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回到未来》、《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阿甘正传》几部划时代的作品横空出世,凭借超级前卫的思维和技术,罗伯特·赞米基斯成为电影技术的引领者之一,风光无限。
可自打2004年拉着好伙伴汤姆·汉克斯捣鼓出了《极地快车》,赞米基斯就迷上了动作捕捉技术,哪怕口碑差、票房低,他还是在2007年《贝奥武夫》之后又拉拢了一班明星,翻拍了1951年的经典影片《圣诞颂歌》。
结果呢?
这回不但观众不买账,老东家迪斯尼也要和他散伙,而赞米基斯对动作捕捉仍意犹未尽,又计划拍摄3D电影《黄色潜水艇》。
而那边厢,曾与他一同引领世界电影技术风潮的詹姆斯·卡梅隆因《阿凡达》赚足了赞誉和银子,两相比较,赞米基斯眼下的处境真不是一般的尴尬。
可以说凭赞米基斯的名头,请明星是不成问题的,比如这次的金·凯瑞、科林·费斯、加里·奥特曼、罗宾·怀特·潘。
问题是,请来了明星你又不让人家看明星,用电脑把人脸整得丑丑的,而且极大降低了明星脸的辨识度,何苦呢?
再有,影片中特技的使用的确不少,但电影技术发展到当今这个阶段,似乎已经没有特效做不到的了,起码本片里的变大变小、飞翔、精灵鬼魂等特效,在许多大片里已经成了小儿科了,如今反而用类似动画片的手段表现出来,即便较自身之前水平有所提升,也没多大意思了。
赞米基斯在这部影片中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让3D特效变得不值钱,过多的运用使其完全等同于普通的3D动画片,比如舞会上胖老头老太跳舞一段,明显就是脱离现实的,而既然普通人都可以像动画片里的人物那样折腾,后面Scrooge所遇到的各种奇异情景也就不足称奇了。
相比之下,卡梅隆要聪明得多,他将特效情景与现实情景分得极其清楚,而且尽可能借助特效展现一个人们想象不到的世界,这样就在凸显技术视觉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其对影片内容的贡献程度,使特效有所值。
当然,赞米基斯没必要完全按照卡梅隆那样使用新技术,其实通过对比体现特效的方式他自己早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里便使用过。
我个人并不认为他的新技术注定永无翻身之日,赞米基斯只需要从几年来的走火入魔中跳出来,仔细琢磨一下技术与故事的融合,以及对技术运用的扬长避短,而不是把宝压在越来越多的明星身上。
对这个曾拍摄出《回到未来》的导演,我衷心祝愿他早日走出当下这种尴尬。
小时候有次心血来潮买过一本英文读物,就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很小的一本册子,不是原文小说,只有把大致情节写清楚,后来又看了电影版的《圣诞颂歌》,至今还对书中的两个单词记忆深刻——fraud和humbug。
《圣诞颂歌》的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有些套路,小时候当恐怖故事看,因为有些部分还蛮渗人的,比如有很多被羁绊的鬼魂在人间游荡,而长大后再看,更多的是感动。
故事的主角斯克鲁奇是一个自私刻薄且脾气暴戾的守财奴,他的心里只有钱,所以对自己的员工非常抠,对侄子也非常冷漠,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不过他不在乎,只有钱能给他安全感。
直到有一天晚上,死去的合伙人马利的鬼魂找上了他,同时还带来了三个精灵,带他游历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时他才幡然醒悟,一颗冰冷的心开始发热,对生活的热爱重新被唤起,麻木的心也卸下防卫,他终于开始真诚地对待这个世界,开始享受阳光,热爱生活,对身边的人微笑。
这是一个有关改变的动人故事。
-看到有评论说道德绑架和劫贫济富,我觉得不对,斯克鲁奇的改变是迫于威胁吗?
是因为恐惧吗?
并不是,而是在被精灵带走的魔幻夜里,了解到自己之前的生活是多么的可悲、冰冷、没有人情味后,心甘情愿地改变。
有评论说这部作品是批判资本主义,我觉得是的,作者批判的是金钱之上的思想。
哪有人会仅仅因为钱而快乐呢?
