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早年是以演绎牛仔闻名的,渐渐老去后,随着西部片本身的淡去,他也很少再扮演牛仔角色,虽然在《不可饶恕》中也曾再次演绎牛仔,但是也是走反类型片的道路。
不过,在他的作品中,那种牛仔的气质仍然常常浮现,比如最近他的温情之作《老爷车》便是如此,一个脾气古怪的孤独老人,却用生命谱写一出现代老牛仔的倔强与豪迈。
总体来说,《老爷车》只能算是伊斯特伍德的正常发挥之作,但是毕竟老爷子是牛人一个,正常发挥的电影也已经足够耐看,何况本片凝聚着老爷子的很多感情。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单纯和简单,大家的沟通与矛盾都显得没那么复杂。
作为一个怪老头,丧偶的沃尔特独自居住,与邻居的苗裔家庭没啥交集,但是,一天,当一群混混骚扰邻居的过程中,也侵入他的花园时,他出于保卫私产的单纯目的将混混们赶走;而苗裔家庭也不会在意沃尔特的动机是什么,抱着单纯的感恩之心,他们对沃尔特以热情的回报;沃尔特和片中起初懦弱的邻居小男孩的关系和很多老人与孩子的关系一样,在彼此的代沟、文化矛盾中单纯的沟通和融合;泡妞是单纯的,只要一个男孩充满信心,鼓起勇气,再开上闪亮的老爷车;甚至那些苗裔混混的仗义、无赖和莽撞都是简单而单纯的,他们起初看到其它族裔的人骚扰自己的同胞,便仗义相助,但是他们也会因为面子问题对同胞大打出手,莽撞的最后将自己送入班房。
这部温情的作品,其温情之处很大程度就在于文化的差异下,倔老头和苗裔男孩以及其家庭的沟通融合,本片对这种沟通真正做到了无声无息,潜移默化,没有那么张扬的表现文化差异,却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感人。
比如,当子女儿孙们很功利的琢磨沃尔特的房子、球票、老爷车时,苗裔家庭,特别是女孩苏,却以友善的态度将老头子接纳进一个和睦的家庭中。
我看到,老头曾经是个军人,参加过朝鲜战争,为人保守,不知如何与子女沟通,对下一代的言行看不惯,看移民的一些生活习惯也有些不舒服。
老人是孤独的,他实际上对家人一直有着期待,期待他们与自己温情的对话,真诚的沟通,却常常等来失望。
然而,这又不单单是他们子女的错,从片中的很多细节和侧面,我们都能知道老头不知道如何与家人相处,甚至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但是,老头子正义感和责任感很强,无论对国家,对家人,还是对朋友,他有他的原则。
他与苗裔男孩的交往其实并没有太多关于文化隔阂的东西,而是两个男人的对话,是倔老头将一个懦弱男孩塑造成勇敢男人的课程,两人都不善言语上的沟通,所以两人渐渐培养出的感情才更加显得温情感人。
沃尔特就是现代的牛仔,孤独但是不畏恶徒,他不容家园被践踏,不容朋友被欺辱,他将这种精神渐渐传给苗裔男孩,让这男孩有了与暴徒对抗的勇气。
而这个时候,他又教给了男孩责任和理智,身患绝症的他,最终选择了一人只身前去面对苗裔黑帮的混混们,这一幕是本片的高潮,也是很有西部片气质的桥段,只见沃尔特与几人对峙,我多么希望,老人去取打火机的时候,会取出一把手枪,像西部片一样,低身点杀,将恶人逐个掀翻,然后潇洒的点燃香烟。
然而,结果很残酷,牛仔死了,很大程度上是自我牺牲,为了一个男孩和他家庭的安宁,他以苍凉西部的姿态站立,被击倒,以一个牛仔的身份倒下,何其悲壮,留下哭泣的男孩,学会了男人教程的最后一课。
最终,苗裔男孩驾着老爷车奔驰在大路上,倔老头将老爷车留给了这个男孩,这个男孩身上也已经带上了一些沃尔特身上的牛仔之气,一种男人的精神。
年近八十的伊斯特伍德曾经表示,《老爷车》可能是他最后的出演,今后可能就只能看到他的导演作品了。
可能是最后一次,我们看到这个牛仔在银幕的身影,所以,看到最后沃尔特的倒下,我不免眼眶发湿,再见了,牛仔,你从西部走入城市,创造了一个牛仔的永恒传奇。
愿老爷子身体健康的好好享受生活,享受电影的乐趣,或者那辆老爷车就是凝聚他牛仔精神的象征物,老人将它留给了男孩,留给他的晚辈们去继续做个男人,想起Bob Dylan的那首《Blowin' In The Wind》的一句歌词“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将其称作男人?
”,男孩驾车前行,去走他的路,去成为男人,去成为伊斯特伍德一样的爷们儿。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a89fadee033965d95ee37f9.html
这是一部属于伊斯特伍德的片子,也是最值得作为他个人最后一部电影的片子。
虽不完美,也无需完美,不精致,但根本不应该精致。
这是一个呈现了太多英雄气概和爷们气质的男人最后的一点期望,这一刻却浓烈但不失平静、温和的呈现,其实我十分想给5星,但犹豫再三,我觉得4星本身就是最好的影评。
先来说说片子里的老爷车Gran Torino吧。
如果你百度一下,你会发现搜不到太多关于这款福特1972年产Gran Torino的信息。
她不是名车,也不是豪车,卖了也不值多少银子。
她出身也不显赫,最初定位仅仅是一款普通家用车,但被证明在家用车市场上并不受青睐,尤其是在那个丰田车进入美国市场并大获成功的年代。
他最终回归一款美式风格浓郁的运动型车,不赢合,不经济,不精巧细腻,但是有足够本色的美式做派。
于是他赢来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至少开始有懂得欣赏他的稳定的拥趸。
业内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汽车精神、汽车文化乃至汽车品味的世界里,美国最拿得出手的是福特的野马而非其他,也许在这一点上Gran Torino与福特野马异曲同工,Gran Torino表明的一种美国精神的回归和传承。
至此,我想说的是,《Gran Torino》不是一部英雄迟暮的电影,也无关什么战后人员的生活安置与心灵反思,更不是什么西部片的现代版演绎,虽然这些元素你在电影里都能轻而易举的找到。
《Gran Torino》是一部关于美国精神遗产及其传承的片子。
伊斯特伍德以Gran Torino作为片名,以Gran Torino作为重要线索和道具,其实一直在揭示这一问题。
影片中的老爷子是在探寻一种传承,一种老式做派的传承,但随着对自己大儿子的失望,对自己孙子孙女的失望,对整个街区年轻人的失望,老爷子只能在老友的理发馆里找到已经远去的好时代的残余光辉。
那个印象中的美国,正离老爷子越来越远,这种情怀让老爷子不能平静,正如片中老爷子在葬礼后对开着丰田车匆匆离去的大儿子抱怨的那样,“买辆美国车你TMD的会死么?
”片子的主要背景和推动线索,表面上看似乎是老爷子战后心态不好,难以平静,难以享受真正的晚年幸福生活。
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个故事像很多影片呈现的那样,主人公在战场上遭遇了手刃无辜,屠戮弱小局面?
抑或是与战友之间有什么牺牲与托付的故事?
而这些东西造成了主人公至今仍然无法释怀,无法平和的生活?
但细品下来,《Gran Torino》并不是这样一部片子。
虽然片子以葬礼开始,虽然片中的年轻牧师一直在要求老爷子去教堂忏悔以减轻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但如果你够仔细你会发现老爷子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心理问题。
例如,老爷子在驱逐流氓们的一些话语,“有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会惹了不该惹的人?
