘若英身上就是有那种 恬静让人舒服的味道。
不怎么地,感觉冯小刚装深沉,王宝强装淳朴,看这种片还不如去看艺术片
只能说一般吧,里面经典台词很多,打劫那段很搞笑,但剧情很多硬伤。一群那么牛逼的人像是黑社会,但是就搞点扒手干的事,偷偷手机钱包什么的,最后还为了六万块钱丧了命和被抓。打劫附近那段剧情很不清楚。火车也没那样的包厢和酒吧。刘德华拼命为了六万块钱,其实也是为了升华电影吧。
冯小刚偶尔还是有一些深刻之处吧。。。又或者刘德华演出了深刻。。。
导演从头到尾都沉迷在不切实际的自我意淫中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