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只有钱,这个人得多可怜啊!
具体分析下四个精灵是如何促成改变的。
首先是死去的合伙人马利,他现身说法了一辈子围着钱转的后果是怎样的,有迷信的成分在,这和狄更斯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有关,人死后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真的有因果报应吗?
作者认为是有的,所以让马利变成了羁绊在人间的鬼魂。
马利之后的三个精灵,分别是过去之灵,现在之灵和未来之灵。
过去之灵带他回到过去,是为了唤起他内心少得可怜的温暖,他是有过美好回忆的,只是时间过去太久,早已被掩埋在内心深处。
当精灵带斯克鲁奇再次见到小时候的自己时情不自禁地流泪了,他看到幼时的自己被遗忘在教室,只有妹妹关心他,带他回家过圣诞节,就像后来的侄子会在每个圣诞节邀他一样了,他一直都有爱他的家人,不管身在何处;他又看到以前当学徒时的自己,有很好的老板和同事,曾经也是有过温暖融洽的友谊;他还看到曾经的爱人,他们坠入爱河,在圣诞节共舞,可是后来却只剩下争吵,她对这个为钱所困、没有人情味的男人逐渐感到失望。
现在之灵带他俯视现在,让他看那些其乐融融的画面,并试图用别人的善良感化他,让他知道朋友和亲人很爱他,即便他对他们如此冷漠。
他看到穷人们在圣诞夜饿着肚子,看到员工鲍勃的儿子病了,却没钱治病,毕竟每周只有可怜的15先令,可他还是在圣诞夜举杯表达对斯克鲁奇的感谢,他的侄子虽然也不满叔叔冷漠待人的态度,却也在圣诞夜为他送上真诚的祝福。
未来之灵则带他看到自己死去后的孤寂场景,从简的葬礼,没有人要怀念他。
经过这一遭,他才终于醒悟,从此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和蔼可亲的人。
-我有一个想法,我甚至觉得是斯克鲁奇内心深处的善念促成了他的转变。
侄子说,既然你这么富有,为什么还不快乐?
是啊,虽然我这么有钱,可是身上只有冷漠,无情,愤怒,我并不快乐,冰冷的金子已经把我给封闭住了,我想要拯救自己,于是我幻想了三个精灵来拯救我。
真实生活中人可能会一夜之间改变,不过一定是遭受了重大冲击,例如亲人过世,关系破裂等等。
那么在艺术创作中,作者把它转换成了更夸张的手法,就是利用鬼怪神仙来促成转变,既增添了魔幻色彩吸引读者,同时也合理化了主角的改变。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谁没幻想过天降神灵相助改变人生呢?
毕竟现实中并不会突然出现一个鬼魂帮你,助你俯瞰自己的整个人生,再给你一次机会改正,真实的人生充满了bug,不能因为错误停留,只能是把悲伤留给自己,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再继续赶路。
但艺术作品不需要考虑现实,作者可以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自由创造,在艺术中创造出自己梦想的各路神仙,让角色自由地穿梭时空,弥补遗憾,改正错误,观众也能从中获得慰藉和感动,并反思自己的人生,提醒自己过好接下来的每一天。
anyway,感谢伟大的作家们带给读者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值得被后世纪念。
恐怖而治愈,在这个冷清而热闹的圣诞节,冬天看真的别有一般风味。
我也希望有精灵带我回顾我的一生,但希望精灵可爱些,这里面的太恐怖了。
回顾一生,四顾周围,你会更珍惜当下,心怀感恩的与每个人相处。
没错就如第二个精灵脚下的两个小孩,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无知和欲望,这是一部有生命意义的启迪片。
失而复得的快乐——我一定会倾其所有的款待你们,因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吗!
God bless us,everyone!
悄悄话说捐款额,这个处理方法不错,因为这种改过自新是无价的,不能用一个价格去衡量。
“my dear Mr.scrooge,are u serious?
”“一文不少,以前没捐的也在里面了,我保证”“my dear sir,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don't say anything,我很感激你”
我最近在是否改帮助某一个人的问题上想了很久,到底该不该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忙,怎么帮,什么程度?