”、“在朝鲜,我把你们这样家伙的尸体码到五尺高!
”,这样的话不像是受困于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人说的。
再例如,老爷子非常痛恨东方长相的人,他依然固执的称他们为“猪头”、“沟渠鼠”,如果真的枪杀过无辜的东方人,老爷子还会不会如此性烈如火的视东方人为蝼蚁鼠辈?
我们不如直接从影片中看看老爷子为何不幸福,又因何渐渐平静的吧。
影片中老爷子忿忿不平的是自己的子孙都没有老派美国人的样子,大儿子是丰田车的销售,完全无视自己的老爸在福特干了几十年,不单放弃美国车不开转开丰田车,还变得油嘴滑舌,善于迎合,毫无美国爷们脾气,那一群孙子孙女也自私、软弱,缺教养少礼貌,甚至连住所附近街区里的孩子也都是一副十足的流氓做派,看见老人的东西掉落,居然是跳过去自顾自走开毫无停下来帮忙之意,秉承美国老派文化传统的老爷子失望的问“如今的孩子这是怎么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他看见涛去帮助老人的时候,当他听到安解释他们来到美国其实是迫于现实而非主动侵入的时候,当他听到涛第二次进入理发馆就向自己的老友甩出美国爷们狠话的时候,当涛跟着他认真学习美国爷们修理房子的技能的时候,老爷子逐渐平静且倍感欣慰,这其实都告诉我们影片无关战后疗伤,只关乎一种父子之间的技能传承,精神传承,一种美国式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的在男人之间的传承。
在自己美国儿子身上,老爷子看见了日本车一般的圆滑迎合,而在一张稚气还带点娘炮气息的东方面孔上,老爷子却逐渐看出了传统老派的美国爷们劲,这真正让老爷子欣喜,幸福并逐渐感到平静。
影片真正的转折点在哪里?
是老爷子最后从容赴死么?
其实不是,那是一个高潮,一个结束,如果那是转折点的话,这部电影才算得上是一种西部英雄、美式英雄题材的现代版或老年版。
影片真正的转折点在老爷子邻居家的院子里,午后烧烤的时候,老爷子与涛,安和悠亚闲聊,因为意外得知涛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主动约了女孩悠亚去吃饭,看电影,老爷子居然大喜过望,主动提出要把自己毕生的心爱之物,1972年的Gran Torino借给涛。
要知道,这可是老爷子过命的好友都没有享受到的特权,要知道这车老爷子平日都不怎么舍得开,但因为老爷子感受到了一种美国精神的传承,所以老爷子能彻底平静,彻底释怀。
我特别理解这种感受,因为只要在此刻,老爷子打仗经历的苦痛与创伤,才真正有了回报,才真正有了意义。
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了什么?
不仅是一日三餐,衣食无忧,而是为了一种精神和气质,代表自由、独立的美国精神和气质。
那一刻,老爷子并没有看着涛,而是深情的凝视爱车,“对,我是说让你开我的Gran Torino”。
这,无疑是影片真正的核。
如果你还能想起此前老爷子一提及涛偷车的表情,你会对此理解更深。
如果在乎涛偷走自己的老爷车,他的情绪应该是类似“你居然想偷我的车”的那种愤怒。
但其实他真正流露的情绪几乎全是轻蔑,你?
偷我的Gran Torino?
你配么?
你个娘炮,你知道Gran Torino是什么么?
你是那个配拥有Gran Torino的美国爷们么?
这刚好造就了影片最具戏剧意味和耐人深思的一幕,高大壮硕的儿子没有从自己手里接过象征美国文化的Gran Torino这一接力棒,而是自己平素比较厌恶的东方面孔男孩涛承了衣钵。
影片中的另外一条支线也可以验证这个观点,年轻的神父总是在劝老爷子去教堂忏悔,总是用满口“生”与“死”的大道理劝说他。
老爷子却很不感冒,这个27岁处男懂个屁,他经历过“生”与“死”么,他有的无非是书上的理论。
但一番交谈后,神父还是告诉老爷子,“也许你经历了太多的死亡,但对于新生,你并没有什么心得”。
老爷子的确一时语塞,他本想说我从战场上回来,建立了家庭就是新生。
但他突然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因为他突然想到了很不给他长脸的儿子,孙子和孙女。
老爷子突然有同感,我经历了这么多的“死”,我付出了这么多的牺牲,可“新生”在哪里呢。
直到看见年轻的涛有了自己的影子,老爷子才可以平静的说,现在你可以开我的Gran Torino,现在你可以对别人说你是我的朋友,直至最后,老爷子说,杀人的事情交给我,你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老爷子选定了传承自己身上美国精神的那个人,虽然那并不是美国人而是自己曾经厌恶的东方面孔。
后面的一切,让人感伤唏嘘,却顺理成章了。
逐渐平静的接受神父称自己为沃特而不是科瓦斯基先生,平静的准备西服,平静的去忏悔,平静的第一次在浴缸里抽烟并向爱犬致歉,我们看不到的还有平静的立下遗嘱把房子留给教堂,把一生钟爱的Gran Torino留给涛,然后老爷子走向了流氓混混的房子,用只属于自己的爷们方式给涛上了最后一课,关于美国精神和英雄情怀,关于从男孩到男人的最后一课。
老爷子平和倒在草坪上的那一刻,我相信所有男孩都会哭,这是对自己视线和记忆中逐渐远去的模糊的父亲背影的一种眷恋,也是以泪水开始,并以泪水结束的成人礼。
最后的那个镜头我个人非常喜欢,当涛接受了老人的一切,在落日余晖中的海滨大道开着Gran Torino的时候,旁边是老人的狗,而不是涛喜欢的女孩悠亚,车辆向前,我脑海中回想的是老人在遗嘱中的最后训话“你不能把车顶喷上火焰的图案,不能给他装上幼稚可笑的尾翼,……,如果你答应,我的Gran Torino就是你的……”还是那句话,这不是伊斯特伍德最好的电影,但这是最适合他的结束电影。
没有什么比Gran Torino更能代表伊斯特伍德和那个年代的美国男人了。
致敬。
继发现【自由大道】在IMDB的分数达到超高的8分记录后,想不到来了一部更高的8.4【Gran Torino】(经典老爷车)!
不過這一點也不讓我意外,反而倍感開心那來自全球的3萬多人的評分表示和我一樣喜愛這部電影。
不过这一点也不让我意外,反而倍感开心那来自全球的3万多人的评分表示和我一样喜爱这部电影。
我自己則是給了10分滿分。
我自己则是给了10分满分。
老實說,這部電影出乎意料的好看。
老实说,这部电影出乎意料的好看。
有兩位女性觀眾的反應和我一樣,看完電影之後,驚呼著「差點被片名誤導了!
其實很好看耶」。
有两位女性观众的反应和我一样,看完电影之后,惊呼着「差点被片名误导了!
