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亚塞诺瓦茨的达拉
Дара из Јасеновца,Dara iz Jasenovca
导演:普雷迪拉格·安东尼耶维奇
主演:比利亚娜·切基奇,兹拉坦·维多维奇,安贾·斯坦尼克,Luka Saranovic,Jakov Saranovic,Simon Saranovic,Marko Pipic,娜塔莎·妮可维奇,伊戈尔·多尔德维奇,马尔科·扬克蒂奇
类型:电影地区:塞尔维亚语言:塞尔维亚语,德语年份:2020
简介:以二战期间纳粹占领的前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乌斯塔沙政权“NDH”为背景,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达拉的小女孩,她在巴尔干大屠杀期间被送到臭名昭著的灭绝营地Jasenovac,也被称为“巴尔干奥斯威辛集中营”,直到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详细 >
看过了,短视频解说发现的影片,讲述二战历史中惨无人道的往事。想看这部片子也是近些年发现其实二战卷入了很多小国,这些小国在世界上无足挂齿不被重视,但是有些人民同样很惨。电影全程看得很压抑,心里不舒服,哪怕是出片尾字幕,很憋屈的感觉。当已经死了的人走进漫天大雪里的火车车厢,一种荒凉悲怆的感觉油然而生,当火车车厢由空荡变得拥挤,内心更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这种题材,想非常出彩,难,想成为烂片也难。全片有一种油画质感。死者在雪地中进入铁皮车厢的设定很不错。《绝密配方》里的南斯拉夫年轻女科研人员这里化身克罗地亚女魔头。这是塞尔维亚人的意识形态吧,克罗地亚人都是恶魔,波黑人是帮凶。倒是犹太人是难兄难弟,还都很善良。男女人物有着对应关系,比如安慰父亲的犹太男,一直帮着小女主的犹太姑娘;以及管理工作队的塞族人,在集中营也有个对应的带孩女。不止一个人物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这片子有《切口》的解构(种族灭绝中分离的父女,主要是父女要找儿女)加《沃伦》的东欧献元素。结尾升华了,塞尔维亚的东正教传统(对比克纳的天主教“异端”)。片尾曲有点帕尔曼的感觉。ps:怪不得里面犹太人形象好,原来直接人家也参与制作了。还有演员,好些是波黑塞族。
这个题材的份量摆那儿呢。相比反面角色的脸谱化,小演员倒是不容易。
所谓依靠 也得活着才能依靠
3.5沉静的主角,恐怖的修女
有样板戏的扁平和脸谱化,还有样板戏没有的低俗趣味。
恶魔
有时候亲人就在身边,那么一瞬间就过去啦!
可与上周上映的艾达怎么了(Quo Vadis, Aida? )对比观看,塞族穆族克族的命运真是风云转换……相对鲜明的特色为近乎贯穿始终的受难(仅有姐弟父亲逃出生天的段尾),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中,屠杀与集中营往事还原了“极度的毫无希望”,代表塞族人经历的民族苦难和时至今日民族的“幸运者才具有的希望”
死去的人走进车厢很好的点子,其他就感觉故事没讲透
总有人会活下去 记住并且说出这里发生的一切 结束得蛮突然的 觉得结尾有点卸力了 集中营的种种仿佛上了色的辛德勒的名单 天梯和天堂的隐喻挺巧妙的 不过仇恨怎么能一笔勾销 所以巴尔干半岛的种族屠杀从未停歇 例如:斯雷布雷尼察
塞尔维亚版的《辛德勒名单》,又是一部控诉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实施种族灭绝的影片……
7
说到二战纳粹我们关注了太多德国法西斯和犹太人却很少关注巴尔干大屠杀造成的塞族和克罗地亚的世代仇恨。这部电影的残酷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睛表达的,毫无人性的泯灭,毫无感情的杀戮,毫无人道的救助,那段历史不该被忘记,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记录,让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坍塌。
很平淡的,很残忍
3.5。大屠杀和虚伪的宗教,没有刻意地隐藏。
大家就是比划十字架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经常听球迷说,看现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波黑、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有那么多足球明星,如果前南斯拉夫没分裂,则有可能拥有欧洲最强的国家队。可惜足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虽然有时候感觉上高于生命,但那不过是生命无忧之时。若没那么多积怨已久的民族矛盾、血海深仇,又怎会分裂的如此彻底。
亚塞诺瓦茨集中营,欧洲唯一的由非德国人管理的灭绝性营地,原来塞尔维亚人也经历过犹太人的命运。克罗地亚独立国,原来看似人畜无害的格子国还有这么一段黑历史。电影本身,过了前面展现乌斯塔沙的残暴的那段后,就泻气了,一直在转圈圈,不算是一部很好看的集中营电影,但作为看电影学历史这一点来说,也有其价值。
为了消化片中的悲惨 我分两天看完