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一个自私而且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人。
这种情况在我上初中开始有所缓解,最近又开始随着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开始波动。
有很多文章说我凭什么帮你,我帮你我能得到什么诸如此类的话,让我受到了一些影响,开始重新审视找我帮忙的人。
其实,网络上的很多文章有好有坏,我们要学会在信息的浪潮中坚持自我,不要轻易因为别人的言论而随波逐流。
最近我也在想,如果我死后我希望别人怎么评价我,我希望做一个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人,而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我希望我死后至少有人可以记得我,怀念我,而不是就此被这个世界遗忘。
看了圣诞颂歌之后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毕竟人的一生很短暂,要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的意义,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因为要死很久呢。
我要尽我所能的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所有人。
当然,我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斤斤计较我到底付出了多少这种无意义的小事上,助人为乐其实不仅仅只是付出,更是回报,因为帮助别人可以为你带来快乐与幸福,这就是付出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罗伯特·赞米基斯的圣诞情结又一次作祟,这次他不走《极地特快》里童真纯美的圣诞路线,而是捣鼓出这样一部阴冷怪诞的《圣诞颂歌》,继续编制他的银幕圣诞梦。
和《极》里可爱俏皮的孩子们与憨厚善良的列车长搭戏不同,《圣》里他选择鹰钩鼻守财奴为主角,讲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影片始终弥漫在伦敦阴暗的色调之中,绝大多数剧情都在恐怖片的氛围中进展。
《极》请的配音演员是赞米基斯的老搭档汤姆·汉克斯,他声音和他本人一样踏实可信;而《圣》则启用金·凯瑞和加里·奥德曼搭戏,一个怪诞无边,一个反派经典,完全和前者走相反的路线,一种有别于《极》的成人化。
导演应该清楚:“只有足够的冷酷阴暗才能衬托出最暖人心的温情。
”很高兴赞米基斯这次没有继续走向犬儒的极端,虽然这仍然是一部不掉血肉不痛不痒的圣诞季商业片,但至少不专属小孩了。
这部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似乎给我们提出两个终极问题:1.是否经历过死亡或大难,才能懂得珍惜生活的幸福?
2.回顾一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究竟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想要的?
当我还是中学生时,罗伯特·赞米基斯的圣诞前作《极地特快》中仅仅一首“when christmas come to town”就把我感动得流了泪,如今读研的我看过《圣诞颂歌》依然有那种触动,却不那么深了。
据我所知,在漫长的一年之中,只有在这时节,男男女女才似乎不约而同地把它们那紧闭的心房敞开。
——狄更斯《圣诞颂歌》
首先祝所有读者朋友圣诞快乐!
提到圣诞节,就不得不提这部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作品《圣诞颂歌》,来自英国文豪狄更斯的手笔,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狄更斯作品(很惭愧,看来还是童心未泯哈)。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如葛朗台一样的吝啬鬼斯克鲁奇因为三个幽灵的启发而最终开悟的故事。
刚开始,狄更斯用惟妙惟肖的笔触给我们刻画了一个骨灰级的吝啬鬼的形象,他贪婪、自私和冷酷到了极点,他舍不得为职员的炉火加一块儿煤;性格乐天的外甥好意邀请他参加圣诞夜的晚会,他却认为外甥是为了占他的便宜而推辞;所有的人都很怕他,连小孩都不敢和他打招呼,而乞丐也从来不奢望能从他那里分到一块铜板……然而,平安夜晚上出现的幽灵却改变了这一切。
他的老搭档马利化成的幽灵准备来“拯救”自己的老朋友,派了三个幽灵来让斯克鲁奇一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之灵”带他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悲惨可怜的孩子在圣诞节被孤零零的遗忘在教室里,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发誓要靠努力赚钱来改变悲惨的命运。
于是,他没日没夜努力赚钱,完全忽略了曾经美丽的恋人,恋人伤心离去。
斯克鲁奇看到这一切,悲从中来伤心欲绝……“现在之灵”则带他见识了自己的残忍与冷酷。