其实很好看耶」。
是的,若僅是看片名,會以為這是一部把主題圍繞在一輛老爺車Gran Torino的故事,其實不然。
是的,若仅是看片名,会以为这是一部把主题围绕在一辆老爷车Gran Torino的故事,其实不然。
這是一部很有張力的電影,劇情除了愛情以外仍然包羅萬象。
这是一部很有张力的电影,剧情除了爱情以外仍然包罗万象。
【Gran Torino】由Clint Eastwood克林伊斯威特自導自演,79歲的他一豋場時,不難察覺他真的老了許多。
【Gran Torino】由Clint Eastwood克林伊斯威特自导自演,79岁的他一豋场时,不难察觉他真的老了许多。
從臉上的細紋(其實是很明顯的細紋)、有點徐緩的動作,都已經分不清是為了配合電影中年邁角色角色的演出,還是本身因素所致。
从脸上的细纹(其实是很明显的细纹)、有点徐缓的动作,都已经分不清是为了配合电影中年迈角色角色的演出,还是本身因素所致。
也許,這部電影男主角──頑固的老爺爺Walt Kowalski,正是他為自己量身訂做的生活寫照呢。
也许,这部电影男主角──顽固的老爷爷Walt Kowalski,正是他为自己量身订做的生活写照呢。
也或許片中提及到的一些人生問題,正是他所害怕的。
也或许片中提及到的一些人生问题,正是他所害怕的。
有沒有想過,當陪著你度過幾十個年頭的另一伴突然辭世人間,而你已經年邁八十,膝下兩個兒子打從心裡覺得你是個麻煩鬼,對你只是表面功夫的關心,甚至開始覺得照顧你是件苦差事正盤算著如何讓你把房子賣掉把你騙進老人院,更令人咋舌的是你的年輕孫兒孫女在你另一伴的告別式上穿著露肚裝、穿舌環、穿鼻環,嘻鬧彼此還打手機頻頻過問什麼時候告別式才結束?
有没有想过,当陪着你度过几十个年头的另一伴突然辞世人间,而你已经年迈八十,膝下两个儿子打从心里觉得你是个麻烦鬼,对你只是表面功夫的关心,甚至开始觉得照顾你是件苦差事正盘算着如何让你把房子卖掉把你骗进老人院,更令人咋舌的是你的年轻孙儿孙女在你另一伴的告别式上穿着露肚装、穿舌环、穿鼻环,嘻闹彼此还打手机频频过问什么时候告别式才结束?
面對這樣一群虛情假意的人,你該如何接下來自己的人生?
面对这样一群虚情假意的人,你该如何接下来自己的人生?
幸好,Walt Kowalski身邊還有一隻忠實的拉布拉多黛西(所以人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呀),還有一輛疼愛至極的老爺車Gran Torino。
幸好,Walt Kowalski身边还有一只忠实的拉布拉多黛西(所以人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呀),还有一辆疼爱至极的老爷车Gran Torino。
不過,Walt個性古怪、頑固,所以不僅對於隔壁新搬來的一群亞洲苗族心生厭惡,想當然的,他在那群亞洲人的眼中也不是個友善的傢伙。
不过,Walt个性古怪、顽固,所以不仅对于隔壁新搬来的一群亚洲苗族心生厌恶,想当然的,他在那群亚洲人的眼中也不是个友善的家伙。
但,終於因為某些事情,兩方終於還是彼此容納了。
但,终于因为某些事情,两方终于还是彼此容纳了。
這部電影包含很多元素,甚至也讓人意識到種族問題,從Walt對於亞洲人原本抱持的偏見、觸犯了不同種族之間特有的禁忌(例如苗族人是非常介意被人家摸頭的!
因為他們認為頭上有靈魂的守護呀),甚至連說話是不是要看著對方眼睛,對於不同人種而言,各有其必須尊重之處──如果你想和他們成為朋友的話。
这部电影包含很多元素,甚至也让人意识到种族问题,从Walt对于亚洲人原本抱持的偏见、触犯了不同种族之间特有的禁忌(例如苗族人是非常介意被人家摸头的!
因为他们认为头上有灵魂的守护呀),甚至连说话是不是要看着对方眼睛,对于不同人种而言,各有其必须尊重之处──如果你想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话。
全場觀眾對於這部電影都很有共鳴,一起哄堂大笑,一起討伐那位只會覬覦Walt遺產的孫女,一起為最後的意外結局驚呼!
全场观众对于这部电影都很有共鸣,一起哄堂大笑,一起讨伐那位只会觊觎Walt遗产的孙女,一起为最后的意外结局惊呼!
也可以發現片中很多現實面,像是追求時髦一心想玩的兒孫輩向自個父母要求著說他們不要來探望Walt,當父母的只好自個前來,誰叫Walt是他們父親呢!
也可以发现片中很多现实面,像是追求时髦一心想玩的儿孙辈向自个父母要求着说他们不要来探望Walt,当父母的只好自个前来,谁叫Walt是他们父亲呢!
沒想到他們請Walt住進養老院的提議讓他們被轟出門口,此時只能無奈的說道「兒女真聰明,不來探望爺爺!
」Walt的固執,在某些時刻我覺得正像他的寶貝愛車Gran Torino一樣。
没想到他们请Walt住进养老院的提议让他们被轰出门口,此时只能无奈的说道「儿女真聪明,不来探望爷爷!
」Walt的固执,在某些时刻我觉得正像他的宝贝爱车Gran Torino一样。
Walt不讓別人輕易碰Gran Torino,他也不想把這輛老爺車傳承給膝下,因為他預料他們會將它改造的體無完膚,失去原有的本質與特色。
Walt不让别人轻易碰Gran Torino,他也不想把这辆老爷车传承给膝下,因为他预料他们会将它改造的体无完肤,失去原有的本质与特色。
這不正是他的縮影嗎?
这不正是他的缩影吗?
具有著某種頑強與堅決,不輕易被收服。
具有着某种顽强与坚决,不轻易被收服。
直到他遇見他認為的伯樂。
直到他遇见他认为的伯乐。
其中,Walt不斷提及(後悔)自己在韓戰時做的那些錯事、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隨著之後他把勳章給Thao陶戴上、加上最後他獨自前往Thao的表哥家行動,幾個重點貫穿起來,就會發現Walt真的是深思熟慮過的,然而其背後也有其深奧的意義,他相信這麼做是最完美的。
其中,Walt不断提及(后悔)自己在韩战时做的那些错事、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随着之后他把勋章给Thao陶戴上、加上最后他独自前往Thao的表哥家行动,几个重点贯穿起来,就会发现Walt真的是深思熟虑过的,然而其背后也有其深奥的意义,他相信这么做是最完美的。
也讓觀眾看的很震撼。
也让观众看的很震撼。
有兩段我看了心裡有點難過。
有两段我看了心里有点难过。
一段是當Walt打電話給兒女,兒女推三阻四沒人想接,好不容易被接起卻急著被兒子掛電話,他吞回了口中想說的話。
一段是当Walt打电话给儿女,儿女推三阻四没人想接,好不容易被接起却急着被儿子挂电话,他吞回了口中想说的话。
然而,也許年老寂寞的他,只是想要找人說說話而已,望著眼前健檢的結果報告書,他心裡一定很哀傷有誰會關心呢?
然而,也许年老寂寞的他,只是想要找人说说话而已,望着眼前健检的结果报告书,他心里一定很哀伤有谁会关心呢?
另一段是Walt為了慶祝Thao找到工作特別帶他買了一堆工程用品,但其中一稛大膠帶卻在Thao被表哥毆打時滾了出去,雖然只是幾秒鐘且容易在觀眾眨眼的瞬間就被忽略的劇情,卻讓我看了心好痛…另一段是Walt为了庆祝Thao找到工作特别带他买了一堆工程用品,但其中一稛大胶带却在Thao被表哥殴打时滚了出去,虽然只是几秒钟且容易在观众眨眼的瞬间就被忽略的剧情,却让我看了心好痛… 據說此片很可能是他息影之前的最後一部電影,衝著這一點,加上Clint Eastwood精湛的演技,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電影!
据说此片很可能是他息影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冲着这一点,加上Clint Eastwood精湛的演技,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电影!
影片以葬礼开始,年轻的牧师抛出人类永恒的疑惑:什么是生命?
生活的艰辛让人感到的痛苦就是生命?
什么又是死亡?
上帝的救赎就是生命的终结么?
Kowalski就如那台Gran Torino与众不同,而又于现实的社会格格不入,与周围的苗族人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谈到“生”,他只能想到他有了家庭和孩子。
可是,他的那些孩子们却和他没有任何共同点,甚至在母亲的葬礼上还嘲笑Walt"过时"。
谈到“死”,Walt Kowalski却深有感触。
他虽不说,但你可以嗅到战争残酷的味道。
Kowalski对“死”的感悟远远超出对生的理解。
随着年轻牧师坚持不懈的拜访,影片对“死亡”的讨论更加深入。
是的,是“杀戮”让灵魂不得安宁。
有的人用“被动的执行命令”向别人解释,向自己麻痹,向神赎罪。
但是,真正让人夜不能寐的是那些“主动”的杀戮。
这些感受,Walt已经不认为有人可以理解了吧。
在善良的Sue的邀请下,Walt破例的到苗族人家里烧烤。
苗族的巫师毫不留情面的叙述出他的“死”着的状态:没有人尊重他这个Gran Torino,没有人了解他。
他生活在对过去的痛苦中,心灵不得安宁。
影片在这里对“死”的叙述使影片达到第一个高潮。
Walt慌张而又惊喜的发现,这些亚洲来的苗族人竟然比他的孩子们了解他。
善良的Sue,朴实的Tao,仿佛有他年轻的影子。
教Tao做个男人的过程,指导Tao的过程交女朋友的过程,让这台Gran Torino有了生机,第一次可以开了。
可黑帮的存在,让这些年轻的灵魂得不到安宁。
Walt不禁再一次自问,什么是死?
什么是生?
Walt知道,杀戮是可耻的,更可耻的是因为杀戮而得到一枚勋章。
杀死的不只是别人,自己的灵魂也死去了。
而他,怎能让年轻的Tao失去灵魂呢?
他要让Tao,让Gran Torino有灵魂的生活下去。
勋章以非杀戮的方式得到,才是勋章。
电影以葬礼开始,却没有以葬礼结束。
年轻的牧师说:“我学到了生死”。
他学到了什么呢?
影片结尾处,Tao开着他这台拒绝改变的Gran Torino重新上路,消失在海天一色的人生旅途。
而Walt灵魂终于得以平静,得以重生。
当诗一般的片尾曲慢慢流淌的时候,我不禁自问,什么是生死?
进入21世纪以后,伊斯特伍德导演的作品逐渐成为了美国传统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宣言书,本作品称得上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个人英雄(自由意志)主义和美国新教家庭传统相结合,再加上外来族裔视角的美国梦叙事,共同构成了这类电影的主要内容。
如果说还有其他主题,那就是老兵伤痕文学以及对战争的有限反思。
客观来说,这部电影如果放在今日的评价体系下,无疑触及了种族刻板印象的雷区。
但依我看,不执着于探讨某些词汇或镜头是否“冒犯”,而更关注电影最终表达的情感和价值,才能使得电影真正发挥弥合各群体间矛盾分歧的作用。
美国育生苗,精工扶异草 / 吴澧2009-03-01 这是一个拔苗助长的美国故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又导又演的去年圣诞新片《老爷车》(Gran Torino)。
汽车城底特律,退休老工人沃尔特·科瓦尔斯基(伊斯特伍德饰)的社区,搬来了一家又一家的苗族人。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让这个波兰裔老头很不爽。
说起来,苗族大概是和我们汉族一样古老的民族。
《韩非子·五蠹》有言:“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
舜曰‘不可。
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这传说听着很美好,举着盾牌、斧子跳跳舞,以软实力令苗人膺服。
历史的长期趋势,却是随着汉人的南下和扩张,苗人不断迁向西南。
舜之后数千年,直到满清,官府还和苗人打过无数血仗。
有着苗族血统的沈从文,在《凤凰》一文中叹道:“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红了每一条官路同每一个碉堡……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
”那些在战争中归顺的苗人,成了所谓的“熟苗”;继续南迁并顽抗的,就是所谓的“生苗”。
沃尔特的苗族邻居,本是老挝的生苗。
按苗族习惯,他们自称“赫蒙”(Hmong)。
在越南战争中,这些靠打猎为生的山地生苗,在首领王宝的带领下,站在美国人一边,反对本国主体民族的革命运动。
他们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主体民族占据着平原沃土,欺负我们,他们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就像电影《英国病人》(English Patient)里那个印度号兵的哥哥,巴不得日本人早日杀过来,赶走英国人。
美军撤出越南后,很多生苗跟着逃到美国。
年青时在朝鲜打过仗的沃尔特,不知道也不会在乎这些背景。
他只知道他的苗族邻居看着很像是曾经的敌人中国人,对他而言都是 Chink(中国人的贬称)。
“敌人”住到了隔壁,他能不厌烦吗?
狩猎民族到了工业社会,文化冲突在所难免。
苗人打猎只问谁先见到野兽,不问脚下土地是否有主。
这和本人老家一样。
砍柴只能上自家村里的山;但野兽有脚,谁知它家在哪里?
野兔跑到邻村的山里,照追不误。
邻村人说这兔子该是他们的?
“你叫它一声试试,应不应?
”不过,美国人的私有概念更强烈,擅闯私产,步枪伺候。
偏偏这些苗人都是弄枪的好手,而且男人是越南战场下来的,谁怕谁来着?
2004年11月,威斯康星州有件案子,轰动美国。
苗人王柴猎鹿时闯入私人庄园,与数名打猎的白人发生冲突,六人被王柴击毙。
威斯康星已废止死刑,王柴后来被判终生监禁。
2007年1月,威斯康星又有苗人王洽猎松鼠时与白人发生冲突,王洽被杀,该白人被判坐狱69年,也相当于终生监禁了。
财产概念的不同,使得沃尔特拿枪指着苗裔帮派,要他们滚出他的草坪时,帮派们显得很困惑。
他们认定这老头不是简单地维护自己的财产,而是在帮助邻居家的孩子罗涛(Thao Lor),不让他们推推搡搡把涛拖去做坏事。
面对困惑的帮派,老头喝道:我一枪打死你,回家睡得像婴儿!
帮派这次放开了涛,但从此与老头结下梁子。
而涛的姐姐罗淑(Sue Lor) 和母亲,在感谢沃尔特时,也不相信他的简单解释:我只是保护我的草坪。
涛的父亲死在越南,没有男人撑家,两个女人从此将老头认作恩人。
帮派恨老头保护涛,他们逼着涛在半夜潜进车库,去偷老头最钟爱的 Gran Torino,一款七十年代的福特老名牌,沃尔特装配过的最好的车。
老头大概正是睡不实,才自称可以睡得像婴儿吧?
他半夜听到动静,翻身拿枪起来。
幸亏涛腿快,逃走了。
老头是涛的恩人,涛却去偷他的车,违反了苗族的纯良风俗。
涛的母亲和姐姐逼着他去给老头赔罪。
按苗民传统,涛还要为老头干活赎罪。
这让老头很为难。
退休后,他都不要儿子帮忙,宁愿一个人住着。
儿子、媳妇好心送他去养老院,差点被他赶出去。
涛对他有什么用?