他看到了被他盘剥的职员的疾苦,看到了他们在贫困交加的状况下互相关心与支持的人情温暖,尤其是一个职员的小儿子丁姆正在被病痛折磨,没有钱医治而只能眼睁睁等死时,斯克鲁奇的同理心开始复苏了,内心那个柔软的角落似乎被触动了……“未来之灵”则让他看到了他目前状态持续下去的可悲下场。
他病卧在床,无人照顾,圣诞节到了也无人看望,死后尸骨未寒之际,身上的值钱东西就被人扒下洗劫,而当时触动他的小丁姆也因病离开人世……经过三个幽灵之旅的启示,斯克鲁奇彻底开悟,有如重生。
发现一切还来得及,他把自私和冷酷的面具彻底撕碎,而乐善好施的善良一面被彻底激活,于是用仁慈、爱心、善良、宽容来对待身边的人,生活开始充满温情与喜悦……于我而言,这部小说完全可以理解成一部心灵的成长小说。
三个幽灵让斯克鲁奇穿透时光明白了自己的起点与终点,让他封闭已久的内心开始重新打开,有机会去抚慰那个因为悲惨童年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小孩。
内心开放后,他也能逐渐感知他人的苦痛,因为懂得而慈悲,而最后死过一回的警醒则让他彻底明白了应该怎样不留遗憾的安排自己的人生。
据说狄更斯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又哭又笑,完全沉静在了斯克鲁奇的感受世界里,所以主人公的情感转变才会显得如此真实与动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狄更斯写给自己的心理疗愈的自传。
结合自己的心理辅导的经验,我也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一下心理疗愈的过程与意义。
拥抱和安抚内在受伤的小孩这是心理疗愈的起点。
我们很多的情绪问题其实都是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正如斯克鲁奇的极度吝啬来自于自己悲惨的童年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创伤体验。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去认识内心的恐惧、羞愧、受惊吓等情绪,因为我们不去面对,我们就会用保护层牢牢的把自己包裹起来,而丧失与脆弱层深刻接触的机会,拥抱自己的脆弱,直到最后进入到自己的本质层,那份赤子之心的纯真,爱与信任,以及平和的喜悦。
(参考前文活出力量感:如何抚慰受伤的内在小孩?
)
如图所示,最外圈,我们称为保护层,在这一层,我们通过各种奋斗忙碌、拼命工作和挣钱、各种炫耀、取悦和头衔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以保护我们易受伤的脆弱情感;第二圈是我们受伤的脆弱情感层,是我们经验恐惧和羞愧的一层,柔软和开放在受伤后失去了安全感和信任感,脆弱感中混杂了害怕、孤独和羞愧;最后,中心的内圈是存在的核心,是我们本质的位置,在此空间中我们是舒畅灵活的存在。
在这个中心,生命是深深放松的状态,能欣赏自己的独特天赋,无须奋斗来证明自己。
我们的内在旅程是要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本质天性,卸下保护层,逐渐进入脆弱层,直到最后达到本质核心,去重新拥抱那种深深的放松和满足感,平和喜悦的幸福感。
2.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同理心如果你看过《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这本书,那么你可能就能明白人类暴力的减少,同理心的复苏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份同理心的复苏与大家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密不可分。
所以,角色扮演一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原因之一就是他有助于换位思考,体会到对方的情绪和伤痛。
角色扮演疗法是由精神病学者莫雷诺提出并发展的,这种治疗方式被称作心理剧。
也是行为疗法的一种,目的在于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人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
我在非暴力沟通的训练中就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有一次,来自纽约的非暴力调解大师让我们进行角色扮演,当时和我搭档的是一个日本的大学女教授,我们扮演的场景就是一对冲突中的跨国婚姻夫妇,我要求“妻子”和我一起回老家过年,但“妻子”性格比较内向,特别害怕喧闹,很犹豫,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和我回去了。
但是“妻子”有各种不适应,而我又疏于照顾她的情绪,导致她觉得无法忍受寻求婚姻咨询。
而我的角色却觉得小题大做,于是在咨询师面前开始陈述,我故意让自己的角色演得比较强势,当“妻子”在陈述她在我老家遭受的种种委屈的时候,我装出一副很不屑的样子针锋相对,这个时候,饰演“妻子”的那个大学教授竟然说着说着就哭了!