沃尔特是这样一个人,他就是那种鲁迅先生经常要批判的旧式中国父亲:对子女严厉,要求很高;爱子女,但不知如何表达,不善于和子女交流。
而他在朝鲜的战争经历,非亲身体验者很难理解,这使老头更为封闭。
沃尔特对自己也相当苛刻。
独立,不愿求人,万事自己解决。
兄弟从小见多了这样的男人。
不少乡亲不愿去镇上卫生院,他们只找村里老中医,因为中医以切脉望诊为主,不像西医问那么多问题。
如果要问求医者最近的饮食起居,感觉如何,问他本人是问不出来的,三句两句完了。
必须问他老婆。
男人这里痛那里不舒服,女人能讲一大堆。
一出大夫家的门,男人就抱怨:你咒我死啊,讲得我明天伸腿要去了似的。
电影开始,是科瓦尔斯基太太的葬礼。
女人显然是不放心的,去世前,她请求教区的贾诺维奇神父今后多关心沃尔特,让沃尔特常去忏悔。
但沃尔特总是说没什么可忏悔的,他很好。
总觉得老头是那种看医生应该有女人陪着、让女人主诉的汉子。
咳血了沃尔特也不在意,被淑看到了,他还要掩饰。
终于去医院了,面对新来的亚裔女医生,更是无话。
等到化验结果出来,已经太晚了。
想打电话告诉儿子,儿子在家为公司加班,脑筋在别处,没有意识到寡言的父亲突然来电话,必有意外事。
其实儿子、媳妇没错,沃尔特应该去养老院的。
这样一个要强的男人,难道还会把涛当仆人用?
不过沃尔特还是收下了涛,否则他母亲饶不了这孩子。
而且沃尔特也想出了合适的工作:让涛为苗族邻居整修房子。
很多美国人,今年年休假出游,明年年休假就会用来修房子。
换屋顶(美国人用木片瓦,隔几年要换),通水槽,漆墙壁(通常是木板墙),扎篱笆,等等。
你不做,邻居有意见:你家房子旧旧的,卖相不好,拉低整个社区的房价。
但生苗是狩猎民族,没有那么强的财产概念,也没有修修弄弄的工业人习惯。
他们的房子破破的,所以他们拿着美国政府的安置金搬进来,白人就逃出去。
现在沃尔特带着涛,一样一样教他整修房子的技能。
老头的车库里,什么工具都有。
旋螺丝的起子和扳手就不知道有多少,外六角的,内六角的,一字槽的,十字槽的,等等,大概还分公制的,英制的。
老头还送了几件给涛。
其实苗人也喜欢住整修后的漂亮房子,邻居们都请涛去帮忙呢。
涛在沃尔特指点下干活,淑常来陪老头聊天,两个孩子当他父亲似的。
在这样的接触中,老头对苗人的感觉也变了。
涛和淑家里亲戚大团圆,也请了沃尔特。
看着苗人们一个大家族其乐融融,老头问自己:这些 Gooks(越南人的贬称),为什么我觉得和他们更接近,和我的小辈反而比较疏远?
同时,沃尔特也发现苗家的洗衣机没放平。
他习惯性地弯下腰去调节底脚螺丝。
去年美国大选时,有共和党评家写文章,说民主党人高唱种族和谐,其实共和党人对此也是贡献多多,在底层,移民更容易融入共和党人占优势的社区。
本人可以相信这一判断。
共和党是价值观上的保守派;而移民主要来自第三世界,他们的价值观通常比较保守,与共和党人比较接近。
就像兄弟可以从沃尔特身上看出老家乡亲的影子;沃尔特也能从苗人身上,看出那些他的孙辈已不怎么遵守的古老道德,比如对长辈的尊重。
沃尔特试图将涛带入美国现代社会。
他鼓动涛去追女仔,甚至慷慨出借很拉风的老爷车;他对着涛去找他的理发师老朋友,让涛观摩和实习男人间的对话,掌握大不吝和有礼貌之间的平衡;他带涛找假期工作,涛必须从狩猎民族的后代转化为一个真正的工业人。
一老一少搬运一个沉重的冰箱,当涛对沃尔特说这次你必须听我的,让我来干时,老头欣慰地笑了。
在女人堆里长大、原本有点蔫头蔫脑的涛,终于显示了阳刚之气。
文化的改变,是很困难的,需要很长时间。
这次屯兰矿难,七十七人死亡(还有一人至今失踪),兄弟上几个大矿的网页看了一下。
发现某些矿的“忆苦思甜” 政治文章说解放前煤矿工人受剥削受压迫,工作时赤身裸体不穿衣服。
记得小学里读《十万个为什么》,讲到煤矿工人下井要穿石棉工作衣,普通衣服摩擦时可能有静电火花,引爆瓦斯。
本人来写这种政治文章,至少会说:因为资本家不发石棉工作衣,为了安全,工人不得不裸体工作。
一看这种宣战,就知道红朝的煤矿必然出事。
安全方面的宣传,应该也是这些人负责吧?
他们脑袋里哪有半点相关的科学知识?
现在的小煤矿,工人还是裸体干活的。
记得刘庆邦小说《神木》有描写,改编的电影《盲井》里才穿了裤子。
如果哪位书记见了,挥挥手说:矿工弟兄们,我们现在以人为本,请大家赶快穿上衣服!
说不定下井就炸了。
这期《南方周末》(2月26日)的报道,《屯兰矿难:“安监省长”的累与痛》里说,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职位转任山西省长的王君,“有很明显的‘技术派风格’。
山西省政府的相关官员说,他下去调研都是问很细致的问题,包括设备、操作等繁琐层面。
而王君领导下出台的相关检查制度,技术细节详细之至。
知情人说,王君曾斥责某地事故责任者,大意说‘犯错不要犯得技术含量太低’。
”但他面对的是六十年红色宣战培养出来的官僚集团,嘴上有大话,脑中无科学,王君还能在几天甚至几年之内,把他们转化为注重那类洗衣机底脚螺丝般技术细节的工业人?
而且这种转化不能靠文件,而是要跟着人一步一步学的。
涛是幸运的,有前辈手把手带他。
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失落在文化冲突的成长苦痛中。
那些帮派少年,抢了涛的工具袋,撕了他的工作衣;他们还绑架了淑。
狩猎民族的后代,痛哭,愤怒,要拼命。
老工人很冷静,很冷静。
他知道只有铲除帮派,涛和淑才能利用美国社会所提供的条件,成长为他们民族的第一代工业人。
但是拼命没用,必须很冷静,很冷静,想一个绝招,精密计划,精细执行,将帮派分子一网打尽。
老头向贾诺维奇神父作了他的首次忏悔,忏悔自己未能及早给予儿子更多的关爱。
然后,在神父担忧的眼光中,沃尔特上路了。
影片结尾,涛驾着那辆象征着沃尔特的老爷车,驶在大湖边。
敝人不熟悉他放的音乐,以兄弟受的教育,想起来的竟是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高叫“向我开炮”之后,银幕上飘过的阵阵歌声: 为什么生活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我的苗族姐弟,青春期的成长本来艰难,文化冲突中的成长可以很痛苦。
不过,美国毕竟是一个有着自由、法制和人权的民主国家,即使是生苗,吸取了这个社会的养分,也能长成奇葩异草。
Gran Torino,这是兄弟的奥斯卡,为伊斯特伍德镜头里的人性炎凉,虽然今年的奥斯卡这部片子连一个提名都没有。
还是《洛杉矶时报》影评人帕特里克·戈尔茨坦说得好:好莱坞很多人受不了沃尔特的政治不正确语言,但后人将会视作经典,意识到这部电影是一个时代的鲜活记录。
(文章源于吴澧专栏,本文来源1510.cn网页快照)
看了这部电影 我首先想到的人必然是我爷爷 我爷爷有张英俊消瘦的脸 一头沧桑却干练的银发 虽然他以前经常不服老地把头发染黑 伊斯特伍德和我爷爷长的很像 英气十足 我爷爷和片中的伊斯特伍德都参加过朝鲜战争 当然 一个在北 一个在南 我爷爷是个医务员 救助伤员 当然 也肯定看过无数人死去 伊斯特伍德是个士兵 冲锋陷阵 手刃敌人 也看着战友一个个死去 他们都是那么了解生和死 我爷爷心脏不是很好 伊斯特伍德在片中经常咳血 我爷爷爱吃完饭后出去溜达溜达 散散步 伊斯特伍德爱拿起割草机 在自己的小草坪上割割草 我爷爷不信宗教 经常说我奶奶迷信 伊斯特伍德也是 可以很直接地讽刺神父 我爷爷脾气很大 爱抱怨 喜欢发牢骚 伊斯特伍德也是暴脾气 我爷爷爱钻进老人堆里搓搓麻将 伊斯特伍德爱钻进酒吧和几个小老头喝喝酒聊聊天 我爷爷喜欢飚点脏话 至少每当他生气时 总会不经意间来几句 伊斯特伍德认为男人间的对话就应该脏话 片中他与理发师的对话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我爷爷有个无与伦比的妻子---我奶奶 我必须承认我奶奶是我看过性格最温顺最慈祥最友善的老太太 我爷爷很爱她 虽然他经常抱怨她菜不好吃什么的 但总让人觉得是老小孩之间的斗嘴 伊斯特伍德也有个很好的妻子 至少在片中貌似没有人喜欢他 而他的太太却能用她的一生陪伴 我爷爷在我小时候喜欢给我讲水浒三国的故事 教我怎么成为一个男人 伊斯特伍德也爱给那个苗族小伙讲讲关于成为男人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 我爷爷却比伊斯特伍德幸福 在伊斯特伍德最后和神父告解时说1968年他亲了另一个女人 一直闷在心里 而我爷爷有一次在我奶奶面前很自然地和我和我表姐聊他在朝鲜时认识的初恋 当然遭到我奶奶开玩笑式的鄙视 伊斯特伍德说他和他的儿子关系一直不是很亲很好 我爷爷却有五个至少我认为很孝顺的女儿和儿子 伊斯特伍德有个很崇拜他的男孩 那个苗族男孩 我爷爷也有个很崇拜他的男孩 他的孙子我 当然 我爷爷没有像伊斯特伍德一样在最后如此英勇 当然 我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也不需要他为我做什么 我只希望他能自自在在地和我奶奶一起开开心心地养老 长命百岁 看我结婚生子 这比伊斯特伍德替苗族男孩挨枪子更我让感激 伊斯特伍德是那台华丽的老爷车 外表锐利 功能强大 至少在我心中 我爷爷也是 千金不换的老爷车
一位波兰裔美国老人沃特,韩战老兵,曾一辈子致力于福特汽车工厂,用五十年积攒了满满一车库的维修工具,憎恨儿子竟以推销日本车为业。
老伴去世后,他与满堂儿孙辈话不投机半句多,又眼见着小区里住进了不少亚裔,做法粗鲁,既不爱护草坪,还光天化日砍鸡头祈福,在他眼里就是野蛮人(barbarian)。
沃特爱喝酒,拒绝上教堂,嘲笑牧师根本不懂生死。
他一辈子没做过忏悔(confession),开起口来,除了黑鬼(nigger)、中国佬(chink),越南佬(gook),还有各种跟男女身体器官有关的脏话。
在白左眼里,这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蓝领版特朗普、反社会人士、种族和谐的敌人、政治正确的当之无愧的诛杀对象么?
但最后他的苗族邻居穿上了最正式的民族服装,去基督教堂参加他的葬礼,为什么?
中国主体部分并非种族混居国家,在东部和南部的诸多所谓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外形、语言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区别不大,所以对美国这样的种族混居的国家的复杂面貌常有简单的想象。
事实上,在21世纪的今日,白人当然不见得就是趾高气昂的压迫者,有色人种也不乏恶棍。
讨厌其他人种的亦不仅是白人,而是互相歧视、厌恶甚至伤害着(可以参见奥斯卡影片《碰撞Crash》)。
但人类终有善恶的判断,坏人也许会按种族划分帮派,而好人是可以跨种族地理解和融合的。
这就像是中国的地域歧视的升级版。
除了自带道德光环者,谁心底里不对某些省份有偏爱或偏见呢,但这也不影响我们在真实生活中憎恶偏爱省份的具体的人,并与偏见省份的人正常做朋友。
在这部片子中,战场上杀死过多名亚洲人的沃特曾经厌恶地看了隔壁搬来的苗族老太太一眼,并朝地下吐唾沫。
当然苗族老太也不是好惹的,她吐了一口更大的痰,并抱怨“这家白佬为啥还没搬出社区”。
这些苗族人当年作为越南少数民族,选择和美军一起对抗越共,西贡沦陷后,逃亡新大陆,也算是见闻广远了。
不久之后,苗族少年陶深夜试图盗窃沃特钟爱的老爷车,沃特把他赶跑了,但自己狠狠地摔了一跤。
这些人真讨厌啊。
不过相比之下,沃特更厌恶流氓。
陶有一名表哥是当地的亚洲流氓团队的小头目,他曾经阻止了当地的黑人流氓团伙对陶的骚扰,便以此自居为功臣,对陶一直半骚扰半拉拢。
在流氓们和陶家的一次冲突中,沃特端着步枪吓走了歹人。
苗族人盛情送来了礼物,沃特表示自己只是憎恨那些人践踏自家的草坪而已。
不久,陶的姐姐苏和白人男同学散步时被三名黑人流氓阻截,男同学想勉强跟黑人套磁,却被压在铁丝网上,自身难保。
危急之际,沃特开车经过,看了一会,决定干预。
黑人虽然满口脏话,但慑于沃特手中的枪,而由他解救了苏。
当然,沃特并不是由于对苗族人有什么好感,因为他接下来就问苏为什么不待在自己国家里。
他只是憎恶流氓对这个社区的破坏。
这件事情是一个转折点,苏是个开朗外向的女孩。
她热情地邀请老邻居参加自家的派对。
孤苦的老头可能是由于对丰盛酒食的兴趣,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善心渐渐融化了坚冰,他居然接受了邀请,见到了更多的苗族老幼,品尝了他们的餐饮。
苗族的巫医对他相面,说了一番模棱的套语判断,让单纯的老工人感到了深深的共鸣。
苏说,苗族女孩在美国融合得较好,男孩则较为困难。
她家就是这样的例子。
苏富于沟通的积极性,她和母亲把陶带到沃特家,说务必要让陶为老人干活,以洗刷曾试图偷车的耻辱。
沃特还是不太想跟他们打交道,但苏说拒绝会是一种侮辱。
沃特勉强接受,但开始只是让“擅长算术的亚洲人”数树上的鸟打发时间。
然而,当沃特灵光一闪,让陶开始为其他邻居修葺房屋时,后者的工作潜能开始被挖掘,老少跨种族的友谊开始发展。
沃特会主动叫陶帮忙干活,把旧冰箱便宜卖给他,介绍陶去建筑公司干活,带他买工具,教他如何“像男人一样说话”、融入当地的老社区。
把老爷车借给陶去带女孩兜风,以免他显得娘。
沃特可能错过了教育儿子的岁月,而陶的父亲大概早已死在越南战场,现在他们成了一组互补。
但流氓还在活动。
发现陶被亚洲流氓团欺侮、工具也被毁弃后,沃特择机把一个落单的流氓揍了一顿,拿枪警告他不得再骚扰陶。
可流氓没有被吓住,他们在夜晚用机枪扫射了陶家的屋子,并凌辱了外出的苏。
沃特愤怒了,因为苗族少男少女已经渐渐成了他所珍爱的事物。
沃特用手猛砸柜子玻璃,血流斑驳。
他前所未有地在家里抽烟、去理发店剃胡子、去定制西服、去教堂忏悔、他想干什么?