后面我们分享角色扮演体会的时候,她说我的强势和满不在乎的样子真的让她觉得很受伤,很多的委屈没法说出来,堵得特别难受,就哭出来了。
这句话突然让我一震,因为我老婆有时也会抱怨我在说服她做一个决定的时候特别强势,并且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我自认为是韧劲),她也说觉得挺受伤的,但是我并没有当回事。
但是这个瞬间,我体会到我的强势有多么伤人了,一个角色扮演的陌生人都被我逼哭了。
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很像斯克鲁奇看到让他牵肠挂肚的小丁姆受苦的感受,忽然就懂得了对方痛在哪里。
3.向死而生,明白自己的目标乔布斯说:“记住自己不久就将死去,这是我发现的最重要的工具,帮助我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因为几乎所有事情外人的期待,内心的骄傲,对于失败或出丑的恐惧所有这些事情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只留下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向死而生的乔布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
斯克鲁奇最终的大彻大悟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那是他不想要的,有太多的遗憾与后悔。
他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斯克鲁奇是幸运的,因为幽灵帮他看到了内心的恐惧,他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很多人可能会感叹这只是个童话,生活中很多的悔恨已经铸成,无法重来一次。
我能理解这种遗憾,但是我并不同意据此作为不再改变的理由。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要改变永远都不会太迟。
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明白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善待亲人,享受当下,活出那个内心丰富而敏感,真实脆弱却又韧性十足的自己。
微信公众号:陈历杰
新浪微博:历杰陈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很有美国特色的动画,觉得美国国家地区的动画就该有他们自己的特色,我们国家以前优秀的动画也被我们熟记,就因为它有它的特色,不用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的模样。
(题外话)如果这部片子有3D版,绝对超值得去影院看看的!
未来之灵哈cool!
吝啬鬼经过过去之灵,现在之灵,未来之灵的点拨变成了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他自己也变得更快了起来。
里面鬼魂做的蛮灵额,更像是精灵,恩我想是不想吓到孩子们的吧,寓教于乐吗。
很多鬼魂在空中飘浮的时候更像是好多萤火虫呀!
最后他员工突然讲旁白 难道这是…楚门的世界?
人物形象一个比一个瘆人,就连可爱善良的人物也看着令人不适,小孩子看估计要吓飞天。
整个剧情也有一种为了主人公变好而进行着,我现在需要洗眼睛,不过09年能做出来这样的电影,特效来说还是不错的😅没事还是别看了,感觉有些浪费时间yyhhjjjjkkooooop
《圣诞颂歌》这部动画改编自狄更斯创作于1843年的同名小说。
动画所表现的故事并不复杂:主人翁艾柏纳泽•斯克鲁奇是一个吝啬到可以拿走放在死去合伙人眼睛上的两便士的讨厌家伙,他的身边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只有很多很多很多的钱。
平安夜到来,孤独的斯克鲁奇碰到了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圣诞鬼魂。
在鬼魂的带领下,斯克鲁奇看到了年轻时曾经快乐、单纯的自己,看到了因为自己的冷酷与刻薄给其它人带来了怎样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孤独到死的未来。
惭愧、悔恨过后,圣诞精神让斯克鲁奇还有改正的机会,他可以从现在开始与人分享,与人为善,从而在天使的带领下走进天堂。
圣诞节,这个纪念耶稣出生宗教节日早已成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在中国,这一节日更是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宗教意味而成为走出家门狂欢的一种理由。
面对着热闹得有些疯狂的狂欢人群,听着春节不再有年味的抱怨声,不禁自问:我们真的理解什么是圣诞精神吗?
其实不仅仅只有迪士尼,几乎所有的卖座动画或动画系列剧都会拥有至少一部圣诞特别版,这些动画短片无一例外地在对外宣扬着圣诞精神:博爱、饶恕与奉献,扶老助弱、与人分享……当然,我们可以将这种对于宗教文化的宣传视为一种文化侵略,不过反观一下中国电影(特指中国大陆电影),直接反映春节的作品想来想去似乎真没几部,就算是已经拍到了第六部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好像也与春节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
难道大家真的已经开始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不是那么重要了?