沃特把愤怒的陶约来见面,但把他关在地下室,告诉他杀人不会得到安宁,年轻人不要沾上鲜血。
于是老头出门了,他打算像七十岁版的史泰龙、施瓦辛格一样干倒好几个壮年的亚洲流氓么?
老头走到了流氓团伙的家门口,一阵对质后,流氓们纷纷露面,紧张地掏出了枪,沃特也毫不示弱地伸手入怀。
枪响连连,不久之前曾对流氓们三度掏枪的沃特这次掏出的不是枪,他被流氓在街上乱枪打死。
作为一个并非携带武器的人,在众人目击下被枪杀。
这不是十九世纪的西部片,是21世纪,家门口悬挂国旗的沃特用自己的衰老之躯做了祭品,把流氓留给了法律的制裁。
这是他能做出的最好的进攻。
我们唯一能祈祷的是,尽管奥巴马执政,白左横行,这部片子也被奥斯卡弃之门外,这仍然是一个 white live matters(白人的命也算数)的岁月。
尽管是有色人种打死了白人,法律还是会过问的。
这个小镇还不至于像英国曼彻斯特的Rochdale一样,警察为了避免被指责种族歧视,对巴基斯坦裔的穆斯林流氓团伙奸污多名白人少女的罪案不敢过问。
沃特在遗嘱中把房子捐给了教会,把老爷车给了陶,而让自己的漂亮孙女一脸失落。
不过赠车条件是不要把车改装成墨西哥佬、同性恋的那种讨厌风格,陶欣然接受。
虽然沃特也是一驾与光鲜的、看似和谐其实最不宽容的新时代格格不入的老爷车,不过还是会有正直的年轻人喜欢他的。
故事:7/10老头:9/10其他表演:6/10综合评价:B+这大概不是第一部描写在美国的苗裔(Hmong)的电影,但绝对是第一部由Clint Eastwood这样的大导演执导的描写Hmong的主流电影。
当然,故事还是由白人视角展开 - 苗人的生活神秘、原始,虽然大部分人都很友好,但是坏种子也少不了......故事里,作为韩战老兵的老Walt,对亚裔虽然谈不上切齿地痛恨,但是绝对是全无好感。
这位和自己儿孙都完全处不来的倔老头一看到亚裔就满嘴叽叽歪歪、污言秽语,然而和邻居苗家孩子通过几次偶然事件的相处,老头的刀子嘴慢慢地被慈爱的豆腐心所吞噬,以至于行侠仗义,维护了美国白人的高大全的形象,同时顺便保障了民族团结。
老Walt的胡说八道让人见识到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也可以满嘴f***,s***地张扬。
把对亚裔的歧视笑话放在一边,他活脱脱就是个从韩战放假回家养老的怪老头儿。
大部分苗裔演员 - 特别是那些演黑帮的 - 其实还挺好,就是这第一男配角的表演只能用“相当业余”来总结。
虽然在理发店那一场确实很搞,大部分时间里,Bee Vang如同梦游,几乎是不断地糟蹋着画面和情节。
作为导演,老头的小悬念的营造相当传统,所以基本上故事走向并没有太多的意外。
最大的意外却是影片的结尾,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说得太多就会漏风,所以我最多只能说是非常合理的结局;但是我不太喜欢。
但和很多影评因此而诟病不同,我不认为这可以作为评价这部电影好坏的标尺。
仔细想想,老头对结尾的处理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 道理深刻却简单。
注意结局处老头的脸部特写的打光,和上面的海报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约是对过去刀光剑影的牛仔生活的一种怀旧吧。
(后记:刚刚补看了惊艳的《Million Dollar Baby》,发现片中多处都有这种半阴半阳的打光,想必是老头的最爱,呵呵。
)老头的叙事和他的西部电影一样,简单明快,直来直去。
拖泥带水的地方有之,但是对放松放松神经 - 还有保障民族团结 - 有相当好的作用。
开心时跟着哈哈大笑,悲伤时跟着握紧拳头。
能够让观众跟着镜头自然地投入和转变感情,我是非常喜欢这种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叙述。
看完这部电影,就像老Walt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他的小阳台上大口酌着蓝带啤酒那样,没有忧伤,只是感觉着些许悠闲、些许醉意、些许愉快、些许徜徉。
片尾悠扬响起的老头自己参与写作和演唱的《Gran Torino》就是这种感觉最好的诠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EXF7U5TYV8原文来自我的博客《和老豆腐一起看片子》:http://oldtofu.blogspot.com/2009/01/gran-torino.html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作者:表姐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起硬汉,你心里最服气谁?
别人不知道,反正表姐只认一个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黄金三镖客》里,当年的东木一言不合就是干的样子简直帅翻了!
这么说吧,表姐身边的姑娘都想嫁给他,而男孩则想成为他。
我的意思是,当年的他。
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披一件拉风的斗篷,足下蹬着皮靴,腰间一把左轮手枪。
When you have to shoot, shoot. Don't talk.有什么破事先跟我这把枪说话。
是不是很像李白那首诗?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野!
狂!
爽!
杀伐决断,也极度浪漫。
之后呢?
表姐说的是,英雄迟暮,侠客白头的时候。
当一个硬汉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东木老爷子这部电影里,或许藏着答案——老爷车Gran Torino
这是部有点年头的老片了。
豆瓣评分8.6,不算特别高。
翻着看了看评论,打低分的人大多数都是因为那个结尾。
可表姐今天就是要特意夸一夸那个结尾。
结尾是什么?
卖个关子,先看故事。
(有剧透哦~)片子一开始,是一个葬礼。
镜头扫过去,心里一紧——东木,你怎么...老成这样了...
当年那个叼着烟的金发小子呢?
岁月你到底对他做了些啥耶!
其实,“迟暮英雄”不只是东木,还有他饰演的这位沃尔特•科瓦尔斯基。
老爷子当年也是端着枪,在朝鲜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主儿。
如今老了,晚景那叫一个凄凉。
老伴儿没了,儿子们表面孝顺,其实心里早就烦死了。
都说什么隔辈亲,瞧瞧这孙女。
葬礼穿着露脐装就来了。
上面牧师祷告,下面孙女在叮叮当当地发短信。
当着老爷子的面直接抱怨:这是啥鬼地方啊,连个信号都没有。
还有傻屌孙子。
祷告的时候应该说“圣父圣子圣灵”,“眼镜、睾丸、钱包、手表”是什么玩意儿。
你是来砸场子的吧兔崽子!
别看老爷子这些儿子孙子的平时这么冷血,可也有热情的时候——要东西的时候。
儿子万年不来电话,来了客套上两句直奔正题——爸爸你那有黄牛的联系方式不?
气得他爸一句“滚你妈个蛋”挂了电话。
儿媳妇儿更厉害了。
平时烦老爷子烦的要死,婆婆一去世,火速赶到——拿走了所有的金银首饰。
当妈的都这么没规矩,小的们更别说了。
孙子们偷摸翻老爷子的箱子,要拿走他当兵时候的勋章。
大孙女本事更大,盯上了老爷子最心爱的的那辆1972年的福特老爷车。
而且直接开口:“你死了这车咋处理呢?
”老爷子心里也是mmp了。
老子还好好喘气呢,你个小丫头片子就想分我东西了?
一口老痰堵在嗓子眼,差点气死。
没想到这时候孙女又神补了一刀:你死了以后,那个老式沙发也给我呗~
这一次,老爷子啥话没说。
一歪头一口混着威士忌、烟草的黑不溜秋的口水直接吐在孙女面前。
看到这真的是太太太太欢乐了!
老爷子上岁数不行了?
我呸!
牛仔不死!
这一口老痰还是当年的气势!
然鹅这边孙女刚暂时死了心,那边又有贼惦记上他的车了。
而这次,他用枪解决的。
看看这个身手。
一个鲤鱼打挺起身,利落地掏出他那把M1加兰德,咔咔两下上
威风不减当年吧。
再看车库这场“决斗”。
灯泡晃动,光来回打在两个人脸上。
随着每一次光打回来,老爷子的步子就越逼近一点,眼神也越来越凶狠。
下一秒——
老爷子摔倒在地上,小贼也跑了。
老了,真的老了...
所以你再看着他拿起那枚第一骑兵师徽章的Zippo打火机点烟,顺便望一眼自己那辆老福特,心里就开始难过了。
那是所有男人都将会在某一天所面临的无可奈何。
那一天你意识到,在这个家里自己早就不再主导着话语权;你意识到,强撑的自尊之下,只能靠香烟酒精来消化的孤独;你意识到,拳头软弱地甚至无法保护心爱之物。
你终于承认自己不行了。
更难受的是,当初自己明明那么强大
事情出现转机,也是因为这部老爷车。
那天偷车的小贼,其实是老爷子邻居家的男孩,邵。
他因为性格太怂,被一群黑帮青年盯上,逼他去偷车。
一次没成功,第二次竟然到家门口撵他去偷。
邵也是怒了,做个好人这么难???
豁出去了!
一家人跟黑帮干上了!
打着打着急眼了,一不小心滚到了老爷子的草坪上。
老美领地意识多强啊,老爷子又端着他的枪出来了,咬着后槽牙吐狠话:你他娘的给老子滚出切!
一帮小青年没见过这个阵势,提起裤子撒腿就跑。
老爷子本想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大帮苗族邻居不答应了——大恩人!
大恩人!
别走呀!
上我家吃饭去吧!
还有人每天给他送鲜花啊,土特产啊,楼梯都堆满了。
老爷子快烦死了,你们就不能行行好放过我这个社恐吗???
别特么送了!
好吧,消停了两天。
老爷子美滋滋地开车去兜风,路上又看到了邵的姐姐被一群小流氓调戏。
路见不平,拔枪相助。
只见他先狠狠盯着几个小流氓造成气势上绝对的压迫。
然后手滑向夹克内,腰带的位置。
接着快速地掏出——等等,大爷你是来搞笑的吗?
你这是什么枪啊?
“手”枪
就在一堆小流氓快笑尿的时候...老爷子一把掏出枪,妥妥地让所有人闭了嘴。
这几件事之后,老爷子跟邻居家的关系大为改善。
他收了隔壁男孩邵当徒弟,教他如何做一个real man,还给他找了份工作。
就在一切都在变好的时候,邵下班路上被那群黑帮拦下,在脸上烫了个烟疤。
老爷子一看,急了。
但他没骂邵太怂,而是身体力行地给他上了一课,什么叫男人。
他找到那个流氓家里,一把把他扯出来痛打一顿。
最后掏出枪硬气地说:离邵远点。
廉颇老矣,尚能战否?
能
只是他本以为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却没想到当晚黑帮的人集体跑到邵家放黑枪。
这伙人还把邵的姐姐截住轮奸毒打。
这一次,这些人的行为真的触碰到了老爷子的底线。
他决定彻底把他们清除掉,再也不允许有人骚扰邵姐妹俩。
那天晚上,老爷子再一次来到那群黑帮的住处。
站在草坪上,他先用手做枪对着每个人都比划了一下。
然后潇洒淡定地抽出一根烟叼在嘴边。
手伸向夹克,摸向腰带处。
下一秒,枪响了。
但却是黑帮先开的枪。
乱枪很快把老人击倒。
倒下的时候,他的右手摊开,里面是他刚伸进衣服去拿的打火
很快,警察来了。
这群黑帮因为向没有携带任何武器的老人开枪被抓,判了很多年。
这一次,他根本就没打算带那把枪。
很多人对这样的结局很不满意。
觉得不痛快、不刺激、不圆满、不够狠。
人们希望看到那么一个老硬汉,虽然白发苍苍,虽然身型不在,但只要一握住枪,就有了惩恶扬善的能力,杀死这些恶棍,替所有人都出一口恶气。
而不是这样,有些窝囊地死去。
这...太不硬汉了!
可是,我们所有人都误会了“硬汉”的定义。
我们浪漫地以为,硬汉就是肌肉、装着威士忌的酒壶、Zippo的打火机、叼在嘴边的烟草,是暴虐、杀戮、追逐...可东木老爷子在这部《老爷车》里,给了一个不同的解释——硬汉,是去保护别人。
他当然可以叫上邵,两个人举起枪,跟那些混蛋来一场man to man的火拼——如果这就是对“男人”肤浅的理解的话。
可他把邵锁在地下室,告诉他:永远别杀人——他那个意思,是不愿意让这个孩子体会这么多年来自己背负的痛苦。
所以他一个人去了。
这是一个男人的善良。
他也完全可以自己开枪打爆那些黑帮。
但当年战场上不得不残杀的经历,早就让他决定不再杀人。
这是一个男人对自己的承诺。
最后,要保护这对姐弟,只剩下这一个办法。
刚好自己检查出了肺癌,与其在病痛折磨下苟延残喘,不如就此了断。
这是一个男人体面的告别。
所以他洗干净澡,把狗托付给邻居。
理了个利落的发型。
做了一套得体的西装。
最后做了一次告解。
然后勇敢赴死。
还有什么比明知道死亡就在那里,还能如此淡然、如此优雅地一笑了之,更“硬汉”的吗?
真正的硬汉,从来不是那些刻板、肤浅的符号,而是一个男人,在奋力承受这个糟糕的世界。
而一个男人能弯下脊梁去承受,一定是因为心里有要去保护的人。
在你78岁的时候,还有想要拼命保护的人吗?
表姐希望到那个时候,你依然能握紧手中的枪。
Stick to your guns, man.(后台回复 老爷车 看片咧)
為了鄰居犧牲自己...是很帥啦 可是誰會這樣做啊囧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这就是最佳的回答。有人说像是闻香识女人的兄弟作。两代人的沟通理解
老年人非常苍凉的一部戏
如果要选最适合拍美国主旋律电影的导演,东木爷绝对是首选。正义,自由,不屈,抗争,奋斗。
片尾曲太销魂了
伊斯特伍德老爷子太爱耍帅了 灭哈哈哈
拔枪的气场不逊当年
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教导男孩如何成为MAN的故事,与种族基本无关。
牛仔之死
Clint Eastwood is a big DADDY!!!
社区不良、邻里和睦、老人问题etc
so bad, king of corny....i cannot believe this comes from the MAN who did Unforgiven and Million $ baby
顶喜欢这片子的脏话,但全片被涛毁了。。
片尾曲老爷子唱得不错
好看
如果一位不该自恋的人却很自恋,那就令人作呕了
为什么Walt能够轻易地接受外族人,并且为他们付出许多,却始终不肯亲近自己亲人半点,甚至带着敌意。这是我觉得整部电影十分难以说服人的地方。
we love him no matter young and old
第一次行动就被指派去偷沃尔特视为珍宝的1972年福特老爷车。偷车不成,涛被家人强迫,给沃尔特打工赎罪,却没曾想与沃尔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当地的苗族帮派却不肯就此罢手,为了苏与涛的安全和社区的安宁,老战士沃尔特该如何行动呢?
老头子还能再拍几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