或者年味已经有些变味了?
中国的春节精神究竟是什么?
团圆祝福祥和感恩憧憬?
儿时的年味似乎很简单,能够穿着新衣揣着压岁钱与小伙伴们一起逛逛街边的小摊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与快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为了权力、金钱、地位等等能够被别人所认同的某些东西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每天戴着一个冷漠封闭虚情假意的面具行走各处。
成天说着压力大、工作忙而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甚至拥偷吃一颗糖就能开心大半天的快乐童年;面对美食不再有啧啧的赞叹,而是如顶礼膜拜般举起手机;面对美景不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如“到此一游”搬拍照了事;即使是家人团聚共看春节晚会也不忘记刷一下微博顺带吐个槽啥的?
2014年的春节气温高得有些不太正常,坐在人来人往的公园边,晒着接近30度的早春阳光,手里端着本不应该属于这个季节的凉粉,思考着一个有些严肃的问题。
想着想着还真的有些头痛。
然后,我决定不想这个问题了。
很久之前从圣诞夜必看影片单子里知道的这部电影 可是看海报觉得和我心里的圣诞磁场不合 所以一直没有选择它 这次是为了考试 才知道原来是狄更斯的书改编的 片子的前五分之四都很压抑 在看的时候一边觉得这剧情发展太大文豪风格了 一边心里不以为然 这种片子怎么会适合圣诞夜看 谁会愿意在那么珍贵的的几小时里 花一个多小时看这种黑暗的片子 圣诞应该是在烛光温暖和正能量的包围里度过的 可是 可能也正是因为压抑了太久 在看面那一小段转折之后的剧情时 心情竟然出乎意料的好 再配上激昂的交响 明亮的画风 嘴角上扬压不住吖 最后给了四星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也没有那么喜欢哈哈哈
dec 24 在家自己随意看看~ 比我想象中黑暗 在电影院看3D的话应该很震撼 配音都是大演员啊哈哈 老头回到学徒时代时有点震动
讲一个葛朗台通过幽灵反省自我最终变好的故事。。
无聊到看不下去...
比较乏味的圣诞动画,狄更斯小说真的难改,太像神话了。
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艾伯纳泽,只是没有显现出来,每个人都期待需要:救赎!
抱歉,狄更斯先生,我真的不喜欢这个故事
专为3D效果设计的各种画面,只是把故事拍得太闷骚了,闷到我几次想睡。。。
画面很细致,不过故事实在单薄了点。虽然圣诞是外国的节日,不过一直很喜欢那种和谐一家团聚的气氛。p.s:柯林叔的型像跟声音很抢眼啊,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在amc和拉美帅哥室友看的,我们都睡着了
还不如原来那个2D的动画好看
Disney就此没落。
对飞行与坠落的长镜头感同身受的记忆还停留在魔戒.这是第二次.Jim的口音不赖.
本片改编自查尔斯•狄更斯创作于1843年的同名小说,本片是迪士尼第一部将以IMAX 3D方式发行的影片,影片中的人物表情都是通过“表演捕捉”完成的
金凯利好像有点圣诞情节啊。看之前不知道是狄更斯的经典原著,只觉得有点单调老套,台词都不是现代日常口语。镜头动得夸张。后来才知道是imax3D的立体效果一流,在自己家当然是体会不到了。片子很恐怖不适合小孩看。也不知怎么还是PG级。经典还算经典,值得回味的。
"It's only once a year!May be we can't clear the meaning about Christmas
竟然看了老半天才发现原来这是部动画片
前半段在忍受,后半段跳着看了看。无聊之极。
作為一步步走向技術狂人的Robert Zemeckis導演來說,他似乎已經把動作捕捉技術當做其餘下電影生涯的終生事業來做了,癲狂到已經把動作捕捉技術搞臭了名聲。作為一部定位在闔家觀賞的影片,本片卻足以用詭異人設和如驚悚片的氣氛嚇到小朋友,Charles Dickens在天之靈情何以堪。
别样的圣诞片,打破了传统圣诞片的温情套路。暗色系的圣诞。
精灵光临每一个邪恶的人 上帝保佑每一个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